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学生 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严密求证、理性思维、逻辑推理,并能准确清晰地进行表达。从数学的专业角度讲指的是学生面对数学问题能够抓住与问题相关的本质和背景的学科素养;能够熟练地使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的素养;面对数学问题能够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在实际生活中善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要能明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因为一切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更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和核心。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能够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的教学目标既有关联性,又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能有所侧重,但又不能有所偏薄。这就要求在几十分钟的课题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强化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初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
二、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教学
初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老师在讲台上生动地讲着,学生在下面聆听着,并按照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和笔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授课结束后学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练习相关的习题。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认真研究会发现一些弊端,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老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的授课内容,没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被对待,没有能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数学老师应根据实际的学情,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都会遇到和数学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而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解题能力,没能具备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应用的能力,那么就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的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虽然能一时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只会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无法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老师应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法,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学形式,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这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形式,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对于老师的教来说,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传统教学中老师只顾及到了个人讲课的感受,没考虑到学生是否感兴趣学,导致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果不理想。素质教育形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的位置,认清教师的角色定位,切实处理好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积极地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重视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就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从而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打下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表现在,学习中学生能l现疑问,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疑问,并且能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设置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常用的评价方式是考试与作业,这两个评价方式强调了学生的智商发展情况,强调了学习成绩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情商发展情况。“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情商。首先数学教师要采用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其次,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没足够的信心,那么遇到难学的数学问题时,就会退缩,就会止步不前。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以促进其信心的提高,从而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打下非智力方面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育在各国备受重视,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优秀计算机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教育的入门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这么课程的效果,也对他们对以后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我们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的素养,最终让计算机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在一线执教数年,现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敬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教。
计算机素质培养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试想一个缺乏必要的道德素质,而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人员势必会对计算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危害;而一个只是拥有基本素质,而没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人对于我们社会来说又不会产生影响。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应该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具备必要的素质基础下着重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素质培养
《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对操作技术的要求比较低,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它的重点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像这一章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比较乏味的感觉。那么怎样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多媒体工具的演示、当时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
教学实例:在讲计算机发展史的时候我们可以准备计算机从出现到现在在外观和操作系统方面一步一步“进化”的典型图片。如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NIAC它在体积、重量、运算速度和现在的计算机的区别。在讲到未来计算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些机器人、微型计算机、或一些科幻电影片段中的计算机作为代表来讲授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这样图形并茂随着讲课的进行逐步展示图片,要求学生们结合历史课的知识讨论不同图片中物体出现的大概时间,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由于本节课基本属于纯理论知识,其中的内容学生有的不了解,通过这种展示、讨论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避免那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育。最后结合媒体的报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学的反感。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让计算机为我们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会亲自动手去操作计算机。
首先,打字技能的培养。打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这是一个比较乏味的学习过程,但我习惯让学生在玩的同时提高打字速度。比如,我会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指法对打字速度的影响,告诉他们正确的指法对他们盲打有非常大的帮助,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打字的时候必须用正确的指法。其次,结合打字教程的一些打字游戏让学生们在玩的同时提高打字速度。再次,我会不定期地进行一些打字比赛,让学生们在竞争中有所提高。
另外,一些使用性很强办公软件的学习,如:World,Excel,Ppt等。像这样的学习,我会以完成一项任务为线索,通常情况下我会把一个任务分解成几个分支任务,把教学融入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自主地去研究和求助于教师,从而把问题解决,掌握这项任务的操作技能。
教学实例1:任务,让学生利用World统计我班其中考试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并计算出各科的平均成绩,班级的平均成绩以及学生的排名。任务分解:1.信息的录入。这部分都可以很好的完成。2.表格的设计。首先我会教学生如何去合并单元格,如何去设置行高和列宽,如何去个标准设置颜色。3.数据的计算。我会让学生手动计算一下,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计算机从而比较出计算机的性能。4.自己总结从新头在做一次。
教学实例2: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一种电子贺卡。上课时我会演示制作好的电子贺卡让学生去看。然后我会把任务分解。1.自己在纸上设计一张贺卡,比如中秋快贺卡。2.电子贺卡素材的搜集。在这里我会教会学生如何去互联网上去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3.Powerpoint中电子贺卡的实现。我会先给学生演示如何去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的制作,给学生演示各种动画效果是如何实现的。4.完成并展示自己的电子贺卡。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问题;课程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国内外重点研究课题。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宗旨是解决落实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通过新课程标准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关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国内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在核心素养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文献中从课堂教学管理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习题课和微课优化设计以及合作学习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教育见习期间,深入中学课堂,重点听了不同内容和不同年级的课,了解课堂教学,跟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原因,并对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课堂教学发现的问题
1.1课堂教学目标形式化
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既能够引领课堂教学方向,也能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下,我国课程目标体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中学数学教学目标改革按照先后顺序经过了“双基”“三维”和“核心素养”三个阶段。过去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发展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考虑的维度也要更加宽泛[2]。在见习过程中,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教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因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所以教师不可照本宣科。首先,根据“新课标”先理解整个教材知识体系和内容结构特点,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及其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然后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认知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依次选择课型、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指导、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教学环节[3]。
1.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习题讲解方式陈旧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神兵利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复杂的图像和公式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5]。在见习过程中,习题课流于形式,未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思考和交流,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主体,学生成为附属。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不仅限制了个体发展,而且还容易滋生厌学情绪[6]。
1.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兴趣决定了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说当对新事物有兴趣才会有探求的欲望,对知识学习亦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递,教学中也应结合日常生活中典型案例,说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7]。在见习过程中观察到,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数学学习与兴趣的培养有欠缺,部分学生因为不了解其具体应用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简单易懂,学生只要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但是对于初中数学知识而言,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课上认真听讲,还需要课前有计划地预习和课后及时地复习巩固。另一方面,内容出现变化。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多由数字直接表示,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增加了字母的表示法,从而对于知识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2解决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解决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采取措施,逐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2.1应用导学案,梳理课堂教学重点难点
导学案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学生学习任务和预期要达到学习目标[8]。在授课之前让学生自行预习本节课知识内容,并给学生布置学习重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对教材以及课外资料的查阅构建知识学习框架体系,梳理归纳知识点,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导学案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课上老师的讲解犹如画龙点睛。学生通过导学案设计,了解学习目标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也通过导学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和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能够合理把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例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正确理解合并同类项并通过转化归为基本型ax=b(a≠0)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设计的导学案中应体现四步解方程。特殊的方程通过化简并合并同类项、移项、基本型ax=b(a≠0)和获解x=b/a(a≠0)。学生通过设计解方程的解题导学案不仅能掌握基本内容,更能准确认识重点难点内容合并同类项及其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2.2师生角色互换,锻炼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开展,学生失去了积极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得不到发展和提升。而现代教学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学生有相互交流和思考问题的环节,通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尝试放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讨论学习探究教学模式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最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讲解不足之处加以点评[9]。例如,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属于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习题课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分组讨论和答疑总结两个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节课所学的判定定理,然后各组讨论习题的解法、各组解释和说明习题的解法,然后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与方法的分享;第二环节是教师答疑、点评各组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同时对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掌握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研究教学方法的宗旨是使学生主动学习。要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只有学生有兴趣,产生好奇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中班币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策略之一。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1节积的乘方课堂教学中,从最基本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用法则解决相关问题,施以班币奖励。结合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不仅将复杂的几何图形、复杂的教学过程生动地展现,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提升。例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属于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堂教学中,探究点与圆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投篮情境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来展示动态过程[10],将篮球看成是一个质点,将篮筐看成是一个圆;将海平面看作直线,将太阳看作是圆。熟悉的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深入课堂教学探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目标。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初中数学学习相较于小学数学学习抽象性更加明显,要求学生有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中小学阶段衔接课程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有待优化;三是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故此,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小海.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3〕孙晨红.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4〕杨浩.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5〕黄如程.初中数学概念类微课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6〕毛文婷.中学数学习题课优化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7〕陈昭岭.浅谈提高学习兴趣的五个方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44(09):20-21.
〔8〕顾继玲.数学“学案导学”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2012,77(12):1-3.
〔9〕宋延芹.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8(12):145-146.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实施策略
在情境模式中组织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点逻辑、数学问题框架、数学分析解构技巧等有一个全面性的熟悉与整体性的掌握。同时,教师还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灵活调整初中数学教学侧重点以及数学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情境中,让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差异性、辅导性与有效性,使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育、思想与方法、思维与技巧对接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率,降低初中数学教学难度。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
1.提升情境教学法的知识性,增强情境教学法中数学知识的要点渗透在组织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强化初中数学知识点与数学教学情境之间的融合,尤其需要加强数学教学情境中对数学知识点以及数学逻辑的清晰反映与对接。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强化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拓展,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更加明确、教学思维更加突出、学习重点更加明晰。2.明确教师在数学情境教学法中的角色定位,优化教师的教学组织综合能力在利用情境教学法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必须明确自身的教学定位,尤其需要强化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与引导性。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对自我教学能力的完善与拓展,保障教师可以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有选择地完成数学情境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调整。3.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实践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关注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加强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点的脉络化掌握以及数学思维与技巧的巩固性拓展。同时,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分析、整理、抽象、建模的数学思维逻辑的掌握与数学实践意识的拓展,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数学实践操作素养。4.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规划好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高效互动与联系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差异化学习难点;另一方面就是灵活调整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情境中,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有效性与教学灵活性。
二、丰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形式,激发初中数学教学活力
1.组织起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形象化情境教学,降低学生的数学理解难度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时,可以有效地借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构建形象化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进而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理解难度。比如在进行“图形的旋转”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动态图片或者视频片段完成对该知识点的视觉化展示,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理解数学知识点以及数学知识逻辑,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2.利用实际生活构建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还应该利用生活案例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具体化的数学教学案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思维方式的学习与掌握。比如在组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利用影子测算高度”的案例构建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解读的过程中完成对初中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与拓展。3.落实数学游戏教学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数学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架构数学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互动的游戏教学情境中完成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在进行“平均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默选一个数字,通过学号抽选的形式组成一个数集的平均数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快速计算与竞争性对抗,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浅析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组织实施策略邵素珍(河南省汝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摘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定位,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难度,进而激4.整合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构建多角度的数学教学情境为了构建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情境,教师还应该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进而设计出多思维模式的数学情境,丰富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进行“圆”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地理中的行星公转模型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在地理认知逻辑中融入数学知识,进而构建多维度的数学教学情境模式。5.组建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在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最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数学学习与拓展,让学生以数学问题或者是数学思想为合作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与拓展。比如,教师将“等可能概率”的计算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将可以出现的所有事件都罗列出来,尤其需要将容易遗漏或是难以界定的事件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式分析,进而提升学生在等可能概率计算过程中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三、控制好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内涵,提升初中情境教学综合质量
1.避免数学教学情境的喧宾夺主,明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法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时,必须强化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认知与理解,尤其需要明确在情境创设与教学活动设计中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渗透与拓展,避免情境教学过程中只关注情境教学法的情境设计,而降低了情境教学法本身的教学辅导作用,造成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形式化。2.控制好数学教学情境的难度与数量,提升情境教学法的连续性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时,教师还应该控制好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难度与数量,保障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可以有效地了解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数学教学重点。另外,教师还应该保障数学教学情境的连续性,坚持一个章节一个情境,进而挖掘出情境教学的教学多元性与深度性。比如,教师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所有知识点的教学时,都运用同一个数据测影子的案例,进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逻辑的整合与对接,促使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延伸。3.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教学辅导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时,还应该强化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实际的管理,尤其需要将数学教学重点以及数学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接起来。一方面,保障学生可以适应数学教学的难度与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方便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设计,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情境教学思想,利用数学问题情境以及生活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建模、解决与拓展,实现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点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掌握与拓展,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全面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龙.刍议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速读旬刊,2016(3).
[2]李鸿.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7(1X).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
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关键的作用。随着现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今的环境要求初中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专业水平,适应新课改以及信息技术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由于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教师专业化主要指的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也可以说,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化主要指的是信息素养以及信息能力,进而实现教育信息化。通过初中数学教师的信息化发展,探索一些提高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鼓励初中数学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能设计出高质量的课件,通过课后反思和学生的反馈不断地修改、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但是,据目前来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背景太过单一,不利于初中教学专业化的发展。学校中的初中数学教师大多是数学专业毕业,缺乏系统科学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因此,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很难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
二、如何促进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能力
教师要培养新一代的具有信息能力的学生,自己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发展自己的目的。中学的数学知识有些是抽象的,数学教师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立体的变成平面的,把看不见的数学关系利用信息技术变得让学生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一线数学教师要能自己开发教学资源,能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数学教学,能较好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对网络资源进行再整合,开发制作出适合教学的高质量课件。并且,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鼓励初中数学教师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档案库,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从而在之后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实际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进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这也体现了对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数学内容与数学的教学方法,更要知道如何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如何运用数学专业知识把数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尤其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不是一种独立性的能力,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能力。其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创造能力等等,可以说,科研能力包括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时所需要具备的所有能力。作为一个主学科教师,不仅要会教学,更要会研究。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进行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从而在教学中去实践。科研能力和老师的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而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初中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对于数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从而使得数学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一般来说,管理机制应该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等。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机制,对教师的科研意识进行加强,并使得初中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显著加强。
综上所述,从目前来看,信息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给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数学专业化发展主要是对老师的专业能力的再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由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期在时展的大背景下教学符合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庆全.课程改革推进背景下山东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需求的质性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若干问题探讨之二[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1):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