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64-03
建筑业是一个蓬勃兴旺的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有着急迫的、大量的需求。但是从现实状况看,并没有形成良好局面,导致出现这一局面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未能与时俱进,因此,我院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一、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因此,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图1)为导向,确定职业岗位群及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最终形成该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二、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架
我院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这一主线,对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形成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新的全新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学习专业基本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和职业道德素质课程进行培养;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识图能力、测量放线能力和材料检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筑识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施工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监理、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课程进行培养。课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构建,最终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因此专业课程开发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校企联合开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该遵循由校企联合开发的逻辑规律和路径,分析就业岗位及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设置学习领域的课程。
1.就业行业、企业。从建筑工程学院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为中小型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因此,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确定为中小型企业,既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2.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工作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较简单,并且企业自身发展空间较小,对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在中小型企业就业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常见的建筑类工作岗位主要有: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资料管理、测量放线和材料检测等6个岗位。其中:施工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组织工程施工的生产管理;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合理规划布局施工现场平面图;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表和月进度计划表及各施工班组的月进度计划表等工作。质量检测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各工种的分部、分项工程跟班质量检查和验收;监督检查各施工班组的各项质量;填写质检内业;收集各班组的工程质量检查资料,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定期组织召开现场质量例会,制定预控及整改措施。安全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本工程有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巡回检查施工现场;检查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资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计划、统计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内业管理等工作。测量防线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测量放线等工作。材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现场材料管理,制定材料管理规划,组织料具进场,现场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核算;材料计划管理工作,编制材料计划,材料的供应;材料的选购;编制单位工程耗用材料的控制指标;材料进场调拨、转移领用;材料仓库的仓库管理;材料核算管理等工作。
3.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从我院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必须按照学习领域进行设置,下面以培养施工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基础工程施工》的设置为例(表1)进行说明。在《基础工程施工》课程设置时我们将一个个学习情境按照一个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并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排序,同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融入相关建筑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四、形成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和完整工作任务特点的学习情境的设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逐步构建了以施工过程为导向的“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质检员的施工岗位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与要求,在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参与下完成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并通过分析归并形成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最终形成了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2),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黎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关键词:通信技术;工作过程;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TN911-4
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如今即将步入4G时代,在网络通信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人性化服务的同时,社会对通信技术领域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市场饱和度的增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通信产业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尤其在无线通信、光通信、移动终端等业务领域尤为明显。中兴、华为等国内知名通信公司,纷纷在西安高新区布点,区内现已聚集的几百家通信企业。急需大批专业的通信产品应用部门的设备管理与维护、通信业务部门的营销、服务、管理及设备维护、通信网络和终端的维护与管理、通信产品测试、销售与售后服务与维修、通信工程公司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现场调试等方面的人才。
如今,我国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已形成了由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此外,还有相关通信专业培训机构的加入也更加丰富了培养机制。各个层次的院校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其培养目标,其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均有所不同,当前按照市场需求;应用型及实践型人才是目前社会最急需的。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出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通信技术人才,相关培养院校应当在其课程体系上依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1.1 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置原则
对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设置,首先应依据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确定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把工作过程中复杂的工作内容结构化,以学生为主体,以从业者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素质为主要目标和要求,开发实践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进行教学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要求的“职业能力”本质上是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体现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项要素。其课程标准应对相关“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具体描述,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体现工学结合特征,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掌握。通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并能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1]。
1.2 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
对于通信技术专业,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了解到,在通信行业的企业中,有很多岗位非常需要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岗位群分析如表1所示:
主要就业行业(企业) 主要就业岗位(群)
通信运营企业 电信营业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等
通信设备/产品制造企业 测试工程师、维护工程师等
通信工程及代维企业 安装调试工程师、维护工程师等
通信产品流通企业 市场营销工程师、售后工程师等
表1 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
1.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信技术课程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3.1 通信终端生产与维修
主要有专用工具如手机综测仪等的使用;通信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设备故障诊断;通信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设备检测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使用测试仪器等专用仪器与工具的能力、诊断通信终端设备故障的能力、检测通信终端设备的能力以及维修通信终端设备的能力。
1.3.2 通信设备及产品的营销
主要有通信产品咨询;通信产品演示;各部门协调;客户销售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掌握通信产品的特点与用途的能力、熟练操作通信产品各项功能的能力、进行良好的计划、沟通的能力以及进行通信产品销售的能力[2]。
1.3.3 程控交换运行维护
主要有本局配置;开局出局配置;设备安装;设备维护;业务管理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配置程控交换机的能力、能安装维护程控交换设备的能力、管理程控交换业务的能力和撰写维护报告的能力。
1.3.4 传输设备维护
主要有传输设备工程安装;传输设备工程调试;传输网日常管理;业务配置与网络保护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安装调试传输设备的能力、进行传输网日常管理的能力、进行传输业务配置的能力和撰写维护报告的能力。
1.3.5 通信工程监理
主要有通信系统规划;通信设备安装指导;通信线缆铺设指导;监理报告撰写等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有熟悉电信工程实施规范的能力、指导通信设备的安装的能力、撰写工程报告的能力以及进行初步的工程概预算的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置
鉴于以上对于通信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的分析,主要对课程进行两个体系的设置:
2.1 通信技术专业通识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体系开发归纳、总结学生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形成了全面提升学生中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全面锻炼学生身心的通识课程体系。通识课程包括基础应用英语等18门课,通识课程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如图1所示)
图1 通识课程体系设置
2.2 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技术专业方向按照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形成了有利于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且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和12门专业支撑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3 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化课程的实现与评价
课程实施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以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重视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上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涵盖专业能力要点,更应关注学生对工作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职业素养要点,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点等诸多方面。
图3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设置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了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与知识体系,重视校企合作,很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良好对接,能够真正实现为社会培养专业通信技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青泉.通信类高职新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02)
[2]徐献灵,李靖,李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作者简介:王(1980.1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字通信技术,学前教育。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总理对于职业教育着重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改革要跟上社会步伐。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聚焦在培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上。但是传统实训室已经不能适应这类技能人才培养,所以教学环境变革对于这次教学改革成功与否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之一。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建设迫切需求
中职校汽修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变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学环境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所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建设十分迫切,而这种新型实训教室构建是本文探讨重点。
二、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与设计原则和要点
笔者长期在中职校汽修专业执教,并参与本校的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的建设。认为建设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需要注意一下记得:
以课程为主线进行实训室建设,同时可能按实际企业现场来布置,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培养职业素养。在设备配置、格局布置、学习情境上都尽可能贴近汽修专业相关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环境,营造真实职业环境。可以在教室内划设作业区、通道线、接待区、维修区等等。甚至可像品牌4S店格式,建设前接待后维修的实训教室。但是一定规划出多媒体教学和讨论区。
一门课程对应一个或多个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或者一个一体化教室对于多门课程整合。但注意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的调整。可以按照课程进行的先后进行实训室排列。
企业文化墙壁建设、教学中融入企业7S管理模式运作,引入部分企业规章制度。在制度层面上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提高。
具有整车、大型设备的实训室最好布置在一层。
有空气污染的实训室要安装抽排系统。
有条件可以在设备运行区安装透明钢化玻璃隔开降低噪音影响,但玻璃隔墙上一定要贴图案防止师生误撞受伤。这样也便于教师管控现场。
若条件允许,各实训室所需的工具、仪器单独配置,避免交叉使用。可以模拟企业工具间,让学生自行决定领用什么工具,
每个实训室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三、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实践
围绕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器维修、汽车车身电器维修和汽车空调维修等等。构建对应的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每个技能教室平均面积在200M ,可供40名学生同时学习。
1)合理布局,教学与企业情境兼顾
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里,根据学校教学和品牌汽车4S店维修车间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一般划分为多媒体教学区、讨论与资料查询区、操作区、和工具存放区、教师工作区等五类功能区域。
多媒体教学区。多媒体教学区是教师在资讯阶段时授课的区域,教师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实训演示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等。该区域要设置多媒体投影设备、多媒体黑板和40张桌椅。
讨论与资料查询区。讨论区是学生在决策和计划阶段使用的区域。学习培养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评估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讨论区是学生在决策和计划阶段使用的区域。
讨论区一般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分成 4 个区域, 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属于自己的区域内相互讨论、学习。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 根据一体化教室的具体情况,讨论区可以布置成不同的格局, 但总的要求是要便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要为每个讨论区设置黑板,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观点。
资料查询区和讨论区融合在一起,区域存放了大量的参考书和与实训配套的维修资料,并配备8台电脑供学生进行资料查询、仿真教学、交缴。让学生能够模拟企业实际生产情景,通过查询汽车维修资料来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做到教材学材相互补充、软件、硬件相互配套,纸质、电子资料丰富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媒体让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可以提现分层次教学。甚至可以布置网线,学生提交任务书、计划、评价等都可以用电子版在电脑单独完成,并进行做到无纸化的低碳生活。
操作区操。作区是学生完成实践操作任务所在的区域,该区域根据学校实际设备条件可分成 4 个或 8个工位,每个工位配置相应的操作设备及工具。可以配一台移动式创维多媒体中心,可以边学习边模仿操作。
工具存放区。在区域内集中存放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仪器、工具和耗材,类似于企业的工具房。学生在实操作业前,需在此区域集中领取相应的工具设备,作业完成后需归还所借物品。该区域的设置不但简化了实验设备的管理而且更为仿真地模拟了企业生产实际,此外为了让教师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将学习环境扩展为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完成真实的生产工作任务。学校还单独设置了整车实训场,该区域不在一体化技能教室内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有个20个举升工位包、含受受众面较广的汽车品牌多台小轿车(均为近5年内生产)。整车实训场场地布局、设备仪器和工具配备按一级维修企业的标准进行配置配。配套套了工具房和材料室。
教师工作区。教师工作区是负责管理并参与该一体化教室的教师的工作区,该教师一般为实验人员。并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2)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室的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章制度等,确保日常教学合理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室正常安全运作,需要有类似企业规章制度和处罚条例保障教学。汽车技术实训室安全制度、汽车技术实训室车辆使用维护制度、7S制度(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都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入企业工作做准备。甚至可以引入指纹打卡系统对学生出勤进行自动考核登记。
作为文化创意中的产业创意或称经济创意,是通过创意和技术手段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在服务于制造业经济的创意行为中,工业设计是最具“跨界”性的领域。工业设计不单是外观设计,更是从产品概念设计、造型设计、功能开发到品牌包装策划等一条完整的设计产业链,这是工业设计“跨界”的核心含义。工业设计是一座桥梁、一个载体,是使用新的创意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满足人们对产品从外形到功能的需求。它的跨界特点表明,在工业设计的研发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知识领域,需要如艺、机、电、智等多学科齐心协力、协同作战,在其产业化过程中更需要产学研联盟作为支撑。构建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联盟——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跨界设计,必将在“设计之都”上海创意产业规模建设的同时,实现工业设计的能级提升,促进上海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从低端向高端调整。许多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创意设计大赛,产生大量的创意作品,但真正能产业化的却寥寥无几。有些学校只注重如何帮助学生把奇思妙想变成获奖证书,关心获奖等级和排名,极少关注成果转化问题,人为造成产学研“生态圈”失衡。那些独具创意的获奖作品和设计专利作品在赢来短暂喝彩的热闹之后,除了获奖证书外,仅有不到三成作品能够签约转化,能转化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也仅占被转化成果的三成,高校科研成果中也只有约十分之一能够取得经济效益。此外,大学生申请的作品专利主要集中在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上,这些专利相对于发明创造专利来说技术含量低,思考度和成熟度不足,不易被市场接纳。这也使得很多生产企业不会真正把注意力放在大学生的专利上,许多有很好发展前景的项目也不容易被发掘。
上海现有的几百家服务于消费类的工业设计公司中,大都不具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多数仅停留在简单的仿制和改进阶段。原因是这些公司规模小,研发投入经费有限,产品设计单一,缺乏独立技术支撑的能力,因而始终脱离不了在低价位上挣扎、竞争。现实证明要改变这些状况,因为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已力不从心。产学研合作的高级阶段是产学研联盟,联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合作各方主体在平台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创造并转移新知识。新知识转移既是合作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是产学研合作各方主体的主观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和技术的转化,提升各自的知识和信息水平,提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绩效,实现合作创新。构建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目的就是重点依托高新技术创意产业集聚和高校多学科协同创意的技术力量优势,围绕“联合国创意城市•设计之都”的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联盟的整体优势,在促进创意设计成果转化的同时培养创意设计人才。
2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联盟——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
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是集人才培养、产学交流、展示评比、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联盟,体现出以创意转化为主导的产学研联盟特点,是一个面向工业设计(生活消费品等)为主线的以创意转化为主导的创意设计教学和研发机构。上海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具体由教学平台、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平台组成。
2.1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整合高校资源来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多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是它的主要特色,可以提升创意设计的内涵,实现创意设计的商品化。创意转化的切入点聚焦在创意产品设计及专利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上。创意过程中分为二个层次:①发散创意思维,是“量”的体现;②深化创意设计,是“质”的飞跃。在第一层次,以集聚各高校为主参与和搭建各类设计竞赛活动。依托上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海工业博览会打造上海工业设计领域具有权威、价值、产业形态的国际化设计展示、评比的交流赛事,即设立“上海国际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大赛”,使其成为国内外工业设计领域学术和设计作品交流的国际舞台,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规模化、产业化并在设计界、产业界具有盛誉的赛事活动,成为上海海纳百川创意都市的名片。在第二层次,以提升产品的创意设计核心竞争力为主,以取得设计发明专利为目的。集聚高校资源,在毕业设计环节,结合高校多学科优势,设立多学科协作的毕业设计联动机制,联合成立由多校专家和业内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赛获奖作品的二次开发,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选题,各相关学科都可根据本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展开课题研究,这种并非虚拟的毕业设计研究课题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多学科的互补与碰撞,非常容易产生创意灵感的火花,一些概念性设计也可在多学科协同开发下实现其功能,经过整合就极有可能诞生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意设计专利产品。
2.2研发平台主要体现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成行业资源,开展创意产品的研发,提升创意设计的价值与作用,引领行业的发展潮流。平台将借鉴发达国家在功能技术产业服务上的建设经验,协调整合上海科技资源,积极展示和提供包括设计、工艺、产品、材料、市场等方面的功能技术产业服务,将平台打造成为各具行业特色的工艺技术检测中心、产品设计论证中心、设计功能体验中心、创意设计展示中心,使其成为技术研发机构、设计机构、设计师、产业管理者、产品制造企业、技术需求企业、产业园区、创意集聚区以及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这一平台既可服务于高校的实践教学又可服务于广大的社会生产企业,尤其是改变目前中小企业重模仿、轻研发的现状,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产品质量和经营内涵,形成系统化的产业服务功能,服务于上海、长三角和全国的产业发展。
2.3产业化平台主要体现在与企业、行业和产业园对接,促使技术转移和创意产品的直接转化。通过成果和展示,向地区辐射。根据上海各高校创意设计类专业的定位,先行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服饰、会展、包装设计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品牌和优势的高校为核心,对接一批行业知名度高的企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平台将建立工业设计工艺技术检测资源数据库,鼓励设计机构和制造企业提供设计产品、建立检测目录。依托张江科技园区和高校联合成立创意产业技术应用中心,参与建立工业产品设计技术标准,引领上海各具行业特色的创意产业技术应用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依托上海图书馆建立上海工业设计大型数据存储托管平台;依托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原创设计交易平台。结合高校文化创意产学发展需求,探索提供网络数据检索的服务。扩大与兄弟省市产业集群的战略合作,集中区域产业资源优势、高校人才优势、行业引领优势、大师工作室品牌优势,为促进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结合、功能技术与设计服务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增值提供一个技术特色明显、辐射效应显著的产业服务平台。
3结论
继10月1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后,今天国务院又专门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充分表明了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开展好专项行动的重要和紧迫。温总理的重要讲话,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我国国际形象、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专项行动的极端重要性,客观总结了近年来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透彻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这次专项行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大明省长就贯彻落实全国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全省专项行动作了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两位领导的讲话,非常深刻、非常严肃、非常中肯,也非常到位,是我们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工作、开展好这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保护,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6月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我们在全力抓好知识产权的创造、申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工作,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机制、加强执法力量、开展专项行动,知识产权的行政与司法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仅今年以来,全市就开展专利执法活动25次、检查商品6万余件,有效净化了专利市场,调动了有关方面开展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扎实推进,为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但同时也要看到,刚才温总理、姜省长讲话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现象,在我市仍时有发生,有的还比较严重,不同程度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损害了我市的形象。对此,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起来,集中开展好这次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下面,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突出工作重点。会后,各级各部门要抓紧传达学习好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尽早研究制定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把这次专项行动打击的重点放在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方面,突出新闻出版产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等重点区域,切实加大执法力度,集中查处一批侵权、假冒、盗版的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真正形成强大声势,震慑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纪违法行为。
二要强化关键举措。一是抓源头治理。在专项行动中,要对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坚决取缔无证生产;要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计算机软件及包装装潢、商标标识等行为;要加强农产品种子品种真实性鉴定,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等行为。二是抓市场监管。集中加强对图书、软件和音像制品市场的巡查和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规范,严厉打击盗版、专利侵权及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等,严肃查处侵犯注册商标等行为。三是抓示范带动。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要求,将正版软件购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国有资产管理,各级机关和工作人员都要带头使用正版软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四是抓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与阵地,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及典型案例等方面的宣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造假售假为耻、创新维权为荣”的浓厚氛围,为专项行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这次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意义重大,影响广泛,国家和省里空前重视。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领导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密切协调配合,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为此,市里将参照省里的做法,调整充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整到市商务局,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工作。各级都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当务之急是抓紧充实完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统一组织和指导。要加强沟通协调,商务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主抓责任,尽职尽责发挥作用;经信、公安、工商、科技、质监、新闻出版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主动参与,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确保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推进。要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督促落实整改措施。要严格考核奖惩,对工作开展好、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表彰;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部门和县市区,坚决予以曝光和问责。、纺织服装、轻工、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装备、新型建材等产业作为工业设计的重点发展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花色等工业设计创新项目。装备制造业主要发展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节能环保装备、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工具、仪表以及基础零部件等产品设计;纺织服装主要发展服装设计、床上用品等家居设计,新型面料设计、毛纺制品设计、棉纺织品设计和化纤制品设计等;轻工业重点发展食品、家用电器、家具、塑料制品、五金制品、玩具、文具、健身器材等消费类产品设计,以及包装与平面设计、平面印刷物、抽纱刺绣、草柳织品、地毯、艺术陶瓷及工艺玻璃、金属工艺及首饰、旅游纪念品等工艺美术类产品设计;电子信息主要发展太阳能光伏和LED产品设计、光通信类产品设计、电子元器件设计、控制应用类产品设计、软件设计、网络通讯产品设计等;交通运输装备主要发展重型汽车、客车、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内河船舶、自行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等;新型建材主要发展绿色建材、新型墙材及外墙保温等节能技术产品设计。积极推进创新设计成果专利化,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二)围绕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研发、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原则,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以我市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设计机构为依托,围绕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分领域、分专业推进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着重建设与工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基础优势明显的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以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基础零部件等产品设计为主,建设装备制造业设计中心;以现代服装和面料设计为主,建设现代纺织面料服装设计中心;以重型车、客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内河船舶、自行车等设计为主,建设交通运输装备设计中心;以及食品设计中心、消费类产品设计中心、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中心、电子信息设计中心、新型建材设计中心等。鼓励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积极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工业设计水平。
(三)围绕促进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依托一批基础较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的工业设计创意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设计机构、行业设计机构和市内外同行业设计机构的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创意资源,以自主开发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并实现成果转化为目标,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骨干企业,构建基于区域集聚联动发展的工业设计产业链。鼓励县(市、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产业、资源比较优势,建立工业设计产业园区。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工业设计企业、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培育和认定工程机械、重型汽车、专用汽车、野战指挥车、电动自行车、纺织服装、光伏及LED产业、食品、五金制品、基础零部件等一批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我市工业设计快速稳定发展。
四、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作。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管理,形成政府导向、主要职能部门承担、相关部门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每年从市级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重点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开拓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带动社会资金支持工业设计发展。二是落实税收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投入,企业用于工业设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税法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工业设计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银行资金主渠道作用,金融机构要对工业设计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优势企业,对其合理信贷给予支持。鼓励信用担保机构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企业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有关政策。健全完善政府支持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加大对工业设计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对工业设计企业开展业务。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吸引和集聚一大批工业设计专门人才,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完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工业设计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工业发展需求的工业设计复合型人才。加强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学科建设,加大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科研、实验的软硬件支持,提升教师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业设计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职业培训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人才的需求对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支持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实训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育工业设计紧缺人才。三是积极引进优秀人才。鼓励海外优秀工业设计人才来我市创业和从事工业设计研究教学工作。在输送人才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鼓励企业引进海内外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四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构建以人才评价、培养、流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收益分享、技术入股以及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