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昏迷病人;留置导尿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67-02
留置导尿是大多数病人手术前必要的护理措施。术中可通过尿量及时了解肾功能,决定输液量;术中排空膀胱可防止损伤邻近器官,有利于暴露手术野;术后可防止尿潴留。持续导尿时采用橡胶导尿管不易固定、易滑脱而引起感染,目前多采用双腔气囊尿管。近年来,为了提高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减少留置导尿的并发症,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病例资料
患者,女,83岁,因“高血压5年以上,突发头痛,伴意识障碍,院外行右颞顶枕叶血肿清除术后,持续植物人状态”,于2010年10月转入我院。患者入院以来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征平稳,无自主排便、排尿,给予留置导尿管,期间发生二次菌尿。2010年12月经导尿常规检查显示: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尿液浑浊,尿液顺导尿管遗漏,给予更换导尿管1次,鼻饲诺氟沙星0.2g,每日2次;0.9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冲洗膀胱,用药7天后复查,小便常规恢复正常。于2011年2月进行小便检查,尿液再次出现WBC(+++)、尿液浑浊,静脉给予头孢唑林钠1-0g,每日2次;替硝唑0.4g,日2次,7天后复查小便常规,恢复正常。该患者未再出现小便异常现象。
2讨论
2.1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由于本例患者年龄较大,盆底肌肉组织松弛,且患者处于昏迷而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需要反复导入。因此,首先必须选择具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双腔气囊硅胶导尿管,而且宜选择稍大的导尿管,这样可避免因导尿管过小而导致尿液顺着导尿管外壁溢漏。
2.2保持尿道口的清洁
首先,在导尿前,必须清洗会,再使用0.05的碘液清洗会和尿道口周围2次,然后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操作时,因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头部与气囊之间的距离一般为4~6cm,在见尿液后可将导尿管插入尿道约6cm,再小心地将导尿管向尿道口方向慢慢回拉,这样可有助于使导尿管的气囊不会因为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在经过仔细检查后,确信气囊完全送入膀胱时,再根据患者的情况注入一定体积的生理盐水,一般为1O~15mL,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导尿管脱出,又能减少或避免尿道、膀胱损伤及尿液渗漏。留置导尿管后,每天还须使用0.05的碘液清洗会和尿道口周围2次,并且在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同时使用0.05%的碘液清洗会和尿道口周围,这对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和无菌以防止逆行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
2.3保持尿液引流的通畅
引流管和集尿袋位置的高低对于保持尿液引流的通畅是非常关键的,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必须低于息者的膀胱位置,这样可防止尿液返入导尿管和膀胱内,同时防止引流管受压或发生扭曲、堵塞,从而保持尿液引流的通畅,减少反复插管导致的感染。同时,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定期更换集尿袋,集尿袋里的尿液及时倒掉,避免尿液返流,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膀胱下10cm。要加强留置导尿管期间的管道护理,保持引流的通畅,避免泌尿系统的感染。
2.4定期或不定期冲洗膀胱
可采用静脉输液法,通过导尿管来冲洗膀胱,先用0.05的碘液和酒精消毒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后,再将注射针头插入消毒好的导尿管部位,而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弹性可以密闭针孔,保持导尿管系统的密闭性。
2.5更换留置导尿管
目前,在长期昏迷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过程中,通常是每月更换1次导尿管。文献报道,院内泌尿系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插尿管、留置尿管持续时间长及无菌操作不严格、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通常留置导尿管后的第7、l4、20、28天时发生菌尿的比例分别为20、50、65、80。通过对本例患者的护理表明,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来说,如在14-20天之间更换1次导尿管较佳,但如果留置时间较短,就会导致插管的次数增加。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增加插管时的痛苦,而且增加导致尿道的损伤的可能性,并增加尿路感染的机率,最终导致菌尿比例的增加。对于长期昏迷的患者,14天更换1次导尿管能很好地减少菌尿的发生。
2.6适当增加饮水量
为了减少膀胱冲洗的次数,预防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发生泌尿系结石及感染,患者可适当增加一定的饮水量,使尿量适当增多,利用自身尿液起到生理性尿路冲洗作用,以减少患者菌尿的发生率。该患者自人院以来,尿量能维持在每天2000-2500ml很好的冲洗膀胱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预防尿管拔除后尿潴留
3.1膀胱再训练如果尿管持续开放,膀胱处于持续空虚状态,容易使膀胱肌张力消失,迷走神经兴奋性抑制,导致膀胱收缩力下降。所以临床中护理人员可根据病人的尿意来进行间断夹管。也可进行意念排尿,即每次前5分钟,让患者卧床全身放松,想像自己在一间宽敞的卫生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护理人员缓缓。患者想象过程中要利用全部感觉。让患者充分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去,与患者建立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利于患者提高自我护理水平。
3.2拔管时机选择临床大多数先行夹管,等患者有尿意时,拔管。有学者认为拔管前将膀胱内的尿液放尽,无菌操作下将36―37℃的生理盐水4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保留至患者有尿意时拔出,可减少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提高拔管后自行排尿的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长期昏迷病人的特征,要有针对性的展开留置导尿管护理工作,提高留置导尿管护理效果,将留置导尿管方法的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喜桃.老年病人留置导尿及护理[J].甘肃医药,2010,05:5.
[2]覃梅梅.手术病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J].家庭护士,2011,17:15.
[3]程凤,张静,徐咏梅.老年病人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3:94-95.
【关键词】 糖尿病;饮食护理;心理疏导。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共同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1.1 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近亲血统和非近亲血统中存在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目前认为,糖尿病是由某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1型糖尿病是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HLA-D基因受损,决定了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受损而引起。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是基因受损所导致的遗传易感性,加之病毒感染、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导致发病。
1.2 精神因素
近年来,中外学者研究证明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紧张,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及各种应激状态发生,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1.3 环境因素
目前认为中心性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发病人数正逐年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远高于1型糖尿病。“节约基因”学说认为,人在食物不足的环境中,可节省能量以适应恶劣环境。当食物充足时,饮食过多而不节制,随着年龄增加,体力活动又逐渐减少,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使原有潜在降低的胰岛素B细胞负担过重,致使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已知1型糖尿病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胰岛组织引起糖尿病,也可能损伤胰岛组织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胰岛组织引起糖尿病。
2.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各种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和重要手段。病人所进行的其他治疗措施均应建立在科学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只重视药物治疗,不控制饮食,只能事倍功半。
2.1制定总热量控制标准,保持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是由病人的年龄、身高来决定的,40岁以下者: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厘米);40岁以上者:标准体重(kg)=身高(厘米)-100(厘米)。然后再根据理想体重计算出病人每天所需要摄取的总热量。成人休息状态下,每日1kg体重所需热量25~30千卡,轻体力劳动者30~35千卡,中度体力劳动者35~40千卡,重度体力劳动者40~45千卡。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每天1kg体重可酌情增加5千卡总热量,肥胖者可酌情减少5千卡。
2.2 食物的组成和分配
(1)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最低每天不能少于100g,以多糖为主,少用单糖和双糖,因单糖和双糖在肠道吸收快,不利于控制血糖,且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2)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成人每天1kg理想体重为0.8~1.2g,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或有消耗性疾病者可增加至1.5~2.0g,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到0.8g,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在0.6g,蛋白质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肾病时,应控制植物蛋白的使用。(3)控制脂肪摄入量,控制脂肪能够延缓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主张脂肪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30%,甚至更低。应限制食用饱和脂肪酸如牛油、猪油、羊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可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还要适当控制胆固醇。
2.3饮食注意事项:
(1)控制总热量: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当病人因饮食控制而出现饥饿感觉时,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可适当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凡增加一种食物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持饮食平衡。(2)定时定量:根据病人生活习惯、病情和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对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按每日三餐1/5、2/5、2/5或各1/3分配,尽量在一定时间内进食,并尽量避免外出聚餐而使血糖波动,影响病情。(2)少食多餐:同等量的食物分几次食用比一次进食对血糖波动影响较小,并可减少对胰岛素B细胞的负担,对控制血糖有益。(3)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糖果、甜点心、饼干、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因含有大量单糖、双糖,进食后血糖会迅速升高,不利于控制血糖,故应禁用。对于血糖控制较好者,可在两餐间或睡前加食少量水果,但进食水果也应适当减少主食量。(4)限用食盐:过多的食盐可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消化和游离葡萄糖的吸收,升高血糖,加重病情,所以患者每日食用盐控制在6克以下,并慎用各种腌制品及咸菜。(5)禁烟酒:酒中的过量乙醇能直接损伤胰腺,使原本受损害的胰腺再受打击,难以恢复,病人在饮酒的同时进食碳水化合物,血糖即可迅速升高,失去控制。烟中的尼古丁能刺激肾上腺的分泌,可使血糖升高,使血小板黏着性增加,也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6)少喝浓茶和咖啡:咖啡因可升高血糖和胆固醇,并可使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病人产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故应注意。(7)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高可加速食物通过肠道,从而减少和延迟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同时又可增加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有饱食感,可减少食量,有利于控制体重;可溶性纤维素又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循环中的胰岛素水平减少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食物中的纤维尚有一定的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防止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和冠心病。(8)供给充足维生素和无机盐:凡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并发感染和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粗粮、干豆类,蛋、动物内脏和绿叶蔬菜含维生素B较多,新鲜蔬菜含维生素C较多,应注意补充。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锌和钙的食物、防止牙齿脱落和骨质疏松。
3.心理疏导:糖尿病为终生疾病,需要严格的饮食控制、监测血糖及药物治疗,容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和烦躁情绪,不能有效地坚持饮食、治疗计划,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详细了解病人及家庭成员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以及病人所在社区或者单位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采取多种方法,指导病人及家庭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如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向病人说明情绪激动、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并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疾病导致的生活压力。强调糖尿病可防可治性,解除病人及家属的思想负担,树立起与糖尿病长期斗争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4 结论
病人坚持保持乐观情绪,心情愉快,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认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具体实施及调整的原则和方法,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糖尿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参考文献
[1]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
我科自2009年5月~2010年7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82例,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50.5±10.0岁,82例病人各项检查指标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 心理护理
1.1 入院时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而入院,由于情绪低落,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其表现为恐惧、懊丧、焦虑、抑郁。有时病人甚至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这时,护士应让病人进入角色,即让病人承认事实,从心理上给予耐心疏导,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过程,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注意礼貌性语言。护士在进行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更多关心病态,让糖尿病病人知道糖尿病虽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科学的应用药物,可以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长寿。
1.2 治疗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治疗开始后,患者较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其现的症状的改善,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不很理想时,就会担心疾病是否会好转,心理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痛苦、抑郁。此时,护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给病人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既来之,则安之。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多方医治后,对自己的病情、常用药物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用、加用药物。有的病人经常询问同种病的病人所用的药甚至偏信道听途说,到处寻找验方、秘方,只要涉及医治本病,就背着医生偷偷试用。过分迷信广告宣传,还有人片面地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就是好药,好药治疗效果就好,忽略了对症下药。这时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或同一种药,对不同的病人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劝说病人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病人的思想问题。
2 健康指导
2.1 检查、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病人确诊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 转贴于 2.2 出院指导: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趋于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医生同意出院前,护士应帮助病人学会身心两方面的自我管理。
2.2.1 让病人认识到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的控制是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2.2.2 指导病人正确测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2.3 保持皮肤清洁,适当的护理好腿、足及趾甲,避免感染。
2.2.4 教会病人及家属以无菌技术正确注射胰岛素,轮换注射部位,剂量准确,了解所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强度及高峰期。
2.2.5 让病人及家属知道潜在低血糖的表现,如头晕、烦躁不安、多汗、脉细数、语言不清等,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及饼干食物,以备及时食用,如低血糖反应在家中发作,家人要立即给病人服糖水、果汁等食物,如不见好转,马上送医院。
【关键词】尿道;创伤和损伤;骨盆;护理
作者单位:441200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外伤致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是外科常见的疾病。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患者,疾病恢复期长,需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休养,实施人性化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本组56例,49例不需长期扩张尿道,占总的87.5%。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2009我院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患者56例,男年龄16~58岁,均于伤后24 h内就诊。全部病例诊断为后尿道断裂。在规范处理其他严重损伤后,56例均在伤后36 h内接受一期尿道会师术治疗。全部病例应用的Foley导尿管均在4周后拔除。
1.2 治疗护理结果 56例随访4~36月。骨盆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全部病例中49例拔管后行短期尿道扩张后,均能自行排尿,且尿线较粗;另有7例尿线变细,需定期扩张,均无尿失禁,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主要问题及相关因素
人性化护理模式提倡的“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视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完整的人,并以此作为设计护理程序、制定护理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1]。本组护理是从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着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诚信、理解尊重、换位思考等人性化服务理念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以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全面了解分析评估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制定和实践护理计划。
2.1 焦虑、恐惧 突发事故致患者骨盆骨折并后尿道断裂,患者角色强化,心理上在短时间内难以承受,加上病情重、需要较长时间平卧卧床治疗休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缺乏认识,担心预后功能是否能恢复;特别是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更是忧心重重。本组患者大部分是一家之主,受伤后不仅不能为家庭创造价值,且需花钱治疗,还要家属照料,患者变得少语、易怒,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拒绝饮食。这些焦虑、恐惧的心理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2 舒适改变 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损伤和尿道会师术切口疼痛较剧烈,患者的舒适度大大降低;加上限制、外伤致多处软组织损伤、会师术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和气囊尿管的刺激,产生一系列膀胱刺激症状,使患者疼痛、不适感加重。
2.3 潜在并发症 骨盆骨折并尿道断裂行会师术后,有发生尿道狭窄的危险。较长时间限制平卧卧位骶尾部等长期受压部位,有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肺功能降低,易发生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长期卧床,易发生废用性肌萎缩,致关节强直、足下垂等。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疏导 分析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主动、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采取个性化的疏导。积极了解患者心理、家庭、社会状况,实实在在地帮他们解决困难。如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帮助选择既能保证疗效又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和用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护理人员平时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用亲切的语言多与患者和其家属交谈,给其以亲近和信赖感。在治疗护理中向他们反复讲解、介绍骨盆骨折并后尿道断裂的发展、转归及其相关的知识,讲明检查、手术、治疗用药、饮食、锻炼、注意事项,讲明术中置膀胱造瘘管、放置导尿管和术后绝对平卧的目的和须注意的事项,讲明早期的康复训练方法、目的意义等,让患者及其家属消除疑虑,解除焦虑、恐惧心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参与护理计划制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
3.2 舒适的护理 患者舒适度的改变,主要是外伤致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软组织损伤和手术切口疼痛所致。首先要积极主动地舍身处地、和颜悦色、诚恳地与患者沟通,说明损伤后1~3 d内比较疼痛,尤以夜间为重,并向患者讲明损伤疼痛的性质、部位和规律,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其次是设施人性化,病室光线柔和,走廊有防滑提示,地面刷防滑塑胶,洗手间放防滑垫等。三是做好基础护理,做到说话、走路、关门、操作轻,保持病床单位平整、整洁、安全、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给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四是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鼓励患者看书、看电视、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3.3 管道护理
本组病例均施行了尿道会师术或尿道会师+尿道端部分吻合或周围组织缝合+术后牵引术,患者术后需留置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留置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是治疗尿道损伤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法。因此,必须做好管道护理。一要固定牢固。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落、阻塞。保留尿管须2~3周,期间禁止更换尿管。造瘘管留置1周,拔管前先夹管,观察其是否通畅。排尿困难或造瘘口有漏尿则延期拔管。拔管后排尿时,教会患者如何按压瘘口,以减少渗出。二要保持牵引的有效性。气囊导尿管呈45°角牵引,重量为500 g,牵引1周。三要预防感染。引流袋要低于耻骨联合水平。保持尿道口、会阴清洁,每天消毒2次。每天在无菌操作下行耻骨膀胱造瘘管冲洗、更换尿管引流袋,及时倾倒尿液,保持引流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保护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每天更换敷料,外涂氧化锌软膏。四要观察记录尿液的颜色和量。
3.4 潜在并发症护理
3.4.1 尿道扩张的护理 尿道损伤的患者常并发尿道狭窄。指导患者及时、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患者尿线变细时,及时进行尿道扩张,防止时间过长引起尿道扩张困难。本组 7例尿线变细,为预防其尿道狭窄,去除导尿管后每周尿道扩张1次,持续3次后改为1月1次,持续2次后视情况而定。首次尿道扩张时因尿道狭窄,疼痛剧烈,护士要先向患者说明尿道扩张的重要性和配合要领后,再进行尿道扩张。尿道扩张术后询问患者首次排尿困难与否、尿流变化及尿液的颜色和量,对出现血尿的情况向患者解释清楚,减轻患者恐惧心理2]。
3.4.2 便秘的预防 多数患者由于排便的习惯方式、排便环境的改变,不习惯卧床和旁边有人排便,以至于不排便引起便秘。此时,我们要耐心地向患者说明按时排便的重要性,营造排便环境,帮助患者排便。平时指导患者多食富含粗纤维的粗粮、蔬菜、水果和润肠通便的蜂蜜和坚果仁等,鼓励多饮水。指导示范避免便秘的按摩方法,20 min/次,3次/日,促进肠蠕动。发生便秘,积极处理。当患者便秘不能排出时,护士应戴手套用液体石蜡油后将食指轻轻插入掏出干结粪便,解除患者便秘痛苦。
3.4.3 的护理 本组患者治疗休养需平卧位,且时间达3月左右,不能侧卧。要每天给予1次床上擦浴,保持皮肤清洁;每2 h平托起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受压部位涂爽身粉。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上肢做扩胸运动,定时给予拍胸、扣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3.4.4 指导功能锻炼 长期平卧卧床患者易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关节僵硬、足下垂等。因此,长期卧床患者功能锻炼尤为重要,它既可以防止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足下垂,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锻炼应据患者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范围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有床上到床下,循序渐进,逐步到位。功能锻炼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愈合及康复的重要措施。故应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以早日康复3]。
4 出院指导
建立《患者出院康复指导卡》,便于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一方面护士在《患者出院康复指导卡》的基础上,写明个体患者康复需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护士要教会患者或家属进行科学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如何正确使用拐杖,以期肢体、关节早日康复;如何保持饮食规律,预防便秘;如何观察排尿情况,当尿线变细时,及时进行尿道扩张,预防尿道狭窄等。
5 小结
骨盆骨折并尿道损伤的病例中,膜部尿道穿过尿生殖膈,是后尿道最易损伤的部位。尿生殖膈含横纹肌,它附着在耻骨下枝,当挤压伤引起骨盆骨折时,尿生殖膈移位骨折端和血管丛损伤引起大出血,常合并休克和尿外渗4]。需及时观察抢救,需将人性化的整体护理贯穿于患者救治、护理及各项功能康复指导的始终。本组56例,在积极处理出血休克、固定骨折的基础上,通过对心理疏导、细心护理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尿道扩张,取得满意效果。实践证明,只有加强人性化护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北京:卫生部护理中心教育委员会组,1995:8186.
[2] 邵正荣,张静,韩咏梅.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的护理.中国正骨,2007,19(6):80.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 糖尿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30-02
引言:近年来,人性化的概念正在深入护理的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正深深地渗入护理工作者的心中。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 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真正把以疾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如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了临床护理工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探索糖尿病整体护理方法,我院自2011年开始,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以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人,其中男性患者56人,女性44人,平均年龄(51.9±8.4)岁,所有研究对象被要求为在我院首次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患者一般状况可,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及长期用药史。所有对象均被告知实验目的及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出院前随机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3000份,以不记名方式在1小时内完成,并及时回收。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
2方法
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人性化护理的方法为:
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慢性病,传统方法上需要长期服药,病情迁延反复及需长期饮食控制,且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病人心理负担较重,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变化,甚至悲观失望,这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糖尿病病人要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情,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做为病人的家属或亲友,在生活上应给予照顾和帮助,心理上给予支持,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延续护理组患者由护士登记造册,统一管理,定期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开展专题讲座、设立健康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逐步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由医、护、患三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护理、饮食、运动计划,并及时指导、督促患者及家属实施,每月进行1次检查评估,不断完善计划。指导患者填写疗养手册,内容包括每天自测并记录尿糖或血糖、血压、体重、运动、饮食、用药情况及自觉症状等。督促患者每2~3个月来医院复查1次。
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的运用。当患者住院时,家属同样有急切的心情,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疏导。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年老的卧床患者,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的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达到家属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方式及运动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应积极预防。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饮水,做到起居有序。坚持适度而规律性的运动,对于减轻体重,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十分有利。但不恰当的运动,尤其是运动前后的护理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运动前要做好血压、血糖、心电图、心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有关检查,根据病情帮助患者制订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用药指导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需终生治疗,这一点应明确告知患者,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终身服药的重要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等选用适合患者的糖尿病治疗药物。护士指导患者掌握常用降血糖药物的适应症、作用强度、用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强调患者须自觉遵医嘱服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减量;同时应防止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
4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在康复速度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
5讨论
糖尿病具有慢性、非传染性的特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典型的病例以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为主要表现,糖尿病属于全身性疾病,若不进行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可导视网膜病变、肾病、脑血管疾病等,我国糖尿病患病例数在全球居于第二位,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威胁严重。护理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往局限于住院期间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宣教等活动往往在患者离开医院时就自动停止,使得护理只能局限于院墙之内较为狭小的范围。而人性化护理服务中的电话回访搭起了医院-患者-社会之间的联系平台,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出院后的健康变化状况和护理需要,帮助患者解决离院后的护理问题,保证了他们顺利度过康复期融入社会的需要,也增加了医、护、患的互动性,缩短了和谐的距离,从而真正实现了优质护理所倡导的由医院延伸到社会的宗旨――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生理及心理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更积极的改善(P
参考文献
[1]冯玉芳.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的临床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