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交流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来,我深深的感到,实验初中你是一个团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走进你,我得到的是温暖,增添的是信心,收获的是精彩。
在这里,学校领导指导我成长为一个有梦的教师。融入你这个优秀的团队,首先领略的是学校管理者的远见卓识。在这里,学科同行帮助我经历了一次圆梦的过程。在这里,众多学生给予我享受了一回醉梦的甜蜜。
每次走在实验初中的林荫道上,看着忙碌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们,我被深深的感动着。早晨还未到7点,校园里已满是师生的身影;课间,那是值日老师巡查的身影;到了晚上8、9点后还有年轻教师灯下伏案的身影;教室里,是学生们勤奋拼搏的身影,办公室里,是老师们为学生忙碌而奔波的身影……
多少次清晨,我看到实验初中的老师们早早的在教室里陪伴学生读书。老师们常说:“早晨的时光多宝贵啊!可不能让学生浪费光阴,孩子们现在不懂事,不懂得学习,我们要督促他们,免得将来后悔!”
多少个课间,我看到实验初中的老师们在办公室辅导学生的学习。
多少回午休,我看到实验初中的老师们在教室里给学生讲习题。
于是,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在实验初中交流学习,虽然辛苦,但我却满载收获。我收获了孩子们纯真的心,收获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收获了辛苦付出的真谛,收获了桃李芬芳的梦想……
实验初中的孩子们学习勤奋,阳光蓬勃,礼貌大方,可爱懂事,常让我感动和感叹。记得班上有一位成绩还不错的男生,有一天突然拉住我,很腼腆地说:“老师,我喜欢一个女生,我天天想她。我该怎么办呢?”望着这个害羞而又无助的男生,我拉他到草坪上坐下,仔细询问起来,耐心地开导。最后,这个男生突然把随手带的一个精致的本子给我。说:“老师,我把这本记录了我和那个女生的故事的日记交给你吧!”我震惊了。这是多么可爱的学生,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信任啊!
班上有一个从浙江转来的男生曾这样对我说:“老师,您最可爱,最亲切,每次上语文课您总是满面春风走进教室。您不知道,上您的语文课我既快乐又轻松,我们班很多学生的心里话都愿意跟您说。您总是热情的鼓励着我们,无私的关怀着我们,给我们信心与勇气。在我看来,您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我们的朋友。每次想起您在三尺讲台上授课的情景;想起您的句句叮咛;想起您教育我们的一切的一切……”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语言,我感到幸福和满足!
近几年来,我先后被表彰为“优秀交流教师”,“比教学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作文辅导老师”“教育质量先进个人”“教育科技先进个人”等。那时的我感受到了自我升华的愉悦与自豪。
实验初中教学精彩纷呈、求真务实。常常我被实验中学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折服。“七彩星”与“小组合作”巧妙结合起来的特色教育,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落实到课堂上。我欣赏了向校长课堂上的灵性,见识了张少坤老师的课堂上的激情、感知了钟涛老师的幽默风趣、目睹了艾红老师的耐心热情、看到了徐世艳老师清丽典雅……
实验初中的教研每学期都有主题。所有大小教研组都在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不仅仅是课堂展示教学,还有主题讲座、讨论等。我与实验中学的老师们一起参与,和他们一起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如何更好运用“七彩星”、如何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课堂效率。实验初中从校长到主任到老师,每次都认真说课听课评课,他们会在教研活动中给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从课的结构设计到课的细节处,哪怕是一处过渡都会各抒己见,让授课老师们消化琢磨,努力精心打磨每一节课。授课老师们常常在课堂设计上精益求精,琢磨了又琢磨。在上完课后的评课环节,听到的是老师中肯的评价与建议,让老师们有了切切实实的进步和提高。我想,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教研了。给教师最真诚的帮助莫过于给予他在教学上的进步和最中肯的忠言。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有效教学 生态信息 生态系统 反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36-03
1 有效教学概念的理解
效率、效果和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效率作为经济学的术语,其基本要义是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效果是通过生产活动产生的合乎目的性结果,效益是生产活动产生的最终的实际效果和利益。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而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现实背景下,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科技发展迅速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新行业不断呈现,职业岗位变化加剧。这些变化强烈地促使学校要加强教学改革,理性认识追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是当今教学活动的应然需求。
20世纪的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促进了有效教学概念的产生,尽管对有效教学概念的内涵的解释却没有统一的界定[1-5], 但基于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理念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效教学”概念。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活动的行为主体(教师、学生)投入了时间、精力和物力,而从教学活动的结果来看,教师和学生取得了教和学的效果。从教学活动的社会效益看,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简言之,有效教学的内涵包括教学要讲究教学效率,追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效率是指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应符合一定的比率;有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要符合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以及符合的程度[6]。理解有效教学的概念不仅要抓住有效教学中“效率”的本质,更要抓住有效教学“效果”和效益的本质。
2 有效教学的系统性和生态信息流
2.1 有效教学的系统性
生态学理论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诸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实现物质循环运动、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复杂有机整体。教学是以教师和学生为生物因素,借助多种无机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此,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教学也具有系统性,也具有系统的重要特征:一是其整体性,构成教学系统中的诸多元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是其结构上存在着层次性,教学系统中的诸元素在空间、时间上有不同的分布格局,存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内在联系。三是其功能性,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层次性决定了教学系统的功能性,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实现其功能性。有别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教师和学生)具有突出的社会属性,通过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动和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是教学生态系统的功能性的呈现。
2.2 有效教学的生态信息流
Shannon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7]。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与外界交流的内容和名称[8]。陈国能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信息是自然界的物质、能量、知识(意识)对信息受体的映射[9]。与反映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存在和变化的源信息相比,知识信息是由信息处理系统产生的“知识”转化而成的[9]。审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可知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是一个依托教学生态系统实现复杂信息传递的时空动态变化过程。而授课前的信息搜集、分析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信息传递以及授课后的教学信息反馈是构成教学信息时空动态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每个环节的内在变化都蕴含着教学信息的交互传递过程。因此,相对于物质流动、能量流动而言,信息流动在教学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1 授课前的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
诚然,教师在进行授课前都要进行一番准备,一般称之为备课。依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可以认为备课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对多种信息加工处理的认知活动过程。这种认识能体现教师备课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思维创新性,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性。教师是多角色的扮演者和任务的承担者。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消耗一定时间、精力及物质,形成有特色、有创意的教学预想或教学设计过程。首先,教师是个决策者。教师需要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和能力水平,了解所授课程的知识体系及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有机联系等。在获得较为充分的信息后进行分析与处理、作出判断,进而确立教学目标。其次,教师是编剧和策划者。备课是个复杂的信息预处理过程,它不仅包括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研究教材、查阅参考书籍,确立和完善教学内容,研究设计预实验;而且包括为实现课堂知识信息传递和思维能力开发而进行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具等媒介的选择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离开了授课前对复杂信息进行搜集、分析与处理的认知活动,就不会形成有效的教学设计或预想,势必导致教学出现平淡无奇甚至低效的局面。
基于上述的分析,在实践教学中认真贯彻实施,收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中的实验课教学,在研究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计划和要求以及在了解学生实践基础等信息的基础上,确立实验课的目标:学会用基准物质标定氢氧化钠的标准溶液的方法,掌握滴定法标定酸碱标准溶液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学会指示剂的选用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实验的成败取决于碱式滴定管的正确使用,因此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是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查阅资料及以往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抓住减少实验误差的因素:洗涤、润洗、排除气泡、读数、滴定时手捏塑胶管的位置、接近滴定终点时半滴的操作以及溶液颜色的识别。采用重点讲解、师生互动交流、演示和观察、思考、操作练习等方法,学生主动投入实验活动中,兴趣高,不仅理解和掌握了原理,而且全面熟悉造成误差的因素,掌握了减少实验误差的实验操作技能,从实验中获得了真实体验,也产生了成就感。实践证明:对于滴定实验,如果不对有关滴定实验信息全面的获取和预实践,不全面考虑好影响误差的因素及找到减少误差的对策,实验课难以获得好的效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数时功。没有经过授课前对知识信息进行搜集、分析与处理等认知活动,即使教学实现了“率”,也收不到“果”。
2.2.2 教学中的知识信息流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它具有具体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独特的特征。在课堂这个环境中,教师、学生及各种无机物理因素之间彼此作用并相互影响 [10]。在教学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运动和能量传递以外,教学生态系统中诸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方式是知识信息的交互传递,进而形成教学中的知识信息流。因此,实现有效教学,更好地获得教学效果,需要尤为重视教学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过程。
2.2.2.1 创建有效的知识信息流
在生态系统中,信息流不像物质那样循环,也不像能量单向流动,信息流是双向的,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流,也有从输出到输入的信息反馈流[11]。基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来剖析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通过语言、手势、媒体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行为主体,学生接收教师、媒体等传递的知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储存。学生对信息的接收、编码的结果如何往往会通过表情、语言等方式发出反馈信息。学生眉目舒展,可见教师的信息被很好的接收、编码和储存,学生的脸上有了笑容和惊喜,反映出他们领会了其中的真谛或有创新性的发现。倘若学生眉头紧锁,反映出在信息接收、编码过程中出现困难或障碍;抑或教师在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中,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信息传递不呈现积极的反应。这些现象揭示出教师的信息传递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师生间的信息流出现障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媒体向学生传递的知识信息是否有效,需要教师运用敏锐的感觉来捕捉学生的各种明显或不明显的信息呈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知识信息流的有效传递,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最优化。具体的措施:一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信息传递过程中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担当道具、灯光音响师的职能。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避免物理环境因素对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和编码等过程的干扰。二是信息的驾驭与调控。教师要担当导演、演员的角色。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加深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师生间知识信息的交流。三是视觉信息的有效传递。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视觉具有获得较多信息的优势。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利用课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信息传递效果。例如,在“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的知识教学中,Na+-K+泵的结构及作用机制是复杂抽象的知识。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对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机制的兴趣和思维集中。教学中力求言语简洁,层次明晰,结合结构模型,构建直观,形成表象。然后由静态到动态,适时结合动画演示,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钠-钾泵的结构和生理作用机制。这与单纯用繁多的语言描述或讲述结合观察静态的图形教学相比,简洁讲解与适时的动画教学结合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2.2.2.2 注重教学知识信息流的深化
大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不仅是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实践技能和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概念清晰、理解力较强,但在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方面普遍欠缺[12]。思维能力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思维创造性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的成败与否。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
思维是应用感知的信息和贮存在大脑内的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是学习知识、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做出决策等。思维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接收和储存加工的过程[13]。在教学中,引发思维的起点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建构主义认为,若问题中呈现的信息没有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信息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致使问题过难或过易而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问题属于无效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即问即答式之类等无效问题,追求问题的有效性,使给出问题中的信息能与学生头脑中的灵犀建立联系,产生问题得以解决的效应。
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问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构建“黑箱”问题。这类问题呈现的信息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之间无直接的联系,但知识信息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适当的挑战性知识信息的刺激,激发学生大脑中知识信息的有效碰撞,建立和存储由点到线乃至面的知识信息结构,进而达到较好的思维训练效果。二是组织讨论非良构问题。认知心理学把问题分为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非良构问题是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皆不明确的问题[14],非良构问题具有结构不确定性和答案多元性的特点,其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也是多样的[15]。非良构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教学中,运用大脑风暴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过程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创新思维的火花。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意识以及促进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三是实验探究的问题。相对于书本知识信息的学习而言,实验探究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实验研究的对象本身具有很多奥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探究性实验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激发思维创新的内驱力。例如在观察植物根与侧根结构,认识侧根起源的实验中,容易取得的实验材料豆芽却没有侧根,通过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有的学生折断部分主根,培养出侧根,有的学生从影响侧根发育的源头探究,从控制豆芽生长素的浓度上深入探究侧根的发育等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往往会呈现多元化的思路,有许多奇异的发现,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或困惑,而这些活生生的实践探究正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2.2.3 教学后的知识信息反馈
时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认真听、也认真做笔记,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完全懂。表现在作业出现错误、测试中对某些知识没有很好理解掌握、实验探究中很少有创新意识甚至创新思维能力存在缺失等。学生的这些信息呈现给教师提供了最真实的信息反馈资源。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及时抓住这些信息,对前面教学乃至后续教学进行反思,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采取务实可行的措施,真正地围绕学生发展这一核心,提高有效教学效果。
控制论反馈原理认为,反馈是控制系统利用从某行为活动产生的结果中获得的信息反过来调整、校正某行为活动,使之趋向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教学是微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等诸要素间的信息流是双向的。教学中知识信息的转化过程要通过信息流来实现,学生的发展程度也依赖于学生呈现的信息反馈。而信息反馈常通过这些途径来实现:学生的听课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评价,实验、测试或考试质量评价、论文写作等。教学后的信息反馈不仅是教学生态系统中知识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师为实现良好教学效果而作出信息调整和校正的行为活动基础。因此,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捕捉信息,尤其是挖掘来源于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深入地剖析,积极探索对策。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有效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理念,有效教学不仅要追求教学效率,更要追求教学效果。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各种物理媒体和知识信息载体等构成的教学生态系统。用生态思维的方式认识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知识信息传递功能,有利于深入研究教学中知识信息流的创建和深化机制,有利于提高有效教学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40-42.
[2]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2-13.
[3] 陈厚德.有效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8-29.
[4] 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83-284.
[5]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与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9-42.
[6] 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51-54.
[7] SHANNON C E.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J].Bell Syst Tech J,1948(27):379-423,623-656
[8] 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9] 陈国能.信息科学的若干理论问题思考-定义、类型及信息流[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131-134.
[10] 陈允成,理查德・D・帕森斯,斯蒂法尼・刘易斯・亨森,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者-研究者之路[M].何洁,徐琳,夏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75-276.
[11] 卢剑波.信息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5-38.
[12] 于京天.从中美比较中看提高中国高校教育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57-64.
[13] 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65-67.
关键词 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我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结合西部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了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方向和物流信息化方向,将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当前物流业的行业地位在广西区域经济中越来越显突出,物流发展面临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的开发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四大机遇,物流信息化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面向物流领域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我校“立足广西,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物流信息技术”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即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传输、存储与处理、定位与追踪为主线,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核心,系统介绍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GPS、GIS技术等理论基础知识、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其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具备规划、设计、开发和运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1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通常包括和物流业务活动相关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具有一定挑战性,常见的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重复,更新较慢。课程部分章节内容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重复编排的现象,致使教学内容重复讲授,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不便于掌握较新的知识。此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现有的教材理论知识体系已经落后于物流企业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差,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缺乏物流技术类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动手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师虽然在部分章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受困于缺乏物流企业第一线的资料,导致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课程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导致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课程教学方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考核方式片面。考核方式主要是依靠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少考虑考核方式如何有益于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体,大都附和重复、疲惫应付、无创意地接受。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的动手技能缺乏,不知如何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4)实践教学设备匮乏。由于实验室经费有限,RFID设备、手持式条码扫描仪、固定式条码扫描仪等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设备采购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需要。实践教学设备的匮乏是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薄弱、动手能力差、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2.1 改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突出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运输系统(ITS)等技术的应用性,演示合理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方法,加大多媒体光盘内容的比例,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专业数据库等多种途径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最新技术文章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趋势的相关文章。
2.2 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
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主,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一系列具体案例的讨论与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分小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每个小组须形成一个统一意见,这就培养了学生有理有据地以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2.3 改进考核方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添一些新的考核方式,比如小论文写作方式等。小论文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考核方式。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图书馆数据库等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通过论文写作的方式使专业知识进一步 “内在化”,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理论转换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应尽量建设经济实用的实验室,提高学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降低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另外还可以租赁物流企业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将实习地点从学校向物流企业第一线倾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结语
本文基于信息管理类课程教学任务与要求,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这不但是社会、企业对人才最真实的要求,而且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无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081)“面向广西区域经济的信息管理类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姜显亮.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关键词:三相交流电路;创新学习;设计型实验;Matlab仿真;仿真模型
中图分类号:TM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55-03
实验是电工课程学习的重要实践环节,分为基础演示型、验证型和设计型实验,而设计型实验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设计型实验要求根据给定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电路图及选择参数、独立进行测试和调整各参数值,得出符合任务要求的测试电路。如果能在进入实验室进行真正实验之前,对设计性实验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设计,则可充分理解实验的目的、内容,避免实验过程中的某些错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也可以克服实验设备不足的限制。Matlab/Simulink仿真是一种交互式仿真,利用它进行仿真实验,不仅电路直观,易于理解,而且实验中的参数修改方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通过仿真设计过程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实验设计
1.三相交流电路实验要求。①完成三相电阻性负载作星形联接的三相交流电路设计。且所设计的电路需完成:(1)有中线Yo接法;(2)无中线Y接法两种情况时:研究负载对称;负载不对称;负载不对称,A相又开路等工作情况[2]。②完成三相电阻性负载作形联接的电路设计。研究在负载对称和负载不对称时的工作情况。③测量负载线/相电压、电流,并分析三相电路的负载线/相电压,电流的关系以及中性线作用。
2.设计实验电路。设三相交流电路如图1所示,上图为三相负载Y形联接,下图为三相负载形联接。三相电源经自耦调压器接到灯组负载,调压器的输出线电压220V,相电压为127V,频率50Hz。N为中性点。三相负载为RA,RB,RC。每相选取3个并联的白炽灯(规格为10W,220V),每个灯的电阻为R=2202/10=4840Ω。如果负载对称,即开关闭合,每相开3盏灯,则RA=RB=RC=1613Ω。如果负载不对称,A相开1盏灯,B相开2盏灯,C相开3盏灯,则RA=4840Ω,RB=2420Ω,RC=1613Ω。如果负载不对称,A相又开路,B相开1盏灯,C相开2盏灯,则RB=4840Ω,RC=2420Ω。
二、利用Matlab仿真三相交流电路
1.建立仿真模型。三相实验电路设计好后,借助Matlab/Simulink中的相关模块建立电路的仿真模型。表1列出了主要元器件的模块名称及提取路径。建立的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负载是Y形接法,也可改形接法。
2.设置模块参数及注意的问题。①三相交流电源。双击单相交流电源模块,可对参数进行设置[3]。设置峰值电压127*sqrt(2)V,频率50Hz,相位为0°,B、C相位分别为-120°,+120°。同理,可对其他模块参数进行设置。②负载RA,RB,RC的参数设置。通过设置其参数值大小,可得对称负载或不对称负载。③电压电流的测量。各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所测得的值均为有效值,而仿真模型中的电压、电流均为瞬时值,因此通过“Discrete RMS Value”模块将瞬时值转换为有效值,模块的频率设为50Hz。④测量与显示。Multimeter可显示所需测量的电参量,能省掉很多电压、电流测量模块[3]。选择“Scope”和“Display”模块显示波形及数据。⑤电路改接。在仿真模型中直接操作,如将A相开路,可将负载RA与中性点的连接线剪切掉。⑥仿真时间设置为0~0.06s,仿真算法采用ode45,其他为缺省设置。
3.运行仿真模型获取实验数据。①三相四线制Yo形联接(有中线):
测量有中线时三相对称负载(每相开3盏灯)和不对称(A开1盏灯、B开2盏灯、C开3盏灯;A断路,B开1盏灯、C开2盏灯)情况下的Ul、UP、I1、Ip以及中线两端的电压UNO的数值,注意观察中线的作用。运行仿真所得的数据计入表2。②三相三线制Y形联接(断开中线):将中线断开,测量无中线时三相负载对称(每相开3盏灯)和不对称(A开1盏灯、B开2盏灯、C开3盏灯;A断路,B开1盏灯、C开2盏灯)情况下的各电量,将数据记入表3。
③三相三线制形联接:三相负载对称时取A-B、B-C、C-A相均开3盏灯。三相负载不对称时取A-B相开1盏灯、B-C相开2盏灯、C-A相开3盏灯。运行仿真模型,所测得数据计入表4。
4.仿真结果分析。从表2~4数据中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当负载采用Yo联接时,不论负载是否对称,Ul=■UP,I1=Ip。当负载对称时,各相电流相等,流过中线的电流Io=0,所以中线可以省去。②负载不对称无中线Y接时,Ul≠■Up,负载的UP不再平衡,各Ip也不相等,致使负载轻的一相因相电压过高而受到损坏,负载重的一相也会因相电压过低不能正常工作。③不对称三相负载作Y联接时,必须采用Yo接法,且中线必须牢固联接,以保证三相不对称负载的每相电压维持对称[5]。④三相负载形联接时,不论负载是否对称,Ul=Up;若负载对称时,其Ip也对称,Il=■Ip;若负载不对称,则Il≠■Ip。⑤三相负载形联接时,不论负载是否对称,只要电源的Ul对称,加在三相负载上的电压Up也对称,各相负载的工作均不受影响。
从上面对数据的分析可知:应用Matlab软件完全可对三相交流电路进行仿真实验,得出的结论全都符合理论内容,因此仿真实验是正确的、可行的。
三、结束语
仿真实验不仅安全,电路的连接和参数值易于修改,而且可直观地看到电路的输出波形结果,操作极为方便,效果很好[6]。仿真实验所得结论与理论分析结果完全一致,从开始设计实验电路到完成仿真实验,得出所需数据及波形,花费的时间比到实验室做实验要少,在同样时间内,做仿真实验学到的知识更多,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利用Matlab进行设计型实验仿真学习是正确可行的。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可高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其单独创新设计、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7]。
参考文献:
[1]彭安华,张金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进电工学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35-137,163.
[2]秦曾煌.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第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付巍.Matlab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05,(6):118-120.
[4]郭桂叶,李斌.“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6):93-94..
[5]化晓茜,王紫婷.改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