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同能源管理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节能潜力;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2-0082-04
能源(特别是石化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占有及利用应该是相匹配的;但如果不能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也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1]。我国虽然总量上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因此,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前发展的历史必然。目前,有关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潜力的分析,多数学者以国际先进国家为标准,通过国际比较判断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潜力[3-5];而史丹以中国内部先进水平为标准,通过地区比较界定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空间[6]。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实力和资源结构存在较大差别,一些制约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所以,笔者认为,能源效率的国别差距和地区差异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目标值,无法据此计算出中国各省区现实的节能潜力。因此,本文收集了1990~2004年各省区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建立各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模型,据此计算出各地区基于主体特征的节能潜力,为能源利用的优化配置和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依据。
1 思路方法与指标选择
1.1 研究思路与方法
工业社会能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依靠能源的驱动而运行。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避免可能的能源危机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的必然选择。为了认清我国各省区能源利用现状及节能潜力,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
(1)分析中国各省区能源利用现状和能源消耗强度的地区差异。选取2004年中国30个省区能源消耗及经济发展的截面数据,分别建立人均能源消耗、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对应关系,揭示中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对应关系。
(2)从时间序列分析不同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主要以中国各省区1990~2004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案板数据,研究不同地区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关系,用幂指数函数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以便寻找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
(3)不同时段中国各省区节能潜力的对比分析。依据第二部分建立的能源消耗和人均GDP回归方程,分析计算不同时段各地区的节能潜力,选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四个时段,对各地区节能潜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以靠中央转移财政,在统计分析中予以剔除。
1.2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从宏观和普遍的规律来看,一个地区能源的消耗是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节能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常采用人均能耗和万元产值能耗等指标。由于能源消费结构多以一次能源计算,包括了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为了统一计量和方便比较,将各种能源消耗折算成万吨标准煤。本文采用人均能耗和万元产值能耗两类指标,揭示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分析不同时段各省区的节能潜力,并将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时空变化上。
不同时段各地区人均能耗和万元产值能耗计算公式如下:
EPi=Ei/Pi (1)
EGi=Ei/GDPi(2)
其中,EPi 、 EGi分别为某时段第i个地区人均能源消耗和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单位是吨标煤; Ei、 Pi、GDPi 分别为该时段第i个地区能源消耗总量、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项研究所选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五十五年统计年鉴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其中,本资料汇总了全国31个省区在人口、经济、能源等多个方面长时间的序列数据。
2.中国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我国进入了工业化的新阶段,重工业比重从1999年持续上升。由于重工业对矿产资源尤其是石化能源的消耗强度很大,导致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很大,因此,能源的消耗量及能源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依据2004年中国30个省区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万元产值能耗为指标,来定量分析能源负荷和人均GDP的关系。
2.1 人均能源消耗与人均GDP的关系
本文选取除外30个省区人均能源消耗和人均GDP的数据,制作X-Y关系散点图(图1)。从图1可以发现,随着地区间人均GDP的差异,人均能源消耗量呈某种正相关关系。在财会软件Lotus 1-2-3 for Windows上,用直线方程 y=a+bx进行回归拟合,得到如下统计关系式:
y=0.9972+0.0665x (3)
相关系数R2=0.6956,相关性显著。
上述统计方程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还处于外延性扩张阶段,人均GDP的增长依赖于对石化能源的消耗,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能源消耗量呈同步增长趋势。[7]
图1人均能源消耗和人均GDP的关系
图2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关系
2.2 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关系
以上述30个省区万元产值能耗与人均GDP数据作X-Y关系散点图(图2)。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近似于幂指数下降趋势。换言之,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万元产值的能耗较小,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反之,万元产值的能耗较高,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区之间能源禀赋差异较大,导致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形成不同的偏离类型,因而,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也有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在所选的30个省区中,相对落后的省区数目较多,经济发达的省区相对较少,散点在低发展水平上更为集中。所以以万元产值能耗为依据,所建立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统计关系相对偏差较大,统计方程的相关系数R2、t检验值、F检验值相对较低。因此,本文未给出其统计方程,仅说明其变化的趋势。但从总体趋势来看,万元产值的能源负荷随人均GDP的增长呈指数衰减,并将在各省区的时间序列变化中给予定量的分析。
3.基于案板数据的中国各省区万元产值能耗的统计规律
仅以某年截面数据分析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只是全国31个省区之间的横向比较,由于存在区域差异模型的精度较低,还不足以说明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长期变化过程。为了准确地认识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引起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的变化和省区差异,本文选取1990~2004年全国30个省区的案板数据,以人均GDP为自变量、万元产值能耗为函数,建立了各省区万元产值能耗随着人均GDP增加幂指数衰减模型,结果列表如表1。从表1可看出:除海南和宁夏万元产值能耗在近年有所反弹、相关系数较低外,其余28个省区万元产值能耗随人均GDP的变化符合幂指数衰减方程,相关系数(R2)都在0.90以上。上述这些幂指数衰减曲线在技术经济领域称为“学习曲线”,反映了同一产业或地区,随着技术进步,万元产值能耗下降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我们的模拟方程基本符合“学习曲线”。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地域差异较大,所以也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海南和宁夏,虽然也符合幂指数衰减、而且也基本通过t检验,但比起其他省区相关系数有点偏低,分别是0.6780、0.8391,这与该地区特殊的产业结构有关。从海南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散点图看出,万元产值能耗在1995年后有个明显上升阶段,而2001年后又逐渐回落,这可能和海南省这一期间产业结构变动有关;而宁夏以煤炭为主产业,随着近几年重工业比例不断上升,万元产值能耗在2003年后出现缓慢上升趋势,所以模拟方程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总体来看,我国各省区万元产值能耗都随人均GDP增长呈幂指数衰减,而且会趋于某一稳定值。
4.中国各省区节能潜力时空分析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在逐渐地下降,节能改造成就斐然,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根据世界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BP)公布的统计计算表明,2003年中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是美国的3.68倍,英、法、德、意等西欧发达国家的5~7倍,日本的10.4倍,甚至是印度的1.45倍[8]。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高耗能工业的过度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过分依赖[9]。同时,重点用能行业、重点装置的能效水平仍然偏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很大的余地。笔者认为,能源效率的国别差距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中国能源效率的水平与节能潜力,但是这个节能潜力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发挥出来的。从根本上讲,中国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能源效率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些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差距也只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逐步消失。所以,本文基于中国省区内部区域差异,重点分析不同地区本身所能达到的节能潜力,来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中国内部能够合理高效地利用分配能源。
4.1 不同时段节能潜力比较分析
关于节能潜力,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相应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本文采用基于主体特征的省区节能潜力的计算方法,即各地区人均GDP每增加1千元,万元产值能耗的现实减少值。具体计算步骤为:首先,将表1中各省区的模拟方程求一阶导数;然后,利用不同时段人均GDP的值(x)求出相应的导数值,即人均GDP每增加1千元、万元产值能耗的减少量,本文以此作为各省区不同时段的节能潜力。利用上面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中国30个省区1990~2004年的节能潜力,本文主要选取四个时段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节能潜力大小将30个省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表2)。各类省区节能潜力分述如下:
I类省区:节能潜力较高,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节能潜力分别在4.81~20.50tce、0.66~1.77tce、0.26~1.05tce、0.10~0.86tce之间,随着经济发展其节能潜力呈下降趋势、节能空间减小,这类区域大部分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和能源丰富的地区,由于技术落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其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同时段的其他省区相比节能潜力较大。
II类省区:节能潜力居中,四个时段的节能潜力依次在1.88~4.34tce、0.34~0.56tce、0.12~ 0.24tce、0.05~0.09tce之间,从1990~2004年节能潜力也在不断下降,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段属于此类的省区无太大变化,都是一些经济中度发达的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易于引进东部的先进技术提高能耗效率,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III类省区:节能潜力较低,1990~2004年四个时段的节能潜力依次在0.43~1.99tce、0.04~0.21tce、0.02~0.09tce、0.01~0.04tce之间,随着经济发展这些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已相当的高,节能空间不大,此类省区主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4.2 各省区节能潜力的空间分布
图3中国节能潜力分布图
以上主要是从时间序列分析我国各省节能潜力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选取2004年截面数据做出中国节能潜力分布图(图3),着重从空间上分析各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及节能潜力的地区分布。由于本文分析都不包括,但在做图时为了图形的完整性,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将其归入节能潜力较高一类。在做图时,我们仍然将节能潜力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0.10~0.86吨标煤属于节能潜力较高一类、0.05~0.09吨标煤居中、0.01~0.04吨标煤潜力最小,据此做出图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节能潜力较低的省区基本位于东部沿海省区,这些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技术水平较高,所以能源利用效率较高、节能空间较小;而节能潜力在0.05~0.09吨标煤之间的省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内陆地区;而节能潜力较高的省区主要位于西部落后地区和中部一些能源丰富省区,包括青、贵、甘、晋、宁、吉、新、皖、陕9个省区,这些省区经济较为落后、技术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节能空间较大。比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山西、吉林、安徽、贵州其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节能潜力较大,和这些省区丰富的能源是分不开的。因此,中国要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在发展东部的同时,应该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其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我国内部社会的和谐发展。
5.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发达的地区,万元产值能耗较低,但人均能耗较高;而经济落后省区,万元产值能耗高,但人均能耗较低。因此,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我国经济增长还处于外延扩张型阶段,人均GDP的增长依赖于对石化能源的消耗。(2)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节能措施的实施,我国各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呈幂指数衰减。(3)从总体上看,交通方便、沿海、沿江的东南地区能源效率较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西部内陆地区利用效率较低。在当前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下,中国各省(市、区)均有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和可能性,但是各省(市、区)提高能源效益的潜力各不相同,而且差距很大。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中国在对各省(市、区)实施“十一五”期间能耗降低20%的目标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能目标和政策措施[10-12]。为了提高能源效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与技术标准。(2)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低耗能产业,减少在能源经济效率低的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强调高耗能产业布局的能源效率标准。(3)要打破区域界线,构建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并运用市场机制让能源流入效率高的地区,先进技术向落后地区渗透,促进东、中、西部技术和能源的有效交流。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3BJY0088);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2007~2008年度)。
参考文献:
[1] 张岩贵.中国资源供给瓶颈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J].南开经济研究,2004,(5):38-42.
[2] 周大地,朱跃中.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我国能源供求前景[J].中国工业经济,1998,(10):26-29.
[3] Lin, B.Q, 2001,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Energy Deman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istic Research, 10: 34-9.
[4]Wu J., 2002, Serious Electricity Supply Shortage in the Three Year of Tenth-Five-Years Plan. China Electric Sector, 11: 9-12.
[5] Shi Dan. On the Skepticism Regard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Viewed from Information of China's Energy Utilization [J].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3, (6).
[6]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223(10):49-58.
[7]孙根年,钟文静,李本庆.中国省际环境与发展关系及水气偏离类型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2):92-96.
[8]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6)――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 管卫华,顾朝林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401-407.
[10]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0):34-40.
[11] 郭小哲,葛家理.基于双重结构的能源利用效率新指标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6):999-1002.
[12] 张琦.资源约束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探讨[J].资源科学,2006,28(2):147-153.
[作者简介]韩亚芬(1984-),女,山西文水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环境经济专业。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林木生物质;融资;节能
作者简介:张彩虹,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统计系学科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326.2;DF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23-03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定义
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简称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在国内广泛地被称为EMC(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全新节能模式。
它是指能源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能源服务公司提供节能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能源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利润。其基本框架是用能单位将本单位的节能工作外包给能源服务公司,不需要事先支付改造和服务费用,并通过减少的能源费用支出偿付能源服务公司,并在项目结束后获得节能资产的所有权;能源服务公司依靠自己的专业优势,有效降低客户能源消耗,分享节能收益并获得利润收益。合同能源管理实现了能源服务公司、用能单位和社会三方共赢,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商务模式的新兴节能服务产业(贾晓燕 2012)。
它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用能单位和能耗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节能服务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盈利性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开展。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模式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模式主要有:节能效益分享模式、节能量担保模式、能源管理外包模式、设备租赁模式、创新工程施工模式、BOOT 模式等。
王一(2011)对各种模式做了研究,指出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是在合同约定的年限内,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融资并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根据服务后的节能效益预算或根据实际运行的效益分析,与用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项目实施后节省的费用。
节能量担保模式,是指在节能服务公司向客户承诺最低节能指标,保证其项目在改造后的节能收益。
能源管理外包模式,是指节能服务公司将用能单位所有的能源费用进行托管,由节能公司支付项目改造所需要的费用,并独自享受通过节约所得的能源效益。
设备租赁模式是指节能服务公司在采用租赁方式购买设备租赁期内,设备所有权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当其收回投资及利息后,设备归用户所有。
创新工程施工模式,是指客户会委托节能服务公司做能源审计、节能方案设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并提前支付工程的预付款、在工程结束后支付竣工款。
BOOT模式源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BOT(建设―经营―移交)结构。新能源等分散能源供应建设项目和热点联产项目,类似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拥有―经营―移交)模式应用较多。
赵静蕊(2011)则研究了各种模式在目前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里面所占的比例,分别是节能分享模式占约32%,节能量担保模式处于主导地位,达到约57%,能源管理外包模式占约8%,设备租赁模式占约3%。
卢志坚、孙元欣等(2012)分析了在各种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承担的工作以及对于双方的风险和收益等。
在以上这些模式中,节能效益分享和节能担保模式应用最广,它们分别注重了能源节约达到的水平和节约的相关费用。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起步较早的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巴西等,目前,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融资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有:保证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共享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又以前者的应用较多。巴西则建立了独特的保证基金融资模式, 即Super ESCO 模式以及SPE融资模式(丁友卫 2012)。
孙碧(2011)指出,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主要有: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证券化融资、设立专项能源基金融资等,结合债权和股权融资,可推得可转换债券融资,而债券融资的主要债务形式又包括商业银行信贷、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等。
李玉静、胡振一(2009)指出,在借鉴巴西的经验时,我国在拓展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时,可以选择引入多机构、多方位的融资模式。巴西的保证基金模式、Super EMCo 及特殊目的公司模式,我国都是可以尝试的。但绝不可以照搬照抄,要能够针对具体的节能市场需要,可以考虑运用Super EMCo模式;保证基金融资模式更具有借鉴意义,因为根据我国国情,引入担保可以使我国EMC突破银行惜贷的束缚;特殊目的公司模式,我国并没有应用。
叶倩、吴晶玮、钟奕等(2012)也强调,成功的融资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可在对ESCO公司进行备案的基础上建立信用评级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财税政策和法律监管体系,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减免税收,明确补贴额度,明确各利益方的法律责任,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为培育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政府还可成立专项基金,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进行担保,提供稳健的融资保证,从而免除投融资机构的后顾之忧。
四、林木生物质能源介绍
(一)林木生物质能源
“中国林木生物质资源潜力与开发机制研究”课题组在其研究报告(2006)中指出,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是指将太阳能转化的生物量经林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可以成为能源的物质,它是林木总生物资源量的组成部分。王连茂(2009)在其研究中提出林木生物质是指以木本、草木植物为主的生物质,把来自森林的能源界定为“林业生物质能源”,指出“林业生物质能源是指林木生物质本身所固定和贮藏的化学能,这种化学能由太阳能转化而形成”。刘刚和沈镭(2007)认为林木生物质能源是指可用于能源或薪柴的森林及其他木质资源。
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一般指没有加工利用价值从而形成直接增值效益的林产品原料。可用于发展成为生物质能源的林木生物质资源主要有薪炭林生物质资源、灌木林生物质资源,以及林业生产和更新剩余物生物质资源。
(二)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
吕文等(2005)根据调查研究,初步测算出我国森林生物量约180亿吨,每年可获得的资源量约9亿吨,可用于能源开发的资源量近3亿吨。洪浩等(2011)研究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共有1.04亿公顷(15.6亿亩)林地要进行清林抚育,按照每亩林地至少产生500KG清林抚育剩余物计算,全国将产生7.8亿吨林业剩余物。
另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木材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9379.85万m3,产出剩余物约0.418亿吨;木材制品抛弃物约0.60亿吨。另外,我国薪炭林生物质总量是0.66亿吨,灌木林的生物量约为2.15亿吨。
综上可见,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巨大,有待于开发和利用。
五、生物质能源在合同能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构想
张燕、马越、陈胜(2012)指出,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当今世界各国改变能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传统发展模式的单一性使得各国迫切需要寻求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新路径。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其独特的市场主体结构、多元的融资渠道和规范的监管体制都将为解决生物质能源发展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契机。
蒋建林(2010)也指出,合同能源管理中利用生物质燃料替代化石能源,负责从生物质燃料生产到使用的一整套管理实施并承担所有费用,按照低于客户原运行成本5%~20%的蒸汽或热水价格跟客户结算,合作期满后将锅炉赠送给客户,免除了客户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该模式在客户无需投资的情况下,实实在在地降低客户的生产能耗,让客户树立依靠可再生清洁能源替代高污染的化石能源的绿色企业形象。
以东莞市为例,据《东莞日报》报道,根据东莞市2011年初定下方案,两年内全市逐步淘汰改造全市小工业锅炉1200 台,即4 蒸吨/小时以下,使用8 年以上10 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
为抓住锅炉改造中出现的商机,近来市场上出现一种全新的锅炉能源改造模式:能源生产企业以合同能源管理(EMC)的方式集中供气,企业用户只需缴纳使用费,接入管道就可以使用蒸汽。
虽然目前这样的方式还不是很成熟,尚在试验阶段,但是相信随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进和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两者的结合会带来更多的益处。
这样的事例目前不胜枚举。然而根据生物质能源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两者的结合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具体的组织模式、运行机制等,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到林木生物质能源领域带来的环境效益的评价标准等,还有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性支持等,都有非常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因此,本文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在林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可以分析合同能源管理在林木生物质能源领域应用的运作模式和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吕荣胜、王建中.外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发展对比研究及启示[J].中外能源,2011,(16).
[2] 王思渊.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
[3] 叶倩、王、刘伟等.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建筑科技,2010,(16).
[4] 张仕廉、蔡贺年、朴国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信用缺失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9,(01).
[5] 刘建传.从EPC困境看节能服务市场[N].四川日报,2007-6.
[6] 贾晓燕、封延会.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现状与突破[J].中国科技论坛,2012.(04).
[7] 王秋林,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应用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8,(12).
[8] 王光辉、刘峰.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之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05).
[9] 贾鹏云.迎难而上力推EMC[J].投资北京,2006,(01).
[10] 张博.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管理创新,2011,(03).
[11] 丁友卫.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探讨[J].价格月刊,2012,(06).
[12] 孙碧.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与投融资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13] 李玉静、胡振一.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4).
[14] 叶倩、吴晶玮、钟奕等.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探讨[J].建设科技,2012,(04).
[15] 张燕、马越、陈胜.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视角[J].行政与法,2012,(03).
[16] 蒋建林.生物质燃料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大有可为[J].供热制冷,2010,(10).
[17] 李文洁.锅炉蒸汽也可合同能源管理[N].东莞日报,2011-09-19(C04).
[18] 吕文、王春峰、王国胜等.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研究[J].中国能源,2005,(11).
[19] 张彩虹、张大红等.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经济分析与可行性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 2006, (01).
[20]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研究课题组.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研究报告[J]. 中国林业产业,2006,(06).
[21] 沈逸薇、赵方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J].交通发展研究,2011,(18).
[22] 、程丹明、胡杰.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概况[J].上海节能,2009,(11).
[23] 戴建如.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5.
[24] 王树茂.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J].专家论坛,2008,(02).
[25] 贾晓燕、封延会.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现状与突破[J].中国科技论坛,2012,(4):.
[26] 吴刚.美国合同能源管理(EPC)市场发展现状[J].大众用电,2006,(06).
[27] 王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D].辽宁:辽宁科技大学,2011.
[28] 卢志坚、孙元欣.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研究及其在中国促进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2,(02).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EPC;风险来源;预防措施
1 概述
合同能源管理(EPC)是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用户提供资金投入、能耗诊断、技能技术改造的实施及验收等系统服务,企业用技术改造后的节能费用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及利润所得。EPC项目实施基础是未来收益,而项目实施的初期需要的资金额度较大,项目运行周期长,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节能服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了解EPC项目的风险来源,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是促进EPC项目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合同能源管理风险来源与种类
2.1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政治、经济、能源价格的变化或波动,引起的项目外部环境的风险。政治方面,国家政局、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经济风险是指经济运行周期内,能否实现各项银行信贷业务;项目实施过程中,银行利率是否发生变化,这些经济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方式及效果。能源价格的不稳定性,同样会对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效益带来重大影响。
2.2 节能技术风险 节能技术的风险是由节能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引起的。技能技术质量引起的风险,是指节能产品会对节能效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质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对被服务企业的损失进行的经济赔偿,是能源项目的风险来源。
2.3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源于项目的市场潜力和持续力,具体表现为市场的需求风险和竞争风险两个方面。需求方面,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了解不够,多持观望态度;而新研发的节能技术在推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能源管理公司无法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竞争方面,国外节能服务公司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给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4 组织管理风险 组织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决策、人才、财务和信息管理风险。决策者若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可能会造成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影响了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节能事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加入,才能为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2.5 客户风险 客户风险主要来自于客户企业的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和施工风险。若客户企业在节能效益评估中故意隐瞒和虚报,可能会影响能源公司的收益;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健全,客户企业可能会中途更换条件更为优惠的节能企业,客户企业更换领导或管理人员的,也会影响合同的顺利执行;施工过程中,客户企业若不积极配合能源公司,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和完成情况。
3 合同能源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3.1 环境风险的防控措施 环境风险的可控性不高,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首先,能源管理项目的合作双方应对经济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做深入了解,选取科学的融资方式或贷款方式避免环境危险。在制定合作合同时,应将能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计算在内。其次,对我国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节能领域的政策及优惠措施,进行详实的了解。最后,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主要受电力、煤矿等能源价格的影响,可在合同中以确定的价格支付来规避能源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3.2 技能技术风险的防控措施 节能设备不仅关系到投资成本,还关系到项目的节能效果,对项目的成本和利润都有直接影响,因此节能设备的购置费用占项目成本的主要部分,是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可控的风险因素。首先,应该选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尽可能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的能源成本;其次,要对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量进行可靠的预测和估计,并在项目完成后,对节能效果进行客观分析,确认责任方,并将具体的赔偿细则在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
3.3 市场风险的预防措施 为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能源公司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调研数据及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可行的改进项目,降低风险投资。另外,还可通过组合投资、联合投资、阶段性投资的方法,将风险进行分散,以保障企业投资的收益。同一项目采取分阶段投资,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3.4 管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对节能公司的控制和监管力度。促使节能公司利用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对项目的决策、经营、实施等内容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其次,在人才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融为一体时,可有效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促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承担经营风险及相关责任。
3.5 客户风险的预防措施 在项目洽谈阶段,节能公司应对客户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调查客户企业的信誉度,还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状况、销售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充分了解,以减少投资风险。节能公司应按照合同规定内容完成项目的改造,促使客户企业能准时付款,避免由于施工周期延长,增加贷款利益的状况发生。为实现以上目标,应对各设备的交付日期进行明确规定,仔细计划施工步骤,并让客户企业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提高客户企业的配合度。另外,还应在施工进度中留有一定的余地,防止由于突发事件贻误工期的情况发生。
4 总结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带给环境的负担越来越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增大了企业的能源消耗,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号召下,各企业开始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能源管理项目由此得到发展。节能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客户风险等,影响项目的收益,应针对以上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能源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KM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侯鸿雁.基于双重道德风险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一、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30.66亿吨标煤增长到34.8亿吨标煤,年均增长2.1亿吨标准煤。我国2012年的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比2011年增长了3.9%,这一增速很难完成我国“十二五”期间的控量目标。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形势,一种市场运作的新型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因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节能服务企业应用和推崇。
然而,据EMCA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信誉低、融资困难,节能测算技术不发达以及缺乏政策支持等诸多原因,导致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并不顺利。其中融资困难是阻碍其发展的第一障碍,许多具有良好节能前景的项目和节能技术产品都由于融资不到位而被迫搁浅。
二、我国EMC项目融资现状
(一)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采用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和投融资交易平台。
1.债务融资方式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以负债形式获得资金,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但这种融资方式对发行债券的企业本身要求较高,因此对我国大部分节能服务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方式在短期内较难实现。目前,节能服务企业使用较多的间接融资方式是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银行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指的是,我国政府为促进节能产业发展,与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使我国的节能服务企业获得赠款或贷款,参与国际合作项目。这种贷款可以提供比市场利率更加优惠的资金成本,贷款的门槛也不高,但对一个项目能够提供的贷款总额度有限。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金回笼较慢,一旦贷款发放完毕,项目可能陷入困境。
银行贷款包括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是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使用较多的一种贷款方式。虽然银行贷款具有资金成本低、贷款金额大等优点,但要获得贷款需要有一定的抵押或担保措施。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多为发展历史短的中小型民办企业,有形资产较少,很难有足够的抵押或担保措施以获得大额贷款。
2.股权融资方式
股权融资模式是指企业原所有者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给投资人一定的投资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但由于《公司法》对发行股票有诸多限制,且这种融资模式会降低节能服务企业对企业和项目的控制权,因此,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在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融资时,仍以自由资金、债权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为主。
3.投融资交易平台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于2010年6月5日在地坛论坛上正式推出并上线运行,此平台由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合作推行,是利用市场机制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节能服务产业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
该平台把众多节能服务公司、投资机构、节能项目业主单位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汇聚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的节能项目交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会资金进入节能服务产业的障碍,缓解了节能服务产业的资金短缺,同时解决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中常常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但该平台形成时间尚短,发展还不成熟,担保机制也不够完善。
4.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因其门槛低、还款灵活、压力小的优势,近年来在合同能源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运作模式是,由融资租赁公司购买设备,交给节能服务公司使用,节能服务公司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偿还设备款。这种模式可以避免节能服务公司因一次性付款购买设备而给企业自身造成过大的资金压力,同时可以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风险。但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涉及的参与方较多,而且融资租赁公司作为设备购买者,出资较多,承担的风险也多,因此如何协调各方关系和风险分担问题,是采用融资租赁模式进行融资的难点。
(二)主要融资障碍
1.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自身局限
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实施者节能服务公司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成立时间短,管理不规范,具有缺乏信用记录、融资能力不高等弱点。
一方面,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采用最多的融资方式就是银行贷款。但由于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机制的特点,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都是轻资产运营,缺乏贷款时需要用于抵押的资产,为贷款增加了很大难度。另一方面,我国很多节能服务企业成立时间尚短,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缺乏有说服力的业绩支撑和良好商业信誉,这也增加了其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
2.国家政策缺陷
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对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给予补贴和财政奖励的规定和办法,然而这些规定和办法的实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调查表明,全国节能服务领域普遍存在政策落地难的问题,政府下发的补贴资金甚至出现花不出去的情况。究其原因,这与补贴政策门槛设立过高不无关系,大多数企业都因资质不够而失去了获得补贴的资格。而即使具备资格的企业,在申请获取补贴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这都为政策的落实增加了阻力。
另外,据建筑节能合同管理领域的专家反映,现行的关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补贴办法中存在不合理之处。办法中规定,年节能量在不同量段的项目所能获得的补贴力度不同,且差异较大。但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工业节能项目的特点制定的,对建筑节能项目并不是很适用。因为建筑节能项目普遍体量较小,按这一规定所能获得的节能量奖励额度普遍偏低,企业并不能真正从中获益。
三、我国EMC项目融资模式创新
(一)结构化共享式租赁概念的引进
结构化共享式租赁最早是1998年由信德电信国际合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William Krueger在撰写的文章中提出,后来租赁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其译为“结构化共享式租赁”,而不再使用原译名“结构化参与租赁”。
结构化共享式租赁是指由出租人选择符合要求的出卖人,向其购买租赁物,然后将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并按还款方式中所约定的比例从承租人处获得收益分享,以此完成租金回收的租赁方式。其中,出租人在选择出卖人和租赁物时,应充分考虑承租人的诉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支付租金的具体方案由双方协议约定,通常出租人按项目收益的一定比例获取资金回报,即以收益分享抵扣租金,双方共享项目收益。
(二)设计思路
鉴于能源管理项目在我国发展所受的诸多限制以及此类项目的自身特点,本文试图基于结构化共享式租赁的理念,以共同投资、收益共享为核心思路,从以下三个原则出发,设计出一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融资过程中对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融资能力的需求,并规避对国家补贴、辅助等政策依赖的融资模式。
原则一:以项目为依托
以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多由能源管理公司贷款完成。而由于缺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资金的筹集往往非常困难,而且即使融资成功,一旦项目失败,能源管理公司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偿还问题。鉴于此,本文在进行融资模式构建时,充分将项目融资以项目为依托的特点作为设计原则,以项目收益作为项目投资回报,以此吸引各方资金。
原则二:风险合理分担
采用传统融资方式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时,出资人往往为参与者的其中一方,出资人在承担项目大部分资金的同时,也承担了项目大部分的风险。由于项目风险过于集中,导致很多出资人在出资时再三权衡,甚至放弃投资,项目融资成功率和实施效率大幅降低。因此,本文在构建融资模式时,试图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使各个参与方以不同方式共同参与投资,合理分担项目风险,以增加项目融资的成功率。
原则三:利益共享
利益分享是吸引投资的关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融资模式风险集中,令投资者望而却步。而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参与投资,关键就是用利益吸引投资,将项目利益共享,吸引多方共同参与,扩大项目融资来源,提升融资成功率。
(三)EMC项目结构化共享式融资租赁模式构建
1.参与主体
(1)租赁公司。租赁公司是该融资模式的运作主体,担任出租人的角色,主要负责从潜在投资人处获得投资资金,向节能设备供应商购买设备并支付相关款项,与能源管理公司协调设备租用等事宜。租赁公司对协调和均衡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和风险分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能源管理公司。能源管理公司即节能服务公司,在此融资模式中担任承租人的角色。融资过程中,应协助租赁公司以未来节能收益为担保获得投资,如有必要,向出资方提供节能收益说明。
(3)潜在投资人。潜在投资人是该融资模式中的主要投资者。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潜在投资者主要包括银行、投资公司、地方政府、有投资意向的大型企业等。
(4)设备供应商。与传统融资租赁不同,在结构化共享式融资租赁模式中,设备供应商并不只是简单地供应设备。它还以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供应设备,以及通过收益分红回收租金的方式参与融资,与其他参与者共享收益。
(5)节能用户。节能用户往往不直接参与融资,而是通过合同将节能改造事宜委托给能源管理公司,并在项目的中后期直接从中受益。
2.模式设计(图1)
3.操作流程
步骤一:能源管理公司协助租赁公司以未来节能收益作为担保从潜在投资人处获得投资资金,并约定在效益分享时,能源管理公司为潜在投资人提供节能收益说明书。
步骤二:潜在投资人与租赁公司签订委托租赁协议,协议中约定好潜在投资人投入资金额度和收益分成比例等相关事宜。潜在投资人在模式中担任融资租赁委托人的身份,双方签订的协议赋予了租赁公司对租赁资产的管理权。
步骤三:租赁公司与投资人签订委托协议后,在引入资金的基础上加入其自有资金,与节能设备供应商签订购买协议,供货商以实物(节能设备)融资租赁的方式投入该融资模式。而设备款项的支付,则由租赁公司先向供货商支付一部分(一般不低于设备款总额的30%),剩余未付金额在项目投产后,以项目收益为基础,采用收益分成的形式抵扣付清。
步骤四:租赁公司与负责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协议,在协议中约定租赁公司出租设备和能源管理公司使用设备等相关事宜。在此模式中,租赁公司不仅担当出租人的角色,同时负责整个模式的运作和管理,必要时也在各个环节和各方参与者之间发挥协调作用。
步骤五:租赁公司向能源管理公司确定项目收益,以收益分成方式收取租金,并依据之前签订的协议,协调与潜在投资人、设备供应商的利益分配。
结构化共享式租赁由上述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五个步骤组成。其中:租赁公司是整个模式运作的核心和主体;潜在投资人起初始资金支持的作用;设备供应商在获得一定比例的前期支付资金作为保证的情况下,以分成租赁形式加入该模式,参与投资。此模式能否成功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立足于各个参与方是否能够守信履约。
四、结构化共享式融资租赁模式的优势
(一)保证项目独立实施
结构化共享式融资租赁是以项目的资产和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作为融资的担保,而不是以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节能用户的资产和信誉作为融资的保障,即项目创造的价值才是项目还款的基础。项目一旦失败,只对项目具有追索权,而不对参与的公司具有追索权。因此,项目的失败与否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节能用户的其他项目没有任何联系。
(二)融资风险分散
不同于传统融资模式由一个参与主体作为出资人的特点,结构化共享式融资租赁由多个参与主体以不同方式共同参与投资,改变了传统融资模式中出资人独立承担融资风险的局面。这一特点使得一部分原本因为融资风险过大而放弃出资的投资人改变了想法,也增加了潜在投资人参与投资的可能性。
(三)以收益共享吸引投资
结构化共享式融资租赁以收益共享作为各方参与投资的回报。不同于传统融资,这种模式的参与者想要获得投资回报,主要寄希望于项目将来可能获得的收益,风险相对来说较大。但伴随着风险的是,可能获得相较于以往更高的投资回报。因为在此种融资模式中,投资参与者是以百分比的形式从项目收益中分成,项目的收益越高,他们可获得收益就越高。
(四)提升能源管理公司信誉水平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之所以面临如此困难的融资现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多为不成熟中小企业,缺乏抵押资产,信誉水平不高,难以融得资金。而结构化共享式融资租赁只要有足够的节能收益保证,项目达成就有很大的可能性。这大大提高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成功率,从而使节能服务公司的知名度和信誉得到一定的积累和提升,为其长期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双赢模式为何做不大
合同能源管理绝对是未来的方向,市场前景巨大,这点毫无疑问。但在目前,各地的节能公司规模都太小,各种机制上的问题使人们并不看好这项生意。首当其冲的是诚信风险。据悉,节能管理项目的实施“短则一两年,长则十几年”,如果节能客户经营不善,节能公司承担的整改费用就难以回收。
还有一种情况,节能客户一开始对技术并不信任,于是双方谈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节能公司承担技术风险和资金投入风险。但项目运作一段时间,节能效益逐渐显现后,企业发现签定节能合同所付的成本是买断设备自行管理的两倍,于是到付款时便又后悔。这样的例子在节能管理行业比比皆是,发展到后来,在节能效益分享的基础上,行业中又衍生出了多种商业模式。
“事实上,提前买断设备对节能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完全负面的。”曾经负责投资高益能源的高地资产副总经理毛海峰称,“只有在对彼此都有利的情况下,双方才会执行这个合同。有时,节能客户一次性付清钱款,我们还能拿这笔钱进行后续项目的运作。”同时,这种“双赢模式”对节能客户来说并非没有风险。即使节能单位什么钱都不用掏,之前换上的节能产品如果坏了,维护也需要一笔费用,如果实在不行,再换一家还是成本。如果说诸如酒店等大型物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么对于既没名气也无资金的小型节能服务公司来说,显然能“随时消失”。小型节能公司的信誉度,确实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政府在对行业的政策扶持上必须考虑担保的问题,可以是政府机构提供担保,也可以是银行、保险公司等。“如果再进一步,政府能在一个工程中投入20%,那么整个项目的诚信度就完全得到了改观。”
融资难是行业的一座大山
项目运作之初,节能公司需先期提供启动资金、设备及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只是在后期才能回收收益。因此,先期的启动资金对企业至关重要。以国家当下给予财政奖励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例,项目资金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这直接导致了节能公司所承担的较大资金压力。“比如说一个项目要500万,一个节能公司做10个项目5000万就没有了,它的收益就要从这些个节能项目当中慢慢地收回来。这个周期是很长的,就会导致资金方面的困难。”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钱锋说。
而一旦节能企业试图通过银行等渠道进行融资时,他们会发现这条道路充满了荆棘。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从事这一业务的多为中小企业,他们很少拥有银行所看重的土地、厂房等抵押物,加之自身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并不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
此外,如果银行内部没有下达开展节能项目贷款的业务指令,各个分行就不能开展这项业务,因为“节能贷款领域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可以操作,无据可依”。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三家商业银行与世行旗下的IFC(国际金融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为节能企业提供项目贷款。这三家银行分别是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
北京银行信贷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节能企业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行业内的公司大都不具备经济实力,有些小公司的注册资金甚至只有几百万,因此银行方面往往会比较慎重。”评估一个项目主要看三方面,首先是节能客户在行业内的地位和经营能力,第二是节能项目的回报率,第三则是这项技术的成熟性。除此之外,节能公司如果有相关的大型企业为其担保,申请贷款就会相对容易得多。
据介绍,北京银行对节能企业放贷的额度按项目而定,节能企业对单个项目的投入一般要超过20%。“我们总行估计已经在这个领域放了两亿多的贷款,将来这个额度还会加大。”具体说来,在放贷前,IFC会对项目做前期的认证,之后由北京银行进行风险评估,“如果双方都觉得项目没问题,北京银行就会放款”。而一旦出现项目损失,“IFC则会对北京银行进行一定比例的赔付”。
用林伯强的话说,只要节能行业的风险大,就不会有资金愿意投入,那么这个行业的风险就更大。他指出,节能领域的机制应该采取市场的机制,但政府仍需扮演重要角色,以解决资金不足和诚信风险问题。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整个市场对于合同能源管理认识的加深,部分金融机构已开始意识到这一商业模式的价值,并推出了相应的服务。
2010年,浦东发展银行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业务方案》,以“远景收益”作为质押,向企业提供专项贷款。通过这一解决方案,部分节能服务公司可以提前获得原本数年之后才能拿到的项目收益,进而投入到新项目中,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除此之外,节能服务公司将来甚至还可以拿远景收益进行交易。如果此举可以实现,那么对于那些节能服务企业而言,无疑又是一大福音。
补贴提高“及格线”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四批节能服务公司,并明确指出备案名单内的全部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并获得国家财政奖励资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数少于2个或项目实现的总节能能力不足每年1000吨标准煤的将取消其备案资格。这一条款让节能服务企业和节能客户为之一震。
从节能客户来说,他们认为节能项目属于技术性很强的项目。国内现在有很多节能技术,一些技术也非常有效,投入产出比高。可问题是技术非常混乱,鱼目混珠,有些节能服务公司能力不强却夸大节能效果。由于缺乏权威、有效的信息,节能客户很难判断哪些技术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技术最合适,技术到底有无风险,这就需要提供信息服务和检测服务。但社会上还缺乏完善检测队伍和检测机构,节能检测的能力建设滞后。上门推销,海吹胡说类似情况防不胜防,想做节能改造的客户稍不留神就会被“忽悠”,到最后不止弄得“财物两空”,还落得一个“伪节能”骂名。
从节能服务公司来讲,他们主要靠项目合同期内分享大部分节能效益,以此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单从此看,只要保证方案合理、设备完善,节能服务公司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可选的支付方式中有一种节能量保证支付型。此种模式是在项目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向企业承诺某一比例的节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而达不到承诺的节能量的部分,由节能服务公司自己负担;超出承诺节能量的部分双方分享,直到收回全部节能项目投资。如何解决先前提到的节能客户害怕上当受骗的问题,这个评判标准以及这项支付方式就可以给节能服务公司带上一个“金箍圈”,迫使其在实施节能管理时真正务实有目的,而非打着虚假口号,招摇过市。
1000吨标准煤的节能量对于很大一部分节能客户和节能服务公司来说,是个“跳一下就能够得着”的目标,而随着财政补贴盛宴的日益丰盛,获得财政补贴已经成为他们的终极目标。这就使得节能客户和节能服务公司无形中站在了统一战线,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彼此的猜忌。
《2011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3900家,其中备案的节能服务企业1719家,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2010年增加了88.23%。行业从业人数也大幅度增加,从原来的17.5万人增加到37.8万人,增加116%。然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蛋糕虽然大而诱人,但要吃到嘴里却并非一件易事,众多节能企业都表示力不从心。如何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备案入围,中扬电器董事长舒良却是自有想法。“节能不是口号,降耗至关重要”,舒良认为在节能降耗方面,完成承诺,电力行业是“大头”,但要获得电力行业使用者的认可,还需费些时日,他调研过很多耗电企业,能源利用率不足,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居住质量,他自己形象地称之为“烧钞票”。舒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如国内正在运行的电网全部摒弃“烧钞票”的运营模式,淘汰旧有的老式电抗器,全部列装半心干式电抗器,全国每年可以减少两个装机容量为两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一组空心半心干式电抗器按照20年的设计寿命计算的话,将可以节省数百万元的运行成本产生可观的环境效益。
敢问路在何方
技术,诚信,资金,一直是制约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则是国家政策给出的一剂良药,同时也为在夹缝中生存的节能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规划》中提到的节能设备租赁为节能公司及企业降低了成本与风险,使双方可以提高彼此的互信度。而对于节能项目融资担保,则大大减轻了融资难这一问题,使节能公司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与底气。用舒良的话来说,《规划》的出台,对于合同能源的发展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也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如何借助《规划》这场东风,掀起一场“节能风暴”,成为了摆在节能企业面前的一道课题。
国外合同能源管理起步早,技术完善。因此舒良认为,只有走出去,才能紧随市场发展的潮流。“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不能把竞争对手和市场经营管理设定在国内,要勇于走出国门,敢于放眼国际市场,借鉴国外发展模式,因为只有拥有先进科技水平才能轻松融入市场。”舒良对此深有体会。
新模式的推广需要社会各方努力和政策支持,近年来,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出台文件,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国家有关部门也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大力支持,以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由2000年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400余家。虽然发展迅速,可是对于我国庞大的节能需求来说,这仍然只能算是初级阶段。任何一种新理念、新模式要想广泛被人接受,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可,直至获得成功都有一段漫长的路程。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理念占据观念,通过观念得到认同,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