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交际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想的交流,达到相互之间的了解、往来和接触的能力,其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综合而形成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四种能力间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密不可分。因此,英语教学只有通过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也是英语学科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近几年来高考和各地中考以及各类竞赛命题中都注重加大了语言思维能力、交际功能测试题的比重,更加强化了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导向功能,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
一、合理创设情景,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不能脱离现实和语言氛围而孤立地存在。在最接近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中学习英语,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轻松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犹如导演或乐队指挥,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情景,调配学生充当情景演员角色,鼓励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尽快地融入情景角色,在class work、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中得到充分锻炼。教师的导入和情景的设置应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样。
1、实物演示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或特征动作,边演示边示范口语,学生也相应模拟并练习表述,所用道具教师可以提前备齐也可直接从教室或学生手中随机获得。
2、挂图或简笔画
简笔画简洁明快,生动逼真,能够直观体现所授内容,将具体物体形象化,复杂形象简单化,且设置情景亲切可感,同时简笔画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通过简笔画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思维形象为妙趣横生的图画,立体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根据画面情节展开合理想象和描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3、趣味故事
教师根据课文材料内容选择与内容情节密切相关的趣味故事,开始新课前向学生讲述,以达到巧妙入题的目的。也可以串联故事,让一位同学起头,其它同学补充,滚雪球式接龙,大胆推理演绎。也可以将主干词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编出合乎逻辑的故事情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续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很有裨益。
4、游戏活动
教学游戏内容形式多样,能够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兴趣,寓教于乐,乐中有得,学生们在争先恐后的游戏活动中发挥和锻炼了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口语快速反应技巧,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语机智能力。
二、坚持听说训练,掌握正确语感
许多学生由于受到母语影响,英语口语土洋结合,似是而非,别说直接与外国人交谈,就连周围同学也难以听懂,语言交际能力薄弱,这也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师可利用听力教材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大胆地张口说英语。还可让学生口头复述听力材料,说出其主要原因。用英语复述语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初步交际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指导教育学生多感受和模仿电视、广播、磁带中英语节目的标准语音语调,对于央视电影频道每周播出的带中文字幕的原声电影和国际频道的英语新闻节目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观赏,在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提高语言交际质量,并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训练活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开口,主动开口,善于开口,努力减弱母语的干扰,掌握正确的语感,这对于听力训练弥足珍贵。
三、灵活驾驭教材,活跃英语教学
教材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合理处理教材内容非常重要。现代外语教学要重视课本,但如果完全被课本所束缚,不仅教法会凝滞、教学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在利用课本的同时使用电化教学手段,逐渐增加与课本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教学过程交际化,让学生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对教师备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注意钻研教材,分析编者思路,把握知识脉络,选择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并在阅读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其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然后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在采用新的阅读策略时,教师应给予讲解和示范;带领学生反复进行跳读和览读的阅读技能训练,在捕捉必要信息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体现交际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整体感。
素质教育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不懈的过程,既需要教师具有灵活多变的成熟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具有对学生博大的爱心和无私的投入,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和深入研究。随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共识,相信英语交际教学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将会得到迅速、明显的提高。
致谢:本文在完成过程中,得到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210476087)和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22400450294)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春宁,崔美凌.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简析[J].教学与管理,2013,(18):140-142.
[2]王静.英语阅读技巧及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0,(17):118-119.
[3]王莉莉.重视文化背景差异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J].当代教育科学,2011,(16):60-61.
[4]张艳君.浅谈原声电影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电影文学,2012,(12):162-163.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各种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落入空谈。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往的中学素质教育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的还很不够,在教学实践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应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实践、总结。下面主要谈谈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是首要条件
1.为什么要更新观念
观念指导行动,观念不同其行为方式也不同,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文同志说过,“改革传统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改革的难度很大,不少学校还在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状态”。的确,对于不少家长甚至一部分教师而言,他们似乎宁愿让孩子在题海中挣扎,也不愿孩子因自主发展和创新学习而丧失学习机会。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不再是只懂语法、只会背词汇的“应试”机器人。相反地,是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都能将地道的英语流利地脱口而出,将英语作为与人沟通、交流的工具自由使用的人才。因此,要想在素质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全体教育工作应当以正确的教育目的统一认识,把教育的着眼点、着力点转到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
2.更新哪些观念
在教学观上,要认识到,教育不应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当是发展认知的手段,要转变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传统观念,树立重视和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树立教育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他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在人才观上,要转变只有考上大学的人是人才的人才观,树立各种途径都能成长,行行可以出状元的人才观。
在教育质量观上,要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综合评价的教育质量观。
另一个需要认清的问题是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和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而教师比较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不合传统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怪异的问题,探究那些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实施创新,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考虑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具有的发展能力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要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单元、各课、各部分的教学目标之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还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例如在现行的牛津高中英语模块2第3单元“Explorer”和模块7第2单元“Two Life-saving Medicines”中分别介绍了我国著名航天员杨利伟的成长故事和阿司匹林及青霉素的发明者和发明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乐于创新的精神。
由此看来,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与安排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备课――创新教育的准备阶段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吃透大纲、分析教材、了解班级的整体状况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是由教师设计的,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制订运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同时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所有学生合作学习、感受成功,并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最终促使其发展为对本学科的追求与探索。
2.上课――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气氛发展学生的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力和信心,使他们具有更强的参与意识,更加投入思考、质疑,以更高涨的情绪去分析、去发现、去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多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个性。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心理自由”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可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可以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促使学生创造力的充分显现和发展,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大力表扬和及时鼓励。
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并通过一系列课前设计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例如引入4模块第2单元“The Honourable Game”时,我先展示了一组各种运动项目的图片。然后随口问:“Do you like sports?What sports can you play?”并告诉学生如果不能用英语回答,就用中文。在同学们七嘴八舌回答的同时,我就把课文中提到的新的运动项目的英语表达法写在黑板上。接着我又问:“As we all know,the Olympic Games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t,for example,its history,ceremonies and sporting events?”在帮助同学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in Greece,in the year 776BC等本课的新知识点一一呈现。然后通过听录音,快速阅读,做课后练习,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后,我又说:“假设你是一名奥委会官员,请你简要介绍奥运会的历史、发展、格言等。”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不仅已掌握了如何用英语陈述已学的知识点,而且在我创设的宽松自由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对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似教非教”的课堂活动中被激发了出来。
(2)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打破了定势,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不应把学习的思维拉入一般的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或者看起来是可笑的,但其中无不体现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保护他们难得的“标新立异”,这其实就是在保护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say no”,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问题的设计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给学生思维的自由。
最后,对于学生的发言,我尽量不过早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若过早评价,会打击其他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不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往往迸发出一些新观点、新思路。这样做即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例如一次在讲“格林小姐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的翻译时,有同学照书译为“Miss Green is an experienced teacher.”,一些同学则提出了“Miss Green is a teacher with much experienced.Miss Green is a teacher who is experienced in teaching.”的几种不同译法,还有一次在讨论“Are cellphones safe?”时,我提出了手机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种种弊端,而有学生则认为手机使人们更方便交际和联系,以及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娱乐途径。
(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由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整体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3.课外活动――创新教育的有益补充和有效途径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因此,英语教师应结合教材,开展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课外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应组织学生依据不同层次的现有水平开展各级各类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例如在学习了“Cultural differences”的单元后,我组织了一次名为“看世界”的课外活动,向学生展示了世界各国的风景,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字并简单地叙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又使学生从单纯地学习英语知识转化为在活动中用语言进行交际,用英语进行创造。学生对课外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能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为解决某一问题,他们会自己开动脑筋、想尽办法,能有效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也可以加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加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应用,这时,他们的思维最活跃,对事物反应速度最快,印象最深,创新意识最强。还可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和精神。实践证明,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增强学生独立设计、善于思维的能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个体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班级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如:举办英语小报比赛,布置班级英语角,进行英语辩论赛,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班级气氛。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创新体会,鼓励他们适度竞争,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也只有在班级创新大环境和课堂创新小环境下,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提高;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27-01
21世纪的一代新人要靠素质教育的甘露来滋润,在初中地理课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全面构建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崭新教学模式,才能将知识的传播、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地理能力、文化素质、思想教育及地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地理素质教育可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及经济规律,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地理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心,从而勇于探索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新课程改革教学所应努力的方向。
一、因材施教,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包含道德素质教育和政治素质教育等,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地理教材是一部极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初二《中国地理》每个章节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根据教材内容让每个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了解地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例如在学习《台湾省》一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总结台湾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启发学生回答:台湾省除被称为“祖国的宝岛”外,还有那些美称?学生通过读图可以寻得宝藏:如台湾素有“森林宝库”“海上粮仓”“东方甜岛”“祖国东南盐仓”“茶叶之乡”等美称。我们还可以巧用地图带领学生总勾画宝岛轮廓入手寻找其在祖国地图上的位置范围,找出美丽富饶的台湾之最:降水量最多地方最大的海港最大的湖泊及日月潭水电站岛上最高峰最长河流人口最多的城市樟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等。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台湾的了解,而且台湾丰富的资源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通过“读一读”进一步认识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是同胞兄弟,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海峡两岸人民都期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二实现自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地理教学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全理解掌握,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地理模型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举办地理墙报,地理知识竞赛,组织地理活动兴趣小组。特别是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野外考察,去气象站、文化馆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既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能充分实现自我,展现才华,跟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献身地理科学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去多发明都源于问题,有疑问才能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领略到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创新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中的《西北地区》时,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发挥西部的资源优势,改善西北地区最脆弱的生态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面对“西部大开发,中学生应该怎么办?”,从而引导学生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结合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展开调查、访问观察等活动,提出自己独特的间解,最优的方案,拓展“生活化”地理环境,迈出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四、指导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教会学生会思考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尊重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精神,按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充分发展,并且让学生“形”与“数”多维素质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数学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分支,促进数学教育科学化、开放化、信息化,提高全民的数学素质,在生产科学技术方面运用,促进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当前推行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在各方面的体现
1.在素质教育目标方面的体现
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必然有该学科的教学目的,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逻辑的严密性、应用性、科学性要求较强。实施素质教育按培养未来人才的总目标,使教学目标科学化,素质化,使数学教学实用化、社会化。数学教学中同时应具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即使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生理素质,智力能力素质,科学思维素质,审美素质等。
2.在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方面的体现
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到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学内容中暴露解题思维过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素质;挖掘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其审美素质。
3.在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实施中,教学方法既要求有启发性,主动性,生动性,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因此教师对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感、有针对性,能引出新知识、新思考;对课堂的思维过程进行充分的展现,对解题思路进行探讨与指点;对教学内容补充适量变式练习题,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主要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点:改变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让学生完成教材目标任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重视素质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兼顾,对教材知识的引申与题海战术转向学生潜力和能力的培养;“主导”与“主体”地位的转换。由教师满堂灌的教转向学生有兴趣自主的学,化苦教苦学为乐教乐学;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明确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能力
数学教育应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强调教学生如何学数学,如何科学地思维,养成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的习惯,培养创造性思维,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形成适宜的情感,性格和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教学案例具有梯度,思维应有深度。要善于抓住教材内容的精髓,高层次地分析问题,阐明表述,由浅入深具有梯度,从培养思维的深度入手释疑解惑。
(2)结合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抽象日常生活中的题目,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活动空间。
(3)挖掘数学本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讨各种解法,注重一题多解,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研究开放性题,创设特定的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进行批判地分析与评价事物的能力。
2.增加学生的寓教于乐活动
数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课堂教学高质量,课堂容量增大,课堂上学习掌握内容越多越丰富,注意力越集中,兴趣越浓厚,无形中减轻了学生课后课余时间里的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个性,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增加了学生的寓教于乐活动,巩固和拓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3.符合应试与测评的需要
数学考试重视双基考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以及数学应用意识。
(1)数学思想方法的考点在基础题和综合题上。函数与方程,化归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数学语言的考查也在加强。一些阅读理解题,信息迁移题,实际应用题的解决都要有较强的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责任。为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应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与统一,要求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能适应社会生活、独立思考,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本文就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大家都认为中小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等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创造他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正如心理学家米德所说“一个20世纪的儿童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勾股边的平方和等于弦边的平方,那么他也就完成了跟毕达哥拉斯一样的创造性欣慰,尽管这个发现的结果对于文化传统来说等于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其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让其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创新大都表现为综合的一种创新素质,其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二、夯实基础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即宽厚的基础知识是一个人创新的必要条件。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续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新的飞跃。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强调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把目标定在基础上,如前所述,即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等。切不可起点太高,大搞攻关创新和创造发明。
三、还学生以自由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还学生以自由,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开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一b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首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训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多种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自身要具有创造性。小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能够发现并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作为创新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要拥有新的教育观念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感;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要具有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活动,鼓励和喜欢学生的求异、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