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管控措施

档案管控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管控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管控措施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第1篇

一、新农保档案管理流程风险分析

1、档案、资料归档中存有风险。大多数档案管理者为兼职人员,整理档案工作存在间断、持续时间长、人员变动大等特点,档案、资料归档时容易造成遗漏,该接收的档案资料不齐全,使账、物不符,影响档案存管的真实性。

2、档案、资料传递中存有隐患。大多数地区的新农保档案资料均由村级协管员负责管理,由于协管员对其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接收、传送及移交过程中,可能导致档案资料数量有误或丢失,给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3、档案借阅使用制度不健全。由于没有完善的新农保档案借阅管理办法,经办人员在借阅使用时没有固定的标准,执行不力,容易造成档案借阅后到期未归还、存放位置不准确等情况,使得档案损坏、遗失现象严重。

4、存管场所隐患依然存在。档案安全保护教育不普遍,一些档案工作者没有经过必需的安全业务知识培训,缺乏安全常识;对存管档案的库房内各种设备、设施缺乏定期检查,一些设施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作,也未能及时发现和修复,从而引起灾害事故。另外,随着人们参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参保人数急剧膨胀,原有的档案室规模无法满足档案日益增多、存管年限较长的特点,空间不足给档案规范化带来困扰。

5、电子档案安全技术管理措施的跟进应变不及时。电子档案是计算机系统与人交互而形成的,在输入、输出、存贮、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操作、信息丢失等失误,从而导致数据丢失。另外,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病毒危害、黑客攻击等各种攻击以及破坏手段层出不穷,给档案的安全保管带来威胁。

6、档案管理者素质良莠不齐。档案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成效和质量。目前,大多新农保档案管理人员系兼职,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渗透,安全意识淡薄,档案管理工作的平淡性使管理人员容易产生“管理即存放、工作即保管”的想法,满足于应付眼前事务,思想倦怠,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整合提高新的技能,这就直接导致管理理念与时展脱节,从而忽视新农保档案在养老及服务民生方面所起的支持、依据作用。

二、新农保档案管理中的风险防控措施

新农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直接影响档案的安全及利用水平,风险无处不在,而控制好风险才能规避风险的不利一面。

1、强化档案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档案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把安全意识及安全管理的理念植入管理者的心中,是规避风险的关键。通过风险意识、安全知识培训,档案法律、法规学习,相关案例分析与警示教育,进行消防演习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并自觉成为一种习惯。

2、制定档案传递管理办法,严把档案交接关。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传递管理办法,确保新农保档案的完整无误,既是对参保百姓利益的维护,也为明确传送档案人员的责任提供了依据。档案传递管理办法要严密、简明且便于执行;运送档案人员要检查好运送工具,遇阴雨天气,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收发双方必须严格履行移交程序,认真填写交接清单,逐一核实并签字;撤销档案要经档案管理小组多人进行审核,确认无用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销毁。

3、严格档案借阅管理。落实档案借阅审批手续,借阅必须经主管领导签字,并认真填写《档案借阅记录表》,详细记录借阅单位、借阅人、借阅原由、借阅内容及借阅时间等。借阅档案必须与管理人员当面点清、双方共同签字。档案借阅非极特殊情况不得拿出档案借阅室。在档案借阅过程中,档案管理者要做好监督工作,防止随意摘抄或变动,防止撕掉、涂改、圈画档案。

4、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为了确保电子档案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完好如初”,可以采用消息认证技术及访问控制技术等。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利用密码进行认证,如果不知道密码就无法对档案进行访问,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在硬件方面,配备UPS电源、使用单独的服务器等,防止因突然停电造成数据丢失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采用防火墙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等方式和只读型防改写措施,防止电子档案遭到非法访问和恶意改写。

5、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保存制度。在危害档案安全的突发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才能不断提高灾害应对能力。采取重要文件异质异地备份保存制度,逐步将纸质档案扫描为电子档案,再将这些电子文件转换成其他载体如胶片、光盘等异质保存。这样既能保持微缩影像技术在档案存储方面的优点,又能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开发、利用中的优势,是新农保档案管理工作理想且谨慎的选择。

6、严格执行档案“八防”,切实做好档案室风险防控。着力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各自独立,安装报警系统,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更换,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第2篇

一、存在问题

(一)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疾控中心对纳入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标准,也没有制定统一的立卷归档制度。各个疾控中心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着科技档案的管理,也有的疾控中心是根据某项工作要求而制定的标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科技档案资料没有纳入管理工作中去,也没有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到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去。

(二)对科技档案的特征性认识不足

科技档案最突出的特征性就是专业特性,它使科技档案在形成领域上明显区别于其他档案,它也是实现科技档案科学管理和归档的重要依据,比如,我中心科技档案工作的不确立,科技专业档案和其他综合档案未分开。造成科技档案的管理、分类归档杂乱,成套性缺乏。而且科技的多样性导致了科技档案在种类上手段复杂,现实利用率低,从而造成科技档案在收集、分类保管、统计分析、鉴定利用各项管理环节脱节。不能突出专业特性。

(三)内容不丰富,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完善

科技档案内容很单一,门类少,卫生系统在平时的管理中,只重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其它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学习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相对薄弱,所以造成科技档案的结构不完善。同时在卫生专业技术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对应急处置、重大事件保障方面的科研档案数量很少。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不全面、不准时,致使科技档案收集效率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疾控中心在新医疗体制改革下对科技档案利用的需求,完全是名不副实的。

(四)科技档案利用反馈率不理想,知名度低

因疾控中心工作是以预防为主,故中心工作人员的科技档案意识相对较淡薄,不够重视档案利用的反馈工作,因而不能从反馈信息中发现科技档案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科技档案人员起一个收集管理的作用,不主动为疾控中心各业务科室服务,致使知名度低,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加之近几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的转变,档案人员变动频繁,兼职的较多,专业素质缺乏,不能系统、准确地对科技档案信息汇编和分析研究,不能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疾控中心提供有价值的编研成果。

二、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从科技档案的归档到整理、鉴定、保存管理、利用等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结合疾控中心业务工作实际制定档案管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内容应包括:第一、制定中心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能,确保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第二、制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考核的内容主要是资料收集、编制是否做到齐全、完整、规范和准确、质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责任是否落到实处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第三、规定科技技术资料的收集、编制的范围,以保证科技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达到规定要求,使科技档案工作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

(二)更新思维,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档案管理面临着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问题。首先要用创造性思维加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要有变化意识、发展意识、人力资源意识,以适应当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需要,实现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及处理,为利用者提供方便。

(三)坚持服务机制创新,主动开发科技档案服务预防控制工作

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而提高科技档案的查阅率、准确率,拓展服务方式,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科技档案资料,使科技档案更具有专业性特点,以满足疾控中心各部门及医、技、护人员对科技档案利用的需求,通过提供简便、快捷的档案服务,达到推进科技档案服务机制创新。不断丰富疾控中心档案,全面认识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是科技档案部门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志。

(四)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通过OA办公系统、中心网站网页、宣传栏、大小业务会议等做好宣传工作,向疾控中心医、技、护及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宣传中心档案部门的工作性质、职能,科技档案工作在预防、控制、医疗、科研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增强中心人员的档案意识,提高他们对疾控中心科技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支持配合中心档案部门的工作,利用权威人士、知名人士的效应,促使疾控中心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和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档案,进而让更多的人利用科技档案。

(五)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气氛,创新服务方式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网工程 进度管控 要点

1 电网工程全过程进度管控的理念

电网工程全过程进度管控,就是紧紧围绕“加快电网建设,打造坚强电网”的目标,做好工程项目从可研到档案移交各个环节上的工作,细化项目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的各项分步节点计划,严格时点控制,实现建设节点目标,创造更多的精品工程,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主旨目标。

节点进度计划是指导工程建设的重要控制目标。强化进度节点计划的管控,是全面完成工程任务的根本保障。节点计划的实施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实施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节点计划时间的落实,否则,将直接影响节点终极目标的实现。妥善处理好生产与建设、建设标准与造价、工期与安全和质量的关系,确保基建节点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

2 电网工程进度管控的范围

电网建设工程里面的详细进度节点,包括工程可研设计、初步设计、设备招标(含变电站、线路物资)、设备订货、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开工准备(含开工资料报审)、上报开工、变电站工程施工(变电站土建施工、土建交安、电气安装、调试)、线路工程(塔基基础施工、组塔挂线)、竣工验收、投产送电、结算报送、工程档案移交、结算审计(配合)等全过程管理。

3 电网工程进度管控人力配置及责任分工

电网工程节点进度计划,必须由各相关部门、各工程参建单位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建设管理单位配置计划管理专责人,组织召开“周工程例会”。负责监督、检查和考核基建节点计划完成情况;业主项目部配置工程管理人员对节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协调解决影响基建节点计划执行的有关问题;设计单位配置工程设计人员按时提供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服务;监理单位配置经验丰富的监理人员,负责监督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的现场管理;施工承包单位配置现场管理人员、全面保证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以及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

4 电网工程进度管控各阶段管理要点

4.1 前期阶段进度节点管控

前期阶段包括项目前期与工程前期。项目前期阶段,是指从项目可研到项目核准。工程前期阶段,是指从初步设计到工程开工,以取得政府部门工程施工许可为标志。

前期阶段进度节点管控关键在于取得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手续,要加强重视。早动手、早准备及时办理土地手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环评批复和合理用能审批、施工图审查备案书、施工中标通知书、质量监督登记安全措施备案登记表、轨道交通安全许可、施工承发包合同、质量监督登记安全措施备案书、建筑节能技术资料备案等,开工前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使工程建设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进行。

4.2 实施阶段进度节点管控

工程实施阶段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是人、材、机、环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求施工项目部进场前做好人、材、机的调配工作,做好作业人员上岗到位、物资材料供应到位、机械设备健康到位。建设单位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审核,使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发挥监理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的管控作用。建设单位与地方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全面推行“政企共建、合作共赢”的理念,使各级政府融入电网建设外部协调工作之中。

4.3 竣工阶段进度节点管控

竣工阶段进度节点完成的难点在于工程竣工结算准确、及时和工程档案完整。将收集结算资料的工作前移,注重过程积累。自工程基础完工就开始准备工程结算资料,提前做好工程结算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注意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并设专人负责档案的整理工作。做到不乱不断,进度与造价、工程档案同驱并行。

5 电网建设工程全过程进度管控取得效果

通过全过程进度管控的实施提高电网建设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依法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按计划完成输变电工程建设任务。发挥了工程各参建单位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各方管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施电网建设工程进度全过程管控,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工程造价相对降低,地区网架结构不断完善,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升,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昊.电网企业建设项目安全生产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黄毅臣.试论电网工程项目的沟通管理[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04).

[3]崔迎.电网建设项目中进度管理的应用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第4篇

一、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1、年初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煤质运销安字【2020】1号文),确立了中心2020年安全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并对中心2020年安全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按时间节点对安全工作进行分解。

2、第一季度,中心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对中心12个科室、62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累计修订600余条。

3、一季度对中心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新增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等13项制度,修订了《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等11项制度。

二、标准化体系建设

1、2020年年初,中心制定并下发了《煤质运销中心关于做好2020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煤质运销安字【2020】2号文),对中心2020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作出了整体安排,将化验室、煤场管理室、计量室纳入中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中,并制定了全年和季度达标计划,按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及相关考核。

2、制定了《2020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计划及达标规划》,共制定工作计划及达标规划80项,其中基础管理58项,煤场管理8项,计量管理7项,采制化管理7项。截止到11月份,共完成75项,其中基础管理共完成工作计划及达标规划53项,煤场管理完成8项,计量管理完成7项,采制化管理完成7项。

3、中心1-11月份组织开展了由分管安全副主任带队,中心主要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与考核工作,截止到目前共开展静态检查3次,排查出安全隐患50条,已全部整改;动态检查8次,排查出安全隐患121条,已按期整改完毕,实现闭合管理。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

1、健全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建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明确负责安全分级管控工作的管理部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负责日常风险管控工作,4月份编制完成中心《2020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共辨识出2020年主要安全风险共12项,其中中级风险2项,低级风险10项。

2、每月召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会议,对本月度安全风险管控情况进行通报,并分析下月存在的安全风险;每月对员工安全风险培训情况、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组织中心各科室对辨识出的风险和管控措施进行公示并组织职工学习。

四、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1、中心每月根据安全工作重点及不同季节特点组织全中心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活动,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反“三违”、消防、雨季“三防”、冬季“三防”等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工作。

2、中心共开展隐患治理“回头看”活动2次,召开隐患治理分析会1次,确认隐患整改到位情况,分析反复、类似隐患产生原因,研究措施,深入治理,避免重复出现。

3、截止到11月份,中心共开展安全隐患排查11次,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16条,已全部期整改完毕。

五、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1、针对中心中层领导调整及科室业务范围调整、变动情况结合中心生产实际,重新修订了《领导干部包点及管理人员下现场检查管理规定》,要求中心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按照职责管理范围,对相关区域进行检查。截止11月份,中心领导共每月检查6次,中心科室管理人员共每月检查3次,其它科室管理人员每月检查7次。

2、制定了《煤质运销中心安全包保实施办法》,由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包现场科室,要求包保责任人每月对包保科室现场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截止11月份共开展检查11次。

六、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1、中心于2020年初,制定了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共计45项,并分解细化到月,具体落实到科室负责人,每月按照计划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

2、截止到11月底,中心共开展二、三级安全培训22次,安全法律法规学习5次,共4026余人次参加培训。

七、职业危害治理情况

1、建立健全了个人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在作业范围醒目位置张贴职业危害告知,规范了中心各单位劳保发放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等。

2、9月份组织中心煤场管理室、化验室共98名接尘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八、外委队伍管理情况

1、每月对外委队伍驻地进行安全巡查,对查出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共排查5条问题,当月已全部整改,实现闭合管理。

2、对外委队伍的人员档案、培训档案等信息的更新情况及相关报送资料进行了规范,要求外委单位严格清退不合格人员,确保安全生产。

九、应急管理情况

1、一季度重新梳理和修订了《煤质运销中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资及应急人员信息和名单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同时下发全年应急演练计划。

2、根据制定的应急演练计划,6月份组织开展煤堆滑坡事故应急演练,12月组织开展化验室火灾事故应急演练。

3、12月份组织发放应急物资,更新应急物资清单。

十、安全专项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公司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警示三月行”“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专项活动,大力发动职工,广泛宣传,严格按照活动内容分解表中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十一、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1、制定中心环保检查方案,每月重点针对煤场管理室、风选煤厂、计量室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检查。截止11月份,共开展环保检查11次,排查各类问题7条,现已全部整改完成。

2、6月份按公司要求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制定并下发中心活动方案,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2021年总体工作目标及工作思路

一是一季度修订完成中心“三大规程”、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应急演练准备。

二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并严格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管理,以责任落实为导向,加强对各科室的安全责任监管,切实保证安全责任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三是加大日常安全检查力度,在每月开展安全大检查、制订管理人员下现场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心各单位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每月安全工作重点,开展对汛期、消防、车辆等安全专项检查,及时通报检查出的问题,要求各单位按要求整改,并安排进行复查,确保实现闭合。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考核力度,每月根据考核制度和办法对各单位进行现场及安全管理资料检查,并严格打分,按照考核办法兑现各单位绩效工资,将员工的安全行为与效益奖金挂钩,同时加强动态检查,确保考核落到实处。

五是构建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预控”机制。每季度由中心副总工程师牵头,安监室组织中心各单位对风险进行重新辨识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力争全覆盖,无死角,每月对评估的风险进行专项排查。

六是完善培训内容,根据中心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确保安全培训效果。

档案管控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站;建筑信息模型;工程管理系统;工程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01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10

1 研究背景

十三五规划指出:“特高压电网要在2020年建成东部、西部同步电网,投运19项直流工程,总体形成送、受端结构清晰,交、直流协调发展的骨干网架。”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十三五”规划,2016年公司承担“一投产、四在建、五开工、四准备”建设任务。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2020年将建成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这些信号标志特高压电网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将进入全面加快建设的新阶段。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层面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管理的执行机构,直流公司的工程建设管控方面必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2 工具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它基于参数模型整合建设工程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为设计、施工、运营等各参建单位提供协同工作基础。

3 主要研究内容

3.1 信息化管控应用基本情况

3.1.1 “直流工程管控模块”基本情况。直流公司于2006年开展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由直流公司自主建设,是国网乃至国内最早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大型工程建设管理的案例之一。2015年,按照国网统一要求,将直流业务全部系统功能迁移至基建管理信息系统,改称“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直流工程管控模块”。融合后系统功能包括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物资监造管理和档案管理七大功能模块,其中换流站涵盖全部七大功能模块。

3.1.2 “直流工程管控模块”建设成果。系统运行以来,基本覆盖了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和施工项目部等各层级用户,截至2015年底,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直流工程管控模块注册用户5000余人,已形成以工程建设进度管理为主线、标准化管理为支撑的工程执行过程管理体系,以各管理层级专业条线管理规范和以工程过程管理为依托的分析查询体系,实现了对工程前期、初步设计、工程开工、建设施工、竣工投产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控,强化了项目、安全、质量、造价、技术、综合和队伍管理的专业化管理,实现建设过程管理的多层级信息交互,为管理层提供了基本统计决策和分析展现的工具。

3.2 建筑信息模型模式分析

BIM于近几年在建筑施工领域逐渐应用,由于应用时间还不够长,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相关模型评价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已逐渐成为评价建筑施工工程的必要标准,有必要通过本次研究认识BIM对于换流站工程的作用。截至目前,常规的BIM评价方式,对于换流站工程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软件能力、硬件能力、网络能力、领导力、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品及服务、合约、政策、后备支持、可视性与信息提取准确度等方面。由于换流站工程尚未完全应用BIM,因此各项评价分数相对较低(评估分数范围为0~5分),但过程中各项评估的内容可作为后续实施BIM过程参考

使用。

3.2.1 软件能力方面:软件能力和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面,相关软件如Autodesk具备支持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的能力,但在换流站工程实际过程中还未完全应用,还未使用BIM丰富的信息集成功能,评分为1分;工程实际过程中,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相关信息具备一定基础,可以支撑相关专业应用,但数据还未满足BIM的相关要求,模型信息未知,因而支持专业一项评分为2。潜在能力方面,由于换流站工程数量相对以往有所增加,达到历史承担工程数量最大,但从实施潜力方面,由于工程规模大,但数量基数相对小,便于整体实施,潜在能力评分为5分。

3.2.2 硬件能力方面:硬件现状应用方面,由于BIM并未在换流站工程完全应用,硬件现状评估为1分;潜在能力方面,基于换流站工程的执行力度较强,未来潜力相对较大,评分为5分。

3.2.3 网络能力方面:需要从信息获取能力和安全能力方面进行评估,目前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评估为1分。

3.2.4 领导力方面:由于换流站工程机制较为健全,执行力较强,在业主项目部、施工项目部和监理项目部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度,在设计单位、运营部门方面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评估为4分。

3.2.5 基础设施方面:需要对于BIM的基础设施进行评价,由于尚未完全应用,评估为1分。

3.2.6 人力资源方面:需要从掌握BIM技能的人员方面进行评价,由于尚处起步阶段,业主、监理、施工、设计和运营方面并不具备相关使用技能,相关人员部分有所储备,评估为2分。

3.2.7 产品及服务方面:需要包括BIM产品主体和成本、进度、安全、质量、风险等方面功能,由于尚处起步阶段,评估为1分。

3.2.8 合约方面:需要从业主、监理、施工、设计和运营方面,对BIM实施和应用过程中的责权利进行划分,并形成契约,由于尚处起步阶段,评估为1分。

3.2.9 政策方面:我国目前正在推动BIM的积极应用,上海已发文要求全面应用BIM,从政策面来看,有较强的鼓励倾向,但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还未完全出台,具备相关潜力,评估为5分。

3.2.10 后备支持方面:现今学术界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熟度,并且通过项目培训和逐步应用已培养出了一批技术人员,但离大规模输送熟练掌握BIM技术专业人才的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评估为4分。

3.2.11 可视性与信息提取准确度方面:需要从能够进行可视化展示,模拟建筑实景,并且每个专业都可以准确自由地提取所需信息或者生成所需图纸等方面评估,由于尚未完全应用,评估为0分。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BIM的管控模型分析,换流站工程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从政策、领导力等应用背景角度来看,已具备一定的潜力。

4 建议方向和措施

4.1 探索应用高科技管控手段

4.1.1 探索全面应用BIM的建设管控模式。选取适合的换流站工程作为BIM试点,进行BIM全面应用,利用BIM技术可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管理,包括进度、成本、质量、设备等各类信息集成;可实现设计、监理、施工、运营等相关方统一信息标准基础上的并行和协同工作,各方均可基于统一的建筑模型进行技术讨论、综合优化与施工模拟,有助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发现各种问题与冲突,识别施工的重点与难点,提前处理,减少后期设计变更与现场协调,有效规避建设风险;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随时记录过程中的信息变更,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同时BIM的实现可帮助直流公司梳理BIM较早应用的优势,为公司争取主导或参与特高压工程BIM建设或基建工程BIM建设的标准制定,掌握一定主导权,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影响力。

4.1.2 探索应用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当前技术发展迅速,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展信息系统应用渠道,辅助实现标准化工艺、标准作业、标准档案等建设过程随身实时管控;可利用虚拟现实(VR、AR等)技术虚拟施工工艺场景,可用于培训、施工教学训练等场景,帮助工程人员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可利用物联网、RFID等技术探索工程智能化,自动识别施工进度、安全隐患、人员在场情况等信息,减轻现场人员工作量,同时实现工程建设实时无死角管控。

4.2 深化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

4.2.1 继续深化应用基建管控系统-直流管控模块。通过建设或改造已有的直流管控模块,将对于管理组织优化和管控能力提升的研究成果进行制度固化。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理清组织结构,标准化管理流程,对换流站建设的各个过程进行管控,通过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实现多个直流工程的质量管理和信息交互。形成直流公司对多个在建工程同时管理,通过管控系统统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安排,落实管理要求,丰富管理经验。

4.2.2 深化工程建设知识库等系统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撑“1346”直流工程建设管控体系、“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四位一体”项目部多专业协同管理机制等管控体系,固化工程建设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工艺等环节。实现工程建设知识库、档案标准化管理等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固化工程建设知识、工程档案等,使工程建设相关资料易创建、易管控、易查询,为工程建设人员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辅助作用。

5 结语

特高压大规模工程集中建设的新常态,为直流公司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承担的在建工程数量为历史最高峰,直流公司面临着换流站工程复杂、工作量大、人员结构性缺失等困难,但直流公司积极主动,创新各种管理机制做好积极应对,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直流公司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信息化的建设随着时展不断更迭、发展迅速,还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升管控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对信息化手段在工程建设管控方面基本情况进行了阐述,主要分析了直流公司自主建设的工程管理系统“直流工程管控模块”;(2)对信息化手段在工程建设管控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重点分析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3)依据目前基本情况分析以及相关理论分析,形成了后续的建议方向和措施,主要包括探索应用高科技管控手段和深化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OGC,薛岩,欧立雄.PRINCE2-成功的项目管理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宋涛,李斌,樊纪超,余世峰.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 项目管理案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