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科研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眼科手术;护理;教学
由于眼科手术室的工作性质特殊,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应该是一种科学的培训方法,然而目前新护士的培训多采取传统的跟班学习方法,属于经验式的带教,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统一的培养标准。为了把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台阶,我们对新护士采取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摆脱从传统的教学经验模式,而转变为科学教学,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教学程序和规范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探索,总结和提高手术配合,提高手术质量。
1眼科手术室的教学特点
眼科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显微器械、仪器设备多且难以辨认。此外,仪器的使用多涉及到氮气、二氧化碳等特殊气体。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1],从而给手术室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而且眼科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台数多,对护士的手术配合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
2培训模式的建立
2.1要求手术室的教学人员具有一定专业素质,不能随意安排任何一个护士进行带教工作的,眼科手术室的工作涉及眼科临床知识,消毒隔离知识,各种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程序操作及新技术的开展等,因此要求教员的专业素质不断的提高,掌握如何检索相关文献,根据临床问题,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料,作分析评价用。此外,还要求教员通过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实践不断的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计划的使教员在知识上不断充实自己,包括理论的钻研、技术完善、经验积累。
教员要根据新护士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态度上要对新护士表示充分的尊重、宽容和耐心,帮助她们从临床护理工作角色到手术室护士的角色转变,建立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2.2对于手术室新护士的要求:培养对象为新加入手术室的护士,要求均有眼科病房工作经验2~3年,掌握眼科的临床护理操作。
3培训模式的实施
3.1第一阶段 要求新护士先了解手术室的管理规范,层流手术室知识和特点,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各岗位工作职责,手术室文件书写要求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合格者才能学习眼科的基本专科操作、消毒供应工作流程,快速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要求新护士学会辨认各种消毒化学监测指示卡、各种敷料的名称和用途,各种手术器械包的内容,以及手术室物品的放置与管理,当新护士完全掌握以上这些规章制度、物品、器械的使用,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3.2第二阶段 介绍眼科常用的缝线种类,以及各种晶体、义眼座、张力环、青光眼减压阀的种类及性能,接着对手术室的各种显微设备进行介绍,让新护士了解到显微设备对眼科手术的重要性。继而开始接触眼睑手术、泪器手术、结膜、角膜手术和急诊手术,学会配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等,同时学习眼眶病手术的护理配合还要学习电凝、电刀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程序,设备的保养维护及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重点强调标本的管理。
3.3第三阶段 主要是学习内眼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手术的护理配合,其中白内障手术配合要学会超声乳化机的使用、保养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视网膜手术就要掌握玻璃体切割机及冷冻机、激光机的全套操作程序及保养,同时还要学会内眼感染手术后的消毒隔离措施。有研究表明[2]:内眼术前准备既能减少术后术眼感染的机会,又要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舒适感,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系统的培训和临床实践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手术室专科护士》对护士的要求。
4结论
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工作除了对护士要求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应变能力强以外,还需要注意两大原则:①严格要求无菌技术。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要求,如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手术术野准备、手术台器械、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工作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将对手术感染甚至成败都是一个重大挑战,为了杜绝每一个细节错误对手术感染的威胁,手术室的带教更是要深刻强调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同时做到放手不放眼的原则,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是一个严肃的工作场所,对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容不得半点疏忽,手术室有一系列的专科查对制度,如:患者查对,必须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三方共同在场的审慎核查,特别是患者的眼别和手术名称,医嘱术前、术中用药的查对等,在教学工作中要把查对制度作为带教的重点,查对环节重点把关,坚决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新护士对手术室的工作形成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坚决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护理学的发展,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势在必行,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的方法检测效果。通过实践,对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价,以提高认识、促进学术科研水平与护理质量的提高。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了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眼科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参加专业学习、参加科研、参与论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发展,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管理;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数据护理
科研是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和学科理论完善的关键[1]。不可否认的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和护理团队广泛缺乏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的矛盾,已经成为阻碍护理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实际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部分性科研能力培养的尝试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可以促进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切入点。
1护理科研现状
1.1科研意识不足
很多护理人员认为科研高不可攀,且护理没有科研可搞,大多数工作都是重复劳动,创新内容根本无从谈起,对科研可能对工作带来的益处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没有认识。任萍等[2]曾经在1994年对科研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调查中发现,36.3%的护士有此看法。笔者也发现,这种现状在临床护理人员中目前仍旧没有明显改善。
1.2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大多数医院特别是地级市级别的医院对于科研工作的高投入、低质量没有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不愿过多投入和进行有效管理,是科研特别是护理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医院对于护理科研的管理缺乏组织性和明确的针对性,也是造成整体护理科研水平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现行的职称管理制度,对科研的要求过于片面化和数量化,对科研内容和科研思维培养没有任何帮助,大多数人是为了晋升而“造”科研,因此造成目前整体护理科研水平不高。
1.3资源缺乏
人力、理论乃至资金的支撑,是进行科研尝试的必要条件,就科研资源缺乏来看,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3.1人力资源不足
从护理团队整体素质来看,尽管近年来的大专以上护理人员比例明显增加,但我院50%以上人员学历均为大专以下,特别是在人才梯队构建中,高年资护理人员初始学历多为中专且往往担任护理管理职务,造成整个护理团队科研意识缺乏,同时,对后续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科研指导和规划,造成经验不足和科研思维不能与临床工作结合。而且,医院整体护理力量不足,也是护理人员担任日常工作较多,很难有精力和热情进行科研方面的尝试。
1.3.2无科研资金支持
仅仅的临床护理观察和总结,往往是不能产生高质量科研和高水平论文的,因此需要正确引导和课题科学设计的前提下,有意识、有指向性的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这就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在科研尝试的初期,获得专项科研资金支持或是启动资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科研资金获得难、支配难也成为了护理科研发展的一个阻碍。
1.3.3理论支撑不够
如前文所述,大多护理人员知识深度和广度不足,又缺乏有效的科研指导,因此不能不说这也是导致护理科研水平滞后的一个原因。
1.3.4信息资源不足
护理人员缺乏采集科研信息的意识和技巧,对于医院不能提供文献检索、图书支持的尤为突出,而且护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参观机会少,陷入了意识缺乏,进而信息量少,导致科研水平不够的恶性循环中。
1.4科研能力培养欠缺
对于目前各个专业快速发展和专业化趋势加强,更多的亚学科被独立出来,医学信息、数据挖掘、统计学等都是临床护理人员很难进入和掌握的,因此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有意识的引导,这也是基层护理人员极为需要但是又极度缺乏的。不得不说,科研培训的缺乏,特别是护理方面有指向性的科研培训的不足,造成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进而导致科研与临床工作的脱节。
2护理管理中的科研管理体会
2.1培养科研思维,提高整体素质
在无法有效改变现有护理团队结构和人员素质的前提下,借助医疗和医院科研方面的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科研尝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科研专题讲座、课题设计分析以及信息数据采集、课题运行问题讨论等方式,将科研中的各个环节呈现给护理人员,帮助其树立科研思维和搭建整体科研设计架构,细化实施流程都大有裨益。同时,科研思维的建立,将其所强调的创新性、严谨性纳入日常工作思维,将对护理工作的细化、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的把握以及护理整体水平提升都是极为重要的。
2.2鼓励科研尝试,拓宽眼界和思路
利用各种较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会进行论文投稿和论文交流,拓展护理人员眼界和科研广度,在团队内邀请科研管理人员和具有科研基础医护人员进行论文点评,对进一步的论文书写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适当进行重点内容的信息检索交流,不但有助于医疗护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护理科研开展方向的拓宽和整体质量的把握。
2.3质控与科研结合,深度挖掘数据内涵
科研强调的数据化是质控管理的要求,从质控管理方面,提出有整改意义的方向或课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收集和统计,由简单的、更为直观的实际临床问题[3],引导大多数人员树立科研思维,掌握数据收集技巧和数据挖掘技巧,进而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消除对科研的“恐惧感”,改变将科研“神圣化”的心理,从而将更多的临床科研和“软科学”引入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
2.4重视经验分享,促进成果临床应用
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经验总结和分享,有将临床护理经验转化为科研内容的理念和意识,同时也有将科研成果辩证分析后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和办法,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和科研的有机结合,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也让更多的人可以从中受益。这样的分享与讨论,不仅可以对于可能造成工作、科研甚至伦理不良后果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也可以将更多的新思维、新观点纳入科研和临床服务工作中。“通过护理科研促进健康服务”是新时期护理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和不断地尝试,护理工作与科研有机结合将成为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提高以及护理服务能力增高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明,邵薇薇.我国护理科研滞后的原因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46-648.
[2]任萍,王颖.对护理研究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的初步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4,11(9):9-10.
1.1床护比不达标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在中医护理人员管理内容中,对人员配备依据、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病区的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并逐步达到1∶0.5。要求各级中医院逐步补充护理人员,但是在实际检查中,床护比不达标较为普遍,部分汇报床护比1∶0.4的医院,护理人员中也包含长期休假人员(如产假)。
1.2中医护士比例偏低
临床中医护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护理人员所具有的中医护理知识、技能水平及运用能力。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要求二级、三级中医院中医院校毕业或中医护理专业护士比例分别不低于30%,40%;笔者在2013年—2017年期间,参加全国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大型中医院巡查中,多数医院均未达到标准要求,中医护理专业人员不足,影响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不够规范
在职培训是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医医院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3年内岗位培训时间≥100h)的护士比例要达到70%以上;《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9版》及《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2版、2017版)将此项纳入评价细则中。检查中从汇报资料中看均能达到标准,但在考察临床运用中却不尽人意,存在培训内容不系统、不规范,导致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基础知识不系统,这也是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1.4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中医护理学其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路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病证,针对不同症状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创新中医护理工作模式,注重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在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提供个体化中医护理服务。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尚不能将四诊运用到临床,辨证施护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患者身上,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1.5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不充分
随着护理学发展,护理在慢性病及康复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医护理自身“简、便、廉、验”的优势和特点正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潜能;但随着公民法治意识增强,临床诊疗规范中严格规定,护理人员的治疗行为应当遵医嘱进行,医生不开医嘱,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另外有些中医护理技术无法收费或费用过低,中医护理价值不能完全体现,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顺利开展[1]。
1.6中医护理科研水平偏低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和水平偏低。在2015年—2017年大型中医医院巡查中,我省10所三级中医医院仅一家有护理科研课题立项。
2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的应对措施
2.1人员配备
按照中医医院护理岗位的任务、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制定护理人力资源编制标准,合理配备人员。积极探索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护士人力调配。领导应重视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引进、补充中医护理专业人才,逐步增加中医护理人员的比例,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中医院校或中医专业毕业的护士作为首选对象。
2.2建立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016年—2020年)》提出的“开展中医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等要求,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开展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为引领,开展省内或医院中医护理骨干的培训、学习。沈勤[2]建议建立中医专科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中医专科护士应该是对中医某专科专病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及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入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护士[3]。
2.3推动中医护理实践操作的开展
构建以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向导的培训模式,制定实用性高、层次性强的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培训活动。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和中医护理发展需要,普及中医辨证施护能力培训,重点培训中医基础理论、常见病中医护理方法,使护士掌握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专科护士要带领并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及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护理临床疗效。
关键词:护理科研成果 护理人员 应用现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2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29-01
护理科研成果是经过临床无数的试验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术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且能够取得直观的效果。护理科研成果再被研究总结出来之后,就以论文、著作、专题报告、专利以及图书等形式进行呈现和传播[1]。最大限度的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科研成果,能够在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不断的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应用护理科研成果也是一门值得关注的学问。我国的护理科研工作交西方国家起步晚,并且目前看来,部分的护理科研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笔者就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当前影响护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因素,旨在为广泛推广护理科研成果的额临床应用,做出贡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省的8所三甲级医院中的613名临床护理人员,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2岁,护龄2―38年,平均护龄11年。学历分布为,12人中专,181人专科,413人本科,7人硕士研究生。职称分布为,367人初级护师,180人中级护师,66人高级护师。
1.2 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及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本次研究共发放61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3份。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调查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应用科研成果的现状。613名护理人员中,认为应用护理科研成果十分重要的占84.7%;认为应用护理科研能够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的占92.8%;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保持积极态度的占78.1%。
2.2 护理人员获取科研成果的途径。613名护理人员中,有37.9%是通过网络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29.7%是通过杂志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17.3%是通过请教专家或同事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14.4%是通过图书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还有通过讲座、培训等途径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
2.3 护理人员推广科研成果的情况。613名护理人员中,对自己在实践中取得的护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的占41.8%,其中有15人申请过专利。在调查中发现,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技术类的成果应用占59.5%,基础理论类成果的应用占30.0%,软科学类的成果应用占10.2%。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科研成果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推广科研成果的情况
2.4 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调查表明,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客观因素,其一就是年龄,处于45―64岁之间的护理人员由于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意识也比较强,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较好;其二是职务,调查表明,有职务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较好;其三是循证护理教育,接受过循证护理教育的护理人员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更有意识的去应用护理科研成果;其四是科研课程以及学历,进行过科研课程学习以及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去应用护理科研成果[2]。主观因素就是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意识,态度,直接决定着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3]。
3 讨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教育、科研课程的学习,提高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转变护理人员科研成果应用态度,是提高临床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程金莲,褚银平,韩世范,等.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2):936―941
[2] 张美芬,尤黎明,刘可,等.我院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32―134
【关键词】优质护理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68-02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我院自2009年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护理部根据活动精神的要求,周密组织相关的护理主题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1 具体做法
1.1 组织管理
1.1.1 为了切实加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组织领导,医院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护理部,护理部主任任办公会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使创建活动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1.1.2 积极宣传,营造创建活动氛围。医院召开动员大会,层层动员,全员发动,传达贯彻省卫生厅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有关文件精神,就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署。并通过横幅、宣传栏、电子屏等形式进行了宣传,利用网站、电视台、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活动的动态情况。
1.1.3 组织学习,明确活动主题,领会活动精神,使全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了对开展创建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立足本院实际情况策划活动主题,是成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根本保证。护理部结合医院护理队伍需要改进的方面,精心策划各项主题活动。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活动内容进行讨论。先后设立了医疗规章制度学习与考核、“三基”理论学习与考核、护理病历讨论、护理技术操作竞赛等几大活动主题。
1.1.4 逐步建立健全了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制订并落实了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
1.2 活动内容
1.2.1 切实保证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严格执行《湖北省护理岗位设置名录(试行)》的规定,充实临床护士配置。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人员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护理人员能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分析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提供与病人病情想适应的等级护理服务。提供改良了排班方式,根据职称、工龄、学历等对排班进行相应调整;实行弹性排班,保证生活护理高峰时段人力资源,努力做到无缝隙护理。
1.2.2 开展护理病历讨论护理部筛选出护理缺陷案例,将护士长、护理骨干分为4个小组,每组3~4人,分组收集病历资料,鼓励通过文献、数据库获取尽量多的资料,进行小组内部讨论,提出护理诊断、计划.以及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注意事项等。将结果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行全院大讨论。
1.2.3 考核部门法律法规及“三基”护理理论。护理部结合活动精神,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修订和完善一系列护理制度、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操作规程,组织了全体护士“三基”理论培训,认真学习了《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执业管理暂行办法》等医疗法规、部门规章,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防范由于法制观念不强而造成的事故或差错,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护理部通过理论考核,检查护士对制度及“三基”护理理论的掌握程度,并对考核人员评定名次,实施奖惩。
1.2.4 组织护理技术操作竞赛全院护理技术操作竞赛主题活动。竞赛后,评定院内技术竞赛标兵,号召全院护理人员向其学习,坚决杜绝因业务技术生疏、解剖部位不熟悉等原因,导致的护理差错。竞赛给每个参赛项目设奖项,获奖者予以通报及物质奖励。
1.2.5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检查与展评由6名护士长组成的护理文书检查小组.改革了护理文件书写,自5月30日起取消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对护理文件进行修改,尽量采用简化的表格记录形式,减少了护士的非护理时间。
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本院制定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各科室上半年度出院病历、评估单、健康教育单、围术期护理单、交班报告等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评定名次,奖罚兑现。
1.2.6 沟通与礼仪情景竞赛护理部每年外请礼仪专家来院办班培训.讲解护理人员言谈举止、坐立行走、着装仪表等礼仪规范。具体阐述不同的行为举止、仪姿仪表产生的不同服务效果,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培训妆容、沟通技巧等。
1.2.7 改良了排班方式,根据职称、工龄、学历等对排班进行相应调整;实行弹性排班,保证生活护理高峰时段人力资源,努力做到无缝隙护理。
2.1 评价结果。
2.1.1 活动前后护理质量指标比较活动后,各项的护理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活动前,未出现护理差错和因护理服务引起的护理纠纷,保障了医疗安全。
2.2.2 活动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开展活动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
3 讨论
3.1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院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展此活动后护士能够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并主动参加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护理病历讨论会将知识结构不够完整。掌握不够全面,护理诊断、措施不够贴切等临床问题按照轻重缓急逐一讨论,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为临床患者管理和护理文书规范书写提供了指导;公平、公开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展评,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书写做到认真规范,提高了书写的法律意识。开展活动后危重和一级护理患者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等3项护理质量指标均得到提高。说明开展医护质量月活动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3.2 强化了护理安全管理意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创建活动中护理部成立护理风险预案领导小组,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医疗法规制度,健全护理工作环节的双核对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主动查找、解决问题。通过开展此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了凝聚力、战斗力,也提升了病区管理质量;护理人员掌握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自觉地按礼仪标准规范服务,注重个人形象,主动询问并满足患者需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激发了护理科研的热情多形式、多渠道的护理科研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科研知识自觉学习的能力。也加强了对不同学历护士的培养,低年资护士巩固和充实了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也给了高年资护士很好的充电机会和施展科研能力的空间。护理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引入科研意识,激发了全院护士的护理科研热情,提升了护理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医院重视培养护理科研人才,增强护理科研意识,制订护理科研工作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在护理专科领域、护理新技术引用开发等方面,认真开展护理科学研究,推动护理科学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卫生部[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7,7(5):7-9.
[2]周跃民.人人参与防范差错t事事关心质量安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9.3(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