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艺制作总结

陶艺制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陶艺制作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陶艺制作总结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第1篇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督导组的指导下,我们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市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市直商务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二阶段工作的开展情况,动员部署第三阶段的整改工作。刚才树清同志宣读了市直商务系统第三阶段的活动方案,希望大家按照方案的具体步骤和要求,认真扎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二阶段工作开展扎实,成效显著

进入第二阶段以来,市直商务系统各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本着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的原则,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开展自查帮查,结合实际找差距,深入思想挖根源,问题抓得准,思想剖析深,原因分析透,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个活动忙而不乱,紧而有序,为下一步整改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结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扎实深入,思想认识再提高。

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后,局党组专门召开了会议,共同学习了会议精神及第二阶段活动安排意见。立即组织召开了第二阶段动员大会,会议在总结全系统第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第二阶段活动进行专门研究部署,明确了活动目标,对全系统广大干部、党员及职工查找差距,分析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有效措施。为使第二阶段取得实效,稳步推进,按照第二阶段市委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继续把学习贯彻始终,同时营造更加浓厚的活动氛围,以利于彻底查找问题,深挖根源。局党组一致认为,在大讨论第一阶段,虽然基本完成了“规定动作”,按时间进度学习了相关书目,但是一些理论、观点仍显不深不透,有的还存在着被动应付现象。根据这些情况,局党组重新调整了学习内容,增加了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并对一些理论观点及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有重点的进行了集中讨论,安排了自学和撰写心得体会等任务,并且重新设立了学习专栏。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在全局上下再次掀起了学习再深入、认识再提高、思想再解放的热潮。

为扎实推进第二阶段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细化了大讨论活动“查找差距”阶段工作日程安排表,对时间、工作环节、内容及要求、责任人、参加人员、地点安排等作了具体细化。局班子领导实行了“四带头”:带头交流谈心,坦诚相见,讲真话、实话,敢于讲自己的不足,善于提他人的问题;带头严于律己,主动自查自纠;带头严格剖析,深层次找原因;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认差距,接受批评。在局班子成员的积极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及职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和自查材料。为确保大讨论第二阶段活动切实取得成效,不流于形式,局大讨论办公室加大了督导力度,对各直属单位开展查摆活动情况进行全程督促指导,进一步把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来说,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教学方针。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要求和爱好,达到设计思想与实践完全自由化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最大程度实现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多数学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不是通过理论分析和方法总结进而使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而多是采取直观的操作;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不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做什么”“怎么做”,以及“问题怎么解决”等问题,以致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完全脱节。其教学方法有局限性,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具体针对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去整体考虑陶艺教学模式和选择教学内容,其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把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自己体会,由“不会学”到“会学”。因此,学生学习陶艺课程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有对实践的热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要掌握陶艺制作的方法、环节、过程,要亲自参与其中,深切体会其中的奥妙。具体到陶艺教学,教师可采用体验学习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舞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陶艺实践,来建构学生个体的不同经验。例如,在讲授“陶艺手工制作”这一内容时,教学活动安排如下:

第一步,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体验陶艺课堂实践的乐趣。陶艺教学要以“做”为重心。中国传统教学方式都是口头传授,而不是在实际操作中去教学。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也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找找、拼拼、量量,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陶艺课堂的“做”就是让学生亲自操作,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陶艺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感受”。陶艺手工制作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陶艺制作的兴趣及求知欲望,产生完成陶艺制作的动机,它强调“主动“”现实化”。

第二步,分组合作,完成陶艺手工操作练习。小组协作的形式能够拓展学生自主发展与创作的空间。首先,教师设计总体的学习计划,通过理论讲解把课堂教学过程解释清楚,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其产生合作的兴趣。其次,教师必须具体制订详细、合理、可行的合作目标。最后,教师还要准备好实践材料。陶艺教学可以采用主题合作的方式,通过市场调研、研讨交流、收集资料、更新设计观念、民间手工业的启发等,让学生进行主题性设计和作品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交往能力。陶艺制作过程比较漫长和复杂,适合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分组合作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利于学生在心理上彼此接近,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过个体的力量,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互助成功的愉悦。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第3篇

陶艺项目作为校外教育活动课程菜单中的经典项目之一常见于广大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综合实践基地,并且不少单位将该项目作为精品课程打造,得到了师生、家长的广泛认可。

在多年的陶艺教学f中,我们发现,陶艺项目作为传统工艺项目的实施要想出新意并不容易,加上该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中都有分年段的教学要求,校外教育机构如果没有专业的师资和不同于普通美术教室的专业制陶场地,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非易事。

而作为实践基地,陶艺项目不可能长期分段实施,更不可能根据知识点逐层递进。我们所能做的是项目开设的时间、人数、活动形式方面的设计。

鉴于以上的实情,我们考虑将原有陶艺项目进行改良,尝试植入新的“团队拓展训练”的课程理念,挖掘项目的实施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初见成效。

下面,将该项目的尝试过程作如下小结:

第一,我们将该项目的名称改为“合力制罐”,理由是,原来的“陶艺”仅限于陶瓷工艺,局限于工艺领域,属于一项劳动技术。学生在初步掌握陶艺制作的技术后,拼的是工艺手法和创意。现在,我们以团队合作理念操作该项目,讲求的是团队协作。

第二,我们将该项目的活动目标设计为:

1.了解陶土的特点,掌握和泥、揉泥及盘条法、泥板法的制作技巧。

2.通过分组协作、趣味制陶的设计组织体会通力协作创造集体智慧的乐趣。

3.培养协作精神、在集体中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三,我们将该项目参与对象定位在初二年级学生,根据我们基地活动场所的特点,参与人数定为60~120人,总活动时长160分钟。

该项目所需的工具材料有:

1.陶土若干(确保每组一盆,其余备用);2.制陶工具、塑料刮板、擀泥杖、转盘(大号,每桌两个)。

第四,该项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分组(每桌10-12人,5-6人一组)

2.了解学生玩陶的基础(重点了解泥条法的掌握情况);

3.简要说明本节课的活动内;

4.体验热身游戏:“协力搓条”,让学生初步感受团队的力量以及协作的难点。

游戏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

(2)集体站在桌子一边,每人伸出一只手;

(3)用等量泥土搓出粗细均匀不断开的泥条;

(4)最长的组为胜利者。

5.明确本课的主任务:“合力制罐”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2)用泥条法或泥板法制作;

(3)罐体直径必须有10cm、15cm、25cm三个尺寸;

(4)高度不低于40cm;

(5)罐壁的厚薄均匀、罐体结实稳定;

(6)罐体造型、罐壁装饰有创意;

(7)完成时间:80分钟。

6.学生体验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记录,不做过多提示。让各合作组顺其自然地产生失败、重建的过程,加深活动感受。

7.最后,根据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分享、总结、评价。

本次活动的评价标准设计为以下六点:

(1)学习态度端正,遵守活动纪律;

(2)爱护制作工具,节约材料;

(3)能积极主动为小组任务达成献计出力,并得到小组成员的认可;

(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符合基本要求;

(5)作品有创意,好评率高;

(6)做好工具收集整理工作,卫生打扫到位。

基于以上实践,我们发现,在“协力搓条”游戏体验阶段,部分小组不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导致泥条搓不长,总是断裂,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也会有善于协作的小组会找到多人同时搓条取得成功的窍门,即“节奏一致,用力均匀,位置恰当”。而在这一环节失败的小组,教师应要求其认真分析,总结经验,虚心向成功组学习,为接下来的主任务做准备。

在“合力制罐”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会更多。第一,罐壁太薄导致罐体坍塌;第二,罐体粗细无法控制导致高度难达标;第三,制作方法的不知如何选择导致制作速度受限;此外,还有分工协作、时间把握等等问题的困扰。而事实上,一堂课如果能够给学生设置诸多难题,给他们足够思考的空间,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正是我们校外教育所需要的。

“小陶壶”演变成“大陶罐”,不仅仅是体积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验过程由原来的“单兵作战”变成了“团队协作”。从个人到集体,每个人思考的出发点发生了变化,其间会有积极动脑、出谋划策、不遗余力者,也会出现处处依赖、无所事事、偷工减料者。整个合作过程就是一个集体运作的过程,而无论出现何种现象,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要求的陶罐。一个健康运转的小组,他们必然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即使因为失误出现一些曲折,也会不折不挠、坚持到底。而相反,如果小组中总是夹杂着抱怨、放弃的声音,且声音越来越大,势必影响团队士气,到最后出现半途而非的情况也就成为必然了。

拓展理念植入陶艺课堂的初衷是让陶艺课堂舍弃纯粹的工艺取向,渗透道德教育价值。孩子们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不单感受到制陶带来的乐趣、收获小组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更是见证了团队的成长和集体的力量。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陶艺;综合性;文化产业;陶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201-03

本文所指的陶艺本非指传统的陶瓷艺术,而是在现代语境下的现代陶艺,如果把中国至彩陶以来的几千年的陶瓷文化作为背景,现代陶艺只是其中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是受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它是以陶、瓷、釉料等材料为媒介,打破中国传统审美规范的限制,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无限可能性,进行陶瓷艺术的各种创新实验,强调表现作者的情感和精神,反映或关注社会问题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主要还是限于其实用性的功能,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哲学。这种传统价值观统治中国陶瓷界数千年,它的师徒传承式的技艺和规范限制了陶瓷制作技艺的广泛传播,因此陶艺制作和传承一般仅限于传统的陶瓷产区,随着现代陶艺观念的推广和传播,现代陶艺制作从陶瓷产区延伸到各大院校然后扩展到社会各阶层,这是个很大的进步,尽管多数人对现代陶艺的内涵并不明了,但毕竟扩大了现代陶艺的影响,使我们有理由对现代陶艺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一、陶艺成为当代艺术综合性发展的代表

陶艺之所以能成为当代艺术的代表,首先中国的现代陶艺与中国的现代艺术发展同步,并为艺术多元化作出了贡献。纵观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陶艺的重要展览,各类风格并存,表现情感,反映时代特色成为大多数陶艺家的心声。艺术的多元化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结果,中国文化在改革开放下,善于包容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尤其是对西方现代文化艺术的吸收,中国的陶艺家以其创作体现了中国艺术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成果。比如陶艺界代表人物周国帧,其老师是罗丹弟子的学生,他的动物题材的陶艺作品,既有西方写实造型的基础,又保留了本民族的写意、概括的特色,可谓中西合璧的典型。

再者,陶艺作为跨界艺术的代表,综合性特征明显。一般陶艺分类上按功能来分,主要有陶艺饰品、生活陶艺、陈设陶艺、建筑陶饰等,按类型来分有陶板画、陶艺雕塑、陶艺浮雕、实用器皿等,如果把陶艺放在现代艺术的范畴里,则陶艺跨越了众多艺术种类和表现形式,陶艺与绘画、设计、雕塑、综合材料、装置等多种艺术门类相互交融,成为综合性艺术的代表。拿瓷板画来说,过去只是陶瓷的装饰手段,在20世纪,珠山八友在瓷板画中加入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使瓷板画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现代瓷板画以陶釉等材料为媒介,吸收绘画的各种表现形式,既可以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等成为独立画种,也可以切入当代艺术,比如成为装置艺术的某个组成部分。

现代陶艺的形式丰富,它可以是平面的,以绘画的形式任意自由地表现形、色、肌理效果;可以是立体的雕塑作品,发挥其材质的独特性;可以切入综合材料艺术,拓展了传统的陶瓷语言,同时表达某种观念;可以出现在影像、装置作品中,成为独特的艺术媒介,因此现代陶艺比其它艺术种类更充分、自由地展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陶艺真是无所不能,这正是其成为当代艺术代表的重要条件。

二、陶艺教育所承载的当代文化内涵

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像美国虽然是现代陶艺的发源地之一,却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日本文化也没有中国文化深沉博大,但这不影响它们成为现代陶艺的代表国家。

当然现代陶艺也不是横空出世,美国文化正是吸收了世界各国文化而形成了自身特色,日本同样借鉴了东西方文化,包括中国陶瓷文化的成就,形成了本民族的陶艺特点。比如日本把中国的绞胎装饰纹样应用于现代陶艺制作,许多西方现代陶艺家从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得到很多启示。中国的陶瓷文化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既是财富又是个包袱,当我们沉醉于古人制作的陶器器型的标准规范、釉色的精美绝伦时,我们猛然发现复制再也无法达到古人的高度,如果不另起炉灶,只会重蹈覆辙,如果我们不打破传统的审美原则,中国陶艺的辉煌只能停留在历史博物馆和古董市场里。

“传统陶艺生产的审美惯性和官方对待陶瓷行业的态度及类别划分造成普通大众对于一些‘纯艺术’门类的‘创新’还能持一种相对宽容的心念,而对‘陶瓷’的创新是相当的不理解,使中国当代陶艺的起步和发展从一开始就比其他艺术门类显得更加沉重和复杂。”[1]

中国的陶瓷艺术长期被纳入设计工艺体系,离不开实用、经济、美观的功能型产品生产要求,对现代陶艺是个束缚。陶工有高超的制作技艺,但分工严密,缺少独创性是其主要缺陷,代代相传的制作工艺难以使陶艺人脱胎换骨般地转型为创造型的艺术家,他们大多无视现代艺术的发展,只关注于自身的技艺,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学院成为发展现代陶艺的温床,首先它没有传统观念的限制,师生们乐于接受现代美学的影响,创造上可以不拘一格,敢于借鉴任何陶艺的新观念,对传统陶瓷艺术也能传承和吸收。再者师生们一般不受功利性目的限制,师生们既是拿来主义者,又是陶艺创新的主要力量,陶工因为生存要求需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师生们则可以游离于市场需求之外,潜心创作,所以现代陶艺在中国发端于学院就不足为奇了。

发展现代陶艺并不能抛弃传统陶瓷文化的影响,许多艺术家恰恰是从传统陶瓷文化切入,从中国文化符号切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陶艺语言,陶艺涉及技艺和创造力,没有关于陶瓷技术方面的知识,再好的艺术家也无法实现其创造,因此现代陶艺必须从中国传统的陶瓷生产,从民间的陶瓷作坊中学会制陶技术,然后才能进行自由创作。

把孩童时代玩泥巴的兴趣,逐步发展为专业的素养,是陶艺教育的重要方面,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就不会有现代文化的产生,现代工业文明带给我们快捷的生活方式,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机械单调和重复,传统手工业文化淳朴、自然的方式,使我们身心受到熏陶。

修身养性,培养审美情趣也是陶艺教育的重要方面,陶瓷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陶艺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从陶瓷文化的发展,可以管窥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从秦汉时期的陶俑,可以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风俗习惯、社会生活;中国的陶瓷茶具,所包含丰富的茶文化、审美观念、禅宗哲学;中国各个时代的陶瓷艺术,像秦汉的雄浑大气,宋元的清雅端庄,明清的富丽华美,反映了强烈的时代特征。

三、中国陶艺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中国高校的陶艺教育尽管在建国初期就已开始,但长期被划分在工艺美术的范畴,脱离不开实用美术品的束缚,使得现代陶艺的推广严重滞后,师生的创作观念受到束缚,长期以来,现代陶艺不受重视,在陶瓷产区和民间作坊,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以致无从推广,现代陶艺长期以来仅限于学院内小范围发展。

由于对现代陶艺的不理解,甚至分不清传统陶瓷和现代陶艺的区别,对现代陶艺重视不足是个普遍现象,尽管目前有许多学校开了陶艺课,社会上也有大量陶吧等玩陶场所,由于软硬件投入不足,大多仅限于拉坯、画陶、玩陶泥等简单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学习陶艺还很困难,与现代陶艺的创造性要求相差甚远。把陶艺教育从工艺美术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使现代陶艺的纯艺术性得以发挥,艺术创作主体的创造性得以体现,是现代陶艺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没有此等观念和意识,高校陶艺教育只会落入传统陶瓷制作的俗套,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代陶艺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代陶艺的理论建设滞后,使得现代陶艺教学上出现模糊的方向,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陶艺理论刻不容缓。许多陶艺家的经验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传统陶瓷理论也很少得以总结并被分享,这使得中国现代陶艺界理论名家寥寥,著作不多。

对现代陶艺的研究涉及对当代艺术理论的理解,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索一直伴随着艺术的探索,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有很大的不同,学院教育应该拓展现、当代艺术的教育,为现代陶艺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就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2]。艺术的价值就在于揭示真理,所以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实的模仿和再现,在陶艺作品中许多作品并非简单的模仿现实,而是表现存在的本质,揭示世界的真理。与此观点有些相似的是当代著名学者阿瑟・C・丹托在其文章《艺术和意义》中指出:“使艺术成为艺术的并不是眼睛看得见的东西,这便解释了为什么要弄清楚艺术是什么,就得如此依靠作品的意义,而后者正是艺术评论之所求。”[3]在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由于受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对其它艺术风格的忽视,导致高校美术教育千人一面的现象,在陶艺教学中,学生的创作性和独创性应受到重视,但如果在观念上受制于写实风格的影响,则很难打开现代陶艺之门,在现代陶艺中,即使同样是制作一个瓶子和罐子,由于其后隐含的艺术本质和现实存在并不一样,因而赋予作品以新的含义,有别于传统实用的瓶子或罐子。

再者中国陶艺教育投入不足,一般性院校的陶艺设备不足,相比西方陶艺教育的普及和设施完善,师生们很难享受到烧成作品后的,往往仅限于造型的训练。

中国传统陶艺观念的发展还使技术和艺术严重脱节,陶艺圈内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陶艺家寥寥,有些传统工艺师以大师自居,但在观念上全无创新,作品虽然在市场上受追捧,但却无法与现代艺术发展同步。另一方面,许多艺术家有强烈的陶艺创作热情,却忽视陶艺技术要求,无法把握陶瓷的技术而使现代陶艺陷入粗制滥造的地步,或者不懂基本的美学原理,视丑为美,混淆了大众对现代陶艺的审美判断,以为粗糙、残缺、狂放、不完美就是现代陶艺的标准,简单的认识现代艺术的审美观念,严重影响了现代陶艺的发展。

文化产业对陶艺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文化产业是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由创作者、推广者、接受者形成的一个产业链条。陶艺教育既培养了创造者,又培养了欣赏和接受者,但对现代陶艺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当代艺术的受众有限,就像一般大众,宁肯买一个碗、罐之类的实用器皿,也不肯为看不懂、无用的现代陶艺买单,这就要求现代陶艺不但要培养创造者还要培养懂得欣赏现代陶艺的受众。

总之,现代陶艺的发展是现代艺术的一大亮点,在高校审美教育中具有其它艺术不具有的跨界性、综合性、普适性、应用性的优势,高校陶艺的发展要为满足大众多元化的需求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索陶艺教学模式,提升高校陶艺教学的规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白磊,白明.中国今日陶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3-4.

陶艺制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陶艺课程;项目化教学

中国陶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非专业陶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装饰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陶艺不仅仅是传统的“道器并存”以实用形式存在的精神产物,同时也更多融入到环境艺术之中,成为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成为了专业必修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对保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笔者经过多年的陶艺教学,不断实践与研究,进行陶艺课程的改革,以装饰艺术设计为载体,以陶艺创作为手段,在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养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对整体装饰空间的氛围营造以及风格把控能力。

一、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背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审美也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不仅要满足其功能性,同时还要具备精神意味的满足。比如自身的居住空间,以及除了自身居住空间之外的其他空间环境,如购物空间环境、休闲空间环境、娱乐休闲环境等,人们对这些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担负着去创造美好空间环境的重任。

(一)教学对象。

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对象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均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对于绘画,电脑设计等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立体造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师资与设备。

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陶艺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很多陶艺教师甚至都是由雕塑专业的教师担任,或者是其他艺术专业的教师来兼职,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陶艺教学设备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一般非专业艺术院校在教学设备上都只是具有完成相应教学成果的一些简单设备,例如一些拉坯机,手动转盘,电窑等。像球磨机、练泥机、泥片机、吹釉机等都还达不到专业院校的水平。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陶艺课程无论从教学受众群体还是教学主体上,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高职院校装饰艺术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的以培养陶艺设计人才为目的,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与审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并且能够设计与制作出符合环境空间风格的陶艺作品,以陶瓷为材料最终创造出更好的环境空间装饰效果为最根本目的。

二、当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育“单向化”显著,学生创新能力缺失。

高职院校的教育,不仅是要教授学生学习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多数学生仍然保留着初高中时期的教师单一的传授式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以及缺乏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设计本身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这种“单向化”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创造力的缺失。大多数学生在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赏析,不但不能用来借鉴与激发创作灵感,反倒是成了学生们直接拿来进行抄袭的样本。这种抄袭性、模仿性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时间较短,一般都只有60学时到80学时左右。陶瓷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工艺,一是要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以及陶瓷的制作工艺,二是在对陶艺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设计,三是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成型、烧制。陶艺作品的制作要经历这样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然而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不可能给我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完成一件陶艺作品。当前我们的陶艺课程,大多时候都是顾头顾不了尾,时间短,任务重,制作工艺又相对复杂,很多工作例如上釉、烧窑等,在安排的教学时间内都无法完成,只能占用教师和学生的业余时间去进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形中对下面的课程造成了影响。依据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陶艺课程教学目标,制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的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传授技能与改变思维模式并重。

教学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的改变,从设计模仿,改良,转向创意理念的提升和原创性设计理念的开发。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如同社会上电脑速成班里的学生,只是单单掌握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同时我们的任务在于传授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和艺术修养,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等问题。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设置,要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要有别于陶艺专业的陶艺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范畴内的陶艺课程。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强调环境空间的设计,在这样的前提下,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环境空间而展开,以空间环境为主体,进行相应的陶艺作品。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更加明确陶艺作品的创作目标,同时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一个东南亚风格的休闲会所设计中,需要设计一件陶瓷香薰器皿。这时,我们所设计的陶艺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它一定是要与东南亚风格会所相融合的,无论是它的造型、装饰都要与大的环境空间相统一。这样很好地避免了学生盲目进行陶艺创作,节省了大量的前期构思的时间。同时,制作的陶艺作品还能够很好地运用到整个项目教学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语

陶艺课程在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重视,是因为陶艺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同时让装饰艺术设计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趣味性。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改革,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可以通过陶瓷这种特殊的材料,结合自己设计的空间风格去创作相应的陈设元素与摆件,在提高了学生们艺术修养的同时,使他们的设计作品更具有原创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陈淞贤.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J].现代陶艺,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