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疾病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日趋延长,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1]。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责任更为艰巨。我们根据患者高龄的特点,采用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812—200906月间,清华大学校医院共收治住院老年病人233人,平均年龄为(73.1±4.2)岁;其中60~70岁94人,占40.3%;70~80岁102人,占43.8%;80岁以上37人,占15.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4人,占36.1%;糖尿病患者78人,占33.5%;呼吸道感染患者54人,占23.2%;其它患者17人,占7.3%。
2 护理措施
2.1 强化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各种病痛折磨,加上此阶段生理及心理的变化,极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与害怕、孤独、寂寞等异常心理反应,不利于配合治疗和疾病的康复[2]。清华医院内科的患者几乎都是退休老教授老职工,多数人的子女在国外定居或工作,回国与父母见面机会甚少,清华医院的患者更显得孤独。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五有”,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有信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使其内心的情感得以倾诉,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3]。褥疮在老年卧床的患者中发生率极高,危害很大。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我们对高危人群实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服、床单,保持其皮肤清洁卫生;对营养不良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其皮肤抗压能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我科住院患者半年来无1例发生褥疮。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感觉中枢、体温中枢、咳嗽中枢、呕吐中枢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对疼痛的定位能力下降,痛觉不敏锐,即使严重感染时也可能不出现体温升高。如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时很少见到像成年病人那样剧烈的心绞痛,而只有轻微的不适感,有的还可完全无疼痛,经常是在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后或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才发现有心肌梗塞。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病情容易发生突变,而且常常缺乏先兆征象,所以对老年病人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报告医生[4]。
2.4 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滑且不易固定,再加上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们着重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以使患者的痛苦减少到最小。另外,我们尽量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保护了血管,一举两得。为了提高穿刺准确率,我们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水肿患者进针前先按压穿刺部位,暴露血管后迅速进针;血管扁平、较细患者穿刺前进行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后再行穿刺,必要时选用细小针头。切勿用力拍打,避免血管破裂出血。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经常忘记自己正在输液,故应妥善固定,必要时使用夹板。
2.5 加强用药护理 由于这些老年患者同时并存几种疾病,用药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且影响治疗效果。故我们严格按医嘱,严格定时发放口服药,并监督服下,必要时给病人喂下。不同时间的口服药,如餐前、餐中口服的药用不同颜色的药碗盛放;特殊用药如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单独放置,并设有显著标识。切勿将口服药整盒发给患者自行服用,以免遗忘、漏服或多服。静脉给药时加强巡视,观察患者输液速度、输液是否通畅、有无不适主诉。根据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嘱咐患者切勿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意外。
2.6 同时要重视合理的饮食及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5]。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经常对治疗失去信心,环境的改变及远离亲人经常使他们感到孤独,情绪不稳定[6]。因此,我们视病人为亲人,同情和关心他们的痛苦,应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以高度的同情感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以高度的事业感创造一个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环境;以高度的信任感为病人保守秘密和隐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整体护理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足度。
经过我们专业的护理、细心的照顾、精心的呵护,大大提高了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真正达到了零投诉,零纠纷,使护理满意度提高到99%。
参考文献
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Z].2006.45
2 顾燕,薛素梅.非语言行为对提高老年病人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家庭护士,2008,6(6):15991601
3 周凤云.浅谈老年病人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9(11):1781
4 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2006,5(19):6768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糖尿病;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1(a)-0162-02
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饮食习惯的变化提高了糖尿病的患病率,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1]。临床上在给予积极的治疗之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研究中,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了优质护理干预,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观察对象主要选取在该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使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且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成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7、23例;年龄在62~86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3.78±8.67)岁;合并症: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1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7例,糖尿病性肾病15例,糖尿病足8例。在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6、24例;年龄在62~85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3.45±8.13)岁;合并症: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11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6例,糖尿病性肾病14例,糖尿病足9例。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当中,其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可进行科学性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案,主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纠正其错误的生活行为;对其负性心理情绪给予疏导,使其保持身心轻松,减轻精神压力;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并及时处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其中护理内容包括加强护理基础、提高细节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如下:①加强护理基础: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应结合专业护理基础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性、个性化的基础服务。严格按照护理分级制度,给予患者生活、健康指导。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以及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服务。②提高细节管理:对于病房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室内的温湿度调整以患者舒适度为主;摆放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手册、杂志以及糖尿病食物模型等,便于患者学习;走廊、宣传栏可张贴糖尿病的教育展板,以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病房内应具备微波炉、针线盒以及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以亲切、友善的态度接待患者。③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个人具体情况,为其进行全方位的糖尿病知识宣教。通过“一对一”的教育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告知其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改善的意义,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遵医行为。④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中,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要求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完成专科护理、健康指导等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对护理质量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将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划入考核中,并实施奖惩、评优政策,以激励护士的自觉性,提高其护理质量和工作责任。
1.3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物质生活)评分。
1.3.2判定标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进行评定。每项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進行判定。主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物质生活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3种。护理满意度即为非常满意率与比较满意之和。
1.4统计方法
将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数据,并用t检验;用(%)表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为(76.64±2.36)分、运动依从性为(64.25±3.58)分、用药依从性为(60.57±4.85)分、自我监测为(68.97±6.47)分;对照组患者的的饮食依从性为(61.22±1.25)分、运动依从性为(58.39±3.47)分、用药依从性为(55.64±2.01)分、自我监测为(60.57±4.56)分。由以上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详情如下所示:观察组:躯体功能为(89.64±1.58)分、心理功能为(75.62±2.31)分、社会功能为(78.44±6.57)、物质生活为(69.87±11.28)分。对照组:躯体功能为(80.47±2.55)分、心理功能为(69.84±6.57)分、社会功能为(70.59±3.48)分、物质生活为(66.68±6.59)分。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其中非常满意37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5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非常满意30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13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使得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激增[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明显较青壮年患者更为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加大了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传统护理方案具有较大的机械性和片面性,护士仅遵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缺少主动性和人性化。优质护理不仅可从生活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可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呵护,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不仅如此,通过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度,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克制不良行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工作中的疏漏,提高了护理质量,进而改善了护患关系,做到了“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该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以及自我监测评分均高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評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可知,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以及自我监测的依从性,改进患者日常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而使用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00%,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该结果可进一步说明优质护理的优越性,不仅可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萌.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1-2.
[2]张美丹.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5):181-182.
老年慢性气管炎易在春季发作,在治疗上首先应止咳化痰,如果发烧的话应清热解毒,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枇杷、橘子、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禁食海腥、油腻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蒜等及过甜、过咸食物也宜少吃,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宜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与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也可用新鲜青色卷心菜,洗净,捣烂,用消毒纱布绞汁,服时稍加温,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春季老年人应提防肺结核。肺结核较多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特别是春天。老年人患肺结核的几率为儿童的26倍,比成年人高70%,且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发病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轻微咳嗽或有点气喘、乏力,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所致,这是误诊率高的首因。
2.患者体质衰弱、免疫力减低。一旦感染肺结核,病情发展迅速,易出现空洞,排菌机会多,因得不到及时诊疗,往往发展为重症结核。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9例,治疗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治疗,给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
结果:治疗组49例患者经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后病情稳定均顺利出院,对照组有45例患者顺利出院,4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结果显示,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其并发症,是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65-02
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及高血压等疾病被成为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1]。在我国,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其也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研究发现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较易变化,预测难度大,加之患者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所以对其护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笔者就9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加强老年心血管疾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作了探讨。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有57例男性患者和41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61-78岁间,平均年龄为69岁;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9例,治疗组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治疗,给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
1.2.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首先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保持仪表整洁、举止文雅和态度热情,让患者及其家属放心接受治疗;②护理人员需按患者的病情分配病房,确保房间整洁、舒适;③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病房环境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主动告知患者病情,热情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亲人般的关怀。
1.2.2心理护理。由于陌生的环境和对疾病的担忧或恐惧,会造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容易发生过激行为,如愤怒、冲动等,这些往往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严重,因此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适当的心里护理非常重要。心理护理包括:①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表现,对患者各种心理状态进行研究,主动倾听患者诉说各种症状;②护理人员需对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安排、检查目的、病情及治疗方案等及时告知患者,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里得以解缓解;③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有关疾病知识的普及,使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悲观心理得到消除,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护理人员在同患者交流不断深入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里状态,及时做出调整,让患者能够更快的适应周围环境,从而使其不良情绪逐步得到缓解,也使患者处于面对治疗的最好心情状态。
1.2.3生活护理。生活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来讲非常重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饮食上让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食物,让患者长久保持低热量、低脂、低盐和低胆固醇状态,确保患者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②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的特点,需给予患者易消化、咀嚼,且含纤维多的食物,同时需预防患者便秘;③对于伴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排便不宜过猛,防止病情加重;④护理人员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促进已发生便秘的患者粪便的软化排出,或者采用肥皂水灌肠和使用开塞露,来促进排便;⑤护理人员要叮嘱心动过缓患者在排便时勿屏气过度,避免其因迷走神经兴奋而使心动过缓加重;⑥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饮食、大小便和洗漱等;⑦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戒烟酒,避免心血管危重事件发生。及时处理患者口腔黏膜以及其皮肤的变化[2]。
1.2.4病情观察护理。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所以应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必不可少。护理人员需做好以下几点:①对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和血糖等指标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根据患者各自的情况,选择基础护理方案;②将患者不适症状,包括:短、胸闷或胸痛气等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③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熟练掌握专科所以药物及其注意事项;④密切观察患者中的精神状态、尿量、血压及胃肠道反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加强病房巡视,控制输液流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保护好患者的血管[3]。
2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病情稳定均顺利出院。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以老年为主,是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所以加强其临床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对9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探讨,其中治疗组49例患者均病情稳定顺利出院,而对照组49例患者中有1例冠心病患者和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出,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可知,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其并发症,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侯海林.阆中市保宁社区1586例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19):201-202
【关键字】心血管、老年患者、临床护理、睡眠障碍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老年人常患疾病,其发病快、病情严重等特点威胁着老年人身体健康,做好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尤为重要[1]。以我院200名心血管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为后期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临床资料,男性患者134名,女性患者66名;其中患有心肌梗塞的患者共计98名,心率失常患者共计45名,心力衰竭患者共计42名,另15名为无痛性心绞痛患者。
1.2方式与方法
对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其特殊护理方式如下:(1)加强对患者的了解程度。基于传统护理理念,护士工作主要是依照医生嘱托对患者进行护理,这种护理方式在以往护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不能适应当前提倡个性化护理的今天。因此,作为护士,首先应依照医生嘱托完成基本护理,同时,还应尽可能了解患者性格及心理特点,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如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作为护士应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此外,应尽可能给患者遗留热情的影响,以拉近患者与护士之间距离,以便护士护理工作的展开[2-3]。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在寒冷季节容易引起心力衰竭,护士在对其进行日常护理过程中应提醒患者保暖,让患者认识到严重性。最后,对患者在护理中还应做到细心、主动,采用得体的肢体语言及说话方式,采取尽可能方式缓解患者焦躁情绪,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做到不触犯患者隐私,使患者在疾病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医护人员应有的体贴与关怀,以便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情。(2)做好药物护理。根据相关结果,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据重要比重,因此,药物护理应作为重点护理对象进行把控。对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病程长、进程快等特点,一旦护理不到位容易造成严重后果。作为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基本能力提高,积极熟悉心电图、各类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处置。如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心电图有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治疗。再如药物过敏反应,如低血压、洋地黄中毒等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与治疗,以防病情扩大。此外,患者可能存在漏服药、忘服药的情况,护士在护理期间应及时将药物送交患者服用,特别对于不服从治疗的患者应监督其服药,以免出现漏服等影响患者康复[4-5]。最后,做好与患者家属沟通工作,以便在患者出现任何不良状况时能够及时与家属联系,并叮嘱家属做好对患者的实时观察,以便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扩大。(3)积极治疗患者睡眠障碍。对于本次调查中,护理期间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占据较大比例,因此睡眠障碍应作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主要护理内容。如患者睡眠存在障碍,不仅降低其活动能力,还会使正常生理发生紊乱,导致呼吸加快,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其结果将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患者死亡率极大。因此,护士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睡眠进行护理。如患者病情严重时可通过吸氧缓解症状;再如,要求患者采用头高位睡眠,以缓解肺部淤血,达到促进睡眠目的[6];还可通过提醒患者控制夜间饮水量,以控制患者晚上起夜次数,提高睡眠质量。另外,对于部分睡眠存在严重障碍者,可采用安眠药物辅助睡眠。(4)做好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相对较大,牙齿缺损较为严重,咀嚼能力下降,同时,由于身体基本功能退化,肠胃蠕动能力减弱,加之老年患者血管硬化而对肠壁供血困难造成消化功能下降,如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影响患者日常治疗及休息[7]。鉴于此,护士应督促患者按照要求进食,如食用低盐、低糖、低脂类食物,少食多餐,尽量食用一些高蛋白、营养并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达到在保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能够促进患者消化与吸收。此外,还应监督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及容易发胀的食物如薯类、辣椒等,以保证患者正常排泄,防止患者出现便秘等情况,如出现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助排[8]。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采用t或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2结果
改良措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比较:对未经实行改善措施前护理的200名患者回顾性统计,共出现护理事故127次,其中,摔伤事件8次,坠件6次,药物不良反应18次,睡眠障碍82次,其他不良事件13次;在护理满意表中,非常满意89例,较为满意74例,不满意37例,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1.5%。经分析发现,对心血管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较高,约占不良事件总数的63.5%,主要存在问题是睡眠障碍问题,约占不良事件总数的41%,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问题,约占不良事件总数的9%。经我院实施改良护理后,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出共出现护理事故20次,其中药物不良反应3次,睡眠障碍12次,其他不良事件5次,摔伤事件、坠件均未出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其护理效果如详见表1。改良措施前、后护理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如下表2所示。由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2.5%),明显大于采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1.5%),经统计学分析,P值小于0.05,说明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所常患的一类疾病,同时心血管疾病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该类疾病具有突发性、病情发展快等特点,患者在接受入院治疗时,护士应加强日常护理工作,以防止患者由于护理不到位、不及时而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使患者突然引发心肌梗塞而失去生命。根据日常护理情况,从对患者进行基本护理入手,对增加患者了解、药物护理、睡眠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便后期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覃安汝.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4):127-128.
[2]刘琳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0):45-46.
[3]刘云霞.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8):135.
[4]招彩玲,梁瑞霞,黄沛明,林燕.基层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6(02):126.
[5]叶向柳,韦素惠,谭斌.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J].广西医学.2014(12):87-88.
[6]张小彩,陈冬梅.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0):87.
[7]李明霞.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