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病人的护理

急诊病人的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诊病人的护理

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第1篇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在如今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复杂的大环境下,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对每个护士,特别是急诊科护士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护士对病人的指导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2]。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收治的病人有其特殊性,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重,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痛苦,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急躁、易怒等心理问题[2],护士不但应具有娴熟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疾病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我科针对不同疾病的急诊病人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 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11850 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66 例,女3184 例;年龄11 岁~73岁;外伤9722 例,急腹症1888 例,中毒240 例。

2心理护理

2.1 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任何原因所致的外伤多有伤口出血、疼痛,病人突然受到刺激而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由于疾病来得突然,病人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会产生残疾或死亡的恐惧心理。急诊护士应冷静、沉着、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在紧急处理伤口的同时了解病人的职业、性格、文化程度等情况,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解释,使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 消除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引起的不良心理和顾虑,以取得充分合作。不要让病人直视伤口,迅速进行止血、固定、包扎,并建立静脉通道。即使遇到复杂、严重的伤情,护理人员也必须沉着、冷静,与医师密切配合,留给病人淡定自如的感觉,以避免加剧病人的恐惧心理。抢救工作中,言语要谨慎、动作要迅速敏捷,镇定自若、忙而不乱, 必要时给予病人鼓励的眼神,积极的暗示,各项技术操作要做到稳、准、轻、快,如静脉置管输液努力做到一次成功,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给病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建立和谐互动的护患关系。

2.2 急腹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腹症病人常因腹痛剧烈、难以忍受,有濒死感,迫切要求止痛,急诊护士针对这种心理应安慰病人,一方面协助病人迅速做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同时耐心向病人说明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使病情恶化,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同时,应鼓励病人坚持片刻,并且尽量给病人一个明确的期待时间,如“检查结果一出来就可以立即处理”等,告诉病人很快会得到彻底治疗,使病人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通过迅速的行动、耐心的引导、专业的解释、得体的举止,让病人充分理解等候的必要性,使病人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诊治。

2.3 中毒病人的心理护理

中毒病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家庭因素,如吵架、失恋、婚变等,多处于不能自我平衡的心理状态,存在绝望、极端的心理问题,如不配合洗胃、插胃管不合作、甚至故意拔出胃管等情况,使洗胃等工作无法进行,以致拖延了时间,失去了抢救治疗的机会。对于这样的病人,不应流露出厌烦的情绪,应用温和冷静的语调直接告诉病人“死仅仅是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反问病人“这样的死是否值得”,用亲情唤回病人的生存意愿“你还有年老的父母……”,尽量取得病人的合作,必要时给予强制洗胃,使病人度过危险期。做好亲属说服教育工作,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鼓励病人学会转移压力,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其悲观厌世的心理,在家属的配合下,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小结

良好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促进急诊病人康复以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3],不但可以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得病人的信任、理解、支持[4],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促进了护士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5]。

参考文献

[1] 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1.

[2] 纪晋萍,赵海琴.健康教育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J ].家庭护士,2006, 4( 7B):64.

[3] 高雪梅,张娣.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 8): 1101.

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文护理;急诊手术病人

人文护理,即护理学中的人文关怀或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它既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又是构建相互友好与依存的医患关系的主导成分之一 [1]。而将人文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将护理工作的重心转向病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精神。急诊手术病人是指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手术救治的病人,他们面临的往往是生命的威胁和躯体的伤残,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往往会使病人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2 ]。我院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针对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对病人实施有效的人文护理,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影响,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1-12月共完成急诊手术1926例,其中普外科手术604例,胸外科手术61例,骨科手术375例,脑外科手术175例,妇科手术52例,产科手术623例,泌尿科手术26例,五官科手术10例。急诊病人中男848例,女1078例,年龄4~91岁。

2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2.1 紧张、恐惧 这是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急诊病人由于疾病的突发,缺乏心理上的准备。由疾病所带来的机体疼痛,对手术知识的缺乏以及陌生的手术室环境,都会使病人产生强烈地紧张和恐惧心理。

2.2 忧虑、担心 急诊病人往往对自身的病情不够了解,最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帮助。由于与医护人员之间不熟悉,会担心医生的技术是否优秀,手术进行是否顺利,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以及治疗费用等诸多的问题。

2.3 悲观、绝望 在遭遇车祸、外伤等突发事件后的病人,由于机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使病人的心理出现异常。剧烈疼痛的恶性刺激,身体的严重被伤害,手术后可能导致的肢体残缺,都会使病人因恐惧而产生悲观情绪,放弃求生的念头。

2.4 分离性焦虑 急诊病人由于手术的需要,必须与家属进行暂时的分离。对手术的担心,对亲人的思念,都会使病人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与父母的分离更会使其产生极大的恐惧,导致分离性焦虑。

3 对急诊病人的人文护理措施

3.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3] 。手术室在急诊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经常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急救训练,定期检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及时补充各项物资,保持手术室与外界的通讯畅通。无论哪一科通知的急诊手术,均实行谁接诊谁负责的管理要求。根据手术的不同种类,及时通知麻醉科,调整当日手术计划,腾空手术间,并安排护理人员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3.2 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体现人文关怀 急诊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主动进行自我介绍,让病人对护士有一个初步地了解,减轻病人对手术室人员的陌生感。根据病人的情况对其进行适当地约束,并讲明约束的必要性,以获得病人的理解,避免病人有被“五花大绑”的错觉。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病人躯体的暴露,保护病人的自尊心。

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同时在进行操作前向病人简单介绍各项操作的目的,使病人理解操作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有效地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严禁大声喧哗以及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术中配合要稳、轻、准,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碰撞声,减少对病人的感官刺激[4]。

尤其是在骨科手术需要安置钢板等金属性植入材料时,会使用电钻、锤子等工具,这些工具所发出的特殊声音会对病人造成较大的恶性刺激。对术中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且神志清醒的病人,巡回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安慰病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恐惧。

3.3 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由于急诊病人往往发病急、症状重,在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对家属的精神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患者家属由于缺乏对疾病的防治知识,也会变得焦虑、惧怕、悲伤,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护理人员在重视患者的同时,也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要做好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与家属的交流,还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信息,有利于护士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面的评估。尤其是婴幼儿患者的家长,更要细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说明我们一定会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对待他们的孩子,让他们能够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医务人员救治。同时在交流中护士应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而采用患者家属易于理解的通俗语言。手术完毕后及时告知家属,并向其交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以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需要,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人文护理就是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是人文护理的首要因素。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变传统护理模式的局限性,最大限度满足患者要求,为提高科室和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曹文媚.人文护理的现状与思考.天津护理,2006,14(5):298-299.

2 刘艳虹,朱塞荣.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8)

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 急诊留察病人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193-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调查收集2008年1月至12月及2009年1月至12月急诊留察病人各300例。男女各150例,年龄18岁~7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大部分急诊留察病人是初次就诊,因为多种原因需要在急诊留察,由于诊断不明确环境陌生等原因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人文护理,帮助患者减轻病痛,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同时减少护患纠纷,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效果进行测评及总结。

1.2.1 在留察室内营造人文关怀的良好环境 保持整洁舒适的留察环境;护理人员工作主动热情,为病人准备舒适的床单位,配备呼叫系统,并指导病人如何使用;为病人提供纸杯、开水、轮椅、推车;卫生间,饮水处等有引导标志;在观察期间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1.2.2 护理工作中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把病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使病人在观察期间真正的放心。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到忙而不乱。科室重视护士的业务培训,丰富理论和操作知识,定期进行各项考核,并制定奖惩措施,保证科室护士能够准确及时的完成各种抢救工作。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娴熟的抢救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还会使病人及家属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认可。

1.2.3 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做好心理护理 定期主动巡视病人病情和输液情况,态度和蔼, 护士重视语言安慰,通过各种身体接触来表达对病人的理解和安慰。在抢救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与病人或家属语言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尊重、同情病人,并用真诚的态度感化病人及家属,引导病人及家属正确地对待疾病,缓解急躁情绪,使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在治疗护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把健康知识传送给病人及家属。大部分急诊留察病人对自已所患的疾病了解甚少。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宣传形式把病人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治疗、预防、预后详细介绍给病人及家属。根据病人不同病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因人施教。如对文化水平较低者,可进行口头教育、分次进行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1.2.4 做好转送和出院工作 保证病人离开留察室后仍能感受到护理工作的延续。病人进行各项检查和办理住院时,陪检负责陪伴和指引,到达病房后做好交接班。重症病人由护士及陪检送入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病情交接班。病人离开医院时由护士询问意见及建议,并附上联系手册及相关疾病知识宣传册。

1.2.5 效果评价 使用科室制定的急诊科病人意见本及调查表进行调查,收集病人的满意程度,并将调查结果与实施人文护理前作比较。

2 结果

600例观察病人全部接受调查,结果实施人文关怀前的满意度从2008年的88.67%提高至2009年的99.00%。

3 讨论

人文关怀总的来说就是关注人、尊重人的权利,而人文护理就是护士在工作中用自已言行把职业道德体现出来,它是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片和纸张,而是具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因此除了满足病人生理需要外,更要注重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方面护理需求。护理因融入了人文关怀,护理队伍建设才得到加强和发展,让我们一起走在人文护理的最前线,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烧伤病人 门急诊 早期护理

一、临床资料

1、回顾性分析本科15例烧伤病人在门急诊的临床资料,现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本组15例烧伤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11-59岁,平均32.6岁。烧伤原因:火焰烧伤8例,化学烧伤1例,热液烫伤6 例。四肢、躯干烧伤8例,头面颈部、四肢烧伤3例,头面、四肢、躯干烧伤4例,其中合并闭合性骨折3例,合并吸入性损伤5例。烧伤总面积最小32%,最大面积49%,平均41.3%。

2、结果

1例死亡,其余病人均能及时转送到门诊作进一步诊治。

二、 中、小面积烧伤早期护理

首先详细了解受伤的原因、经过和接触时间以及现场急救处理情况。初步估计烧伤面积与深度,检查有无合并其他外伤。

凡成人烧伤面积在20%以上及小儿烧伤面积在10%以上有发生休克征象或者有合并外伤者(如骨折、脑外伤等),应先积极抗休克或处理合并伤,待情况平稳后再行清创「1。

给予镇静止痛,可按医嘱肌注曲马多或其他镇静止痛药,常规注射破伤风抗霉素,有过敏者应按脱敏注射法。

凡有Ⅲ°烧伤,特殊原因烧伤(如化学、电击伤等),特殊部位烧伤(面部、手或会阴等),Ⅱ°烧伤面积在5%以上均应住院治疗。假如烧伤面积不足5%的浅Ⅱ°烧伤,应简单清创后予SD-Ag冷霜包扎,门诊观察治疗,隔天换药一次,四肢包扎病人注意肢端血运,包扎过紧可出现肢端青紫、发凉、麻木或疼痛,应及时给予处理。如创面渗液较多,浸湿外层敷料,应给予换药或在外层加辅料包扎,保持敷料固定、干净。

三、 严重烧伤的早期护理

(一) 扼要询问病史,了解致伤原因、受伤环境与经过及急救处理情况,迅速判断伤情,初步估计烧伤面积与深度,检查有无吸入性损伤。凡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头面部严重烧伤、颈部或胸部有环形Ⅲ°焦痂引起呼吸困难者,均应立即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开)。

(二) 检查循环系统,病人如有烦躁不安、剧痛,可用镇静止痛剂,如安定或冬眠Ⅰ号等,用药后病人仍烦躁不安,可能为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加强补液抗休克。

1、 静脉输液途径的选择:严重烧伤病人静脉输液需长期维持,故应有计划的应用周围静脉,一般先远端后近端,即使有烧伤也可应用。如四肢为严重烧伤,表浅静脉已栓塞,可行腹股沟部大隐静脉或头静脉切开术。

2、 输液的速度:输液的早晚及速度是防治烧伤休克的关键,在静脉通道建立后,首先输给电解质溶液(以平衡盐为主),其次是胶体液(代血浆、血浆、全血等),成人每小时可输电解质液、全血、血浆约1000ml左右,至病情改善,开始排尿,再按尿量、脉搏、血压、肺部有无啰音等调整输液量和速度,一般成人血压维持在90mmHg以上,尿量每小时30ml以上,小儿尿量每小时20ml左右,婴儿尿量每小时10ml左右。

(三) 导尿并留置导尿管。主要为了观察尿量的变化,以确定休克发生与否。注意观察初尿的性质,定时测尿比重和PH值,有无血红蛋白尿或血尿并送常规检查「2。

(四) 留置胃管,抽出胃内容物,防止呕吐及误吸,并作胃液PH值测定以便供治疗参考,还可作注药治疗用。

(五) 吸氧,已有休克、呼吸困难或气管切开者。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有肺水肿者可通过酒精氧,呼吸困难明显缺氧者可以采用高频通气,呼吸衰竭患者用同步呼吸机以辅助正压呼吸「3。

(六) 注射抗生素,宜早期预防性应用,危重或休克病人由静脉滴注。

(七) 记录液体出入量、治疗措施及病情变化,每小时测生命体征等。

(八) 休克平稳后再行清创术。

(九) 剃除烧伤部位及附近的毛发,如头面部或大面积烧伤应剃去头发,会烧伤需剔除,手或足烧伤,应剪除指(趾)甲等。

四、体会

通过门急诊一线处理,很多严重休克的危重病人及时得到液体补充,得以复苏已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待平稳后收入病房。

由于急诊室设备的齐全,及时对呼吸道烧伤和吸入性损伤发生窒息病人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将呼吸停止的病人重新建立了呼吸循环。

呼吸和循环基本稳定的病人,再行清创,在清创过程中注意保暖,以防止受凉及肺部并发症,造成治疗上新的困难。

由于病人烧伤后恐慌,思想顾虑较多,不能配合治疗,造成工作上的困难,故应先对病人讲明治疗有希望,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顺利完成各项操作。

参考文献

1、 盛志勇,郭恩覃,鲁开心.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961-962.

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门诊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88-02

一、当前基层卫生院门诊治疗的特点

近些年,现代护理学飞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也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传统护理学中,实施的是功能制护理,即把任务当作核心,简单地将护理工作划分为各种不相关的任务。护理人员只是机械、被动地将眼前任务完成,基本不去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没有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也没有与患者进行沟通。该模式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目前护理工作主要是把病人当做护理工作的中心,解决患者各项治病难题,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是促进患者痊愈的重要护理模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基层卫生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功能也逐步在完善,加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下,治疗费用在不断降低,病人逐步增多,有效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近些年迫于生活压力,大部分的青年农民都进城打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各大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当前基层卫生院大部分的服务对象都是老人和小孩,其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由于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基层卫生院开始重点关注心理护理。护理工作从传统的心理护理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过渡。

二、门诊病人就诊时的心理状态

(一)病人希望“一长三短”,仔细检查

所有来卫生院就诊的病人都希望能够尽快完成所有的治疗。特别是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他们希望挂号、候诊以及取药的时间都不要过长,希望能够由医术水平较高的老医师或者自己比较熟悉的医生来进行诊治,并且能够得到医生仔细的检查和诊断。并且在进行注射等治疗时,希望由中年护士来进行操作。

(二)患者内心存有较多的疑虑

在基层卫生院中,面临的患者99%都是来自农村的。近些年由于基层卫生院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好,医疗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由于诊治对象大都是老人和儿童,他们的经济水平都较低,担心医生会另眼相待,不仔细进行检查。这些患者都比较敏感,他们希望进入卫生院后能够得到护士的热情接待,自己的主诉可以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医护人员能够高度重视自己的病情。

(三)儿童患者存在恐慌害怕的情绪

儿童患者来到陌生环境之后,尤其是在见到大量身穿白大褂的陌生人时,会感到高度紧张,产生恐惧心理,更甚者会啼哭不止,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四)老年患者焦虑,性格孤僻

部分经济条件较好而且富有文化气息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通常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疾病能否完全治好,而且会重点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自己患病的态度,担心家人和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病情进行隐瞒。部分孤寡老年病人,由于经济困难、社会地位较低,没有强烈的求医欲望,特别是来自偏远山村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宿命论的影响,认为“一切都是命”,加上知识水平较低,认为死亡就是自己的归宿,根本不关心自己的疾病状况和预后的好坏,情绪比较悲观,意志消沉,医护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他们大都是十问一答。而且在基层卫生院中,诊治对象大都都是上述情况中的后者。

三、在基层卫生院门诊治疗中心理护理措施

(一)设置专家门诊和问事咨询台

卫生院可以安排老护士对候诊进行指导,进一步解决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其他困难。还需要向咨询的病人强调门诊诊疗程序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向其解释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客观情况。热情接待所有的来诊病人,像亲人一样对待病人,用实际言行换得病人的信任和感情,对病人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进行认真解答。同时对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顾虑进行解答,消除病人的疑虑。比如告诉病人“老年医师、中年护士的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操作比较娴熟,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则是心灵手巧”,告诉患者每位医生对常见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疑难病例则需要经过会诊来进行解决。严格遵循分配察诊制度,部分患者对检查结果存在较多的疑虑,万分焦虑,害怕自己患上不治之症,此时医护人员就应该用诚恳的态度对其进行解释,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

(二)积极解决患者的困难

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获得患者的信任,患者就会主动配合医生诊治。农村来的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是文盲,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特殊的照顾和指导,特别是没有人来陪诊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关心,做到体贴入微,让患者感到温暖,帮助这些老年患者解决各项难题,比如给老年患者带路,指引患者去挂号、候诊,带领患者到达取药地点等,让患者从精神上感到安慰。关于就诊的儿童患者,医护人员可先让患者在一旁观看具体操作,清楚地向他们讲道理,消除儿童患者的恐惧情绪。而面对需要打针的儿童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用的态度来夸赞儿童,鼓励他们要坚强勇敢,并且将准备打针的儿童带到旁边进行观看,让患儿亲眼观看打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童患者完全消除恐惧心理后,就会完全信任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就会积极配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疗效

大部分的患者在取得药物之后都会对药物的具体效果产生担心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就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在一定程度上向患者解释所用的药物。比如使用阿托品之后可能会产生口干、面红、心慌等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嘱咐患者无需害怕,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水。还有一部分病人没有达到住院条件却主动要求住院,医护人员应该仔细向患者解释不住院的必要性,告诉患者回家之后需要注意的各事项以及随诊的具体时间,并在起居、体育锻炼、饮食和营养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向病人宣传在家中需要常备的药物及病情观察的方法和病情恶化时的抢救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让病人安心回家,这样患者及时在家中旧病复发,也能够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贾平,高会文.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