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肺栓塞护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肺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病是由于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或其他分支梗阻的病理现象,一般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形成静脉血栓或骨折等大手术后的患者[1],因此当患者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形成静脉血栓时应当警惕肺栓塞的发生。笔者就此类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摘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之间收治的22例肺栓塞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4~77岁,平均53.1±11.7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烦躁不安以及呼吸、心跳骤停等。
1.2 治疗及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以及抗凝、溶栓治疗,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22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无一例死亡。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由于肺栓塞患者发病较急,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抢救,患者很可能会由于病情恶化而死亡,因此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是十分重要的。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每15-30min进行记录一次,观察患者是否有紫绀、胸闷或憋气现象发生,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在是湿化瓶中加入少量酒精降低肺泡张力改善通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手术切口、消化道、口腔黏膜、皮肤以及颅内出血;观察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形成,包括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颜色以及患肢张力,观察是否发生肿胀现象,记录变化过程。
2.2 一般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取平卧或半卧位,保持绝对卧床,尽量少移动患者,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由于肺栓塞患者极易发生低氧血症,因此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以及口唇颜色变化,及时做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调整氧流量,对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及时观察呼吸波及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确保营养供给,保持大便通畅。
2.3 治疗护理 主要包括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护理。肺栓塞患者有效的溶栓是抢救的关键,注意遵医嘱执行输入剂量,建议以微量泵泵入,方便调节速度和输入时间,防止通道阻塞,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现象[2]。在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当保持在患者身边进行观察并倾听患者主诉,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反馈给值班医师。
2.4 心理护理 由于肺栓塞的濒死感明显,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慌、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必须做好患者的安抚和解释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措施,倾听患者倾诉并予以解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以本院治疗成功的案例作为现身说法向患者说明此类疾病的治疗情况,减轻患者的危机感和不良情绪。同时给予患者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和舒服的,可轻声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可向患者家属寻求帮助,在康复期应当注意缓和患者的急躁心理,避免发生自行拔管等情况。
2.5 血气分析监测 血气分析作为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上的重要依据已经被诸多学者所肯定,而且血气分析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实惠、易于检测的特点,能够迅速的反映出患者肺通气及换气功能,控制酸碱平衡[3]。由于肺栓塞患者治疗时存在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所以在治疗时尽量保持高浓度的氧气供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氧流量的调整,必要时应用气管插管确保患者呼吸功能的保持。
3 讨论
肺栓塞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复发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作出诊断和抢救往往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配合医师,注意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反馈,针对患者情况做出调整,以免延误病情。出院后继续服药进行抗凝治疗防止复发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重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也是十分重要的。嘱咐患者出院后遵医嘱进行用药,定期复查抗凝指标,注意保持下肢活动,有静脉曲张患者可穿弹力袜避免血栓复发,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姚翠玲,任立新,刘鹏珍,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与标准化护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8,2(2):107.
关键词:急性胸痛;标准化诊疗流程;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和主动脉夹层等。非心源性胸痛为急性胸痛常见的原因,在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ACS占绝对多数,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可能误诊、漏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1],在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尤为明显。快速、安全、有效、经济的急性胸痛诊疗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2-3]。
为了优化、简化、规范我院胸痛救治流程,提高鉴别诊断、治疗水平与胸痛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我院在急诊科实施参考胸痛诊疗指南结合医院实际建立的急诊胸痛诊疗流程自2015年开始,对急性胸痛患者实行标准化管理。目的在于将急诊胸痛患者准确区分为三类:低、中、高危,低危患者只需要检查明确病因或者门诊随访,而高危患者需要紧急严密的观察监护和处理。
1 临床资料
该标准化诊疗流程主要针对的是年龄>14周岁,起病或症状加重
2 方法和步骤
根据这个目标,流程的管理如下:①询问病史时做到简明扼要、体格检查要全面而重点;②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需在5~10 min内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导联若有缺血改变时;③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④中低危胸痛患者转至门诊或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
2.1病史及体检 病史询问的要点:①放射痛部位与疼痛部位;②疼痛性质与程度:锥痛、酸痛、压榨痛、闷痛、隐痛、灼痛、剧痛;③阵发性或持续性:持续时间、起病时间;④影响因素:活动、呼吸、药物、姿势、咳嗽、进食;⑤伴随症状:吞咽困难、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闷、大汗淋漓、腹痛、晕厥;⑥处理经过:药物;⑦是否外伤;⑧既往史: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病史。
体检要点:①一般检查:常规测量双侧血压、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双侧桡动脉搏动强度、神志;②视诊与触诊:胸廓有无不对称或压痛;胸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③叩诊:胸部叩诊有无过清音、心界大小;④听诊:杂音、心音、节率、节律、心包摩擦音;胸膜摩擦音、双肺呼吸音、干湿音。
5 min内应完成询问病史和体检,可以初步评估出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心包炎、气胸等五大高危胸痛的可能性。
2.2心电图及其它常用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检查在10 min内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导联若显示缺血时;动态加长记录可能出现的复杂心律失常在显示节律不齐时;需复查对比在无特异性改变时;②X线胸片检查:显示气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肺炎、肋骨骨折、心力衰竭或心包积液。X线胸片正常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可能;③心肌标志物:协助诊断心肌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首选肌钙蛋白。即使心肌标志物正常也不能排除上述诊断,需动态监测;④胸部CT:确定肺栓塞、气胸、肿瘤、肺炎等;胸部增强CT作为确定主动脉夹层首选;⑤超声心动图:确定心瓣膜病、心包积液;可以协助诊断主动脉夹层。
2.3胸痛的急诊诊治流程。
2.4高危胸痛的筛查 完成心电图检查后的胸痛患者,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收住病房或及时转诊至可行急诊PCI 医院。
低危:心绞痛+心肌标志物阴性+无ST-T改变-UAP;中危:心绞痛+心肌标志物阳性或阴性+发作性短阵ST段压低-UAP;高危:胸痛+心肌标志物阳性+ST段抬高-STEMI;胸痛+心肌标志物阳性+持续(>24 h)ST段压低-NSTEMI。
2.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急诊诊治流程[3-4]。
2.6中低危胸痛的处理 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排除高危胸痛的患者转至普通急诊就诊,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胸痛病因,分别请相应专科会诊,给予相应治疗[5]。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在大城市中少数大医院才拥有先进医疗技术,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才是广大患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医院,诊疗技术不足。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使以往依靠医护人员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胸痛患者诊疗的现状得到改变,可依据流程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减少了低危胸痛的过度医疗和高危胸痛的漏诊。
临床观察显示,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使得胸痛确诊时间显著缩短,不仅提高了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缩短再灌注时间,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并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以及ACS低危患者,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治疗,改善了ACS和其他致命性胸痛预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就诊满意度。做到胸痛患者任何时候到达医院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丁国娟,金春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19(13):1548-1551.
[2]高云,阴W茜,孙涛,等. 急性胸痛评分及血清B型脑钠肽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1):37-40.
[3]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等. 胸痛中心急救网点的建立及快速转运机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2,32(3):274-278.
关键词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好发于下肢。吕厚山等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47.1%[1]。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疗效,给其带来痛苦,甚至会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是导致成人骨科手术后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发生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其实行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DVT的风险,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对105例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5例,男58例,女47例,年龄55~87岁。全髋关节置换37例,全膝关节置换45例髋部周围骨折23例。其中合并糖尿病27例,高血压32例。随访3~6个月。本组术后24小时出现局部血肿胀疼3例经四肢血管彩超诊断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经积极治疗和护理1周内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干预
术前预防:术前常规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宣教,使其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详细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和要点使其能独自完成。术前注意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控制血糖和血脂,戒烟戒酒。指导患者深呼吸,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脱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选择清爽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术中预防: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规范使用止血带。
术后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或被动进行踝关节背伸趾屈活动内外翻及环转练习。方法:①双足背屈运动。每分20次,5分钟1组。每天做5组。②踝关节运动。每分20次,5分钟1组。每天做5组。③双足环转运动。每分20次,5分钟1组。每天做5组。④双下肢按摩每分20次,5分钟1组。每天做5组。鼓励患者做健侧下肢抬高和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定时翻身。指导患者锻炼时不能操之过急,强度不宜过大。以不影响休息为宜。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水平周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物理预防措施:除早期活动外,应配合机械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2次/日,每次30~60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改善静脉瓣功能。注意事项:选择适宜尺寸的腿套,以可伸进2个手指为宜。
药物预防措施: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术后尽早用药。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通常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1次/日。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是术后24小时。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对实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推荐药物预防时间最短10天,可延长至11~35天[2]。
讨论
1856年法国科学家Virchow指出血流缓慢、血管损伤及血液成分改变即出现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3]。其中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极高危因素之一。①血管损伤:手术操作和的压迫,关节手术骨水泥的热效应及大腿止血带的应用,都可能引起血管损伤,静脉穿刺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小板发生黏膜和聚集反应,形成红色栓子。②高凝状态:手术创伤出血后,机体将自动动员凝血机制阻止出血,手术时破坏的组织和渗出液是促凝活性很强的组织凝血活酶,它进入血液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③静脉血流缓慢:术前长期卧床,术中长期静止不动,以及术后长期制动都是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在救治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加强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分析每个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程度,采用早期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干预。在精细的护理工作和严密的护理观察下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者疼痛,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156.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53例非手术患者,从一般处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95例随访至今,情况良好。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必不可少。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观察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静脉血液成分不正常地在血管内聚集、凝固,阻塞管腔而导致血流障碍,并激发血栓远端以下的静脉高压与肢体肿胀、疼痛及静脉扩张等临床表现。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将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并将出现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乃至出现生命危险。临床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患者住院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以非手术保守治疗为主。现将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153例非手术治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3例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87例。年龄12岁~84岁,各个年龄段均有患病,其中左下肢患病58例,右下肢患病34例,双下肢均患病61例。平均住院天数15d。
1.2结果本组153例DVT患者中除10例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外,出院时治愈率32.5%,好转率59.7%,护理过程中除1例截肢,1例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8例肺栓塞抢救成功,7例有出血倾向抢救成功外,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满意度达99%以上。95例患者随访至今情况良好。
2护理
2.1一般护理全面了解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一般为2周。并抬高患肢,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cm~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1],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注意患肢卫生,勿使其损伤,以免因肢端供血较差发生感染而形成溃疡。详细观察并记录肢体温度,肿胀程度,末稍循环色泽变化。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应加强基础护理。若起床活动,应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以增加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水肿加重。
2.2心理支持患者住院后往往会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障碍:对疾病本身不了解,害怕治疗无效,害怕症状加重,害怕溶栓过程中出现意外等。并因此而悲观失望,恐惧不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及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介绍本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比如常见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溶栓治疗的必要性,溶栓药物的机制,溶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其相对应的措施,应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宣教解除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我们还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最新的医疗信息,同种病例的治疗效果,让病区内同类型且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同时叮嘱患者及时向医护人员诉说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让患者明白,他们关心的问题同样也是我们医护人员最关心的。用我们的形体语言,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赖,使患者有了安全感,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了他们占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为患者的康复打下基础。
2.3用药观察
2.3.1尿激酶首选用于溶栓治疗。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剂量必须准确,现用现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
2.3.2肝素首选抗凝剂,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由于肝素应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
2.3.3硫酸镁硫酸镁溶液给患肢局部湿外敷,以促进水肿消退,减轻疼痛。一般浓度为50%左右,温度为30℃~50℃,若>50℃,会增加局部组织需氧量而加重缺氧;若<30℃,则刺激局部肌肉收缩,血管痉挛使疼痛加剧,还可增加血液粘稠度。
2.4并发症的护理
2.4.1出血是DVT最常见并发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1]。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本组病例中,在首次溶栓治疗后第9小时刷牙时3例牙龈出血;第72小时后2例在输液扎上止血带后,前次穿刺点有渗出;第5天后2例患者痔核出血。护士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后症状消失,避免了大出血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
2.4.2肺栓塞是DVT最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在30min内死亡。本组病例中8例患者在用药平均5h左右出现胸闷,气短现象。值班护士立即给半卧位,吸氧,同时通知医师,快速静脉滴入尿激酶等。40min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于溶栓第14天2∶00,起床小便后突然出现胸痛、气短、端坐呼吸,随即呼吸心跳骤停。即给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快速溶栓等抢救措施,30min后抢救无效死亡。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有条件者24h心电监护。绝对卧床[2],严禁患肢按摩及压迫性检查。提高警惕,准备好抢救物品,随时准备抢救患者。
2.5饮食护理
2.5.1低盐低脂清淡高热量饮食DVT患者血脂较高,应给低脂肪饮食,以减少血液粘稠度。低盐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同时清淡饮食可防刺激性食物对血管的刺激。高热量高纤维饮食可补足机体所需能量,亦可防大便干燥,并告知患者饮食对疾病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使其积极配合。
2.5.2糖尿病饮食153例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占75%。饮食控制是控制血糖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我们首先为患者讲解控制饮食的目的及重要性,适时进行有关讲座,激发他们实施饮食控制的主动性。不仅平时遵守,而且在遇到较多的社会和心理障碍时如聚餐,应酬或他人劝食时也能较好控制。不但自己积极控制,还会作义务宣传,向新病友传播自己的新知识。
2.5.3戒烟宣教戒烟重要性,使患者明白吸烟可引起血管痉挛,又可增加血液粘稠度而自觉戒烟。本组病例中有吸烟史者通过自己努力,加上护士监督鼓励已全部戒烟,回访亦无复吸者。
3健康指导
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过热,冬季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耗氧量。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盐摄入,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食物。适量运动。发病后10天左右可床上活动,定时作屈伸运动。2周后下床,步行时疼痛即刻休息,缓解后继续活动直到达到预期目标。鼓励逐日增加活动量。遵医嘱服药。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预防和消除形成溃疡的原因。每日清洗足部有湿疹,足癣尽早去皮肤科就诊。
4出院指导
需继续服药者,应遵医嘱服用;给予清淡高纤维、高热量饮食;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个月~6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定期门诊复查,随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5小结
通过对153例非手术住院患者回顾性研究,笔者体会到,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必不可少。对该病患者的护理,除了基本措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2周,抬高患肢[2,3],不可过度伸展或膝下垫硬枕,指导床上活动;疼痛时遵医嘱给止痛剂[2],忌按摩和搓擦患肢,以免栓子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造成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等静脉血栓脱落,收起肺栓塞。不宜穿紧身内衣,以免血液淤滞;下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和减轻下肢浮肿;若有浅静脉炎症时,避免久站久坐或长时间行走,站立变换负重,加强腓肠肌收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肺栓塞症状出现,立即平卧,高浓度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通知医师积极配合抢救;溶栓抗凝期间,观察过敏反应及并发症。刺激性药物,饭后服用;定期随防。
参考文献:
[1]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37-01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polosm.symobome,FES)是血管内脂肪滴栓塞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多见于多发性损伤和长骨骨折后、好发于青壮年、男女比例约为3∶1。FES是创伤骨科中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大部分表现为肺部脂肪栓塞、有研究表明单纯股骨骨折有4%发生FES而同时合并休克时、则FES的发生率高达10%、本病发病急、来势猛、死亡率高达6%-35%.我院自2007年9月发生1例FES以来。通过采取对股骨干骨折病人术前、术后的预防、至2011年12月止未再发生脂肪栓塞。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男性、28岁、入院诊断:右股骨干骨折、入院后及手术前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正常、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传染病史、入院后第七天进行手术,术后第四天发生脂肪栓塞。
2 临床表现
2.1 体温高热不退持续2-3天、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频率加快、每分钟26-32次∕分之间、伴有胸闷、胸痛、发绀、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常低于80%、严重时血氧饱和度在30%-40%之间。心率加快在120-160次∕分之间、早期血压无改变、严重时血压下降至50-70/30-40mmHg之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神志模糊、谵妄。胸片提示暴风雪样改变。
3 治疗
3.1 发生FES后、立即组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护士进行抢救、护士最好在工作三年以上、动作迅速、护理操作规范严谨的护士参与抢救、争分夺秒、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3.2 发生FES、体温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但不是致命的关键、最主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床旁备好抢救车、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包呼吸机、吸痰器等抢救设备、检查口鼻分泌物、听喉部的痰鸣音、若有不畅立即进行吸痰、FES发生时血氧饱和度下降最明显、可给予高压给养或面罩给养、若发生Ⅰ型呼吸衰竭时,根据病情配合医生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3 建立静脉通道、一般是两个通道以上、以保证各种药物的及时输入。
3.4 连接好心电监护、调好报警值、有利于病情的观察。
3.5 药物使用、早期大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脂肪滴对肺泡刺激、抑制炎症、降低肺血管内质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肺出血、肺循环衰竭的发生。同时使用抗栓塞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钙等、还可配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4 护理体会
4.1 发生FES后应进行特级护理、专人守护、密切观察T.P.R.BP.SPO2的变化、T升高、P增快、SPO2下降警惕FES再次发生。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清醒病人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若有气管切开的应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
4.3 高热护理、针对FES的病人一般使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剂没有效果、只有待病情稳定后体温才会逐渐下降、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4.4 大量使用激素及股骨干骨折本身会引起大量的出血的特点,应注意观察呕吐物、分泌物、尿的颜色、伤口出血情况等。
4.5 患肢制动、妥善固定非常关键、如果股骨干骨折固定不好、断端互相摩擦使骨髓脂肪滴游离到血液进入肺动脉、容易引起肺栓塞、不能随意搬动病人、保持有效牵引、注意观察肢端血循情况。
4.6 发生FES时采取单人单间病房、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材、光线宜温和、开窗通风、地面物表要干净、可用移动式床旁消毒机进行消毒、消毒时可在病人床旁拉好帘子、以免对病人身体造成伤害、可每天进行空气监测一次、护理上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限制探视、以免引起肺部感染加重肺栓塞。
4.7 预防褥疮的发生:入院时可使用气垫床或臀部垫气圈、临床效果较好、对骨隆突处使用棉垫、每天用温水擦浴2次、再用滑石粉按摩皮肤、也有利于护士每日对皮肤的观察评估、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擦拭干净、患肢要注意保暖、牵引病人可用小棉被盖上患肢。
4.8 心理护理:护士操作时的干练、沉着、冷静、可以增加病人的信心、减轻病人的忧虑、病情稳定后可以讲解有关的疾病知识、成功的病例、多鼓励、安慰病人。同时家属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因为FES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家属接受不了事实、医生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做好思想工作、取得配合与信任尤为重要、才有利于我们的抢救及治疗、提高成功率。
5 FES的预防
5.1 对股骨干骨折病人术前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天、配合阿司匹林小剂量口服(除有胃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
5.2 术前术后常规上心电监护3天、便于观察血氧饱和度。
5.3 住院期间需要复片的尽量使用床旁X光机减少病人的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