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按照老龄化社会标准,我国在1999年2月20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关注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健康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焦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属和护理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最终使其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安度晚年。
1 老年人的护理
1.1 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能增强老年人机体的抵抗力。老年人新陈代谢率下降、活动量减少,热量消耗也相应减少。老年人应给予适量蛋白质,限制脂肪,充足的维生素,适量无机盐,补充水分。[1]
1.1.1 合理搭配食物:饮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注意五味调和,多样化。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适量含钙、铁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大豆及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2]
1.1.2 合理烹调加工:老年人牙齿脱落、唾液分泌减少,味觉减退、吞咽功能下降,影响食物的摄入和消化。烹调时要使食物柔软易消化,色、香、味具佳。食物应切碎、煮透、煮烂,以利消化吸收。忌食酸辣、油炸、熏烤、腌制及霉变腐败的食品和刺激性饮料。
1.1.3 进餐护理:做好餐前准备、创造良好的环境,准备合适的,一般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卧床老人应将其头部抬高并偏向一侧。吃饭应定时定量,可少食多餐,每餐吃到八成饱即可,禁暴饮暴食。进餐时勿说笑,集中注意力细嚼慢咽,每口不可太多,不可吃过黏的食物。老年人饮食要冷热适中,以清淡为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耐心喂饭,不可催促,以免呛噎。养成饭时较多喝点汤水的习惯。饭后协助老人漱口,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1.2 老年人的睡眠:睡眠是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疲劳后抑制扩散的一个被动过程,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导致衰竭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良好的睡眠能使老年人免疫力增强,延缓器官功能衰竭。
1.2.1 指导老人合理安排生活起居:要做到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老年人白天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或活动,使身体有一定程度的疲劳感,有利于晚上入睡。避免一切影响睡眠的不良刺激,睡前避免饱餐,不饮用咖啡、浓茶等饮料,限制睡前水分摄入,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用脑,保持心态平和,知足常乐。
1.2.2 指导老人采取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睡前散步,热水泡脚,洗热水澡,按摩足底,或饮一杯牛奶,卧于正确舒适的睡眠,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1.2.3 选择适当的床铺:老年人应睡硬板床,床褥柔软、平坦,被子厚薄合适,枕高可视老人的自身情况而定。
1.2.4 创造有助于睡眠的环境: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光线暗而不黑,通风良而风感,温湿度适宜。
1.2.5 失眠老人可遵医嘱给予安眠药协助睡眠,用药过程中应掌握药物的剂量,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老年人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体弱或有一些慢性病,锻炼时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原则。
1.3.1 疾病恢复期的老人运动前应视身体情况而定。经过医护人员同意,由家属陪同,做适当的运动,以防发生意外。平时身体尚可的老年人运动前,也要告知家人。老人要保持运动的群体性,以防运动时发生身体不适,互相照应。
1.3.2 运动前先做小范围的运动,如深呼吸、拍拍胳膊、拍拍腿等,然后再做大范围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运动结束后,运动强度再由高峰逐渐减弱,慢慢恢复到平静状态。
1.3.3 老年人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操、游泳、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操、钓鱼等。总之,老人的运动应以自我感觉良好,运动后精神好,食欲佳,身体有活力为度。
2 老年人的用药护理
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降低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肝脏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导致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蓄积,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使体质较差的老年人思维混乱、功能丧失,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用药给予正确的指导。
2.1 严格遵守医疗原则慎重用药:
老年人服药应遵医嘱,勿滥用药。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从成人剂量的1/3至1/2用起逐渐加量、用药尽量不超过三种。如有需要用药超过五种以上,应在医护人员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并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
2.2 服用药物应有明显的标志,根据医嘱服用,以免发生不按时服药、漏服或下次补上的情况。服药应避免卧位,以免发生误咽呛咳。用温水吞服药片后,再多饮几口水,以免药片沾在食管壁上而使局部粘膜受刺激,并影响药物的吸收,医护人员仔细给病人及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时间、方法,以指导老年人正确用药。
2.3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常表现不典型,但神经、精神症状突出,用药中如出现类似老化现象(健忘、软弱、焦虑、抑郁等)应首先考虑于药物有关。
2.4 药物应妥善保管:
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能妥善保管药物,存放药品的包装袋、包装盒或瓶上应用标签标明药名、用药方法、剂量等。一瓶一药,不可混装。正确识别药品的有效期、失效期和生产日期;剧毒药品要标上醒目的记号,以防误用而造成严重后果;药品应放在老年人容易拿取的地方,并相对固定,并向老年人详细交代清楚。[1]
3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若心理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很重要。
3.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让老年人感到社会、家庭对他们的关心。增添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消除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让老人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对待老人,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热情体贴、和蔼可亲。
3.2 医护人员要多与老年病人交流、沟通。耐心倾听老人的唠叨,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情绪。鼓励老年人遇到负性事件要合理宣泄,向知心人倾诉,取得同情和安慰,以释重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鼓励老年人发挥特长,有意识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钓鱼、集邮等,以陶冶情操。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鼓励和帮助老人联系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包括青少年朋友、异性朋友,经常谈心,老年人可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从中得到奋发向上的精神。使老人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总之,家庭及护理人员都应该关心、体贴照顾老年人,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知识和爱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每位老人都能的到最好的照顾和关心,达到精神、身体和社会关系的完美状态。
参考文献
[1] 史明瑜老年保健社区预防与保健2005、11
【关键词】居家;养老;护理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有1个多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人口老龄化,无疑会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诸多问题,如:养老、家庭、环境、社会福利、收入保障等,但是,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是我国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福足的具体标志,同时老年人是社会和家庭的宝贵财富。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初级阶段,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仍然难以面对如此庞大的就医需求,养老是一门科学,不能粗放管理,从而,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化、家庭化成了必然趋势,老年人将会是社区、家庭健康护理的主要受益者。
要做好家庭老年人的护理,必须了解老年人的特点:
1、老年人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也是各种疾病的好发时期,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及时予以生活及心理护理,能不同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
2、心理特点
当人步入老年后,社会角色会发生重要改变,似乎已退出了社会舞台,退休后的失落、与子女的代沟、与社会的脱节等渐渐被忽视凸显了他们的矛盾心理,会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也会相应引发一系列特征如:自卑、孤独、固执、落寞、怀旧等。
3、生理特点
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外观形态的变化自然一目了然,如须发渐白,稀疏。老年人皮肤弹性减弱,皮肤松弛,眼睑下垂,面部皱纹增多,额头、眼角出现抬头纹、鱼尾纹.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褐色斑.反应迟钝,步履蹒跚等。
3.1代谢功能改变―基础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基础代谢率下降,加之老年人体力活动量减少,结果是能量消耗减少。
3.2中老年人骨的无机盐含量下降,导致骨密度降低。一般在30岁~40岁时人体的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增高逐年下降,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绝经期妇女更是严重。
3.3消化系统的变化,如牙齿松动、脱落,会影响食物咀嚼。舌上味蕾减少,使老年人味觉明显减退,对甜、咸味都不敏感。老年人胃酸分泌不足,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影响对食物的水解及消化。将导致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率降低。肠蠕动缓慢,易患便秘,同时增加了有害物质在肠内停留时间。
3.4心血管系统功能变化,由于老年人心肌细胞内有脂褐质集聚,胶原和纤维增多等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减退,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活动,又因血管硬化,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压,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
3.5视觉器官的功能变化,老年人眼球晶体弹性降低,眼周肌肉的调节能力减弱,视力减退。易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患。
3.6神经系统变化,老年人记忆力、听力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肢体动作不到位导致老年人易发生意外伤害。
3.7 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伴随老化进程的进展,免疫功能逐渐降低,使老年人对外界的刺激、伤害的应变能力下降,对各种疾病更为敏感,整个机体的协调作用和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也会减退。
3.8此外,神经与心理功能、肾功能、肝代谢能力均随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9老年人的体成分、新陈代谢、器官功能等的改变,是一个随年龄增高而缓慢的生理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可因疾病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加速或延缓。老年人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加强身体、心理各方面的保健对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及推迟生理功能老化进程尤为重要,在膳食营养方面的妥善安排与调整亦是重要措施之一。
4、 老年人需要的是安静、舒适、卫生、整洁的生活休闲环境,家庭的环境因素有:
4.1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当所处环境的噪音在50^60分贝时,会有吵闹感,并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长期停留在嘈杂的环境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紊乱,此外,对于心脏病的老年人,安静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家庭中创造一个宁静、优雅的环境,同时,老年人起居的房间,光线要比较好,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作用,日光照射,可以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状况,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保持最佳的湿度一般在50^60%,给人以舒适感,有利于老年人修养身心,每日应开窗通风,新鲜的空气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4.2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饮食起居环境:
老年人的饮食,是老年人健康的保障,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牙很多失落,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减弱,所以,我们要争取老年人的意见,选择适合她们的口味,同时保证老年人的营养,老年人的床,以床垫不下陷为宜,床的高度应以小腿的长度相等,便于起居,必要时选用辅助器。
4.3保持老年人的卫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1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他们大多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导致生理状况发生变化,以至于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手术对老年人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因此护理老年手术患者,护士做好心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一般资料
1.1 老年人生理特征: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机体的应激能力、适应性、对疾病的抵抗力均有所下降。各种反应迟钝,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耳聋、眼花、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老年人多合并多种慢性病,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
1.2 老年人心理特征:
1.2.1 恐惧心理:老年人到医院就诊时就有紧张心理,特别是明确诊断需要手术时,心理更加恐惧。担心自己年龄大了,身体各个方面功能不如年轻的时候了,能不能挺过手术这一关,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心理严重失衡,往往会产生情绪低落、恐惧心理。
1.2.2 焦虑心理:老年人由于适应能力差,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生活常规受到扰乱,加上环境的陌生产生焦虑不安心理。
1.2.3 怀疑心理:很多老年人被告知需要手术治疗疾病时,首先怀疑医生诊断是否正确。老年人性格固执,患病后更是坚持己见,表现为心情紧张、坐卧不安,要求做各种特殊检查等。有时候表现为不相信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拒绝配合治疗和护理。
1.2.4 自卑心理:许多老年人一旦得知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时,就认为自己在世不长了,自己会给亲人带来麻烦,造成负担而产生内疚感和自卑心理。
2 针对老年人手术以上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2.1 关心、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和体贴老年手术病人。与他们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手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职业、文化程度。通过语言来启发安慰老人,并且用通俗易懂、朴实恰当的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经过手术治疗而痊愈的例子,引导病人从心理上自我调节,摆脱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手术后要主动地接触老人,以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在护理工作中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使病人得到温暖,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尊重、理解病人 与老年病人交谈时要恰当地称呼他们,言行礼貌,耐心地倾听老人的主诉,切不可表现出厌烦,对老人的唠叨要谅解,他们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在护理时,更不要因为他们年老,护理工作量大而表现出厌烦,逃避行为。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被尊重。
2.3 情感疏导 老年人面对手术往往会过度伤心,影响食欲与睡眠。在护理时应鼓励病人尽情诉说,主动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及预后,增强病人对术后生活的信心。病人手术后,我们也要玉他们多交流,增加老年人谈话的兴趣,帮助他们调节情绪,鼓励手术后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帮助他们做功能锻炼,尤其是在手术后疼痛时,更应该陪伴老人,可以握住老人的手或者帮老人擦汗,这些细致的动作会让老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使他们不要有孤独感、失落感,从心理上振作起来,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老年人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不容忽视,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心理状态良好,能乐观地面对疾病,顺利通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老年问题;护理;老年型;老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1-02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1%,达到9062万人,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1]。老年病人的护理,尤其是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者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具体表现。
1 老年人的特征
衰老是人的生命中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不管你是否接受,它到一定时候必定到来,衰老并不是一种疾病,是在机体发育成熟后逐渐出现的,且进程缓慢、不可逆转,其解剖学基础是细胞、组织、器官的萎缩和退行性改变,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方面所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脏器功能逐渐减弱的现象,在身体内部所有脏器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那么,人到老年后,有哪些特征?
11 脏器的储备功能降低 体内各脏器都有相当大的储备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各个脏器只有一部分在进行工作,就能满足身体需要,而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减退首先就是储备功能减退,这种储备功能减退的现象,在平时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可能表现不明显,一旦某一脏器发生病损或体力劳动量增大或身体受到某种打击,如手术、感染、中毒等情况时,就充分地暴露出来。
12 对外环境改变的适应和反应能力减退 机体所处的外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都是一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对外界自然环境如气温、温度、气压的改变,身体本身有相当大的能力自动调节内部的功能来适应,防止它们对身体造成危害。老年人防御反射减退,对各种外环境改变的适应力均较差,如阴天、刮大风时,老年人容易出现无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入睡,情绪抑郁等症状,同样社会环境的一些改变不但可影响人的生活,而且还可能影响人的情绪。对各种社会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老年人也比年轻人差。
13 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性质刺激的反应调节能力缓慢及减退 老年人对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反应缓慢叫做“延迟反应”,例如血糖受饮食影响外,在体内主要受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当血糖上升到正常高限以上,即分泌胰岛素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低于正常低限时,肾上腺素即分泌,使血糖升高。老年人可能出现对血糖调节的延迟反应,即当血糖超过正常上限较多以后才开始有胰岛素分泌增多,而当血糖恢复正常时,胰岛素分泌仍不能适时停止。我们也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在面对繁重的任务时,可能精力充沛的,甚至整夜工作而不觉疲劳,而到工作告一段落,身体反而垮了。
14 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 皮肤是人体对外的第一道防御屏障,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中各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刺激和侵袭[2]。由于皮肤老年性改变,皮肤对外来伤害的防御功能随之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敏感性相应减弱,细菌也容易入侵。人体的第二道防御屏障是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进入老年期,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加上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机体对外界强烈刺激的应激能力降低。因些,老年人对抗感染的能力差,机体修复能力也较差,容易合并感染。
2 老年人出现的特殊问题
无病的老年人,往往认为自已很健康,体内的“零部件”都在正常运转,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就误以为是“没问题”,忽视了老人健康中的潜在问题,根据老年人的特征,老年人特殊问题有安全问题、便秘问题、孤独抑郁等,那么作为护理人员,对这些老年特殊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周到和全面的护理。
3 老年特殊问题的护理
31 安全问题的护理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首先应该是安全问题,人到老年,脏器的储备功能下降,对外环境适应和反应能力减退,组织、器官退行性变都是安全问题潜在隐患,在安全护理方面,老年人龙其是肥胖者的床铺一般不宜太软,过软影响呼吸及循环,也不易翻身和移动,有时身体在移动时容易失去重心而坠床,故一般应安排老年人卧硬板床,特别瘦的老年人,床上应垫得软些,以增加接触面,避免某些组织较薄的部分过度受压。床的两侧备置有靠背的木椅,以便手扶靠背帮助移动,也可起到床档的作用,还可以放一些备用物品。衣着方面,选用质地轻软、穿着舒适、易清洗的面料。给一些身体功能较低下的老年人裁制新衣服时,有条件者要照顾到容易穿脱、方便、安全。如手指功能差的老人,衣裤的纽扣可以用尼龙搭扣来代替。由于老年人肢体末梢循环不良,经常出现足肿胀,因些鞋袜均要大些,鞋以软底有沟纹的软鞋为好,可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不易滑倒。鞋的大小以能允许足趾活动为准,袜子大小以不缚勒足为宜。由于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减低,在改变时容易引起暂时性血压波动,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老年人的手足不太灵活,因此在改变时,特别由卧位迅速坐起,站立行走时,容易发生性低血压[3],应嘱老年人做到:①起立动作要慢,最好同时用手扶一牢固之物如桌子、床架或墙壁,使有所依靠;②睡后不宜突然起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醒后先活动一下手足,使血压稍升高些。老年人的病房或卧室尽可能宽敞些,使老人在室内活动方便些,地面平而不滑且保持干燥,以防滑倒,由于老年人肾浓缩功能减退,因而夜尿次数增加,应把便器置于床边伸手可及之处。
饮食方面,应定时、定量,粗细粮搭配、生熟搭配,还应注意进食过程安全,注意畜类及鱼类食物中的骨与刺,也要防止饮水引起的呛咳。
老年单独外出活动时,应注意检查衣服、鞋帽穿着是否适宜和需用物品是否齐备,并了解其去向,离去时间及预计回家时间。外出活动时间不宜太长,高龄老人最好有人陪伴。
32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老年人常见便秘的原因:①随着增龄,胃肠功能减低,蠕动减弱;②老年人牙齿不健全,饮食过于精细;③老年人活动减少或长期卧床,肠蠕动缓慢;④心理精神因素,环境改变打乱生活规律,均能抵制排便反射。对老年人便秘的护理,其根本是去除病因,找出便秘的原因后,应鼓励患者多进食,且食物不宜过细少渣,宜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并应建立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使病人了解排便的生理,应用生物反馈疗法,以建立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对腹肌功能衰弱者,应鼓励病人多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以增强腹肌、膈肌、提肛肌等肌力。对便秘严重的病人,可酌情选用轻泻剂,如开塞露、甘油栓等药物,必要时可带指套伸进内掏出大便,或用中医中药泻下,润肠通便,也可适当灌肠[2]。
33 孤独、抑郁的护理 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减少、劳动能力下降、或已丧配偶、与子女不在一起居住、退休在家等原因,容易产生孤独、抑郁[3]。在护理过程中,鼓励病人将自我感受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细致倾听,允许病人发泄抑闷,并给予明确有效的积极回答,帮助病人收听优美、舒缓、轻快的音乐,与病人谈论轻松、愉快的话题,加强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参加集体活动,让其在群体活动中忘记孤独。
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便秘问题,孤独、抑郁问题,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细致、全心的护理,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2版,2006:192
【关键词】老年病人 身心特点 心理问题 护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64-02
1 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1.1 生理功能减退
1.1.1 人体衰老全身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功能下降,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多见,发病块,病情危重,病程长,且反复发病。
1.1.2 老年人多半听力下降,视力减退,动作缓慢,语言不顺,会给接诊人员询问带来困难。
1.2 心理变化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情绪不稳,患病后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利于疾病的负面因素。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2.1 焦虑不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加重了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如癌症患者除外),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60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患者以为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2 孤独寂寞 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喜欢与自己的儿女们聚居。住院期间,断绝了同他人的交往,加之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物,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故产生孤独寂寞感。久而久之便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护士对待老人要多询问,增加同他们的接触与交谈。切记对他们冷淡和疏远。指导家属及子女多探望老人,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看电视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2.3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肓,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护理原则: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3:女,68岁,肝硬化,病情加重,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加重,并伴有呕血及便血,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胃溃疡出血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压力,恐惧感消失。
2.4 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会给社会家庭带来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要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4:女,63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了消化道溃疡,思想负担较重,认为自己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有轻生念头。经与家属配合,挖掘老人的心结,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自理。
2.5 情绪不稳 多见于脾气急躁,易激惹,爱挑剔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护理原则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5: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中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2.6 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例6: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病。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但又找不到病因而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取疏导的方法,耐心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晚上熬夜和劳累有关,并做了适度的保证,二天后病人高兴出院。
2.7 怀旧童返心理 老年人喜欢追忆往事,留恋老同事,对有的人或事反复的向人叙说。有的老年人爱吃、爱玩,言谈举止表现得非常天真幼稚。
护理原则:护士在接触病人时应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不要嫌弃他们嗦,不要冷硬顶撞和嘲讽打击,对其应表示理解同情。与老年人交谈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时间和周围环境,防止其因精神上不能承受而出意外。
例7:女,74岁,肺心病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后又住进一位和他年迈相仿的老年患者,两人每天相互倾诉,感叹过去的物是人非,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对医生护士的工作也能积极配合,病情很快好转,不久痊愈出院。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老年人感情脆弱,易激动。在某种意义上讲,老年心理护理比躯体护理更重要,其临床效果有时可达到甚至超过药物治疗效果。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对于心理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护理上能给患者提供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最佳条件。
参考文献
[1]邱霞,任宝华,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