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师培养方案

工程师培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师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师培养方案

工程师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车辆工程;企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04-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该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四年内必须要有累计一年的企业学习时间,即学生的学习要分为校内和企业两个阶段。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2]

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相应的企业培养方案也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培养方案是在企业实施,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培养内容的考核和培养质量的评价要单独进行,因此,企业培养方案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是相对独立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3]

三亚学院于2012年同吉利集团签署了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借助吉利集团的硬件条件,共建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即“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依托该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三亚学院同吉利集团产教协同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企业培养方案,为车辆工程专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教育及应用型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4]

一、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目标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卓越工程师计划”机械行业标准》以及国家高等教育、三亚学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通过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在生产实际环境中的学习、顶岗工作,深入了解工程实际,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与工程素质的协调发展。

学生在完成企业阶段的学习后,其专业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工程研发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组织和领导能力均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其国际视野及社会竞争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企业学习阶段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结合汽车企业的现场情况,将与生产一线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构造等,采用现场实践和理论教学并举,感性观察和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面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第二,通过企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车辆工程专业,并热爱本专业;在加强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学习汽车企业的生产流程、实验方法、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锻炼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劳动光荣的观念,加深与生产制造企业的深厚感情。

第三,为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汽车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或为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学习奠定工程实践基础。

第四,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在汽车企业生产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毕业设计。

三、企业学习阶段的基本要求

企业阶段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学校完成了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部分专业选修课的学习。通过在吉利汽车集团及其发动机、变速器等配套企业的生产实践,了解汽车企业重点产品加工制造的整个流程;通过在加工制造部门、装配检验部门、工艺设计及管理部门等轮岗实践,初步了解汽车产品的生产制造及工艺管理流程;熟悉重要的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的结构特征、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

首先,企业实践期间,所有学生均须全面参与汽车企业的诸多方面,通过轮岗实习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了解并掌握实践企业重要产品的制造工艺、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情况,随时做好记录,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总结。

其次,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掌握汽车企业重要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体验现代化数控设备流水作业的高效性,记录并整理在线生产的技术参数。

再次,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学生还应了解现代化汽车企业的运行管理及经营状况,主要是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配置、生产车间的布置、机械设备的常规管理、汽车产品的销售运输等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最后,要求学生积极和工程师、现场工人师傅沟通,认真讨论或请教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实践总结并完成实践报告,同时在企业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四、企业学习阶段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拥有“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通过聘请企业导师,联合学校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为学生授课,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践并学习,参与工程项目,参与吉利集团汽车产品的开发与科研实验,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最终完成整个企业阶段的学习任务。[5]企业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如表1所示。

(一)企业阶段的课程学习

企业阶段学习的课程,包括汽车检测技术、变速器检测技术等,由汽车企业派出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或学校兼职教师进行授课,并组织考试或考核,学生必须选修全部课程。

(二)企业阶段的实习安排

整个企业阶段的实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生即将进入专业课程之前的认识实习与金工实习。其中认识实习主要以企业参观为主,通过在机械加工、汽车装配、检测实验等相关部门的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并熟悉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及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知识,增强学生的工程认知水平,培养学生适应汽车企业工作氛围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提高对本专业的认可度。金工实习按照机械制造的整个流程及涉及的设备和技术,制订系列化的实习内容,由浅入深,认识和掌握机械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熟悉相关的设备和技术,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结构设计分析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第二阶段实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即汽车动力总成和汽车变速器方向,时间是在学生学习了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部分专业选修课以后进行。通过汽车企业的参观和生产实践,了解汽车整车的装配流程;通过在冲压厂、焊装厂、涂装厂、总装厂的实习,全面了解汽车零部件的加工过程。通过在发动机厂的实习,了解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机体、气缸盖、气缸套、齿轮等重要部件的加工工艺;了解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流程。通过在变速器厂的实习,了解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变速器的装配工艺及性能测试方法。

第三阶段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在企业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发现和凝练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制订出可行的技术路线,并得出具体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工程实践,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能够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五、企业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

(一)认识实习

1.汽车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基本知识与规定,各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措施,特殊设备及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

2.汽车产品或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学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跟随某特定机件的设计过程,了解该机件各设计阶段的基本目标、设计方法及实现形式;了解机件设计标准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3.汽车产品或零部件的工艺设计与管理学习。跟随某特定机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了解其工艺设计与管理的基本技术,以及装配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机件的工艺安排与制造单位实施之间的配合情况,生产制造部门正常运行模式与管理方法,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协作运行;了解典型产品或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与管理模式。

(二)金工实习

1.金属切削加工实习

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实习,了解车刀的基本机构、车削角度的设置、常见的刀具材料以及对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熟悉卧式车床的组成结构、运动原理、传动方式及常见用途。对于轴类和盘套类零件,应能掌握其装夹方法,了解其常见附件的结构,并进一步掌握通槽、断面、锥面、圆柱面、成型面及内外螺纹的车削加工方法。了解铣削、刨削、磨削及齿轮的加工方法,对车间常见的铣床、刨床、磨床,应熟悉其工作原理和加工方式,并了解各种刀具及附件的总体结构和简单分度的方法。

2.钳工实习

深刻理解钳工工种在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及维修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掌握制作钳工件时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以及套螺纹的基本方法;了解扩孔、铰孔和锪孔的基本原理;了解金属刮削的基本方法和应用范围;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加深理解钻床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钳工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独立完成钳工件的制作。

(三)专业实习

1.整车厂实习内容

冲压厂、焊装厂、涂装厂、总装厂实习,吉利汽车整车生产线装配实习。

2.发动机模块实习内容

曲轴、连杆、活塞等运动件生产车间实习,凸轮轴、气门组等配气机构重要部件的生产车间实习,气缸套、气缸盖、机体等固定件的生产车间实习,齿轮生产车间实习,金属毛坯的锻造、铸造及热处理车间实习,发动机总成装配流水线实习,发动机总成性能指标的测试及实验实习。

3.变速器模块实习内容

手动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自动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双离合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

(四)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的同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共同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课题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并查阅资料,进行项目调研,制订研究方案及执行计划,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六、培养质量考核

汽车检测技术和变速器检测技术由企业授课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做检测技术实验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面有没有工程创新意识,还包括授课教师对学生出试卷考核。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和专业实习的考核主要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过程,能否和企业导师进行有效的讨论,对发现的问题能否提出解决方案,还要看实习报告的撰写水平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也会采取过程考核的办法,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形成的论文进行评审和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给出最终的成绩。

七、企业导师队伍建设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派出“双师型”教师参与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双师型”教师是学校专门建立的一批理论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有丰富的工程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一方面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另一方面是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其研究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或者选派中青年教师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锻炼。企业方面,学校从企业中直接聘任工程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受教育程度高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2]

八、结束语

目前,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正在参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相应的企业培养方案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但卓越计划作为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新模式,对民办本科院校和企业而言都是新鲜事物,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调整。特别是在第一届学生毕业后,还要根据社会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价和教育部对本专业的认证评估,来进一步完善企业培养方案。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2] 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0(12):71-74.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工程师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83-02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河北大学自动化专业努力提升工程教学水平,于2013年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大力践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并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深化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自动化专业正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高速发展。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明确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总体部署,学校制定培养目标和标准要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

河北大学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畿辅节点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谋划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现代物流等产业。

面向河北大学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需求,利用现有产学研合作基础,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中的成果和经验,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明确了本校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的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素质高、能力强的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二、加强工程训练,构建合理教学体系

1.培养模式改革。原有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1)课时分配不合理,实践环节薄弱。(2)实验项目类型单一,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仍为传统的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较少,各门实验课程较为独立。(3)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由此造成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较为薄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工程师教育的需求。

经过多方调研、考察论证,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学制为本科四年制,即校内3年、企业工程技术实践1年,并大幅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所占重,达到50%,并提高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比例。

2.课程体系改革。围绕培养标准的知识、能力素质而建立的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了全面调整重组:(1)建立模块式的“特色课程群”,可根据专业发展兴趣进行选择。(2)多方位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大幅提高实践环节的学分;实践教学课内外结合、形式多样化,加强综合型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环节。(3)课程内容改革,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避免部分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增设经济和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4)企业全程参与,从一年级下学期的企业认识实习开始,到第四学年在企业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与学校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和相关师资。

三、校企联合共建综合实训平台

重视工程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改革中心,实训平台的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有力保障[4]。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与地方多家生产企业和一些国际知名设备厂家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了四级功能分层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1.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建设基础实践教学平台。本学院拥有的河北省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通识基础训练提供了良好平台。利用该平台,学生参加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等15门基础课程的实践学习。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式,提高自主实验教学和综合实验教学的比例。

2.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建立工程基础训练平台。以基本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以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传感器原理实验室等为基础,重点建设了过程控制、电机与拖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等实验室,构建了工程基础训练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强化实践教学和工程能力训练。

3.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共建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提供了良好平台,学生可完成实验课、大学生创新项目、电子设计竞赛、创新设计竞赛以及科研项目等。学生在与工厂企业完全相同的硬件、软件平台上,以“项目驱动”模式,按照工业开发流程进行“真刀真枪”的实验训练,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应用的无缝链接。

4.校企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与企业联合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多年建设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实训。每年定期进行“实验创新项目”、“实验室开放课题”、“创新创业计划”等多种活动,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了创新意识、锻炼了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校企联合培养,更新教育理念

培养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标准、共同研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共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1.面向工业界的培养方案改革。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有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均需要校企联合共同制定,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学习与企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中,企业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认识实习(一年级夏)、生产实习(二年级夏)、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年级),使学生逐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职业素养。

2.建设“双师制”的教师队伍。强化“双师制”模式,将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校内、外教师以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为纽带,划分团队,联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各类科技竞赛和毕业设计。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工作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由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工程背景的教师主讲;实践课和新技术扩展课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部分教学工作。企业实习阶段,以企业教师为主导,校内教师辅助。这样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良性发展。

3.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的特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强化设计与创造力培养为核心,围绕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

同时探索“项目驱动式”教育培养机制,围绕以工程项目的开发和运行,打破课程的界限,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全方位训练。

五、结论

面向未来工程的需求和未来工程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力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高等院校只有找准定位、确立目标,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验平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

[2]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81-84.

[3]韩璞,林永君,刘延泉,等.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62-264,271.

[4]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Reform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rogramfor Autom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JIANG Ping,TIAN Hua,ZHANG Xin

(The 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工程师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具有现代海洋工程基础知识、海洋装备设计基本技能和计算机语言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校和企业的联合指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许多不定因素。尽管很多学者从20世纪初就意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是解决人口、空间和资源压力的最有效手段,但系统的海洋学科建设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才出现于一些大学内,因此,海洋工程与技术教育相对其他学科来时是一个很新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油气资源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结构物也从固定的导管架平台向深海的浮式半潜、张力腿和Spar平台发展,海洋结构物从单一功能的固定式结构物到多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弹性结构物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培养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亟待解决。

一、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1.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海洋工程的项目投资一般比较大,涉及范围和企业广泛,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然而,目前高校大范围的工程实践都是以某课程为核心,没有在总体的培养方案框架和教学大纲下定为各实践环节的功能作用,阻止了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另外学生多,实验设备少,实践场所容量小,导致多数同学都是看着老师将实验做完,用笔记下完整的操作过程而不能进行实际的上手操作。最后,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在相关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导致教师自身能力落后。

2.改进措施。由于我国的海洋工程发展起步较晚,现有国内海工高校、企业和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参考国外先进海洋工程装备与系统的建造经验,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优势与专业地位。结合海洋工程高校现状、企业特点和学生老师队伍现状,采用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提升学生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积极组织与开展相关教师及知名海洋工程企业编写以工程为背景、以功能为目标的海洋工程模型试验教材,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总体功能,围绕海洋工程结构物及系统装备最新的响应原型试验,更新目前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具体建设措施包括:a.开展以“海洋工程试验、海工企业实习和海洋结构物设计”三要素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块。第一子模块的课程为海洋工程认识实习、海洋工程结构与制图、海洋平台生产设计和海洋平台结构设计,该部分课程将安排到南通中远船务、上海外高桥和沪东中华造船等海工企业进行学习,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描述海洋工程结构与设备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第二模块课程为船舶静力学、船体结构静力学及海洋环境载荷,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海洋平台的钢材料性能、结构建模方式及平台响应分析方法;第三模块为海洋工程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这部分内容已被安排到具有专门的海洋工程培训机构的南通中远船务和海门招商局重工,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与实践海洋工程项目分析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测和设计方法。b.建立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模块。第一子模块任务为保住学生了解海洋工程试验试验教学的意义以及其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了解海洋水池试验和水槽试验的具体规章制度,掌握一些设备如造波机、浪高仪和数据采集仪等操作方法,熟悉整个海洋工程试验过程;第二个子模块帮助学生掌握海洋工程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对造波机、浪高仪等设备的造作能力,帮助学生验证一些有价值的波浪理论,并从实验中观察一些奇特现象,以补充理论的不足;第三个子模块帮助学生掌握试验中数据采集方法和判断数据是否正确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海洋结构响应测试方法,完成整个海洋工程的实验方案设计。c.建立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实习模块。其中认识实习的时间大约为10天,由基础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校内教师和校外聘请指导教师相结合,采用讲座、录像与现场参观等方式给学生指导;生产实习时间大约为半个月,主要由校外企业老师带学生进行实地现场观摩整个海洋平台托航、布置和安装等过程,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海洋平台设计任务。②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的海洋工程水槽和水池模型试验教学模式是针对过去的视频化或观摩化教学,主要包括三种开放类型:第一类型为实验的场地和测试设备开放;第二类为实验时间开放,允许学生课余时间与老师联系后进入实验室操作;第三类为模型试验类别开放,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已将本专业模型试验分为波浪模拟实验、结构水动力性能测试实验以及结构强度测试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灵活选取。③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与老师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活动的一种主管能力,其来自于经验而付之于实践。结合海洋工程发展的现状、海工企业工作内容和教师队伍的现状,采用有针对性的请进来、走出去方法,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a.聘请校外高校、研究所和海工企?I专家来院给青年教师进行有关的海洋工程知识培训,及时更新老师自身固有的设计思维,符合海洋工程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江苏科技大学专门组织4名教师进入到南通中远船务和海门招商局重工协助完成学生的设计任务,实行校内学科导师和校外工程导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b.深入国外海洋名校和海洋工程企业,进行访问交流和工程实践。海洋工程实践能力来源于海洋工程实践锻炼,面向各种实际海洋平台设计和生产等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和体会。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始终将国内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和杰出人才培育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来做,抓住我国海洋战略发展的机遇,定期将校内优秀青年老师送往国外知名海洋工程类高校进行交流与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并派送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实训,实时了解海洋工程发展的动态,最后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海洋工程类会议以及撰写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为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海洋工程领军人才而努力。

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创新创业素质关系着学生以后从事海洋工程事业的思维模式,是海洋工程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主要措施如下。

1.开设海洋结构物概念模型设计,结构分析,材料特性等创新教学实验,增设海洋浮式结构物的创新型概念模型制作和概念模型在流场中的水动力实验。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院级和校级课外竞赛活动,并鼓励创新性好的设计参加全国航行器大赛及创新杯大赛,与校外专家交流,增加学习海燕工程的兴趣,提高实践意识。

3.尽量将实际工程的物理现象用基本的数学语言和模型给学生描述,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基本波浪理论、结构力学和数理方程等理论知识思考和解释海洋工程中的物理现象,进一步探索其中有意义的规律和解决方法。

工程师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业需求 粮食工程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092-0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计划和实施纲领,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粮食工程专业要高度重视教学整体设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不断改革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分析行业人才需求形势,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

目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突出,粮食生产加工与质量控制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生产,以玉米、大豆、水稻等粮油深加工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粮油精深加工已成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典范产业。然而,粮油加工产业存在技术装备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深加工潜力挖掘不足、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特别是熟悉粮油生产与质量安全控制全过程、熟悉一线生产技术,善于发现与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捕捉和利用新技术、新信息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十分紧缺。

粮食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专业目录规定的试办专业,目前全国仅在几所院校开办。由于各个学校依托的专业优势不同,各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均不同,因而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依。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进而形成适应新形势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和社会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特色求发展,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注重个性全面发展,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关键,改革和创新本科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校企“六融合”,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粮食工程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行业特色,确定新的粮食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要以培养适应粮油加工行业急需的,具有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粮食科学知识,能在粮食、油脂、粮油深加工、粮油储检、饲料相关领域从事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管理、产品营销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粮食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培养不仅掌握本行业现代先进技术,熟悉本行业未来科技发展方向,了解相关进展,还具有较强的理解、消化、利用、推广新技术能力和项目组织及管理能力,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模式与人才特色

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项目为支撑、企业院校共同培养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特色是:以“粮食安全”为主线,“通专业、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能营销”的“一条龙式”粮油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他们应熟悉粮油生产工艺设备过程技术,会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能够进行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善于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劳动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

(三)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应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起草,经教育研究与改革部门会同行业、企业共同组成的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要采取“校企联合、共同育人的双导师制”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以学校为主,实践教学以企业为主,走在校学习和工程实践并重、校企联合共同培养的途径,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践,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课程。通过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完成工程专项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工作。

三、基于行业需求,形成方案特色

(一)探索本科分类模块培养模式,构建新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工程师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领域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继续学习专业、考证要求

1.职业岗位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操作、预决算、质量检测、CAD绘图、测量放线等工作。

2.继续学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

3.本专业学生资格证书要求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2.知识结构及要求

具有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建筑电工、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能力结构及要求

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取得CAD、测量及相应工种的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六、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1.建筑工程图识读

教学内容: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点、线、面、形体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与作图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2.建筑力学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力对轴的矩,空间平行力系、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简介;四种基本杆件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分析,四种基本杆件的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压杆稳定性分析;杆件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杆件结构受力分析,简单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相应的力学试验。

教学要求: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掌握静定结构和简单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方法。

3.建筑材料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石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沥青、防水材料及建筑塑料、玻璃、涂料、面砖等等)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建材试验。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

4.建筑测量

教学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实践,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

5.房屋建筑学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程序及原则,民用建筑构造,民用建筑施工图,工业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施工图。

教学要求:掌握常见建筑构造的原理与典型做法,能识读和理解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施工图。

6.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教学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应力及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验算,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基础施工图,土工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并能在现场识别常见岩土,掌握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掌握基础的类型及构造,能识读和理解基础施工图。

7.建筑工程施工

教学内容: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冬雨期施工、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升板法施工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主要安全措施以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高层建筑施工。

教学要求:掌握各主要工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主要安全措施,掌握冬雨期施工的方法与技术措施,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

8.监理概论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熟悉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9.施工组织

教学内容:进度控制的概念,施工组织与网络计划技术,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施工组织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的方法。

10.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教学内容:工程质量概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ISO9000标准简介,安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

1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内容:投资及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造价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

12.建设法规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法规概述;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城市规划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法规,建筑市场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建设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其他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

教学要求:熟悉工程建设主要法规,掌握各阶段合同管理的内容,能运用有关法规分析、处理一般纠纷。

(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三)学校应具备的本专业相关实训(实验)场室

建筑工程施工图绘图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检测实训室,钢筋翻样与加工实训室,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综合实训室,工种实训中心(砌筑、抹灰、木工等)。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2.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分配表

3.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