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山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疫苗;预防接种;AEFI
analysis report of monitoring situation on Suspected abnormal reaction to vaccination in Leshan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2
培训团先后赴德国国际矿业和矿产资源联合会、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保护部下属联邦环保总署、柏林灾难技术救援机构等部门和单位,深入德国鲁尔集团伊本比伦煤矿井下,考察学习工业4.0革命对采矿业的挑战和改变、现代采矿技术和劳动安全保护、应急救援机构运作机制等内容。
德国煤矿深部开采技术及安全监管工作
德国现有8处煤矿,其中井工煤矿3处(生产硬煤)、露天煤矿5处(生产褐煤),均为民营煤矿。2014年全德共生产煤炭1.91亿t(硬煤0.08亿 t,褐煤1.83亿 t),百万吨死亡率为0,近30年来未发生过死亡事故。现有3处井工煤矿均为高瓦斯矿井,采深均超过1 500 m,煤层平均厚度仅为2 m左右。
德国煤矿开采技术
深井开采支护。采用 “大断面、强支护、高装备”的深井支护技术,在1 500 m以深矿井普遍运用,并形成国家标准。
实现1 500 m以深矿井沿空留巷技术。在留设的巷道采空区设置2倍采高宽的充填墙,并视采空区漏风情况,向充填墙注浆,留巷得到成功应用。
使用“一七”防灭火技术。该系统于1996 年由德国施密茨公司研制成功,采取气动喷注泡沫进行防灭火,发泡能力6 000 L/h。泡沫留存时间能长达5 h,且具有繁殖及蒸发特性,具有发泡率高、强渗透力和附着力、有效隔绝空气、快速冷却燃烧物、操作简单和灭火费用低等优点。
瓦斯实现有效利用。德国现有3处井工煤矿全部为高瓦斯矿井,抽采瓦斯量每年约1亿m3,全部用于瓦斯发电,总装机能力36 MW,矿井用电自给自足。
综合自动化采煤技术。刨煤机采煤技术在德国煤矿薄及中厚煤层开采中得到普遍应用,综采自动化煤岩自动识别采煤技术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设备集中购置、选型配套系列化、统一化。德国鲁尔集团对井工煤矿,主要采矿设备和耗材实行统购,各煤矿租赁使用,设备型号尽量统一或相近,便于各矿互相调拨、操作人员熟练使用。
重视粉尘防治与职业病预防。制定粉尘测量方法、评估方法和岗位部署调控办法,按照法律规定研发井下工作岗位分类,对煤矿每个接尘人员建立接尘档案,对患有尘肺职业病的职工由工伤保险协会支付保险金,因病提前退休的职工支付退休金。同时,注重技术防尘,强化源头治理。比如加大煤层注水力度,配备防尘设施,采煤工作面支架(包括顶梁上部)安设自动防尘喷雾装置,掘进工作面安装大功率除尘风机等。
工业4.0对采矿业的影响
2010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提出“工业4.0”的未来发展目标。2013年4月,正式推出“工业4.0”,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德国采矿业引入“工业4.0”概念,一些先进技术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或在现场进行测试。例如:采煤机可以通过雷达传感器来辨识周边危险区域内是否有人作业,以及通过辨别不同切割声音来确认切割的是煤还是岩石;井下无人驾驶车辆通过雷达系统感知周边行人情况来判定是继续作业还是避让行人,等等。
通过“采矿4.0”技术实施,实现自动化无人工作面采煤,最大限度地减少井下辅助运输和岗点作业人数,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提升矿井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达到煤矿生产安全高效目的。
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事故报告
德国1865年出台的《德国矿业法》、2013实施的《德国危险事故条例》等法律,对事故报告程序、内容及调查结果公布等做出了相关规定:导致工伤损失3个工作日以上事故以及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具有一定影响事故发生后,企业要立即(原则上不得超过2小时)报告同业保险联合会;导致工伤损失28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报告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并在事故发生后1周内向有关部门提交补充性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一般描述、事故类型和涉及物质、原因描述、损害类型和范围、应急措施、设备改进措施及执行计划等内容。
有关部门对涉及物质超过企业总物质量5%或人员伤亡较严重事故,还要通过审查、调查等手段,对企业在技术、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建议,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并督促企业采取必要补救措施,且将企业的补充性书面报告复印件和分析报告上报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还要向欧盟委员会报告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情况和调查结果都要在公共网络上公布。
应急救援
德国事故救援实行属地管理,以州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当事故救援超出州政府能力范围,州政府请求联邦政府提供应急协调和救助。德国依据联邦法律形成了以消防队为核心,由联邦军队、警察、公共安全部门、联邦技术救援中心、红十字会等机构组成的事故救援队伍体系。
德国共有分布在各大城市的4万余名专业消防队员,其运转费用由地方政府供给,另有135万余名考核合格,可以随时投入事故救援工作的志愿者,按照探测、电力、爆破等30余种专业进行分类管理,以提供专业救援服务。德国煤矿不常设专职的矿山救护队,但每个煤矿设置由兼职救护队员组成的矿山救护队。煤矿企业负责矿山救护队的运转费用。
救援期间,只允许矿长或其人、通风工程师、记录员、政府部门派员等4种人进入事故救援专用指挥室,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指挥室干扰事故救援指挥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指挥室内人员的全部讲话、通讯内容及矿井通风等有关情况。
双元制职业安全保护体系
德国在遵守欧盟安全生产框架性准则的同时,实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监管的双元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机关分为联邦和各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联邦层面主要负责相关法律制定,具体管理工作主要各州层面负责。主要职责是发放安全生产相关许可、监督检查企业落实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情况、进行事故调查等。
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属非营利性机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提供事故预防和宣传、职工工伤事故理赔及受工伤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救助等。法律强制企业加入行业所属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全额缴纳意外伤亡险,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政府对煤矿监管机制
德国联邦政府对矿业的监督和管理设在州一级,各州的矿业主管部门设置不同,机构设置相对简捷、高效,一个部门负责煤矿开采所有相关许可的发放,以及企业经营计划的审批。比如,煤矿编制企业经营计划,包括筹建、开采到洗选等各个环节的计划书,内容涵盖开采设计、劳动保护等各个方面。矿业局依据法律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并依据该计划对煤矿经营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中德对比分析
煤矿开采安全技术比较
支护方式。德国煤矿巷道断面均为半圆拱形大断面支护。国内煤矿支护方式主要是“锚杆+锚网索(喷)”支护,有的矿井采用砌碹支护或U型钢支护,矿井巷道断面较小,有的矿井巷道变形严重维修量大,巷道扩修量多达60%。
冲击地压防治。德国煤层厚度在1.5~3.5 m左右,与我国部分冲击地压矿井厚煤层相比冲击地压危害性较小。但就煤层冲击治理方案而言,与我国的“强支护、强卸压、强检测”理念是一致的,但是国内一些矿井对有冲击倾向煤层危害程度认识不够,卸压程度不足,没有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瓦斯治理。德国煤矿开采煤层具有硬度大、瓦斯压力小、含量低,透气性高、易抽采等特点。相比较而言,我国个别省区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在瓦斯、一氧化碳传感器方面,德国煤矿普遍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测程范围大(0~100%),稳定性强,不受温度、水等环境的影响,而我国仍然在大量使用催化原件传感器,测程范围小(0~4%),稳定性差,易受环境影响。
粉尘防治与职业病预防。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总局令第73号)对煤矿防尘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及防尘效果上与德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煤矿对防尘认识尚有差距,技术防尘和个体防护现场执行落实不到位;二是职工待遇保障有差距,体检发现职工患有尘肺病时,未像德国一样执行岗位调整工资收入差额补贴;三是煤矿粉尘浓度测定不规范,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数值,而德国煤矿粉尘检测工作每月由矿井粉尘测量员现场取样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数据有权威性。
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比较
德国“采矿4.0”是在基本实现采矿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迈进。我国煤矿目前还基本处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阶段,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尚未夯实。尽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相继推广了陕煤化集团黄陵一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经验,推进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但是机械化、自动化整体上还有差距,比如在煤岩自动识别技术、单轨吊辅助运输方式和刨煤机采煤技术等方面。
事故报告和救援比较
我国制定实施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内容及调查处理作了详尽规定,《安全生产法》也明确事故报告要全文公开。总体上讲,我国比德国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要求更为具体。比如,德国事故全部情况一般要经1年以上才能完全调查清楚并公布,而我国事故调查时限要求一般不得超过75日,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35日。
我国事故救援工作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事故救援工作职责,建立了矿山救护队、消防队、医疗等专业事故救援队伍体系。矿山救护队运转费用由政府或煤矿企业承担,装备投入、日常训练相对德国矿山救护队较多。我国事故救援志愿者数量多,但是缺少专业培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外,我国煤矿事故救援参与指挥人员多,指挥地点基本为开放式,容易受外界干扰。并且德国煤矿事故救援指挥室内设有专人对救援指挥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有利于查明责任和分析事故原因。
思考和建议
学习借鉴德国煤矿“大断面、强支护”深井开采技术。建议在深井项目安全核准时,将“大断面、强支护”作为必备条件。
鼓励煤矿企业引进“一七”防灭火系统。鼓励在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强的矿区推广和应用该技术,以提高回采工作面初采、过构造、收尾时期预防煤层自燃发火能力,以及火灾事故救援能力。
加强粉尘防治与职业病预防工作。根据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等级研发井下工作岗位分类,合理确定各类岗位合理班工作时间,对不宜接尘人员适时进行岗位调整。
学习借鉴德国“采矿4.0”先进技术。建议将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下简称“四化”)列为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四化”建设。
逐步取消小绞车运输。德国的经验表明,小绞车运输完全可被取代。建议在条件适宜矿井,积极推广单轨吊辅助运输,以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提升安全保障程度。
健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建议对情况复杂的事故,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适当延长事故调查时限,确保能够真正将事故原因彻查分析清楚,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一、项目基本情况
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有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分局组织领导,于20*年开始实施,为使该项目顺利开展,分局专门建立“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绩效考评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局财务室、矿产资源管理科3名同志组成。
二、评估对象和数据资料来源设定。
1、评估对象为20*年度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的指标设定、实施过程与结果。项目有采矿权出让、废弃矿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使用权出让资金收缴及管理等四部份组成,共设12个明细指标。
2、数据资料来源设定,为保证项目支出绩效评估的真实性和计算的科学性,我们在市国土资源分局矿管处、*区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查阅近年历史资料、走访矿产开采竟买者、地质灾害防治点,实地进行勘测评估,收集资料,为客观公正设立评估指标值提供第一手参考数据。
三、评估考核体系
针对近年来项目开展现状,我们对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设定总体目标后,进行量化考核,设定100分为标准值,各指标以指标权量、工作量大小、资金投入额度等设立权数,对每一指标确定评分标准。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评,并确定90-100分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5份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项目基本评估
1、*年初区下达财政预算1120万元,因*年地灾防治项目计划发生变化,区财政实际下拨资金650元,占全年计划预算的58%,我们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局制订的财务管理,支出年初有计划,工程项目有合同;20*年共支付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费554万元(其中地质灾害防治210万元、废矿治理67万、测绘普查方案94万、村补偿40万、协议解除利息47万、公告费55万、其他41万)。
2、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在控制采矿出让总量的同时,对现有采矿点使用权进行公开挂牌,全年共出让矿山使用权45只,应收出让金6656.91万元,实际上交区财政专户6656.91元,收缴率达100%。(2)确定规划期内废弃矿山治理目标18家,当年施工治理2家,它们是高桥镇湖西采石场、高桥岐阳大岙采石场,治理完成工程量为70%,目前工程进展良好。(3)建立完全辖区内地质灾害观测点28个,并当年治理了章水镇孔家村地质灾害点,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90%。(4)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支出有合同。
3、局绩效考评小组对20*年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专项进行初评,认为项目进展顺利,各项量化指标符合年初目标,未出现上下在的波动,实施项目总体处于优秀状态,自评得分98分。
五、项目实施成果
1、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实施改善了*区城市周边、风景名胜古迹及镇乡交通主干线两可视范围的生态环境,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2、通过对废弃矿山的治理可使山体边坡达到永久稳定,并利用废弃矿山的宕山底土地,适量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
3、通过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可以确保交通道路畅通,使地质灾害隐患区百姓消除后顾之忧。
六、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1、预算与预算执行存在一定偏差,项目指标设定各年度变动多,调整大,单体治理费用预算与实际结算存在一定偏差。
2、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治理中,遇到属地的群众不理解与配合,相关政策处理很被动。
3、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力量不足,防治技术、专业技能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应对地质灾害的需要。
关键词:矿山安全 国内外 安全生产和管理 改善措施
引言:
我国的煤炭总储量居全球第一,由于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必备能源,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相对较大,但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安全事故一直未曾得到有效遏制,与美国、南非、印度等煤采大国相比,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数字较大。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安全事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未根本上发生扭转,安全生产的形式依然严峻。煤矿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伤害,破坏了社会稳定和谐。
1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
1.1 国外煤矿先进的安全监察制度
美国注重在煤炭安全生产中的立法工作,首先在1910年设立矿业局,接着在1913年成立劳工部,到了20世纪40年代颁布了第一联邦煤矿安全法规,到70年代,出台《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这些法律法规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波兰是世界煤采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家,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其百万吨死亡率已低于0.125,这得益于矿山安全监察局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视。德国在保证矿山安全上的法律法规也是十分到位的。《煤炭安全法》纳入了联邦宪法之内,各个州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还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法律。在煤矿的安全监察中的力度也是相对较大,安全监察队伍和工伤事故投保联合会会对矿井的建设进行不定期抽查,井下管理人员全天对矿井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矿井的安全性。
1.2重视安全管理
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安全管理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英国连续多年保持煤矿工人死亡率为0,美国百万吨死亡率在0.03以下,在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管理措施一直保持先进水平,其百万吨死亡率最少仅为0.014。总结以上国家经验,其安全生产得于保证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在英国,不是仅有技能就能上岗的,安全管理人员还必须通过国家严格资质审核和考试,并且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担任矿山上的重要管理者职务。
二是注重员工安全培训。在美国,每个矿山单位都与一套完善的员工安全培训制度,由专门人才免费对煤炭职工定期培训。矿业安全与卫生局利用网络优势,开放网上图书馆,将矿难的分析报告上传网上供员工们学习和总结,是工矿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利人利己。
三是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在英国,为了切实监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政府给每个部门都安排了一名安全巡视人员。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煤矿鼓励员工创新,主动查找、报告安全隐患,并且对新的环境、设备都得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结果做出完整的防范预案,有效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1.3国外煤矿安全技术体系
矿山安全事故在世界发达国家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得益于专业化的技术支撑机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置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构,负责矿山安全中技术的研发,为矿物开采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
二是煤矿企业注重技术创新,自己研发实用性新技术。例如日本的太平洋矿采用了现代化的通风技术来稀释煤井中的瓦斯,成功研制了高瓦斯长臂工作面顶板打水平长转孔抽放采空区瓦斯的技术和相应设备;
三是国家、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新产品、新设备。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预防投资,日本的瓦斯抽放机械和其他施工费用都是国家给予全部报销的,所用安全的预防投资占日本GDP的4%左右。
2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一些国有大中型国有煤炭企业积极吸取了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水平,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然而仍然存在着结构失调、环境治理滞后等诸多历史问题。
一是体制不严,监管监察存在漏洞。虽然我国的立法程度较为完善,保证了对煤矿企业的监督检查,但任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首先是煤监部门工作只是例行公事、流于形式。其次是地方执法单位与煤炭企业有一定利害关系,使得执法单位掩盖、从容、包庇、煤炭企业的不法行为。还有是检查队伍中存在贪污受贿官员,阻碍了执法的公正性。
二是煤矿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薄弱。首先是安全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总局调查显示,全国40%的煤矿没有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很多煤矿只是具有检测瓦斯浓度的能力,而欠缺对瓦斯的有效控制。很多企业存在通风机老化、通风断面小的问题,一些乡镇小煤矿问题更是严重。瓦斯爆炸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应该采用更加安全的技术标准,严格控制井下瓦斯浓度。
其次是管理混乱,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管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管理制度为得到严格落实,安全总是给效益让路,导致责任难以落实加大了安检难度。
再次是煤矿技术及管理人才匮乏。由于没有引进称职人才或是对人才不够重用,煤炭安全管理缺乏技术保障。统计显示,由于矿山危险系数高、工资待遇低,我国每年矿山安全专业毕业生只有四分之一从事煤炭安全工作,于此相反,安全管理人员冗余,非煤炭主体专业的人员从事煤炭企业的管理,致使管理者缺乏一定的专业性。
还有一点就是从业人员培训走过场。多数安全培训全是走过场,疲于取证,只是通过一些小伎俩应付检查,使得基层员工并未学到多少安全知识,没有改变煤炭行业从事人员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这给今后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隐患。
三是自然条件恶劣,技术更新滞后。随着煤炭开采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水、火、煤尘、瓦斯、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的威胁愈加严重,生产过程中诸如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放、深部煤层冲击地压等很多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事故出现征兆的预知性、可控性无法准确把握。
四是信息化程度低。虽然我国的煤炭信息假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站在国际视角来看,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仍然较为落后,煤炭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向开发和单向应用的水平上,现代主流信息技术和信息设施还缺乏广泛应用。
3 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改进办法
3.1完善《矿山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矿山安全法》是我国在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当时政府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管理企业已经由以前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这种环境下的《矿山安全法》和《实施条例》已经出现一定的落后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矿山安全法》应尽快修改。另一方面,由于矿山相应法律之间缺乏协调性,因此,处理完善《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着两部基本法律之外,还需及时梳理其他相关法律。
3.2 加强对矿山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必需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组织方式,由市矿山安检部门领导,由矿山企业工会组织人员参加。第二,培训对象,要求新老员工必须全部参与,新员工积累经验、老员工进修培训。第三,培训内容,讲述典型问题,例如瓦斯监测、矿车操作、逃生救急措施。第四,考试培训,检测员工的技术是否成熟,要注重技术的考核。
3.3 建立奖惩分明的工作激励机制
为了能充分发挥矿山安全监察员的作用,实现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那就必须对矿山安全监察员进行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的投入,获得大的产出。未尽职尽责,,致使辖区的安全情况恶化的监察员,要承担对等的风险,扣除奖金、追究纪律责任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4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资源大国,矿藏量较为丰富,矿山安全关乎着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对矿山安全生产已经加大了重视,改善了矿山安全生产状况。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依然是时有发生,从国外经验来看,要想彻底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国家必须加强立法,同时加强监督监管,企业自身要实行安全培训,加大安全预防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员工的合法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崔沪.国外煤矿安全管理对国内矿难的启示[J].煤矿现代化,2005.
并通过该行参与拉美经济建设。中国企业由此将获得参与智利
3月1日,智利地震后第三天,智利股票市场正常开市。资源类股票大幅上涨,但圣地亚哥股市IPSA指数全天下跌1.19%。
智利有“铜之王国”之称,铜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4%,铜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因为地震,智利至少4处主要铜矿停产。全球最大的铜生产企业智利国有铜业公司所属两个主要矿区停产。其中,埃尔特尼思特铜矿是全球最大地下铜矿。
智利2009年产铜精矿共计达530万吨,前15大铜精矿企业占产量的80%。本次地震影响到这前15大矿山92万吨的产量,占智利总产量的17%。不过,智利矿业部长圣地亚哥・冈萨雷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利国家铜公司有足够库存满足出口需求。”
国际铜价的表现也在一波“过山车”表现后暂时归于理性。
智利经济修复能力较强
2月27日凌晨3时34分,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东北115公里处,深度35公里,距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20公里。距离震中2900公里的巴西圣保罗有震感。地震随即引发海啸。
在主要的铜输出港口中,规模较小的圣・安东尼奥港于2月27日关闭,而北方的两个重要港口则没有受地震影响。智利两家主要的炼油厂都因在地震中受损而暂时关闭停产。电力供应不足可能极大增加铜矿对燃油的需求。有公司代表表示,将增加柴油进口以满足要求。智利最大的葡萄酒酿造企业3月1日宣称,他们在至少一周的时间内只能维持一半的生产能力。
“这次地震的强度和影响比原先设想的更深、更严重。”3月11日即将上任的当选总统皮涅拉表示自己开始考虑复兴重建的计划。
然而,美国风险评估公司益奎凯公司分析说,“相比较1月发生在海地的造成22万人死亡的大地震,智利的重建前景要好得多。”智利某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豪尔赫・塞拉弗也说,与1985年大地震相比(GDP暴挫15%),智利现在的经济状况要好很多――即使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智利经济也仅萎缩1.9%。
“现在智利面临两个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和地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高静博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智利所有经济指标,包括GDP、人均GDP、就业率、通胀、国际收支都很明显地体现出经济衰退的征兆,但智利经济的基本面还是比较好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智利经济在拉美算是很不错的,经济模式基本延续新自由主义模式,而现任总统巴切莱特在其任内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因此,智利经济的弹性和自我修复能力都比较大。”2007年后,智利已成为净债权国,标普将其信用评级定为A+,是拉丁美洲信用最高的国家。
智利经济的稳定要靠三大支柱:国家财富基金、矿产出口、稳健的金融体系。高静认为,地震对这三大支柱的影响都不大。
在智利国家财富基金中,有一家基金是社会发展和稳定基金。这家基金本身就可以拿出130亿美元,此外该国在国际市场上信誉很好,会有各种国际援助到来。
高盛经济学家阿尔贝托・拉莫斯在发给《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邮件中称:“从短期来看,救灾工作肯定将对今年上半年的GDP造成负面影响,对经济复苏势头造成打压,短期内也不能排除经济出现双底衰退的可能。但一旦情况趋于稳定,重建工作将对经济产生一定刺激效应。智利政策弹性较好、机构信誉良好、宏观调控得力,这些均将有助于智利政府克服地震带来的经济难关。”
对全球铜市场的心理影响
智利地震牵扯着世界铜市场的神经。
对于商品市场上的铜价表现,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吴国平认为,这是国际炒作。因为国际上铜的存量是足够的,目前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对铜的需求并非在高点。此外,智利是拉美一个经济成熟的国家,机制完善。
“不宜过分看重智利地震对铜供应的影响。”中国五矿集团一位王姓负责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指出,地震的震源位于智利中部的马乌莱地区外海,而智利主铜矿产区位于北部与秘鲁接壤的地区,与震中相距至少800公里以上,受影响程度不大;虽然中部矿山受一定影响,但主要是电力供应中断造成的停产,矿山基础设施受损有限。
“短期来看,对铜价的利多影响主要来自供应忧虑等心理层面,也包括交通运输、电力和港口等设施被临时征用救灾等方面。”中国五矿的这位人士说。另外,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国际机构也认为,智利地震引发的全球铜价飙升或只是暂时现象。
渣打银行驻伦敦分析师沃尔特・德怀特3月1日的研究报告称:“四处停产的矿场占智利铜产量的17%,相当于占全球铜产量的近5%。四处矿场的平均日产量总计约2500吨。”虽然这并不多,但如果持续数天影响也不可小觑。据预测,今年全球铜供应盈余约12.5万吨,如果停产10天,则将削减1/5的供应盈余。
上海咨奔商务咨询公司分析师张浩川对《财经国家周刊》说:“投资者可以借地震消息再炒一波铜行情,但估计行情没有什么纵深。铜的走势主要还要看供需基本面。”安信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也认为:“地震会带动短期铜价出现上涨,但涨幅有限,可能的幅度应不超过5%。未来铜价的走势仍将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力度。”
据汤森路透统计的近20家专业咨询机构和金融机构对2010年全球铜供需平衡的预测,其平衡区间基本位于短缺15万吨和过剩20万吨之间。《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得的美银美林日前的大宗商品分析报告预测,2010年国际铜价预计为每吨7125美元,明年可能进一步上涨至8000美元。英国巴克莱资本的报告则认为,“地震题材”不会改变铜供应过剩局面,因此预计2010年下半年铜价可能回落至每吨6000~6200美元区间。
从基本面看,支持铜价走高的因素有:企业去库存进程结束并开始重新补充库存、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矿场未来数年仍可能控制产量等。而支持铜价回落的因素包括、除中国以外的需求增长有限、在经济危机期间关闭的产能重新释放等。
中智贸易与震后重建
中国驻智利经济商务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回答《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提问时说,目前所联系到的中国在智利企业没有人员伤亡,财产也没有太大损失。具体细节还无法评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在智利的中国企业都与商务处有联系。
这位女士说,中国智利之间有80%的贸易是在矿产方面,地震对矿产贸易没有多少影响。震区是智利的农业和林业区,这对中智之间的纸浆、水果、葡萄酒等产品的贸易会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其中的纸浆贸易。但是究竟影响的程度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国在智利的工厂、设施受到的损毁还无法评估。高静认为,中国与智利间的林木类产品和鱼粉贸易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
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09年中国进口精炼铜31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50%;进口铜精矿613万吨,增长18%。而2010年1月,中国进口精炼铜19.7吨,其中从智利进口的为9.3吨,占47%。
分析人士因此认为,如果智利铜出口不能尽快回复,中国所受的影响将较其他国家大。
地震对中智贸易关系并非完全是负面影响。徐世澄表示,中国2009年初已加入美洲开发银行,中国已通过该银行参与到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去。考虑到美洲开发银行必将对地震灾后重建提供贷款,因此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一些外国公司由此将获得参与震后重建的机会。
(本刊记者栾力夫对此文也有贡献)
资料链接
国际铜价为智利一震
受智利地震可能影响铜出口担忧情绪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期铜价格在北京时间3月1日上午电子盘交易时段暴涨,一度升至每磅3.487美元,较前一交易日涨幅超过6%,创11个月来最大涨幅。
受亚洲交易时段行情推动,1日伦敦金属交易所甫一开盘,铜价就跳升了5.4%,1日收盘时3个月期铜非官方结算价为每吨7385美元,较地震前一交易日上涨了3%。当天的伦敦股市上,哈萨克斯坦铜矿、墨西哥弗瑞斯尼、智利安托法加斯塔等铜概念股领涨大盘。
3月1日,上海期货市场沪铜主力1006合约直接以涨停价开盘,近10分钟后涨停板被打开,铜价旋即迅速下滑,但在60000元一线受到支撑,收盘涨幅4.36%。市场铜价波动与智利地震直接相关。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云南铜业、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均封于涨停。
不过,随着地震信息的进一步披露,市场忧虑情绪开始平复,这轮行情迅速退烧。2日纽约市场3个月期铜价格回落至每磅3.396美元水平。而随着国际市场铜价回落,国内期铜出现大跌,2日跌破每吨6万元大关。与此相关,上海交易所前一交易日大涨的云南铜业、江西铜业等跌幅均超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