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整体;艺术;景观设计;空间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72-01
有的城市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有的城市雄踞关要,气势磅礴。对于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应该珍惜,自然的就是美丽的。不同的自然环境给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设置了不同的景观基地,广场景观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从自然环境中提取景观设计的要素,使得设计与自然环境想嵌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设计”。在自然景观丰富的区域,应该留有更多的土地给公共空间的建设之用。
中国第一本造园理论专著《园冶》一书的精髓,可以总结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艺术尺度和设计要素,空间的变化带来了人们对于视野范围内尺度感的变化,对应不同的空间设计,艺术的尺寸、表现形式及材料的运用都会有所不同。设计的难点恰好在于如何确定正确的艺术尺度和设计要素。要因地制宜地确定符合地方特点的设计要素,一方面需要在设计时从整个广场的大环境进行考虑;另一方面需要从小环境分析,充分了解本绿化地紧邻的空间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著名的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曾经指出:“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观察,总是要受到他在过去看到的,想到的或学习到的东西的影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影响)”。
与公共艺术有机结合由于艺术本身强调审美性、精神性、理想性及自由性,公共艺术作品在景观环境中的审美效应,以及对人的情感意志等方面,显得更为直接和强烈。在城市广场的各种构建物中,较为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与一个广场的规划以及建筑和道路系统的设计相比,更能直接和鲜明地显示其人文内涵与精神特性,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美学感染力和艺术的自由表现力。虽然公共艺术品在景观设计中一般用来点缀或辅助景观主体的地位,但其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传承城市广场的历史及对未来的期望,在城市广场景观形态中集中地显示审美文化。李泽厚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辩,重人事日用中保持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迷狂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由于公共艺术品在显现城市精神和传扬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作用是其它一般建筑物所难以取代的,因此在城市广场景观整体设计中需要给予特别的注意。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广场中往往精心营建公共艺术品。美国许多广场都会放置适当的艺术品,使公共空间也具有教育的功能,让市民在一个有内涵的环境中成长,以更宏观的情境教育来熏陶居民。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适当添加建筑小品,延续公共记忆文化遗产作为人们情感记忆中的某种记录,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反省,形成的是一份浓浓的地方意识,这是特定环境中最珍贵的财产。国内许多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分布着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处理历史形成的一些遗迹和人文景观时,生硬地添加设计要素往往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对这类广场的景观设计原则应当是保护为主,既关注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又注重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协调。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对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做得要好一些,而对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维护不足。当然,最好的景观设计不但能有效保护历史的公共记忆,也能做到延续和发展,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使城市广场景观能够展现不同时期的文化,表达出一个延绵不断的文化语境。比如清华大学对其古典园林部分的保护就不是绝对的保护,而是在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所应用古典建筑制式设计了相应的建筑小品,给古典园林赋以了现代记忆元素,其典型代表是纪念朱自清先生的自清亭,经过精心的设计,自清亭以古典制式在恰当的地方较好地服务了荷塘景观,增加了景观的视觉焦点,起到统率自然景观的作用;而纪念闻一多先生的闻亭,其设计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清华大学这两个建筑小品的设计不但与学校的历史结合了起来,更为历史校园园林景观增加了新的人文涵义,延续了古典园林的历史感,从而延伸人们对历史的回忆。
关键词:社会环境;城镇广场;景观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03-01
一、以城镇背景为原则
小城镇广场空间是人工环境与大自然相互依存,构成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组成的生态环境。城镇空间应该是由它所处的自然字典里条件下生长出来,不仅在生态上与自然环境呈平衡关系,而且要尊重自然和自然亲密的相处。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追其根源,一个城镇的形成是经历很多年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形成了一个城镇自己的城镇文脉,设计者应该从城镇文脉、传承和风格这三点来贯彻整个设计理念,在历史与现实间,找到合适的取舍点,既要传承历史,有药改善地区环境,振兴地区活力。
在城镇广场建设中,要以区域城镇背景为基础,主义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特征,从城镇广场建设中认识到自然要素与文化传统的宝贵,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文化的形式呼应,主用利用城镇背景来创造空间特色。
二、以生态基础为原则
重视原始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化与水被称为广场上的绿色通道和蓝色通道,人们越来越青睐于生态有机结合的生态型广场。能够享受清新的空气,享受幽静的环境,享受自然带来的生机。一般说来,小城镇广场的绿化率不应该低于50%,水虽没有固定的要求,但水体的造景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是小城镇广场的生命所在。
城镇广场的开发应该强调区域生态环境的规划和保护,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在宏观调控规划发展格局中,科学有效的保护当地生态资源从而不会危及到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良好的生态坏境、优美的视觉景观,是城镇广场的先决条件,是城镇广场规划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三、以社会公众为原则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研究人类动机时将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意动需要和认知、理解需要以及审美需要,并提出了著名的“需求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最低级的需要开始,向高级的需要发展呈阶梯形。具体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设计在以人的各种需求和现有条件下,不仅考虑人物质性的生理需求,也将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求,协调、平衡情感对于社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的出发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人更好适应社会的生存,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小城镇广场设计是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公众并非一个单一笼统的概念,而是各种参与社会活动的民众集合体的代称。设计从来都是与社会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最初的价值是“人”,最终的价值尺度也是“人”,但“人”不是孤立的、物质的人,而是社会的、精神的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正是这些有着相对独立性,统一存在且又相互联系的群体的集合构成了整体的社会公众。社会是有着相互认同、团结感和集体目标的人的集合。”
四、以城镇未来发展为原则
(一)创建有活力的生活型小城镇广场
小城镇广场是人造的生活空间,是对自然、对生活条件的反映。可以说,小城镇广场的休闲交往活动是小城镇空间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设计小城镇广场时,必须十分关注场所与社会活动的互动,因为空间是社会活动的载体和展示场所,社会活动为小城镇空间创造活力和个性,空间与行为只有相互结合才能创造出适应城镇环境的城镇广场环境场所空间。
(二)创造生态、平等、效益的小城镇广场
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是“环境、社会、经济”大循环的系统下,简易个“生态、平等、效益”的区域特色生态小城镇景观广场。生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演绎规律,以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形式作为广场资源的驱动力。在小城镇广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理由保证自然和谐,生态稳定的社会环境。效率:在小城镇广场的建立中,充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带动和调动经济关系,在小城镇广场的基础上,发挥其广场自身的功能潜力,以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三)创造适合城镇未来发展的小城镇广场
小城镇广场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特色的表现。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蕴涵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和人文历史景观,极其富有民族地方特色和地方风情。因此,在城镇广场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要处理好小城镇广场区域的历史文化景观,将其继承,并深入挖掘和提炼,运用到小城镇广场上,使悠久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下去。
【关键词】室内场景管理 Portal
一、引言
室内场景通常都有一个特性——场景内部模型相当复杂,并且从观测者的视点看去只能看到他所处环境内的物体,除非在这个环境中有其它入口可以通往其它环境。针对这样的室内环境创建树结构是相当低效的,因为通过入口观测者只能看到相邻环境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物体。换句话说,树结构不能很好的处理既有高复杂度又有高阻光度的场景。这个问题常常被称为“无效渲染’’,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渲染最终被一堵墙挡住的相邻房间中的物体。对于这样的典型室内场景必须有更有效的处理方法。而入口方法就能够非常有效的解决这种无效渲染问题。
二、Portal概述
(一)Portal算法的介绍。
在入口技术的概念中整个场景被划分n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是一个闭合的凸多边形。这里“凸"表示在区域内的任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不会穿透该区域的任何一个多边形,而闭合表示从区域内发出一条光线,如果要让光线射到区域外,则此光线必须要穿透某个区域的多边形。
可以形象地把一个区域看成是一个房间,区域的多边形构成了房间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两个邻近的区域通过入口连接。一个入口是一个特殊种类的多边形。普通的多边形只是一个基本渲染元素,渲染普通多边形只是简单将其传递给后台硬件处理,而当渲染一个入口时视点会进入到另一个区域。
渲染Portal场景是从包含观测视点的区域开始的。因为视点在这个区域内,所以这个区域必然是可见的,它也就是渲染的开始点。绘制它所包含的所有物体,并且同时还读出该区域的所有入口信息,如果这个区域的所有入口都是不可见的,那么绘制结束。如果有可见入口,其所通向的区域也必然可见,则以同样的方式渲染输出。当某个入口可见时,可以认为它通向的区域也是可见的,但仅仅是部分可见而己。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优化渲染过程,即利用入口的多边形来裁剪视锥体,以保证只渲染可见物体。只有视点所在的区域被完全渲染,而其它区域只渲染被视线所覆盖的部分。
(二)Cell结构的设计。
在室内场景渲染中,我们以墙为主要遮挡体,只有通过墙上的窗或者门才能看到墙后的物体,Portal裁剪技术就是基于这种情况的快速动态潜在可见集的评估算法。Portal算法中,首先要将场景划分成若干个子模块,也就是标题中的Cell。Cell模块的划分是由美工前期确定的,划分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模块内部不能有墙或者其他遮挡体形成较大范围的遮挡,二是该模块的形状必须是凸多面体,而所有的几何节点将以其所在位置和包围盒信息对号入座至相应的Cell模块,两个Cell模块将通过窗或门结构进行连通。在视域剔除前我们就假定所有当前Cell模块中的几何节点都是可见的,而相邻的Cell模块中只用那些处于门窗可视范围内的几何节点才可见,不相邻的Cell模块中的所有几何节点均不可见。这样就可以使无效渲染的像素点的数量大大降低,提高渲染效率。
三、Portal算法的实现
(一)算法主要流程。
Portal算法的根本目的是计算出所有可视范围内的几何节点,仅将这些节点进行渲染,以此来提高渲染速度。首先我们要确定视点所在的位置,所谓的视点也就是程序中的主摄像机,我们将摄像机的空问坐标与所有Cell依次进行相交判断,由此确定视点处于哪个Cell模块中,然后将该Cell模块所包含的所有几何模块与视锥体进行相交检测,完成视域剔除工作.然后计算可视范围内的所有portal,按Portal大小和视点方向重新计算新的视锥体,在与该Portal相连的Cell模块内利用计算的视锥体进行新一轮的视域剔除.如此递归下去,直到所有的可视Cell模块都完成了视域剔除,如此获得的所有几何节点形成的序列就是需要进行渲染的节点。
(二)新视锥体生成算法。
在整个算法流程中核心算法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视点方向和Portal的位置大小计算新的视锥体。由于视点的方向没有改变,墙面的作用仅仅是遮挡原本可见的物体,所以新产生的视锥体的远面均平行于旧的视锥体。从Portal所处的位置来分一共有两种情况需要讨论。第一种情况是整个Portal完全处于原视锥体范围内部,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视锥体其实就是将原视锥体变窄后的模样。第二种情况是Portal部分处于原视锥体范围内部,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视锥体的形状相当于原视锥体的侧边半部中的一小部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补偿;建筑;设计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生态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建设体系一直存在着无视环境承载力、过度开发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态环境的危机正是一种设计的危机,设计师势必要通过设计活动,建立起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的机制,景观生态补偿即是其中之一。建筑设计中的景观生态补偿,即在建筑设计中,通过适宜的景观设计途径,尽最大可能减少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负面影响,以增强建筑的补偿功能。本文将对建筑设计时的绿地系统、建筑立体绿化、城市水系统、景观视觉系统等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补偿设计。
一、绿地系统补偿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非生物要素不可避免地要处于增加状态,传统的城市规划有严格的规划区边界,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规划区外被看成是“空白”,这种规划显然忽视了区域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近年来我国工业化的建设快速发展,城市景观格局急需补偿与修复。建筑设计则可以通过增加绿量与绿地面积,不断地优化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来进行生态补偿:
(1)绿地系统的布局与水系统、地形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城市景观格局,因此必须要正确地把握绿地和其它景观要素间的关系,让他们彼此限制又能互相激发。这样一方面能减少对物种和栖息地的破坏,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把建筑绿地与市内外的自然植被、水体空间连接成一体,形成生态格局景观,也就修复和补偿了城市景观格局。
(2)引入较为适宜的自然群落结构机制,将城市植物群落的栖息地明确区分,以此促进绿地的自我维持和更新,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建筑立体绿化
建筑外表面是除地表面外最影响城市区域大气状况的第二热力面。我们通过建筑的立体绿化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周边的环境温度、提高建筑的冬夏热工性能,缓解当前比较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和降低能耗负荷,为生物提供更多生存空间,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助于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立体绿化主要分为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两项,由于立体绿化不仅能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较其它生态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如清华大学的超低能耗楼的屋面绿化,其覆土约5-10cm,上面种植有十余种植物,即达到了隔热保温功能,又发挥了景观生态效应;再如伦敦的象堡生态园,以空中庭院的方式将绿化从建筑底层向上延伸,空中中庭也通过种植乔木、灌木和草的方式进行绿化,这样就对景观生态做了很好的补偿。
三、水系统补偿
建筑对城市有重要影响,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建筑面积的大量增加导致了大量不透水地面的出现;污水、废水的产生不断增多;建筑使得地表植被越来越少,城市水资源涵养量缩减。建筑设计主要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收集、建筑设计中水生态处理回用等来对生态进行补偿。
我国雨水资源较丰富,雨水也是城市重要的淡水资源,但却有大量的雨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利用就直接排放,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在建筑设计中,一方面是利用建筑中的不透水地面收集雨水,雨水收集以后,经过毛管渗滤和人工湿地的处理,可作为景观用水,另一方面是利用透水地面向城市补充地下水。植被具有很强的保水性能,并且对雨水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截流和净化作用,收集到的雨水径流水质相对较好。(1)屋顶花园:屋顶花园是指在建筑物的屋顶上进行绿化的统称。通过科学的屋顶花园设计,它是美化城市和消减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植被能截留雨水,种植层能吸纳雨水,这样就可以降低雨水径流量,仅在遇到暴雨时形成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排水管网压力;(2)下凹绿地:下凹绿地是指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能够接受周边地面雨水径流的绿地。相关研究指出,若草坪低于周围路面0.1—0.2m,其入渗量将提高3-4倍,因此可在建筑设计中将普通绿地设计改造成下凹绿地,不仅可以减少绿化用水,而且强化了地下水补给。同时,通过湿地的水生生物、细菌自然过程净化污废水,也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费用,增加用水效益。此外,建筑设计还应当考虑保护建筑广域环境中的原生态资源,以涵养水源,增进水循环,改善城市内部生态质量。
四、景观视觉补偿
绿视率是衡量景观的重要指标,所谓绿视率就是指在人的视野中绿色所占的比例,相关研究指出,绿视率达到25%以上时就会使人的精神和心理处于舒适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在城市建筑设计中,人工要素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因此必须要增加绿视率来补偿景观视觉。
(1)提高绿视率的有效方法就是加深视觉空间,透漏更多的绿色。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安排绿化位置,并将绿化和休闲设计结合,如在人行走廊、楼梯、休息区人群比较密集的室内外空间中设置不同层次的绿化,包括草地、花池等,从而加深视觉空间,营造出较好的绿视率。
(2)加强细部处理。建筑的边角如果能充分的得到利用,种植上各种绿色植物也可以提高绿视率,对于带状绿化池,减少护栏的使用,可以让树下空间开阔,通过这些细部处理,就可以让建筑设计从微观上得到更多的生态补偿,并且能突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景观与生态的结合。
(3)当建筑与公园、广场等相连时,宜采用近低远高的方式种植植物,远处采用高大乔木的方法,近处采用草地、花池,这样大大增加了景观深度和景观面,从而获得了较高的绿视率。
小结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及为紧迫的课题,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了一部分设计师转向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在设计领域,生态补偿设计就是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化的一种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进行景观生态补偿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就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城市景观格局普遍存在着结构不 合理和功能缺失的问题,因此必须要从宏观到微观,从平面到立面广泛实施景观生态补偿建设,只有这样,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才能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才能逐渐改善。当然,建筑设计中的生态补偿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但它是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的,所以应该坚持下去,而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和努力的工作,推动更有利于生态化的人居环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正旺,王富平,栗德祥.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J].建筑学报,2008(9):84—88.
[2]张洪军.生态规划——尺度、空间布局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叶敏青,姜立,张雷等.绿色建筑技术中的生态绿化——绿色建筑中的植物配置及计算机模拟[J].2010.
[4]李学伟.生态补偿设计思想的实践——以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及北京门头沟区大沙坑环境整治为例[J].中国园林,2008(10):48—52.
关键词:商业广场;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Abstract: Jiangmen Wanda Plaza is located in Jiangmen City, Pengjiang development zon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Avenue, by the road to the south, the development road to the north, square road between. Belongs to the central city group at the center position, is surrounded by several other groups, will be Jiangmen city agglomeration noble residential landmark commercial shopping center. The max Zhujing planning design limited to carefully design a set of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plan.
Keywords: commercial plaza; landscape design; 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
城市商业景观设计是针对现代商业空间所做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整合室内和外部商业空间的空间资源,以一种现代景观理念配合商业业态和人们购物心理进行专项规划。现代的商业空间不仅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工作之余进行社交活动和休闲活动的多功能复合空间。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进步和文化,映射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商业空间的设计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1 概括
“万达广场”位于江门市北新区核心区,景观面积16.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商业购物金街、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高端住宅与公寓餐饮等第五代万达产品。不同于其它住宅环境和城市公共环境,“万达广场”既属于商业空间,又可被视为江门的“城市客厅”,其整体设计思路必需主题鲜明,既要满足各设计区域不同的要求,又要在整体上形成一个共性,便于日后项目的推广和使用。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案以“多元景致,流动韵律”为设计灵感,以其相关的地域元素延伸到万达广场的规划布局中,从而很好地烘托了作为“万达广场”这样的综合性商业空间的气氛。
肌理选择
2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为了营造热烈欢快的气氛, 用景观装饰、标志商业空间形象, 吸引人群, 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商业建筑的广场景观形态处理中常运用下列要素进行设计。
肌理演变 肌理生成
2.1植物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因子, 也是园林区别于其他艺术景观的主要特征。在商业建筑广场的景观设计中, 在不影响商业氛围营造的前提下,植物种植具有软化建筑硬质景观、提高场地绿量、划分不同景观空间、使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产生柔性过渡、塑造环境特征、降低噪音、 营造自然声环境、表现文化内涵等作用。万达广场的植物设计主要采取分区来设计:
1)商业城市广场:在酒店入口和主要入口为体现引导性和识别性,乔木选用高大挺拔的加拿列海枣、银海枣来营造大气、开阔的感觉,地被用色彩亮丽的观花品种如:矮牵牛、石竹、秋海棠。形成鲜明的色彩变化。在其它商业街面,用小叶榄仁和黄金叶、福建茶等植物营造现代简约、通透的感觉。在靠近山体公园的木平台的休闲区配以黄金间碧竹做出清新秀雅的感觉。
2)屋顶花园:根据建筑和景观设计风格,我们用碎石与草坪结合,采用蒙特里安黄金分割法,延续建筑设计中现代时尚、流线型的肌理感。用碎石分割的空间里,我们可以适当用佛甲草、金叶景天与草坪在质感和色上形成对比。
3)山体公园:山体公园的植物设计应以“生态、自然、野趣”为主,我们建议保留山体原有树木,选用肾蕨、鹅掌柴、朱瑾等耐贫瘠管理粗放的地被沿登山道种植,选用观赏性佳生命力强的秋枫、蓝花楹、火焰木、木棉等植物配置于景观视线点上,再辅以大叶桉、马占相思等野趣性植物与原有山体植物融合周围环境,减少景观的人工痕迹。
2.2水景
由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性, 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水的形、声、色使其成为空间中最为活跃和最具塑造潜力的要素之一。商业建筑广场的水体设计以喷泉、瀑布等动态形式为主, 其景观具有吸引人流, 活跃气氛, 烘托主题, 提高人们审美情趣, 调节广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其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如温度、风向、水力资源等, 进行适宜的水体设计。如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 需注意水体的合理利用。南方炎热地区需要设计具有较大蒸发力的喷水, 以此来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设计形式要满足商业广场上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 增强公众参与性。其艺术表现要反应欣赏主体的审美情趣, 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考虑节水措施, 进行生态设计。对于商业建筑广场来说, 一定面积的硬质铺地为水体生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下雨后可产生自然径流, 只须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蓄存设备就可以保证广场中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2.3雕塑小品、室外家具
雕塑及各类艺术小品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商业建筑广场中雕塑小品的设计在符合场所特质的基础上, 色彩宜鲜亮, 造型宜大胆创新, 从而增添场所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特征,突出商业氛围。商业建筑广场上的室外家具包括座椅、遮阳棚、灯具、垃圾箱、指示牌、广告牌、电话亭等各类休息与服务设施。他们就像居室中的家具一样在服务于人、方便于人的前提下, 与广场的商业环境紧密结合, 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调。座椅、凳子是最基本的休息设施, 它的放置要符合人们看与被看的心理习惯, 使坐者背后有所依托, 前方视野开阔, 形成一个亲切舒适、微气候良好的座位环境。同时根据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对座位进行单个、成组、面向街道、背向街道、有树荫无树荫的布置, 尽可能地扩大可坐性 , 与其他景观要素相结合形成座席景观 。
2. 4夜景照明
夜景照明是光环境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购物活动的高峰期也往往是夜晚, 因此商业建筑的广场的夜景照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商业建筑广场的景观照明设计要在符合城市夜景照明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 按照人们的视觉和审美心理要求和相关的标准规范把各个照明对象融为一体综合考虑。突出重点, 主次兼顾, 亮暗合理分布, 强调层次感, 不出现眩光和光污染, 井然有序,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照明整体意境与变幻多样、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商业建筑的立面照明相协调, 烘托和展现活跃热闹、繁荣兴旺的商业景象 。光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下面几点:
1)外观舒适并符合使用要求与设计意图。
2)艺术性强。有助于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立体感。
3)与环境和气氛相协调。用“光”与“影”来衬托自然的美,创造一定场面气氛,分隔改变空间 。
4)保证安全,并对大风、雨水气温变化有一定抵抗力,坚固耐用,换取方便,安全性高。
5)型美价廉,具有能充分发挥照明功效的构造。
6)灯具高度的选择。保证有均匀的照明,首先灯具布置要均匀,距离要合理,其次灯柱的高 度要恰当。灯具设置的高度与用途有关,一般园灯高度在3M左右。大量人流活动的空间,园灯高度在6M左右。而用于配景的灯,其高度应随意而定,有1-2M高的,也有十几厘米高的。灯柱的高度与灯柱间的水平距离比值要恰当,以形成均匀的照明度。一般园林中采用的比值为:灯柱高度:水平距离 =1:12-1:10
3 结语
商业建筑广场的设计是建筑、规划和景观三个学科综合运用的产物, 其景观设计要在满足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 从广场不同人群的行为活动分析入手, 总结出景观各个要素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对环境进行行为塑造。设计出与城市整体环境相融合, 富有文化内涵, 特色性强, 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的人性化、生态化的环境。使商业建筑广场成为一个反映市民生活方式、行为心理、价值观念, 城市活力和生机所在的亮点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