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篮球的培养目标

篮球的培养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篮球的培养目标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职体育;篮球教学;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在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智力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化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淡化传统的体育技能教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基于终身体育意识的高职篮球教学,需要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篮球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积极优化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将高职篮球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

基于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地位,对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发掘,使体育教学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施篮球教学时,体育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深入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将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界定的太死板,那样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个性化差异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不利于所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了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职篮球教学需要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师要打破过去单一化、统一化的篮球教学形式,制定富有层次的、多样化的篮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篮球教学的适应性,让篮球课堂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同一堂篮球课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在篮球兴趣、身体素质、篮球基础等多个层面,高职体育教师只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学习点,不至于游离在篮球教学体系之外,进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目标。

二、优化篮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情感

高职篮球教学的目标,一方面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技能,树立起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还在于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的价值与魅力,改善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因此,高职体育教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实需要,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以便在实施篮球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完善学生的性格品质,树立起了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在高职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高职体育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内容体系的限制,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篮球学习需求,设置多样化的篮球课教学内容,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时代性、先进性,如花式篮球、街球等内容,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保持篮球课程的学习热情。其次,高职体育教师要安排一些灵活性、自主性的篮球教学内容,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和运动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避免篮球教学内容的统一化、标准化,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再次,高职体育教师要善于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理,尽量让教学内容趣味化、娱乐化,增强高职篮球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丰富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和快乐体验,逐渐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如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的热身环节,不要让学生一成不变的做热身操,必要时也可以对热身操进行适当转化,开发一些可以帮助学生热身的篮球小游戏,让学生在一个更有趣味性的课堂环境下开展健身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又可以缓解单一教学与训练模式下的枯燥与乏味,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喜欢篮球运动。

三、提高篮球教学开放性、参与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职篮球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高职体育教师需要借助体育教学这一有利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对篮球运动和体育健身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对此,高职体育教师在制定篮球教学方案时,要敢于打破教材和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保证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运动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例如,封闭式、灌输式的篮球教学形式会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乐趣与动力,所以高职篮球教师可以适时导入一些自主性、合作性、趣味性的篮球游戏,或者组织“三对三”、“打擂台”等对抗教学项目,在“以赛代练”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等,往往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基于终身体育意识的高职篮球教学,必须贴近新时期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现实需求,要把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作为篮球教学的重点,要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对篮球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进而实现高职学生身心素质的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才超.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反思与前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4.

[2]郑军,余卫平.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2篇

摘 要 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推动了专业改革,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成立运动系以促进运动训练专业发展。本次改革主要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运动项目与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特别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成效体现在专业人数成倍增长、运动成绩硕果累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但在与专业队结合方面须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运动训练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一、改革:环境变化的驱动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自2004年开办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共有一套师资,其生源主要以运动员为主,专业学生主要来自羽毛球、武术等各个中心,而每年专业人数极不稳定,一般维持一个行政建制班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区分度不大。

面对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结合专业队教练员、队员学生、实训条件等优质资源,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于2015年成立运动系,将原属于体育系的运动训练专业归属运动系,由此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改革与探索。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专家论证,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运动训练专业知识,具备相关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业余体校、体育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为运动训练领域培训运用型人才。

(二)调整专业运动项目与课程体系。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学生的生源状况,开设了篮球、足球与网球三个项目。从调整的实效看,按篮球、足球、网球三个项目,开设了4个行政班级,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及课程开设,有效地解决了多个运动项目学生混班上课的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开设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与训练、运动心理学等核心课程,分方向核心课程分别有技能课程、裁判课程和教学课程,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三)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总学时2992,其中实践教学66.92%,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外,包括教练员岗位能力、模拟教学指导、比赛指导、见习、仿真实习、赛事组织与策划、毕业技能指导、运动防护、临场裁判、临场裁判实习等实训环节。此外,还开设了第二、第三课程,主要包括各种讲座,篮球社团活动、学生早训,还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教练员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专业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定位清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目标清晰,专业招生人数由原来每年的40余人,增长为130余人,并且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开设的基础课程统一,有利于专业方向调整。

(二)竞赛成绩硕果累累。专业采用“学、产、研、训、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信心,以使得其对专业产生持续的兴趣爱好。招生优选确保生源质量,加强课内外运动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成绩。学生在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2016年湖南省五人制足球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其它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第一是就业率高,近两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第二是学生就业待遇好,其就业单位有学校、体育培训机构、自主创业,部分优秀学生被电信、移动等单位聘用,大部分毕业生月薪超过3500元,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即被实习单位聘用。

四、需要进一步重视的两个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与专业队结合,强化学生技能。

专业队顶级的教练员团队,为专业办学提供“德技双馨”的师资,湖南省网球队与女子足球队等位于院内,拥有一批国家级的教练员队伍,具有卓越的实训条件,湖南省羽毛球中心与网球中心等场地硬件设施设备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的运动技战术水平得到锤炼,裁判与执教水平可以直观感受与体验,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

(二)专业运动员学生与其它渠道生源培养手段的选择

专业运动员主要通过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进入该专业,具有多年的运动训练经历,运动技能特别突出,应强化理论学习与执教、裁判等能力的培养,实训环节与课时可缩减;其它渠道生源运动技能不是特别突出,文化基础较好,加强文化理论知识学习时,应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执教与裁判水平。因此,对两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进一步细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2013033);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ZJA2013025);2013年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参考文献: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3篇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何谓教学模式,在理论指导下到实践中将教学活动诸要素联结起来的结构和实施教学的程序与方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对于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转变是当代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型教学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坚持以学为中心,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对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已知理论或现实问题的研讨、探究,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争论,允许怀疑,不求答案的唯一性。倡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传授知识,且要重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尤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过程民主化,承认教师是导师,也是学习伙伴,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相应的试验器材和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拟定研究方案、实施步骤,在授课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寻规律。

2篮球课程传统教学存在之问题

指导思想不明确,目标单一。多年以来篮球课程教学受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影响,其教学培养模式以竞技为主、重技术、轻能力,将传授知识、技术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目标,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培养体育教师。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忽视了如何通过篮球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导致大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十分单一,既无培养以篮球健身内容为主干知识结构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目标指向,也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体育师资的要求和方向。与此相适应的篮球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不利。

方法单调、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都是实现培养模式的重要因素。过去篮球教学培养模式老化、单一,缺乏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在这模式下教师只传授知识、技术为中心,以固化教学方式为主,强调教师主导性,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中学生花较多时间掌握系统规范动作技术和发展竞技水平,缺乏教学技能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学生处被动状态无创造性活动,在这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又采用这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由此及彼,学生能力和素质完全固化,教学的效果与目标枯燥无味。

成绩评定与培养目标不相符。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方法就是考试。迄今,篮球教学考核所采用的“理论+技术+技评+平时成绩=总成绩”的考核方法,内容与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评价标准。同时这也是导致学生重技术、轻理论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多数学生完全围绕考试内容进行学习,不追求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地钻研和学习,更谈不上深刻全面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尽管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是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仍然影响着篮球的教学培养模式,甚至影响到各个层次的教育。这种考核内容和方式与当前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不相适应的。 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考试、考核造成大高分低能。

3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中的实施步骤与条件

转变观念。求新求变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没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模式固化。篮球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把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形成研究型教学理念上,以素质教育为主,强调“四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 并重;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使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技能;把“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交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的研究气氛。 新教学理念下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程中之实施。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研究型教学之关键。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交流―――互动”之教育活动过程, 需教学空间之开放性和灵活性及自主性。它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注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主张互动、合作。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究, 相互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改变单向填压式、很少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因而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 虽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 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 学生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了。

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理论+技术+ 技评= 总成绩”,缺乏一套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内容与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篮球课程教学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中篮球的知识、技术、技能则是教学的中介,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核心。因此,篮球课程教学必须改革与创新,将过去陈旧的、单纯的技术教学与评价转变为“知识、技术、技能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教学与评价,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增强学校素质教育。

篮球教学评价,就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整改。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学生可以及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在篮球教学的形成期侧重知识、技术、技能的评价,而终结期侧重综合能力的评价。在技术达标和技评的基础上,增加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内容,促使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多参与篮球教学、训练、裁判、竞赛、科研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程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结论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新颖,有效。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交流互动之教育活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统一的重要性, 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4篇

1、重专业、轻学术

新课改改革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拓宽学生的其他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目前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以专业需求为核心,导致学生过早的进入专业学习,而忽视了对体育学术知识的学习。根据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现状,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是他们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实践性不强、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等。

2、重深度、轻广度

虽然高校体育专业的现行课程设置趋加合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单一专业学科的学习上,以篮球专业学生为例,篮球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与篮球知识相关的课程,而与篮球知识无关的课程很少在常规教学中体现。同时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也比较强调从生物角度考虑运动技巧原理的高难度技术,而忽视了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这样的效果只能造成学生就业面会越来越狭窄。

3、重必修、轻选修

基于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导致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种重视必修课,忽视选修课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安排比例不协调,设置很多时候选修课的课时被必修课所占用。由此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必修课是主要的学习任务,而选修课是附属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在具体的学习中不必认真对待选修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进入单一化学习模式,不利于实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目标。

二、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对策

1、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在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中,高校要改变传统的重视专业知识、轻视学术知识的观念,用于打破传统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加强专业学科课程与学术课程的结合:首先高校要增强课程理论方面的教学,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的体育课程教材,让学生明白体育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是为了安排教学活动,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而进行课程设置;其次高校在课程设置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由于我国课程设置周期比较长,一旦确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进行实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就会滞后与社会的发展,为缩短这种滞后性,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利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将最新的体育动态知识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以此保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强调各门课程间的内容整合,提高教学实效

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编制教学课本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科学编制体育教材结构成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手段。我们知道如果学科的随意增加或者并存不会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增加他们学习负担,造成重复学习,因此高校要对现有课程编制结构进行分析,剔除多学科并存的现象:一是要对现有知识进行整合。将体育课程中重复的知识剔除出去,并且将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以此时刻保持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学生所接受;二是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性。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单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时要强调学科知识的衔接性。

3、合理分配教学课时比例,加强课程管理

基于高校对选修课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的课时比例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高校在不压缩课时总学时的情况下,要逐渐降低必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比重,降低必修课在教学考核中的作用。其次加强课程管理,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在新课改制度的要求下,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以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的课程设置。比如高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篮球的培养目标范文第5篇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达到学校体育目的,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教育要按照《全国普通高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示精神,培养有理想、有纪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体魄强健的祖国建设者。本文对目前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1.师资队伍状况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2万多名,体育教师34名,他们承担着全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与改革任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巧人、讲师12人、助教6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47.05% ,讲师占35.29%,助教占17.64%,研究生1人占2.94% , 35岁以下青年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32.35%。按《国家综合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合格标准评价方案》制定的评价指标要求,体育部教师职称、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2.体育场馆设施状况

我校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田径场地1块,排球场地8块,篮球场14块,足球与田径共享个场地,体操房一个,体育场馆无。原有的场地设施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学场地严重不足,体育器材短缺.达不到撮少分组的需要。面对我校教学条件晒阴犬,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空间坚持体育教学,如楼前楼后空地、校内通道、楼间等一切困难,进T7学和Ul练,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3、体育教学状况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检查,目前的状况是,课堂上基本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授课。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教学过程缺少互动性,课堂教学启发、引导不够。有的教师认为,”老一套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吗,课时少搞启发、讨论式教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改革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是改革的执行者,教师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进程,而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才能够得以最有效地实现。

二、存在问题剖析

1.课程内容设置单一

多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除田径外,主要是篮、排、足球老三项。教学内容设置面窄、单调。学生愿意学的要学,不愿意学的也要学,没有选择的余地。课程内容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对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健康教育,达到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就是选用体育课程内容的目的性和科学胜 高校应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教学模式、方法陈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竞技体育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如:短跑教学,分为起跑、疾跑、途中跑、终点冲刺四个阶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目的、任务、培养目标差距很大。公共体育课非体育专业课,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同。公川本育课教学任务的中心是“增进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竞技体育的模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和现代化。单一的模式、方法,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学过程缺少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过程缺少互动性,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少,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出来。主要原因是被“师传生受”教学模式所制约,学生只能按教师制定的教学程序被动去做,被动去学,没有发展思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课堂上的教和学,本来就是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过程、沟通过程、多边活动和反馈过程。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应起“导演”作用,一方面要准确的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果一堂课,通过教师的导演,能使学生从思维到行动上真正的动起来,与教师很好的配合,才能营造课堂多边互动、快乐教学。

4.成绩考核缺乏整体性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的最后一道程序。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统一考试,考核内容是教什么考什么,学生为了考试能过关而练,教师最后给个成绩了事。这样的“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考试模式,禁锢了学生月弓生的体现和才能的发挥,考核单一,缺乏整体评价。考试过后很少有人把考试结果对照教学大纲进行认真分析,做出综合评价。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急待研究的问题。

三、体育课程设置、内容改革

1.建立新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课程的目标来确定。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体育课程的五个基础目标和五个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学生发展方向。根据我校和学生的实际,我们“转变观念,扭转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内容体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科学健身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新内容体系。”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在体育教育中,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用基础目标要求似门。培养于创门用体育精神,勇于明及各种困难,提高适应各种环境的心理和生理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对体育易删妙子的大多数学生用发展目标要求他了门,积极组织他有渗加社会各种有益的体育健康运动,通过体育运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对身体有疾患和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建议恻门上体育保幽果,让他才门学会评价自身健康状况,自我保健,改善生活品质。将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既有区别又相互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体育课程设置、内容改革

在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体育课应进行以人为本,以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围绕健康第一的宗旨,根据学校场馆设施、学生的兴趣、教师的专长,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我校的课程设置,本科一二年级、专科一年半为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掌握2种以上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同时开设体育选项课、选修课、保健课、理沦课和训练课等多种类型课。其中选项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棒垒球、腾球、游泳、曲棍球、网球、羽毛球、武术、速滑、自卫防身术、轮滑、体育舞蹈、健美、艺术体操等课程。上述选项课项目的增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我校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时间较长,我们把滑冰作为冬季的必修课。学校位于劳动湖畔,利用自然资源,在劳动湖上浇制多块冰场,可容纳千人上课,同时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了条件。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项目,如:达斡尔族的曲棍球项目、艺术体操和体育舞蹈等深受大学生的喜欢。曲棍球项目在我国首次进人大学课堂,这个项目的开设,增加了学生对民族体育的了解,推进了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开设的体育舞蹈课,即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又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社交、社区活动提供了条件。通过艺术体操课的教学,使女同学增加了自信,形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教学内容的设置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便于学生讶纱咱学、自练。我们拓展了选项科目,由过去的9项增加到现在的18项供学生选择。学校近几年在扩大招生的同时,对体育场馆建设重点给予了投入,新建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一个(内有人造草坪足球场),综合体育馆一个,游泳馆一个,新建篮球场3块,排球场3块,网球场2块,体育场馆的合理建设,扩大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给体育教学创造了条件,为达到培养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同时也可向社会开放,为社会公共体育赛事服务。

3、体育考核方法、内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