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折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护理干预;助产; 耻骨弓; 宫缩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05-01
分娩中发生新生儿骨折是一种意外,多发生在助产手术过程中,多见于难产产妇;骨折部位多见锁骨骨折、肱骨骨折、股骨骨折及颈骨骨折等。新生儿骨折后经过治疗愈合率秀高,但是容易给产妇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因而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1]。为了探讨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分折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我院产科,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年龄在22-3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2.2)岁,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8±2.0)周,初产妇124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助产护理,年龄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8±2.5)岁,孕周在36-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6±1.9)周,初产妇120例,经产妇2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1.2.1常规助产护理: (1)临床观察: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心情况,如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果胎儿分娩异常或产妇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及时进行抢救,并通知医生。(2)协助分娩:对产妇进行协助分娩护理,如果耻骨弓偏低或者胎儿体型较大时,产妇容易发生肩难产,护理人员要知道产妇采取半卧位,并且弯曲下肢抱大腿,双脚贴近腹部两侧,双手抱住大腿并且双肘同时进行弯曲,与产妇宫缩频率一致用力向后拉;如果胎儿为头位,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采取膀胱截石位;护理人员在进行助产护理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且熟练掌握分娩技巧,从而使胎儿头部有效复位,或者进行向外旋转,以达到肩部下降的效果;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肩难产,要采取延长会阴切口等措施,而且整个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和对腹部进行加压[2]。
1.2.2护理干预:(1)产前干预:在产妇分娩前要进行各项评估,掌握胎儿大小与产道产力、耻骨弓情况的关系等,并且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指导产妇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进行屏气用力方面的练习。(2)心理干预:由于分娩给产妇带来的疼痛,而且产妇容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使产妇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而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通过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述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从而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分娩的信心,以减少难产等的发生,并且使产妇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进行分娩,以降低新生儿骨折的发生。(3)产后干预:在胎儿娩出后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新生儿的骨折情况,如果出现骨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3观察项目:新生儿骨折发生率,包括锁骨骨折、肱骨骨折和股骨骨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骨折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骨折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安全,也容易给产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骨折与阴道难产、胎儿大小、助产技术等因素有关[3],因而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指导,避免难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亚波,薛燕.产伤致新生儿骨折12例临床保守治疗的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7):95-96.
下面是几种骨折功能锻炼方面的经验交流
四肢骨折病人术后根据骨折类型、损伤程度,在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如:胫腓骨或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应术后早期进行踝关节屈伸及末端足趾屈伸活动,根据骨折程度部位不同,在不影响骨折稳定的情况下做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例如,股骨下端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有限的、循序渐进的膝关节屈伸活动,这有利于防止肌肉、韧带、滑膜、关节囊的黏连。
尺桡骨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肱骨踝上骨折早期末端手指屈伸活动,晚期需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
四肢骨折除了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渐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活动,并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对于上肢骨折可做举臂抬肩、屈肘、握拳伸指等主动关节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对于下肢骨折鼓励患者做平卧,抬腿蹬床等活动,骨折晚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坚固,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此期可鼓励并协助患者双拐下床,作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锁骨骨折术后局部肩关节制动,患肢抬高,末端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3周后逐渐活动肩关节如:肩关节前后活动及上下活动1个月以后整个肩关节环绕1圈活动。
肩胛骨骨折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做肩关节上下抬高及逐步环绕运动。
膝关节骨折后患肢末端足趾锻炼、1个月后逐渐活动膝关节。
内外踝骨折石膏固定后早期足趾屈伸活动及膝关节屈伸活动,2~3个月内不准患肢负重并逐步下地负重。
腰椎压缩性骨折需硬板床,护理上要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及时协助更换,多做皮肤按摩,以防止褥疮的发生,但需要护师家属帮助翻身,要保持整个身体呈直线或板状翻动,切不可扭动,以免加重骨折。
骨折术后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局部伤口有无渗血、有无烦躁、呼吸困难,胸痛甚至意识障碍等表现,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因突如其来的意外造成患者身心双重打击,及时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术后的治疗护理配合很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因素积极调动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主动投入到治疗及肢体康复锻炼中,将可能发生的致残率减低到最低限度。
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协助更换舒适,患肢摆放位置要正确,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及压疮发生,帮助患者减轻肢体疼痛,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要向患者讲明加强营养饮食,能促进骨折愈合,为保证机体充足的营养,指导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饮食,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当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护士应给予耐心指导及协助进行运动,在训练中笨拙的动作不可指责,病人害怕疼痛缺乏锻炼耐心不可指责,应多鼓励及表扬,逐渐增加活动量。
功能锻炼除了局部运动外还根据伤肢病情适当做全身运动。如:每天做抬臀、深呼吸、健康肢体屈伸抬高活动,按摩患肢肌肉及腰背腹部皮肤,翻身拍背等护理措施。
结 论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可调式外固定器;腕关节僵硬;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a)-0117-03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损伤,约占所有骨折的20%,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腕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全身活动频率最高的重要关节。如果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护理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1]。既往不可调式支架外固定器常应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需外固定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腕关节疼痛和僵硬的并发症[2-3]。近年来,本科应用可调式支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总结摸索出与其配套的特殊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本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患者共44例,均为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无骨折并发症,就诊时间为伤后1~5 d,平均2.5 d。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8~50岁,平均36岁,其中左手骨折7例,右手骨折15例;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0~53岁,平均39岁,其中左手骨折6例,右手骨折16例。
1.2 方法
患者送入手术室在臂丛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及透视配合下行闭合骨折手法整复,治疗组采用可调式支架外固定+常规护理+特殊护理;对照组采用不可调式支架外固定+常规护理。
1.3 常规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住院环境不适应,对手术缺乏了解,对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持怀疑态度,易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针对术前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4]。护士应多关心、体贴和鼓励患者,并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的方法、过程和优缺点,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和手术医生的医术,使患者消除不利的心理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病友、医护人员,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使其尽快适应,并保证充分的休息。
1.3.1.2 术前患肢功能锻炼 患者伤后因害怕疼痛、害怕活动影响骨折愈合等原因而拒绝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意义,正确的锻炼方法,能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的发生,具体方法:伤后患肢行夹板外固定后即开始进行锻炼,重点加强远端关节的屈伸运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4次/d,15~20 min/次。
1.3.1.3 术前常规准备 ①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包括血液检查、X线检查。②有吸烟者劝其戒烟;术前1 d剃除患肢毛发、清除指甲油,并消毒包扎,做好手术肢体标记,必要时行皮试等;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③术晨排空二便,摘除佩戴的首饰、活动的假牙,确认禁食时间。④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镇静类药物。⑤术程长者,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生素。
1.3.2 术后护理
1.3.2.1 术后护理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伤肢抬高15~20 cm置于长枕上,利于消除肿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臂丛麻醉者低枕平卧及禁食4 h;神经阻滞麻醉者低枕平卧,无需禁食。
1.3.2.2 患肢术后换药护理 换药时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明亮、空气新鲜、无烟尘刺激,术后2~3 d进行无菌换药,如手术伤口渗血量或分泌物量多,必要时每天进行换药及分泌物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用药。
1.3.2.3 饮食护理 骨折早期(1~2周),指导患者多进食清淡营养易消化之品,达到营养均衡: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及促进排便通畅;适量进食鱼类、家禽类食物以补充蛋白质;进食五谷杂粮以补充淀粉;辅以进食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食物,如三七10 g、瘦肉250 g,煎汤后喝汤吃肉;桃仁10 g、梗米100 g,熬粥温服;鲤鱼1条、赤小豆50 g,煎汤后喝汤吃肉,利于患肢肿胀消除。骨折中期(3~4周),指导患者进食接骨续筋功效的食物,如杜仲15 g、猪腰1个,煎汤后喝汤吃肉;乳鸽1只、眉豆50 g,煎汤后喝汤吃肉等,促进骨折愈合。对于大便秘结者,根据病情指导进食润肠通便食物,如香蕉、番薯、火龙果、蜂蜜、芝麻糊等。
1.3.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出血:由于可调式外固定器在体外留置4~5根针道,一般手术当天针口会有少量渗血,如患肢肿胀严重或手术创伤引起渗血量多可适当加压包扎,调节输液量及输液速度。②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肌肉组织损伤致筋膜间室内压力升高,这些原因可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注意观察患肢的皮肤温度、颜色、是否有被动牵拉痛,测量患肢周径、动脉搏动是否减弱,发现风险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协助医生做好切开减压等准备。③神经损伤:观察是否损伤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注意观察腕关节背伸,拇指对指、对掌、外展功能是否正常,伤肢浅部感觉、深部感觉、本体感觉是否正常,必要时协助医生做好肌电图检查和神经探查准备,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1.3.2.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患肢根据病情进行功能锻炼时注意劳逸结合、循序渐进,由不负重锻炼,逐渐过渡至轻负重锻炼,最后全负重锻炼。指导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伤肢支架自我护理及回院复查时间。由住院期间至出院1~3个月进行门诊随诊、电话回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正确指导。
1.4 特殊护理方法
1.4.1 患肢术后包扎护理 包扎时运用环形包扎呈叠瓦式重叠1/3~1/2从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在包扎至受伤关节部位时,从关节下端向上端呈“8”字形重叠1/3~1/2环绕向上包扎。此包扎方法的优点:一是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性,二是为关节进行屈伸运动保留充足的活动空间。
1.4.2 患肢术后功能锻炼 患者手术肢体麻醉恢复知觉后开始进行伤肢功能锻炼。离床活动时予吊带悬吊患肢置于胸前;指导患者进行远端关节的屈伸运动。手术后1~2周,根据病情调节腕关节外固定螺钉,使骨折部位各肌群处于平衡状态;2~4周后根据病情调节可调式外固定架近端关节螺钉的松紧度,指导患肢近端关节进行主动及被动的屈伸运动,强度以主动及被动运动后患肢疼痛程度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进度以循序渐进、劳逸结合为宜,频率为4次/d、15~20 min/次。每天测量并记录关节屈伸角度,术后4周达到9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级资料以频数(f)±平均Radit值(R)表示,采用Radi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患者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按Shea评定法对康复情况进行评价(表1)[5],根据患者主诉、腕部疼痛、手指感觉、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评分:优为18~20分,良为15~17分,中为12~14分,差为≤11分。治疗组手术后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U=2.0296,P=0.0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由于前臂肌肉持续挤压,具有轴向缩短趋势[6],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后骨折易再移位。既往不可调式支架外固定应用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即使拆除支架后,部份患者仍需要夹板外固定1~2周,因手术后腕关节长时间处于固定位置,长时间无法进行关节屈伸活动,即使骨折愈合后腕关节会出现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功能受限[2-3]。患者骨折后期需要配合中药熏洗、按摩,在理疗师协助下行主动及被动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训练,经过康复治疗后,大部份患者腕关节正常活动功能恢复,仍有部份患者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这样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影响康复效果及延长康复时间。
桡骨远端骨折在进行可调式支架外固定时可有效地恢复桡骨高度并拉进桡骨周围的肌肉和肌腱,形成骨折周围的“内夹板”,使粉碎小骨折块聚拢[7]。可调式支架外固定因对骨折端血供、肌肉、关节损伤小,固定稳定可靠,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术后允许早期关节活动,而且支架术后可根据复查X线情况调整支架,改善骨折对位、对线,骨折愈合后不需要二次住院手术去除内固定,减少二次手术的损伤与痛苦[8]。应用可调式支架外固定,结合与其配套的特殊护理措施:包括患肢术后“8”字式包扎法、术后早期开始适度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关节外固定器螺钉的松紧度、关节屈伸角度逐渐增加等措施,临床疗效表明及早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腕关节僵硬,减少致残率,促进患者康复并更好地回归社会,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跃林.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杂志,2011,9(17):230-231.
[2] 曾新,周蔚.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2011,4(2):65.
[3] 周欣,吕巍,季航宇.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42例[J].海南医学杂志,2011,22(2):82-83.
[4] 冯林红.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术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1,1(6):217-218.
[5] Shea KS,Femandez DL,Jupiter JB,et al.Corrective osteotomy for malunited,volarly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7,79(12):1816-1826.
[6] 沈忆新,郑祖根.桡骨远端骨折动力型外固定器的设计和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7.
[7] 章亚东,侯树勋,李文辉,等.腕关节镜辅助可动力化外固定器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3):245-249.
【关键词】骨折病人护理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从而证明了情绪对调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2 护理措施
2.1 疼痛护理。
2.1.1 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1.2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2.1.3 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2.1.4 截肢术后如患肢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
2.1.5 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镇痛效果。
2.2 营养失调护理。
2.2.1 尽快纠正病人的悲观、消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正常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
2.2.2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定时排便。
2.2.3 鼓励病人进食,伤病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2.4 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及口味适当调整饮食,尽可能在病人喜欢的基础上调整营养结构。并保证食物结构多样化。
2.2.5 多食用水果及含维生素多的蔬菜,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2.2.6 注意多饮水,防止便秘。
2.3 功能锻炼。
2.3.1 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
2.3.2 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2.3.3 一切练功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
3 体会
在掌握了骨折患者的常见心理变化,笔者认为在临床实施心理护理应把握以下几点:要积极做好心理工作,和患者密切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去的患者的信任;通过交往减少陌生感,了解患者思想情况、家庭情况、爱好及生活习惯,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
骨折患者的治疗周期长,情绪波动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用美好的语言、周到的服务,全面的知识,合理的指导,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疏导,从而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向我们每一个护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风医德,还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把握言谈技巧的方法,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面对每一位病人,使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是四肢长管骨骨折通常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怎样的护理方式对这类患者帮助更大,术后恢复更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我院骨科在2014年10月前对这类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式,2014年10月后借鉴外院经验实施围手术护理方式。通过回顾对比,发现后者临床疗效明显优越。现将在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于2011年2月~2014年10月对收治的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45例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并结合一般常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在回顾分析时,⒄庾榛颊呱瓒ㄎ常规组。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同类患者48例,亦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但护理方式变换为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在回顾分析时,将这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疾病,其相关情况比较亦无显著差异,见表1。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遵医嘱进行一般性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即在一般性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以下护理措施:
1.2.1心理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状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以及忧虑感,并且告诉患者手术治疗的优势,帮助患者树立成功治疗的信心。①护理人员可以详细地告诉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术后护理以及注意事项等,还可以将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恢复情况告诉患者;②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采用合理的方式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增强患者对治疗的安全感。
1.2.2皮肤准备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备皮,由于人体各部分皮肤以及毛发有非常多的细菌,并且藏有非常多的污垢以及细菌,需要实施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减少术后感染伤口的可能性,所以清洁皮肤以及备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减少伤口感染。
1.2.3固定患肢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固定以及制动患者的患肢,通过牵引固定进行处理,降低加重组织损伤的可能性,还应该减少搬动患者骨折部位的次数,避免骨折端损伤附近血管以及神经。
1.2.4术中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手术要求严格操作,给患者进行消毒以及帮助患者作必须的移动,确保顺利完成手术。
1.2.5肢体肿胀消除 在患者手术之后,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回到病房,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将患者肢体的肿胀消除,促进静脉以及淋巴回流。
1.2.6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状况 在患者手术之后,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状况,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的足趾、毛细血管回流、手指、颜色、温度、感觉以及肿胀度等情况。
1.2.7观察固定支架的松动情况 在患者手术之后,需要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术后功能锻炼计划,避免出现固定支架松动等不良状况,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患者固定支架的松动情况,倘若有出现松动时,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2.8.饮食护理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合理搭配患者的术后饮食,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对比分析指标
1.3.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由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调查表,分设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由病区护士长或护理质量管理员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收集,并记录于患者护理记录单中。本次分析时将非常满意、与满意合并为满意,将基本满意、不满意合并为不满意。
1.3.2骨折患者的愈合率 根据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情况记录分析。
2 结果
2.1实验组以及常规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接受治疗护理之后,实验组中有44例患者正常愈合,有1例患者出现螺丝松动,有1例患者出现针眼处渗血,有1例患者出现针眼处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现象,总愈合率是91.67%;常规组中有35例患者正常愈合,有4例患者出现螺丝松动,有1例患者出现针眼处渗血;有2例患者出现针眼处感染,有3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现象,总愈合率是77.78%。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验组以及常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接受护理,实验组中有47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有1例患者对临床护理不满意,临床护理满意率是97.79%(47/48);常规组中有35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有1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不满意,临床护理满意率是77.78%(35/45)。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治疗以及固定效果,然而在实际治疗时常常会出现很多不良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神经血管损伤、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以及针道感染等,所以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患者出现螺丝松动、针眼处渗血、针眼处感染、骨折再移位现象等不良早期征象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正确处理,降低发生以上这些并发症的状况[2]。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把握好针道周围皮肤的张力,确保针道周围皮肤的干燥以及清洁,合理锻炼其功能[3]。相比常规护理方法,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后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提高患者愈合率,还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品质[4-7]。
本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取得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护理之后出现螺丝松动、针眼处渗血、针眼处感染、骨折再移位现象都明显少于常规组,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在临床护理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改善了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莉.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护理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15):2083-2084.
[2]闫文翠.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护理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1(02):210-211.
[3]周燕,杨静静,杨晓娜.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护理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232-233.
[4]陈燕.骨外固定支架护理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干预效身评价[J].甘肃医药,2014,33(02):149-150.
[5]王慧.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护理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24):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