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护理体会

口腔护理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护理体会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8)-12-0051-02

经口气管插管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口腔内环境、吞咽功能和唾液功能发生变化,使口腔细菌易繁殖、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之一。有研究提示,下呼吸道细菌培养有67%

与口腔细菌培养菌株相同[1]。口腔护理对清除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意义。但临床观察发现,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清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且此项操作存在导管移位、脱出的危险。如何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防止气管导管移位、脱出,是护理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笔者将2004年以来我院ICU收治的18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5月~2008年5月共收治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87例,其中男108例,女79例。年龄15~92岁,平均年龄53岁。脑血管意外57例,慢性呼衰31例,ARDS26例,脑外伤昏迷22例,重度有机磷中毒20例,重症哮喘18例,溺水7例,格林巴利6例。

2 方法

2.1 口腔护理液的选择 选择能发挥综合治疗作用的复方双氧水,其配制方法为3%的双氧水、薄荷水、5%的碳酸氢钠溶液按1:4:5的比例配制。

2.2 临床分组 将18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口腔护理(对照组)93例和口腔护理+口腔冲洗组(实验组)94例。

2.3 操作方法 操作由两位护士完成,一位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和牙垫,另一位进行操作。对照组首先检查气管插管的气囊是否充盈,确认不漏气后,吸净口腔内的痰液及血液分泌物,然后用复方双氧水溶液按口腔护理法依次擦洗口腔内各面,污染严重处重复擦洗至清洁。实验组在传统口腔护理完毕后,摇高床头45度,再次检查气管插管的气囊是否充盈,气囊冲气1~2ml,然后从口腔注入50~100ml生理盐水,用吸痰管从患者鼻腔或口腔抽出液体,反复冲洗,直到干净,最后注入20~30ml复方双氧水停留1~2min后抽出,保证疗效,口腔护理完毕后检查气囊压力,抽去增加的气体,以防压力过高导致黏膜糜烂环死。

2.4 观察项目

2.4.1 口腔并发症临床体征[2] 每日观察并记录牙龈及口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霉菌感染及分泌物的性质和口腔异味。

2.4.2 口腔PH值测定和细菌培养,口腔护理前后分别进行口腔唾液PH值测定,并取口腔黏膜分泌物作细菌培养。

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4.1 复方双氧水的优点 双氧水既可杀灭细菌、病毒、芽孢及真菌,又有很强的去腐生肌,清除口腔异味的作用;碳酸氢钠溶液不仅可以改善口腔PH值,预防真菌感染,同时可减少PH值过低造成的口腔糜烂及溃疡。薄荷水清新爽口,具有散热、解毒、消肿、解痛的作用。复方双氧水可减轻高浓度双氧水及碳酸氢钠溶液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减少泡沫的产生,直接用作口腔护理,不用再次清洗,联合应用能发挥综合治疗作用,且取材方便,价格低廉[3],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4.2 气管插管给口腔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ICU大多数的危重患者需要呼吸机进行呼吸功能支持,此时的口腔护理特别重要。首先,此类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同时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易造成口腔内菌群失调。感染的口腔如口腔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其次,气管内插管时间较长及固定气管插管用的牙垫及胶布很容易使口唇、口腔、舌黏膜形成血肿或损伤,口腔黏膜屏障受到损害。另外,气管插管患者尽管气管内导管周围有气囊充气保护,但上气道菌丛吸入的发生率仍很高,声门与气囊之间形成一死腔,常常有大量的分泌物在此潴留,可能形成隐匿的感染灶。因此,在传统口腔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口腔冲洗”,经临床观察此法能彻底清除口、咽腔内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感染,去除口臭,

特别对昏迷长期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疗效显著。由表1可见两种不同操作方法其口腔异味、

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5 护理体会

5.1 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不勉强进行操作 要时刻考虑到有脱管和插管移位的危险。全面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心理状况、镇静指数、约束情况,检查插管深度,固定情况,气囊是否漏气,约束的可靠性等。对于清醒患者,要在患者同意的条件下进行,边操作边耐心解释说明。昏迷躁动患者适当给予镇静剂,约束四肢以防导管移位或患者意外拔管。操作时,不能只注意口腔清洁的效果,要配合呼吸,根据患者的状态适当休息,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及意识情况。

5.2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操作必须两人进行,固定气管插管者立于床头一侧,以小鱼肌及无名指、小指固定患者颊部,食指、拇指、中指固定导管,切忌只用食指、拇指挟持导管,此法非但起不到固定作用,如果患者头有摆动反助拔管[4]。完成操作后必须再次确定气管插管距门齿距离,妥善固定插管,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气管插管每日重新固定一次,管的位置和胶布固定的部位要改变,注意不要损伤黏膜及注意皮肤有无改变(对胶布过敏等)。

5.3 口腔护理 以早晚实施为宜,有感染时增加口腔护理次数,及时吸引,防止误咽。

5.4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操作时动作要轻。

参考文献

1 张国俊,刘景春,何渊.呼吸机相关肺炎52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2,12(10):746-747.

2 岳松龄.口腔内科学[M].北京:人民医院出版社,1987:198-202,357-370.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颌面部 损伤 急救 护理

我科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口腔颌面部损伤合并窒息患者75例,经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8~65岁。平均26.8岁。就诊时间:均在受伤后6小时内就诊,>50%在伤后0.5~3小时就诊。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跌落伤8例(33.4%);砸伤19例(25.3%);打击伤12例(16%);爆炸伤9例(12%);其他10例(13.3%)。损伤情况:单纯颌面部软组织损伤14例,下颌骨骨折24例,上颌骨骨折18例,牙槽骨骨折11例,颧弓及上颌窦壁骨折5例,鼻骨骨折3例。

治疗方法:多科协作配合,采取综合抢救措施,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处理颌面部外伤,清创缝合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上下颌骨骨折的采取颌间固定和手术内固定,牙槽骨骨折用牙弓夹板固定。

结 果

本组75例患者经抢救治疗、精心护理未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及严重的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

护 理

细心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对昏迷、意识障碍、醉酒者务必使其安静,口腔重症患者有时有昏迷、呕吐症状,口内出血或唾液、呕吐物潴留,易发生吸入性窒息。抢救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头偏一侧,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血凝块、呕吐物及碎骨片、牙齿等其他异物。

呼吸道护理:由于口腔颌面部重症损伤多有口、鼻等呼吸道的严重损伤,应及时清除异物及分泌物,保持通畅。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护理很重要,患者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按时清洁消毒内套管,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防止继发感染。

口腔护理,防止感染:由于口腔重症损伤患者口内外都有伤口,大多同时伴随颌骨骨折、口内外贯通伤。加之行颌间结扎或颅颌固定、绷带包扎及开口受限等情况,口腔的清洁护理比较困难,对于能自己漱口的患者,每天口腔护理2~4次,彻底清除牙间隙结扎物中的食物残渣和口腔粘膜的分泌物,颌间结扎的患者每次进食后行口腔冲洗,对积聚在结扎丝、夹板、牙间隙内,不易冲洗掉的食物残渣,可用牙科镊子清除干净。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损伤情况,给与流质或半流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宜少量多餐,对于进食特别困难或不愿进食者,我们给予讲解正常进食的好处,使其充分认识到正常的口腔进食,不但可以机械性自洁和刺激唾液的分泌,还可促进骨折的愈合,锻炼和恢复咬合和咀嚼功能。

讨 论

抢救方法首先必须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配合医生处理颌面部损伤及合并伤,清创缝合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清除伤口及组织内异物。口腔颌面部患者采取半坐位,以减少出血的可能性,并可增进肺部呼吸运动,利于咳嗽和吐出口腔内的分泌物,避免发生肺部并发症。要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洁,以防创口发生感染,有贯通性损伤或颌骨骨折的患者更应注意。

口腔护理口腔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生态体系,口腔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在护理中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可减少创口的感染机会和患者的舒适感。用0.02%洗必泰漱口液或0.1%新洁尔灭清洗口腔每日三次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吸烟。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护理不当,不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引起患者的原发病加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在护理过程中,抬高患者头部10°,避免发生误吸。保持气道湿化预防肺部感染。每隔10分钟向导管覆盖的无菌纱布上滴7~8滴配制液(配制液自配)。以保持气道湿化。切口处纱布每天更换2次,如被污染随时更换,必要时吸痰。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放疗;护理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常需要增加放疗来巩固疗效,但是由于人的腮腺、唾液腺等腺体都在放疗范围之内,放疗后患者的腮腺、唾液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相应的腺体分泌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减弱,颞颌关节及咀嚼肌纤维化造成张口时颞颌关节发紧、疼痛。为了改善患者在放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能顺利地接受放疗,放疗后能有效地康复,我们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15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进行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15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根据需要他们均进行放疗。其中男93例,女57例,年龄19~72岁,平均(51.2+3.4)岁。其中淋巴癌21例,上颌窦癌30例,舌癌28例,颊癌24例,低分化鳞癌16例,牙龈癌15例,其他癌16例。根据患者的需要放疗的剂量为量DT 40 Gy~70 Gy。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2,3]

很多患者没有经历过放疗,有些患者放疗的经历并不顺利,所以在进行手术之前,我们到病房去看望患者。护士在进入病房要保持笑脸,让患者觉得和蔼和亲切。根据患者的不同教他们正确认识所患的疾病。必要时要用微笑和亲切的语言来安慰患者,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疾病,讲解放疗的必要性及放疗成功的实例,使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让他们对放疗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个概念,帮助患者树立必胜的信心,解除思想负担。鼓励患者调整情绪,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2 口腔护理

由于患者在放疗后口腔的自净作用可能会减弱,所以在进行放疗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患者口腔。对于龋齿在放疗前要采取修补或拔除等措施。告诉患者每天饮水量必须在2.5 L以上,尽量使口腔黏膜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必要时可通过口服话梅、西洋参等刺激唾液分泌。餐后要通过用毛刷、漱口等措施把食物残渣清楚,尽量使口腔处于干净的环境中,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

2.3 眼部护理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病灶常扩散侵袭眼眶及周围组织,放疗时该部位也是暴露于放射的部位之一,所以这部分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角膜,减轻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以给患者眼部擦拭红霉素眼膏以防眼部感染。

2.4 皮肤护理

患者在放疗期间由于皮肤直接暴露于照射之下,皮肤常出现不同程度脱屑、瘙痒、局部渗出等不良反应,处理不好会影响患者的容貌,这更增加了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告诉患者直接暴露照射的皮肤应禁止抓、挠等,禁用刺激性的药物或者香皂、胶带等直接接触皮肤,以防感染。

2.5 饮食护理[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由于腺体分泌减少,味觉减退,导致口腔咽部等部位发生血管扩张充血,发生吞咽困难,食欲大减。此时首先应该给患者服用镇痛的药物,护士利用各种形式向患者宣传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因人而异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饮食中应注意患者食用含蛋白质、纤维素多的食物,使患者易于消化,增加患者的消化功能;另外还可根据需要给患者静脉注射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和抗生素等以防感染。

2.6 其他

另外为增强放疗效果,减轻放疗时可能因组织充血水肿而产生的胀痛,有必要可以在放疗前对上颌窦癌患者进行开窗引流术;还应加强下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功能障碍。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性疾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在我国主要以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上颌窦癌等为常见,男性发病率为(312-316)/10万,女性发病率为(215-314)/10万,5年生存率60%左右。目前,我国已有较为规范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标准,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仍是颌面部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放疗更易于进行,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充满必胜的信息。通过心理、口腔、眼部和皮肤以及饮食多方面的护理指导之后,放疗后患者的皮肤损伤较少,各种机能未发生障碍,患者化疗后的疗效显著提升,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等的发生,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所以,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感到舒适,我们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工作,增加患者的抗病能力,预防和减轻放疗并发症,减轻放射部位炎症水肿和感染,提高正常组织放射损伤阈、降低组织受损程度,避免放疗后遗症[5]。

参 考 文 献

[1] 温玉明.口腔颌面部肿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

[2] 吴静芬,罗阳.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身心康复影响因素及护理现状分析.护理学报,2010, 17 (10B):16-19.

[3] 黄文,赵芳萍,马梁红,等.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状态干预策略的探讨.口腔医学研究,2008,24(1):72-74.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白血病;化疗;口腔炎;个性化护理干预

口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白血病化疗并发症, 由于该种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受到化疗药物、药物使用剂量的影响, 其发生率在20%~97%[1]。白血病患者在并发口腔炎后, 往往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严重时会引发全身性的感染,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 3]。因此, 对进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进行口腔炎的预防,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00例在本院进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其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和个性化护理干预, 通过对比两种护理干预下患者口腔炎的发生情况, 以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临床效果, 为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炎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00例在本院进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白血病, 且在进行化疗前均无口腔炎病史。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研究前对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了解, 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9:21,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0.67±5.37)岁;观察组男女比例30:20, 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60.71±5.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 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 2次/d;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定时清洗口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并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 患者之间相互鼓励;加强营养, 保证每天的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观察组患者施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预防护理、漱口液的个性化选择等方面, 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1. 2. 1 健康宣教 对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4]。为患者耐心讲解口腔卫生知识, 使患者认识到预防口腔炎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清洁, 示范巴氏刷牙法。督促患者餐前漱口, 餐后清理口腔。患者应尽量食用精细且清淡的食物, 多嚼口香糖, 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 并戒烟酒。告知患者多饮水的重要性, 需饮水至少2000 ml/d, 使口腔保持湿润, 并加快化疗药物的代谢速度[4]。

1. 2. 2 预防护理 在化疗前, 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 对患者牙周进行基础治疗, 修复牙体损伤、去除牙石、拔除患牙。如患者有口腔溃疡, 应及时治疗, 消灭一切口腔内存在的危险因素, 避免因口腔内病变而引发口腔炎。

1. 2. 3 漱口液的个性化选择 对口腔唾液的pH值进行动态监测, 并根据pH值监测结果, 为患者选择个性化的漱口液。如pH值>7.2时, 给予患者硼酸漱口液;如pH值为6.8~7.2时, 则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如pH值

1. 3 观察指标[5] 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炎发生情况, 对比口腔炎发生率。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问卷共24个问题, 每个问题分值1~4分, 总分24~96分。≥80分为十分满意;65~79分为满意;55~64分为一般;≤5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 有效回收100份, 回收率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口腔炎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在化疗后发生口腔炎, 口腔炎发生率为18%;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在化疗后发生口腔炎, 口腔炎发生率为4%。观察组患者的口腔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小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护理服务能够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护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6]。个性化护理即通过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 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护理新模式[4]。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施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对照组的口腔炎发生率为18%, 观察组的口腔炎发生率为4%,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对进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施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减少化疗后口腔炎的发生, 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影.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个性化护理.广东医学, 2014, 52(18):2961-2963.

[2] 周燕, 陈海花, 张冬梅, 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4):2876-2878.

[3] 曾春菊.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炎50例观察与护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18):145.

[4] 栾金英, 刘润娥.预防白血病口腔感染的护理体会.包头医学, 2012, 36(4):242-243.

[5] 吕晓娟, 鲍红霞, 柯鸿, 等.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的程序化预防及护理新进展.医学信息, 2014, 28(5):519.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颌面部损伤 窒息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颌面部损伤患者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5~65岁,以青少年多见。

损伤类型:80例患者中单纯颌面部软组织损伤14例(16.67%),合并一处骨折40例(50%)。合并多处骨折或同时有颅脑、内脏等其他部位损伤者26例(33.3%)。

清创缝合:对于有开放性伤口的病人,要及时清创缝合。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与抗感染能力强,因此在伤后24~48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创口,只要没有明显的化脓感染,在清创后,仍可做初期缝合。在进行缝合时,要注意清洗伤口,如果伤口内有污物,可先用3%H2O2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再逐层缝合。

合并骨折损伤的处理:颌骨骨折应尽早进行复位和固定,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由于颌面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快,因此骨折的复位固定应争取在2周内进行,否则发生错位愈合,影响疗效。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根据情况给予镇痛,合理营养,全身支持治疗等,以利骨折的愈合。本文100例伴有骨折的颌面部损伤病人中,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了颌间牵引固定,邻牙结扎固定及手术切开复位等。

结果

80例患者中14例单纯软组织损伤者,经手术治疗有12例达到了I期愈合,2例因损伤创面大,损伤时间长,Ⅱ期愈合。40例合并一处骨折者,经固定均恢复了正常的结构和功能。26例复合性损伤病人中除2例因错位愈合造成功能障碍外,其余24例都达到了完全愈合,总治愈率为97.5%。

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颌面部由于解剖上的特点,血循环丰富,伤后出血较多或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损伤后易造成阻塞性窒息、移位性窒息、吸入性窒息等。因此,对于颌面损伤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如果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出汗、鼻翼扇动,甚至出现发绀、三凹症、呼吸浅速等,应及时找出原因进行抢救,对因阻塞引起的窒息,应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异物、分泌物;由于舌后坠引起的,可用舌钳或巾钳把舌牵引向外;对于由于上颌骨骨折塌陷及软腭下垂引起的窒息,可用夹板、木棍等支撑物将下坠的上颌骨托起,并固定在头部的绷带上。对于昏迷病人,应将病人置于侧卧位或俯卧位。以利分泌物引流,防止吸入性窒息。由口底舌根部血肿、水肿造成的窒息,可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静脉应用,必要时应行器官切开术,恢复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