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层培养方案

高层培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层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层培养方案

高层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作业面

1 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 高空作业多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1.2 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1.3 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1.4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两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2 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1 加强施工条件的控制

(1)人员。工程项目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把人员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将质量控制的责任分配至个人,定人定岗,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确保工程质量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控制。在施工时,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施工人员进行资质和能力检查,确保其合格后方允许其施工;(2)机械。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及特点来确定机械设备的使用,并做好机械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调配,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3)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从空间、时间、技术组织、生产力、施工条件、物质等方面考虑施工方案的实施,总体设想和安排,明确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确定各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机具。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则应及时修改和完善施工方案,敢于运用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施工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2.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

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同时注意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和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另外也要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2.3 高层建筑的地基与测量技术

在高层建筑进行测量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并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以备绑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砼之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当用内控法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但必须经过校对和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

2.4 加强各专业施工的相互配合技术

高层建筑工程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专业的配合,即土建、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配合。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高层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层次分析法,大学生毕业去向

1.问题的重述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就业产生不少新变化。首先,我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近几年来,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不但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训,不少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不少的竞争对手。其次,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第三,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这更给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2)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诸多挑战与机遇,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五种选择方案:继续考研深造、考公务员、到企业工作、自主创业和待业。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选择,影响程度有多大,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2.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毕业去向有继续考研深造(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的招考比例也随之增加,它已经成为许多同学努力的方向。)、考公务员(公务员一直被认为是“铁饭碗“,也是大学生选择的方向。)、到企业打工(进入各类国营、民营、三资企业打工,从事专业技术或营销等工作,在实践中段练自己。)、自主创业(当前形势下,随着我国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日益高涨的热情,大学生逐渐把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一条主要途径。)和待业(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或公务员落榜继续再考,或者等待机遇就业。由于受录取人数和岗位数量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大学生都上榜,因此,相当一大批大学生选择继续考研或公务员。[1])五种,而现在大学生面临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和家庭经济情况;专业因素包括专业是否有对口工作和专业冷热程度;社会因素有人才需求比例和社会福利程度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做出选择,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做出选择本文就以上因素用层次分析发[1]分析各个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程度,本文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主要分为四层(最高层为目标层,其次为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最后为方案层)分析各个因素在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选择中占的比重。

3.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1模型的分析

层次分析法[2]的的基本思路与人们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现将问题分为若干层次,最高层为目标层,这一层中只有一个元素,就是问题要达到的目标或理想的结果;中间层为准则层,层中的元素是为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措施、政策、准则等,准则层可以不止一层;最底一层为方案层,这一层包括为了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

对于大学生毕业去向问题本文分为四个层次:(1)最高层即目标层为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记为;(2)中间层包括准则层和子准则层。准则层记为,包括三个准则:个人因素,记为;专业因素,记为;社会因素,记为。子准则层记为,包括七个指标:个人兴趣,记为;个人能力,记为;家庭经济情况,记为;专业是否有对口工作,记为;专业冷热,记为;人才需求比例,记为;社会福利,记为;(3)最底层为方案层,即大学生毕业去向有哪些选择,记为,分为五个方案:考研深造,记为;考公务员,记为;到企业打工,记为;自主创业,记为;待业在家,记为。在层次结构中,各层指标及方案都称为元素,非最低层的每个元素支配着与它有关的下一层元素。

3.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建立方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设以为比较准则,层次各因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类似地,以每一个为比较准则,层次各个因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

对于总目标,有

1

2

4

0.557

1/2

1

3

0.320

1/4

1/3

高层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关键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1-0105-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层建筑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高,又由于高层建筑在施工中具备作业面积狭窄、资金投入量大、施工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有了更进一步要求,所以分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对提高高层建筑质量,保障人们生活水平有着重大意义。下面就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关键要点做主要探讨。

1 高层建筑特点

高层建筑具备占用空地少、缩短和优化市政管道和道路、美化接到等特点。高层建筑可以在占取少量空地前提下,进行多空间、高形式的建设,在这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世界用地处于紧张的现状。另一方面,由于街道景观主要由行人、动态车流和静态建筑物组成,高层建筑物因其突出、体积庞大优点矗立在两旁,能够成为街景主题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城市形象,还可以成为天际轮廓线。此外,极具特色高层建筑还是该城市活动中心,是一所城市标志性的建筑。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

高层建筑所用混凝土由于具备施工周期长、用量大等特点且受工作条件和气候影响大,所以混凝土强度常常会出现较大离散性,有时甚至不合格,因此控制混凝土强度也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要控制混凝土轻度,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2.1 施工测量的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具备高度高、层数多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也就特别高,针对这种情况最好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制定好相应施测方案,选好测量仪器,按照施工方案构建施工控制网,把高层建筑的控制轴线尽快投影在建筑的面层上,为保证以后的浇筑混凝土、立模板和捆扎钢筋并按照控制轴线画好柱列线等等细部方样;施工测量方法一般将内控法和外控法有效结合,在使用外控法来投测轴线情况时,要每隔一定层数私用内控法测量一次,从而降低竖向偏差积累和提高精度;在使用内控法测量时,通常采取激光铅垂依法,务必在首层的面层上控制好平面,同时用中心十字来控制或者选好四个合适位置当作控制点,浇筑上升各层的楼面时,为确保激光可以垂直向上透过预留孔,要在相应位置留下以200毫米为边长的正方形方孔和首层层面的控制点对应。高层建筑的施工处理务必按照实际情况实行可行方法,实施途中还需认真校对与复核来保证无误。

2.2 混凝土强度控制

2.2.1 选定配合比

项目开工前,通常情况下都要按照工程实际情况配置强度等级不同混凝土,同时还需在法定机构做好级配试验,在级配结果出来后,按照级配做好配合比试验,实际施工按照试验结果执行。但是施工技术中关键要点在于级配和现场施工相符与否,为解决这一问题还需做好现场砂石其实际含水率与试验试配的调整,从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据统计可知当砂含水率增多时,砂含水率每降低2%到3%,混凝土的强度会降低15%到20%,另外水泥数量影响是5%到20%,砂土和石子级配影响是5%到20%;另一方面,水灰比,多增了1%,其强度就下降5%到10%,所以务必要采取对应措施,严格按照初步配合比来计算以及根据基准配合比来适配调整和确定。

2.2.2 严格执行养护制度

泵送混凝土由于其具备缩短施工的周期,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等优点,因此常被用在高层建筑中。但是据实际工程施工使用表明在振捣、原材料和配比严格控制基础上仍旧存在混凝土强度较低的现象,据分析得出大多为养护时间和抢工期严重不足导致。因此,对于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要具备养护方案,无论是从开始养护还是在结束养护都应当专人负责,要在主观上培养养护认知。制定养护方案时要综合考虑覆盖、养护时间、昼夜、水源、人员等多方面因素,并根据混凝土不同要求和水泥实际品种确定其养护时间,在养护大体积的混凝土时要按照施工技术的方案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控温措施,对于关键细节不可漏,此外养护期督查也要加强。

2.2.3 加强评定混凝土强度

针对剔除试块其制作不规则现状,按照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要分批评定检验。同一验收批混凝土要由配合比、生产工艺的条件、龄期、强度等级等大致相同混凝土组成。制作试块要在浇筑点进行随机抽取,万不可弄虚作假,要确保试块真实性。

2.3 裂缝控制

2.3.1 设计措施

针对“放”采取的措施应是设置好永久性的伸缩缝,在外墙面的恰当部位留下分隔缝。对于“抗”采取的措施,要防止结构断面因突变带来集中应力,加强对钢筋构造配置重视;采取小型空心堆砌混凝土而成轻质墙体要保证增设间距小于3米构造柱,各层墙高中部要增设厚达120毫米和墙等宽混凝土腰梁,在砌体没有约束的一端设置构造柱;在预留门窗洞口处采取钢筋混凝土来巩固;在两种基体不同接触地方用钢丝网来处理;对于梁低砌筑要求要特别注意;要合理设置屋面隔气层和保温层;对于抗、放相结合措施要合理设置好后浇带,并采取相应可以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里要多渗入纤维素等等。

2.3.2 施工措施

对于抗、放相结合措施,为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要在早期对新浇混凝土进行养护。为在早期尽量降低收缩度,务必要对构件做好湿润养护控制,从而防止由于其表面水分的过快蒸发和由于产生的较大收缩,导致的因内部受到约束而产生的开裂。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要着重控制好混凝土温度上升,减缓混凝土降温的速度,降低混凝土收缩率,为提高混凝土极限的拉伸值,完善构造的设计和改善约束上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选择中低度的水化热水泥,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要充分利用,加入粉煤灰和减水

剂等,挑选良好级配出细骨料,对混凝土浇筑问题和出机温度严格控制,为预防水化热高峰集中出现,通水排热和设置好散热孔;另外在养护途中,要同时对其底部、中间和表明温度进行严密监测跟踪,特别是在其前3小时内。对于浇筑后混凝土要控制其内部的最高温度和气温温差保持在25℃之内,不然就会由于温度差过大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综上所述,随着高层建筑快速发展,虽然不同高层建筑施工会遇到不尽相同技术难题,但是只要全体施工技术队伍团结一致,共同携手攻克技术难关,牢牢掌握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就会逐步走向新的高峰,全面提升施工质量,保证人们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继科.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控制要点[J].科技信息,2011,33.

高层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为满足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城市建设中逐渐涌现出更多高层建筑,具有楼层多、高度高等特点,再加上工程施工系统相对复杂,影响管理工作的因素太多,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必须要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确定管理重点,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效率,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与普通房屋建筑相比,高层房屋建筑工程规模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相应的建设成本也就更高,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将会对工程建设整体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从建筑结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施工对结构稳定性要求严格,再加上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一般情况下结构基础埋置比较深、结构高,加大了施工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风险。为了满足城市建设需求,高层房屋建筑数量不断增多,而因为楼层多、体积大、建设难度大等特点影响,建设工期都比较长,增加了在雨季施工的概率,在安全管理上需要格外注意。另外,高层房屋建筑除了土建施工,为满足人们对功能的需求,同时需要完成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强弱电系统、消防系统、电梯系统等的建设,在施工时难免会造成不同专业工程的交叉,为了保证工程能够施工顺利,需要全面了解各专业施工特点以及要求,在管理上对症下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

二、做好施工风险管理

1.风险规划

在工程正式施工前,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基于工程实际情况对存在的各类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个风险因素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对施工方案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前评估出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从可行性以及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有组织、有计划的制定解决方案,遏制风险的发生,或者是降低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不良影响[2]。

2.风险评价

在识别各风险因素后,对风险属性、管理目标以及影响后果等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出最具影响力的解决方案。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评价,尽量将风险影响最小化,降低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通过风险评价,可以提前掌握各因素的最终影响效果,进而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将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3.风险监控

对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可以采取回避、自留、转移以及风险控制等方式,以求可以降低风险影响。在对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其做好监控管理,即对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应对等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够有效运行,减少风险因素影响。

三、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加强风险识别管理

对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好风险的识别,便于管理方案的制定。对于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识别方式,主要是以工程为基础,组织专家团队共同发散思维来分析判断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并通过专业手段来确定发生的概率,进而可以评估结果来制定管理方案。第二,访谈法。此种方式应用要点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提问并记录,一般会选用编制访谈计划,通过问卷或者问答的方式来搜集各类信息,最后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及分析,确定出安全风险。第三,德尔菲法。此种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将评估出的风险向专家提问,并从所有人回答的内容中确定风险分析的关键点,提高对风险识别的有效性,促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有效进行[3]。

2.加强施工设备管理

设备是保证工程中正常施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管理不当等因素出现设备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通过对不同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通过管理来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首先,施工时应做好设备装卸管理,尤其是在铺设脚手架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并在搭设完成后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另外,对于必须要在上层结构中应用的设备,必须要做好防坠落管理,以免坠落造成人身伤害。其次,在设备进场前需要做好性能检测, 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最后,接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尤其是对于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发热、磨损等情况的设备,由专人对其进行检修与养护,使其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从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角度出发,以满足工程安全施工为前提,结合施工现场条件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管理等进行明确的规定,降低所存安全风险因素造成的影响。首先,应做好安全技术较低工作,在施工中技术部门与安全风险管理部门应保持联系,共同完成技术交底工作,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4]。其次,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培养,需要将安全意识培训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帮助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时刻保持安全施工意识,避免因为操作失误以及技能不熟练等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对于部分特殊项目施工,必须要保证施工人员具有专业资质证书,以免专业能力不足产生安全事故。

结束语:

高层建筑数量的日益增多,不断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明确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完善风险管理措施,争取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效果,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杨晓冬,惠晓峰,张黎黎.住房政策有效性的灰色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1):32-33

[2] 段然,安艳玲.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在企业清洁生产方案研选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08):21-22

高层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随着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显现得尤为突出,建筑学专业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及从业状况表明,建筑学专业教育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对建筑学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调整,加强建筑技术知识的应用,注重学生技术素质的培养。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是五年制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综合提高阶段的关键课程之一。该阶段的设计内容为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居住区规划设计等,引导设计训练向技术层面深化,向规划层面扩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在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加强建筑技术要求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具有广泛知识结构的综合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接受系统的工程技术知识,并涉及到建筑物理与设备、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构造等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与规范、建筑经济知识和现行法规等多项建筑技术学科内容,因此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川。对于即将步人行业的建筑学系四年级学生来讲,加强建筑技术素质培养非常必要。

(一)现状

建筑学专业开设的建筑技术类课程到四年级已经相当全面,然而建筑设计中所应用的技术知识却很缺乏。长期以来,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只有将建筑技术知识与建筑设计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性与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能力型高素质的建筑设计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筑发展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方面是建筑高度在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建筑功能也在日趋多样化、综合化,建筑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建筑技术要求更加提高。

(三)建筑设计市场的变化

近年来,建筑设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设计周期显著缩短,另一方面,工程项目技术要求明显提高,因此,市场对设计单位及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年来毕业生从业情况看,无论方案设计还是施工图设计,普遍存在技术知识差的问题,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在建筑学专业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大建筑技术知识应用的力度,加强学生建筑技术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建筑设计方案更具可行性,向实际工程设计要求靠近。

(四)中国的建筑节能政策

随着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的出台及建筑节能目标的实施,对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进行建筑节能计算,合理选择建筑构造方法成为建筑技术设计的一项新内容。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并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技能,应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结合四年级的居住区规划及住宅单体设计,开展对建筑节能知识应用的教学。

(五)中国注册建筑师制度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执业建筑师必须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相关技术知识,并且具有很好的技术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建筑技术素养是每一位建筑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较强专业技能的学生,是教学发展的方向。

二、建筑技术应用教学改革及效果评价

(一)调整建筑设计内容,加强建筑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对建筑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节地意识不断增强,建筑物呈现朝高度发展的趋势。此外,建筑物组成由原来的单一功能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规模也有越来越大之趋势。所有这些特征交织在一起,给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针对建筑发展的特点,对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由多层综合性建筑改为高层建筑,目的是要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建筑的各相关专业知识,将所学专业技术知识综合运用于建筑设计中。

多层建筑设计,重点解决建筑功能、空间、流线与建筑造型之间关系的问题。而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技术知识要求更加综合、全面,表现如下:(1)建筑造型应结合建筑结构选型进行综合考虑;(2)各设备系统完善,建筑设计方案中要求设置相应的设备用房并满足设计要求;(3)地下室空间的合理利用;(4)地下汽车库设计;(5)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通过高层建筑设计训练,学生对建筑的组成系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掌握了高层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要求等技术方面的知识,通过在设计方案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高层建筑的造型特点、性格表达及细部处理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地下停车库及防火等方面的设计,学生对技术规范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结合住宅建筑设计,进行建筑节能计算及构造设计

结合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在四年级开设的住宅建筑设计课程中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辅导,要求学生运用建筑节能理论对住宅建筑设计成果进行建筑节能计算,了解并掌握建筑节能计算的一般方法,了解建筑节能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技术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树立了节能环保意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他们将节能环保作为整体设计的一个有机部分,从而提高了在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设计方案的能力,对节能计算参数的确定及计算结果分析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把握,为五年级业务实践课程和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三)借助设计软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多方面推敲

在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对新方法、新工具进行探索性使用,尽可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面思考,从而培养综合思考、反复验证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实用性设计软件对建筑形体、外部空间及建筑日照分析等进行研究。

日照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日照标准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能否满足日照标准,直接影响到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日照间距确定的常用方法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当地规划部门关于日照间距的规定;进行日照分析。

在地价飘升的今天,设计分析软件为日照分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成为当今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设计软件分析,精确度大大提高,操作简便而直观,目前设计分析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日照分析软件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将抽象的日照标准要求有了直观认识,对居住建筑日照要求有了深理解;其次,对规划设计方案的调整目的性增强,使设计成果趋于合理化、多样化;再次,学生对新软件的应用有了很好的掌握,应用能力明显提高。由于借助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方便快捷并且直观,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在上述的教学实践中,教学的效果在一些方面已经呈现出来。学校教育中目前的改革试验效果还会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以显性或者隐性的成果显现,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反馈中逐渐收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