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给排水管道抗震设计

给排水管道抗震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给排水管道抗震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给排水管道抗震设计

给排水管道抗震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政规划;给排水管网;设计要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工业化不断向前迈步,人们对水的需求已不可同日而语。采用传统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法已经不适应目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市政排水管网效能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明确当前市政排水管网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对管网系统进行科学性的优化设计十分重要。只有从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改造等方面全方位努力,发挥市政排水管网的排水效能,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发展对给排水网设计的需求。

1.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理念及开发意义

1.1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科学理念

城市市政给排水设施是城市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对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影响。城市给排水系统是转输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为居民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等城市区划提供服务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建设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在社会工业化不断向前迈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城市道路的大量修建,排水管网获得大面积普及应用,市政给排水系统作为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的关键一环,给排水系统建设意义重大。不仅涉及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的资源利用率,还涉及改造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面貌、打造一流现代化城市的最终目的,而且有利于确保经济、政治、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可以说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发展影响。打造良好城市给排水系统,新建区域新建给排水管网,同时对已有老旧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是中国面临新形势下所必要采取的方式手段。有效利用给排水资源,减少因盲目引发的浪费的浪费与污染,迎合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建设要求,是社会进步一大保障与支撑。

1.2给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自上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伊始,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利用率一直相对较低,导致最直接的后果是严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阻碍社会繁荣与进步,妨碍了生产力发展与提升。这其中包括形形的问题,比如水质差、可直接利用水量少、难以直接利用水量大。然而,情况的恶化不止于此。随着发展,这些问题不但没有缓解或消失,它们还是像牛皮癣似得依然存在,并且伴随着触目惊心、不减反增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当前的市政排水设计中,我们往往天真地过分依赖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排水能力,而忽略了大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形成,并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极大的增加了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的负荷,甚至可能出现超负荷而形成的内涝现象。如此种种,不但严重降低水资源利用率,还造成许多相应城市环境问题。新旧问题的“同聚一堂”直接导致21世纪中国水资源问题更加的严峻,中国社会对水的需求和水资源利用率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基于此种不良态势,笔者认为需要唤醒社会意识,深刻认识到全面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科学合理规范水资源使用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因此,优化市政给排水系统建设、提高给排水系统水资源利用率与社会进步的方向趋势相吻合,适应全社会发展。

1.3给排水系统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我国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的保护尤其重要。目前随着城市开发的不断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胡乱排放现象严重,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可利用水资源锐减。严格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准则和检验标准。给水管网的建设将水厂出水集中输送,不但可以从供给上按需分配,节约用水,而且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水质,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排水管网的建设,可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收集处理后排放,避免污水杂乱无序乱排乱放,而且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减轻了环境压力,有利于环境保o,还可以对收集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收利用,有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给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

2.1给排水的管材设计

由于给水是有压水,污水是臭味腐蚀性等特点,对管道管材要求较高,主要有:(1)材料强度高:抗冲击性和耐磨蚀性高是管材必要属性,尤其给排水管材更要达到抗拉强度150MPa以上,以适应强大的水流冲击力和水质腐蚀性;(2)需要耐久性:采用先进高速离心浇铸成型技术的柔性铸铁排水管,因其组织致密、强度高,所以经久耐用;(3)好的管材评价标准之一是静音效果强:柔性铸铁排水管由于其灰铸铁内在的片状石墨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并且管与管之间采用柔性橡胶密封圈连接,能减少噪声传递,因此柔性铸铁排水管具有良好的隔声静音效果;四、给排水系统需经常维护检查的特点要求管材安拆方便。

2.2给排水管的接口设计

经久耐用的优质给排水管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敷设管道时接口的质量,及管道接口的强度、耐腐性、易施用性。而笔者认为其中的给排水管接口设计是整个给排水工程良好运行的关节与灵魂。经过多年实践与研究,市政给排水管建设最适宜使用接口方式按照特性划分可分为:柔性(接口弹性较大,如:石棉沥青卷材接口、橡胶圈接口)、刚性(接口弹性较小,如: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以及半柔半刚(接口弹性适中,如:预制套环石棉水泥或沥青砂浆接口)。

2.3给排水管网的抗震设计

给排水管网深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在设计排水管网抗震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地震震害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结构总体布局并确定细部抗震措施的过程,宜按照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通常给排水管网抗震有以下措施:首先应根据工程地质、地震地质资料及地震影响按规定判别出有利和不利地段,适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如若不能避开,适宜进行有效抗震建设;另外,管网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应符合科学标准要求,实现整体最优;最后,使用质量过关的管材,管材须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而且市政用管材应经过试验鉴定合格与否。

给排水管道抗震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监督 要点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一个质量良好的工程建筑不仅会给施工方带来非常直观的经济效益,还会极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重视,减少甚至杜绝因为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安全事故,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是根据我国政策性的或者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进行质量管理监督工作,这些法律法规的变化周期短,变化过程中的范围和幅度都比较大,给质量监督管理的执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导致了质量监督管理的不能持之以恒,甚至有些法规执行起来朝令夕改,无法真正落实。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本身也存在着定位不清的问题,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性质、监督形式和内容以及很多质量监督管理的细则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建设工程的监督工作有的时候会和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本身的监理单位产生业务和职责冲突。施工单位没有弄清楚监管单位和权力单位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两方面工作的权责不统一,因此无法实行及时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要点分析

2.1设计监督要点以及抗震分析

由于地震的不可抗力因素,一旦发生时便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根据多次地震灾害来看,对于结构突变能力弱,刚度扭变能力弱的建筑物,其工程质量差,平面不规则,使得遭受地震时,便会发生较大的破坏。因此,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将抗震设计融入其中,这是目前建筑设中重点内容之一。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后,会使施工材料、施工图纸以及施工工艺等受到影响,对工程的成本投入,施工安全等都会一定的影响。对建筑物进行勘察时,要严格进行岩土勘察工作,勘察工作要做到全面,一个勘察失误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根据建筑物的整体设计理念,岩土勘察的资料,地基的稳定情况,施工现场环境等,再与持力层与地层结构相结合,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确定,对变形情况进行预测。对结构方案进行确定时,要对水文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的利弊进行分析,在这基础上再进行结构方案的确定。对于平面形状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进行抗震设计时,对其进行防震缝的设计,然后划分成几个简单的结构,再对其进行防震设计。对抗震缝的宽度进行确定时,应该以低侧的高度进行计算,还要加强对缝隙处的连接,若抗震的防护烈度在六度或者是以上时,则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地震效应的评价。

2.2 给排水施工环节的监督要点

对建筑进行施工时,对达到的标准要求高,由于建筑中住户多,人口密集程度大,对水的需求量也大,若在建筑中出现给排水管道堵塞的现象,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居民的生活将不能正常进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在对给排水环节进行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给排水施工的质量,确保水的应用与排放,提供供水安全。只有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高,不仅会给居民的生活带去方便,还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使其合理使用。在进行给排水施工时,要重视对材料与设备的选择,更要重视施工的环节,将主要的施工环节结合起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将管理落实到施工环节中。

首先,消防系统在建筑中对水压有较高的要求,因为此系统在建筑中,静水压力大,不能进行一个区域的供水方式,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供水功能的正常实施,而且还会对管道等设备造成损坏。为此,要对供水形式进行合理的分布,采用竖向分区处理,降低静水压力,确保消防系统的安装顺利进行。但是,消防设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还不够先进,所以对于建筑来讲,消防系统的目标要以自救为标准。

其次,建筑物的管道会比多层的长很多,且排水量大,因此管道中的波动情况明显。因此,要对管道施工采用的有效措施,进行新型材料的使用或者是在管道中设置通气管,只有对管内的压力进行稳定,才能够保护水封。对排水管道的材料进行选择时,应该选择机械强度高的,并加强管道接口位置的衔接问题。

第三,在进行土建施工时,要事先对给排水管道进行预埋,进行孔洞的预留,并确保孔洞的预留位置,井管的预留位置,都要准确无误,且符合设计标准,这是给排水施工保证质量的基础。对管道进行预埋工作以及孔洞的预留工作时,必须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避免出现遗漏现象,否则将会对后期工程造成影响。最后,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大,对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在一个垂直高度上,需要有多个施工人员,给安全与质量管理造成困难。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施工时,最好是采用分区施工的方式,对排水以及给水管道的施工加强管理,做到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减少不必要的耗损,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可以按照层数进行施工区域的划分,将建筑物分为上中下三层进行分别施工,也可以分为上下两层进行分别施工。也可以按照施工密集程度进行,将洗手间、浴室进行分区施工等。对建筑进行分区施工,可以避免因垂直高度大而造成的施工困难与管理困难,这样有利施工的有效进行,利于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3 安装工程的控制要点

首先,要重视防火问题。对给排水管道进行明敷安装时,要对其进行防火措施的处理,使用防火套管等方式来提高防火能力,还需要在防火套管周围进行阻水圈的设置;暗设立管与横支管连接时,在穿过墙体的部分,应该进行防火套管或者是防火圈的设置;横干管进行防火区的穿越时,应该进行防火套管以及防火圈的设置。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将防火设备进行准确位置的安装,如报警器、消防栓等。

其次,防雷设置。建筑物受到雷电危害较多,因此要重视对防雷的设置,对接闪器、引线以及防雷网格进行严格地设置。

另外,还要对均压环进行严格设计;对于电梯的轨道、金属管道与门窗等金属物质,进行等电位联结。对于地下室中的金属设备以及用电设备进行可靠的接地,避免因雷击造成安全事故。

2.4 对砼施工的监督要点

对于建筑施工来讲,砼裂缝现象一直是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砼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砼表面与里面的温差、初凝阶段、收缩现象等,有的裂缝产生很小,像发丝一样,而有的裂缝则较为严重。当砼裂缝在零点二到零点三毫米之间时,便会对建筑物的安全问题造成影响。因此,要加强对砼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管工作,提高其施工质量,减少裂缝发生。

首先,对于组成砼的材料进行选择时,要严格进行,尤其是水泥的选择与使用,在满足砼强度的基础上,减少水泥的使用,从而降低砼出现水化热现象。也可以在砼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这样可以是其缩性降低,提高其密度。这是减少裂缝产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还对砼的抗裂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对砼进行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浇筑工艺进行。施工时,工作人员不要在钢筋板上走动,要在施工现场进行临时脚手架的铺设,施工人员应该在此上完成浇筑环节的施工。施工后,要做好养护工作,对其进行保温以及保湿处理,避免内外温差大而造成裂缝出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来讲,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环节很多,因此要加强对其的监督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促进着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筑企业要对建筑工程质量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给排水管道抗震设计范文第3篇

从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到青海玉树地震,再到日本9.0级大地震的地震发生,有人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地震作用力的不同、房屋结构的不同、而造成房屋受灾损坏程度大不相同。总结历次地震对我们房建设备的损坏综合情况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和设计规范的局限,受损的房建设备从防震、减灾技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和审视我们目前房建设备的防震、减灾技术,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房建设备的防震、减灾技术,才能将地震灾害的人员伤害及损失降到最低,以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2.地震对房建设备破坏的主要原因

2.1结构不合理。

一是结构丧失整体性,在地震作用下,构件间连接薄弱,支撑数量不足的建筑物,虽然各部位构件和主要承重结构未遭破坏,但往往由于局部结构点强度不够、延性不好或锚固连接太差而出现破坏,导致房屋倒塌;二是承重结构强度不足,在多向性的地震力作用下,对没有考虑抗震设防或设防不足的结构,不仅构件承受的内力突然倍增,而且往往其受力方式会发生改变,致使构件因强度不足而遭破坏。

2.2平面布局不合理。

房屋在纵横墙不同程度的出现水平、斜向等贯通裂缝,门窗洞口墙体出现“八字”及水平裂缝。单元式住宅大小形状面积不一,纵横墙布置不拉通,受地震力的作用后,房屋墙体的突凸部位拉裂较多,是地震受损薄弱环节。对生产房屋,端角处布置会议室、库房等大开间房屋。端角部位受地震作用后,抵抗地震能力差;而密集的小开间房屋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3不同结构形式震害原因

2.3.1 砖砌体结构

由于砖砌体结构房屋其所用材料的脆性性质,抗拉、抗剪、抗弯的能力很低,因而,在地震中抵抗地震的灾害能力较差,特别是未经抗震设计的多层砌体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更为严重。在反复地震作用下,裂缝将不断发展、增多、加宽,最后导致墙体崩塌,楼盖塌落,房屋破坏。当房屋上部自重大、刚度差或砌体强度差时,则易造成底部倒塌,导致房屋整体破坏。

2.2.2其他抗震薄弱环节。构造柱与圈梁、墙体联结处构成抗震薄弱环节,房屋的给排水管道在穿墙处形成薄弱点,女儿墙、檐口施工缺陷形成抗震薄弱部位。

2.4建筑材料质量低劣

使用质量低劣的砖、水泥等材料的建筑物,地震时,由于砌体强度不足,造成屋檐外闪,强体鼓包或开裂、倒塌。

2.5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砂浆标号不够,不润砖,纵横墙直槎砌筑施工通道堵砌不认真,钢筋用量不足,搭接少或根本没有搭接,少焊、漏焊或以点焊代替焊缝等施工质量差的建筑物,会出现支撑系统脱落,屋盖下摔,房屋倒塌。

2.6地基失效

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引起地基承载力下降,以至丧失。地震造成的断层错开、开裂,造成建筑物的毁坏。另外,由于地基含饱和水和砂层,地震时还会造成地基开裂、砂土液化、喷水冒砂、滑坡、塌方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使房屋倾斜破坏。

3.对房建设备防震、减灾技术的思考及建议

3.1建筑物抗震应提到公共服务的高度。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地震减灾的关键。唐山大地震后,我国政府对建筑物抗震给予了重视,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后,建设部及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建设部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灾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提高了装配式楼板构造和钢筋伸长率的要求等。但上述法规不少还没有落到实处,约束效力不强;再加上贯彻中程度不同的不得力、不平衡等外在原因,因此“抗震建筑”从观念、实践到效果,和当前的抗震形势及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折射出我国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巨大欠缺。亟须在现有基础上,将建筑物抗震纳入公共服务领域,以“关口前移”的主动态势,应对抗震防灾等公共危机。

3.2提高新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根据当前的震害经验和理论认识,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地考虑下述原则:

3.2.1场地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及地震地址等对抗震有利、不利及危险地段做出综合判断,对场地选择的原则是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危险松软场地,尽量选择坚硬场地,对不利地段要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要采取有效地措施。

3.2.2体形均匀规整。无论是在平面或立面上,结构的布置都要力求使几何尺寸、质量、刚度、延性等均匀、对称、规整,避免突然变化。

3.2.3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结构物的振动破坏来自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因此抗震设计要力图使从地基传入结构的振动能量为最小,并使结构物具有适当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防止不能容忍的破坏。

3.3根据房建设备要求,选择合理结构形式。

3.3.1砌体结构在地震中抵抗地震的灾害能力较差,由于其所用材料的脆性性质,抗拉、抗剪、抗弯的能力很低,它不但承受垂直方向的荷载,也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震作用,受力复杂,所以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包括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预制楼板的有效拉结和搁置长度或增加现浇层等,最好采用现浇楼盖,特别是应加强构造柱和承重墙的安全储备,否则这种结构形式极易在地震中发生严重破坏。

3.3.2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灵活,其抗震性能表现基本较好,但地震中框架结构的内外装饰饰面、围护结构、填充墙的破坏严重,造成了较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3.4对达不到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既有房建设备应制定规划逐年予以加固。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建成的建筑,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进行抗震设计,特别是使用多年的砖混结构房屋和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的老建筑,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尽快安排资金对以上两种建筑进行加固。

4.结束语

地震是自然灾害,人们无法抵御它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从历次地震灾害各类不同受损的房屋中,发现和掌握房屋建筑物的抗震薄弱环节以及震后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今后进行的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时,除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外,还要定性地分析结构的薄弱环节及易在震后发生病害部位进行加强,以期达到有效抵御地震灾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给排水管道抗震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问题,对策

前言

地下室施工本身难度就很大,加上需要建造多层地下结构无疑使难度系数得到提高,很多问题更容易出现,而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建筑地基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设计地下室结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地下室的施工并不是由某一个施工工种组成,许多的施工专业都掺杂其中,不同的施工专业必须开展密切的配合和紧密的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下室工程的施工和设计质量。防火设施等建设是地下室施工之前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但是考虑这些要素的时候不能把其他的要素孤立起来,要将其和给排水管道、通风系统等紧密的结合,发挥整个地下室的正常功能。每个高层建筑都有大底盘地下室,很多人在使用大底盘地下室的时候会发现塔楼没有抗浮,抗浮设计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和规定,没有充分、全面的考虑到特殊情况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例如一旦发生洪水,抗浮设计就会暴露出自身的弊端,由此造成的损失是无法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说明的,因为它会影响到其他的方面,实际的施工、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优化地下室的建筑结构设计

2.1 设计平面结构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地下室的平面结构时需要注意的要点有很多,例如:给排水、防火、通风、管道等。设计地下室结构的时候,发生设计与实际施工不相符合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引入变形缝。一般来说,变形缝的使用只是应急措施,它的设置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使用的,因为设置变形缝的难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同时会对其他工序的施工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者更是会延误施工进度、增加施工的成本投入。平面结构的设计工作必须交由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力求做到不设置变形缝,这个要求可以通过使用混凝外加剂来实现,但是混凝外加剂的用量一定要得到合理的控制,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起到负面的作用,一旦出现地下室长度超出要求的现象,这个时候进行后浇

带的设置已经无济于事,所以只能随机应变,采取分离较大地下室的措施,将一个过大的地下室分隔成几个长度适中的地下室,这样以来,地下室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科学、合理。这个时候,通道处就是变形缝设置的最佳位置,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2.2 设计地下室的抗震

开展地下室设计与施工的时候,需要高度注意的是地下室的抗震性能,因为地下室是整个建筑物最基础的部分,一旦没有考虑抗震设计或者考虑的时候出现一丁点的偏差,都会使整个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大幅缩水,进而使得建筑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居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审查地下室抗震设计的时候要详细、全面,严禁草草了事。一般来说,地下室的外地面高度不得高于半地下室的深埋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室外地面的高度得到精确的计算。地下室楼层的上部结构是顶楼,楼盖必须使用梁板结构。此外,剪力墙的加强区的计算要得到高度的重视,通常计算的开始部分是地面向上,但是也要包括地下部分。

2.3 抗渗设计

地下室在设计过程中,受力设计是一个方面,对抗渗设计也极其重要。由于钢筋混凝土在施工工程中是带裂缝的,要实现抗渗,一般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补偿收缩。在混凝土中掺入UEA,HEA等微膨胀剂,以混凝土的膨胀值抵消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当其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即可控制裂缝。(2)膨胀带。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完全补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而设置补偿收缩混凝土带可以实现混凝土连续浇注无缝施工。笔者查阅了相关的书面资料之后发现,膨胀加强带通常在超过60m后进行设置。(3)后浇带的设置。何为后浇带呢?简单来说,后浇带是一种技术措施,自产生以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改善,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混凝土建筑施工之中。(4)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要达到相关规定和标准。抗变形钢筋对混凝土发挥着强化的作用,可以将更多的水平温度筋设置在侧壁。

2.4 外墙结构设计的方法

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重点是外墙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是根据水压力和土压力。在外墙结构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土的静止压力系数的计算。静止压力在确定时,是依据试验来确定,如果无法满足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选取的粘性土范围可以在0.5~0.7之间,选取的砂土可以是在0.34~0.45之间。(2)荷载力承载设计。总体而言,可以将地下室的外墙荷载力分为竖向与横向荷载力,其中竖向荷载能够承载整体结构性楼盖的自身重力和传递重量,而横向荷载则包括来自侧向压力、人工防护以及地面的荷载,在设计考虑过程中,合理计算各荷载对墙体内部配筋弯曲的程度,一般只考虑横向荷载配筋弯曲力的大小,而对竖向的弯曲力则不予考虑,只对墙体弯曲处进行弯曲配筋曲力的计算。(3)地下室的外墙体配筋计算。由于整体电算计算法只考虑到了墙体与墙柱的配合与协调,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墙柱截面以及内墙钢筋混凝土连接处的承载力。该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会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对地下室的外墙水平配筋较多、力量富余。因此,在设计配筋计算过程中,要合理考虑墙柱的截面面积与竖向配筋连接处的承载力,只有通过双向板形式的计算,才能使有扶壁柱的墙体的配筋计算更为合理。但对于没有扶壁柱的墙体竖向配筋承载力的计算则可以直接使用单向板计算法。

3.地下室整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地下室的防水

防水是地下工程施工的难点之一,在做好建筑防水做法的同时,结构设计应考虑构件本身的自防水。与水土直接或间接接触地下室顶板、外墙、底板、基础等构件应采用抗渗混凝土,同时结构构件计算时应验算裂缝宽度,以满足规范要求,且采取抗裂措施如在混凝土中加入聚丙烯纤维等,钢筋保护层适当加厚。

3.2 超长超大地下室的设计

地下室工程不宜设置变形缝。对于一些超大型地下车库工程,为避免施工期间温度伸缩变形的影响,可每隔 30m~40m 设置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宜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后浇带宜滞后60 天浇注,并采用高一级强度等级的不收缩混凝土。上部塔楼范围超长时,还应设置膨胀加强带。

结语

通过上面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建筑工程地下室的设计与施工是极其复杂和繁琐的,这项工作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系统性,所以对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的综合素质必须足够高,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具备充分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要丰富。设计好地下室工程结构不仅极其有必要,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如果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会阻碍整个建筑物正常功能的实现,可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高度重视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期刊更多

能源技术与管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

环境教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