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学培养方案

会计学培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学培养方案

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224-02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它主要解决专业建设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由谁来培养这些核心问题。2005年,黄淮学院与英国威尔士大学和考文垂大学合作办学,成立了黄淮学院国际学院。合作办学的专业有多个,会计学是其中的一个专业。会计学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就显的尤为重要。以黄淮学院国际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展开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

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在从事会计职业之初便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能有针对性地继续学习。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条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扎实的会计及会计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知识面宽;有熟练的会计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熟知并能灵活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熟悉国际惯例;未来能为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就业、留学的需求,我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一)素质目标

职业素养是学生将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校期间,我们将努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意识,使其能够妥善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

(二)基本能力

1,基本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英文沟通能力,并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珠算能力和必要的会计书法,以及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所需要的计算机水平。同时熟练地掌握使用基本的商务礼仪。

2,职业岗位能力。在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本专业学生还应具备与财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包括会计核算、成本计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纳税申报、税收筹划和必要的文字表达能力等,并能熟练掌握中英文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两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但可以担负核算、监督等职能而是能提供五大核心服务。五大核心服务分别是资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顾问服务及绩效管理、财务规划和国际化服务。

3,职业发展能力。会计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专业,经济环境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会计产生影响。所以,对于财务人员而言,终身学习是必须的。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这是保持其职业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保证。

(三)职业证书目标

除了取得教育部门规定的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英语证书以外,经过考试,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还可取得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珠算五级证书和会计实账证书。我院同时提供拓展职业证书的辅导服务:单证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等学生可自愿报名考试。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

会计中外合作办学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的问题。搞好国际会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是一个关键;它是体现国际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设置不仅要科学、系统、合理,而且还要反映国际会计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学生在人校后,通过第一学年英语的强化学习,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尊重学生自身的意愿选择,把会计专业分成出国留学方向班和国内升学、就业方向班。兼顾考生国内就业和出国留学两方面的职业规划。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分为两个体系:

(一)出国留学方向

该方向以英国合作院校全英文专业课程体系为框架。2/3的专业教材均采用海外原版进口教程,保证了课程与海外教学体系的衔接。同时原版教材为学生营造了语言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国际通用语言获取信息的能力。国际上反映学科进展的前沿文献资料都以英文发表,因此选用英文原版教材能使授课教师更贴近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知识。另外,采用原版教材方便教师学习借鉴国外完善的课程体系。原版教材中涉及大量与时俱进的实例、数据、阅读材料,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知识原理,更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展国际视野、掌握分析方法,这与当代教育倡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相符。毕业后的专业课成绩也均能受到外方认可。

在引进海外原版进口教程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中文课程和引进课程的衔接与融合。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核心会计课程开设为中文课程,例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而统计学、经济学、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国际会计、高级会计等课程开设为海外引进课程。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只要把会计的核心的几门课程学好了,就可以延伸其他几门课的学习,而不在乎是英文课程还是中文课程了,最差的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可以基本满足会计工作实务的需要,另外通过学习其他英文课程来扩充自己在专业方面的视野和提升能力。

(二)国内就业、升本方向

该方向针对国内专升本考试及就业的需要,为学生打造一套实用性较强的中文课程体系。主干课程有:基础会计、经济法、财务会计、国际贸易、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管理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会计和税法等。通过以上课程的开设,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自愿报名考取会计上岗证、外贸会计证等。另外,我们还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提高学生今后发展的竞争潜力。在设置中文会计核心课程体系时,注意不要全部抛弃英文教材,英文教材可以作为补充,适当增加一些会计学专业英语课,比如国际会计、国际财务分析等,以增加学生在专业外语方面的能力,也不偏离国际学院培养国际性人才的目标。

三、课程学时数量的设计

(一)专业课程课时设计的三个“1/3”原则

1 专业课程按照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划分。学科基础课课时不应少于专业课程总学时的1/3。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因为学科基础课课程所占比例较大,更符合通才教育的特点,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经济类课程,以及管理类、金融类、信息系统、统计学等交叉于会计领域的学科这类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邻近学科的认识、拓宽知识面,使学生不禁锢于本专业的理论而真正做到教育的“宽口径”。

2 海外原版进口课程的学时不应少于专业课程总学时的1/3。合作办学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每学期开设三门专业课程,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国外教材不同于国内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而较少涉及实例的特点,它含有大量的案例和讨论,用以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动辄七八百页。所以一定要有适当的课时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课时过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弄懂教师课上讲的理论知识,忽略教材相应的案例和讨论,大量外文原版教材上的优秀案例被忽略了,这可以说是对国际先进教育资源的浪费。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为部分引进课程配置中文辅导老师,对教材相应的案例和其他外籍老师收集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

3 实践课程课时不能少于专业课程学时的1/3。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此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提到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会计职业行动和职业岗位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通过“基础技能实训一岗位虚拟实训一会计综合实训一企业顶岗实习”四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并行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如果实践课程课时较少,就无法保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二)英语课程课时的设计

在合作办学的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会听不懂,学习效果很难保证。一般学生在人学时的英语水平有限,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强化的不间断的英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是尽快让学生适应未来出国后的纯英文环境,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用英文获得专业课学分。对英语教学一般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第一年大学英语教育,第二年雅思课程,第三年引进课程双语教学(外籍老师讲授,国内专业老师中文辅导)。第四年外籍教师纯英文授课,取消中文辅导,逐步使学生适应国外课程模式。

由于上述英语教学的特点,所以在英语课程课时设计时,第一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要适当加大,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强化,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写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年要设置雅思课程,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雅思考试,为今后的出国深造做好准备。第三年要为引进课程配置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和辅导。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给予力量倾斜,加大语言课的比例,结合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外语培训力度,强化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将学生全部或绝大部分能接受纯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

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校企协同合作以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为主体。校企协同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企业、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一种发展模式。校企协同合作具有多种模式类型,包括订单式校企协同模式、校企协同互动模式、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在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和企业可共同组建联合研究室。唐山学院拟与唐山达人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构建“唐山达人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唐山学院研究室”(以下简称校企协同研究室),创设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校企协同研究室是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平台,校企协同研究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在校企深度合作中构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具有真实的会计单证、会计软件系统、报税系统,集会计记账、税务报税、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专项业务的全真专项与综合实训室,开展中小企业记账、办税、审计等全真实训,实现校内实训的系统化与全真化。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校企结合”聘请专家、财务技术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训,在学期期末的实习环节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部分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中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同时在校企协同平台下可以将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中,贯穿到教学实施的全程塑造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或管理咨询服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开展科学研究,做到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

2.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新建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会计学专业建设工作的起点,新建地方高校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潜力进行明确定位。如何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定位更加合理,必须进行充分调研。我们确定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研方案,调研形式包括高校考察、企业走访、校企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其中在2012年唐山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建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培养哪些方面的专业核心能力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数量为24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唐山市典型大中小企业财务部门会计从业人员,其中被调查者绝大多数所学专业为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及相关专业,多种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集中认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会计实务处理与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能力、涉税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唐山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自2002年改建本科以来人才培养目标在办学经验中逐步明确,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了反复的论证,我院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确定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经济、法律、现代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会计业务处理、涉税业务处理、审计业务处理、财务管理以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等工作的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基于校企协同研究室的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新建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应用型教育的特点,专业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结合专业现状调查、人才需求状况及毕业生岗位分析等问题,将行业和企业对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能力的需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目标。在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唐山学院会计学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专业应用能力按照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进行了分解,明确了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关系,提高了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3.会计学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

我们根据连续多年多层次校企座谈、毕业生走访、企业调研、市场需求调查确定了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核心能力:会计实务处理与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涉税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确定了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应该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税务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我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应用”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下设置了通识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平台,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和公共核心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或技术基础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平台包括一般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构建了课程体系支撑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支撑培养目标的具有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即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会计学专业人才需求,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学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化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应不断与时俱进,强化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综合性,大力精简浓缩专业核心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不同核心课程之间也应有效把握学科前沿与人才市场需求前沿,做到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格证书考试相关内容之间的有效资源利用,形成教学内容设计与优化方案,力争通过教师教学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与职业证书通过率。实践能力对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应用能力的要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紧跟时展步伐的具有专业方向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应对现有实践教学项目体系进行全面的修订,结合国家会计政策的变化和地方经济的特点,对原有实验(实训)项目进行更新,并开发创新型有特色的实验(实训)项目,新的实验(实训)项目体系应能够体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应注意循序渐进,在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下,密切关注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按照企业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环节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定岗实习,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层次体系,力争在校企协同研究室构建的全真实训环境中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

4.结束语

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 教学方法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52-02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借助于完整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实施会计学专业人才教育的过程。综合考量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其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考量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主要由各个高等院校来承担。按照学科特点,高等院校可以分为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师范类、Z言类、政法类、民族类、农林类、医药类、艺术类、体育类以及军事类。会计学专业的设置以综合类、理工类和财经类高等院校居多。根据教育部相关资料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国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630所,其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财经类院校共有88所,综合院校共有177所,工科院校共有206所,占74.76%。综合类高等院校,指囊括多学门、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大学,一般辖有多所学院,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理工类高等院校是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天文、数学及其各种运用与组合的大学,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财经类高等院校,是以财经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根据科研规模和科研性质,高等院校可以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应用型以及高等专科院校六种类型。研究型是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致力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研究教学型介于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之间,一般是科研与教学工作并重且强调科研的重要地位;教学研究型也是教学与科研并举,只是教学和科研所占的比例不同,其研究创新环境低于研究教学型高等院校的平均水平;教学型是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应用型是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中,以上类型均有涉及。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学科特点及办学优势有很大不同,会计学专业在学校的专业地位决定了学校对其资金扶持、教学资源等倾斜的力度。而且,研究型、研究教学型以及教学研究型高等院校在制定本科培养方案时,会考虑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在本科生课程体系设置时会有相关的衔接课程。

各个高等院校都设定了较为明确的培养目标,涵盖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道德以及从业领域范围,除了以应用型或复合型培养目标为主体之外,还强调国际化以及创新性。从不同高等院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尽管对课程的归类有所不同,但是核心课程的基本架构比较清晰,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或称基础会计、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和管理会计。除了核心课程之外,各高等院校往往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需求设置一些差异化的课程,如财经类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往往下设多个方向,不同方向会有体现该方向培养特色的专门课程;而综合类高等院校在管理方面的课程会相对较多。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各高等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与此同时,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高等院校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在课程体系中实习环节虽有一定的比重,但大多流于形式;教学注重纯粹的会计理论与技术培训,没有在探究性纬度上加以拓展,使得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为此,高等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应该进一步调整和改进,从而为我国创新性国家建设输送合格、优秀的会计学专业人才。

1.突出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会计学专业具有办学层次多样化以及办学范围宽泛性的特点,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区域发展差异,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地方经济相融合,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培养方案,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不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偏好不同,高等院校应当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培养,并在总体范围内,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补充。另外,在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将职业道德等人文素养融合其中,除了体现专业特征,还应该涵盖科学的价值观导向。

2.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在高等院校现有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当重点对通识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双语课程进行调整。按照新修订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通识教育应当包括八个模块,即了解历史事件或思想、当今世界的文化差异,培育国际视野;关于人类行为的基础知识;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对定量数据的调查与分析;调查、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的欣赏能力;对个人和社会价值观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的经验。为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应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增加实践性选修课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会计学相关竞赛。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中,还需要突出国际化的培养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会计学术思想,利用国外原版教材加大相关双语教学课程的力度。

3.改革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实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增加师生互动,以学生的课堂讨论为切入点,让学生为教师及其他同学讲解,更深地体会课程的本质。二是将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的部分与信息软件结合,将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相结合。三是借助反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论文研讨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基于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开展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它相关企业的合作,以拓展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可以采取如下途径:一是与企业合作开设合作教育课程,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教育课程,与企业财务人员一同工作,全面参与会计业务,观摩会计业务流程,见证、分析具有一定复杂度的会计业务,从而在毕业前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二是与长期合作企业共同建设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访及结合某些特定的会计课程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实习课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便于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考查。三是定期邀请注册会计师或者企业财务负责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和经验介绍。

[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1年度)(课题编号:GBB1211004,课题名称: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希亮.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6)

[2] 张新民,祝继高.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围之路[J].会计研究,2015(8)

[3] 张巧良,周丽丽,陈荣.给予国际教育准则的会计学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

[4] 张伟,王新红,王媛.卓越会计师素能结构及培养路径[J].财会月刊,2015(6)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特色;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F2353;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12-05

中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筑类高校正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设计基础型、专业型、发展型等培养模块,力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领军人物以及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由于建筑行业会计有着会计科目相对集中、经营管理及成本核算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因而,建筑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有着特殊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促进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建筑行业发展相适应,是当前建筑特色会计人才培养变革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需求与培养差异

(一)专业能力需求与培养差异

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主要指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等。由于建筑行业自身规模的限制,大多数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配备有限,因而,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除了做好企业财务活动的核算工作,还要掌握企业工程投资融资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结算等,更要做好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管理。建筑业一般以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核算和成本管理,具有工程分布广泛、范围分散、人员复杂等特点,属于开放式生产经营。这给集结成本、核算工程费用等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而,只有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投资分配、债权债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然而,现阶段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学习偏重于如何组织财务活动,而忽略了对财务协调、团队协作、人际交往以及应对压力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知识需求与培养的差异

建筑行业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企业数量繁多、规模小、经营技术水平较低,以中小企业为主,财务人员少且岗位分工难以明确,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税务知识、金融知识以及与建筑企业相关的管理知识在内的专业知识。此外,建筑企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色,为了更快地融入企业,进入工作角色,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还应对与建筑行业有关政策、法规、行业内部市场环境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目前,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般涵盖了会计学专业人才所需的相关知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对完善。但是,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以一般环境和比较成熟的工、商企业为主要学习对象,针对以建筑施工企业为对象的相关课程虽有设置,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三)综合素质需求与培养的差异

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是会计人员获得企业信任与认可的基础,也是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动力。目前,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系统、规范,大部分高校选择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很少单独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因此,导致目前绝大部分学生职业规划盲目,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认识肤浅。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这就要求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一般会计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还要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品质和精神。然而,毕业生择业大多不愿意选择民营中小企业,而倾向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报考公务员的比例逐年增长,可见学生的职业忠诚度较低,跳槽现象频繁。

综上所述,目前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人才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已比较全面,但在综合专业能力、行业相关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需求。

二、建筑行业特色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一)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定位

为适应建筑行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沈阳建筑大学适时调整培养方案,以掌握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执业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方法、操作技能为目标,主要面向建筑施工、房地产等领域培养具有较强会计核算、公司理财、审计查账、会计咨询服务等能力的具有建筑特色的高层次、实用型会计人才。

2.培养规格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要求,沈阳建筑大学会计学专业采取“三明治”教学模式(校内教学+校外实践+校内教学)。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建筑施工与房地产领域及其他领域的会计与财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会计软件开发与维护能力;具备从事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往来结算、税务核算与税收筹划、全面预算与财务控制、审计查账、资产评估等业务能力。

3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会计师培养;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67-04

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明确、定位是否合理是培养卓越会计师应解决的首要问题。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为商科教育(包括会计学)应该努力实现十个目标: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能力与专业能力。不同类型的大学(如综合性院校、普通财经院校和特色财经院校)对本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定位不尽相同。东南大学会计系目前处于急需转型改革的阶段,我们提出卓越会计师应是复合型、创新型的管理人才。本文对国内20所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了目前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分析了成因,据此提出了信息加速背景下东南大学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实施策略保障。

一、当前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本文对国内著名的20所综合性大学会计学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详细了解各个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教学活动开展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其他课内外活动等,发现普遍存在以下5个方面问题:

1.全球化视野缺乏。从课程设置上看出,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英语课程,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对专业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能够全面采用英文原本教材进行教学的学校很少;课程设置没有重视国内外专业课程相关关系,基本都是介绍国内会计内容为主,介绍国外会计较少。会计作为一门全球化的商业语言,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下,深入了解国外相关会计政策和形势十分重要。

2.时代节奏感落后。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均是按照通识课和专业课安排本科生的教学内容,多是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为主,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金融为辅,课程较为经典,是培养卓越会计师应该设置的专业课程,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开始逐步注重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的学习。但是在大数据、互联网+这个时代,以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课程体系对于卓越会计师的培养已经远远不够。对于会计人员未来重要的已经不仅仅是记录工作,而是对大量数据归类并处理分析的能力,如何分析并运用数据做出正确决策尤为重要,而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却缺乏对学生掌握数学建模、高端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有效处理和分析等具有时代特色的能力的培养。

3.自身特色体现不强。高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并未进行特色化方面的考虑。以东南大学自身为例,学校工科背景十分雄厚,但在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方面未能培养出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卓越会计师。

4.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高校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最应重视的方面。但在调研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于培养自己创新能力没有任何用处。课堂上,老师过多关注于对会计规范的追求和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让学生拥有批判性的思维,从而失去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动力。

5.课程实施效果不佳。近年来,国内高校认识到通识教育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故在大一大二课程规划中设置了通识课程,但是课程实施收效甚微,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仍然无法被称作为具有人文情怀和多学科基础的优秀的可塑造性强的人才。

由此可见,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了高校在卓越会计师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不足:(1)人才同质化,每年国家有大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却又缺乏真正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同时,高校实施的注入式教学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实际工作需要的熟练技能;(2)学生缺乏创新能力;(3)综合素养不高,职业能力尤其是通用能力培养不足,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更是少见。

二、信息加速背景下会计师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1.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学校没有依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核心竞争力、所处地域以及学生层次做出合理的定位,培养目标的宽泛、模糊和欠清晰,使得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受到合理化、特色化和精英化的教育。卓越会计师培养目标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风向标,决定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培养过程的安排。“宽口径、厚功底”成为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目标,没有特色的会计人才不是有竞争力的卓越会计师人才。东南大学具有很好的工科基础,却未能依托这个平台培养出具有工科背景的优秀会计人才。

2.培养方案缺乏张力和深度。东南大学是一所高层次研究型综合大学,生源素质高,但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方面没有理论与实务并重。理论层次上,应该有一批人才钻研会计学专业最前沿的热点,研究和拓展会计理论,并且有可能形成东南大学的会计学派;实务层次上,学校没有创造或者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实习,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不能够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分析。

3.教学模式的单一。大学的课堂学习往往是高中教育的延续,学生上课听课,下课写作业,最后是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思维、批判性思维、领导力和沟通力等都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和培养。

4.师资力量欠缺。上述提到的种种问题,如通识教育收效甚微、不能选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以及上课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均与高层次师资力量欠缺有关系,或是由于我国对师资要求存在一定导向上的问题,使得老师不注重教学技巧的提升,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过少,对教学成果也不注重。如果老师本身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不够,就更加不能展现学科魅力,不能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出钻研精神。

5.社会氛围不良导向。调研表明,会计学专业学生都很热衷于考证,以至于学生在他认为不重要的课上(比如一些通识课)看考证书籍。学生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对于有益的长期积累或者一些兴趣的培养却不热衷,导致虽然学校积极推动基础文化的建设和普及,学生却不能积极配合。当整个社会的氛围都在急功近利的状态下,学生们也自然摆脱不了这种氛围的影响。

三、信息加速背景下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实现策略与实施途径――多维度平台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以高等商学院协会对商科人才要求为基础,东南大学会计学专业以“基础宽厚、主干突出、选择多元、载体丰富”的先进教育理念为导引,确立“给予一流的学生以一流的培养,造就其一流的理论功底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针。具体培养目标为:以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为重要目标,依托东南大学的工科资源,一方面在传统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为会计学专业学生增设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理论及实务知识的课程和实践;另一方面,为电子通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战略新兴行业相关专业的学生设计会计学课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从事经济运行和发展研究以及从事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既具有财经思维又富于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为解决当今高校在培养卓越会计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东南大学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实现和实施,提出了信息加速背景下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多维度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跨区域合作、多元双轨教学护航、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创新,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主要包含以下5个模块。

(一)打造多元化双轨制教学平台

多元化进阶式教学平台指的是在教学方式上开展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而双轨制教学平台则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高度融合的教学形式。

在多种教学方式的实现上,除了老师讲授必要的理论之外,还应加入案例教学、远程教育、课堂讨论、小组课题、课堂讲稿以及分组辅导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案例教学要注重选择最新的实例教学。国外知名商学院如哈佛商学院非常注重案例教学,而国内在会计学专业课书本上体现出来过多的是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过于注重运算过程,而忽略了会计准则、会计规范的分析,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完整现实的案例教学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突之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使得学生可以参照过去的经验,从实际情况、措施和结果中学到专业知识。而远程教育则是让部分课程实现网络教学,通过一些经典课程的网络课程,加上课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的一些习题课后讨论,这样学生们既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控制学习进度,老师们也有更多时间进行钻研和提升教学内容和方式。

双轨制教学平台不仅能够让学生完成好课程学习,也可以让本科生参与研究计划,即每个本科生选择参与一项具体的研究项目,可以是老师承担的研究项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承担的研究项目。当学生自己承担研究项目时可以邀请老师作为顾问,并从中得到学分。同时,学校在学分设置和奖励机制上进行适应性的修改,以增强提高科研能力在本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打造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平台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计算机网络成为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得学生不再一味的从书本获得知识。学校可以建立一个虚拟平台来弥补学生接触社会、接触企业不足以及实战经验不足的状况。根据企业沙盘ERP实训课程得到的启发,学校应在虚拟平台上建立企业,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发展虚拟企业,团队之间面对同一市场经营,相互之间形成竞争意识。每个学生在团队中要担任企业不同重要的管理岗位使自己的企业良好的运营。商学院学生从来都不应该脱离社会,相反的,要更早的有主人翁的精神和责任意识,敏锐的消息捕捉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卓越会计师迫切需要优秀管理者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因此学校应积极的发展虚拟平台。同时,这一模拟企业平台应该建立许多辅助版块的模拟和多种管理工具并且尽量接近现实,如公司在选择股票投资时模拟平台可以提供虚拟股票交易平台;公司在评价业绩时会运用到管理绩效平台,在解决公司的战略决策问题时需要数学建模,计算机编程平台。虚拟平台的建立能够让学生体验管理者角色,而竞争机制则使得学生有动力经营好“公司”,若要经营好公司,就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求。

(三)打造跨区域、跨范围、跨学科合作平台

综合性大学的一大优势是资源丰富,高校院系之间不应该是独立的,应能形成资源整合机制与资源多元化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双赢,达到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专业特色缔造学生不可替代的专业素养目标。总体上,也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人文学科的熏陶下实现自然学科的进步,而自然学科的进步则又促进人文学科的发展。同理,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应该交流,进行定期的合作论坛、交流生计划、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良好互动,促进人才跨区域培养。同时,不但要和国内学校合作,也要和国外商学院合作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树立全球化观念,比如开展交换生交流、邀请国外商学院知名教授客座讲授、组织老师团队进行访问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培养理念和办学方式等。

跨范围合作则是走出学校,开展多层次、固定、长期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解决管理问题与提供决策建议,企业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以让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够得到对应层次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学生在高校期间若能有合理连续的实习计划便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和拓展思维,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纳入产学研模式。

跨学科合作是实现会计学专业学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电子通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学生的“双主体”,同时实行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基础与专业知识、产业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分段式”模式,和应用能力与科研能力并重的“双轨运行”教学模式。依托东南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加强外语类、数学类、计算机类等基础课程;加强经济管理应用性课程,培养能力;通过跨专业、跨系、跨院的选修课,拓宽知识;邀请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教授开设课程或讲座,增加学生对工科知识的了解;通过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打造创意、创新、创业平台

从国家战略、学校发展战略和个人发展战略的角度上看,会计不仅是规矩的遵循,更应该具有创新。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讲座开展、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孵化器要敢于体现规则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这样才能使得会计人才更好地管理企业,体现出会计学科与会计人才的与时俱进。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会计学专业学生必须选修一门夸学科专业,积极发展学科交叉,发现创新点;讲座开展方面,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创业人士来校指导,尤其邀请东大创业成功者回校为学生做创新指导和经验介绍;在创业训练营中,可以模拟创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创业比赛、沙盘模拟演练;在创业孵化器阶段,学校可以为创业起步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各种便利措施。

(五)打造学生自我管理平台

卓越会计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为此经管学院应时刻注重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领导力、决策力和自我负责、勇于担当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会计学专业学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学校可以把修学计划、住宿管理完全放给学生,充分实现学生的自我负责、自我领导与自我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院可以为学生配备指导老师。同时,学院应在专业选修、专业调整、修学年限、课程选修、宿舍选择和调整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自我管理平台,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