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年,电子行业共有140634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初级工16672人,中级工80344人,高级工41754人,技师1608人,高级技师256人,职业鉴定各项工作任务基本顺利完成。
一、加强质量管理,全面推行体系认证工作,把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放在首位
(一)全面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提升鉴定质量
为深化对认证工作的指导,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的更加科学合理,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从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审核小组、专家队伍、认证流程等多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中的规定,电子行业各职业技能鉴定站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成立专门的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编写包含《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流程》、《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在内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其符合鉴定机构的工作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六个月的体系试运行,确保所建立的体系是高效率并且是符合实际的,经过试运行阶段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后,将有效的体系文件及相关材料上报部中心,向部中心的认证领导小组提出认证申请后,由部中心的认证领导小组及组成的专家审核组对其质量管理体系情况进行现场审核。
从4月起,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完成了包括集团54所、重庆职业技能鉴定站、集团38所、集团13所、职业技能鉴定站及集团10所在内的6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工作,并完成了对新疆职业技能鉴定站、集团18所、贵州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广西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认证申报审核工作。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广泛开展,一方面使得行业内的鉴定机构按照新构建的科学、规范、制度化的鉴定质量管理系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鉴定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完善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维护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整体推进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建设。
(二)加强对鉴定机构的指导,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为确保行业内各鉴定机构职业技能鉴定行为的规范,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管理水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要求,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写制定了《年度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责任书》草案,准备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年1月和行业内各鉴定机构正式签署,以此对各鉴定机构的工作流程进行必要的约束。
与此同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有效期限为三年的规定,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于8月份对行业内已到三年期限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了年检。经过年检确认有45个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年检合格鉴定站,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格式上报,换发了新的《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和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铜牌。对于年审不合格者将坚决不予通过,并视情节给予不同的处罚,直至撤销鉴定资格。通过采取鉴定机构年检等措施,促进了鉴定机构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建立起了长效的奖励退出机制。
此外,制定了二级鉴定机构的管理监督办法,积极做好二级鉴定机构的备案工作,完善了各二级站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备档工作。对二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工作监督力度的加大,进一步规范了二级站职业资格相关工作,确保了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维护了电子行业资格证书公信力。
(三)加强鉴定质量监控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鉴定站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状况,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设了专用邮箱,建立了交流平台,可以及时的与各鉴定机构取得联系。同时,中心要求各鉴定机构要对下属的二级站的鉴定质量进行“质量问卷”调查,各二级站要直接面对考生进行“质量问卷”调查。
此外,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还扩大回访的范围,加大回访力度,亲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回访调查。截至到11月30日,参与质量反馈的人数达到4,552人次,其中工作满意率为99.1%,工作不满意率仅为0.9%。
总结各方面的反馈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人员普遍认为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总体上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鉴定工作到位、规范,鉴定机构及部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认真,能够耐心并准确的解答考生的各项问题,责任心强;在考试方面,绝大部分地区的理论及实操考场秩序良好,监考老师工作细致严格,相关考评及督导工作到位,记录认真,评分公正,考务工作正规、严谨,透明度高;在试题方面,绝大部分考生认为试题难易度适中,理论试题能与书本结合,实操考试能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网站则有着内容全面、信息及时、更新速度较快、证书查询功能简便快捷的特点,也受到了广大参评人员的好评。
在中心的鉴定质量监控回访工作中,通过留言反馈,也发现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考试试题理论多于实践、应该多与实践相结合,同工种的历次考试间及各工种间的试题难易不均等。中心认真对待每条回访意见及建议,根据意见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听取建议积极改进相关工作,认真解决和回复了所有回访中的问题和留言,确保了工作不留死角。
在鉴定质量监控回访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简单地询问学员对鉴定工作是否满意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反馈,进一步征求广大学员和社会各界对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改进工作。鉴定质量监控回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各界对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看法,及时纠正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不良行为,提升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形象。
二、规范了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维护职业资格证书公信力
(一)加强资格证书核发管理,规范管理流程
为了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于4月份下发了《关于规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作管理工作流程的通知》,并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用新版职业资格证书,将鉴定合格人数与证书核发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加强证书核发管理,从严把握职业资格证书申办程序与核发流程,切实维护了电子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二)规范职业资格相关活动
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2007〕73号)有关精神,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严格要求行业内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电子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建立起了区域负责的质量监督机制,实施质量定期通报制度,对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实行严格的年检、评估、审批制度,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善奖惩退出机制。对国家职业标准的执行和国家题库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专项检查。坚持质量现场督导制度,严格规范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派遣、使用和管理制度,强化对鉴定现场特别是实操考核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和完善了行业内鉴定质量的投诉举报措施,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逐步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目前,行业内各鉴定机构的质量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考务管理程序也日益严格,促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持续健康的发展,是坚持科学人才观、维护电子行业人才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了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完善了职业技能鉴定支持体系。
(一)加强四支队伍的建设
为确保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积极加强行业内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了鉴定机构管理人员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各鉴定机构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并逐步在行业内推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同时,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还专门成立了“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确保每一职业有3—4名左右的专家队伍,其中有1—2名具有丰富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经验的骨干专家,其余专家也在该领域的专业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优秀的专家队伍在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职业培训教材编写、考试试题的编制、考评人员和师资的培训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此外,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质量督导员是开展鉴定工作、保证鉴定质量的重要力量和关键。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和队伍建设,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不断的加强考评员、质量督导员队伍的建设,把好考评员、督导员人选的入口关,严格控制标准和条件的同时,建立、完善了系统的考评员、督导员培训制度,并构筑了严格的考评员、督导员管理制度。
年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了三期电子行业特有工种鉴定考评员培训班、一期高级考评员培训班和一期质量督导员培训班。每期考评员、督导员培训班的举办,都得到了各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各职业技能鉴定站和IT企业的高度重视,均积极选派学员参加。
培训班得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他们就国外职业教育基本概况及其借鉴、我国关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与要求、国家职业标准在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工作中的作用,以及电子行业特有工种技师和高级技师实操考核要点及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培训班,邀请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张亚男副主任出席。亚男副主任传达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辽宁会议的有关精神和张小健副部长的讲话,介绍了职业技能鉴定的特点和现状,指出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三个转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根据与会学员的反馈,大家一致认为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督导员培训班的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好,授课专家的讲解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贴近鉴定工作实际,突出特点,精彩深刻。学员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了解和借鉴到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五期培训班共培训了181名考评员、89名高级考评员和54名质量督导员。目前,电子行业已建立起了一支拥有4611名考评员、578名高级考评员和215名质量督导员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队伍。
随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重视的不断加强,考评队伍不断扩大,进一步规范了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流程和考试标准,提高了职业技能的鉴定质量,对于推进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高质量、深层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修订国家职业标准,编写新教材
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始终紧抓职业标准、培训教材等基础工作,遵循统一开发的思路,促进了标准与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保障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的加强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建设,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重视电子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的开发与修订工作,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对于《通信交换设备调试员国家职业标准》和《通信设备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两项国家职业标准,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并于10月30日和12月22日分别召开了《通信交换设备调试员国家职业标准》碰头会和《通信设备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审定会。会议期间,对现行职业标准的内容、格式等的规范性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交换意见、改正问题,力争做好电子行业特有的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的开发制定和修订工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石。
此外,教材编写工作稳步推进。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设备装接技术》和《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等三本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这些教材内容注重鉴定工作实际需要,兼顾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已在信息产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广泛使用,受到了培训单位和学员的好评。
(三)改造技能鉴定考试题库
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的实际,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了组卷规则,简化了程序,使组卷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了题库的权威性。计算机装调、无线电调试、电子设备装接、无线电设备机械装接和印制电路制作五个工种的理论试卷专家命题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电子行业已经建立了计算机装配调试、网络设备调试、电子设备装接、印制电路制作、半导体芯片制作等主流职业的考试试题库,进一步扩大了国家题库的职业覆盖面,夯实了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能够更好地为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支撑。
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的来看,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数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鉴定工作发展态势良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稳步推进,鉴定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鉴定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电子行业职业技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比较突出:
一是个别鉴定机构对鉴定质量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与时俱进,诸如鉴定机构在考核过程中鉴定行为不规范、监控不严等现象还偶有发生。
二是鉴定工作开展还不平衡,鉴定业务指导还有待加强,鉴定服务质量还有待改善,管理人员队伍从数量到水平能力均有待提高。
三是鉴定质量管理略显粗犷,不够细致,缺乏有力的措施,高技能人才综合评价手段还有待完善。
四是执行国家职业标准的力度还不够,鉴定对培训的引导作用还需加强。
北京考试报讯——距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考生认为现在生活单调,写作文时素材陈旧、单调,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相关老师建议考生,用好课本,其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现在,高三生几乎每周都进行考试,小媛一写作文就犯愁,即使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新鲜的素材,结果往往词不达意,作文成了无病。“脑子的作文材料太少了,有些都是已经用了很多遍的旧材料,”小媛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有再好的立意,没有合适的素材作支撑也是白费啊!”
像小媛这样的高三生为数不少,他们感觉脑袋里空空,平时缺乏对作文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到了考场上自然很难“有米下锅”。他们觉得紧张的学习让自己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索,很难去寻找新鲜的作文素材,每每作文时就使用校园里发生在同学、老师身上的事情做材料,没有新鲜感。
北大附中高级语文教师张国富说,作文的创造性不单是观点新,用新颖的材料去陈述、烘托也很重要。现在虽然时间短,任务重,但是考生们一刻也不要放松积累作文素材。最简单、实用的办法是好好利用课本,整理和总结课文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这些恰恰是考生最容易忽略的作文材料。考生们可以准备一个作文素材记录本,把高中三年的语文课本找出来,将课文中的典型事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总结,平时多翻看,就不愁写作文没素材了。此外,高三生平时要尽量抽时间留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把握时代脉搏,收集新鲜材料。
【关键词】XBRL;注册会计师;影响
1.XBRL技术特点
XBRL即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的定义和交换。特点在于它根据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将财务报告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数据元(data elements),再根据信息技术规则对数据元赋予唯一的数据标记,从而形成标准化规范。同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相比,以XBRL为基础的网络财务报告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1)降低信息交换成本、使获得财务信息更容易、间接增加了财务信息可比性;(2)通过互联网提供更具有时效性和相关性的信息,增强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3)可以减少为了不同格式需求的资料而重复输入的问题;(4)降低了信息供给成本,有利于信息供给者提高财务报表编制效率。
2.XBRL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
2.1 国外发展现状
XBRL产生于1998年,由美国华盛顿州的注册会计师查尔斯霍夫曼提出,当时主要是解决会计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标准化,并再深入分析和利用。1999年8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五大会计师事务所、Edgar在线、微软公司等12个组织,组建了最初的XBRL执行委员会。为了更好推进XBRL的应用,XBRL执行委员会决定成立XBRL国际组织。目前,XBRL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涉及领域较广,2009年SEC要求500家市值超过50亿美元的大型上市公司采用XBRL技术提交财务报表,东京交易所的TDnet系统采用XBRL技术报送财务数据,德国德意志银行将XBRL用于处理贷款信息等等。
2.2 国内发展现状
2004年,我国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2008年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名义加入XBRL国际组织,成立了XBRL中国地区组织机构。2010年5月经XBRL国际组织批准,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为正式地区组织成员。
2010年11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财会[2010]23号)。《通知》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中国石油等13家大型企业应当按照通用分类标准编制其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2010年度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而包括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12家会计师事务所将成为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此通知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XBRL在我国的应用,也使得XBRL对事务所的影响的研究迫在眉睫。
3.XBRL的实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
3.1 扩大了业务的范围
XBRL是一种更先进的技术,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它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即在传统的验证职能基础上,提供与报告相关的咨询服务及信息系统可靠性的鉴证服务。XBRL是一个基于XML的专门用来编制企业报告、在网络环境下披露企业信息、提高信息利用能力的标准化语言。XBRL全面实施后,注册会计师有机会开拓新的鉴证服务领域,如对Web进行认证。
3.2 提高分析性复核的速度和准确度
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对被审单位财务信息与前期可比信息、预计结果、行业信息等的比较,研究财务信息要素之间、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来评价财务信息。XBRL的兼容性很强,它能自动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上运行,使用者可以选择数字和文字等在内的所有企业信息,当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网页或把数据导入电子表格运用程序以便计算和分析时,应用软件能识别每一个数据。而且,XBRL大大降低了处理、计算和格式化财务信息的成本,而且同时也降低了手工输入或键入数据可能发生的错误率。因此,它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录入和转换数据的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性复核上,允许审计师以更及时更连续的方式辨别出异常交易和异常波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分析性复核的速度和准确性。
3.3 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模式的网络化
目前,企业普遍开始实行网络化经营,而当前的审计软件使得网络审计变得复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注册会计师运用网络来进行审计。XBRL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由于它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它能统一网络数据定义与格式,有关数据可以准确地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不同软件之间传输和交换。XBRL兴起恰当地解决了网络财务报告和软件包标准化问题,从而使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信息使用者可以迅速地获取信息,使网络审计成为可能。
3.4 将最终实现对实时信息系统的连续审计
Zabihollah Rezaee(2001)认为“连续审计是收集电子化审计证据来证明无纸化实时会计系统下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的电子审计过程”。这个概念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使得连续审计没有成为现实。然而,XBRL的出现,使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不仅包含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包含更多的非财务信息。随着XBRL与企业经营活动结合的日渐紧密,信息使用者们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企业的会计信息,通过XBRL会计信息实现了实时更新。在实时会计系统下,许多财务信息和审计证据只能以电子形式获得,而且联机的实时数据处理使很多经济业务在发生时没有留下任何的手工凭证,这些改变需要执行新的审计程序来完成审计任务。实时会计系统下,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审计准则不会发生变化,但审计程序将会发生改变,需要审计师实施连续审计。XBRL的实施对审计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实时的财务报告使得注册会计师需要对所提供的这些信息进行可信度的连续鉴证。因此,XBRL的出现,使连续审计成了可能。
一、连续审计的概念判断及其面临的难题
(一)CICA/CICPA对连续审计的定义及面临难题的确定CICA/CICPA在1999年将连续审计定义为是一项由独立的审计人员使用的,为一个由企业管理当局承当责任的项目提供书面保证的技术。这些书面保证是指由审计人员的一系列与该项目有关事件的审计报告,而且审计报告的时间与事件的发生是同步的或紧跟其后的。面临的难题是要求审计报告的时间与事件是基本同步的。
(二)其他理论对连续审计的定义及面临难题的确定 Reza-ee(2001)将连续审计定义为,收集电子化审计证据来证明无纸化实时会计系统下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的电子审计过程。即连续审计能够让审计人员在连续信息的同时或稍滞后提供某种程度上鉴证。面临的难题是审计证据的电子化/无纸化。Kogan(2003)将连续审计定义为,在相关事项发生的同时或稍后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类型。实施连续审计一般应具备两方面技术条件:一是被审计系统完全自动化,即会计信息能够以电子格式记录和存储;二是实现不同平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能够即时被审计人员提取。面临的难题是记录和存储的会计信息过电子格式化和信息跨平台的获取。Warrenand Parker(2004)将连续审计定义为,基于审计人员预定的标准,持续的监控和测试(利用智能软件工具)交易并确定需要执行进一步测试的异常(例外)情况的系统化方法,审计人员按照使用者需求决定报告的形式。面临的难题是持续的监控和测试。Vasarhely(2004)将连续审计定义为,一种完全自动化的方法,一个能立即获取相关的事件并产生相应的结论的方法,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交易过程的自动化,对公司的交易过程进行分析监控的方法。连续审计必须要在一个在线的信息系统中执行,所以这种审计也可称为在线连续审计(Continu-OUS Online Auditing)。面临的难题是要求审计报告的时间与事件基本同步。
二、解决难题的IT技术
(一)实时会计系统(Real Time Accounting System)连续审计要求审计报告的时间与事件的发生是同步的或紧跟其后的。由表1可知,这需要信息系统里面有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可以获得充分的审计线索,才能及时做出审计判断,实时会计报告可以将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实时储存在可数据库中,不同时期的会计报告可能随时产生,审计人员通过网络直接进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审计会计报表,不必等到事后再去获取已经过时的会计信息,审计前一年度的会计报表。
(二)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与可延伸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连续审计要求实现不同平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被审计人员提取,这些信息由于处于不同的平台数据库,很可能是以不同的程序编写的,这就需要一种技术能使这些信息以标准的方式传递,而XML能够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按照公认会计准则来转换信息,从而克服了传递上的障碍,且这一技术的采用成本较为低廉。而在审计人员需要的信息中,财务报表提供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求互联网环境中的财务报告数据是容易读取的。XBRL是基于XML技术而发展的无许可限制的电子语言,是关于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存储、处理及交换的技术标准,XBRL编制的财务报告是统一的报表型式或格式。它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方法编制、公司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并能够在不同的软件、平台、技术间交换,便于审计人员在互联网上对财务报表数据跟踪审计线索,考察数据源直到底层的数据。
(三)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连续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快速得获得电子化审计证据,作为审计线索的纸面文件消失,审计要将重心放在能方便地查询公司电子资料库上,以期得到所有相关电子资料,如公司的财务状况、营运状况、盈余及亏损、股票价格、所需的原料与物资等都是连续审计不可或缺的资料。在实时报告环境下,企业的大部分数据与单据都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的,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科技,运用电子化处理过程进行资料交换及传播,以减少使用人工产生纸张文件处理所伴随的成本及复杂性。所以电子资料处理成为连续审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若无电子资料处理系统科技的协助,连续审计将无法完成其预定的目标及绩效。电子数据交换又通过影响前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来影响连续审计,EDI运用的成败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息息相关。电子资料交换将上游供应商与公司的系统加以整合连接,使各个供应商传输来的数据和信息等资料,成为统一格式的资料,这种统一格式的资料避免公司花费大量时间及成本去进行资料转换、设计资料转换系统或程序。
(四)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与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连续审计需要持续的监控和测试交易,但审计人员不可能做到随时都在现场,这要求AI完成一些审计服务,如AI通过网络自动收集最新的资料,与公司的数据库进行交流,根据情况决定合适的审计程序以及可接受的错误水平,运行审计程序,返回报告和产生报告。此外,当人工智能发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时,要能根据审计目的调整自身的行动。由于连续审计要求AI进行的,涉及到推理、判断和决策,因此不是低级别的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能的高级形式一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它要求将专家的知识经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存入计算机软件系统。生成规律,以起到专家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审计专家系统还能完全的保持客观、正直和独立的审计态度,并且不会因人为操作产生工作偏差。
三、相关lT技术应用中的困难
(一)实时会计系统(Real Time AccountingSystem) 实时会计系统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公认会计准则现在还不是动态的,还不
足以对在线反映的财务项目如何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相关的指引;另一个问题是实时会计系统的构成子系统太多,实时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其内部各功能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但又不完全独立,需要相辅相成才能完成企业的整个经济业务处理过程,每一子系统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实时会计系统提供资料的准确,具体包括:一是实时存货系统。实时存货处理系统的应用加快了公司存货的处理及流程。在制造行业中,零库存是企业对存货(包括在产品)进行实时报告的一个典型例子,任何公司的会计处理与生产线上的资料流通有极大的关联性,由于存货的处理加速,从接收订单、发放原料生产、产品包装及销售、应收账款的收回等的过程都会受到影响。而这一切过程都会影响实时会计系统的准确性。二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对实时会计系统的帮助也不可忽视。现代商务环境下,企业为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需要研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之间的紧密结合和实时互动,就不得不借助于SCM,供应链管理系统将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顾客一并连接,并将各连接点加以系统化及效率化,在该系统中任何一个过程、一个单元的成败都会影响到实时会计系统的绩效,因此实时会计系统的资料准确性及有效性将依赖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完善。三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相对于往日的管理信息系统,各个部门均使用其专属或特定的软件或程序,因此管理信息部门整合各个部门系统花费极大,并转化各个部门资料成为一个统一的格式,ERP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通过企业内联网沟通和协同作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的实时信息共享平台,使全公司所有部门的资料来源系统化、格式化后进行整体计划运用。在ERP环境下,能否通过正确地设置各种运行和控制规则,使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融为一体,将会计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嵌入在业务执行系统中,实时生成相关的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对实时会计系统能否顺利运行有极大的影响。
(二)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与可延伸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sing Language.XBRL)XBRL的实际应用比较强调统一性与标准化,促进XBRL的实际应用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就是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它是编制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关键。XBRL分类标准不仅要求每个项目的标签必须唯一,而且要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即能够涵盖各行业、各领域,满足不同企业报告实务的特殊需求,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XBRL组织对XBRL的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指导与协调,在证监会上报国家金融标准化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中,也只定义了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科目,对金融企业、房地产等其他行业还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分类标准。
(三)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EDI运用后,使得作为审计线索的纸面文件消失了,电子数据既容易篡改、销毁又容易被盗取。此外,由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的全过程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审计中即使发现疑点,进一步追索也比较困难。并且EDI功能不够强大,只能进行电子资料交换,因此运行起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事实上,Extranet(企业外部网络)的盛行有逐渐取代电子资料交换科技的趋势,因为Extranet不但可以进行电子资料交换,也可承担其他工作,如视频会议等。Extranet还可以方便的加载其他软件(如安全软件等)进行安全防卫。
(四)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与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审计专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来求解审计问题,达到或接近专家的水平,前提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达到人类审计专家的思维逻辑,但只是要一些定律的推理加上强大的计算机就能有专家的水平和超人的能力现阶段是比较困难的,现有的连续审计实现模型里最新的ABCAM模型在人工智能方面最为抢眼,但也只能完成审计七类证据中除询问和观察外五种的收集,且运行起来极大地占用系统资源。
关键词:互联网+ CPA审计 改革发展
“互联网+”之所以被称为是一个时代,是因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工具,必然会带来各行业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目前很多行业都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改革,提升了行业效率,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反观审计行业,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效率低下,加之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实务也在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革新,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发展要求,基于互联网的审计改革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时代CPA审计改革的紧迫性
(一)为CPA审计行业的发展开辟新路径。首先,目前公众对CPA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充满了不信任。放眼上市公司舞弊案例,每一次会计师事务所都会被贴上没有尽职尽责的标签。对于很多舞弊事件,除了公司高管的责任,公众最先想到的总是注册会计师。想要改变现状,改革是不二之选。其次,纵观行业发展史,一个行业如果固步自封便会被淘汰,以至被别的行业所替代。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CPA审计行业也应当顺应潮流,利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技术进行改革。
(二)“互联网+”环境下审计工作出现了新特点。一是审计资料的数字化。在信息化背景下,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主要是电子资料。“互联网+”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大数据特征愈加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审计工具从手工审计向联网审计的转变、审计资料从纸质资料向电子资料的转变。二是审计方法的智能化。在智能化、信息化的审计平台中,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实时跟踪审计的效果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三是审计技能的信息化。一段时间以来,审计技术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审计技术已从以往单纯的账表式审计向立体、多样、富有高技术含量的IT化方向转变。无论是审前调查阶段还是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编写阶段,信息技术都能得到充分运用。四是计样本的全面性。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的形成,全数据审计模式――样本即整体,对抽样审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基于这种变化和审计对象业务的信息化、数字化,审计工作更趋向于使用全量数据而不是抽样内容,审计工作逐渐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潜在的可利用信息,使监督范围更加全面,审计结论更加客观、准确。
二、“互联网+”时代CPA审计改革的方向
(一)革新审计方法。每一次审计方法出现了重大进步,都是以商业模式的重大改变为基础的。随着现代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微商、电子商务等对企业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必然会从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一步一步转向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因此为了适应审计对象的改变,审计方法势必要变革。
审计方法应当向持续审计方向迈进。持续审计依托的是互联网的实时传输功能,一旦被审计单位有什么经济活动,审计组织可以立刻知道。持续审计能够很好地解决审计结果与经济活动的“时差”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审计组织内应用。传统的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或周期审计,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对于保险、银行等时效性很强的行业来说,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审计的监督作用,往往使审计单位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持续审计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应用却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互联网为持续性审计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审计单位可以利用互联网对被审计单位持续采集有关经济活动的数据,及时展开风险评估、风险跟踪、专项分析、督促整改等活动,从而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动态、实时监督。这样能很好地解决审计的时滞问题,减少审计错误的发生,降低审计风险。
(二)革新审计模式。审计模式可以看作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审计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包括如何获取审计证据,如何进行审计分析,审计人员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入手、什么时候入手等具体审计作业步骤。
1.开启总体审计模式。总体审计模式是相对于抽样审计模式而言的。传统的审计模式是抽样审计,即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取风险比较大的样本进行重点审计。而总体审计模式对审计对象实施广撒网式审计,不会让任何潜在的审计问题漏网。由抽样审计模式向总体审计模式的转变将使审计效果大大改观,各种违规行为无处可藏,真正达到“不敢为”的效果。这种模式也可以极大地打消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舞弊动机,使得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2.通过云计算技术向联网审计模式改革。现阶段联网审计模式实施和运行的成本较高,不仅要求审计单位取得相关软件和程序,同时也要求被审计单位拥有与之配套的硬件和程序。因此联网审计无法得到推广,成本、技术等问题制约了联网审计的发展。云计算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其相关的理念和技术恰好可以解决成本过高、技术不达标的问题。云平台会提供统一的硬件和程序服务于审计工作的相关硬件和程序,企业用户不用自己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不需进行员工培训,大大减少了企业成本。企业用户可以从终端直接访问云端,获取审计服务,为联网审计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能。
(三)革新数据收集与存储方法。数据处理是CPA审计的基础,因此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效率与准确度,是提高CPA审计效率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是建立审计大数据体系。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需要将各行各业、各部门由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整合起来,转换为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采集和导入两个步骤来实现。第一个步骤是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摸清被审计客户系统的运行特点,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收集。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询问相关人员、发放调查表、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实现对客户系统的了解,包括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名称、数量、版本、功能、管理部门、操作流程和数据存储等。重点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后台数据库的版本、类型、数据量、备份方式等信息。
二是将采集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传统的审计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来查询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它需要对每个存储变量进行设置,设置类型、字符长度等,这种情况下的数据模式是静态的。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人员面对的数据范围激增,数据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数据也不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还涉及到图表、视频、网页、GPS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些非结构化数据无法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因此也无法应用结构化查询语言。NoSQL数据库是指非关系型数据库,它可以满足存储非关系型数据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审计工作将广泛使用NoSQL数据库系统,来满足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满足从海量、复杂数据中快捷有效地挖掘价值信息的需求。
(四)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处理数据。审计的核心工作是数据的审查。审计人员面临的数据异常庞大和复杂,审计机关要想驾驭大数据,就要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在编制财务报表上的应用,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批量利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专门用于编制、披露和使用财务报表的计算机语言。以这种通用语言为基础,通过对关于经济活动的各种信息的标准化处理,能编制出更加准确、先进的财务报告,这种报告和传统的网络报告相比,可以将网络财务报告不能自动读取的信息转换为一种可以自动读取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批量需要和批量利用。国内,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编制财务报告上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应大力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系统数据,方便海量数据的处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应用必将大大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
三、结论与展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审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国审计行业对互联网的研究与应用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审计行业的改革如果想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与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引。同时审计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思维,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进行学习。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收集、处理与分析,同时必须重视数据的安全问题,多管齐下,从而真正发挥出审计的监督作用。本文论述的是CPA审计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最紧迫的方向。革新审计模式、方法能O大地提高CPA审计行业的行业效率,提高公众对CPA审计行业的信任。革新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处理技术则能大大提高行业效率,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度。总之CPA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审计模式与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改进,必定会给CPA审计行业带来全新的面貌。S
参考文献:
[1]薄建奎,刘昀.“互联网+”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05).
[2]丁淑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5,(22).
[3]刘加利.浅议“互联网+”下的审计方法改革与发展[J].商,201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