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股票交易策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配对交易介绍。配对交易(PairsTrading)的理念最早来源于上世纪20年代华尔街传奇交易员JesseLivermore的姐妹股票对(sisterstocks)交易策略。他首先在同一行业内选取业务相似,股价具备一定均衡关系的上市公司股票,然后做空近期的相对强势股,同时做多相对弱势股,等两者股价又回复均衡时,平掉所有仓位,了结交易。该策略与传统股票交易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投资标的是两只股票的价差,是一种相对价值而非绝对价值。同时又由于它在股票多头和空头方同时建仓,对冲掉了绝大部分市场风险,因而它又是一种市场中性(MarketNeutral)策略,策略收益和大盘走势的相关性很低。1985年,MorganStanley公司成立了一支由Dr.Tartaglia领导的量化团队,专门开展配对交易的研究,并于1987年投入实战,当年实现盈利5000万美元。不过该策略在之后两年连续亏损,研究团队被迫解散,小组成员散落到各家对冲基金,策略的思想也随之广为市场知晓。经过多年学术机构的研究和市场机构的实战,配对交易的理论框架和配套交易系统都日臻完善。
(2)趋势交易介绍。价格以一定的趋势演进,而这一趋势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发生新的事情而改变了供求平衡,并且这一改变通常由市场行为本身发展而来。
(3)股票配对的趋势跟踪策略。通过配对交易思路选出多只相似走势的股票,通过趋势交易思路判断整体是否形成上涨趋势,选择组合中预期高收益的品种进行交易。
二、策略模型的构建方法
(1)策略总体概述。本策略简单概述为在四大银行股中选取目前走势最差的一只进行买入并期望其在未来上涨到与其他股票走势相同时平仓获取收益。具体原理为:在同质化比较严重,估值又接近的版块,可以在不同股票之间来回切换。选取四只市值相近,股市表现较为接近的银行股,当这四只最小的收益率与最大的收益率之差大于开仓阈值时,收益率最小的股票表现异常,处于被低估状态,将会反弹,我们买入获取差价利润。
(2)目标交易标的选择。配对交易就是寻找同一行业中股价具备均衡关系的两家/几家上市公司,做空近期相对强势的股票,同时做多相对弱势的股票,以期两者股价返回均衡值时,平仓赚取两只股票价差变动的收益。进行配对交易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择符合配对交易条件的股票。股票对的选择可分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基本面分析。从股价走势分析,四大行作为国内股本最大的股票之一,其走势具有稳定且相似的特征,又因为按照传统配对交易的方式,只x择两只股票进行买卖很容易收到单只股票波动的影响,因此我们选择四大行作为我们的股票标的,期待通过股票配对的趋势跟踪策略获得阿尔法收益。从收益率曲线图中也可以观察到,其走势非常相近。技术面分析。本文运用协整法对四大行的估价走势进行分析,得到他们的相关性。Vidvamurthy(2004)通过利用资产之间的协整关系,尝试对配对交易使用参数化交易规则。Vidvamurthv采用Engle and Granger(1987)的协整两步法,根据计算,得到四大行的协整性非常好,因此可对这四只股票进行配对交易。
(3)持仓量的选择。本策略的原理简单地说为选择目前走势相对较差的股票做多,而根据配对交易的原理,我们在做多的同时,应该对目前走势最好的股票做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A股市场的做空机制尚不完善,因此我们仅仅对目前走势最差的做多,又因为只是对一只股票进行多空交易,且我们的策略模式是投组权重,因此我们对做多的股票设置Portfolio=1;平仓时直接对股票设置portfolio=0。此处不选择逐渐加仓的原因是因为会严重影响收益率,而且四大行股票极其稳定,很少出现巨大波动,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全仓买入。
(4)风险控制手段。本策略在具体编写中尝试过很多种止损方法,但最终效果都不尽人意,不仅不能减小最大回撤,而且还会对收益率水平造成巨大影响。具体原因据估计可能有以下两个:①银行股具有强大业绩支撑,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会回归其投资价值,即股票配对的原理;②当出现意外情况时,如几次金融危机时,由于往往止损完会继续买入走势较差的另一只股票,但此时大盘已经处于下行趋势,哪怕走势最差的股票还是会继续下跌,使得止损的效果甚微。
(5)阈值的选择。在配对交易中,最优阈值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本策略中,阈值的选取方法为回归和简单的机器学习。通过计算过去1000天的yz=max(ratio)-min(ratio),并且选择75%分位点,此处的原理是当其处于75%分位点时,其既容易开仓(有25%的比例开仓),也容易实现股价回顾(有75%的可能性走势回归),这样算出来的yz为0.005。同时通过简单的机器学习,我们通过在0.005附近以0.0005为步长进行测试,以过去三年的总收益率为衡量标准,得到0.005就是最佳阈值。
(6)策略代码说明。在同质化比较严重,估值又接近的版块,可以在不同股票之间来回切换。选取四只市值相近,股市表现较为接近的银行股,当这四只最小的收益率与最大的收益率之差大于开仓阈值时,收益率最小的股票表现异常,处于被低估状态,将会反弹,我们买入获取差价利润。
function [ portfolio, newStateMatrix ] = BankShare2( decisionData, stateMatrix )
CPday=decisionData.CP_DAY01.data; %提取日频收盘价。
open=0.005; %设置开仓阈值
ratio=[0;0;0;0]; %初始化收益率
%初次交易时
if isempty(stateMatrix)
portfolio=[0;0;0;0];
index=0;
%非初次,提取上次交易数据
else
portfolio=stateMatrix.portfolio;
index=stateMatrix.index;
End
%计算收益率
for j=1:4
ratio(j)=CPday(j,2)/CPday(j,1);
End
%设置交易信号,当收益率比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大于开仓阈值,买入收益率最小的标的。
if index==0
if max(ratio)-min(ratio)>open
[~,mi]=min(ratio);
portfolio(mi,:)=1;
index=1;
End
%平仓判断:如果目前持仓的股票的收益率比率与最小值大于阈值,对持仓股票进行平仓,并且买入目前收益率比率最小的股票。
else
[~,mx]=max(portfolio);
if ratio(mx)-min(ratio)>open
portfolio=[0;0;0;0];
[~,mi]=min(ratio);
portfolio(mi,:)=1;
end
end
%保存数据
newStateMatrix.portfolio=portfolio;
newStateMatrix.index=index;
end
三、策略的实证结果
(一)预期收益和风险
对银行轮动策略过去三年(2014/6/1~2017/6/1)进行回测,获取回测报告。
(1)收益率。从回测报告中的整体收益曲线看,该策略与基准收益走势趋同,但收益更加稳定,在市场平稳向好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超越大盘的收益,且在2015年年中的“股灾”中,该策略收益不随大盘大幅暴跌,体现其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最终三年的累计收益为121.84%,年化收益率31.56%,年化超额收益率13.45%,说明该策略收益能力较强,能够取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2)盈亏比。总交易次数320次,盈利交易次数205,占交易总数的64.06%,具有较大胜率,体现策略的有效性。
(3)预期风险。最大回撤为27.11%,时间为2015/07~2016/02,这时间段市场遭遇股灾,股价大跌,说明该策略收益受大盘形势影响,而相较于大盘来说,该策略抗跌能力较强,收益不会大幅剧烈波动。
(二)其他回测指标
(1)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夏普比率是衡量基金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指标之一,反映了承担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回报率(Excess Returns),即总回报率高于同期无风险利率的部分。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TREX 表示基金在计算期内月度超额回报率(月度总回报率减去同期的无风险利率)的平均值,该策略夏普比率为1.24%,说明对于每单位风险波动,该策略拥有较好的超额收益回报。
(2)索提诺比率(Sortino Ratio)。索提诺比率与夏普比率类似,所不同的是它区分了波动的好坏,因此在计算波动率时它所采用的不是标准差,而是下行标准差。这其中的隐含条件是投资组合的上涨(正回报率)符合投资人的需求,不应计入风险调整。索提诺比率为1.91,说明策略承担单位下行风险能获得1.91%的超额回报率,风险回报较好。
(3)信息比率。描述股票或组合相对于某一标的残差收益的收益风险比。通常来讲,股票或组合的信息比率越高,表明股票或组合在承担单位残差风险的情况下获取的残差收益越高,表现越好。信息比率为0.38,说明该策略的残差收益较差。
四、总结
(一)策略优缺点
(1)策略优点。①收益率水平较为稳定,最大回撤相对于股灾的下跌程度来说较小,这对于目前的基金来说是比较大的优势,因为目前基金的最大目标是保本而不是获得极高的收益;②夏普比率大于1,因此本策略的单位风险所得到的超额收益较高,对风险的抵抗程度较高;③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低,因为是日频的策略,所以相比于其他高频交易策略,本策略不需要计算机有强大的计算能力;④股票标的较少,因此可辅以基本面分析,当出现巨大的基本面转折时可以手动更改策略或者停止交易,有益于止损;⑤交易次数较小,因此产生的交易费用较小,即使交易费用比率上升对最终的收益率影响也不大。
(2)策略缺点。①因为选取的是同一行业的四大行股票,因此容易受到行业周期影响而影响整体收益率水平;②在策略中因为对收益率有影响而没有设止损,可能会带来系统性风险;③本策略没有考虑滑点的影响,如果考虑较大的滑点可能会对最终收益率有很大的影响;④因为交易标的单一,当资金量较大时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成本,对收益率有很大影响。
(二)缺点解决方案
(1)策略叠加。针对第一个缺点,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的名言“不要把你所有的u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策略的叠加对不同的策略可能风险和回撤进行中和,以期得到一条平滑的收益率曲线。例如我们可以将本策略与其他的策略如多因子选股策略、EMA策略进行叠加,已得到一个更加平滑的收益率曲线。
(2)手动止损。因为本策略的决策是日频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大盘走势下行的时候通过手动止损,停止交易来有效地止损,原因是因为在整体下行的时候,用策略止损后还是会出现继续开仓的现象,当然这个也可以用代码编出来防止再次开仓,但因为较为复杂,本文不做讨论。
中国股市遭遇最大的“破发潮”
2010年11月1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新股发行体制二阶段改革正式开始。在此次改革中,《指导意见》包括了进一步完善了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和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四方面进行了具体要求。总的来说,改革的初衷在于逐步强化市场价格约束,并使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从而保护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但蒋昌波(2011)通过统计得出,《指导意见》对新股高定价发行的影响较弱。
一是破发比例较高。自2009年新股发行工作重启至2011年5月6日共发行A股565只,首日破发73只、占比12.92%。2011年以来IPO的沪市A股13只、创业板58只、中小板48只股票中,上市首日破发比例分别为53%、36%、39%。二是破发程度加深。4月28日上市的某沪市A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23.16%,创下了2009年新股发行工作重启以来最高首日破发纪录,同时还刷新了近五年以来新股首日破发纪录,导致投资者的损失程度较大。三是破发速度加快。从2010年1月28日中国西电上市首日破发开始,2010年上市347只新股中首日破发26只、占比7.49%;截至2011年5月6日,2011年上市的119只A股中首日破发47只、占比39%。
破发现象的严重性已大大损害了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市公司与保荐机构所获得的丰厚融资资金与保荐费用,留给投资者的却是“血淋淋”的中签即亏损的命运。
“三高”现象的根本原因剖析
“三高”现象的产生,除了常说的投资者投资理念不够成熟,二级市场走势较弱等原因之外。惠调艳等(2011)更是建议把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渐进转变。但这些原因和做法都不是最重要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新股发行背后的基于上市公司与承销商之间的灰色利益链关系。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新股发行的利益链条中,投行是新股高定价的直接推手。与此同时,以基金为代表的买方群体、推荐新股的券商研究所以及拟上市公司这三大主体,则是隐藏在高定价背后的幕后推手。
新股破发。共有146498人参加(详见表1)。而在东方财富网的调查也同样得到类似的结论,超过8成的投资者认为新股破发潮的出现是“券商不负责任乱定价”导致的。
据风范股份的网下询价报告显示:喊价最高的是葛洲坝集团财务有限公司高达40元,叫价最低的是华泰资金现金管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出价24元,差价高达16元。最后风范股份发行价为35元,首日收于29.96元。亚太科技的发行价为40元,可是网下询价报告显示安徽国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都证券、宝盈基金、中天证券出价均在30元以下,出价超过40元的只有鹏华基金、大通证券、财富证券、银泰证券这几家机构,大部分机构出价在30-40元左右。作为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的高端机构投资者中,对于同一家公司,喊出的价格却有如此大的偏差。这种现象非常耐人寻味。
询价体制下的制度漏洞。新股发行机制改革,是指新股发行放开定价权,询价机制按照价高者优先、同比例配售的原则。按照这一机制,只有报价高于发行价格的机构,才能获得配售资格,并按照发行价格认购新股。买方的询价就变成一场拍卖会,价高者得份额。结果就是人人都报高价,把价格哄抬上去,从而造成了一种羊群效应与群体无理性的结果。因此,买方机构询价报出的高价是催生新股高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市公司与承销券商的巨大利益链。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投行部经理坦言,“为获取更多的保荐费用,保荐人与发行人对新股大肆吹捧的事例简直不胜枚举。而新股的‘三高’(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发行,发行人圈得更多的资金,保荐人圈得更多的费用,却将风险推向了二级市场,行情低迷时,一级市场同样存在巨大的风险,近年来新股频频产生的破发现象,即是最好的证明。”
为了使高企的定价合理化,券商的个股研究报告便成为了操纵的对象。我国证券法规定,企业上市前属于信息敏感期,研究员不能去调研,只能是路演时听到企业家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但正因为这规定,成为了研究员推高股价预期的重要原因。获取拟上市企业信息的不充分性,迫使研究员把信息的收集转向投行承销商。承销商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必将会高估企业的价值,从而给拟上市企业套上一个个“高成长”、“新兴技术产业”的美丽光环。许多一级市场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研究员与承销商所包装出来的产物而已。这样就很容易明白了贴有众多成长性标签的中小企业为什么一上完市就出现了业绩变脸现象的原因了。
新股发行的定价改革
改革方案1:一级市场发行流通股计划中的50%股份,并赠与1∶1行权比例的认股权证。剩下50%在二级市场上市流通后的一段时间后自由行权,行权后不足筹得50%股份的剩余部分由承销商进行再定价发行的方式再发行。发行方法与首次相同。简单地来讲,IPO的方式变成了:发行50%流通股+赠送1∶1行权比例认股权证。(设首次发行价格为S0,认股权证行权价为K,发行股份总数为N,认股权证的初始价格为c、其价格的制定由Black-Scholes-Merton定价模型得出,建议权证类别为存续期为1年的百慕大式认股权证)。
其中,欧式认股权证c=S0N(d1)-Ke-r(T-t)N(d2),d1=LnS0K+r+δ22(T-t)δT-t,并且d2=d1-δT-t(δ为股票价格变动的历史波动率,如上的是创业板,则采用创业板股票的年波动率估计值;r为无风险利率,通常取同期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T-t为认股权证的存在时间)。
理论解释:由于改革方案中并不涉及认沽权证,且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存在卖空机制,期权的价差组合模型和Delta对冲等方式并不能在市场上实现,投资者不能通过一定的交易策略有效地降低风险。在这种风险暴露的市场中,相对于有保护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对于股票或权证价格走势的判断必须具备更高的要求。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下,通过两者价格的相互作用,风险中性理论作用于股票价格的走势将会更加趋于合理。
可行性分析:解决了发行价格虚高的现象。万一二级市场的价格跌破行权价K,认股权证将会变成虚值期权,将会使得投资者放弃行权。50%股份的再发行价格会低于首次发行的价格S0,也会低于行权价K,这是承销商和上市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而计算出来的企业上市融资资金也是最少的(融资金额=0.5N*S0+0.5N*S未知-0.5N*c
改革方案2:一级市场发行流通股计划中的50%股份,剩余50%部分按照现存的公开发行制度进行发行。(即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第七条 《管理办法》所称“定价基准日”,是指计算发行底价的基准日。定价基准日可以为关于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也可以为发行期的首日。上市公司应按不低于该发行底价的价格发行股票。《管理办法》所称“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计算公式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
理论解释(公开发行与配股融资的取舍分析):选择公开发行而非配股的方式融资,学术界主要考虑监管成本理论,比较发行成本理论,承销商公正假说和监管假说。在实证分析中,章卫东研究表明,通过2006 - 2007 年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在时间窗口[- 30,5]内CAAR 的走势分析,在单变量检验结果中,配股宣告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为1.71%、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AR)为-6.16%,公开增发新股宣告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为0.12%、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AR)为6.26%。由此可见,公开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好于配股,即股价往往在得知公开增发消息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上涨态势,配股则处于下跌态势。由于配股相当于是给予股票股东的一种百慕大式认股权证,但实际上权证并不存在且交易。想拥有配股权的投资者必须要购买该只股票,而不能买该股票的权证。由于配股后股价要进行除权,所以只要配股价格低于市价,投资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被损害,要不就抛掉手中的股票、要不就掏出闲余资金实行配股,才能保证自己的利润不在除权后遭到损失。这对于资金较为紧缺或者借贷成本较高的投资者不得不放弃手中的股票,这样就不难明白为什么配股消息公布后股价的疲弱表现了。配股比例一般都比较低。因此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得出,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会更受上市企业与投资者的喜爱。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沪深股市“三高”发行股票的现状,探讨出了该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询价体制下的制度漏洞;上市公司与承销券商的巨大利益链。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独创性地提出了两种新股发行改革的建议,根本核心即IPO先发行50%的流通股,剩下的50%流通股于二级市场中发行。区别于现行IPO发行制度中的一级市场“一个发行价,一次发行完毕”的弊端,改革后的发行方式二级市场的股价将会对企业融资额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经过论证表明,二级市场的股价将会趋于合理,避免了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而二级市场的股价又与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有高度的关联性。因此,在相互作用中,一级市场的定价与二级市场的走势在理论上将会趋向平稳,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申购者与投资者利益将会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蒋昌波.我国新股IPO高定价发行原因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
2.惠调艳,周瑞姣,胡新.A股与港股IPO定价合理性比较研究[J].经济天地,2011
3.周焯华,刘亦汛.基于复合期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J].技术经济,2011
4.蒋成忠.我国配股和公开增发中折扣率与投资者行为分析[J].泰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5.钟远强,梁彤缨.认股权证发行宣告日及上市日的正股价格效应[J].财会月刊,2008
长期以来,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股市波动剧烈的主要原因。为此,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11月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期改善投资者结构,促进股市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证券投资基金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获得了迅速发展,截至2000年末,已成立33家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逾845亿元,并已初步显示出在增强股市筹资功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股市本身固有的制度缺陷、信息的垄断性以及基金试点阶段的不规范性等因素,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预期的功能定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特别是投资基金稳定市场的功能引起了管理层、理论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1]。
本文试图在回顾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投资基金的行为特点及其市场影响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以期为目前关于投资基金的讨论提供一些富有价值的结论。
二、文献回顾
1.理论分析
投资者的机构化现象是各国证券市场的普遍发展规律,但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究竟对股价产生何种影响却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羊群行为”对股价的影响
根据Bikhchandani(2000) 的定义,“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指出,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它们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利预警或证券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作出相似的反应,在交易活动中表现为羊群行为[2]。Maug和Naik(1996)则认为,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经理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委托-问题,因此,基金持有人的最优策略是和基金经理签订与基准(Benchmark)挂钩的报酬合约。在这种报酬结构下,基金经理往往会推断、模仿并追随其他基金的买卖行为,以免自身业绩落后于市场指数或同行。当机构投资者存在“羊群行为”时,许多机构投资者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股票,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从而导致股价的不连续性和大幅变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另一方面,Lakonishok,Shleifer与 Vishny(1992)却指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并不一定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如果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来评估股票的基本价值,那么机构投资者将一齐买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同时远离价值被高估的股票,这种“羊群行为”和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产生相互抵销效应,促使股价趋向均衡价值,而不是远离均衡价值。此外,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同样的基础信息作出了迅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加快了股价对信息的吸收速度,促使市场更为有效。因此,机构投资者存在羊群行为不能与市场不稳定划上等号。
(2)反馈策略对股价的影响
反馈策略(Feedback Trading Strategy)是以股票过去的表现作为买卖判断的主要基础,如正反馈策略是买入近来的强势股,卖出近来的弱势股;而负反馈策略则卖出近来的强势股,买入近来的弱势股。
从有效市场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现行的股价已经充分反应了所有的相关信息,因此以过去收益作为决策基础的反馈策略是非理性的,使得股价和基础价值发生较大程度的偏离,从而加剧股价的波动性(De Long,1990;Poterba & Summers,1990)。但有些学者却认为,现实中的市场参与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信息并据此作出交易反应,因此市场价格只有在一段时间后才会完全反应新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反馈策略可能是理性的(Lakonishok,Shleifer and Vishny,1992)。另有些学者则认为,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会采用非常多元化的投资策略,采用负反馈策略和采用正反馈策略的投资者将会相互抵销各自的影响,在市场均衡时,机构投资者对单个股票的超额需求趋近于零。因此,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不导致波动性的增加。
2.实证检验
根据不同的假说,理论显然无法对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稳定的关系给出唯一的结论,而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
Lakonishok,Shleifer与Vishny(1992)以1985-1989年间美国的769家股票基金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基金并没有呈现显着的“羊群行为”,但在小公司股票交易方面具有轻微的“羊群行为”,这主要是因为小公司的公开信息较少,因此基金经理在买卖小公司股票时比较注重观察其他基金的交易行为。Grinblatt,Titman与Wermers(1995)根据1974-1984年间274个共同基金的组合变化数据,发现样本基金并不存在显着意义上的“羊群行为”。 Nofsinger和Sias(1998)以1977-1996年间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变化和当年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机构投资者采用正反馈交易策略所引起。Werners(1999)以1975-1994年间美国股市的所有共同基金为研究对象,发现样本基金在整体意义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 基金共同买入的股票比共同卖出的股票具有较高的同期和滞后收益,即收益差距将延续较长时间,Werners据此认为,共同基金的“羊群行为”可能是理性的,并且加速了股价吸收新信息的速度,因而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三、研究样本与数据
为了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特点及其对股价的影响,我们对基金每季度的投资组合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时间跨度从1999年第1季度至2000年第3季度。
根据现有的信息披露要求,投资基金在季度报告中仅披露位居资产净值前十名的股票,因此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投资基金在每个季度内的交易详情,也无法详尽了解基金的持股情况。基于这一原因,这里仅以基金持有的前十名股票为研究对象,并假设这些股票的买卖都是一次性完成的,从而根据基金在相邻季度持股数量的变化来计算基金对该股票的买卖数量。证券投资基金由于申购新股而进入前十名的个股,由于不具有可比性,而予以删除。
从表1中可以看到,样本基金从99年第1季度的6个增加到2000年第3季度的30个,资产净值则从128.4亿元大幅增长到777.5亿元,占沪深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也从2.22%增长到5.83%,显然,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规模和影响日益增加。进一步,将每个季度样本基金对同一股票的持股数量予以加总,可以发现样本基金对单个股票的平均持股比例保持在5%左右,最大持股比例则高达45.19%,可以想见,基金投资行为将对此类股票(即所谓“重仓股”)的价格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表1 投资基金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99Q1
99Q2
99Q3
99Q4
00Q1
00Q2
00Q3
样本基金数目
6
10
14
16
22
25
30
资产净值(亿元)
占A股流通市值百分比(%)
128.4
2.22
292.7
3.22
413.3
4.77
448.0
5.74
685.9
6.04
745.5
5.85
一般而言,各国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代表着国内主板市场。我国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所有股票和在深交所中的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交易的股票一般认为是我国的主板市场。
新三板市场前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2012年下半年,国务院批准“新三板”扩容,先是扩大了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后又在2013年底将“新三板”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新三板”扩容后,在该平台上挂牌的企业日渐增多,发展势头越来越旺。
二、主板与新三板投资策略差异分析
(一)开户门槛不同
1.主板市场。主板市场一般不存在开户门槛。首先,投资者不需要有投资经验,即全民都能炒股;其次,开户金额没有限制,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经济状况来决定投入到股票市场的资金数额。
2.新三板市场。新三板市场的开户条件远远高于主板市场,甚至较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沪港通等业务更加严格。首先,要求投资者有不少于两年的证券投资经验,或是具有会计、金融、投资、财经等相关专业背景或培训经历。其次,要求投资者本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终证券类资产市值应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二)进入市场方式不同
1.主板市场。主板市场的投资者一般是以个人为主的散户,机构投资者只占10%左右。这与主板市场的较低投资门槛和较小风险紧密联系的。较低的投资门槛前面有所提及,下面具体分析主板市场的风险。
首先,根据《证券法》规定,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其“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同时需要向证券交易所报送上市规则规定的各种报表和文件。即使公司达到了资金要求、提交了相关文件,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也面临退市的风险。这些高标准、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主板上市公司的高质量。
其次,我国主板市场实行的是T+1的交易方式,当日买进的股票只能下个交易日才能卖出,限制了投资者的交易频率。
最后,我国主板市场从1996年开始实施涨跌停制度,制度规定:除上市首日外,股票、基金类证券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这就将主板市场股票每日波动幅度限定在了可控的范围。
总之,这些制度筛选出了具有较大规模和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同时有效防止了过度投机,保证了股票市场的稳定,大大降低了主板市场投资者的风险。
2.新三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相反,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与其较高的投资门槛和较大风险紧密联系的。较高的投资门槛前面有所提及,现在具体说明新三板市场的风险。
首先,新三板作为一个新兴股票交易市场,在市场准入、监管等方面尚不成熟。对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监管部门没有资产和盈利要求,上市门槛较低,公司状况参差不齐。对挂牌公司及主办券商而言,有些公司甚至最为基本的定期报告披露、财务报告规范都无法达标。很大程度上来说,上市公司的经营全靠自身的自觉,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
其次,目前在新三板上市的主要是初创企业,规模小、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存在寿命是2.3年,投资者的资金很可能面临有去无回的风险。银桦投资创始合伙人陈海勇认为:只有10%的新三板是可投的、经营状况好的。
再者,由于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明朗,市场参与者信心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的流动性。虽然做市商制度自2014年8月25日实施以来,整个新三板的流动性得到明显提升,但是,截至2015年8月14日,新三板市场3211家挂牌公司只有705家采用了做市商转让方式,仅占28%。此外,从前面表一也可以看出,与主板的流通股本和成交金额、新三板的总股本相比,新三板的流通股本和成交金额显然太少。
最后,新三板没有涨跌幅限制。贪婪和恐惧是人性的缺点,没有涨跌幅的限制,作为一般的个人投资者盲目参与,或许一夜暴富、或许转眼负债累累。
因此,投资者需要借道基金、信托等产品参与新三板市场,减少其面临的风险。
(三)投资风向标不同
1.主板市场。对于主板市场的投资者,他们主要通过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来判断是否买卖某只股票。
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主要是以判断金融市场未来走势为目标,对经济和政治数据的透彻分析;微观方面主要研究具体的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财务状况、未来发展规划等。技术分析主要是结合历史数据,运用经验指标来分析股票价格是否合理。其衡量指标包括乖离率、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随机指标、变动速率以及相对强弱指标等。
2.新三板市场。对于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会适当考虑基本面情况,但由于新三板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较具参考价值的技术指标。
投资者投资新三板市场上的公司,首先得了解该公司的“领头人”。如果公司的负责人有远见,讲诚信,能吃苦耐劳,这个人就值得信任,这家公司就值得投资。其次,得看懂行业。在新三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基本都是中小微企业,其从事的经营活动都比较具体,对其行业分级比较细。例如中微科,一级行业是信息技术,二级行业是软件与服务,三级行业是信息技术服务,四级行业是信息科技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投资者只有真正了解这个行业,才能在众多的公司中选择最具潜力的公司。
一股票样本的选择和收益的计算
本研究使用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样本,本研究没有一概剔除ST以及PT类股票,这是因为:一、虽然该类受到更小日涨跌幅度的限制,但是从月收益的角度看,这种限制带来的实际影响不大;二、不分情况的一律剔除该类股票导致了严重的“先知偏差”(Look-AheadBias),也就是说,某只股票在被摘牌或退市之前,投资者并不知道它们将被ST或PT处理,因而,事后人为地将它们排除在样本之外是不合适的,这可能会影响到检验的准确。本研究使用的股票交易数据、除权数据均取自深圳汇天奇电脑公司的分析家软件,公司的流通股本等数据来自天相投资,在计算月收益的时候,如果某一只股票在本月的实际交易时间低于本月交易时间70%的,不计算该股票在本月的收益,以避免过少的交易日导致的月收益数据异常①。对于分红、配股、送股等情况,一律使用向后复权的方式对收益进行调整。
二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检验
(一)实证方法
这里使用了与Jegadeesh和Titman(1995)类似的重叠抽样法,价格惯性检验的形成期分别为1、2、3、6、9、12个月,检验期为1、2、3、6、9、12个月;价格反转检验的形成期分别为18、24、30、36个月,检验期为18、24、30、36个月。在检验过程中,为了剔除新股效应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排除上市不足一年的股票,同时,为了避免交易数据不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也排除了在形成期或者检验期内缺少月收益数据的股票。进行检验的步骤如下:
(1)对于形成期为T个月的检验,计算1994年1月向后T个月每支股票的持有期收益和持有指数②的收益,第i支股票在T个月形成期内的持有期收益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③:Ri,j=Pi,j-Pi,j-TPi,j-T(1)Pi,j是第i支股票在j个月的收盘价,Pi,j-T是第i支股票在j-T个月的收盘价。同样,持有指数的收益可以按照如下的公式计算:Rm,,j=Pm,,j-Pm,,j-TPm,,j-T(2)Pm,,j是指数在j个月的收盘价,Pm,,j-T是指数在j-T个月的收盘价。
(2)根据计算所得的持有期收益对所有股票进行排序,然后等分成20组,把持有期收益最高的一组称为赢家组合,持有期收益最低的一组称为输家组合。然后,使用与形成期相同的方法计算接下来的K个月检验期内,赢家组合与输家组合的持有期收益,在计算组合的持有期收益的时候,本研究给每只股票赋予了同样的权重。
(3)把形成期的起始月向后推一个月,重复第(1)步与第(2)步,一直到2003年12月向前K个月为止。这样,对于每一个形成期为T期,检验期为K期的检验,本研究都得到了一个样本为120-T-K+1个的赢家组合序列和一个样本同样为120-T-K+1个的输家组合序列。如果价格反转成立,那么赢家组合在检验期内持有期收益序列的均值应该显著大于持有指数收益序列的均值,而输家组合的序列均值应显著小于持有指数收益序列的均值,对于价格惯性来说就恰恰相反。为了在统计上检验这种显著性,构造t-统计量。t=珔Rp-珔RmS2p/(120-T-K+1)+S2m/(120-T-K+1槡)(3)其中,珔Rp、珔Rm分别是持有期收益序列和持有指数收益序列的均值,S2p、S2m分别是持有期收益序列和持有指数收益序列的方差。t-检验的自由度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f=[S2p/(120-T-K+1)+S2m/(120-T-K+1)]2[S2p(120-T-K+1)]2120-T-K+1+[S2m/(120-T-K+1)]2120-T-K+1(4)如果f不是整数,则取最接近f的自然数。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同上。
(二)检验结果及说明
下表给出的是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短期内价格惯性现象的检验结果。从表中不难看出,短期内无论是输家组合或者赢家组合,相对于持有市场指数组合的策略而言,超额收益都很低,而且t-检验都不显著,可以认为,在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存在价格惯性现象。下表给出的是长期的价格反转现象检验结果。从表中可以发现,从长期看,持有输家组合可以获得超过持有市场指数组合20%~70%的收益,而且这种超额收益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而持有赢家组合的超额收益只是-10%~-20%,而且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因此可以认为,在我国证券市场,输家组合存在显著的价格反转现象,而赢家组合的价格反转现象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