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同管理要求

合同管理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同管理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同管理要求

合同管理要求范文第1篇

由于跨江桥梁是直接影响航道等级与航道条件的重要因素,对桥梁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管理,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航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为保护航道资源、保障航运利益,在综合考虑规划、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管理内容

目前交通主管部门对长江干线桥梁通航管理是以桥梁建设前期阶段确定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为重点,通过对通航论证研究的审查、审批,以及工程实施中及完成后的监督执行等管理工作,对航道及航道设施、航道资源及航道通航条件实施有效地保护,避免出现影响航道尺度、恶化通航条件、危害航行安全的情况。

通航论证内容主要包括:河势及航道演变、水流条件、航道等级、选址、设计水平年、通航水位、代表船型、通航净空尺度、通航孔布置、航线规划、防撞要求、航道维护及通航安全保障措施等相关内容。

对上述工作的管理,是在满足航运、航道、港口发展规划及通航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论证研究,确定合理的通航标准与技术要求。

管理现状

1、工作历程

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管理工作,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航运的发展而不断加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规范的发展历程,为有效保护航道资源、促进航运健康发展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凝聚了广大航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设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少数大型桥梁,建设总体规模较少。总体而言,这期间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确定基本上以工程建设要求为主导,虽然水运系统有一定参与,但话语权较少,导致这期间建设的部分桥梁对航运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跨(临)河建筑物大规模建设拉开序幕。针对此间黄石、荆州长江大桥等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选址不当、跨度偏小等影响通航的问题,为规范管理,原交通部及时组织研究制定管理办法,1994年颁布了《跨越国家航道的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审批办法》(交基发[1994]906号)(以下简称“审批办法”),使跨江桥梁的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有效地保护了航运资源。

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长江干线跨江桥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10年间建成桥梁数是前50年的2倍多。通过严格执行“审批办法”,桥梁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管理日益规范,逐步形成了现行的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但随着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航运,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和航运的安全畅通对跨江桥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跨江桥梁通航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好沿江建设与航运发展的关系。

2、工作程序

按照职责,目前由交通运输部设在长江的派出机构长江航务管理局负责长江干线桥梁等跨临河建筑物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的审查审批;其中跨长江桥梁按照“审批办法”及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由长江航务管理局受理申请进行初审,报交通运输部审查批准后,向建设单位出具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意见;其他技术复杂和对航道影响较大的跨(临)河建筑物,出具意见前事先征得交通运输部同意。

其中桥梁等跨河建筑物通航标准审批工作主要分论证审查和审批两个阶段。

论证审查阶段: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进行通航论证研究,编制通航论证研究报告,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相关海事、航道、港口管理机构及航运企业意见;报告完成后向长江航务管理局提出申请,由长江航务管理局组织进行初审,通航论证单位根据初审意见修改完善后由长江航务管理局报交通运输部组织审查,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审批阶段:论证单位按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后,由建设单位向长江航务管理局申请审批,长江航务管理局在部审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征求海事、航道、港口管理机构的书面意见,融合提出行业意见后报交通运输部批复。在交通运输部批复意见的基础上,由长江航务管理局结合相关管理要求,向建设单位出具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意见。

工作成效

“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相关主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把好审查审批关,在选址、净空尺度确定和桥墩布置上充分考虑到航运发展和通航安全需要,有效保护航道资源,提升了交通部门影响力,没有再出现卡脖子桥梁。

严格管理,避免出现新的碍航和隐患桥梁。目前对通航有影响的几座桥梁,如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万州长江大桥等,通航净空尺度难以满足航运发展要求或存在通航安全隐患,均为“审批办法”实施前所建。“审批办法”实施后,长江航务管理局开展了苏通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大桥等70余座跨越长江桥梁的通航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对新建桥梁的通航标准管理,落实桥区通航保障和安全措施,均未出现新的影响通航的问题。

桥梁的尺度普遍提高,有效保护了航道资源和通航条件,充分预留了航运发展空间。对长江干线桥梁通航净空高度,在执行《内河通航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航运发展需求,南京以下由24米提高到50米以上,其中苏通长江大桥净高62米,重庆至宜宾,由10米提高到18米以上。对于桥梁通航孔跨度,“审批办法”实施后,通过科学论证和规范管理,桥梁实际通航净空宽度均在标准计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桥区船舶流量需求、通航环境及枯、中、洪水期航线变化,在标准计算尺度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适度加大。南京以下新建长江大桥跨度普遍超过1000米;南京至武汉新建长江大桥跨度由“审批办法”实施前的平均270米增大到了680米,增加152%;武汉至宜昌新建长江大桥跨度由“审批办法”实施前的平均149米增大到了610米,增加309%;长江上游新建长江大桥跨度由“审批办法”实施前的平均289米增大到了439米,增加52%。这一切是我国经济实力与桥梁建设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贯彻落实“审批办法”、规范桥梁通航管理、严格把关、科学论证的结果,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留有了较大余地,有效保护了航道资源和通航条件。

科学管理,有效提升了交通部门的影响力和地位。对桥梁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管理是一项程序完善、科学严谨、标准严格的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交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研究机构科学论证、行业专家认真评审、管理部门两级审查、充分征求相关部门行政意见等相关工作措施和程序,保证了把航运要求作为桥梁建设的前置条件。同时也从综合利益出发,统筹协调了沿江经济社会建设与航运发展的关系。如果没有通航论证这样的前置条件,就没有现在交通主管部门在沿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如果没有对桥梁通航管理的严格把关,就没有现在交通主管部门在沿江的管理权威,也无法有效保护航运资源。

推动了桥梁建设技术的发展,也为碍航和隐患桥梁改造创造了条件。通过加强通航净空尺度与技术要求管理,充分考虑航运发展要求所提出的通航标准,也间接推动了桥梁建设技术的发展,使得长江桥梁建设已经能够代表当今国内外桥梁技术最高水平,新建桥梁屡创世界第一,如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世界第一大跨径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世界第一大跨径三塔悬索桥马鞍山长江大桥,世界第一大跨径公铁两用桥武汉天兴洲大桥等。同时,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密度的不断增加,在并未影响航运发展的情况下,在通航管理中也充分考虑对碍航和隐患老桥的改造因素,在实现过江交通功能有效有序替代的同时,使得拆除、改造碍航和隐患老桥、彻底改善通航环境成为可能。

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期和建成后通航管理有待加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目前桥梁通航管理还普遍存在着重项目前期的审批管理,对建设期的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以及建成后的标准和保障措施验收管理存在缺失的问题,导致了部门桥梁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批复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造成了对通航的不利影响。据统计,每座桥梁从前期选址到开始动工阶段,平均3-4年,施工期约4年,前后7-8年,时间跨度大,在前期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确定之外,建设期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现场协调与监管,尤其是保证经过科学论证确定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有效落实。

有关规范、标准不够完善。《内河通航标准》对内河航道的建设管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该标准是针对全国内河的普遍情况,难以满足长江作为航运领先地位的特殊要求。目前长江的代表船型、航道尺度、桥梁等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等都远远大于标准要求,随着长江航运的不断发展,内河船型、船队和运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标准已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同时,目前桥梁防撞标准、安全警示标志等也存在着规范、标准不健全的情况,在实际管理中存在困难。

对策与建议

强化建设期现场监管与建成后专项查验。进一步加强桥梁建设期现场监管和建成后通航专项查验是保障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保障航道资源和航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桥梁通航管理中必须强调全覆盖、全过程管理的理念,不断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明确建设期监督管理和建成后专项验收的有关要求。目前长江航务管理局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通航管理工作办法,明确了监管职责和工作机制,实行建设单位依法全面负责,海事、航道管理机构全过程参与,依法监督实施的管理制度。

尽快研究出台长江专项通航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干线通航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船多,桥多,通航矛盾日益显现,需要及时提高标准。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长江通航标准,统筹考虑航道、安全、桥梁通航、枢纽等管理需求,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真正起到指导作用。针对目前比较突出的桥梁防撞标准、安全警示标志等问题,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组织研究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指导隐患整改和今后建设工作。

合同管理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合同风险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经济活动安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应从企业员工合同管理意识的树立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网络、强化合同内容的审核与分析,以此为基础来做好合同的签约与执行,实现合同管理工作目标。在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为基础,指导施工过程的各项经济活动,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危害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获得工程承建资格,对于合同中的制约投资商权利义务条款并不重视,进而增加了施工企业的风险。另外,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文本分析与探讨,也造成了施工企业风险的增加。例如:在合同签订前未对施工进度要求进行深入分析,造成了施工进度确定并未考虑施工过程中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造成了竣工结算时因工期超时受罚等问题的发生。为了减少此类问题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合同内容、文本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分包合同管理。以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基础,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2、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分析

2.1树立合同管理意识,促进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

针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树立合同管理意识。通过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各部门员工合同意识的培养,为提高企业合同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2.2建立合同管理体系,促进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现代建筑合同管理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中,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是保障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建筑业的特点、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合同管理体系。以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管理体系为基础,促进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

2.3强化建筑工程合同文本分析,保障企业利益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合同文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障施工企业利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强化合同内容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建立合同审查机制,对合同内容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调研中,了解合同内容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避免施工进度设置不合理、内容设置不合理等影响工程施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2.4以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针对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等内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文件极多。而且,根据工程变更需求,工程合同也存在频繁的变更。为了对合同内容进行补充、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资料等辅材料较多。为了保障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建立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合同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合同管理工作质量。

2.5注重合同的执行管理,实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目标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合同履行管理是贯穿于项目施工管理各个环节的重要工作,是保障合同内容有效执行的关键,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合同管理需求建立合同履行管理机制。将合同内容、责权分解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再按照部门岗位职责要求将内容落实到各个岗位,以层层分解、落实、执行的方式,确保合同内容的有效管理。

根据合同执行的各个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与项目部进行合同对接技术交底。以合同内容要求及项目管理需求为基础,将合同复印件、招投标文件、技术资料等与项目部进行技术交底。在此过程中明确合同内容需求、明确合同技术要求,以此为基础促进合同的履行、促进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部应根据合同中的约定进行合同履行管理。根据进度、质量、资金控制等要求,确定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并开展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实现合同约定内容。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合同执行管理还应强化动态控制、强化变更审计,以完善的合同执行控制,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3、建立合同管理评测体系,强化企业合同管理能力

在现代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应建立合同管理评测体系。在合同签订、分析、执行等各环节进行合同管理工作的评测评价,及时了解并掌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确保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在工程竣工结算后进行合同管理执行的综合评价,分析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为后期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提高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能力奠定基础。通过合同管理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工程科学管理目标。运用现代合同管理技巧、方法,提高合同管理效率、降低施工企业的市场风险。

结论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市场日益规范的今天,强化施工合同管理是保障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保障施工企业利益、保障投资商利益的重要工作。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现状、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体系。以建筑施工特点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流程为中心,结合合同管理要点与重点,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实现合同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同 规范化 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就要签订合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合同体现着,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1.合同管理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

2.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2.1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2.2 提升企业形象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竞争。规范的合同管理毫无疑问的将使接触企业的人感受到合同管理中体现出的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

2.3 创造经济效益

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对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加强规范化合同管理的途径

3.1 强化法律风险意识,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纠纷的大量增加是对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要进一步强化合同规范化管理,规范合同审查标准,提高合同审查质量。就要提高企业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但法律风险事前是可防可控的,要抓紧强化防范工作。以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内部法律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合同管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针对合同履行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违约纠纷事件,及时采取要求对方提供抵押担保、第三人保证、提高客户保证金等多种保全手段,尽量减少因违约造成的企业损失。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合同管理。

建立、健全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使之在合同管理中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扯皮或失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体制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规范,明确管理的范围、管理的部门、管理的人员、管理的职责、管理的程序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处罚奖励标准。

(1)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的抵押合同和生产经营合同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2)企业合同管理要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制度。例如,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调处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一整套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3.3 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规范合同管理。

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合同管理面广线长,法律要求严格,专业性强,因此要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需要,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配备一定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企业合同管理由企业法律顾问室负责,中小型企业一般由财务、审计或供销部门指定专人兼管,由专人分门别类建立档案,集中保管,才能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完整性。这样使企业合同订立、履行整个过程有人专管,并经常进行检查、过问及把关。同时制订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对违反合同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罚,对执行合同好的人员进行奖励。这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合同管理逐步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4结束语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相应要求。完善、规范的合同管理,能够使企业形成一种自然的工作机制,形成程序化的制度管理,各负其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俊培.公共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合同管理要求范文第4篇

一、中国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状况和不利现象

1、企业合同管理程度不足,管理方式滞后

首先企业合同管理理念滞后,没有根据时代进步。企业的进步不只是一种经济利益的进步,并且也是一种运营思想的进步,这样的运营思想在企业管理上就是利用多样管理体系来详细表现出来的,看成企业危险管理的主要保证体系,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同样为企业运营思想的一样详细体现。在事实上,中国国内企业的形成大部分是用中小企业做主,而这些企业存在本身高度能力的竞争水平,同样也存在很大基础的约束性,这种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在管理中,管理不严密,体系不完善。这种企业合同管理思维的滞后即使没有快速遭到直接的耗费,然而跟随时间的更改,社会经济的进步,给企业发生的问题结果是愈发的显现出来,最后使企业出现不可挽回的耗损。在中国很多大型企业上的领导工作者以及高层管理工作者都相对轻视了企业合同管理对企业本身进步的主要性,并且这些工作者还时常轻视对企业合同管理整体性、体制性的主要作用,一些管理工作者以为企业的合同管理相当于企业平时工作的监督,唯有简易的合同签写、实施以及督查等等,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者专业能力偏低,法律思想薄弱

如今企业合同管理不只是一个简易的起草、签订、实施的过程,即便重点是根据上述的三个内容组成,然而在这三个内容中每一个步骤的进步都是变幻莫测的,而针对这些变化莫测是要求存在高专业文化以及高文化的精英展开管理的,而在中国企业的状况上,不同中小企业的合同体系管理经常是根据本身企业的许多非专业工作者管理,而這些工作者,广泛出现专业能力偏低,法律思想薄弱的不足,使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造成许多的混乱以及漏洞百出。

3、企业合同管理方式滞后致使合同管理成效偏低,信息传输不适时

具备专业的、法律思想强的合同管理体系也无法确定可以产生一种高成效以及高运营的企业合同管理,在企业进步的状况上,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方式滞后,管理成效的偏低和信息传送的不适时都是如今企业合同管理体系发生的重点体现情况。在中国出现的大部分企业上,现在很多企业合同管理方式相对老旧,企业合同管理信息技能型无法做到根据时展,合同的管理和详细内容的整顿、存留和督查方式方法老旧,缺乏对企业合同管理媒介的开拓以及实际使用,同时很少存在企业可以依据如今企业合同管理的管理思想以及思维对于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展开新型构造以及展开更深度的优质,致使企业合同管理成效越来越不明显,企业内部能源技能消息的传送不适时。

二、我国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完备

1、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作业的重要意义

现在的各样企业领导以及企业的管理工作者,不止应该提升本身的专业技能文化,更需要加强本身对其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性的了解,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的树立的基本首要重点是应该属于企业合同管理的专管型部门以及专管型团队,聘请拥有有关专业文化的同时拥有对应的技能的合同管理工作者,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体系树立的管理引导,促进以及监督其他方的合同签订以及合同实施,确保企业合同的拟定以及合同实施的顺利结束。针对许多的大型国有企业应该逐渐树立起一种从上到下的多角度高管理体系的管理结构以及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高度运行以及高成效。

2、完备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管理方式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备是利用管理体制以及体制流程俩部分来展开的。当中企业合同管理体制的管理制度重点是说企业本身的管理部门应该以上到下产生一种正确高效的合同管理团队,这才可以确保企业合同管理可以包含到企业本身的各个部门以及步骤,因此关系到企业的企业条件以及知识。而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上的制度流程就是指企业在企业合同管理上的全部部门以及全部涉及进程,一部不完备以及产生存在一定能够执行性的流程以及体制,确保企业合同管理体系有凭据可守。

3、树立完备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完备以及一步步的树立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的先决条件以及保证。通过对企业合同的整顿,确定要企业合同管理体制的签订、实行以及运行的整个过程;加强企业合同全面性掌控;一步步产生一种存在流程化以及体系化的和企业本身相符合的合同管理体系;使企业合同管理的详细运营有根据以及参考。

4、加强企业工作者的教育训练

企业合同签署能不能够达到成功,企业合同管理危机可不可以成功防御很多状况中决定在于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者和基层工作者的法律思想以及素养强度。因此为了让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成功使用一定要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者以及基层工作者展开详细的教育以及训练,让工作者可以熟练的掌握以及控制和企业合同有关的法律规定以及签订合同的详细步骤技能经验,让企业合同管理有关的全部工作者可以拥有优秀的企业合同危机预防思想,因此让企业合同管理体系能够更优秀的施行。

三、企业合同管理体制的树立以及完备是要求时间以及事实的一步步发展产生的,这种体系的树立不只要求法律体系的有关完备,更要求企业以及社会的高度注重,唯有一起共同的进步才可以协助让企业合同管理体系进入一种越来越优秀的方向上。

【参考文献】

[1]耿晓阳.对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9):216-216.

[2]苏欣.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动态化探究[J].大众科技,2005,(1):85-86.

[3]张海容.国企合同管理制度的优化性探究[J].新经济,2015,(5):71.

作者简介:马秀琴(1981-),女,籍贯:湖北黄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液化天然气项目经理部合同管理岗位。研究方向: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探究。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液化天然气项目经理部)

合同管理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经营管理;履约

0引言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内容,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成本优化控制、利润收益的提高以及经营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的合同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合同双方的要约、承诺以及签约过程,而是与企业的法律部门、生产经营部门以及质量管理等职能部门密切相关的综合管理。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对合同的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防范合同风险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确保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

1新时期强化合同管理对企业生产发展的意义研究

(1)强化合同管理是规范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以经济利益作为活动目标而建立的商品经济关系,这种基本关系的确立以及维系,主要是通过经济活动的双方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能够约束具体经济活动的合同来执行。因此,合同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联系经济活动参与各方的枢纽,也是规范约束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的基本要求。

(2)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基础。合同的实质就是经济活动参与方作为独立的民事行为主体实现商品交换的形式,合同是经济活动参与方达成一致协议的法律约束文件。所以,合同管理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在经济交易活动中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完善的合同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经济交易纠纷的发生。

(3)合同管理是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明显,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也是遵循市场规则与顺应国际市场交易需求的基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若寻求长远发展,必须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因此,必须通过强化合同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序正常开展。

2新时期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1)合同签订前期缺乏相应的调查分析与决策论证。部分企业在签订生产经营合同之前,未能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论证,对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评估不足,导致合同签订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履约困难,出现合同纠纷。

(2)合同签订流程不规范。合同签订过程中法制观念淡薄、合同主体形式不当、合同文本不够规范、合同的规定不够清晰明确等现象在现阶段企业合同管理中时有发生,这不仅直接影响合同的法律约束效力,甚至有可能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

3企业经营管理与合同管理优化模式研究

3.1合同签订前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准备工作

(1)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在合同签订之前,首先应该对市场行情进行充分的调查并作为签订合同的参考,只有充分明确市场情况,才能合理的决策,避免盲目生产,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对市场充分调查后,应该综合预测近期、中期以及远期内的市场需求状况,将调查结论与预测结果作为签订经济合同的参考依据。

(2)做好宣传。无论是针对产品还是服务,企业均需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详细的对产品或者是服务的用途以及质量进行宣传,提高在同类产品市场中的占有率。强化宣传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同样也是扩大合同关系的必要手段。

3.2合同签订阶段的管理工作

(1)合同双方的洽谈。合同双方的洽谈,其实质就是参与签订合同双方的要约以及承诺过程。因此应该根据合同签订的主要涵盖内容,成立专门的合同谈判团队,明确合同中所有的技术条款要求以及商务条款要求,制定完善的谈判方案,并确认谈判结果作出完善的记录,作为合同文书制定的参考依据。

(2)对合同内容进行法律咨询,规范签订的合同文本的样式。在协商洽谈结束后,企业应该针对合同是否合法,是否有效,进行全面的法律咨询。借助法律咨询机构或者是交由熟悉法律政策要求的专业管理人员,对合同情况进行准确的判定。同时,在合同草稿经过双方的磋商修改后,建立合法、有效、规范、确定的合同文本,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合同文本的明确清晰,避免因为合同条款的误读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

3.3履约过程中的经营管理

(1)对合同进行分类登记,并做好履行合同的准备工作。在合同签订结束后,应该交由相关部门登记保管,并建立台账。同时,督促生产经营等职能部门,按照合同要求,做好材料采购、生产技术准备、资金筹措等等相应的准备工作。

(2)合同的检查以及交付管理。在合同签订后,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按照合同要求对生产或者经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进度以及质量标准能够满足合同的规定。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确保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同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标的的交付,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3.4合同的变更与终止管理

企业如果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管理,首先必须确认双方合同的有效性,并在经过一致的协商洽谈后进行变更。必须保证变更内容符合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完成变更处理。当合同中规定的法律实施出现后,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终止。合同的终止应该严格按照合同法中的规定,依法按照相应的手续办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在确定合同终止前,必须对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全面完善的履约评估,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利。

结语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不仅仅是要约以及承诺的过程,而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息息相关的管理科学。企业合同管理涉及到生产经营、销售服务以及技术质量等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若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必须强化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重视合同管理工作,通过合同管理来规避经营风险,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茂.对当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合同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华民居,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