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伤骨科;骨折;治疗;外固定支架;效果

在创伤骨科患者的各类临床治疗方案中,外固定支架术便于操作、损伤较少、手术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且避免了二次手术[1]。基于此,本文观察并探讨创伤骨科患者接受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84例各类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8.7±6.4)岁;20例为上肢骨折,21例为下肢骨折;闭合性骨折损伤19例,开放性骨折损伤24例;实验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9.4±5.8)岁;23例为上肢骨折,20例为下肢骨折;闭合性骨折损伤21例,开放性骨折损伤2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治疗,实验组则在接受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术,具体操作如下:嘱患者取常规平卧位,术前首先进行骨牵引,待患者全麻或者局麻后行X线片检测;取外固定螺钉2枚分别穿入骨折近端和远端两处垂直骨纵轴做复位处理,成功复位后可开始手术。细致观察两组临床情况并准确记录,术后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近似;术后患者卧床8w保持休养,同时应坚持开展常规护理,并通过X线片定期检测来观察和评估两组骨折愈合情况。经临床确认患者骨伤完全愈后后可由门诊手术室拆除螺钉与支架。

1.3 疗效评定指标 参考jorner-wrhu评分以及临床骨性愈合标准[2]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指标包括四个等级:①优:骨折损伤部位完全愈合,肢体功能活动基本或者完全恢复,无畸形症状;②良:骨折损伤部位基本愈合,肢体功能活动恢复良好,同时无畸形症状;③可:骨折部位无畸形症状,但愈合时间延迟,且肢体功能活动一部分受限,但并未严重影响正常生活;④差:患者骨伤部位出现畸形症状,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严重延迟,对患者正常生活以及肢体功能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

2.2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以及骨伤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固定技术的应用也逐步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早期应用外固定支架有利于维持骨折块稳定性,保持患者呼吸、脉搏、血压以及体温等生命体征,并降低出血量,确保患者骨折区域血流供给,为临床早期开展复苏救治创造了有利前提。肢体长骨骨折有一定几率伴发神志不清、严重失血乃至休克等症状[3,4],因此临床应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采用外固定支架处理创伤骨科患者骨折处以后还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确保外固定架处于正确位置,因为通常情况下外固定架均通过金属连杆以及上下穿针的方法加以固定,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注意外固定架的固定螺丝是否存在松动现象,或者是否滑出、弯曲等[5],避免外固定架出现松动而导致骨折部位发生移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应采用碘伏辅料遮挡钉道周围,谨防骨折部位发生感染,一般来说每隔3~4d应更换敷料一次。倘若针孔处皮肤出现张力症状,则应考虑做切开减张处理。此外,还应重视早期引导患者做康复运动,可进行主动式关节活动,但应注意循序渐进,保持轻柔动作,使患者肢体通过复健锻炼逐步恢复活力。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姚关锋,王新家,罗滨等.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35):6351-6356.

[2]王淑娟.自制下肢抬高支架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123-124.

[3]程建,郭杨,马勇等.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系统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412-417.

[4]赵晶晶,黄若昆,肖凯等.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3387-3389.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伤药水 冷湿敷髌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1-01

髌骨骨折是四肢骨折中常见的一种骨折,骨折后可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水肿,创伤后24-72小时为肿胀高峰期,局部肿胀瘀血,不但会引起明显疼痛,且常会出现张力性水泡而成为手术禁忌,所以及时缓解骨折早期的疼痛及肿胀,成为髌骨骨折早期护理的关键。本文采用新伤药水冷湿敷减轻髌骨骨折早期的肿胀疼痛,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09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肢疼痛(VAS评分)及肿胀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抬高患肢,托板外固定,指导踝泵功能活动;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新伤药水冷湿敷:用15×15cm2方纱浸泡新伤药水后放置冰箱中冷藏,取出覆盖于肿胀部位2-4小时,湿敷过程中以塑料保鲜膜包扎保持湿度,每天覆盖2次,每次间隔时间大于4小时,持续3-5天。观察两组的疼痛及肿胀并记录。

1.3 疗效评价。疼痛表现:疼痛指标按照国际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分为三个等级:

A轻度疼痛VAS评分:1-4分。

B中度疼痛VAS评分:4-7分。

C重度疼痛VAS评分:7-10分。

肿胀程度评级[1]:

A轻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

B中都肿胀:皮纹消失,但无水泡,较健侧肿胀高0.5-1.0cm。

C重度肿胀:皮肤重度肿胀,出现水泡,较健侧肿胀高>1.0cm。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PEM3.1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例(例)

组别例数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实验组5023207对照组50132512U值3.0143.0243.023P值0.0140.0410.0092.2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组别例数轻度肿胀中度肿胀重度肿胀实验组50211910对照组50151322U值3.0113.0563.124P值0.0120.0450.0113 讨论

3.1 髌骨骨折创伤后疼痛、肿胀是患者最突出、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术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肿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血管破裂、出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渗到组织间隙所致,同时由于疼痛,肌肉反射性痉挛等造成静脉回流障碍,使血管壁扩张,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间质水肿[2]。这些病理改变如不及时纠正,将影响手术时机,重者术后可使切口皮缘坏死,继而增加切口感染可能性,影响损伤组织的修复,甚至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预防和治疗伤肢肿胀十分重要。临床亦有报道将中药制剂浸湿贴敷应用于各种创伤早期的肿胀、疼痛等[3-5]。

我院新伤药水为郑氏骨伤科创始人郑怀贤教授经验方,主要由黄柏、大黄、血通、羌活、独活、木香、没药、枳壳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相关的药理学临床实验研究发现上述中药具有抑制创伤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与炎症介质的稀释和运转,能抑制炎性细胞渗出、浸润,炎性介质合成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为组织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应用新伤药水冷湿敷减轻骨折创伤早期疼痛肿胀不失为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临床护理手段,减少了创伤早期的并发症,减轻了创伤全身应激反应,有利于缩短术前肿胀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2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湿敷过程中应保持药水纱布的湿度,当纱布干燥时立即用新伤药水淋湿纱布;②个别病人皮肤出现瘙痒、局部发红、皮疹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清洁皮肤,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③病人伤肢在术前需严格制动,避免因膝关节活动而加重肿胀程度。

本研究表明,应用新伤药水冷湿敷在减轻髌骨骨折早期疼痛、肿胀方面较常规护理方法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利远,张芸.B-七叶皂甙钠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9):517—518

[2]Neubauer Th,Bayer GS,Wagner M.0pen fractures and infection [J].ActaChir Orthop Trauma,2006,73(5):301-312

[3]莫菊英.渭良伤科油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压疮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6—77

[4]高少茹,林惠卿,郭少英,等.渭良伤科油治疗老年卧床患者I期压疮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79—180

[5]高少茹,林惠卿,郭少英,等.渭良伤科油和红花酒精治疗老年卧床患者Ⅰ期压疮的对比研究[J].护理学报,2006,13(6):1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12-02

胫骨骨折多为突发外力所致,是较为常见的长骨骨折,患者骨折后疼痛,担心术后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等,内心多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1]。因此,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功能康复应成为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2]。笔者在40例胫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在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舒适度和改善心理健康方面效果显著,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2月40例胫骨骨折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26例,女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39.84±14.72)岁;骨折原因:车祸11例,高处坠落伤5例,外力砸伤4例;左胫骨骨折9例,右胫骨骨折11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7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4例,高中5例,大专及以上5例。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39.18±16.47)岁;骨折原因:车祸13例,高处坠落伤4例,外力砸伤3例;左胫骨骨折8例,右胫骨骨折12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6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6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3例。两组患者既往无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文化程度和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骨伤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干预措施如下。

1.2.1 循证问题 根据科室护理实践,结合胫骨骨折病理生理变化、手术特点和患者病情等,经科室集体讨论,确立如下循证问题:(1)胫骨骨折;(2)交锁髓内钉内固定;(3)膝关节功能;(4)心理健康、焦虑、抑郁。

1.2.2 循证支持与评价 利用国内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和维普数据资源库,并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近3年发表的科研资料,总结有价值的论文资料,并评价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筛选出最佳护理实证。

1.2.3 循证应用 根据获得的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经验和患者的愿望、价值,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入科加强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而舒心的物理环境。热心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诊医生和床位医生及护理人员,让患者熟悉医务人员,解除内心不安和担忧,并讲解胫骨骨折围术期注意事项,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通过谈心、倾听和与家属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便于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2)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性格、心理特点、文化、家庭等情况,逐步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释患者疑问,热心倾听其不适主诉,舒缓负性情绪,并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打消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采取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等,缓解围术期焦虑、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并指导家属提供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保持身心舒适。护理人员采取谈心、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口服或肌注止痛药物。指导家庭成员给予亲情护理和经济支持,消除患者的担心和心理负担。(3)术后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敷料颜色,配合麻醉医生管理术后镇痛泵,当视觉模拟评分>3分,联系麻醉医生或床位医生调整镇痛方案,满足术后无痛心理,提高病情舒适度。仔细观察伤口皮肤颜色、有无红肿、疼痛,严防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严格无菌换药操作,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加强有效扣背、排痰,避免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饮水,避免尿道感染和便秘,同时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压疮。(4)康复锻炼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提高患肢功能。术后3 d内主要进行患肢伸曲运动和肌肉主动、被动收缩、舒张运动,以提高肌肉张力和减轻骨折部位肿胀。如抬高患者20°~30°,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肌等收缩、舒张运动,脚踝、足趾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等。术后3~14 d内逐步增加患肢抬高幅度,不负重,指导关节主动屈伸运动和髋关节收展运动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后15 d后,指导患者逐步增加运动幅度,使膝关节90°伸曲,避免关节僵硬。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进行患肢负重锻炼,协助患者利用双拐步行,逐步进行下蹲训练,改善膝关节功能等。详细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嘱咐康复锻炼的方法、技巧等,并叮嘱家庭成员鼓励、监督患者坚持锻炼,留有健康热线,接受康复咨询,定期门诊复诊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后舒适度变化,比较两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膝关节功能呈正比,分数越高,功能越好。舒适度以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表示,总分30~120分,舒适度与分数呈正比。VAS评分总分0~10分,0分无痛,10分最痛[3]。心理健康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表示,心理健康水平与分数呈反比[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和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舒适度评分 分

组别 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 舒适度评分

观察组(n=20) 17.86±4.56* 77.39±14.29*

对照组(n=20) 15.89±3.74 71.34±12.82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变化 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20) 49.78±4.31 40.27±3.57* 50.13±4.25 41.44±3.55*

对照组(n=20) 49.59±3.86 44.28±4.17 50.66±3.83 43.78±4.51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交通事故导致的骨折发生率逐步增多,其中胫骨骨折使患者无法负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手术的目的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膝关节功能,但围术期患者遭受疼痛、卧床、不良环境刺激等易致身心不适,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部分患者不愿主动康复训练,影响膝关节功能[5]。因此,加强胫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膝关节功能和身心舒适度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4篇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2004年,我院在“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院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实施了《**市中医病历书写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我院住院病历的书写在全市中医系统住院病历质控检查中,总分为全市第二位,前十名优胜病历中我院占三位,前二名均为我院医务人员。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在不增加病房、卫技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使医院的可用资源通过平衡流程中的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如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部分专家设立专门挂号窗口,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等措施。医技科室出报告单推出限时承诺。护理部门在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护士,全年评出星级护士56名,护患构筑连心桥,推出便民措施,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6%。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医疗质量不是单靠几位管理者或部分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需要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近年来,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安全保卫、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共五部分241条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26项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科经常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近年来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了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少,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今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院复评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最根本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用较少的钱享受较为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位院长、患者、社会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直接反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加强科学管理素质,降低管理成本着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以“技”取胜而非以“费”取胜。

(一)今年我院严格执行药品、大型医疗器械设备采购招标政策和药品“顺加作价”政策,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总的医疗费用,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执行药价“顺加作价”政策以后,我院减少药品收入500多万元,实实在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要实现“降低病人费用”这一目标,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改善医德医风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的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广大患者利益为前提,切实把医护工作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处理好医院、个人与患者之间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在医疗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扩大门诊业务量,提高工作效率。去年我院门诊量达到53.81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加12.18%。通常来说,同一种病且病情差不多的情况下,门诊治疗往往比住院治疗的费用要低得多。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我院在原有门诊所开设科室的基础上,去年又新开设了中风面瘫专科门诊、针灸减肥门诊、失眠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去年我院膏方门诊在前年的基础上,继续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我院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为百姓度身定做,开出不同需求的进补膏方,不仅有市区居民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居民,去年共完成中药膏方1280料。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在医疗、康复、保健和慢性病方面的医疗特色和优势,吸引了更多的就医病人,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对于医院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医院在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基础上,狠抓重点专科建设。中西医结合妇科、中医儿科被列入市中医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眼底病专科、蛇伤专科、腰突症专科、哮喘专科被列入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男性科和肿瘤科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肿瘤科被确定为**省中医重点扶持学科。妇科保胎病房、眼底病专科也以其治疗手法多样、疗效确切、服务到位而吸引了广大患者。妇科门诊病人同比增加29.90%,出院病人同比增加5.41%,实际病床使用率同比增加15.40%;肿瘤科门诊病人同比增加26.70%,出院病人同比增加22.4%,实际病床使用率同比增加18.69%,医院通过重点专科的建设,业务量有了显著上升。

(三)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我院在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也十分重视发展西医技术,走一条“中医特色显著,西医功能全面”的新路子,去年我院骨伤科、妇科、外科等科室开展各类四类手术的数量明显增多,还积极引进并开展了许多微创手术,如骨伤科引进关节镜技术;普外科、妇科施行腹腔镜手术;消化内科成功施行胃镜下大块粘膜切除术;肿瘤科利用DSA施行肿瘤病人介入治疗等等,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功能。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5篇

3周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评分。结果:治疗组在干预后即刻的疗效总分、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干预后3周的疗效总分、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3周组间协方差分析显示,2组患者疗效总分、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姿势干预防治腰椎不稳症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等均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 腰椎不稳症;姿势;干预;护理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2.016

腰椎不稳是慢性腰痛、腰椎术后综合征和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因其超过5%~10%的高发病率而受到广泛关注[1]。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认为,腰椎不稳症概念为:腰椎间关节在正常负荷下不能保持其生理状态,出现异常活动及因此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2]。临床研究显示,经过积极的针灸、推拿、针刀、腰围制动、腰背肌,及腹肌训练等非手术治疗,大多数腰椎不稳患者的症状可得到缓解,仅10%~15%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3]。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如腰围制动、腰背肌及腹肌训练、避免腰部旋转活动等是腰椎不稳症的首选治疗[4-5];但保守治疗尚缺乏规范系统的治疗方案。

本课题在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余庆阳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腰椎不稳症患者前屈-后伸位X线片检查[6]结果,给予姿势干预系列护理措施能够增加常规针灸、推拿、针刀等保守疗法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骨伤科住院的腰椎不稳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11例,女39例;年龄23~76岁,平均(59.48±12.36)岁;入院时疼痛总分(8.4±3.3)分。对照组男15例,女35例;年龄23~76岁,平均(56.46±10.30)岁;入院时疼痛总分(8.3±2.8)分。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症状体征评分构成比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腰腿痛反复发作,腰椎活动受限,经卧床休息或外固定后症状可以减轻或缓解;②活动时腰部出现“绞锁”感;③腰椎稳定平衡系统失调,如椎间盘、全椎板及小关节切除者;④腰椎X线检查动力位片示椎体前后滑移 > 3 mm,或椎体间成角 > 10°[7]。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依从性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自愿或其他原因退出试验、失访者,尽可能了解退出原因予以记录;②治疗中出现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发作,不适合继续接受试验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常规保守治疗方法:一般采用中药热敷、推拿、针灸、针刀等。

2.1.2 治疗组 常规保守治疗+“姿势干预”。姿势干预即根据腰椎X线前屈-后伸位片检查结果分为前屈型和后伸型2种,腰椎X线检查动力位片示腰前屈位失稳增大,即前屈型;腰椎X线检查动力位片示腰后伸位失稳增大,即后伸型。针对性给予以下系统的护理措施。

2.1.2.1 针对性改善症状的卧床 要求卧硬板床,木板床上铺被褥或垫子,以不造成床面下沉为宜。①前屈型,患者俯卧位或仰卧位休息,尽量使腰背部取过伸位。腰部垫枕应大小、软硬度适宜,长度不限制、宽约20~25 cm、高约8~10 cm;②后伸型,患者仰卧屈曲位休息,建议躯干抬高15°~30°,下肢抬高15°~20°,尽量使腰背部取屈曲位休息。

2.1.2.2 正确的腰围制动 ①选择大小、宽窄合适的医用腰围,规格要与自身腰的长度、周径相适应,上缘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过窄、过短腰围应该避免佩戴;本实验选择的是天津佳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固定带,规格型号为YTD01-2。

②佩戴时间须根据病情合理调整,症状较重者应经常使用,较轻者可在外出或较久端坐时佩戴,睡眠或卧床休息时解除。③佩戴方式应个体化。前屈型,指导患者腰围里加垫薄枕或毛巾,使腰部过伸;后伸型患者则正常佩戴。二者均需避免过度

活动。

2.1.2.3 个体化的腰背肌及腹肌训练 采用科室自创腰背肌及腹肌训练方法――腰腹平衡导引术。前屈型,指导患者静态收腹、俯卧伸腰等相关训练动作;后伸型,则指导半桥挺腰、全桥挺腰等相关训练动作。依据X线分型选择训练动作,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把握好训练时间。一般每日训练1次,每个动作完成10组,每次训练30 min。

2.1.2.4 日常劳作行为干预 前屈型,指导患者避免频繁或长时间处于弯腰姿势,比如洗衣服、拖地板、打麻将等。2组均须指导患者避免久行、久站、久坐,疼痛明显时不超过30 min,疼痛缓解后也应循序渐进,一般不超过2 h。同时,注意腰部保暖及保护性用腰,例如弯腰捡物时使用下蹲姿势、勿搬抬过重物品、提拿物品时注意平衡用力等。

2组患者常规保守治疗方法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2组常规保守治疗方法构成比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中药热敷 推拿 针灸 针刀

治疗组 50 50 50 9 7

对照组 50 50 50 10 5

2组患者均为每日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姿势干预护理措施均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

2.2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入院时、干预后即刻(一次姿势干预后)及治疗3周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评分。

2.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第二届腰椎失稳专题座谈会纪要”[8]制订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①腰部疼痛:腰部无疼痛,计0分;轻度,可忍受,计2分;中度,较难受,计4分;重度,极难受,计6分。②下肢放射痛:下肢无放射痛,计0分;轻度,可以忍受,计2分;重度,较难受,计4分;重度,极难受,计6分。③腰部活动:腰部活动自如,计0分;腰部活动轻微不适,计2分;腰部活动明显不适,计4分;腰部活动极度不适,计6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治疗组在干预后即刻的疗效总分、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干预后

3周的疗效总分、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干预后3周,2组患者疗效总分、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4 讨 论

4.1 姿势干预防治腰椎不稳症的理论基础 腰椎的稳定性主要由椎间盘、小关节和韧带共同维持,并由骶棘肌、腰背肌及腹肌等协助增强稳定,以上任一结构病损都可能导致脊柱稳定平衡系统失调,运动节段刚度下降,活动范围异常,使其在矢状位抵抗剪力减弱,导致周围软组织失代偿,引起腰椎不稳定[9]。腰椎不稳症的治疗目的是恢复椎体维持本身生理平衡位置的能力,解除神经压迫症状,并预防疾病的恶化[10]。姿势干预中的针对性改善症状的卧床、日常劳作行为干预等系列护理措施,能够使失稳的腰椎节段达到不同程度的复位与稳定。失稳椎体的复位与稳定,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腰椎的正常序列关系,促进了腰椎稳定性的重建;扩大了腰椎节段的相应椎管或侧隐窝的有效容积,改善了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的供养状态;减轻了众多椎管内外致压因素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减少了诸多无菌性炎症因子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使失稳的腰椎重新建立新的生物力学平衡[11]。正确恰当的腰围制动、针对适当的腰腹肌功能训练亦可显著增强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组织对腰椎稳定性的维持和腰椎动态活动保护作用,可延缓腰椎的退化进程。

4.2 姿势干预有效防治腰椎不稳症的优势 目前,临床上对于腰椎不稳症多予以改善症状的保守治疗,如针灸、推拿、针刀、药物、手术等,严重者多行椎体固定手术治疗,但临床上腰椎不稳症患者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姿势干预系列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腰椎不稳症患者的症状,并增强保守治疗的疗效。采用本方法没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亦没有针灸、针刀、手术等人体的损伤;在治疗过程中,改变不良姿势、树立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腰椎不稳症患者的防治效果显著。综上,姿势干预系列护理措施为保守治疗腰椎不稳症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患者提供了实践经验。

4.3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开展姿势干预防治腰椎不稳症之前必须统一干预标准,要接受姿势干预措施的规范培训与考核。实施过程中干预时机要把握好,一般在明确诊断拍摄腰椎X线检查动力位片后立即介入。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签订姿势干预知情同意书,做好充分的解释说明、干预措施的执行引导和社会支持,让患者自觉执行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消除患者对腰椎不稳症的过分担心,建议患者尽量避免诱发疼痛的动作,按计划坚持执行姿势干预措施,以减少症状的反复发作。

5 参考文献

[1] 周纪平,杨永军,谭远超,等.筋骨并重、辨病诊治腰椎失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4):14-17.

[2] Garfin SR,Herkowitz HN,Mirkovic S.Spinal Ste-

nosis[J].Instr Course Lec,2000,49(4):572-586.

[3] Majid K,Fischgrund JS.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trends in management[J].J Am Acad Orthop Surg,2008,16(4):208-215.

[4] 秦汉兴,何克云,唐建东.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诊治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3):235-237.

[5] 华臻,张亚峰,王建伟.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保守治疗概况[J].中医药导报,2013,19(2):106-108.

[6] 沈剑,王宸.退行性腰椎不稳诊断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1(1):118-121.

[7] 胡勇文.退变性腰椎失稳的研究进展[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8] 申勇,范顺武,马宏庆,等.全国腰椎退行性失稳与滑脱专题座谈会会议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8):793-795.

[9] 陈静,吴煜,陈杰,等.腰椎不稳症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2):236-238.

[10] 胡润武,郭辉,仵海涛,等.退变性腰椎失稳症5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68.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骨伤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中医骨伤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世界中医骨伤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