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事档案和毕业档案

人事档案和毕业档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事档案和毕业档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事档案和毕业档案

人事档案和毕业档案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人才服务站,需要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人才服务站需要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及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

人才服务站;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是人才服务站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人才服务站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优势,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待就业的毕业生及用人企业。人才服务站通过推进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及时、高效及准确的档案信息,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加快速人才的流动,而且能够进一步丰富人事档案信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1人才服务站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1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

对于人才服务站来讲,由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档案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这也对人才服务站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严竣的挑战。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需要人才交流主管部门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来。但当前各人才服务站对于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普遍缺乏重视,无论是投入人力还是财力都严重不足,这导致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人才服务站也无法更好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服务。

1.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法规体系与业务规范

人事档案的记载不仅信息丰富,而且时间跨度较大。在实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时常会发现数据前后不一的情况,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得以解决,则可以实现原始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之间的良好衔接,而且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的解决标准化和规范化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法律体系和业务规范。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业务规范还完善,这使人才服务站在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同时人事档案信息资料数据库还缺乏规范性,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不能有效的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和流动的需求。

1.3缺乏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在人才服务站以高校毕业生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人才是关键,只有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才能更好的推动人才服务站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但当前人才服务站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欠缺,这就严重制约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人才服务站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4档案流转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在档案转接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些学校对学生的档案没有做好合理的保管,对学生的档案也没有做好明确的说明,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是已经放在人才市场的,但是在转接过程中没有规范性,所以也影响了档案不合理的现象,这样也导致一定要是档案的本人去解决,才能进行报到等环节的落实。

2人才交流中心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人才服务站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更好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双方的需求,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这就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才服务站,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作为其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引及上级人才交流部门支持下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有效的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更好的完成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任务。

2.2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与业务规范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任务,所以无法再依据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的制度,必须结合高科技时代的技术,要利用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向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其内容直接涉及个人的基本情况和隐私,所以人才服务站更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3全面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与人员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质量与人员业务素质,是相互关联的命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它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因此,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能力,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熟练应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的能力。因此,需要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档案管理理论素养及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档案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适应新的服务需求。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便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规范、标准、高效、高质地工作。

2.4强化档案流转规范性、科学性

实现档案流转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让档案管理以及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尽快建立起来,并不断地加以健全,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落实到位,严格相关的流程和手续,对于流转过程中的违规和错误现象、行为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提高我们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结论

人才服务站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需要人才服务站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进行创新,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并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包太敏 单位:大庆市大同区人才交流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J].华章,2011(1).

人事档案和毕业档案范文第2篇

(一)资金缺乏,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这是目前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基层档管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经费不足,仍处于原始的人工操作阶段。即使利用计算机管理,也仅限于将名字与档案号输入、输出与检索的管理,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潜力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没有人根本上转变手工操作,造成运转慢、利用率低、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档案管理主管不专管,专管不专业

在基层,说得严重些,这是多年形成的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有关人事领导部门,对毕业生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事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对待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管理人员不固定,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档案作用意识和参与意识,仅仅是“看门保管”,不固定、不专业、不专职。据调查所知,地、市、县基层基本上没有专职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兼管。这样的人员安排,势必严重影响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三)当事人人档分离,人事档案利用率不高

据国家人事部门透露,在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管的330万份人事档案中,有60多万份已与主人失去了联系。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也作过估测,在实现工作流动的人才中,约20%的人未携带人事档案,要么人档分离,要么彻底弃置。我们也做过统计,在代为托管的8652份学生档案中,有347份已与主人失去联系。等于这些毕业生已是用非所学或学所不用,是人才培养的一大损失。

二、做好新时期毕业生人事档案工作几点设想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当前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人事档案部门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组织学习宣传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终达到各级有关领导端正态度,积极认真、切实有效地抓好此项工作;其次利用多种渠道向毕业生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知识,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对今后就业、生活各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应让学生知道,毕业生档案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是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参照。这项工作,应在大中专学生毕业前,由学校的人事档案部门作为一项专门内容向学生宣讲,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切实提高他们的认识,改变“档案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再次,应向国营企业、民营等大中型企业宣传,录用人员要做到一看成绩、技术,二查档案,不可盲目用人。

(二)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这是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抓起:

1、明确领导、责任到人。人事部门要建立毕业生及行政人事档案领导小组,明确一名负责领导为组长,下设办公室。组长全面负责对档管工作的指导、监督、析查;小组成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2、健全制度,严格要求。各地应根据本实际,建立健全一套易于操作、完整的的规章制度。如材料收集补充、鉴别归档、检查核对、保管保密、查(借)阅、传递;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及相关薄册,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

3、评比激励,促进创新。要依据本地区制定的档案人员《岗位职责》,定期检查,年终总结评比。对那些工作认真,富有创新的人员,要落实规定,给予适当奖励,鼓励人们争优创新,做好工作。

(三)稳定队伍,提高素质

随着时代的前进,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档管人员队伍的建设已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应从以下几项工作着手:

1、稳定队伍,安心工作。按照《档案法》规定,每管理千份档案配备一名专职档案员,严格执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把好队伍的入口关;不轻易调动他们的工作,保持相对稳定;做到不兼职或少兼职,让档管人员能安心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

2、多方培训,提高素质。随着档管工作的不断发展,对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经验、专业知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打铁还须自身硬”。各级领导和档管人员重视对他们的培训。档管人员也主动增强自身学习。培训以在职学习为主,离职学习为辅。

人事档案和毕业档案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人事档案内容失真、材料不全、管理政出多门、档案利用范围狭窄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就必须采取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用人与管档相分离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等措施。

一、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事档案内容失真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而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内容的真实性却不高。有的档案中材料内容前后不符,如时间方面,出生年月公历、农历填写随意,且没有说明;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也是大致一个年月,每次填写时也往往不一致。姓名改变后不写曾用名,也不加以说明,这给材料的归档造成麻烦,尤其是一些比较常用的名字,如:建平,建红等,更是容易出现同名同姓的情况。档案中的考核鉴定材料大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只有成绩,没有差错。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干部职工在填写材料时没有实事求是,只看重自身的利益,怎么有利于自己就怎么写而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则随意性较大。人事档案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任其一错再错,致使人事档案不能如实反映本人的真实情况,给档案的利用带来困难。

(二)人事档案材料不全一些本该有的履历表、年度考核表没有,一些本该有的学历、职称、工资材料也不全。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干部职工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像履历表、年度考核表等类似的表格已填过不少了,自己近年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填也罢。有的人在填写表格时能省则省,履历表中学习简历从高中或大学开始填,家庭成员及社会主要关系都没有。还有一些如学历、培训、职称等材料,一旦落在个人手中,他们就紧紧地放在自己身边,认为这样更安全,用起来也更方便。二是分管人事的部门没有将材料及时收集归档。一些单位分管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并非专职人员,往往是身兼数职,于是有时只是将档案材料仅仅作为要保存的资料加以收集堆放,没有及时归档,导致个人档案中材料内容不全,更严重的是当有同志调离时也没将归档的材料放入其个人档案中。

(三)人事档案管理政出多门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旧体制,但又有突破旧体制的趋势。人事档案总体上是单位、部门管理,分别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中心、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人事管理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事档案的多头管理是传统“档随人走”的人事管理模式的反映,它既是束缚人才流动的障碍之一,又是影响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逐步推行,在大中专毕业生学籍档案的管理上,个别部门拘泥于传统管理模式和自身利益的诱因,档案管理权限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

(四)人事档案利用范围狭窄人事档案的利用是所有人事档案工作的目的。从我国人事工作的现状来看,由于人事档案强调保密性,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小,利用频率低。按照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主要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最多的主要是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范畴。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成为吸纳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而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大中专毕业生要面向市场自主择业,这些变化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流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而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又加快了人才流动的频率。显然,传统人事档案的利用制度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人事档案的利用应当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化中介组织甚至外资企业,人事档案的利用频率应当适应人才流动的频率,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改革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责任感,把人事档案工作看作一项政治工作,在平常的管理中体现它的严肃性,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在繁杂琐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有了责任心,才能不厌其烦地去收集材料,才能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才能按照要求将材料及时归档、整理成册,才能将人事档案材料当作一种资源。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材料的鉴别、分类,更是要了如指掌。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人事资源。

(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员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人事档案的性质决定了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办事,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是非常必要的。遵循《收集制度》,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明确收集的范围和要求,让制度使人事档案内容充实,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遵循《鉴别归档制度》,明确鉴别的内容和归档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有效的鉴别,及时存真去假、查漏补缺;遵循《保管保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保障人事档案的安全,延长使用的寿命;遵循《查阅制度》,明确人事档案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重质量,抓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以制度来维护管理,以管理来保证质量,切切实实做好管理工作,让人事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三)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四)建立用人与管档相分离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要改革现行“人档合一”的单位、部门所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按照“人档分离”和集中统一的改革思路,将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以及政府其它部门所属的相应机构承担的人事档案管理职能剥离出来,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权重新上收归政府所有,成立政府所属的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除公务员身份的人事档案仍由党委组织部门管理外,企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改制破产的企事业单位置换身份后的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非公有制单位的人员以及其他社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统一由政府所属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应设立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应设施和提供服务的经费来源方面,从初始设置的“以档养档、适当收费”逐步过渡到由公共财政全额提供经费,从而以机构的独立性、职能的专业性、服务的无偿性为基础,逐步建立为社会公信力强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陈小薇.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初探[J].就业与保障,2006(2).

[2]吕春影.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蹼阳职业技学学报,2004(11).

人事档案和毕业档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

在现代劳动用工管理中,人事档案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对职工个人而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据此为员工提供办理护照、港澳通行证的政审手续;提供婚姻状况证明;为流动人员提供身份认定和办理社会保险。对企业而言,为员工代办申报职称;根据档案确定退休年龄;根据档案中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年限推算提前退休年龄;代为缴纳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大病医疗统筹、工资调整;出具与人事档案有关的证明材料。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

人事档案的社会价值,是由其自身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它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只要进行人事管理活动,就会形成相关的人事资料,就需要开展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保管和利用等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就具有存在和利用的社会价值。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事档案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的重要凭证,也是办理招工、提干、调动、退休等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组织人事管理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事档案的价值作用曾被扭曲和过分地夸大,重档案记载轻现实表现成为人事档案工作的一大弊端。一份档案定终身的现象,更是让不少人一度对人事档案谈虎色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工程,作为人员信息主要载体的人事档案有了更加广阔的价值空间。市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和从业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企业自身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日趋社会化的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等都需要真实、科学的人员信息为依据、支撑和连接,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离不开人事档案工作的有效运转。因此,要正确认识人事档案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事档案管理政出多门。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处于新旧体制转制时期,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旧体制,但又有突破旧体制的趋势。人事档案总体上是单位、部门管理,分别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中心、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人事管理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事档案的多头管理是传统“档随人走”的人事管理模式的反映,它既是束缚人才流动的障碍之一,又是影响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逐步推行,在大中专毕业生学籍档案的管理上,个别部门拘泥于传统管理模式和自身利益的诱因,档案管理权限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

(二)部分企事业的职工档案存在着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差的问题。没有严肃、负责地填写好每一份档案材料,致使有的档案错漏百出。职工档案中记载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前后不一致,工作经历记录不完整等。一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的领导认为职工档案没什么用,不给新招用的职工建立档案,甚至随意更改,给劳动保障部门办理职工失业、退休等手续增加了困难。

(三)档案管理的软硬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急需提高。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多数档案室设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防火、防潮、防蛀等达不到标准,档案管理只满足于不丢失,装进袋子,锁进柜子里。

三、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主要措施

建立用人与管档相分离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要改革现行“人档合一”的单位、部门所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按照“人档分离”和集中统一的改革思路,将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以及政府其它部门所属的相应机构承担的人事档案管理职能剥离出来,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权重新收回来,归政府所有。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和设备。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党和政府制定的有关人事工作的政策、法规,用新的人事工作知识武装头脑,开阔眼界,指导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同时教育他们要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人事档案可以证明一个人从学校到各个工作岗位不同时期的人生轨迹,是工作经历的记录。是组织、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结构调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事档案中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国家推行的福利政策。它在个人办理相关手续时,比如报考公务员、工资提升、职称评定以及退休、办理养老保险、办理出国手续等,都是最原始的依据。根据目前我国有关规定,只有将人事关系及档案交给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人才流动管理机构保存的人员,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比如保留原有身份、工龄连续计算、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调升等。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它。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和毕业档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意识 规范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工作质量的标志之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服务,是落实干部政策、选拔干部、调整工资、解决待遇、通过国家教学水平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影响组织、人事工作的宏观决策,直接关系到教职工本人的切身利益。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将关系到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是高校“知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1、档案管理人员人事档案意识薄弱 ,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认识不足,认为人事档案就是裁剪、装订、保管等事务工作,与教学和科研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为高校创造经济效益,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干部调动或提拔时的查档工作就行。 因此,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得默默无闻,很少有人过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应有的理解与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2、目前高校人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案室面积狭小、设备简陋、管理人员数量不够,许多高校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编制。许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不够、培训不足,影响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一方面,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涉及的事务繁杂,并要做到高度保密、随叫随到,另一方面,不少高校的人事档管理人员职务、职称晋升困难,待遇偏低,许多专业人员不愿到档案室工作。同时,由于高校教师等专业人员的流动非常频繁,高校对档案的利用,以至于依赖程度在增强。高校几乎所有与教职工相关的工作都需要人事档案提供相关信息。

3、档案管理人员存在年龄较高,学历层次较低,专业化知识不足。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中只有少部分档案专业毕业,其它专业毕业的管理人员其学历也大多是中专毕业。年龄较高,学历层次较低是这些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明显特点。非档案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档案员所学专业不对口,有的只取得档案管理专业方面的单科合格证。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些非档案专业毕业的档案管理者面对新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无所适从,其在档案管理中很难胜任此项工作。

4、高校人事档案材料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有待加强。教职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难以保证。在许多人事档案材料中,我们看到部分内容是经过干部本人或者是相关管理人员人工填写上去的,例如出生年月、工作日期、入党日期等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人事档案的部分内容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并且存在较多错误。例如:一个人不同档案中的出生年月能够相差好几年,出现了许多次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为职工管理工作造成了许多阻碍;另外,高校干部经历、干部任职时间、工资调整与数额等方面也经常出现误差。我国组织部出台的《干部档案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收集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 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干部档案”。然而,现实的高校人事档案材料中,普遍存在着缺少加盖的公章、签字,字迹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档案材料,尤其是院校新调进来的教职员工,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例如有些履历表并没有填表年月日期以及本人签字,也没有上层组织审查意见与公章,部分考核表也存在着诸多类似的问题。部分人事档案材料中字迹有圆珠笔写的,有蓝色水笔写的,甚至有铅笔写的,这些诸多不合格的人事档案材料不但增强了人事档案材料管理的难度,也使得人事档案材料不完整。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视发展,加大投资。高校应成立档案工作领导组,提高党委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专题研究人事档案工作,必须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将档案工作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退休人员管理、年度计划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考评相结合, 同步发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总结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不断探讨和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并付之实施。 同时,还需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认真对待档案材料,将自己的实际情况收录于档案之中,自觉禁止弄虚作假。 加大投入,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建立人事档案专用库房,实行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的分开,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实行考核管理,建立“ 定性、定量、定质” 的标准化管理,配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度,为促进高校人才合理流动做出贡献。

2、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人事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就是要对人事档案实行统一、简化、协调等有序化管理控制,以获得最佳档案管理效益,既要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的术语、代码、分类、计量、统计等基础标准,也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检索、鉴定等技术标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就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管理和处理档案,使档案材料的归类、借阅和保护制度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标准化也意味着规范、科学、人性化,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时代要求。

3、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高校人事档案的规范化,就是根据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建设和管理档案,严格按照制度和国际通行的做法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整理、转移、查阅和保护。由于档案的类型、功能、时效性等存在 差异,因此,应该制定不同的规范和制度,促进档案与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对工作体制、人员配备和职责,内容及分类,管理范围,材料收集、鉴别和归档,档案的整理、保管与保护,提供、利用和递转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规定是人事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保证。高校人事档案应该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