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
企业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的分析。企业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对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营运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权益结构、企业资产分布状况和周转状况、企业利润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等。
第一,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认清各项业务的贡献值,便于企业改善经营方向,调整业务结构以及改进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以及盈利状况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摸清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外,通过对偿债能力分析,帮助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从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规模以及资产周转情况的变化来反映。分析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掌握和改进企业资产的利用状况,促进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第四,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分析企业的筹资和投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合理程度,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筹资模式,促进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合理性,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有效的降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风险。
第五,企业现金能力的分析。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资产运营能力等,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企业现金能力提升。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科学的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
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偿债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税金和利润完成以及上缴情况,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另外,财务分析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全面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向决策人详细的解释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的掌握和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准确性。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营销决策、人才决策等,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持。
2、为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
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的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能力的分析,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所存在的风险和收益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企业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企业拥有大量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关心。因此,科学的、全面的财务分析,为各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企业的债权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分析是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重要的分析方法。
3、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综合实力情况,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有效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从而有效的反映企业的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资产、负债在数量、结构、规模上的关系和变化,促进企业决策者做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企业的利润表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情况。通过对企业利润表的分析,考察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分析企业获利能力以及盈亏状况,为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预算提供科学的预测。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掌握企业在过去的现金的往来情况,掌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反映企业的投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反映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企业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促进企业财务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支出情况,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分析企业的筹融资渠道和成本,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依据,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找出企业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促进经营效益提升。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
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当前,许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分析制度,但是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明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职责、内容以及目标,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定一定的质量要求。另外,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无论是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指标的确立以及参照物的选择,都有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标准,促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充分的选取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析方法及其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表,深入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财务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科学的决策当好参谋,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现代企业日益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十分重视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这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而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分析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数据质量的审计和监督。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财务报告失真、失效的现象。其次,应该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加大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重点加强对事关投资者利益信息的披露,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再次,应该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规范企业从财务会计活动,完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依据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提高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质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125-02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日益凸显,企业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加剧,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而防范企业运营风险,财务分析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对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作为分析数据基础,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资金的筹集、使用、效益回收、利益分配等经济活动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价。企业的财务分析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以及企业职工等关心企业运营状况的团体或个人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为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信息。
企业财务分析不应仅限于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还应穿越传统的财务分析,结合业务经营实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偿债能力、投资报酬回收、企业增长能力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1.1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企业财务状况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最直接表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生产规模、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运行稳定程度等。因此,做好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企业的财务状况内容包括: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的资本结构等。
1.2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企业的盈利能力直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好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有效分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指引作用。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主要业务的利润率、企业营业利润率、产品销售利润率等。
1.3 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进行现金流量分析,能够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还债务能力提供参考分析数据。常用的现金流量指标包括企业的现金销售比率、现金投资比率、现金回收比率等。
1.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好坏是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分为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和长期债务偿还能力。
1.5 企业投资报酬回收分析
企业投资报酬回收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能够获得的效益回报,投资报酬分析的指标一般有股东权益回报率、企业总资产回报率、企业资本金回报率等。
1.6 企业增长能力分析
企业增长能力,也称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发展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企业发展潜能。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复杂,包括外部经营环境,也包含企业内在管理、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等。企业增长能力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股东权益增长率、收益增长率、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
2 财务分析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2.1 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既有的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正确性,确保企业经营方针的有效执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效果性,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它是企业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检查的自我监管系统。而要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要求与目标,就必须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资金流动、投资活动等各方面的活动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因此,完善的企业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财务分析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财务分析对信息的真实性要求非常高,只有拥有真实可靠的企业经营信息,才能使企业财务分析的效果真实可靠。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财务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财务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领导层和相关财务信息使用者开展企业投资、融资、运营等经营活动的必备品。企业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提供给相关使用者最及时、最详细的企业资产状况、负债状况、财务风险等财务状况,为企业项目投资者提供作出判断的依据。同时,财务分析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经营问题和管理问题。企业的决策者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针对财务分析报告所披露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究问题存在原因,查找过程管理与控制漏洞,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防范经营风险。
3 财务分析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3.1 为内部控制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
企业的内部控制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要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部门和环节,重点要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增长能力等方面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而这些能力指标可以通过量化的财务分析指标来清晰表现,即是说,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指标数据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在财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各个内部流程节点的风险控制和效率管理,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或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能力,提升企业的利润回报率。企业财务分析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销售利润率。
企业销售利润率是有效衡量企业收益水平的一种盈利能力指标。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可以反映企业整体的销售成绩。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越高,证明企业在控制成本上的成效越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就越好。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2)企业资产利润率。
企业资产利润率又称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利润与同时期资产平均占有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资产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盈利能力越强。计算公式: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平均余额×100%。
(3)企业成本利润率。
企业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所得的净利润与企业成本消耗之间的比率,它可以有效反映企业节省成本所带来的利润增长。企业的成本利润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的利润付出成本就越小,成本控制得好,盈利能力强。计算公式: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100%。
(4)企业净资产增长率。
企业净资产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净资产增长额与上期净资产额的比率。企业净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其前景越好,企业净资产的增长情况就越好。计算公式: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
(5)企业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的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率。它是衡量现代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计算公式: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100%。
(6)企业总资产周转率。
企业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净收入额与企业的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企业资产周转次数越多,企业的资产创收能力就越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效用就越高。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3.2 财务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定量评价
过去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缺少详细、准确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缺少有效的定量分析来满足内部控制分析的完整性。而财务分析详实、准确的企业经济数据分析正好可以弥补企业内部控制在定量分析上的缺陷。财务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可以将企业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细化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评价更加具有说服力。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评价如果能够发挥其既有作用,那么就能有效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要保证现代企业的良好运营,就必须将企业的财务分析与内部控制系统有效结合起来,用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3.3 建立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全方位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财务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不少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大多还仅是分析企业的基本财务指标,缺乏横向的、纵向的财务信息指标的比较和分析。这样过于单一的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全面支撑企业决策,达不到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制约了财务分析在内部管理和控制中的全面应用。
因此,企业需要突破传统的财务分析框架,跳出财务看财务,把财务分析的触角前移,延伸到业务决策源头、业务经营过程中,再结合业务经营结果,建立囊括企业经营决策、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的全新的财务分析体系,从而更紧密的与企业经营活动全流程的内部控制相结合,全方位支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为企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分析对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随着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相应地,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也给财务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现代企业应该紧跟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拓宽企业财务管理范围,积极建设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共同促进企业财务分析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与进步,逐步提升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质量,使其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促进企业投资和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企业内部报告的财务分析应用[J].财会月刊,2008,(08).
[2]吴迅.如何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0).
[3]施金影.财务管理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核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03).
财务分析就是指企业以财务会计核算结果以及报表等相关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通过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筹资、投资、经营活动进行的分析,重点明确企业的盈利、偿债以及营运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评价分析企业、预测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做出管理决策的依据。
1.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系统全面的财务分析,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可以准确的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财务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与决策进行调整优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为企业投资者提供参考
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规模扩大与战略经营发展的预测,主要是透过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判断。通过财务分析,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清楚的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并分析投资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而作出投资决策。
3.为债权人提供相关信息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出具相关的分析报告说明,可以让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进行整体的判断与把握,并对债务资金数额、偿还期限进行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的筹资活动开展。
4.为其他相关群体提供财务数据
企业的主管部门、供应商、客户出于管理或者是自身利益的需求,同样需要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则是这些群体获取企业财务状况数据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当前企业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不合理
当前一些企业在财务分析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合理,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作为重点对财务状况以及成果进行评价,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分析信息,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利润虚增、虚减以及操纵经营业绩等违规行为,也难以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2.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服务能力不足
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财务分析作为基础与导向,对企业的权衡收益风险、实施战略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未能有效的利用财务分析成果,这一方面与企业管理部门对于财务分析管理应用重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财务分析报告中主要侧重于对过去经营状况的反映,对于财务预算、决策分析以及财务资源配置的重视不足,导致财务分析报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规划与控制的信息支持不足。
3.财务分析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的管理,但是财务分析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却相对较低,数据库的整合不全面、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不足,造成了财务分析信息化的实施困难。将财务分析流程整体信息化,提高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改革完善的重要方面。
三、企业财务分析应用完善策略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选取,应该重点在选择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管理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财务分析指标。对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应该主要采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率作为评价指标。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则应该采用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进行分析。对于盈利能力分析,则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资产收益率等进行分析。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则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
2.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水平,强化对于财务分析报表的应用
首先应该解决财务报表中数据高度综合性与信息明晰性不强的问题,除了选取常规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还应该将财务报表附注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在附注中采取增设非财务指标,解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信息反映不全面的问题。在财务分析中,还应通过提供企业的公允价值、披露企业未来信息以及增加人力资源报告评价等作为附注,并增加对于企业的行业因素、资产并购、债务担保等重大事项的分析结果,依据对财务数据与附注的统筹分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以及财务分析数据使用者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分析数据,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
3.提高信息化技术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应引入信息化技术,结合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模块数据库,重点完善财务信息数据归集、数据查询、数据库挖掘、数据模型建立等几方面的应用,通过采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在企业的盈利分析、投资、融资、管理决策以及客户分析等方面,形成准确全面的财务分析报告,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4.强化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对于风险的分析防范能力
财务风险问题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财务分析体系中运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重点是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等内容。此外,还应该对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的重大事项进行预警分析,依靠关键的预警指标、严格的管控标准,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预警能力。
四、结语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企业发展来看,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是决定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会计会计管理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得到有效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基于这一现实需要,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企业会计管理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对企业会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具体措施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企业会计管理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要认识到自己必须与业务部门建立起充分协作关系,并始终把自己作为整个公司管理合作团队中的一员,而不是孤立于业务之外的。会计人员的管理重心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业务、会计业务上,而要拓展到整个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要想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就要在观念上对会计管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不但要确保会计管理思想能够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还要在企业内部,从决策层到管理层明确会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到正确分析会计管理特点,明确会计管理地位,推动会计管理发展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企业会计管理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会计管理认识,是提高会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措施。
三、企业会计管理应做好技术更新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会计软件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所以,作为会计人员要积极的学习和参与,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财务运行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进行转换和升级,更好的利用目前先进的IP、电子技术设备,提高数据与信息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可靠性。
从企业目前的会计管理工作来看,企业会计管理的专业性较强,对会计管理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要想保证企业会计管理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高,就要重视会计管理手段的更新。其中不但要做好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要在现有的会计管理系统上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而言,积极应用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和网络会计管理系统,是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应认识到技术更新的必要性,应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应用新的会计管理技术和会计管理系统,保障企业会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四、企业会计管理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由于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的业务,其决策不仅受到内部因素影响,还受到很大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基础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业务活动过程、流程,了解企业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在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素质是决定企业会计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企业会计管理应对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明确要求,除了选聘专业的会计管理人才以外,还要利用工作机会,积极组织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企业会计管理应认识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必要性,应从企业实际出发,提高会计人员的培训质量,全面提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的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服务。
五、企业会计管理应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企业出于管理需要,经常会有各种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会计人员的必修课,用财务的视角总结过去与展望未来。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分析不仅包含财务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包括非财务因素的影响。
基于这一现实需要,企业会计管理应做好各项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为财务分析报告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企业会计管理还应从工作实际出发,定期的分析企业的会计管理状况,为财务管理分析报告的形成提供基础支撑。为此,企业会计管理只有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并积极做好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更强,更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所以,企业会计管理只有不断提高财务分析水平,促进财务分析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才能达到提高会计管理实效性的目的,使会计管理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该报告显示,连锁经营企业持续保持年增长近50%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增长水平。但是报告同时指出,在关注连锁企业发展速度的同时,企业的绩效也同样不容忽视。
大型连锁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十家企业占据百强半壁江山。事实上,2001年中国连锁经营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型企业的快速扩张。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连锁百强中前10名企业,销售额为718.4亿元,占百强销售总额1620亿元的44%。在百强企业中的69家超市企业中,前10名的超市企业销售总额为620亿元,占百强中超市企业销售总额1124亿元的55%(见表一),这些数字显示出连锁经营在推进行业规模化、促成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收购、兼并促成快速发展。连锁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企业间联合、兼并与重组是分不开的。2001年连锁业最有影响的扩张、合并案是:上海华联超市与西单商场合作进入北京市场、北京超市发与天客隆合并组成新的公司、深圳民润收购广州岛内价、珠海新七星。特别是华润集团出资4.57亿收购深圳万佳,开创了大资本进入中国连锁业的新局面。2002年,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继续延续,今年7月,上海联华出资2.1亿元收购杭州家友,华润进入江苏苏果,再一次显示出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今年4月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北京举办的企业跨区域合作论坛的火爆场面,都验证了这一点。
多业态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有效占领市场空间。这也是2001年连锁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百强中69家超市公司,只经营一种业态的企业只有18家,其余51家企业都采取了多业态的发展策略。如上海联华有标准超市、加强型食品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四种形式,并计划发展折扣店;上海农工商有标准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并计划发展专业店,上海华联今年也在超市的基础上开出了便利角,成为一种新的复合经营方式。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已在中国开出了大型超市、山姆会员店、社区超市。家乐福也与北京签定了发展折扣店的协议。
特许加盟加速扩张。促成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扩张发展的变化,根据统计,在百强企业中,有加盟店的企业达61家,加盟门店数占门店总数的30%,加盟店销售额占12.6%,2001年直营店的销售额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41%;而加盟店的销售增长达到了100%(见表二)。可以说,加盟店的销售增长拉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提升绩效――快速扩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尽管大型连锁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经营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反映企业绩效的指标上,需要引起企业的关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中,对百强企业中的69家超市企业和72家超市门店的经营绩效进行的重点分析表明:
销售额的增长主要来自门店的增多和营业面积的扩大。2001年69家公司销售总额增长43.6%,,而同期,企业的门店数增长了53%,营业面积增长了58%(见表三),(这里没有剔除新开门店的不可比因素)。从超市单店情况看,2001年销售额增长10.2%,同期营业面积扩大了4.2%。
人均劳效和平均地效下降。2001年在超市公司人均营业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年人均劳效和年平均地效却分别下降了0.9万元和0.22万元。看来,连锁超市企业规模的扩大主要带动因素是营业面积的扩大,而反映企业绩效指标的人均劳效和平均地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充分说明我国的连锁超市的扩张仍处于外延式扩张的状态。
商品品种和交易次数增加、客单价下降。从超市单店的经营状况来看,2001年地均交易次数由398次增加到420次,商品品种也从每平方米平均3.49个增加到4.12个,这表明企业希望通过增加品种和促销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物,扩大销售。但从经营结果看,平均的客单价却由55.1元下降到54.8元(见表四),抵消了客流增加带来的效益。这一方面说明市场竞争激烈,顾客分流,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也表明一些企业对提高客单价重视程度不够,或办法不多。实际上,提高客单价的关键不仅是增加商品,新增加的商品是否适销对路,能否促进顾客购买,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体现方面。随着市场的发展,不同零售业态、不同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目标顾客应该越来越明确,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商品结构的优化和进一步调整。企业平均客单价水平的降低,也表明企业重视进入卖场的客流量,过于依赖简单的让利促销手段,而不是通过改善商品结构,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