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同节能管理

合同节能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同节能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同节能管理

合同节能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内涵 阻碍 建议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机制,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基于这种机制运作、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MC―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是一种适合当前形势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包括从能源审计、项目设计到工程实施、节能确认等一全套服务。目前,合同能源管理覆盖的行业很广泛,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制造业,从石油化工行业到纺织业。

据相关部门预计,今年中国的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有望高达4000亿元。所以,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当前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力措施,也是倡导低碳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被引入中国后10余年的时间里,合同能源管理已被证明是一项“多赢”的节能模式。首先,节能服务公司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以此带来的风险,并且可以更快的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既减少了能源成本支出,又建立了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次,EMC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收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回利润;另外,投资机构也可以从这一商业活动中得到投资回报。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合同能源管理有助于用能企业专注自身主导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及低碳转型,也有助于公用事业节能减耗,减少财政支出,同时也带动了诸如融资租赁产业、金融服务业、节能设备制造业、信息咨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之,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投资,搞活内需,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现在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持续紧张的大环境下,基于市场运作、受利益最大化的驱使,节能服务企业会不断寻找客户实施节能项目。所以,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商业模式在我国存在着广阔的节能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加上不断完善的政策出台来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将成为低碳经济的代表产业之一,我们也将迎来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的新时代。

二、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与问题

1998年,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国内。10年来,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发展。到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由2008年底的6.5万人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 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还应看到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阻碍:

1.意识不强

在国外,“合同能源管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在北美和欧洲,现已形成庞大的节能产业。有资料显示,国外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后的项目平均节能可达到30%。相比之下,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一新名词,有些企业节能意识薄弱,加上缺乏法律、政策等手段的约束,往往只从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来考虑,认为“节能”和“经济利润”不可共存。所以,虽然政府在努力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优良的发展环境,但公众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2.融资困难

这是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来自科技部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原因主要有:节能服务公司建立的年限短,规模小,如果从银行贷款,并没有固定的有形资产作为抵押,能做抵押的只有未来的收益,且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评估部门尚不熟悉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所以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节能企业的投资收益回报时间也较长,一般要5年甚至更久。当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不足时,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尽管事实证明大多数节能公司业绩优良,但实施项目初期的融资瓶颈很难让他们增强公司的影响力。这样节能服务公司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融不到资,就无法扩大公司规模、增强品牌影响力,当实力无法增强时,在融资上面临的问题就越难解决。

3.发展不规范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被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还没有形成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

首先,市场诚信不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较大,这方面缺乏法律保障。包括合同的严肃性,合同中的比例分成纠纷等。其次,规模较小,自有资产不足,实力差,难以适应当前推进节能工作的需要,另外,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节能服务公司少,所以影响力也较小。

4.标准不清晰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被看好的节能模式,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行业技术标准却不明确,如技术专利的设立标准、节能设备的使用标准和节能效益的评估标准等。因为没有整合各方的需求来为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一种可共同遵守的技术标准,所以并不利于技术专利的共享、项目实施的资源分配,这也是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阻碍。

三、推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面对的问题,应从以节能服务企业为中心,与之相关的各产业来综合考虑,不断加强节能意识,完善节能服务模式。

1.加强节能意识,构建节能服务平台体系

在能源紧张、节能减排日益重要的中国,首先需要加强的就是节能意识,尤其是重点用能企业、大型商务楼宇和公共机构这些高能耗单位,并鼓励他们逐渐认识和理解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商业模式,选择合适的方案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同时,政府应着力构建节能服务平台体系,充分发挥能源主管单位和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等这些中介组织的作用,利用网络、报纸等公共平台来宣传合同能源管理,让公众对这一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2.发挥政府示范作用,把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纳入政府采购

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是一种非常适合在政府采购中推广的节能机制。政府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减少公共财政的支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能源效率。更重要的,这一模式的推广和实施有利于政府机构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引导行业节能工作的开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它是一种新型的科技服务采购,同时包含了工程、货物、服务等内容,不同于一般的货物采购,所以还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来推动其发展。

同时,采购过程中,还要注意实现采购机制和运营机制相结合(即把后期的运营成本也考虑在内)、解决零余额账户的问题(即财政划拨给预算单位的资金,在结算时如有结余,应全数返回国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公共机构节能的积极性)。

3.完善贷款制度,不断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

政府应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节能减排的资金来支持金融创新,可以促进金融机构更好的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支持。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建立、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

各金融机构也要及时制定一些切实措施,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对于其中可行的模式,要加以推广。例如,央行拟在银行、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和节能业主企业三方中推广保理(保付) 融资业务试点。由于保理业务基于服务合同中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节能服务公司就可以将应收账款作为债权抵押给银行,进行债权抵押贷款,节能业主企业则向银行还款。项目完成后,银行再向节能服务公司放款。上海一所银行以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实施服务合同的未来收益权作为还款来源,发放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贷款。贷款资金实行封闭使用,专款专用,通过对回笼资金的监管及第三方信用担保实施双重保障。该银行将这一信贷产品称为订单融资。

其实,除了信贷产品,与合同能源管理关联的衍生品交易也可以考虑,比如碳排放权现货和期货。还可以以“碳券”的方式广泛募集节能资金,设立专门的“碳券基金”用作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和信贷担保基金,促进节能减排投资进入资本市场。

4.促进规范发展,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标准

针对节能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另外,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应加紧制定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完善行业规范,为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大力推广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设立一批质量比较好的节能实验室或认证机构,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水平、可信度(实力)进行评估,也对节能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提高企业信誉度,避免出现在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和投资机构之间互相不信任的情况,促进节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节能服务企业还应通过系统持续性的培训、海外学习、技术交流等方式来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不断引入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节能技术。

5.推广合理机制,实现节能社会化

除了一些高能耗企业、公共机构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对象外,普通住户家庭的节能也应被重点提出。因为老百姓购买或者更换节能产品的成本较高。所以,对节能服务企业来说,节能的群体效应也是很高的。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在普通住户家庭中宣传节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节能改造,鼓励大家购买节能电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节能的社会化。

6.组建合同能源管理联盟,完善节能服务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个多产业参与其中的复杂商业模式。组建合同能源管理联盟,将为各方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这一联盟应包括节能材料供应商、节能设备制造商、金融保险机构、工程安装公司、检测机构、工程设计公司、招标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合同能源管理价值链的所有主体。同时要注意从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企业环境各方面不断完善节能服务模式,使之能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达4000亿,合同能源管理“豁开”千亿蛋糕[N].中国经济导报2010-04-12

[2] 合同能源管理:期待重生[N].第一财经日报 2010-04-14

合同节能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服务公司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利用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4,要完成节能降耗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十分艰巨。在分析我国节能减排的差距时,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来加以推进,不能适应市场需要,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企业从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考虑,对节能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动力。因此,作为市场化节能新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

一、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

1.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开展节能项目的一种商业手段。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节能减排的综合服务,同时提供服务所需资金,并从设备运行节省下来的费用中回收投资,获得利润。合同能源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节能效果好

合同能源管理的核心是节能服务公司要在节能项目中创造经济效益才能发展,如上海市首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总投资240万,由上海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经过调研、测试、可行性方案论证、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后,取得节电61%,9个月就回收50%投资的好效益。

(2)企业零投资与零风险

支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于企业通过节能改造降低能耗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企业不用支出任何费用(特定项目除外),便可以得到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及系统。这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企业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回收期不宜太长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大多不具备庞大的资金实力,从已实施的项目来看回收期平均为2年左右。只有采用快进快出的模式,才能为后期项目提供足够的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

2.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模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结束后,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所有。

(2)节能量保证型

客户提供全部或部分项目资金;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节能项目,保证节能量,从节能收益中获得合理的收益;如果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节能服务公司赔付全部未达到的节能量的经济损失。

(3)能源费用托管型

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管理和改造能源系统,其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客户的收益来自能源费用的减少。

二、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企业对节能降耗的渴求,使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并成为国内外生产制造企业全力争夺的焦点。

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介绍,合同能源管理在“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节能投资500亿元,年产值320亿元。但是,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节能服务产业还存在财税扶持政策少、融资困难以及规模偏小、发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三、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前景光明

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年6月3日和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两次下发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关通知,从财政补贴上推进EPC项目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带动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纷纷成立节能服务公司,大举进军节能服务市场,这其中甚至包括南方电网、神华集团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谌树忠分析,财政扶持政策的频频出台将推动更多用能企业从“要我节能”变为“我要节能”。现在由政府牵头大规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让各方都尝到市场化节能服务的甜头,节能减排的春天真的到了。

目前,我国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理念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但是,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前景将变得格外诱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M].2006

[2] 成志刚,李卫,曹成.浅谈“合同能源管理”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前景[J].新疆电力技术.2007.94(3):66-67.

[3] 王李平,王敬敏,江慧慧.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10(1):16-18.

合同节能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无极灯 性价比 优势

中图分类号:TK01+8

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并将强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新疆希望电子有限公司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成为第一批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自2010年至今,已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7项,项目总计节能量26321吨标煤,减排CO2 100.81吨,取得不俗的业绩。节能服务公司被称为 “节能医生”,为客户提供初步诊断、开处方(设计并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和治理,最终实现全面的节能诊疗服务。应用无极灯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照明节能改造具有资金投入低、回报率高、风险小等显著优势。

1、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作模式

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服务。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后,可选定双方认可的节能量审核机构对项目实施前用能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报告,随后节能服务公司履行合同,审核机构在项目完工后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认可的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再次对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进行评估并判定节能量是否达到要求,用能单位以此为依据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收益。

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作节能项目,在节能改造之后, 用能单位原先单纯用于支付能源费用的资金,可同时支付新的能源费用和节能服务公司的费用。合同到期后,用能单位享有全部的节能效益。

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合作机制

节能服务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用于技术和财务可行的节能项目中.使节能项目对客户和节能服务公司都有经济上的吸引力。这种双赢的机制形成了客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双方实施节能项目的内在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将绿色照明列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提出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机制推广高效节能照明灯产品的意见。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独立承担了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大部分风险。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的风险减少。

节能服务公司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具有专业技术服务、系统管理、资金筹备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项目成本,还通过分享节能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促进自身的发展壮

大。

3、高效节能是确保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短期回本的根本保证

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照明节能工程的基本前提就是要能够节省足够的电量。当前无极灯光效为70-90lm/w。由于发出的是白光,接近全光谱,即自然光,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特征、有益身心健康的光源。无极灯功率因数0.99以上,额定功率就是整灯的实际消耗功率,无需补偿。钠灯、金卤灯功率因数只有0.4-0.6,经补偿后方可达到0.8-0.9,实际消耗功率大于光源额定功率的20%甚至更高。国内100W以上的大功率节能灯普遍功率不足,功率因数0.6-0.9,而且光效普遍较低,只有40-60lm/w。所以,在不影响照明效果的前提下,灯具反光效率相同,无极灯比高压钠灯节能50%以上、比金卤灯节能40%以上、比节能灯节能30%以上符合产业实际水平。

一个中等地级市应用无极灯替换高压钠灯进行道路照明改造,一年节省耗电量438万千瓦时。由于无极灯至少具有60000小时寿命,高压钠灯只有8000-12000小时寿命,所以无极灯替换高压钠灯又省却了一大笔维护费用。耗电量的降低,对照明电缆要求也相应降低。对于新的路灯工程,还可省去一定的电缆费用,不仅节能降耗,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按照当前的无极灯价格水平,对一个地级市的路灯使用无极灯进行节能改造,当年便可收回所有投资,剩余四年便可以坐享节能收益。

4.性价比影响合同能源管理无极灯节能项目成败

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是一款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的根本前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由于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先期投入资金,选用产品性价比关乎项目能否在较短时期收回资金。随着无极灯技术的不断成熟,性能优越、价格合理的元器件被陆续发现并投入使用,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提高速度较快。大功率一体化无极灯的出现,使得无极灯能够在与节能灯相似的流水线进行生产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价格只相当于节能灯的1.2-1.3倍,而寿命是其5-6倍,光效是其1.5-2倍,可以方便快捷地应用于大多数场合。当前采用EMC模式实施LED路灯工程的项目回款周期短的3年,长的10年,主要原因是LED路灯的价格太高,缺乏性价比优势。根据当前LED的产业技术水平,LED的价格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回落。而按照无极灯当前的产业水平,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了保证,产品的性价比达到正常水平。当前,在合同能源管理照明节能改造工程中选用无极灯是明智之举。

5、无极灯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很多人了解无极灯不够,产品知名度不高。同作为第四代新光源的LED产业在各界政府的大力宣传扶持下,开展了诸如“十城万盏”等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活动。2010年“十城万盏”工作进入重要实施阶段,21个试点城市之外的地方政府仍在十分积极的申请加入,先试点变成了遍地开花。09年LED路灯被过度炒作、过度投资,已然成为高风险行业。据了解09年大部分的LED路灯企业都是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上游核心技术、企业盲目跟风引起的。无极灯在国内拥有成熟的核心技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用性能和性价比都超过了LED,而各界的关注度仍然很低。

2)对无极灯市场缺乏科学的认知。生产企业只管做出无极灯,而对于如何进行无极灯市场销售策划,如何与钠灯、金卤灯等展开市场竞争,缺乏整体的规划。

3)国家标准尚未出台,生产厂家标准不一,制约了市场普及。

6、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照明节能工程的几点建议

(1)注意节能量的计量方式,这是双方分享节能收益的关键。如无极灯的节能测试,应该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连续的运行测试,准确测试出单位小时节电量。

(2)由于是一种新的投资收益模式,在项目合作和合同谈判中。必须注意节能效益分成在财务处理方式。

(3)合同中应该明确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运行时。对节能效果有影响时,双方节能分享比例如何确定。

合同节能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EMC;节能改造;节能效益

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简介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合同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的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从而大大减轻节能改造项目对市财政的经济压力。

二、城市路灯改造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一)某局通过考察具有相关资质的节能服务公司,邀请了国内5家技术实力强、综合服务好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洽谈,并邀请三名自治区专家组成评审组,通过综合考察,比对实力,最终择最优者作为该市的路灯节能改造节能服务公司。

(二)结合本市城市路灯照明的实际情况,某局与节能服务公司从节能改造项目的改造技术成熟度、改造资金投入、后期维修管理成本、改造后路灯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等多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最终确定采用安装通过国家节能认证的路灯单灯节能器技术措施,对本市及下属辖区共计约1万盏高压钠灯进行节能改造,并建设了城市路灯智能监控平台对全市路灯共计118个监控点进行实时监控。

三、城市路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及管理

(一)工程实施

1.城市路灯智能监控平台

城市路灯智能监控平台于2014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监控中心和现场控制终端两个方面,监控中心主要包含中心网络、监控服务器、操作台、光敏控制仪及电气布线等设备;现场控制终端以监控点为单位,即每个配电箱及箱变安装一台终端,共建设了118个监控点。该监控平台具有的功能有:远程遥控、远程遥测、远程遥信、远程遥调、远程维护,能够在监控中心自动启、闭路灯或自动检测、记录终端运行出现的故障并予以报警提示,设备通过电信GPRS数据流量卡传送现场监测数据并按预先设定程序独立运行。全市路灯集中由监控中心根据季节统一控制,避免以往因季节变化、定时器分散而遗漏设置等原因造成路灯过早开启,导致能源浪费。维修人员可以根据手机监控系统查询到的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快速查找及排除故障,极大的提高了路灯日常维修的工作效率,确保了城市照明路灯亮灯率达98%以上。

2.高压钠灯节能改造

高压钠灯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市本级及下属辖区共计10999盏高压钠灯安装单灯节电器,该节电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串接在电源与负载之间,扼制回路电流,使电源的输出电流不因负载变化产生突变,使负载的电流受路灯节电系统的控制,以调节负载路灯电功率的大小,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

在高压钠灯节能改造过程中,某局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全程监工,确保每杆路灯节电器安装到位及对安装过程中涉及的路灯线路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并根据改造项目施工进度制定《项目施工周进度报表》,确定项目工期和进度,有效控制工程节点,全面协调各项工作保证落实改造项目合同施工进度总计划。

(二) 测定路灯综合节能率

高压钠灯改造完成后,在效益分享期内对路灯综合节能率每年进行一次测试。2015年(第一个效益分享年度),通过将某局测试的路灯节能率41.5%、节能服务公司测试的路灯节能率42.19%以及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测试(自治区唯一具有市政路灯节电检测资质的单位)的综合平均路灯节能率43.7%进行比对,将三方检测数据加权平均后确定改造项目路灯综合节能率为42.5%。

(三) 核定路灯节能效益的计算标准

路灯改造涉及范围很广,一般一个城市整体改造动辄数千盏数万盏,分很多组分别计电费。每月的电费总额受季节、亮灯时间、亮灯率、电压波动、线损、新增灯具、接线它用(指示牌、红绿灯、广告牌)等因素影响差别很大,造成用电量基数很难确定。基数不准,节电量就无法准确计算。针对该问题,某局结合改造路段实际照明用电情况,拟定了《市路灯节能改造服务项目节能效益计算标准》报市人民政府进行审定,最终确定以该市供电局每月向某局收取的节能改造后高压钠灯部分当月实际产生的电费数额作为该项目的每月节能效益计算基数,确定月节能效益计算式为:当月节能效益=节能改造后高压钠灯当月实际产生电费÷(100%-综合节能效率42.5%)×综合节能效率42.5%。

(四) 财政节能效益请款操作

财政一般都是收支两条线,节省的钱实际就是没发生的钱,不能转成支出,而某局下拨的路灯维修年度经费有限,不可能用于路灯改造。因此,为了保证节能服务公司效益分享期内节能效益的正常支付,某局依据市人民政府审定的路灯节能效益计算标准,每月针对供电局所提供的改造范围内各路段的高压钠灯电费进行详细核对,并对采用混合灯型(除高压钠灯外还有其他节能灯型)的路段安装分项电度计量表,明确计量该路段高压钠灯部分产生的实际电量,最终将上述所有电费及供电局收费清单汇总,作为某局向市财政申请节能效益支出的请款依据,按合同约定分享比例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

(五)合同期路灯维修任务的执行和考核

根据某局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的《节能改造服务项目合同书》相关条款约定,节能服务公司必须遵守《道路照明设施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规定,并服从某局在路灯维修工作上的管理。某局制定相应考核制度,每月针对节能服务公司合同期内的路灯维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及抽样检查,要求节能服务公司对所负责维护、维修的市政道路城市照明亮灯率达到98%以上,节电器完好率达98%以上,并要求每月前将上月的维护、维修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和本月工作计划进行归纳后提交某局。若出现考核不达标的情况,某局将在当季应支付予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效益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违约金。

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中的建议

该市路灯节能改造项目于2014年12月竣工验收,改造前平均每月电费(含公园、广场及其他节能灯型的电费)约70万元,改造后平均每月电费(含公园、广场及其他节能灯型的电费)已降至50万元左右。经综合测算(以每节约 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31千克标准煤为计算标准),项目实施后相对比往年节约290.66万千瓦时,节能率达到42.5%,折合标准煤约901.03吨,减少CO2排放量约在2897.84吨,减少SO2排放量87.20吨,改造项目节能成效显著。为加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各行业节能改造的应用范围,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简化合同能源管理审批手续。

合同节能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航空管;系统资源;核心能力

目前在我国民航空管体系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为承担我国空中全部的交通服务和民用航空通讯以及航空气象等方面的运行,属于事业单位。但是一般核心能力在企业的运用较多,如何将其运用到民航企业之中,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1 核心能力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民航单位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总体而言,民用的空中交管企业执行空中交通服务主要就是依据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进行的。空管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的民航企业,不断的发展,使其在国际航空中的位置在逐年进行提高。依据目前国内民航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出相应的实施计划,这一举措对于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助益。随着民航企业的不断壮大,航空空间使用量增加,空闲的可用空间量越来越少。合理规划这些航空空间,逐渐成为空中交通管理的重中之重。

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结合民航企业的现状,可以分析出空中交通管理中现有的不足之处。这对整体空中交通体系的改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民航企业的稳步发展,同时也对国民的经济水平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是有限制的。因此为了民航企业的发展,则需要空管水平的提高,实现可利用空间的最大化使用。对此我国多次对空域等结构畸形适度调整,用来改善交通空间使用率小的状况,提高了整体的航空飞行水平,进而促进了民航企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提升我国的民航空管系统,要软件、硬件两手一起抓,且两手都要硬。硬件指的是相关基础设施以及设备的建设和投入,以及航空空间的利用率;软件指的是和航空相关的一系列制度机制,这两种是空管体系的主要组成内容。只有加强核心能力体系,才可确保航空企业的经济整体提升,才会促进我国经济的有力发展,才能提高我国航空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

2 核心能力和竞争力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不断的发展壮大,相关民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化,这就使得空中交通管理的核心理论系统标准有所提升。根据对国家和产业以及企业等多方位的研发,确保集中化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对空中交管体系研讨全过程的调查,一部分的民航单位并没有足够重视对空中交管主要能力的研发,忽视了其在整个民航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这种现象在民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还较为普遍,究其根本就是没有对空中交管系统予以足够的重视,且对于整体民航经济的认识程度也不够全面,忽视了对于民航单位相互的竞争放入研究的课题中,也就没有把重点放在对民航单位主要能力的开发和研讨之上。

2.1 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主要的体现就是市场能力,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航空单位主要的市场竞争力,一般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1 交通管理制度。一些民航企业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不够系统,也不科学,这就导致交通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全面,缺少对于整体的民航空中调度的把握,无法全面管理空中交通系统。

2.1.2 技术水平。我国民航空中管理的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需要提升空中交通管理相关方面的技术,不但要保证基础设施设备的技术,还需要致力于民航企业空中飞行实践的研究,开发新的空中交通管理技术,让民航的整体技术实力步入国际先进的行列之中。

2.1.3 经济效益。民航事业的发展壮大还要基于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只有经济效益提高了,才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促进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推动整个民航事业向科学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2 核心能力的竞争力

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的根基,处理好核心能力在企业中的地位问题,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能力水平,也会使其经济发展更加适应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体系,使其始终保持蓬勃发展的活动力,并确立其在整体行业中的领军地位。核心能力也可以算得上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可实施性质的实践理论。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自身的整体竞争实力,对空中交通管理进行科学地集中化实施,从而提高其核心能力,实现民航企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才会推动整个民航行业的有效提升。依据重点能力的论述,并与民航行业在国内的拓展特色相结合,运用领先的科技技术来实现整体上的革新改进,进而加大民航空间的利用效率。具体落实民航单位统一化监管是提升其核心能力的有效保证,只有其高效实施,才能加快空中交管发展的步伐,进而提高整体空中的使用效率,提升其空中资源的整体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国内的民航单位要将本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主要研究目标,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制定单位的管理计划,保障空中交管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加强民航事业的管理水平。

2.3 空管系统

资源有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种形式,硬件资源基础设施设备为主,例如工作场地和工作设备以及工作设施等;软件资源基本都没有具体的形态,像企业的信誉信念以及经营管理等。当今的资源竞争多数还是以软件资源竞争为主,其已然成为单位在行业竞争中的主要手段。民航企业与其相同,也是硬件与软件两种资源类型。其硬件资源包括财务、物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而其软件资源则是指专业技术、经营观念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2.4 考核体制

对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体制主要分为几类,专业人员或灰色体系考核、多元统计或分层次研究、模糊矩阵考核评价体系等类型。在实施考核时,具体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要将待评价的因素整理分析,按照系统进行分类;第二,按照类别逐一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第三,将所得结果进行整理,并对其开展更高层次的全面分析。现在笔者将以分层次全面考核作为例子来表述,对民航单位空中交管体系核心能力考核的具体实施:在使用这种考核方式时,重点的考核过程就是先明确本次考核的标准,其次就是将落实到各考核人员的考核责任,之后就是按照标准设立考核的等级,最后就是专业人员对待考核因素进行评价,评定其相应的等级。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详细论述,使我们对目前我国的民航空管体系资源和核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应该通过对整体民航空中资源的把握,结合民航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空管体系资源,提升空管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整体空管体系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促进民航企业的经济发展,最终提升民航事业的整体水平,实现我国民航企业的高速发展。希望文章能够对民航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捷,杨 .民航空管系统资源分析与核心能力评价[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76-79.

[2]武宁.探讨民航空管系统资源及核心能力[J].科技创业家,2013,23:244.

[3]许腾波.民航空管系统多维重组研究[D].清华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