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

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3.1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时,有20%的学生认为“没有,感觉没必要”,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但仍然一知半解”。显然,超过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一直强调就业的双向选择,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市场决定了大学生相对企业处于弱势的局面,企业的择才标准往往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参考标准。在此情势下,学生需要科学地对市场做分析,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职位的信息,甚至对目标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文化也要知根知底,这样才有助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个合格的商人起码要知道顾客要的是什么,然后来判断自己能否提供。如果连目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对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等信息的了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怜,求职自然会四处碰壁。

3.2了解企业人才要求的好处:

3.2.1、有的放矢,明确自己该“秀”哪块才能提高求职命中率;

3.2.2、若明确自己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节省人力、物力;

3.2.3、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对该目标企业有更深的认识,为之后撰写简历、面试打下基础,甚至在就业初期都将受益匪浅;

3.2.4、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将降低遭受求职陷阱、上当受骗的几率。

在平日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在读大学生很难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会涉及哪些行业、职位说出个大概。据报道,前不久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的活动中,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学生能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而对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比较模糊的却占到35%,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结合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众多学生在自身及就业目标的认识度不够,方式方法上也存在问题。求职前不知自己“卖”的是什么,不知该怎样“卖”,不知道该“卖”给谁,成为了横在大学生就业前三道隐型的壁垒;同时也进一步折射出国内高校对于学生职业规划开展的落后。

不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的后遗症还表现在对自身的估计与期望上,超脱实际凭空对自身的评价通常会产生偏差。的调查显示,有40.3%的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反观低于30%的表示“很明确企业对人才定义”的学生中,有69.6%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其中有72%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满足的理由来源于自身能力素质的不达标。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

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道德品质这六项人才基本素质,在大学生眼里哪一项是最为重要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经验”排在第一,占总量的48.4%。其次为“专业知识”,占到17.8%,“工作态度”以11%位居第三。而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在学生眼里最重要的人才标准榜中垫底。

职业顾问分析认为: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一个成熟的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往往考虑更多的是道德品质、工作态度、这两项素质。对于企业而言,这两项人才标准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开展工作的基石。若企业有意要去培养、磨练、打造一个人,完全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却是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因此许多知名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这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做法,而是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企业深知,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昌。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也许会带来一时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节,继而失去的是企业长远的“大利”。当然,在实际情况中,道德品质的范围太过宽泛,所以,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位hr在谈及大学生素质时说:“有些大学生做错事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不是的’,其实没有责任感比犯错更可怕。”

此外,企业看重的人才素质中还包括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前者决定了价值创新的来源,而后者关涉到工作的效率。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生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

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四、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4.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谈起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

4.1.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观的一个重点。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和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进步,它比情说了算,比权力说了算要进步。但是,金钱一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它领域,就会产生腐朽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要正确对待金钱。我们必须以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4.1.2良好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我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必备本领。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的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谁都必须凭真才实学取胜。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

(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

(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观念,同一个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时间、财力最小的当然是最好的。一个工程它有一个规划、组织、环境、人员、机制、时间、效率等一系列指标。因此,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4)融合能力。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创造能力。

(5)敬业精神。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高度。”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4.1.3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记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启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起却不能和谐。这话多深刻,对我们待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而以往教育的明显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从而出现人的知识结构以至人格不和谐、不完善现象。二十世纪的人才必须懂得交流,而且还要善于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把一待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

4.1.4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用人历来重视心理素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练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远不适应竞争的环境,这就给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增强心理素质的艰巨任务。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挑战多多,要想成功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定要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

4.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4.2.1、对社会认识能力

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4.2.2、对自身认识能力

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

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五、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实现顺利就业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亚太国际教育协会xx年会上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多不是关键,学生的质量问题才是关键。柯炳生校长认为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质量问题才是关键”。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宁可选择大专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能的人,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

1、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需求

首先,要调整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其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最后,在学科设置上,应该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能有效弥补用人单位所认为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企业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积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三是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组织模拟招聘面试,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4、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因此,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如创业知识的储备,资金的准备,技术和兴趣、个人能力,等等。二是请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学校为毕业生做报告,让学生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三是专设大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

5、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些因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能力体现出来,而不是笼统地说自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者社会适应能力等。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那么在求职时,就完全有资格说自己具有踏实刻苦的精神,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至于其他能力,则可以通过别的指标来说明,这需要在校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培养自己的专长或者特长,以便自己在走向社会时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上文所提到的个人发展的第三层次因素,即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需要在校大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除了认真刻苦地学习外,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6、实施全程式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植新的就业增长

从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主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这些素质决不是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就能提高的。必须在大学阶段有针对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业现状拓展途径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2002年3月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推行的,基本内容是以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业能力体现了职业特性,个体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用人取向的有机统一。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与现状

(一)综合素质能力较差

目前不少企业都减少了岗位招聘量,且不再单纯看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更加重视综合素质,要求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涉猎更多的知识,培养社会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虽然大学教育中包括实习环节的教育,但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要求来说,大学生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不能够直接上岗工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且社会实践经验的欠缺成为目前应届毕业生最大的弱点和无法改变的现状。

(二)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重东部、轻西部”,“重城市、轻农村”的地域观念仍没有明显改变,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理念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宁到东部争抢岗位,不到西部发挥特长;从就业城市的选择上,宁到大城市屈就,不到小城市高谋;从企业性质的选择上,宁到国企外企做职工,不到中小民营企业做骨干;“既要好地方,又要好单位,既要好待遇,又要专业对口”的“四保一族”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中并不少见。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途径

(一)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全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英格玛人力资本研发中心调研数据显示,一名合格的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构成为,专业能力42.39%,综合素质55.61%。因此,在HR眼里,要找到一个好工作,综合素质显然要比专业能力更重要。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参加社会实践,在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就业目标和职业人生规划。平时要多参加学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寒暑假期间参与一些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深入企业参观学习。当然,在提升素养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应先充分了解所学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自己的能力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然后再考虑怎么去做,否则很可能背道而驰。

(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大学生就业是参与理论实践的过程,高校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据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偏重理论教育,轻实操培养,企业也不大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造成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求职就业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高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长期建立高校与企业友好合作的关系,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校园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更进一步的提高自身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我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学院,近年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勇做改革?“排头兵”:先后与用友公司、宁夏永昌会计师事务所、宁夏汇丰集团等十几家知名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采取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负责的?“双导师”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内容;建立面向岗位胜任能力模块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融入企业冠名和订单培养;按企业运作模式竞争选拔班委,设置“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其他同学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使学生在实践性较强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

(三)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将来成功走向社会的基石,更是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方面。高校通过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在学校范围内组织鼓励大学生成立形式多样的社团,如心理社、文学社、手工社、篮球社、探路者协会等,通过成立不同的社团、管理社团或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为大学生搭建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还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如我院会计系的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义工联合会等,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现状、认识现实社会,锻炼其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还为他们今后能够尽早的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新的社会形势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创建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教育刻不容缓。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心理跨越,更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国学联 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14号)

[2]谭晓军。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

[3]肖云 杜毅 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高教探索

[4]周静,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

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存量;大学生;就业难

一、大学生与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我们认为,更高的学历水平会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而更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会给未来就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根据教育文凭的信号功能,高等教育的学历具有能够提示未来市场上的雇主哪些人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会带来更高的就业率。大学生比高中生学历要更高、具备更强大的技能、能够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为未来的物质收入和精神收入带来更高的层次,故而很多人均选择读大学。同理,研究生的学历要比本科生高,会带来更好的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更有可能对未来的物质收入带来更大的影响,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近些年“考研热”“考博热”的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根据教育部资料显示,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共为749万人,比2014年要多出22万人。与此同时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却没有这么快。在2015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栏目发表的相关报告,与去年12月份该小组所作的预测相比,该报告小组将2015年实际GDP增速的基准预测值由7.1%下调至7.0%。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最新预测为10.7%,均比原预测略有下降。当下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仍十分严峻。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2.1国家整体形势方面。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从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近年来,每年都会有“今年可能是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之类的论调出现,可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速度在目前已经有减慢的趋势。随着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状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增大,市场需求量逐渐减少,但是反观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却每年都在递增中,这种大学生总供给大于市场总需求现象使很多大学生实业。同时“经济赶超”与“人力资源追赶”之间存在时间滞后性,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尚未完全转型,尚不能够与人力资源完全相适应,存在结构化差异。2.2高校和用人单位方面。很多高校盲目追求市场热门行业专业的扩招,培养了过量的相关行业大学生,如金融、管理等热门行业专业毕业生。也通过过高的分数录取线招生了许多并不是适合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这也引起了学生的大规模盲目追求好专业、热门专业等,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也盲目提高标准。各种就业歧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就业市场。如只要“985”和“211”高校的学生、只要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毕业生。2.3大学生自身方面。目前有很多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期望月薪还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至少高于当前就业市场大部分企业所能够提供的薪资。同时,很多大学生更倾向于去那些“大”企业、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等就业,对于一些基础性的职位并不愿意接受,他们认为自身存在的人力资本存量与那些基础性工作的岗位并不匹配,认为如果选择企业提供的岗位是对自己身上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浪费。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期望”是要高于“现实”的,然而很多人并不愿意讲究,继续搜寻工作。同时根据工资搜寻理论和斯蒂格勒模型,目前中国的家庭经济普遍比以往有了质的提升,各种减少失业成本的因素让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继续寻找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岗位。在这里,结构性失业的表现十分明显。同时,人力资本存量也有高低之分,就算是同一个大学毕业的毕业生身上也有着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本科生相对大专生、研究生相对本科生都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而每个人在大学期间学习程度不同,更加努力学习(全方面)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好的人力资本存量,更高的综合素质程度,那么相对的,这些人在就业市场上也有着较高的就业率。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在大学生就业现象上表现得十分明显,那些接受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学生相对的在全面技能方面更胜一筹。而这些拥有更高、更契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人数毕竟相对较少,那么大部分人存在着人力资本缺乏的问题,就会面临“就业难”现象。

三、对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建议对策

1.国家整体政策方面。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占比仍然很低,对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转变思想观念,考虑教育投资等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长远收益要大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未来人力资本的存量应该是一个国家今后兴旺发达动力的源泉。”,必须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2.高校和用人单位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改善课堂教育,调整相应的专业设置。不盲目追从劳动力市场上的热门行业进行专业设置与招生,从源头上减少相关就业压力较大的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学科调整,使其更加促进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帮助大学生实现其人力资本收益。而用人单位则要根据自身的岗位责任需求进行招聘,定制适合的、适应岗位要求的招聘规则。不盲目追寻“名校效应”、“高学历要求”,对每位应聘大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测试和选拔,减少歧视现象,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本单位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3.大学生自身方面。大学生自己应该加大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教育投资。有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学历。本科生可以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生则可以进一步攻读博士生。这些学历的提高往往意味着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那么就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对于未来就业是有着积极影响的;另一方向是加强对自身进行素质教育,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使自己具备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在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得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经济、有市场方面、更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的来看就是国家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不足,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人力资本缺乏的问题,与市场上相应的人力资本需求发生脱节,造成就业难的问题。人力资本投资的三个主体,即国家和高校要增强教育投资,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调整资本投资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和效率,同时大学生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2]刘文勇,李国栋.以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现象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6:22-24.

[3]张晓敏,徐晗.大学生就业难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2:139-140.

[4]张道伟.人力资本水平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检验与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4-7.

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我系20*届有519名毕业生,其中:材料工程36名,冶金技术105名,材料成型42名,焊接技术138名,热动154名,有机化工44名。在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下,我系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重视、思想认识到位,采取的措施积极可行,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就业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1、就业率。截止到12月8日,共有20多家企业来我系招聘,学院推荐顶岗实习人数已达到380人,加上自主择业人数67名(其中集中在世林化工有限公司的10人),总共450(含入伍3名)名,待就业人数69人。20*届毕业生一次性平均就业率达87%。提前完成了原定的就业目标。

2、就业质量及分布情况。无继续升学的,3名学生毕业后入伍到部队,67名学生到上海、苏南、浙江、武汉等地就业,其余在本省及其他各地就业。到企业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86.1%,到南方、沿海企业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13%。

3、由我系联系企业并组织应聘一次:内蒙古伊泰药业招聘毕业生,120人报名,面试43人,录取8人。面试组织有序,毕业生材料齐全真实,企业反映良好。

就业不但关系到学生本人,还直接与学生的家庭以及我院的进一步发展有关。本学年在学院招就处的统一指导下,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年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施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呈日益严峻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理想合适的工作就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把自己找不到工作归于社会和企业,认为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给于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认为用人单位的需求量太小,用人观念盲目。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毕业生就业难有着很多的原因,但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面对人生的最大转折,面对用人单位,面对某一份岗位的时候表现出了盲目,眼高手低等一系列现象,而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归根结底都由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所造成的。

2、学生就业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严重。比如应聘前答应的好好的,刚应聘完也录取了突然幡然毁约;就业合同不履行,去企业没几天跑回来了等等,给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严重。以上这些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状况。由此可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势在必行。

3、就业歧视是目前我们就业招聘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比较突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应聘中许多应聘者感到自己正或多或少地遭遇就业歧视。比如:应聘中遭受对长相(气质)的歧视,女同学应聘中遭受到对性别的歧视。近年来,就业歧视不但有增无减,而且花样翻新,“经验歧视”、“年龄歧视”、“身高歧视”、“健康歧视”、、“相貌歧视”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业歧视现象的蔓延是需要引起社会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这种现象泛化,以一种人们所司空见惯的方式而存在时,其危害更加严重。

三、采取的措施与做法

1、领导重视、思想认识到位。我系多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学习就业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提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研究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式、方法。2、坚持上好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本届13个班毕业生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时与内容。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正确的就业方法与技巧、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方式、方法,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等。(1)树立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3)树立到基层到第一线建功立业的观念。(4)树立到西部地区就业的观念。(5)树立不断创新、勇于创业的观念。20*年12月为学生作了大学生素养与职业生涯设计的专题讲座。

3、注重研究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导内容与要求。落实职业规划指导的有效途径包括: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指导功能;加强职业规划指导的实践训练;搭建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平台;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营造校园内职业规划指导的文化氛围。积极参加学院“第二届大学生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加强大学生就业专题研究,撰写论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切实加强高职生涯规划教育》并在系报“冶金时空”上登载。注重有关就业工作内容的调研、材料收集等工作。

4、采取内引外联办法,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就业信息的获取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只有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才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系是采取以下办法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的。首先指导学生准备一份能反映其真实情况的就业推荐书,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本院及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利用就业双选会这一平台,获取就业信息,积极推荐学生参加面试、考核。其次,从院就业办公室获取就业信息,从已就业学生中获取就业信息,从报纸等媒体上获取就业信息。我系设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公布栏,及时公布就业信息,并指导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考察、考核。再次,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来挑选毕业生,为用人单位提供条件与方便。

5、建立就业基地,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就业市场是落实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的同时,继续开拓更多的就业市场,同时联系有关企业,做好校企联合的尝试工作,本年度重点与伊泰药业、黄河工贸、北方电力、呼市丰泰电厂、包头稀土企业(华美等企业)、蒙牛集团联系、开拓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其中伊泰药业来我系招聘学生8名。

6、邀请有关单位到系里考察。利用师生的各种人际资源,先后邀请伊泰药业等单位来系里考察。

7、做好未就业学生工作。对还未就业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登记其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就业意向等,电话跟踪服务,继续为其提供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

四、20*年就业工作设想、思路

20*年12月8日尚有69名毕业生等待就业。为做好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步设想与打算如下:

1、继续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择业。本届毕业生截止到现在自主择业的学生有62名,3名学生入伍。

2、开拓市场。在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的同时,继续开拓区内就业市场,同时联系有关企业,做好校企联合的尝试工作。

3、开好系内小型毕业生双选会。在开好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的基础上,继续开好系内小型毕业生双选会。

4、就业率。确保20*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95%以上。

5、鼓励学生考工、考级。为更好促进毕业生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现在本届毕业生中已有147名学生通过英语考试认证(其中包括过四级10人),计算机有56人通过考试认证,有315名学生通过考工认证,今后,还要进一步扩大认证工种数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学生通过考核认证。这些认证的取得为就业应聘增加了有利的条件。

6、加强就业研究。20*年计划开展《大学生就业专题研究》,通过市场调研,认为我系冶金技术专业、焊接技术专业人才企业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撰写《相关专业的调研报告》,为今后论证专业设置时提供重要参考。

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调研课目及分工

(一)新形势下加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量化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

调研重点:地区公务员队伍现状,完善地区公务员制度的意见,加强地区公务员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的意见,落实地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量化考核实施意见情况,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调研提纲:①单位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专业、性别等各方面的结构情况。②单位超编、混岗、超职数配备的情况,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③单位落实地区两个考核办法的情况,是否召开了动员会,是否成立了考核机构,是否制定考核细则和量化标准等。④科级以下干部年度考核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

*

负责科室:公务员管理科牵头,各科室配合。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岗位设置进展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加强意见和建议方面的调研

调研重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重点就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公开招聘、聘后管理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调研提纲:①本单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展及基本情况。②岗位设置管理的人员实施范围如何界定才符合本行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严格在核定事业编制范围内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或岗位总量应该以什么为依据)。③为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础性作用,人事部门应制定哪些相应的配套人事管理政策?④结合本行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

负责科室:公务员管理科牵头,各科室配合。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思考

调研重点:地区高校毕业就业状况,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统一规范的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结合地区部分企业招不上工作人员,而地区高校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实际,提出对策和建议。

调研提纲:①目前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分专业就业情况(包括已签约人数、比例;准备升学人数、比例;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比例;下一步毕业生就业意向方式分化情况)。②目前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心态;面对金融危机给毕业生和就业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③目前为止,尤其是“就业指导月”期间,县(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情况:活动方式,数量,效果评价,特色活动。就业困难学生情况:类型、人数和所占比例,开展帮扶工作情况。④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哪些愿望?⑤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⑥政府促进就业做了哪些工作?⑦促进就业有哪些困难?

*

负责科室:人才中心

(四)着力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加强培训工作

调研重点:主要就当前地区干部队伍现状,加强培训工作的措施、方法、途径进行调研,提出对策和建议。

调研提纲:①如何评价地区近年来的干部培训工作?您认为地区干部培训工作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有何改进对策?②在改进干部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方面,您有何建议?③请联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谈谈在培训内容方面,你们有什么需求?④请您谈谈未来五年内,在对本系统的干部(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面有何设想?⑤为了有效解决干部培训中经常出现的“工学矛盾”,有必要改革和完善干部培训管理制度,在这方面您有何建议?⑥在与地委党校合作开展干部培训方面,您有何建议?

*

负责科室:培训科、考试中心

(五)围绕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智力引进”工作

调研重点:主要就配合组织实施“长三角地区海外人才新疆行”活动,推进“智力引进”工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调研提纲:①20*年以来所执行引智项目(包括聘请外国专家项目和出国培训项目)的成效。②选派乡镇干部赴港培训后作用发挥情况。③选派农村实用人才参加设施农业培训后作用发挥情况。④在引智工作方面需要地区支持的领域和项目。⑤县(市)、各单位在引智工作方面的经费配套情况、做法和经验。⑥通过引智部门选派的非教育系统出国留学人员和中长期出国培训人员作用发挥情况。⑦“智力引进”一批适合我地区的内地省市成熟的品种、技术等引智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情况。⑧当前地区引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对地区引智工作的意见、建议。

*

负责科室:引智办、办公室

二、调研方式

调研方式主要采取下县市对口调研,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分析研究,找准问题,提出对策。

三、调研时间安排

调研时间从3月31日开始到4月30日结束。具体实践要求为:

1、3月31日至4月10日为下县市调研时间,4月15日召开座谈会。

2、4月13日至4月24日为撰写调研报告时间。调研结束后,各调研组,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剖析有关问题,按时形成有针对性和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3、4月28日,召开会议,交流调研成果。

4、4月30日前,将调研报告交地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四、调研要求

(一)各科室要充分认识这次调研活动的重要意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调研活动,找准和梳理出影响和制约人事人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下一步的检查分析和整改落实打下基础。

(二)各调研专题的负责部门负责本专题调研报告的起草工作,并负责专题调研方案的制定和协调联络工作。2009年4月20日前完成专题调研报告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