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项目融资方案

农业项目融资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项目融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项目融资方案

农业项目融资方案范文第1篇

一、公司介绍

深圳市秉诚投资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程咨询、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的服务机构致电*,目前公司业务范围主要覆盖了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融资方案策划、产品营销策划、企业管理策划等服务。公司具有庞大的数据资源,专业的行业研究经验,优秀的项目团队,本着服务至上、诚信为本的原则,致力为企业提供一流的整体解决方案,突破企业当前的发展瓶颈。

公司秉承“扎扎实实做研究、一心一意为客户”的服务理念,在工程咨询、投资咨询、营销管理咨询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公司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农业食品、钢铁冶金、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机械加工、金融服务、服装纺织、建筑地产、电子电气、汽车制造、家电通信、教育培训等31个行业。至今为止,秉诚咨询先后与各行各业的客户取得了成功的合作,累计服务客户达1500余家,并与一部分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坚信,以专业技术为根本,以贴心服务为承诺,必将会在市场的红海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产品与服务

(一)工程项目咨询服务

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2、项目申请报告编写

3、项目建议书编写

4、资金申请报告编写

5、节能评估报告编写

6、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写

(二)融资咨询服务

1、商业计划书编写

2、项目计划书编写

3、创业计划书编写

4、招商计划书编写

5、合作计划书编写

6、并购计划书编写

(三)管理咨询服务

1、商业模式设计

2、产品营销策划

3、品牌管理咨询

三、公司服务优势

1、经验丰富,众多成功案例;

2、专家团队全程把控,从战略高度把握你的项目;

3、行业市场海量数据支撑;

4、SWOT、波士顿矩阵等模型分析,编制技术熟练,财务工具先进;

5、权威专业机构,百度、360、58等推广会员实名认证,杜绝欺诈,信誉+诚信;

6、应客户需求,不仅为客户提供登门服务,更可亲赴项目地。

四、服务流程

1、双方电话初步沟通,我司了解客户项目基本情况和要求;

2、与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识,我司安排专业人士与客户当面沟通,深度了解项目情况;

3、双方确定服务价格,签订合作协议,支付首款,我司收集材料开始编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初稿给客户;

4、客户反馈意见,双方共同讨论,在3-5个工作日修改和完善;

5、双方确定定稿后,我司提供电子档和纸质档给客户;

农业项目融资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课堂体系;产业金融;长效机制

一、多元聚合的“大课堂”体系涵义

多元聚合的“大课堂”体系的涵义:由于学校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大课堂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引入多元外部资源予以支持和保障。鉴于此,拓宽渠道,打造平台,形成了政府资源、金融机构资源、企业资源、学术团体资源和高校资源五元聚合的教学资源网络,并创新机制,以不同方式融入到第一、二课堂的大课堂体系。其中,第一课堂,是指学校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内组织的以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和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在校内组织学生实训、科研活动、学术报告、学科竞赛和自主实验等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在校外进行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计划内、外教育活动。在大课堂体系中,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和培养。

二、产业金融人才培养的“大课堂”体系

(一)“大课堂”体系中的知识传授

知识,在实证意义上,作为人改造自然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积淀,一个人不能再现所学知识,便无法建构知识应用、操作能力。在产业金融人才的培养的大课堂体系中,产业金融的知识体系主要通过第一课堂传递,具体内容包括:学科基础课程群(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课程群(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CFA教程导论、金融衍生产品、产业金融概论、产业投资理论与实务、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并购与重组、当代中国经济专题等)、实践类课程群(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产业金融概论、产业投资理论与实务、企业与个人信用管理、经济分析与SPSS等)、专业选修课程群(金融工程、项目融资、FECT等)。

(二)“大课堂”体系中的能力锻炼

能力,指主体可胜任某种操作的本领,设计操作活动所须具备的主观条件和实施方式。能力虽为知识的基础,知识只有外化为可产生某种效率效度的操作力,才被视为能力。在产业金融人才培养的大课程体系中,基于第一课堂知识,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须基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知识内容作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来进行使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的训练。具体到产业金融人才培养的能力主要包括: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能力、提出融资方案的能力、投融资方案可行性研究能力、投融资风险控制能力等。

(三)“大课堂”体系中的素质培养

素质,指主体的智力与非智力形态及其要素的总和,是主体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产业金融人才培养的大课堂体系中,通过第一课堂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第二课堂综合素质的打造,使学生具备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金融业务素质,金融技能素质,风险心理承受素质。综上所述,知识、能力和素质,表现为递进包涵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二者又是素质存在的逻辑前提。“大课堂”体系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第一、第二课堂二位一体的立体化大课堂体系,在两个课堂中分阶段推进基础夯实,技能培养,能力锻炼的层叠化培养体系。

图1 多元聚合的“大课堂”体系

三、“大课堂”体系保障运行的长效机制

(一)制定了管理机制与管理章程

创建了“学院组织,内引外联;专兼结合,共同指导;分类培养,自主管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并制定了管理章程。章程规定学院安排专兼职领导与教师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大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内引外联,合理有序调配各种教学资源融入;组建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等组成的金融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定指导委员会常态化的活动机制,共同完成对 “大课堂”实施方向、方法的有效性的指导,确保对市场需求的最大贡献度;规定“大课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同时依托学院学生社团,在教师指导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选拔优秀学生协助教师辅导,充分发挥高年级和技术骨干学生的作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传帮带。

(二)实施多元化的长效激励机制

实施多元化的长效激励机制,包括创新学分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如参与金融机构实习并取得相关机构优秀评价的学生可获得相关学分;通过金融专业资格考试的学生,相关考试科目可获得对应学分等;对获得相关学科竞赛等奖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评定奖学金、保送研究生、保送出国留学中加分,在就业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

(三)构建与外部资源的长效合作机制

构建与外部资源的长效合作机制,与研究团体、企业、金融机构形成互惠互促具有可持续性的合作模式。如学院与芸祥投资公司合作筹建产业金融研究中心,芸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投资能力的同时为芸祥提供了智力劳动;芸祥提供实际研究课题,学生通过调研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为芸祥提供了调研资料;芸祥进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投资实证案例,学院组建由5名投资专业教师构成的专家团队,对投资方案进行全面解析并为芸祥提供参考意见;此外表现优异的学生可直接获得芸祥及其合作伙伴的工作机会,同时为芸祥提供了优质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石娟. 高等教育场域中高校“位置”分层的社会学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0)

[2] 王坤; 刘家瑞; 张海涛. 基于场域理论的三大课堂整合问题研究[J]. 科技创业. 2012(8)

农业项目融资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碳金融;乡镇企业;融资载体;渠道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B

碳金融是伴随低碳经济运行的深化而发展起来的,其实质是为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做融资支持的一系列的金融活动。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一般处于碳排放量较低的农村地区,较城市大中型企业拥有绝对的低碳环境优势。因此乡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目前的经营情况、资金的持有状况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通过合理的预测,率先向产业的低碳化迈进,而为实现这一突破性的迈进转变,利用乡村环境赋予的碳拥有量的优势和国家对低碳融资的政策的制度支持,建立碳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利用政策支持的碳融资并降低融资成本。因此碳金融渠道的选择成为了乡镇企业能否突破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碳金融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随着低碳经济的逐渐发展,作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体制也伴随着衍生出现,碳金融的发展成为了实施低碳经济的又一种运营支撑。碳金融即碳融资,是指围绕限制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的所产生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碳金融将碳物质看作为一种远期的期货产品,通过生态绿化需求市场实现融资交易。目前在碳金融的实施上主要包括了碳减排的直接贷款、碳减排项目融资、碳交易融资和银行信贷等几个融资方案。碳金融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碳金融的本质是一种金融活动。碳金融是以限制各种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手段,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单位可以通过减排项目筹集一定数目的资金,高温室气体排放单位必须支付一定的资金购买排放指标。第二,碳金融的发展本质上是以碳为核心的交易活动。当前碳金融的发展主要按照两种模式,一是以国际协定为基础的碳金融模式,二是以自主承诺为基础的碳金融模式[1]。前者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根据国际协定的碳减排总量开展的各种金融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发达国家承担一定的减排任务,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较高,碳的排放量也就较高,通过自身节能减排很难达到国际协定的标准,需要购买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后者是一些没有承担国际减排任务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需要,适当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常这些国家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较低,是二氧化碳的额度的供给方。发达国家通过支付一定的金额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形成了以碳为中心的交易活动。第三,碳金融最终目标是保护环境。碳金融的起源是两大国际环境公约:(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全球范围内主要针对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过高排放和控制气候变暖的步伐而制定的国际合约。每年举行一次缔约大会,就每个时间断的气候变化出一个适当的政策规定。(2)《京都议定书》是以法规的形式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各个参与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标准都予以严格的规定。碳金融基于这两个环境公约兴起,金融活动只是一个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保护环境。

二、我国乡镇企业碳融资存在的束缚和困难

我国乡镇企业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在常规融资条件下,我国乡镇企业的贷款由2008年的7 45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 029亿元,增加了近1 600亿元[2]。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贷款的增加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2009年,全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93 532亿元,同比增长10.78%,高于全国GDP增幅2.1个百分点;全国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39.8万亿元和营业收人38.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和10.57%;实现利润总额22 879亿元,同比增长10.09%[3](见表1)。但与常规融资相比,乡镇企业实施碳融资会有更多的束缚和困难。

一是低碳技术研发受专业人才不足的限制;另外,乡镇通过碳金融的方式对开发低碳技术建设项目进行项目融资具有一定的风险,乡镇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会存在对市场的预测不够充分、对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等实际问题,项目前途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乡镇企业实现产业的低碳化需要很大的前期投入,如大量的低碳设备与设施的购建,而在碳融资时金融机构会对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发展能力、融资的期限、融资的成本、资金使用的自由度和融资的规模等等因素进行考虑,乡镇企业所花费的融资成本会很高。较大的投入和较高的融资成本让乡镇企业望而生畏,因而放弃碳融资的机会。

三是考虑碳融资的机会成本会,乡镇企业的动力不足。目前乡镇企业仍然是以小型的工业为主。2009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93 532亿元,其中近70%是由工业创造;2008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已经超过85%,产值比例也将近60%;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将近不到70%的乡镇纺织企业,实现了全国纺织业67%的总产值,如表1。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有着较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而碳融资的大量投入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很多乡镇企业更愿意固守传统的产业,对于利用碳融资没有积极性。

三、积极构建有效的碳金融平台,促进碳融资规模的壮大

乡镇企业要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必须要有碳计量和检测的技术,同时要经过第三方的审核和规范碳金融市场的秩序。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额度卖家,但我国碳交易的市场几乎处在“零”的状态,碳交易却依赖国外交易平台。

近几年来我国积极尝试构建碳金融平台。2008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环境交易所。2010年,上海能源交易所的成立,成为国内第一个自愿减排的交易平台,通过不断完善将具备和国际机构接轨的能力。201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2011地坛论坛”上,很多专家学者也建议尽快建立国家级的碳交易平台,并估计到201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碳交易平台。2011年11月国务院在《“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要求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碳市场的建立。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扩大的融资规模,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碳金融平台,来促进和规范其发展。

四、构建我国乡镇企业融资载体的可行性渠道

乡镇企业处大都处在乡村和城市的结合处,相对于城市的大中型企业而言,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借助碳金融的思路,创建碳交易产品运行载体,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将原本虚体的绿色环保概念转变为有形的融资实体,这种融资载体可为进行低碳交易和碳融资项目构建抵押、质押的标的物。

(一)挖掘碳汇资源,创新农业碳交易品的融资载体

《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发达国家都在争先购买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高度重视碳汇市场的发展。所谓碳汇交易,就是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二氧化碳的减排或吸收,向有需要的地区和国家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指标。碳汇是发达国家地区为抵消减排任务而进行的一种虚拟交易,不是真正的把空气进行打包出售。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地理条件和涉农产业等特色资源,创作碳汇资源和融资载体,拓宽融资渠道。

1.发展植树造林产业,创造森林碳交易品。据中国林业局统计,我国的目前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1.95公顷,蓄积量达到137.21亿立方米。据不完全估算,这些森林碳储量达78.11亿吨。可见森林的碳储蓄量的还是很高的,这给乡镇企业通过植树造林提供了更多的碳汇资源。乡镇企业通过发展植树造林,创造碳交易品,构建融资载体。一是林木是通过真实的吸收二氧化碳而实现的减排,乡镇企业可以根据筹集资金的数目和碳交易的价格,来确定植树造林的数量(林木在一定成长阶段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上是不变的)。由于植树造林与工业节能减排相比具有价格和低成本开发的优势,因此通过造林可以实现每吨大约需要60多人民币的碳汇交易额,而要通过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成本大约是碳汇造林的10倍。乡镇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的地质特征发展经济林来构建融资载体,以增强金融机构的的融资信心。二是以碳汇造林形成新的产业链。碳汇造林是包括从种子的栽培到苗木的供应、肥料施用、林业设备等一列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形成乡镇企业的一个产业链条,乡镇企业可以在链条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融资支持。

2.构建草坪和花卉碳交易品载体。据统计,北京花卉市场每年花卉的成交额一般超过40亿元,中国的花卉市场呈现出每年20%增长的趋势,一些有净化空气作用的花卉、草坪的需求更是异常旺盛。由于花卉需要长时间的专业园林人员的护理,所以他们更容易选择租赁业务来满足短期的需求。鉴此,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富裕的、成本较低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花卉、草坪的培育,并形成规模生产具有特色的花卉、草坪培育基地。由于花卉和草坪的培育有培育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可以满足乡镇企业短期融资的需要。乡镇企业通过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花卉和草坪的直接输出(以直接出售或者租赁的形式)或碳汇交易,实现碳交易品的直接融资。利用这一载体优势可以延伸和扩大花卉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化管理。

3.控制农作物的生长到加工过程,发展农业有机交易品。农作物可以通过天然的生态功能——固碳功能,来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目标。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些高碳的设备和肥料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农业的生产过程,土壤的结构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农业地区已经变成了“碳源”的基地。我国目前大约有18亿亩的耕地资源,拥有广阔的有机交易品来源。根据有关报道,有机产品的生产成本比传统农业产品节约大约40%,同时价格却比传统农业产品高20%-50%左右。乡镇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一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无机生产要素(主要是肥料和农药)的投入,实现减排的同时提高资源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发挥有机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有机原料不需要人工的合成过程,避免了无机肥料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注重引入高固氮作物,提高农作物的固氮效果。四是利用低碳技术,尽量减少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二)引导碳金融进入乡镇企业开发项目融资

乡镇企业的低碳模式项目融资是指乡镇企业通过建设碳减排的项目,并以该减排项目本身或者该减排项目所在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未来收益或其他与项目有关的资产和权益作为抵押的取得融资的一种模式。我国乡镇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开发项目进行融资。

1.以循环经济为基础建设低碳项目进行融资。循环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的、物质和能量单向循环的经济而言,它强调的是物质和能量的再循环利用。乡镇企业以靠近原料基地的地理条件优势,建设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来进行项目融资。

2.以绿色物流供应链为基础建设低碳项目进行融资。这是一种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它们的贸易关系进行融资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其实质就是借助核心企业的良好的商誉和信用水平给上下游企业融资。绿色供应链是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应用到整个物流和供应链(采购原材料、产业设计、制造、交付)体系中[4]。低碳物流是在物流作业环节(包括低碳运输低碳包装、低碳流通加工)和物流管理过程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改进整个物流运作体系,实现供应链上的低碳化[5]。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很容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这样可以促使整条供应链高速的运转,提高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参与到其中的乡镇企业也借此机会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同时,核心企业一般都运营稳健,对处于供货商地位的上游企业付款期限明确规定且有符合规定的合同来保证,银行可以根据对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的审核来对决定是对上游企业的授信。这样乡镇企业可以通过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审核来融资。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银行要把物流链的低碳排放量作为授信审核的重要参考标准,这关系到整条物流链的稳定和核心企业的发展空间和降低信用风险。

3.以低碳技术为指导建设新能源项目扩大融资。低碳技术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应广泛应用乡镇企业的低碳化运行中。而作为碳交易的载体,各类型的低碳技术拥有不同的融资条件。第一,低碳秸秆技术。秸秆是乡镇企业最容易获得的材料,目前秸秆的处理方式还是以焚烧为主,这直接提高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量,造成了灰霾天气的频繁发生,致使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廉价的秸秆,以低碳秸秆技术做指导,开发以秸秆利用的项目。第二,太阳能无碳技术。我国具有尤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绝大多数地区的日辐射在4wkh/m2。同时太阳能的成本很低,无污染被称为“无碳资源”,可以被循环利用。针对乡镇企业资金较少,可以选择发展太阳技术代替传统的煤炭等原料为温室提供能源,较少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使用;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可以根据已经具备的技术水平选择适当的太阳能发电类型(如塔式、槽式、碟式、太阳能热气流和太阳能池热发电[6])。总之,引导乡镇企业进行项目融资,就是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使乡镇企业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循环经济项目、绿色物流经济项目、先进低碳技术项目之中,然后通过这些项目进行融资。

(三)引导乡镇企业进入低碳旅游行业进行融资

随着GDP的不断增长,以“无烟”工业著称的旅游的碳排放也在不断地升高。据统计,2011年旅游部门人为因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在已经占到了约5% -14%[7]。低碳旅游是把低碳的概念贯彻到整个旅游过程中,包括吃、喝、住、行、购、娱都体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约化使用,保护环境降低污染。我国乡村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发展低碳旅游行业是乡镇企业一个很好的商机。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低碳旅游项目。相对于城市喧嚣的环境,乡村地区的一些树林、湿地、池塘本身就是一种低碳的旅游资源,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很少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稍微进行改造,使之形成具有保护植被、以自然环境和生物体为主的高碳汇旅游基地,将旅游项目创造为低碳融资的载体。二是建设低碳的旅游周边配套设施。低碳旅游不是仅仅旅游环境的低碳化,它要求周边设施也要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如建设旅游公共交通设施、提供环保型交通工具。三是减少一次性生活用品的生产项目建设,根据当地的特色,选择加工具有碳排放量较低的农产品、手工艺品。乡镇企业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发、配套设施的建设、旅游产品的生产等,将低碳的理念灌输其中,即创造碳汇资源,有构建融资载体,是一条新的碳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 彭亮,伍庄.低碳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1(5):107-110.

[2] 2010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 2010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 王国文.低碳物流和绿色供应链:概念、流程与政策 [J].开放导报, 2010(2):37-53.

[5] 李蜀湘,陆小成.中国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10(2):27-30.

农业项目融资方案范文第4篇

摘要 目前,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三大政策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与国外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相比,我国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有些产品与服务仍然缺失。文章分析指出严格环保执法将刺激投资需求、推动治污市场的形成,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环保规划将引导并推动治污市场的投资需求,尤其是“三大环保行动计划”将深度释放治污市场投资需求;因此,污染减排是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方向。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政策;零售银行:污染减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 GDP)跃居世界第二,2013年与1978年相比,GDP总量与人均值分别提高了156倍和110倍,城镇化率从17. 9%提高到53. 7%。然而,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持续推进,虽推动了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是二氧化硫、固体废弃物、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量跻身“世界前列”。二是水质恶化、土壤污染严重。2013年,我国水质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点比例达59.6%;土壤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达16.1%。三是雾霾问题日益显著。2013年全国74个城市PM2.;的达标率仅为4.1%。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不断扩大的治理资金需求,出现了两种看法。一般看法认为环境问题是社会公共问题,环保类项目是公益性项目,治理成本高、难度大,应由政府来解决。新的看法认为环保产业已迎来快速发展的“新常态”,环境治理不能仅靠政府有限的财政支出,政府治理支出的增加短期内难以弥补巨大的资金缺口,而更应依托银行、各类金融服务供应商、资产公司和保险公司开展的产品与服务,对环保项目进行多元化的社会融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绿色金融的内涵及特点

绿色金融的内涵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金融绿色化。金融绿色要求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资产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机构引导资本进入环境友好型投资项目,项目融资过程中注重环境风险的测评。绿色金融除了金融本身绿色化外,还要求资本运行绿色化、投融资政策绿色化。资本的投资领域、运行过程应该满足绿色化的要求。政府制定投融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投融资的各个环节、各个主体,注重投融资政策的绿色效果。

绿色金融,也是商业机会。绿色金融是金融投资的方向。长期以来,银行金融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交通、能源等领域,这些领域虽使经济增量提高,但也产生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环保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以此衍生出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将成为金融投资的方向。因此,绿色金融是一种商业机会。以新三板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为例,2014年节能环保企业挂牌的数量为137家(2013年仅34家),占新三板全部公司的8.9%。137家节能环保公司总市值为113.1亿元,其中盈利122家,占比89.1%,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有23家,500万元的有19家,100万元的有58家。绿色金融还提供了绿色抵押贷款、碳金融等产品与服务,并衍生出PPP、第三方治理、特许经营等多种投融资模式,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绿色金融的特点

绿色金融的特点总体上表现为:投资决策和投资项目的“绿色性”、金融手段和投融资方案的“多元化”、参与主体和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绿色性”是指绿色金融投资的项目需考虑环境预期风险、回报与成本,在基于投资项目潜在、长期的环境影响考虑下,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决策,进而开展环境友好型投资。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注重项目内部的绿色管理、绿色服务。

“多元化”是指绿色金融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金融衍生工具和手段,提供生态产业环保指数、生态证券、碳基金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并利用合同能源管理、PPP、第三方治理、特许经营等投融资模式,影响主体的投资意向和市场行为。

“多样性”是指绿色金融的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主要有五类:第一类是政府,为投融资环境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第二类是金融机构,包括银监会、各类银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第三类是投资机构,包括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负责环保项目的投融资;第四类是第三方机构,包括技术交易所、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等,负责项目环境风险、技术的评估;第五类是企业,包括污染企业和环保类企业,是绿色金融的主要参与主体。政策是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引擎

依据我国的部门和金融领域分类,绿色金融政策大体分为三类:绿色信贷政策、绿色保险政策和绿色证券政策。三类政策为绿色金融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但我国现阶段与之相配套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仍缺失或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信贷政策

绿色信贷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国家政策层面的绿色信贷,二是作为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管理。基于政策层面的绿色信贷,是指国家通过调控银行信贷行为实现环保目标的环境经济政策。基于银行层面的绿色信贷管理,是指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依据环境经济政策,对研发、生产治污设施,开发、利用新能源等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和优惠利率,而对污染生产企业限制贷款。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绿色信贷政策,详见表1。201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等8家单位签署协议,将环境执法信息纳入征信系统,进一步推进了政府与授信机构间信息的互联互通,降低了授信机构的信用风险,也降低了绿色金融体系的风险。

绿色保险政策

绿色保险又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基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2007年至今,投保企业已超过2.5万家次,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保障金累计超过600亿元。2014年,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5000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医药、印染等行业。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绿色保险政策,见表2。绿色保险的实施有利于分散企业,尤其是化工、农药等行业的环境风险,利用费率杠杆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同时也为保险企业获得新的商业机会。

绿色证券政策

绿色证券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过程中,要经由环保部门进行环保审核(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绿色证券政策,具体内容见表3。实施绿色证券政策能有效遏制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资本扩张,引导资金进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截至2014年12月12日,我国共有77家环保主营上市公司,其中,200亿元以上的有8家,100亿--200亿元的有14家,100亿元以下的有55家。在22家市值100亿元以上的环保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11家、民营企业11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届政府注重简政放权,有关上市核查的一些政策已经取消,简化了企业上市的程序。

产品与服务是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全球各类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逐渐开展与环保产业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并推出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方案,极大地推动了绿色金融业的发展。本文从上述几个部门的产品与服务出发,比较国内外的异同点,研究发现我国基本上符合该分类体系,但我国大部分产品与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尤其是零售银行的绿色产品与服务与国外相比缺失较多。

零售银行

零售银行专门提供个人和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其产品与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住房抵押贷款、商业建筑信贷、房屋净值信贷、汽车及运输信贷、信用卡及借记卡、绿色销售和旅游支票、其他产品与服务。与住房、办公建筑相关的节能融资产品与服务主要有三类:住房抵押贷款、商业建筑信贷、房屋净值贷款,主要鼓励个人和企业购买节能型建筑、购置节能家装设备。荷兰银行实施绿色住房抵押贷款计划,符合环保标准的贷款可减息1%;美洲银行业推出“一站式太阳能融资”的房屋净值贷款方案。在我国,浦发银行在2011年联合亚洲开发银行推出了建筑节能融资产品。加拿大、美国推出了汽车及运输信贷,鼓励个人购买节能汽车设备。荷兰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分别推出了气候信用卡、碳中和借记卡,我国的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也分别推出了绿色零碳信用卡、低碳信用卡。香港汇丰银行推出了绿色产品销售、英国巴克莱银行推出旅游支票抵减排放的产品。此外,瑞士的瑞信银行、我国的台州银行等推出了绿色节能环保贷款项目。

企业和投资银行

企业和投资银行主要为大型企业、机构、政府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主要有:项目融资、部分贷款担保、碳商品产品与服务、技术租赁、各类指数、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证券化。

项目融资主要集中在节能减排领域。爱尔兰银行对废弃物再生能源项目进行了融资,我国的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部分贷款担保主要指排污权抵押。2010年,浦发银行推出了国内首单排污权抵押融资产品,光大银行至今已累计发放排污权抵押贷款8000多万元。技术租赁包括金融机构以优惠价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如德国)、排污权租赁等。法国巴黎银行推出各类碳信用服务。2014年5月,中广核发行国内首个碳金融产品;2015年9月,北京挂牌国内首个可用于履约的抵消项目。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在国外较多。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为温室气体排放信用参与公司进行了l亿美元的IPO。花旗创投与黑河资产管理为辛迪克碳资金(气候变化领域的专业公司)提供专项资金。各类指数主要包括荷兰银行碳封存技术等股权指数、海通环保指数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以及上证环保产业指数、中证环保产业指数、深圳环保产业指数等。证券化主要包括各类证券和债券。国际金融公司推出了生态证券,拉美国家推出了森林债券。2008年,世界银行发行首只绿色债券,截至目前发行规模累计达56亿美元。2014年5月,我国中广核首次发行国内首单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绿色债券——碳债券,规模为10亿元。

资产管理和保险

资产管理是当前银行的一个核心业务部门,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财政资金、投资基金、巨灾债券基金、碳基金、汽车保险、家庭和商业保险、碳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保险主要包括:根据不同的环保特性,提供差异化的保险费,如汽车保险、家庭和商业保险等;专门针对清洁技术和减排的产品,如碳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财政资金主要指政府设立的绿色基金投资。荷兰的绿色基金投资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机农场等与环保相关项目的低利率贷款。投资基金主要指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等专项基金。瑞士银行推出了未来能源股票型基金,我国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基金和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节能、环保、新能源)。巨灾债券基金主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02年,瑞士瑞信集团首次推出了2亿4000多万美元的巨灾债券基金。碳基金发展较快。荷兰合作银行与荷兰政府设立的原型碳基金是全球首个碳基金。2014年11月26日,我国首个碳基金在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上市,基金规模为3000万元。2014年12月30日,海通资管与宝通新能源成立了规模为2亿元的专项投资基金——海通宝碳基金,是我国最大规模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CER)碳基金,主要用于新能源与节能减排项目。汽车保险、家庭和商业保险、碳保险在国外较多。欧美的金融服务集团推出了与环保相关的车险,实行银行对汽车年排放量减抵的办法。英国环境运输协会推出了“气候中和”房屋保险单,也可进行抵减。2006年,美国国际集团与达信保险经纪公司推出了碳保险。

严格环保执法是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环境容量已达极限,但现阶段环保制度和环境执法缺乏严格的政策约束,使企业的污染成本难以内部化,导致环保产业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实施严格的环保制度并严格执法,推进环境政策从指标性导向转变为效果性导向,能刺激环保市场的投资需求,推动污染治理市场的形成。

环境容量已达极限,实施严格的环保制度刻不容缓

我国大部分环境容量指标已达或超过上限,但现阶段环境治理制度仍不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缺失或不完善,实施严格的环保制度已刻不容缓。据估计,我国污染已超出环境容量的上限,超出50%—100%。其中,废水中的氨氮环境容量为不到30万吨,而2013年的实际排放量约为245.7万吨,超排部分是环境容量的7倍以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环境容量为1360万吨,而2013年的排放量达2043.9万吨。

我国虽基本形成以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等为主体的制度体系,但长期以来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环境考核指标未被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中,绿色发展绩效评估机制缺乏、环境污染追责制度不完善,使“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因此,在环境容量已达极限的严峻形势下,亟待建立并实施严格的环保制度。

严格环保执法刺激投资需求,推动污染治理市场的形成

严格环保执法,一方面倒逼排污企业的环境成本进入生产成本,拉动环保的有效需求,并带动环保产业相关的需求。另一方面,促使执法者加强对排污、治污企业的管理与监督,促进企业承担环境风险、公开环境质量与环保设施等信息,从而拓宽并刺激环保的投资需求,最终推动污染治理市场的形成。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该法对排污者作出了严格的处罚规定。通过实施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现场停产整顿、信息公开等措施,使企业的环境成本进入生产成本,真正拉动环保的有效需求。同时,能够吸引环境治理企业进入,为专业的外包服务打开需求市场,并促进第三方独立运营主体的形成,进而刺激与环保产业相关的需求市场。

新《环保法>对执法者也做了严格的处罚规定。新《环保法》规定: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违法审批、包庇违法等8种行为属违法行为,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引咎辞职。对执法者严格的执法要求,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环保设施等信息公开化,为市场提供环保产品与服务奠定基础,推动治污市场的形成。

污染减排是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方向

我国环保规划逐渐从污染排放的约束性指标向面向效果的环境质量标准转变,全国与区域性、重点领域以及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规划,引导并推动了治污市场的投资需求,三大环保行动计划以专项治理的形式,深度释放了治污市场投资需求。

环境保护规划引导并推动治污市场投资需求

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各类环境规划,围绕重点领域规划了一批涉及长远和全局的重大环保项目、重大环保工程,明确了未来环保产业的投资重点。节能减排规划从不同产业出发,进一步拓宽了未来环保产业的投资重点。

各类环境规划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涉及约40个行业,涵盖90%以上化学需氧量、85%以上氨氮工业排放源和95%以上重金属排放源;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涉及全国95%以上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源和80%以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这项规划共涉及40多个产业部门,包括水、大气、土壤、固废、噪音等450项标准,约600项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珠江三角洲实施的《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正在编制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区域性环境规划,以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等重点领域的环境规划涉及大气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各方面,为环保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投资机会。节能规划在“十二五”时期被纳入国家强制性控制范围,涉及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产业部门32项节能指标,以及工业、农业、城市等部门15项减排指标,同时包括电力、炼铁、水泥、造纸、酒精等各类行业,进一步拓宽了未来环保产业的投资重点。

“三大环保行动计划”深度释放治污市场投资需求

“三大环保行动计划”是本届政府针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而制定的专项环保行动。涉及到雾霾治理、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具体领域和环节,环保产业将出现大规模增长,并带动未来环保产业的阶段性增长.深度释放污染治理市场的投资需求。

2013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包括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船、扬尘等具体防治措施,涉及能源、交通、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和众多产业部门,预计投入资金规模约为1.7万亿元。目前“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基本编制完成,预计投资资金规模将达2万亿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加快推进,预计投资资金规模也将达数万亿元。据估计,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预计的环保资金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预计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将带动的投资规模约为3500亿元,污水处理管网建设至少需投资5000亿元,提标改造至少需3000亿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若出台后,全国土壤地下水修复市场将迎来跨越式增长,2015年将达到500亿元。

由于“三大环保行动计划”是由国务院,具有最高的约束力和刚性要求,目前从资金、环保治理设施、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等要求来看,环保治理投资需求和预期供给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因此三大计划所涵盖的治理任务和项目,将是今后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加快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是完善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在内的绿色金融政策,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体系。政府要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方面的政策性激励机制、设立政府性绿色投融资基金,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另外政府要加强现行绿色政策的实施,确保政策发挥效应。

二是探索并推出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各类金融机构应加快推进碳金融、排污权质押/租赁等形式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加快推进污染减排企业排污权的债券化,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丰富交通、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三是以新《环保法》为核心,加快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新《环保法》是环境执法的行动指南,在此法基础上,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 《土壤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排污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农业项目融资方案范文第5篇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大有可为

今后10~20年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农发行履行职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供的《2010年中国发展报告》,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要由目前的46%提高到65%,约4亿农民工要转化为市民。可见,农发行大力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农民由分散居住向社区化集中居住方式转变,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根本举措之一就是把农民从几千年来分散的居住方式中集中起来,采取连片开发、集中开发等方式,向市、县城市郊区和中心城镇转移,在释放大量农用占地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以解决农民致富和持续增收的问题。以河南省为例,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两规衔接、五个层次”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总体规划要求,到2020年,仅郑汴一体化区域城镇人口就由目前的350万人发展到800万~1000万人,城镇化率要达到70%以上;全省每个县都要实现“四个一”目标:建设好一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20万的城市和一个超10万人的中心镇。其中,新乡市已提出到2020年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全部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30个产业集聚区。该市2010年新增建房农户2.5万户,新增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需要投资37.4亿元,今后十年共需投资580多亿元。很显然,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仅靠地方财力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农业政策性银行介入支持。

农业生产由传统的家庭生产向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居民居住向社区集中,为农业的规模化,即农业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创造了前提。按照“资产变股权、社员变股东”的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大大拓宽集约节约用地渠道,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后整理出来的土地,一方面按照占补平衡、略有增加的原则组织复耕,并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还可根据建设和发展需要,将一部分剩余土地通过置换调整为国有用地挂牌出让,用于城市建设。农业产业化带来了农业生产的深刻变化,也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生产由简单粗放的生产向园区化生产方式转变,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需要改变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工业生产布局分散、资源消耗较大、乱排乱放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现状,通过设置产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等形式,把这些企业集中在一起,走集约经营的路子。企业迁入园区后,将置换出的工业用地根据规划调整为商业用地或恢复为农业用地,一方面增加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对入驻园区的企业进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由园区牵头为企业开拓市场、产品研发、人员管理等提供帮助和便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园区既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分工的现代企业孵化器,又是一个由各个功能企业构成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农业政策性银行既可发挥优势和职能作用,对园区内优质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大力支持,同时又为优化客户结构、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提供了新的机遇。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行为边界

就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而言,农发行应将信贷支持重点放在具有明显公益性、非经营性,且难以依靠自身经营实现收支平衡的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放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上;以政府主导,实体承贷、预期收益权抵押为主要运作方式。也就是说,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或政策尺度:一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是配合政府解决市场失灵或弥补市场缺陷,尤其对城乡统筹中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项目,首先要列入政府规划、政府立项,项目建设和运营也必须由政府控制或主导。二是必须具有典型的公益性、非经营性特征,一般商业性银行和社会资金不愿投入而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又必须投入的项目,亦即重点扶持社会效益好,但自身效益低、投资周期长、资金回笼慢、风险较大的项目。三是必须围绕“农”字做文章,不打“球”,不与商业银行争“地盘”。应将大中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中的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民集中住房建设,以及县域城镇建设等作为主战场。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

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是农业政策性银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信贷支持着力点而言,应主要围绕以下领域来展开:

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民住房建设。农村土地整治,主要支持农村土地整治复垦开发、农村村庄(含城中村)整治、土地收储整理开发等,农民集中住房建设,主要支持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与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支持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和农村能源建设。农村路网,重点支持农村(包括县域城镇、城市郊区)公路、水路、公路场站、码头建设等,农村电网,重点支持农村户户通工程、农村电气化工程、农村电网建设等;农村水网,重点支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等;农村信息网,重点支持农村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信息等网络建设;农村能源,重点支持水能、风能、热能、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生物质能等。

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等。

园区现代农业项目。重点支持迁入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粮棉油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和骨干加工企业,非粮棉油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加工企业、农业物流体系建设、现代观光农业、农业小企业以及纳入农发行业务范围的其他涉农企业。

县域城镇建设。重点支持城镇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和环境设施、便民商业设施、农民集中住房改造工程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信贷支持方式

依据萨缪尔森公共品类型划分理论,政策性银行贷款本质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由于公共品的供给可以采用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运作,因此可区分各种不同性质、类型的信贷公共品,将筹资主体和生产主体分离,把政策性贷款的生产交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由其提供政策性贷款产品。而政府只需要以出资者的身份,以提供补偿、政策支持、提供担保、让渡收益权等方式,向金融机构购买相关产品,以提高政策性贷款供给效率。

结合河南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农发行在支持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中近期应主要采取“收益权抵押型”信贷模式;待有关配套政策和补偿机制到位后,再实行“政策支持型”、“政府保障型”和“财政补偿型”等运作模式。

对政府主导的非经营性项目,主要以国有独资或控股规范的实体公司或事业法人作为承贷主体

实体公司承贷,实体公司建设。即贷款主体是政府认可的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承担项目建设的管理职责,并在借、贷、管、还各环节建立比较完备的管控机制,财务规范,内控到位。这类实体公司全面负责项目融资和建设等投融资工作,集融资和项目建设于一体。

项目公司承贷并负责建设。政府控股的实体公司只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一般不承接银行贷款。项目公司作为实体公司的全资或绝对控股的二级公司,全面负责项目融资和项目建设等投融资工作,贷款由二级项目公司具体承贷并负责监督使用和管理。

事业法人承贷并负责项目建设。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以土地储备中心或政府成立的土地整理中心作为承贷主体,用土地储备征作抵押或整理后土地的预期收益权作为质押。贷款主要用于土地整治以及农民住房集中建设等项目。河南省分行2011年以来已先后向5家土地储备中心审批发放贷款7.2亿元。

对政府主导、收益能够覆盖贷款本息的经营性项目,农发行可以直接向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提供贷款支持或采取银团贷款方式予以支持

以项目预期收益为基础的抵质押贷款方式。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市场杠杆,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的条件下,招标引入投融资主体,采取回购或授予特权许经营权、市场化经营方式(如BT、BOT),吸引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标的投融资主体以盈利为目的,以项目的预期收益为基础,或将项目预期收益权设为质押品,或用企业的其他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筹集资金后开始项目建设和运营。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委托代建贷款模式即类似于上述运作模式。由国家开发银行依托政府与受托方签订委托代建协议,受托方负责项目建设和投融资。在筹集资金时,受托方以应收项目资产回购款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项目建成后,政府通过分期回购方式收回,银行从回购资金中收回贷款本息。农发行也可借鉴这种运作模式,大胆创新,对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经营性公司发放抵质押贷款,实现信贷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多元化。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承贷的运作方式。比如,河南省长垣县支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向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宏力集团有限公司贷款1.1亿元,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模式,由河南省宏力集团公司负责承贷,集团公司的房地产作为抵押,还款来源主要是整理后产业集聚区土地预期收入返还和财政每年拨付的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公司与当地政府签署土地预期收入返还和财政补助资金还款协议,按年度划拨到集团公司在农发行开设的账户上。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情况下大多数地方承贷主体选择困难的问题。

银团贷款方式。城乡统筹发展中资金需求庞大,受规模等条件限制,往往一家银行难以承受,选择银团贷款方式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最近,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发放农村道路建设中长期银团贷款50亿元,其中农发行贷款40亿元,以国家每年向河南拨付的补贴资金作为还款来源,既解决了承贷主体选择难的问题,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若干配套政策措施

完善外部配套政策

建立财政扶持机制。一是建议国家从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或国有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农业投资发展基金”,对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性贷款给予适当补贴,包括利差补贴、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形成的贷款损失补偿等。二是建立资本金补充和风险拨备机制。建议以2010年末的资本充足率为基数,由中央财政按不低于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一次性注资补足。如果中央财政一次性注资有困难,可以通过免征农发行所得税、账面利润全额转增或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三是完善风险拨备机制。建议提高农发行贷款风险拨备税前提取比例,由现行的1%提高到3%,以增强化解涉农贷款风险的能力。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建议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给予税收减免或税收返还政策。同时,实行有别于商业银行的差别准备金政策,降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对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等新农村建设规模单独安排信贷计划。

建立适合农业政策性银行特点的监管体系。一是实行差别监管。对农发行开展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分开管理,分类监管。政策性贷款业务,主要监管其是否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商业性贷款业务,可参考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办法,把信贷风险防控放在首要位置。二是科学界定农发行的贷款分类标准。目前存在的焦点问题是对政策性贷款的分类标准上,监管部门与农发行是两个口径。应结合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和即将实施的十二级分类标准,把政府部门认定、本息有保证的政策性贷款,不管是否逾期,一律纳入正常贷款范畴,变两个口径为统一的单一口径,便于农发行考核和管理。

理顺并归并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由农发行统一拨付。目前,我国中央级直接分配、管理农业财政资金的部门达9个之多。根据国务院赋予农发行“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职能要求,建议对中央和地方各类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归并到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并由农业发展银行结算与拨付,以增强农发行的支农主导作用,加强对支农资金的监管。

抓紧出台农业政策性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抓紧出台(《农业政策性银行法》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条例》,使农发行业务经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建立外部激励约束机制。随着农发行支农力度尤其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的加大,建议国家对农发行建立有效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围绕促进政府支农政策目标的实现、信贷资金安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银行经营业绩等方面,对农发行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同员工收入、费用安排等挂钩,并在财务费用的管理使用上借鉴商业银行收入费用率管理方式,逐步建立一个良性的费用约束机制,并赋予一定的自,以促进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调整内部管理措施

建立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一是要高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和财政、土地、规划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宣传解释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关政策要求,促请他们在项目规划、实施、承贷主体及信贷资金管理等方面与农发行密切配合,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二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工作。对于清理整顿后保留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要促请政府增加公司资本金,形成现金流,产生净收益,使融资平台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公司。三是促请政府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偿还债务的基金,专户管理,以防止因项目收益无法如期实现或实现的收益不足等因素导致农发行信贷资金损失的情况发生。四是要不断改进客户营销和服务工作,主动介入项目规划编制、建设方案、融资方案制订等前期工作,积极培育优质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办贷流程。要抓紧对现有办贷流程和信贷管理系统进行修改完善。尤其是要尽快在CM2006系统中增补新科目,增加新的管理模块,调整授权授信规定,减少办贷中间环节,加强上下级行和前、后台之间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办贷效率,推动新农村贷款业务顺利开展。同时,要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管理创新,探索“四荒地”抵押,土地储备证抵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与农业土地经营权和承包权抵押的方式方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调整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贷款科目。具体思路为:一级科目应在“政策性贷款”项下设立“新农村建设贷款”科目,与“粮油贷款”和“棉花贷款”等科目平行。“新农村建设贷款”项下再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开发贷款”、“农村土地储备整理贷款”、“农民集中住房建设贷款”、“县城城镇建设贷款”、“农业科技贷款”等二级科目。至于三级子科目的设置,可在现有基础上相对归并整理即可,个别可根据需要作一些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