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引进人才挖掘潜力

1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在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能够进行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保障。只有抓住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资源进行充分的磨合开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同时在人才的培养和创新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占有重要的一环。如果执行创新机制,减少人才流失,就不可以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进行优化和重组,积极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确保企业之前所制订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或者实行相应的管理机制的措施或者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战略;人员选募;绩效以及薪酬管理;人员流动以及关系整理;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配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能够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虽然一个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都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所讨论制订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管理目标的实行以及完成程度,都是由下属员工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下属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理解以及贯彻管理者指定的目标,那些被制订出来的计划都将属于镜中花、水中月,那么所谓的“企业管理战略措施”也将变为一纸空谈。所以,当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完善时,这个合格成熟的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灵活的企业组织观念,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宽裕的条件以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保有自己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帮助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纷繁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标。

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人”是一种技术要素,其地位和机械设备、土地等要素一样,是并列平行的。这种观念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对于发展生产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在关于人力资源的观念打破了这种桎梏,不再把人放在和其他要素一样的地位,而是把他看作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以及建设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同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进行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因为了这个因素而活力四射,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现在的人事管理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陋习,不再认为员工只有在受到“监视”“控制”时才能努力工作;相反,企业会不断为员工创造各种有助于提升其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使其自身的劳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现代的人事管理理论一改过去老旧理论“竭泽而渔”“跑了再招”这些既浪费了人才,又使得滥用的职权破坏了士气这样的情况,而开始像爱护水资源、石油资源一样爱护起了人力资源。在现在的人力资源理念中,企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和投入,使资源的利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提高。

2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使用和创新的路径

那么,怎样在当今崭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开展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对内部员工人性化管理,促进竞争意识

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粗取精,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求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倾听员工的呼声,才能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完善企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人事机构应该首先调查那些可以促进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内容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措施,用来激励员工的斗志和竞争意识;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肯付出的员工,则要出台惩罚措施,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使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2.2 在外部招聘中针对人才做出吸引机制

要对企业的岗位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选拔,能者上,弱者下,不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心服口服,不会对企业产生怨念,使企业环境成为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使人才愿意留下来,为公司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2.3 建立培训机制

要对公司的人才进行培养。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十分频繁,如果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员工的知识能力可能就会迅速过时。所以,只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企业不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落伍。同时,培训机制也属于一种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改革实践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62-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有体系是理论学科逻辑体系,对老师的评价也仅满足于讲清楚程序化的理论内容。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强调的“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目标相差甚远,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加以改革,充分体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思想,改革实践性教学。

一、实践性教学是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三者之间的桥梁或枢纽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功能体系构成中,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具有中心地位,同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者本身就是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的,如果将三者隔离开来,必然会导致创新学习能力的失去、科学研究能力的降低、社会服务能力的减弱。高校教学环节主要由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作业练习、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在这些环节体系的运行中必须充分体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即在传授学习高深、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实践机会和创新机会。不单要提供时间,而且要提供空间、提供内容,如思维的空间、动手的空间等,提供真正创新的内容,以使学生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在讲基础理论时必须讲清楚基础理论建立的背景,在讲实践内容时必须讲清楚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而在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是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会计理论。只有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较短的适应期后或不需要适应期而立即胜任岗位要求。由此可见,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是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其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如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应当在学科逻辑体系学习的同时,开设与之相匹配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内容的同时,明确会计实务操作是如何进行或完成的;在进行会计实践操作中明确其会计理论依据出于何处。如果没有会计实践性教学,则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胜任企业会计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

二、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由于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变换各种经营方式以及营销方式,这就会产生新的业务,学生在实际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书本中所学知识远不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各方面的变化。在高等教育中,无论是综合类大学,还是理工类大学,本科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其培养的学生大多数要直接进入社会各界,借助于各自的岗位,为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服务。因此,学校应当按照社会用人需求,选择适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下参与更多的团队合作,增强其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如会计专业可借助课程综合实验与专业综合实验相结合,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会计信息资料的使用能力。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在实践中会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升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优化培养方案。依托实践性教学,促使学生学会技能。如会计实践性教学需要在会计基本理论学习之后对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个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充分领会会计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充分理解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应用、提炼和升华,更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和研究会计理论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完善会计理论,探索更为科学、更适合国情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出能尽快上岗的会计实用人才,而且要为培养出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会计研究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性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此基础上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极大地提升学生会计实务规划、成本核算、投资风险决策、假账识别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不同的会计工作环境。因此,应当充分给与学生进行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项目,以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的学生为主体,成立改革实践性教学实验小组,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借助于实习基地单位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会计核算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照会计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在学习会计学科逻辑体系中的《中级财务会计学》后,借助于实训环节,研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积极性的同时,培养科研能力以及业务处理能力。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学》、《企业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学》后,借助于实习环节提升学生总控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假账识别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效 创新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措施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显示出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性。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就成为摆在人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教育观念落后、教师自身素质低下、教学方法单一等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观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学生观的落后和教育观的落后两个方面。其一,学生观的落后。现在,仍有不少老师严格奉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不尊重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真正体现;其次,教育观的落后。长期以来对学生实行“大一统”管理,不注重突出学生的个性,对差异悬殊的学生实行高度整齐划一的教育,这样就很难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自身素质低下。教师自身创造性的缺乏是导致学生创造性整体缺失的重要原因。从目前来看,教师创新性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的淡薄与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两个方面。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比如在授课时将知识的传授由于能力的创新结合起来,及时将最新的创新成果介绍到课堂上来等。

教学方法单一。有权威资料显示,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传统的重说教灌输轻创新启发方法,不仅无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阻碍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些因素都对学生创新性的发挥具有很大影响。

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社会意义。社会意义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来讲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创新提供方向。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将思想政治融入教学之中,可以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将其有力的团结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大潮中;其次,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很多的挫折与困难,总会面对很多的竞争与挑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面对困难继续前行的勇气。

个人意义。个人意义主要是从微观方面来讲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必要的思想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行。创新精神固然重要,不过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创新就会被利用,从而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危害。

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高校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时,必须特别注重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大力开展主题教育、加强学生分类指导、丰富教育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大力开展主题教育。高校应始终把主题教育的开展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和关键,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和前提下,为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学校最好是将这些任务分配各各个院系,鼓励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工作。

加强学生分类指导。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在进行创新性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热情。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学生起到鼓舞作用,而且还可以为学校自身赢得广阔的发展道路,可谓一举两得。

丰富教育教学手段。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必须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可以积极丰富教学的形式和环节,比如定期举办专题讨论会,讨论分析与之相关的知识等。同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新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四、结语

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应紧跟时展步伐。只有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中来,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国家提供更多优秀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本文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及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崔成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33).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培养路径;人力资源

目前,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理论与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人才培养措施的贯彻执行,但从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着手分析,从自我培养、学校培养、继续教育培养等层面展开研究,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1科技创新人才的涵义

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国际通用的概念是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生产、促进、传播和应用活动的创造性人力资源”。概念上,科技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与创新人才的结合。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科技创新人才是指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科学和技术工作、具有较高创造力、对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科技创新人才包含了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2方面的资格条件。科技创新人才是一种广义的、抽象的、与时俱进的,是随人们对品德、知识、才能理解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

2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大成效,不仅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素质普遍较高,还实现了人才结构的优化与人才机制的完善,形成了较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目前,我国人才数量较大,相对而言,科技创新人才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较大,需要快速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战略地位。但目前科技创新人才数量明显不足,远远达不到社会需求,阻碍了社会的快速发展。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目前,存在高层次人才少、一般性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等问题,真正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的人才较少,无法真正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国家竞争力。③产业研发力量十分薄弱。目前,我国人才企业研发队伍还处于初级阶段,高层次研发人才严重匮乏,无法满足自主研究需求,且人才流失严重,因此,我国高科技产业研发能力依旧较弱,弱势十分明显。

3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

3.1自我培养

自我培养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创新科技人才培养需要坚持的原则是“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相统一”,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加强对自身的思想教育,意识到终身学习、自我培养的重要性,树立自我培养意识。自我培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需要端正工作态度,明确自身学习、努力的方向,在培养中注意政策与国家方针需求,并以此为准绳,自我培养,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②需要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提升自我约束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3.2学校培养

学校培养是系统培养的主要手段,培养效果较佳,但是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必要阶段。学校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从源头着手,从基础教育开始,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做好铺垫,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不同类别的人才,实现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②注重大学教育。大学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战场,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因此,各大学需要注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完善课程设置,革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创新性内容,从而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目的,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③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社会与国家需要支持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为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3.3继续教育培养

继续教育十分重要,一次性教育存在较大的弊端,不能结合时代特点,无法与时俱进,因此,进行继续教育、进行终身培养十分重要,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知识的更新,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因此,继续教育培养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继续教育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①企业建立自己的继续教育机构,加强知识培训,为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形势进行能力与技术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②制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使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达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3.4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理论实践相结合。科技创新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理论实践结合培养十分重要,这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理论实践结合培养的关键主要在于加大实践训练力度,给予学生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企业可以与高校密切结合,高校负责知识讲解,企业负责实践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从而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可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十分重要,能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正处于需要大批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多角度、多渠道进行人才培养路径的完善与创新,实现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的多元化,达到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刚.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群言,2014(04).

[2]李.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4.

[3]陈艾华,吴伟,陈勇.美国工科院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理念与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2(09).

[4]刘志宏.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的战略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6).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多元化培养

基金项目:此课题为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河北省经济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互动发展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14-03007)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8日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内具有强烈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很强的创造力,并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产生或者具有能力产生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的杰出人才。河北省作为经济大省,人才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河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仍旧匮乏,因此培养、开发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应成为河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河北省经济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

(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知识创新、传播和使用的主体,并推动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完成。近几年,河北省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引进了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各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这些高层次创新人才极大地带动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

(二)河北省经济发展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河北省产业结构挑战与优化的重点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加传统产业的知识科技含量,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都离不开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持,尤其是随着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二、河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层次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机制滞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比较淡薄,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开发和引进使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虽然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但是具体到执行层面,缺乏可执行的规划,导致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滞后。此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工作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聚集吸引优势。

(二)高层次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且流失严重。相对于人力资源总量而言,河北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数量还明显不足。河北省人才规模虽然居全国前列,但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却相对缺乏,与发达省市差距明显。且由于河北省受经济条件限制,高层次人才待遇较低,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与周边省市尤其是京津地区相比较弱,造成高层次创新人才流入少、流出多。

(三)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对经济贡献不足。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人才开发的主体也应该是企业,但是长期以来,河北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大量集中在科研院校和事业单位,且人才分布不均,多数高层次创新人才分布在教育、医疗系统,远离市场,造成企业的研发力量薄弱,难以得到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其创新成果的支持。

(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河北省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方面投入不够;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其规模和层次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开发过程中,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培养过程中,多注重学术研究,对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实用人才培养不够。

三、河北省经济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互动发展策略

(一)建立人性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人性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体系,首先要在认识上确立高层次创新人才在人才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各级政府要树立为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的意识;其次要加强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服务体系;再次应完善相关配套机制,为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科研、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配套和完善的服务。

(二)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现阶段,快速提升河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的主要方法就是人才的引进。因此,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河北省创业发展。围绕河北省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利用河北省独有的资源优势和新兴产业优势,制定面向国内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

(三)创新企业与高校合作机制。从长远来看,应当整合省内科研教育资源,为企业和高校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构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互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依据产业规划和经济建设需求,培育与之对应的学科群,增加创新产出,用优势学科支撑重点产业,把重点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再通过产业发展和人才聚集,反哺学科研究,促进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发展。

(四)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培养机制。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与质量双重不足的现状,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开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扩大创新人才基础。同时,开拓培养思路,开发多元化培养方式,针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开展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多元化培养,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高层次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地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河北省要从整体战略着眼,建立健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机制,大力引进人才,建立一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为河北省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苏海龙.甘肃省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开发研究,2011.

[2]张小菁,周斌,刘峰.湖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