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技术》中许多内容与医学基础知识相关,如按传统讲授,重复在所难免,删去则又显得系统性不强。我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少而精”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例如《正常人体学》已用大量学时,从不同角度详细讲解了血压的形成、生理变化及影响血压的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学生已学习血压的测量方法。在血压一章中,我们的重点就放在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排除影响测量结果的原因及对异常血压的观察上。通过提问法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有关血压的问题,作为本节基础后,让学生先测量,然后老师指出缺点、规范示教,最后学生强化练习,这样学生当堂掌握了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避免讲解重复内容,做到了精讲多练,提高了教学质量。
引起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记忆活动的最佳状态,就必须让学生对外来的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记忆效果,特别是在传授难点或重点时更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重视。那么怎样能使学生们引起重视,激发兴趣呢?如在新生儿护理一章,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先观看录像(婴幼儿沐浴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教学更形象,生动直观。
引起重视,激发兴趣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方法单一或重复,必然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介绍一些典型的临例和病例以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效果。引导学生积极练习,自觉掌握基本技能认真上好示教课,及时回示复习:示教是《护理技术》的重要教学方法,我们通常采用边示教边讲解。教师的示教动作要准确、规范、熟练。讲解要突出重点、难点,并把操作步骤编成流程图便于学生记忆。技术操作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准确,熟练。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回示,除了当堂回示加深印象,还可采用阶段回示,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巩固和应用的情况,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同时促进学生及时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无创血压监测(NBP)是ICU常用的血压监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痛、安全等优点,但无法提供实时数据变化情况,且在某些病理状态下测出的数据波动性较大,尤其是老年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ABP)是于动脉内置管连接压力传感器,利用监护仪直接读取数据,故应用起来更为直观、准确。此外,ABP能反应瞬时动脉血压变化情况,可反复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故在重症监护领域及急救领域应用价值很高。本研究对我院中心ICU收治的危重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进行桡动脉穿刺ABP与肱动脉NBP,旨在探讨ABP在中心ICU中的应用价值,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心ICU2015年7月~12月间收治的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76例危重住院患者。男性110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52.3±4.2)岁,其中开颅术后47例,腹腔大手术36例,脊柱损伤11例,急性胰腺炎12例,口腔肿瘤术后15例,骨科患者23例,心肺血管病20例,血液病13例。
1.2 方法
NBP测量方法,采取肱动脉为监测部位,使用标准袖带,袖带气囊包裹80%以上上臂,宽度至少为臂围的40%。连接监测仪,将测出的血压以数码形式显示于监测屏上。手动设置测压时间间隔为15min,24h持续监测。
ABP测量方法,选择桡动脉穿刺,将250ml生理盐水袋装入加压袋,连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并加压至300mmHg,将传感器管路中的空气排尽;经外桡动脉置入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迅速连接压力传感器,将回血冲净;待干,贴透明贴膜,用3M胶带固定,将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连接,观察监护仪上的压力波形,波形规律整齐后进行动脉血压监测。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时,采用不弃血的采血方式,即从传感器上端校零处三通回抽2mL盐水,使动脉血回流至传感器处,留置针至传感器的导管长120cm,容积约3.5ml,打开传感器下端三通,用2ml注射器从此处取1ml-1.5ml动脉血标本。关闭三通,开放传感器,用加压袋中的盐水冲净回血。
1.3 观察指标
测量两种血压监测方式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果
ABP组收缩压为(13.26±1.06)kPa,明显低于NBP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监测结果比较(kPa)
3. 讨论
血压监测是重症患者所需监测的重要生命指征之一,NBP具有便捷、无痛、安全、无创伤等优点,但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准确性欠佳。ABP将动脉导管插入动脉内,并与显示屏相连接,不受袖带松紧度与宽松度以及人工加压、减压的影响,故能准确、及时、直观地记录瞬时动脉血压变化情况。ABP既能根据血压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抢救与用药提供依据。此外,动脉测压导管也是动脉血标本采集的途径,可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损害与痛苦。本研究中,ABP组的收缩压明显低于NBP组,考虑到这主要与中心ICU患者动脉搏动微弱,而袖带常因反复充气校正,易造成局部血液积聚,进而引起NBP值要高于真实血压值。故对于ICU重症患者来说,NBP显示的血压值可能会偏高,而ABP则更为准确、客观。但ABP监测过程中要掌握好正确的护理方法,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体如下:
3.1 严密监护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如有异常立即拔针。对血压不稳定者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观察记录输液量与24h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若存在末梢循环不良者,更换穿刺部位。
3.2 保持测压管畅通
妥善固定好套管针与压力传感器,以防套管针与测压管移位、脱落,影响测压结果。
3.3 保持测压系统的准确
ABP使用过程中注意每4h调零1次,测压时对数值存在疑问的,应随时进行零点、定标等核对,检查导管内有无空气、血块,若有及时纠正,定时冲洗。
3.4 预防感染
每日络合碘局部消毒,3M透明贴以便观察穿刺口情况。将三通管使用无菌巾包裹住,每72小时更换压力传感器。若存在与置管相关原因发热者,立即拔除动脉置管,将管道前端液体送检行细菌培养。
3.5 预防局部出血与皮下血肿
保持测压管密闭与连接牢固,防止出现接口处渗血。拔管后应持续加压10min,再用绷带加压包扎1h。
【关键词】中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本文对护理干预应用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2月-2011年8月在本院诊治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4:35;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2±7.2)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5.6±0.4)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3:36;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9.4±5.2)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病程(5.5±0.3)年;血压分级:Ⅰ级36例、Ⅱ级71例、Ⅲ级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压分级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超过45岁;均签署治疗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相关药物应用禁忌症。排除标准:继发性、恶性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2]。
1.4护理方法
两组均按医嘱门诊口服药物治疗和高血压注意事项指导,每周固定到门诊接受血压测量。每次测量前先让患者安静休息10min后对其右上肢血压测量两次取其均值,同时填写好患者的主要症状。每季度进行一次血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头颅CT等常规检查。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给患者发放高血压知识小册子同时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电视教育,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愿自觉遵从医嘱。②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强调按医嘱服药且坚持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自觉建立终身用药的治疗观念。③血压监测指导:护理人员主动传授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复诊时携带记录能够方便医师及时指导用药和药效评价。④生活指导:合理膳食控制食盐摄入量,以清淡为主多食含钾和维生素的新鲜果蔬,戒烟限酒并合理安排运动量。
1.4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血压比较分析高血压控制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两年定期随访,统计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X2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临床高血压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且易引发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3]。主要对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通过正确的用药、饮食指导及生活指导,减轻对高血压病误解和恐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制定有效的预后方案,促使患者及其家属树立健康意识,适当开展自我护理以控制血压。定期随访和复诊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预后干预提高中老年患者与家属自主控制血压意识,相应减少就医费用,改善生活水平。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预后措施的依从性,通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能够提高自身意识以更好的服从治疗,同时整个干预过程中家属也能充分发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在两年后的随访中发现行护理干预的研究组高血压控制率(94.2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7%),发现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和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血压控制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与并发症情况,提高中老年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降压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9(2):3278-3279.
【关键词】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危重患者
血压是临床上用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有创血压测量特别适合手术患者,重症监护患者和新生儿等需要进行血压监测的预期应用,具有响应时间快,结果准确,抗干扰强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 IBP)是将动脉导管置于动脉内借助于液体连通将血压传递到外部压力传感器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IBP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窄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IBP监测为心内直视手术后的重要监测手段,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力[1]。有创测压的存在,可反复动脉抽血监测血气分析,从而避免了反复动脉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因此,有创血压监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心血管病治疗和保障危重病人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提高了危重病病人的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对本院80例瓣膜置换术后的危重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血压监测和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取平卧位,安静状态下,用迈瑞9000监护仪同时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与无创动脉血压。其中有创血压是留置针留于桡动脉血管中,其外端通过充满淡肝素液的专用测压管道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置于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即相当于腋中线的位置),并与监护仪连接,传感器通大气校正零位后,再与动脉相通,连续监测动脉内血压[2];无创动脉血压是选取同侧肱动脉,选择合适的袖带,松紧度适宜,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放置袖带于上臂中点,其后由监护仪自动进行血压测量。每次间隔5min,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同时记录有创血压值,80例患者ABP与NBP监测数值各80组,对比这两组的血压情况。
2 结果
有创组较无创组收缩压高5~20mmHg,舒张压低15~20mmHg,差异有显著意义,P
3 讨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直接、客观地反映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为现代医疗临床的诊断、治疗及判断病情的转归提供客观的、数字化的依据。该项技术在麻醉、ICU等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有创测压较无创测压高5~20mmHg,而舒张压低15~20mmHg。有创血压监测是ICU监测重症患者生命体征时常用的监测方法,监测有创血压可根据血压变化并结合心率、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调节补血量、补液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4]。尤其是术后低心排、低血容量的患者,使用袖带式无创血压监测往往监测不到血压或监测不准确,直接影响病情的观察。对于血压波动明显的危重患者,经桡动脉置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有效、准确、动态地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它操作简单快捷,适合ICU急、重、危等特点,它既监测了动脉血压变化,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叶继伦,邓云.有创血压的测量方法及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32(6):455-458.
2 田社民,牛希华,赵耀华,等. 有创血压监测在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初步应用. 河南医学研究,2003,12(3):244-246.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手术;高眼压;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共实施220例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注入术,其中42例在术后不同时期发生高眼压。本组病例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68岁,平均54.2岁。本组病例中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9例,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5例,黄斑裂孔型3例,巩膜穿通伤和眼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各1例。其中6例患有高度近视,9例患有糖尿病。
1.2手术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行玻璃体切割加(或不加)巩膜环扎、玻璃体切割加(或不加)视网膜剥膜、玻璃体切割加(或不加)视网膜切开、眼内光凝、无晶状体眼行6 点位虹膜周切、气液交换及硅油注入等操作。硅油为德国产,黏度为5000 centstroke。
1.3眼压测量方法此组病例中排除术前有青光眼、高眼压及家族史的患者。早期高眼压患者一般在术后6小时眼压即开始升高[4]。因此用Goldmann 眼压计从术后6小时开始测量眼压,观察眼压的发展趋势。在术后24小时眼压仍呈上升趋势者继续测量术后36、48小时 的眼压,直至眼压出现下降趋势或眼压不再继续升高。在观察中,眼压高于30mmHg 时,每2小时测量1 次眼压,眼压持续高于30mmHg 4小时则停止观察,给予相应降眼压措施, 继续测量术后3天、4天、5天,1周、2周、3周的眼压,出院后1月、2月、3月门诊测量眼压。
2术前防止眼压升高的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视网膜脱离病人由于视野缺损、视力低下,自理能力下降,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疾病的不了解,担心预后。因此大多数病人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悲观。因此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计划。
2.2卧位指导视网膜脱离病人卧位相当重要。术前为了防止视网膜脱离范围的继续扩大,因此入院后要卧床休息,避免头部剧烈晃动。根据脱离的具置,原则上使裂孔处于最低位置而采取相应卧位。
2.3生活指导术前指导病人戒烟、戒酒,预防感冒,避免术中咳嗽引起手术意外,告知术后严重的咳嗽可引起眼内出血,引发高眼压,甚至影响到术后切口的愈合和视网膜的重新脱离。饮食以易消化的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为宜,防止因为便秘而引起一过性高眼压。高血压病人应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保持血压稳定,防止因为长期的高血压引发高眼压。
3结果
3.1眼压升高出现的时间与例数选择硅油填充术后眼压> 24 mmHg 者为高眼压患者, 早期高眼压为术后< 1 周, 中期为1~6 周, 晚期> 6 周, 本组病例中早期眼压升高8 眼(占19%),中期眼压升高25 眼(占59.5%) ,晚期眼压升高9 眼(占21.5%) 。
3.2眼压升高水平与例数本组病例中眼压为25~30 mmHg有14眼,31~40 mmHg 有20眼,41~50 mmHg 5眼,51mmHg 以上有3眼。
3.3眼压升高的可能原因本组病例中发生硅油乳化11 眼,无晶状体眼瞳孔阻滞15 眼,炎性反应5眼,激素反应3眼,硅油填充过量3 眼,巩膜环扎前房角变窄3眼,原因不明1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