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模具设计国家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说课;教学;模具;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48-02

一、说课的意义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教研形式。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说课”时,不但要说清楚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所以在“说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相关高职教育理论,要了解当前高职教研教改动态。从说课前的准备到说课再到评课,这是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主动学习理论、获取信息、钻研教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的艰苦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觉学习、提升、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思想认识、教学实践方面将产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二、说课的主要内容

说课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一说大纲;第二说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第三说教学方法手段;第四说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以我系《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为例进行说课设计。

三、《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说课稿

1.课程定位。①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培养学生的塑料成型技术应用能力。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机械类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文化基础,具有突出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应用能力,并能在工作中熟练地应用CAD/CAM技术等现代新技术,具备较强的技术综合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实施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③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提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是:金属冲压模具、塑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通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岗位;特种数控机械加工设备程序的编制与实际操作岗位;车间生产与技术管理等岗位。四个岗位都要求能熟悉模具的结构组成、动作原理及典型零件的加工特点、工艺性,为此开设《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对各岗位的职业能力都起着重要支撑作用。④先修及后续课程。如下表。

⑤能力要素。在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中有一项职业能力:设计中等复杂程度塑料模具,它要求的能力要素是审查制品工艺性;使用模具设计手册;确定塑模结构和设备;塑模工艺设计;使用软件设计模具;选择塑模标准件;设计塑模零件。⑥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这些能力要素大纲将这门课程划分为七个学习情境,分别为塑料模具的认知;塑料成型基础;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注射成型模具;压缩成型设备与模具;挤出成型设备与挤出机头;重点讲述注射模设计、压缩模设计、挤出机头设计,同时根据塑料模具设计技术的发展,适度介绍精密塑料模、热流道模具等先进模具技术。课程的难点是注射模的设计,在讲压缩模和挤出机头设计时,只讲个性知识,突出重点。

2.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根据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安排,本门课程选择的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本教材在每一类模具设计内容的编写中详细介绍了模具的组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要点、模具成型生产所用的设备、模具材料以及热处理要求等,而且紧贴模具技术的发展。在这本教材中一共有十一章,根据大纲安排,教学中把这些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比如将教材的第二、第三章结合在一起讲,重点讲授塑料的性能和塑件的工艺性,还有把第四章第三节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内容移到塑料模具设计内容学完之后再讲,因为学生要是不系统学完模具结构设计,很难把注射机与注射模的参数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还需要借助其他资料提供经验数据和典型的模具结构,还有几本教学参考资料——《塑料成型模具与设备》、《塑料注射模国家标准手册》、《模具设计图册》。

3.教学方法手段。①教学环节突出以应用为主线,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够用”的原则,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摒弃传统的繁琐计算,训练学生查找国家标准手册的能力,通过习题检查教学效果。②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中面临大量的零、部件结构、模具结构认知学习,其中许多内容难以用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演示,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多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教学程序设计。我认为在《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对设计的对象塑料模具有个认识,所以本章的重点定为介绍各类成型方法以及应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给学生看些图片,图片中的塑件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此外让学生踊跃发言补充还有哪些形式的塑件,然后讨论为什么这些生产、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塑料件,它们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先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认为这门课有东西可学,有奥妙可探,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探索的愿望,而后结合动画一一介绍本次课的重点——成型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介绍这些成型方法的应用,本次课的课堂练习是要求每个学生写出3至5个塑件,说出它的成型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基本目标,因此,高职教师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有特色地实施高职课程有效教学。经常开展说课活动,可以在教师中形成钻研教学业务、学习教育理论的浓厚气氛。

参考文献: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为国内汽车模具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遗憾的是高端模具的开发能力仍然无法满足国内汽车产业的配套需求,很大一部分高端汽车模具仍需要依赖于进口。作为汽车模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汽车覆盖件模具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在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该文对提升汽车覆盖件模具标准化的问题和提升措施展开了分析和一定程度的探究,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覆盖件 模具标准化 标准件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056-02

中国已经成为模具制造大国,但想要成为模具制造强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高端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具有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能够较好地体现汽车模具水平。高端汽车覆盖件设计制造水平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模具制造水平,但就目前来看,国内高端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制造和管理和国外相比是存在技术差距的,普通汽车覆盖件模具在设计、制造和管理方面也缺乏完善的标准,以至于模具的标准化水平较低,生产制造效率也较为低下,无法满足行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需求。

1 国内汽车模具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相较于美国、日本等汽车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时间相对较晚,国内模具也仅有1/3左右是为汽车制造业服务,国外发达国家汽车模具则占据整个模具产业的50%左右。一直以来,国内汽车模具行业发展都是散、差、乱的局面,缺乏完善的模具行业标准,多数汽车模具制造企业的模具标准件生产点较少,并且呈现出散乱分布的状态,无法实现标准件的批量生产。在汽车模具设计、生产和使用管理方面,国标、行标或一些企标出现并存混用的现象,标准的使用较为混乱。

2 汽车覆盖件模具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先进的模具设计标准

作为汽车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件模具的设计技术较为密集。目前,国内中小型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大多采取传统手工设计方法和二维CAD设计技术,部分较大型模具生产企业引入了UG等三维设计技术。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设计标准,以至于影响了设计的标准化发展进程。在实际的模具设计工作中,汽车覆盖件模具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包含吊耳、导板和凸台等。但由于缺乏结构设计标准,设计人员的设计常常会与模具造型发生冲突,从而导致模具设计造型无法实现,继而造成设计人员和实型铸造造型师进行重复返工。

2.2 缺乏科学的模具制造标准

不同于其他汽车模具,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加工难度较大。在国内,只有少数企业使用高速切削加工技术进行覆盖件模具的加工,所以整个模具行业尚未形成相应的生产制造标准。而多数企业采取的则是以数控为主的加工方式,需要通过引进数控设备机床实现覆盖件模具的分序加工,生产出的模具余量较大,并且精度较差,需要通过钳工研修[1]。但是,无论是利用数控设备进行模具加工还是对模具进行钳工研修,都需要凭借人工经验进行生产制造,因此较难形成生产加工标准。

2.3 缺乏有效的模具管理标准

在模具管理方面,不少汽车企业虽然使用标准件,但是主要会通过进口实现标准件采购。所以在汽车覆盖件模具管理方面,尚未建立典型的模具结构工艺标准,也尚未形成行业标准件管理标准,以至于国内覆盖件模具标准件种类不全,无法与国外汽车模具标准件生产企业进行竞争。

3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标准化建设措施

3.1 借鉴先进的模具设计标准

在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模具设计标准,可以为国内覆盖件模具设计标准的制定提供指导。具体来讲,就是结合国外先进模具设计技术,完成模具设计技术条件和验收技术条件等标准的制定。而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技术标准应包含基础标准和应用技术标准。在基础标准建设方面,需要完成制图和公差与配合等标准的制定。而在应用技术标准方面,则可以引入国外的3D造型设计标准,从而利用统计图表形式将模具设计中的标准部件表示出来,继而降低模具的实型铸造难度[2]。实际上,汽车覆盖件除了拥有复杂的型面,其他部分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称性或重复性。在模具设计中进行模具特征结构标准件的应用,则能够促使模具设计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如图1所示,为集成化的标准件。利用参数间的关联使安装台尺寸随着标准件规格变化而变化,然后将标准件装配到模具文件中,就可以生成标准件单元体。在此基础上,将需要的标准件调入,就能够实现模具的标准化设计,从而避免出现搭配错误。

3.2 建立科学的模具制造标准

相较于传统切削工艺,高速切削可以依靠较高的切削速度、加工质量和进给速度实现模具加工,能够为模具加工标准的建立提供支持。根据高速切削的数据软件,并结合覆盖件模具的加工特点,可以进行具有完整品种、精度和质量要求的加工规范的制定。而在规模设备和生产方法方面,也需要建立有关加工效率和加工方法的规范,以便利用最短时间、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完成各种覆盖件模具的制造[3]。就目前来看,汽车覆盖件模具通用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模具加工生产方面,还要结合加工效率、加工方法和专用模具等内容进行企业生产加工标准的完善。

3.3 完善行业和企业的模具管理标准

在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管理方面,还要实现现有管理标准的完善,以便实施模具的标准化管理。一方面,需要以模具结构标准为基础完成企业模具设计标准的编制,即完成标准件结构和零件图的统一绘制,然后利用图形和参数实现模具形状和加工公差的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在机床空闲时间进行预制标准件的加工,从而缩短企业常用模具的制造周期,并且对机床工作量实施平衡管理。此外,在加工设备管理方面,需要完成不同机床的不同加工规范的制定,以便对模具制造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4 汽车覆盖件模具标准化建设的前景及方向

4.1 汽车覆盖件模具标准化建设的前景

就目前来看,汽车模具标准化制造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志之一。而近年来,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占整个模具产业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具有年产5 000万元模具能力的企业已经多达30多家。在这种情况下,汽车模具覆盖件必须完成标准化的建设,才能够形成更大的经济规模。因此,无论是从国家科技发展还是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汽车覆盖件模具标准件的品种都将得到扩大,模具的生产精度也将得到提高。因此,在模具标准化建设方面,汽车覆盖件模具将获得较好的发展前景。

4.2 汽车覆盖件模具标准化建设的方向

从建设方向上来看,汽车覆盖件模具想要实现设计、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发展,还要对模具单件生产方式和机制进行改制,以便建立相应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标准,从而提高模具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继而使其向着现代化标准生产方式和专业化量产的方向转型。为此,汽车覆盖件模具行业还要进行通用零部件标准化品种的扩大,从而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程度。而为扩大标准件的应用范围,还要进行标准件技术含量的提高,从而使标准件的组合率得到提高。此外,在模具标准化建设方面,还要完成模具结构形式等多个数据库的建设,并且建立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标准。

5 结语

总之,想要提升汽车覆盖件模具标准化水平,还要加快模具设计、生产和管理标准的制定,从而进一步促进模具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为此,相关人员还要了解国内汽车模具行业发展情况,并且加强汽车覆盖件模具标准化建设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以便明确模具标准化建设的方向和任务,同时提出标准化建设的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汽车覆盖件模具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峰,田前程,陈静,等.汽车覆盖件模具调试操作规范[J].北京汽车,2012(6):41-44.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范文第3篇

分析比较上述三种方案可以看出:方案一的优点是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制造方便、投产快,各工序定位基准一致,并与设计基准重合,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弯曲时能获得较好的校正效果;不足之处是工序分散、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模具数多,设备和操作人员多,劳动强度大。方案二的工序比较集中,模具数少,占用设备和操作人员少,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相对较高,各工序基准一致,并与设计基准重合,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方案三只需一副模具,其特点是工序高度集中,生产率高,操作安全;但是模具结构复杂,安装、调试、维修比较困难,制造周期长。采用该方案造价相对比较高。综合以上各方案,由于制件的生产批量大,从保证尺寸精度和经济效益考虑,采用第二种方案,冲孔与落料复合,再弯曲工件,采用复合模生产。

1排样方案设计

选择合理的排样方案可以在满足工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使工艺废料尽量小。工件中两个孔完全对称,在一条直线上,适用于直排,如图3排样图所示,可显著减少废料,材料利用率高。搭边值查表取a=3.5mm和a1=4mm,条料宽度为137mm,步距为30.5mm,即可得到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

2模具设计

2.1实体模具设计

应用SolidWorks进行插秧机拨叉的模具设计如图4、图5所示。模具工作时,条料由卸料板14上面送入;上模下行时,卸料板14与卸料器12压紧板料;上模继续下行,条料被逐渐压平,然后由凸模6完成冲孔工作,冲孔废料直接由冲孔凸模6从凸凹模15内孔推下,无顶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凸凹模15内不存积废料;上模继续下行,工件被凹模13压紧,卸料器冲压板料即而完成落料,上模回升时,卡在凹模13中的冲件由打杆、顶板4、顶杆7及退料器12完成卸料。

2.2拨叉模具的主要特点

1)卸料装置为弹性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板、弹性元件(弹簧或橡胶)卸料螺钉等),弹压卸料装置的卸料力较小,既起卸料作用又起压料作用,所得冲裁零件质量较好,平直度较高。2)对于卸料推件装置,它是由4部分组成(打杆、顶板4、顶杆7及退料器12)。在保证顺利推出工件的同时不与凹模13、凸模固定板8等零件发生干涉,应用实体建模和仿真验证设计正确性。3)连接板里面的卸料器与凸凹模连接板里的凸凹模,由三个连接销连接,方便模具的换拆,能够提高整个模具的使用寿命,节约经济成本。4)条料排样采用直排,冲裁零件外形与条料安排在一个凸凹模中完成,材料最省。5)为了保证压力机和模具的正常工作,应使模具的压力中心和压力机滑块的中心重合。否则,冲压时,滑块就会承受偏心载荷,导致滑块导轨和模具导向部分不正常的磨损,还会使合理间隙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制件质量和降低模具寿命甚至损坏模具。6)模具的模架选用按照国家标准GB2855.5―81模架选用的,采用后侧导柱模架,导柱分布在模座的后侧,且直径相同,其优点是工作面敞开,适于大件边缘冲裁。

3结论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冲压模具;设计生产;关键要素

1 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1.1 出于安全性的要求

(1) 首先由于模具在实际中用途不同,很多部件在日常生活中关乎人们的安全问题,所以其本身的质量与性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属性。那么我们在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要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坚决的按照最为安全合理的标准来进行模具的设计与生产,将实际生活中发生危险的概率降到最低。

(2) 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出现因为设计原理上的缺陷而导致的部分部件再生产中会对操作员发生危险的情况,而且模具内部结构一定要足够稳定,这样在其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自身结构的缺陷而造成事故。

(3) 在模具的生产过程中,因为部分模具要经过冲压或者转向的处理,所以这就要求生产者在操作过程中不允许将身体的任意部位深入到可能有危险的区域内,这样就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这个问题。

(4) 模具在外形与其质量的要求上,不能对使用者或生产者产生其具有不稳定性的感觉。

1.2 模具设计安全的理念要求

(1) 框架内受力部分的厚度不应过薄,同时受力面的直接接触面积不易过小,要充分的考虑各部位受力情况与具体施力的大小范围,并对其受力是否具有反转性进行验证。

(2) 在模具的材料选择上不要过分的追求低成本,而质量较差的材料,这会在使用过程中对材料的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减少使用时间和用户体验。

(3) 在连接部位的紧固螺钉尺寸应该合理,否则在安装过程中会导致整体结构的不稳定性,同样用于吊挂等部分的构件也要保持一定的强度,否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危险与不稳定。

(4) 在设计上,原则上要求模具的整体都在要在加工设备的工作范围内,不要将部分模具露出设备,如果露出后模具稍微有所振动会对加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同时对有危险的部分要进行警示标记处理。

(5) 在模具的生产过程中,要尽量的设计成让操作员可以清晰的看清模具内部的工作状态形式,这样才能让其在一个充分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同时,在制造过程中,应该架设防护板以防止过程中有零碎的废物料飞出的情况。

(6) 在模具的大小与加工平台的选取上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操作员的可操作性与安全性,同时在平台上架设多个安全操控台,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操作员的安全与易操作性。

2 对模具结构的几点设计要求

2.1 双层模具的排布要点

(1) 现今一般情况的双层模具连接方式有添加导向柱、导向板与导腿三种方式,在上下层的模具进行组合之前,应该在连接处进行压边、注心以及充分接入以保证稳定性的处理过程,之后大型模具的导入量最小极限为90毫米,中型模具的导入极限为50毫米,而小模具的为30毫米,其整个结构如下图所示。

(2)同时,由于很多情况下,上下两层的模具较为相似,所以有装反的危险,那么我们就要在导体接入面上设置方向导向标。通过导柱进行连接的分体,我们一般在安装孔中心线上的Y轴方向错开15毫米进行安装,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装反,同时也可以通过配加不同尺寸的导轨套来进行上下层的分辨。对于大型的模具我们一般要求安装板与错位孔之间相隔10毫米以上进行安装。

2.2 模具导向与压板槽的作用

(1) 在加工大中小型冲裁类模具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用到导板导向,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具进行边沿拉伸与翻板的作用,而导板导向在其加工过程中也有着保证加工精度与准确性的重要功效,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2.3 导板导向示意图

(2) 在模具的冲压过程中也需要配备相应的压板槽,其数量与作用方式主要是根据客户的基本要求设计的,其安防的主要依据是让整个模具在加工过程中尽量的保持稳定,同时其位置的选择也应该尽量的避开压板槽的接口,避免落下的废料对后续的操作过程有影响。

2.3 作用部件的尺寸标准与要求

(1) 对于一般的镶嵌块,其主要类别分为锻件与铸造件,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求锻件的质量要小于16公斤,同时因为其形状的特殊性,长度一般在160毫米到320毫米之间,高度在50到90毫米之间,宽度在1至1.5倍的高度范围内即可,特殊情况下铸件的质量上限可以小于25公斤。对于铸造镶嵌块的要求与前者类似,但是其用途较为单一,主要适用于薄板类的冲压件。

(2) 其他种类的非标准件的组织机构滑动组成与模具尺寸的也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这类标准件主要是为了对造型较为独特的模具所设计,其一般构型为轮廓较长,冲裁部分加多,而工作组成结构较为单一。

2.3 压料芯组成与其固定结构适用条件

(1) 通常情况下,我们常用的压料芯材料为铸铁焊件,因为这可以让焊件在最小的空间占有度下具备足够的强度与刚性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在冲压过程中的受力,同时具备可调整与操控性,这个部件主要适用于大中型的模具结构。

(2)同时我们一般在压料芯的表面冲钻上小孔以为冲压过程中压料板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做好准备,在实际的模具加工过程中,这两个小孔一方面可以做安装定位来使用,同时可以减少安装振动过程中模具的抖动情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的发挥这些小孔的作用。

(3) 在压料板的设计中,我们通常要考虑大、中型模具结构的限制性,在其翻转过程中其他部位的状态分析,因为在整个模具的翻转过程中,部分的安装限位块的位置与强度可以影响到整个部件的性能与强度,同时也可以根据其加工与调试的性能,将滑块设计与模具内表面的底部平面上,这样一方面可以利于冲压过程的进行,同时也更方便于冲后部件的平整度与水平性校准。

参考文献

[1]史茂华.冲压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要素[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1,03:44-58.

[2]张庆江.基于知识工程的汽车冲压模具设计推理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42.

模具设计国家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模具制图 专业基础课 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

模具制图是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随后学习塑料模具、冷冲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模具或机械绘图员工作的基本技能。如何学好、教好这门课是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非常头疼的事,下面从课程定位、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课程竞赛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精准的课程定位

模具制图是模具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未来从业的方向。因此,我们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教学目标

掌握制图的基本规定,绘图投影规律;常用模具零件的表达方法;正确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的表达方法;熟练操作AutoCad绘图软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识图能力以及徒手作图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识读、绘制图样的能力)和职业技能(绘图员技能

证书)。

2.教材选用

强调“必须、够用”原则。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教材仍旧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通用的《机械制图》和与之相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集》。应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相对弱化尺规作图(删减了立体表面上的点、线、面的投影分析;切割体、相贯线的绘制画法),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突出实用技能(增大课时比例)。

3.教学内容

把整个课程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加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一,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机械制图基本内容表达及国家标准);项目二,投影基础(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组合体的图形);项目三,制图应用技术(机件的基本表示法);项目四,零部件的测绘技术(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其中项目一、二、三属于基础模块,项目四属于技能

模块。

二、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用典型产品或服务引领工作任务,用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按照知识系统性来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而是通过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典型产品和服务),从工作世界的整体性出发,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极为重要的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下面以典型轴类零件的测绘为例具体

介绍。

教学准备:主要进行绘图工具、测绘量具、拆卸工具准备及学生分组,最好在实训装配教室。

情境创设,提出任务:教师通过图片、课件、视频、现场操作来展示与该次课项目相关的内容及情境,示范演示,布置任务。

学习讨论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在巡回指导,帮助解决小组讨论中有难点有争议的问题,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督导。

方案的实施:拆卸、记录数据、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查阅相关设计标准手册,教师巡视、指导、解疑。

项目完成效果评价:方案设计评价、实施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包括学生评,教师评。

此外,还可进行拓展延伸。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真正实现了“课堂工场化、工场课堂化”的课改目标,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课业与就业真正意义上的对接。

三、实时地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近几年,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它像一个“方向标”,引领着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虽然模具制图在目前阶段不可能实现大型的技能竞赛,但我校已开始了初步的探索:按照每一模块、每年定期举行竞赛(如模具绘图前的拆装比赛、模具手工绘图比赛、模具计算机制图比赛),其评价考核的标准与企业、职场的标准一致(速度、质量及行业规范)。因各类竞赛与自身的职称、评先、晋升挂钩,无形促使专业教师要从实战出发,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师资教学水平与教改自觉性。学生在技能比赛准备的过程中一方面体验到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的愉悦,另一方面技能比赛的成绩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获得能力提升和信心重建。因此,技能比赛对学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是一个有效提升。

当然,模具制图课程自身具有一些特点,例如抽象思维的建立,良好的绘图习惯培养。专业知识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看,多想,多动手,真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