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延长人的生命,但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死亡。古人云:“黄泉路上无老少。”“玉环飞燕皆尘土,彭祖老聃亦骨灰。”也就是说随你再伟大再美丽的生命,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对于濒死期病人的护理。过去我们只注重在延长生命上,而忽视了患者残存生命的存活质量和濒死前精神上的期望和要求。根据临床观察,临终病人通常经历五个心里反应阶段,即否认期货、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下面就对各期的症状与护理体会做一简明扼要的阐述。

1否认期

病人自认为不到死亡年龄,或认为平素感觉良好以及对美好生命的向往,总希望有一种灵丹妙药或意外的因素能治好自己的病,稍有一点轻松便幻想病情在好转,甚至希望有奇迹出现,这些反应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对于此期病人在护理中不妨顺运他的幻想,以顺势诱导及回避的心理疗法,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的力量。

护理要点:①对病人的预后应予回避。对于无知识能力的病人,应适当暗示所患疾病的复杂与疑难,对于有知识的病人,则需分析疾病的反复性,易变电所性,调运病人的正应激,在心理上抵御疾患。②发挥病人的潜在力量,病人虽处于死亡的边缘,然而在病人所有问题的后面往往还存在着积极的因素。如有贤惠的老伴能使他舒服,并能减轻那些止痛药所不能凑效的疼痛,对某些事物感兴趣,与他交谈能提高他的兴趣,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快慰等。

2愤怒期

当病情趋于加重,否认难以维持,病人常表现为生气与激怒,因此经常抱怨甚至斥责家属和医护人员。处于此期的病人充满怨恨与嫉妒的心理。

护理要点:①精神鼓励,帮助病人维持精神和情绪的完整性,使病人形态上的疾病转变为乐观的健康。②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与病人交谈时语言要带有鼓舞性,要充满坚定的信心,使病人相信有医术高明的医生,采取新的有效疗法,暂时的不幸很快就回过去,从而获得较大的期待效果。

3协议期

此期的心理反应对病人是有利落的,因为他能配合治疗并试图延长生命。

护理要点:①用亲切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要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病人的各种情绪,语言要服从,避免各种不文明言行刺伤。要增加巡房次数,延长床边护理时间,消除病人的孤独感。②发挥病人的陪伴作用。此期病人最害怕的是被人遗弃,希望有人象疼爱生病的孩子那样疼爱他.3对病人的预后给予适度的预告。病人虽然对死亡较为恐惧,然而适度的预告要比绝对保密法远为优越,事先充分地预告可以使病人获得很准确的情况,形成比较客观的心理状态,结果能够冷静应付,较顺利地度过。

4抑郁期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清楚的看到自己正接近死亡,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因此表现出明显的抑郁和深深的悲哀,产生很强的失落感,出现悲伤、退缩、情绪低落、沉默、哭泣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护理要点:①尽量允许家属陪伴,安排自己喜爱的人陪伴。②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并加强安全保护,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

5接受期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养老负担。那么,医院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期,我们请到了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请他来为大家谈一下医院在解决养老问题中的作用。

为什么要成立老年医院

每天早上,不难见到各大医院窗口前老年人排队挂号的身影。很多人不太了解,老年人看病,需要到专门的老年科或者老年医院吗?为什么要成立老年医院呢?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后,老龄化问题再一次得到重视。2001年,北京市政府将北京胸科医院改名为北京老年医院。后来,在北京逐渐形成了以北京老年医院为龙头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据陈院长介绍,发展老年医院,首先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过去,“人活七十古来稀”,老人可能会因为突发心梗、中风,就突然离世。但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治好疾病不再是问题。问题是疾病治愈以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一个年轻人去做个支架、接个骨头,做完后可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如果一个老人去做这种手术,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很多并发症。”陈院长说,人老后,体衰多病是最大的特点。有些老人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吃饭也吃不下,身体逐渐衰弱,平时只能卧床。一旦得一次流感,或者一次拉肚子,很可能就面临生命危险。老年人的抵抗力、全身体能储备都在下降,这就造成在医学模式上,像过去传统的心脏、呼吸、血液分科这样的单科医疗,很难满足老人需求。

还有的老人,不想给子女造成医疗费用上的负担,于是便久拖不治。老人受心理因素、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影响都很大。“一是多病,二是功能下降,三是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大,这是老年医学面临的最主要特点。”

其次,建立老年医院也是国际发展的趋势。“在老年医学发展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和国外有大概是20~30年的差距。”据陈院长介绍,现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关注的主要是预防疾病和急诊急救,而对于三级预防关注得较少。所谓三级预防,就是在疾病发生后,不让病人残疾、失能,通过早期康复和早期治疗,提高生活品质。而老年医疗就属于三级预防。

据了解,现在国外有中期医疗和长期医疗的概念。所谓中期医疗就是急性病后的功能康复,而长期医疗指的是对于彻底失能的老人提供医疗和生活照护全方位支持。“中期和长期都是针对老人的特殊性提出的,而这方面目前我们提的还不够多。”陈院长说。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末期医疗,也就是临终关怀,即如何让老人有尊严地、没有痛苦地离去。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家庭中实施临终关怀的比例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金标准。陈院长说,国外对于中期、长期、末期医疗这三个理念,无论在服务内容和机构设置上,发展得都非常快。

老年医院里都有些什么

那么,老年医院在医疗服务或功能设置上,和一般综合医院相比,有何区别呢?

陈院长说,首先,老年人和年轻人看病过程不同。一个年轻人到医院去看病,从挂号、签字、办手续,直至完成手术出院,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但老人的情况就比较复杂。看病时需要有人陪同,有的老人被送来医院后只能卧床,或是处于失智状态。当需要老人做出相关决策时,他们往往受社会因素干扰比较大。另外,老人的体弱多病和功能下降,也造成老人的住院医疗非常复杂。

一般的综合医院,是以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发病、治愈过程来设计的,比如心脏科、呼吸科等。“在我们医院,有一部分科室是按照综合医院设置的,但是内涵上又有区别。”陈院长说,老人最主要的特点是多病、功能下降和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治疗模式,医院采取了多学科的模式。除了常规的医生,还有康复、心理、营养、药学等各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此外,还有社会工作者,专门负责处理老人医疗以外的事务,比如家庭、子女、医保、付费等问题。

另外,随着老年人的功能下降,他们的健康状况难以依靠传统的诊断手段来评估。老年医院开展了功能评估,包括对老人的生活能力、认知状况、社会心理环境、医疗费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评价出老人整体的状况。

“在老年特色科室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我们有老年痴呆病房,收治的老人多是失智状态,有人表现平静,有人表现狂躁,同时很多病人合并心脏病、肾病、中风等多种躯体病症。这种情况就涉及到多病的治疗。”

陈院长说,医院还设有临终关怀病房。“这部分主要是针对肿瘤、恶液质等重症病人,通过临终关怀,使他们在有限的存活时间内,感觉到有尊严无痛苦。”据了解,临终关怀的运作方式具体包括疼痛缓解、对症处理、社会心理干预、开展死亡教育等。

此外,医院还设有老年康复科,“包括心脏的康复、肺康复,还有中风康复、认知训练、骨关节术后等的康复。”

在门诊,医院设有疼痛门诊、失智(包括记忆减退、痴呆等)门诊、失禁门诊、跌倒门诊等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设置的门诊。另外,医院还在尝试建立专门的长期照护病房。

在配套设施上,医院还有一些针对老年人特点设计的、人性化的细节。

“WTO提出了一个叫做‘老年友善医院’的概念,我们正在逐步实现这个理念。”陈院长说,由于老人的一些特殊需求,在老年医院的建设上,不光要有无障碍设施,还有人文、伦理,包括沟通和特殊的老年风险防范等一些措施。

比如,在医院病房里,每个老人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病房楼的45度角十字型设计,让每一个床位都能照射到阳光。床位是按照放射状摆放的,这样便于医生和护士可以同时看到四个点,病人有什么情况都能及时看得到。病人去卫生间是直线距离也是最短的。

此外,卫生间里不设淋浴,这是为了防止老人摔倒和意外发生。老人可以被送到洗澡间,那里有进口的洗澡机。为了老人坐立方便,卫生间里马桶设置得比较高,并配有洁身器。“考虑到一部分失能老人,在床上排便是很难受的,但是自己又动不了,我们在特殊病房还设有吊轨。这样可以通过吊轨将他们送到卫生间。”陈院长介绍说,在这些细节的设计上,一方面要满足老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

此外,每个病人还配有一个平板电视,电视上会播放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有点餐、叫护工等多种功能。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于病人的称呼也很注意。“我们护理部曾专门讨论过管老人叫什么,有人说叫‘老张’‘老李’,有人说叫‘叔叔’‘阿姨’,最后我们还是觉得叫‘爷爷’‘奶奶’比较好。我们的护士小姑娘差不多二三十岁,老人一般是七八十岁,病人也反映这样的称呼特别亲切。”陈院长欣慰地说。

医院能为养老做些什么

那么,在整个社会的养老体系中,医院应该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现在都在谈医养结合,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结合?

陈峥介绍,根据功能状况,养老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安养、养护、护理。“所谓第一类,安养,是针对功能健全的老人而言的。”陈峥说,这部分老人可能只是由于丧偶,或是子女在国外,无人照看。“养老院接收的主要就是这类病人,主要是让老人有事可干,比如一起打打牌,照顾他们洗澡吃饭等。”至于看病,只需定期坐班车去医院就诊,或是医生来巡诊。

“第二类,养护。这部分是针对半失能老人,这才是我们医养结合的要点。比如偏瘫病人、痴呆病人等,对他们的照护往往是养老院和居家比较棘手的、或是不太擅长的。”

第三类,护理,就是彻底失能需要长期照护的概念,一般由护理院这样的医疗机构收治。陈峥总结说,严格来讲,老人在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失能以前的这段时间,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用、老有所乐,这些并不是医院的主要关注范围。

“真正的医养结合的概念,是在老人失能或半失能以后,这时候医疗要介入。不论在家里还是医院,老人既需要生活照护,又需要做共病管理和功能康复,那么谁来做?这才是真正的医养结合的切入点和交叉点。”

“所以,我们谈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养老院办医院,或是医院办养老院。而是指的从宏观政策层面、组织层面,比如医保、卫生、民政等多方面共同去努力。不论老人在家、在养老机构或是在医院,有民政部门的社会工作者给予照护和关注,比如为老人送饭、送浴、购物和帮老人理财。剩下的,医疗相关的服务,由医院负责提供。比如定期查体,比如康复治疗。如果有人想在家里临终,那么医院就提供癌症止疼泵、透析设备等。不管老人身处哪里,都能够同时享受到社会的服务,和我们卫生的支持,这才是非常漂亮的医养结合,这就是发达国家的多学科整合服务。”陈峥说,要达到这个理想状况,各个层次的配合都非常重要。

那么,老年医院发展到现在,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呢?

“这么多年来,国家对我们一直很支持。老龄化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只要我们医院提出想法,政府都会全力配合、投资去解决。所以我们医院发展也很快,从急性期治疗、康复医学,到长期医疗、末期医疗,发展都比较快。在设施建设、设备投入等方面,政府也都非常关心。”

“不过,老年医学毕竟是新生学科,因此还是有很多医护人员习惯于传统那一套,肝病就看肝,心脏病就看心脏,传统的医疗模式很难打破。你让他把老人的肺也看了,肝也看了,神经也看了,他们可能接受不了。”陈峥说,“全人、全队、全科、全程”是老年医学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国际上,老年科医生的地位非常高。国外的老年科医生,是在传统的内科医生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再历经两到三年的培训。“虽然我们医院不太可能先走这一步,但我们一直在开展相关培训,让我们的医生与国外同行一起交流,学习知识。”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肺性脑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21-02

肺性脑病是呼吸衰竭所引起的高碳血症、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及脑组织pH下降等一系列内环境紊乱的脑部综合征,是肺心症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除呼吸衰竭征象外,突出表现为脑机能不全的神经精神症状,常伴有不同的多脏器损害。此病发病后进展较快,由于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症状,故必须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我科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护理68例肺性脑病病人,我们加强了肺性脑病的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做了一定的努力,采取了如下护理措施。

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有肺心病病史者68例,有支气管哮喘者5例,无病史、突发者1例。病程最长37年;临床出现意识障碍、表情淡漠、嗜睡32例,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8例;浅昏迷19例,中度昏迷10例,深昏迷2例,病人出现内出血或休克6例,伴有多脏器官衰竭9例。经过治疗护理后死亡12例,病死率23.89%,好转治愈率76.01%。

2、诱因

呼吸道感染加重46例,占67.65%、心功能不全12例,占17.65%,大量利尿剂应用6例,占8.82%,不合理氧疗2例,占2.94%,不适应使用镇静剂药2例,占2.94%。

3、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内科治疗的方法,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综合排痰;纠正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暖;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对昏迷或嗜睡者加用纳洛酮或醒脑静微泵维持治疗、呼吸抑制明显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4、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59例经抢救后好转,9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呼衰,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

5、病情观察

5.1 意识改变的观察。若发现病人表情淡漠、意识障碍、嗜睡、甚至昏迷等抑制症状,说明C02潴留;若发现病人头痛、失眠、谵语、躁动、烦躁不安、抽搐等兴奋症状,说明缺氧或碱中毒。意识的改变多在夜间加重,因此夜班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5.2 生命体征观察。①观察体温:体温上升可表明感染加重,但也有由于机体反应性低下,感染重而体温不升的情况。如果发现皮肤苍白、出汗多、四肢冰冷,应警惕休克发生。②观察脉搏、血压、呼吸。脉搏直接反应病人心脏的代偿力功能和心肌机能状态、脉搏不规则,提示心律紊乱;脉搏细弱无力,若有若无,提示明显心衰;病人突然发生气促,鼻翼煽动、唇绀、血压均有上升;若四肢发冷、心前区发热、恶心、血压突降,提示有内出血或休克。呼吸深浅、频率、节律的改变,也反应病情在变化,呼吸深大、气促,提示酸中毒;呼吸浅慢,提示中枢受抑制,叹息样呼吸提示呼吸衰竭,点头样呼吸,已是呼吸中枢衰竭所致的临终表现,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③分泌、排泄物的观察:痰量增减及性状改变,可直接反映炎症进展和消退,若有较多白色粘液痰,提示急性炎症期;若大量脓痰,痰色由白变黄,提示感染加重;因此应加强对痰液的色、量、气味的观察,有助于治疗。另外尿量多少,尿的颜色、性质也能反映病人肾功能的变化,应做好尿液分析。④用药情况的观察:用洋地黄要监视心率变化,用药前后要常规测量脉搏、心率;用利尿药应观察并记录尿量;抗凝要注意全身出血倾向;扩管药要观察血压;抗生素药现配现用。

6、护理要点

6.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人应侧卧、头转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容易流出,以防流入呼吸道发生窒息或吸人性肺炎,喉头分泌物应用吸痰器吸出,如有舌后坠者要用舌钳抽出。

6.2 给予氧气吸入 持续低流量吸氧,一般1~2L/min,再给氧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呼吸状况的改善,及时调节氧气的浓度,此外还须保持吸氧管的通畅,及时更换。

6.3 对症护理 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氨茶碱,此药在静脉注射时速度宜慢、血压下降等情况。对于呼吸减弱,使用呼吸兴奋剂应注意速度,每分钟以不超过40滴为宜。在减轻脑部症状,治疗脑水肿时,应用20%甘露醇,应快速静脉滴注。

6.4 口腔护理 昏迷病人常张口呼吸,应注意口腔护理。用棉球浸生理盐水清洗口腔后,再用湿纱布二层于口唇部可湿润吸入的空气,保护口腔和呼吸道粘膜。

6.5 其他措施 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眼膏,并用浸湿生理盐水的纱布覆盖以保护角膜;做好皮肤护理,以防止褥疮发生;使用热水袋保温时应避免烫伤;有尿失禁可用留置导尿,并定时作膀胱冲洗,以防泌尿道感染;有便秘者可用肥皂水灌肠。

6.6 饮食与营养 给低盐、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可进食尽量鼓励自己进食,注意饮食习惯及色、香、味方面的调配;不能进食者,可通过胃管鼻饲或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体会

  一转眼,一个月的呼吸内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带教老师们和导师对我很好,她们的鼓励和耐心的教受让我树立了信心。在这里也学习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很多专科知识都是在其他科学不到的,所以很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各位老师的教学和照顾,衷心的说一声谢谢你们,可爱的天使们!

  刚到科里时候很无措、很陌生,后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渐渐的熟悉了这个环境熟悉了工作流程,就开始仔细观看老师的操作,在王老师带领下我学会了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试、抽取动脉血气等操作,还学会了使用输液泵、微泵、心电图机等仪器,这些让我受益匪浅,真正把书本的知识应用于临床,还掌握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开始实习的第一个星期,遇见一个褥疮组织坏死期的患者,坏死面积非常大而且很深,深达骨面,每天王老师带着我一起去换药,看着王老师认真仔细的将坏死组织清除消毒上药,看着患者的伤口一天天长好,那时候真的能到护理工作的重要,面对患者家属的感激,一股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俗谚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对今后从事护理这一行业的信心更加坚定!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到像王老师那样无私,真正站到病人的角度为他们考虑,为他们减轻病痛,给他们送去一个微笑,一片温暖!也只有你真心为患者,患者才会给你一颗真心,护患关系才会更融洽!将护理服务作为一个理念进行到底是我对自己最高的要求,更是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在呼吸内科的这一个月不是科里最忙的时候,所以老师有机会耐心的传授她们的经验给我,手把手的教我,这是很重要的。在这里特别感谢王玲老师和汪蒙老师,手把手的教作要点并说出我的不足之处,给我改正的机会。有一次给病人肌肉注射胃复安,自己的手法错的很厉害给病人增加了疼痛,王老师十分生气,回来时狠狠的批评了我,让我回去好好练一练。这样的操作上的不足还有很多,今后会努力改正,提高操作水平,这是做好一个护士最基本的功课。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向王老师那样对什么样的血管都可以打上,而且一针见血不增加病人第二针的痛苦。真的好崇拜王老师啊!

  在呼吸科也是第一次见过病人过世的科室,实习第三周时候我们的一个病人去世了,是个晚期肺癌广泛转移患者,我刚休假完上班时看见空空的30床,心情很莫名的低落。第四周周一的下班时候,31床突然心衰过世了,我和老师一起为他临终后的护理,为他穿上寿衣,送他最后一程。我还是感觉很难过,下班前还去看了他一眼,没多久人就没了,毕竟是自己刚刚接触的病人真有点难受。同时感觉对患者的一种怜悯,他们是最脆弱的,在生命左后的时段,真的需要温暖,家人的,医生的,护士的,一个问候,微笑,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给她们安慰。更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凋逝如此迅速,不敢浪费时间,更督促我们好好规划,好好学习工作,好好生活!

  在呼吸科感受最深的感受是老师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团结精神,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科室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和谐,氛围也很好,为我们实习生考虑了很多,谢谢护士长、朱慧老师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提供的机会,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感谢!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即将结束骨三科的实习生活,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骨三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对自己和临床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骨三科实习的过程中我受益颇多。

  骨三科是我下临床的第一个科室,与第一个科室麻醉科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完全是不一样。初来到骨三科的时候,懵懵懂懂的,什么都需要老师来教。第一天,我上的是辅助班,都不知道要干什么,跟在老师的后面,老师说要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知道做的还要老师教过之后才敢做。在骨三科实习学的第一个操作就是配药了,自己以前只是在学校培训了,没有真正操作过,在刚配药的时候很害怕会出错,害怕会污染,手都会抖,在老师指导下,经过很多次的练习,终于可以很顺手的操作了,但不是很熟练。

  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在医院很常见,病人刚入院的时候就要知道他是否对青霉素过敏,方便以后用药,但最重要的是为了病人的安全。前几次都是看老师操作,老师一步步耐心的教我,下班了自己也看了书,把配置的过程一一记下来。轮到自己操作的时候,刚开始很紧张,生怕抽不对剂量,1ml的注射器也不容易操作,经常有空气出现,又很费劲的摇匀。练习了很多次之后,虽不是特别的熟练,但不像刚开始那么费劲了,操作也更规范了。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由于上辅助班比较多,所以临床的治疗做的比较少,但也知道相关的临床操作。老师总是很耐心的给我讲解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做错了,做的不规范的时候耐心的给我纠正。在这一个月里,我学会了静脉输液,皮试,肌肉注射,皮肤牵引,采血,会阴擦洗和膀胱冲洗;知道了如何留置尿管和一些口服药、静脉输液药的基本作用;懂得了手术前后病人的一些护理内容和教育。

  与病人沟通在临床上很重要,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病人问的一些问题总是答不上来,经常跑去问老师后再跑回去告诉病人,更苦恼的是病人一开口就是说本地话,经常很不好意思的给病人解释自己听不懂闽南语。总而言之,在骨三科的'这个月,我学会了很多,也见识了很多,知道了手术前后的病人的相关护理工作该如何进行,懂得了如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学会不同班次的工作内容,掌握了相关的临床操作。实习生活虽很紧张,工作很繁琐,但我相信我会坚持,会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好临床上的每一件事。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体会

  随着春回大地,枯木逢春让这个寂静的世界重新回归到了生气。而白衣天使的降临更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纯洁,犹如锦上添花。走在田间,油菜花正开的茂盛。看,金灿灿的花朵在奔放、在呼喊、好像是再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听,忙着采花蜜的昆虫嗡嗡的作响,好像是在说健康、健康。辛苦的劳作,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的。这些景象使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岚山满园的盛开,随处可见娇滴滴的露珠与花叶为伍,微风拂来好像是一个窈窕淑女在荡秋千;桃花的粉绿是让人沉醉的,犹如一个小女子羞答答滴!

  不知不觉我已经回来实习差不多半个月了。一开始我以为会把我分到急诊科或者消化内科去,可后来我发现我想多了,我真的是想多了。老师居然把我和另一个小伙伴分到儿科去了,在将近半个月的儿科实习过程中,我从刚进入科室的头一天星期的拘谨到现在可以和老师时不时的开一下玩笑,唠唠家常,谈谈以后的医学大计。带我的老师是儿科的副主任周老师,记得她第一次谈话的内容,我记忆犹新:1、我们也是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这个角色转变而来的,我们作为一个医学实习生一定要把这个角色转变适应,要相信自己,病人与家属才会相信你。2、我们一定要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3、我们一定要细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懂就要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不会因为你问的问题非常简单就不回答你,每个老师都喜欢好学的学生。4、每天待在医院是有好处的,没事的时候多看看书、看看病历、跟着值班医生去接诊病人,多注意他的做法与用药规律,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用药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东西。她对待病人总是微笑、温声细语的询问,非常耐心的倾听病人及其家属的问题和建议,她总是为病人着想所做的诊疗计划全是按照实际情况来指定的。每次去查房的时候都会认真的与病人交谈,她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学习的,相信对我的医生生涯一定会有帮助的。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级、2010级护理硕士研究生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23~36岁,平均(26.63±3.83)岁。其中,应届毕业生入学者11人,有工作经历者8人;研一学生10人,研二学生9人;专业学位5人,科学学位14人。

1.2实施方法

围绕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按照课程开发程序,首先进行情景分析,进一步明确学院研究生教育理念、学生需求和定位、师资资源和条件;运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实施方案,确定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大纲和资料讲义的编写;经过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等环节,最终应用和实践。

1.2.1教学目标

本专业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首次课程则由一二年级共同参与。通过学生讲课、集体讨论和教师指导紧密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核心能力。完成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和分析临床护理相关主题的主要进展和动态;(2)应用循证实践的方法,获取和评判相关主题的最佳证据;(3)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和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提供最佳护理实践。

1.2.2教学内容和安排

结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本专业课程特点进行Seminar主题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以各专科共性的护理专题并侧重临床实践案例为原则,确定的主要专题内容包括:护理理论、高级护理实践、循证护理、危重症护理、皮肤护理、患者安全目标与安全管理、静脉治疗、疼痛护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终关怀和姑息照顾。每一主题3学时,总计30学时;每周一次课(3学时),学生有至少一周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研习。

1.2.3教学过程

Seminar过程的组织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效果[3]。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确保Seminar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了QQ群,便于课余交流和资料共享;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指导老师作为促进者、组织者角色;学生分组,每2~3人为一组,完成一个主题内容的主讲报告;外请临床护理专家参与部分主题研讨。每一主题内容的研讨中,Seminar教学模式的结构设计为:(1)预先作业:报告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研习主题内容、分工准备多媒体幻灯,交由老师指导和修改,其余学生根据提供的参考书目和资料自学主题相关内容;(2)课堂开场(2~3min):指导老师结合主题内容及其临床特点介绍和引出研讨主题、主讲同学或主讲嘉宾,不作学理评价,以免影响学生的判断;(3)主题报告宣讲(40~50min):报告小组成员分别以幻灯、PPT形式进行主题报告,一般包括该主题的概念及理论发展、临床应用及进展、案例分析或病例分析三部分内容;(4)简要点评(2min):指导老师和同学点评报告人的讲解、幻灯制作、引用文献等;(5)分组研讨与交流(60~70min):指导老师提出3~4个研讨问题,同学分4个小组(每组5人)先进行组内交流研讨,各小组再将汇总意见在课堂集中发言,与其余同学交流。指导老师在此期间参与小组发言、组织课堂集中讨论、剖析研讨问题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表达;(6)总结、点评:下一次内容布置和安排(3~5min);(7)网上交流:将相关幻灯和资料上传QQ群共享。1.2.4课程考核和成绩测评考核方式为案例研究(casestudy)。重新分组,每组3~4人,各组自选本课程中任一主题,以案例或病例查房形式进行演示,要求围绕临床病例确立问题,应用循证思维和方法,寻找理论依据应用于临床情境以解决问题。从案例选择、问题思考、理论依据、理论应用、概念图和汇报过程六方面进行评分,指导老师和同学参与测评(本组演示时本组同学不评分)。课程的成绩评定:主题报告30%,课堂研讨及参与20%,案例研究50%,总分为其课程成绩。

1.2.5课程评价

自行设计研讨课程的评价反馈表,学生的反馈意见按Linkert5分评分法表达,以1~5分分别表示“强烈反对”、“反对”、“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对研讨学习的自我评价以5分表示“优秀”,4分表示“良好”,3分表示“中等”,2分表示“及格”,1分表示“差”;另设开放性问题收集意见和建议。每次课堂研讨结束,学生填写课程反馈表,指导老师汇总意见后阶段性反馈给学生,并结合开放性问题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进和改进。

2结果

2.1课程成绩

课程考核中学生完成6个案例研究,分别以角色扮演、焦点访谈、循证查房等形式汇报演示,总的案例评分为(87.01±4.54)分。结合主题报告及课堂研讨的评价,课程总成绩评分为(89.81±2.58)分。

2.2课程评价

学生对研讨课程的总体评价反馈是积极的,各条目评分均在4分以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为(3.89±0.12)分,介于中等和良好之间(表1)

3讨论

3.1专业课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应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判断的能力,有沟通表达的技巧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由对象资料分析,学生由于年龄、生源不一,入学时专业水平不齐,很有必要进行系统划一的专业学习,提高其专业认识和能力,为后继研究课题的确立打好专业基础。为此,《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循证护理为主线,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以学生的能力为本(com-petence-based),结合临床关注的共性问题和热点,进行内容整合,分若干专题介绍临床护理进展。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目录进行预先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课堂报告、主题讨论和综述总结,让学生既了解学科前沿、熟悉最新实证、掌握临床动态,也拓展视野,培养分析、思考、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护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案例研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统一。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是积极的,各条目评分均在4分以上;课程成绩显示较好的集中度,取得较为一致的优良水平(89.81±2.58)分,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3.2Seminar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中占据主流和核心地位的依然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依然主导着今天的大学课堂,包括研究生教学[1]。如何不断地探索和创造生动、活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Seminar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学术交流互动为特征,以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动力的课堂交流模式。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相比:(1)Semi-nar教学具有突出的互动性,其交流方式呈现双向甚至多向的走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入了一个平等的互动空间,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研讨中常常为一个论点、一种临床现象而热烈交流,充分运用到脑筋激荡、头脑风暴,促成了发散性思维的现实转换。在学术争鸣中,师生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愉悦,更密切了师生关系;(2)平等的交流讨论,可以触及学生思想深处的一些东西,尤其是研一初学者的专业认识,在价值判断陈述、批评和共享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了对心灵的再塑造过程,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解析中体会到护理专业的作用,发展专业的内涵建设成为共识,“为学”与“为人”在Seminar过程中得到和谐、自然的统一;(3)Seminar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互助、互学的合作平台,相互激励、竞争的学习空间,人人参与,势必形成一种情境压力,促使每组成员积极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思考中。本次研讨中,研一、研二学生共同参与,分组时新老搭配,研二学生的专业认识和方法对研一学生起到一定的传帮带作用;(4)Seminar教学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和组织者,研讨中不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随时关注捕捉到学生的观点言论,而且要有全面而深入的护理专业知识,要能灵活地掌控研讨局面、适时推进,对于指导老师也是一种挑战,主持完一次研讨,老师常有“被掏空”的感觉,然而学生的争论和思考也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提出反诘,激发了教师的自我创造潜能。

3.3不足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