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国内;云端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3)03-0104-05

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而“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放弃被动就业,转而涌向自主创业的大营。创业之路乃三尺之功,首要一步便是选择恰当的创业模式。针对创新创业模式进行研究对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极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同的创业模式代表着不同的创业要素及才能素质需求,创业大学生只有因才择业,以自身实际情况契合所选的创业模式才能避免迷失在成功的起跑线上。同时,创业模式研究还可为创业教育提供指向,从创业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一、 国内目前创业模式发展现状

在我国创业学研究领域,许多学者都对创业模式的细化、分类做过探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不同分析维度出发,对目前国内创业市场上存在的创业模式进行整合归纳。从大学生创业时机选择角度分析,有兼职创业、休学创业和毕业后创业3种创业模式。万细梅等学者从核心能力、资金来源和企业产权关系等动态因素将大学生主要创业模式划分为积累演进式、连锁复制式、分化拓展式、技术风险式、模拟孵化式、概念创新式6种[1]。黄健柏和李杜以长沙高新区首批留学生创业企业为研究主体,结合团队组成、筹资渠道、企业组织形式等创业要素总结出目前以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长沙大学生创业可选择的主要创业模式:“导师+弟子制”、“个人+公司制”、“个人+投资商制”、“同学合伙制”和“家族合伙制”[2]。这类创业模式分类研究虽选用的划分维度不一,但都以创业所涉及的社会资源作为要点进行分割、剖析。整体而言形态多样,但因素分析过于分散,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往往难以把握如此之多的创业因素来进行选择。另外,不少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上的创业扶助,将地域特色纳入创业模式的创新培育环节,极大丰富了可供选择的大学生创业模式,也为其他高校的创业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彭小媚等专家以分析温州独特社会经济环境为前提,总结出温州现存普遍的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加盟、依托一些公司的客户关系网创业、进驻创业园以技术创业、法人股份制的小型公司这4种创业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在加强校园和社会契合这一思路指导下的温州大学所探索出的“0+1”大学生创业工作室这一新型的创业模式[3]。校企联合培育创业人才的典范屡见不鲜,也是各高校不断实践的热点,但此种模式仍存在着政策条件、资源分配、抚育人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对创业者自身的要求和隐性门槛过高。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各地方均涌现了卓有成效的代表性成果。针对基层县市的大学生创业土壤培育发展,浙江省海盐县通过创建“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实行建园准入制和主体参与制,选拔创业“带头人”,辅之宽松的创业氛围和各项优惠引导政策,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之路[4]。政策型导向的创业开拓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的持续热点,但地方要素明显,一般化推广适应性稍有欠缺。

综合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可见近年来无论是在理论总结、模式划分层面还是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联合实践方面都涌现出了许多可喜的探索性成果。而大学生创业模式所牵涉的资源要素纷繁复杂,且透视维度又各有偏重,绝无此优彼劣之分。且在中国宏观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更多更新的创业模式将应运而生,硬性归纳出涵盖所有现存的创业模式的框架实属不必。正如本文开篇所提及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的价值在于为创业者提供可供选择的基础模式菜单,使其能在面对海量信息资讯和繁杂的创业因素时以清晰的头脑审时度势,做出最为适宜的创业决策。但对于初次试水、缺乏经验的创业者,要其在初始阶段就全面思考各项资源要素、自我能力配比和团队组合拣选,这个起点显得过高,也往往使得大部分心怀创业理想的大学生望而却步。要改善此种情况,为更多大学生铺设切实可行的创业之路不仅需要在整合创业模式时淡化稀缺资源比重,更需要结合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训机制,铺垫一个综合创业教育与模式选择的立体平台,有效对接创业教育中所强调的能力培养和未来创业实践中的模式选择。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应重视在创业途中涵纳创新元素。这里所提及的创新创业,是指摒除借助资金后盾开展加盟直营、特许经营复制性创业和继承家族企业的繁衍性创业方式,创业者通过自身能力挖掘,依托资源平台的链接,实现从“无”到“有”的开创性事业。之所以有此一谈,是鉴于这类复制性创业和繁衍性创业都需要较为厚实的资金支持,这恰是多数大学生所匮乏的重要资源,推广及实践难度大,因而该类创业模式难以成为当今国内大学生创业市场上的主流模式。创新创业模式就在于突破这类硬性的瓶颈限制,将大学生所特有的创业活力、能力优势、创意激情借以合适的平台发挥到最大化,使创业走向“平民化”,才能真正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而限制创业成功率的另一大障碍就是能力,如前文所谈到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将创业教育与创业模式相链接,在培育大学生创业思维和意识的能力提升过程中,融入恰当创业模式对接板块,构建相对应的孵化平台,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归纳出目前可实现的3种创新创业模式:

(一) “模拟企划+资金注入”模式

这种创业模式以参赛学生创业方案企划案为创业教育及能力培育平台,多以各个高校或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模拟经营、模拟企划大赛为形式,在意趣和竞争的氛围下引导大学生逐步走向创新创业之途。

利用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机会进行创业,可以说是很多大学生迈向创业之路的捷径。要实现这种创业模式,首先需要提出独特的创业构思和意向,并将创业构思概念化,形成发明创造实体产品或技术专利等参赛作品。同时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后,制定出一套具体、可实施性的把产品或服务成功推向市场的商业计划书。在这类大赛中,参与学生多以团队入赛,在成员自由选择、性格与能力磨合过程中相互促进,往往就此形成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参加比赛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大赛熟悉了创业基本程序,储备了相关创业知识,积累了珍贵的创业经验,接触并了解了社会,这正是实施创业的模拟实验。且全国性的大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好的创意方案通过遴选脱颖而出后,便极可能获得有识之士的认可,相关企业便可出资扶助,或者凭借风险投资基金开创新事业。

这类活动在国内并不鲜见。如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推出的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就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了极佳的展示平台。自其首届赛事于1999由清华大学承办后,创业计划竞赛便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风潮。每届创业计划竞赛都有许多获奖成果得到利用,孕育出一批高科技公司。在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创业企划案中正式签约项目获得的投资金额高达5 760万元。第五届“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赛前便有25家企业与13个参赛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获得共5 921.35万元的风险投资。其中来自浙江大学的高科技化工品创业计划更是独占1 100万元风投资金。总体来看,此种创业模式通过创业大赛进程的逐步演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可以说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施融为一体,经过激烈的竞争和筛选后,实体成果初见雏形,是一套完整、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扶助思路,实践性极强。

(二) “技术导向+园区孵化”模式

大学校园是丰硕的科研成果聚集之地,各高校和各地政府也往往热衷于兴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园。成熟的创业园区的产业往往以市场为导向,涉及电子、化工、生物、信息等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为掌握关键技术及研发成果的大学生指引了正确的探索方向,是一种由政府搭台、学生唱戏、企业参与的优质创业模式。

在这种创业模式引导下,创业大学生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市场潜在价值和前景预测分析,在认真撰写商业计划书、联系组建创业和管理团队的同时及时获取政策扶持信息,以匹配入园条件,申请进入创业园区。顺利成立创业企业后,便可实现经营管理新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服务等。建立创业科技园的同时可以达到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的目的,进而完成创业模式和创业教学的协调配比。创业园区内提供持续性的年度培训计划,专家授课、企业参与、模拟流程实践、头脑风暴讨论与企业实地观摩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参与园区培养计划的创业大学生得以身临其境,真切体验创业实境。同时,由园区聘请的各类创业基金会的导师、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委、具有丰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或是创业经验人士等担任讲师,使创业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获取各种创业要素和能力拓展的机会。

在此模式下,创业企业的孵化过程可融合多种经营方式,如在大学生进行创业实体化操作的前期,由孵化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辅助支持,而创业企业则通过相关业务联系和定期考核经营状况为主要纽带,与孵化企业形成链接。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业企业团队和孵化企业可进行双向选择,孵化企业可选择享有创业企业的部分股份,获取利润回报,也可由社会企业持有创业企业的控股权,而创业团队则掌握部分股份,并得到一定数量的股份回购资金[5]。这种创业模式因其政策指向效果显著,在各地区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浙江海盐大学生创业园区中,浙江吉安纸容器公司大学生创业二期团队完成了30个技术改造项目和10个技术创新项目,为孵化公司增加经济效益1 000多万元,年均为公司节约成本或增加收益1 600多万元[4],真正做到了通过技术改造活动获取公司技术改进和创业大学生迅速成长的双丰收。同济大学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同济分基金,利用“孵化服务和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的新型孵化模式,两年内培育了多达36家完成工商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注册资本金约1 900万元[6]。如此丰硕的实践成果也证明了创新创业学生所掌握技术成果只有通过园区有步骤的管理、孵化,有效规避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创业风险,才能造就更为辉煌的成绩。

(三) “创意课程+多渠发展”模式

以上两种创新创业模式的培育平台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各个高校、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推广,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虽然通过竞赛平台和园区孵化取得创业成果的大学生较多,但相比全国数百万的亟待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打造一个涉及学生面更广,创业形式更为多样,孵化门槛更低的创业模式及培育平台。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创意课程纳入大学生教学计划大纲,不仅是从起步阶段宣传了正确、积极的创业价值观,同时更是将创业资源铺设在了最广泛的平台,弥补了创业竞赛或创业园区模式可能造成的稀缺资源配比不均的马太效应。

将创意课程纳入教学体系的实践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常规步骤,在全国各高校也均有体现。但过分专业、系统化的传统课程体系将知识板块划分得过窄,同时也割裂了学生对创业能力的理解,这显然不符合当代新形势下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无法保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输出[7]。因此,在创意课程体系设计当中,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容,将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贯穿于大学生4年教育的全过程。在该创业模式指导下的创意课程主要分为3个层次。首先,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通识课程体系,作为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基础环节。其次,对于那些在通识课程中体现出极大积极性和有较强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设置专门的培育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提高其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最后,由创业导师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以相关项目或创业活动为引导,鼓励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创业小分队,定期汇报创意方案成果,在教师及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改进磨合,逐步完成可供操作的创业企划。这三大课程板块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结构模型,辅之以多样性的融资渠道,实现创业成果迈向市场的孵化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及特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大学生潜在的创业素养,是真正的“平民化”创新创业模式。

以上3种创业模式虽各有侧重,平台各异,但在实际运用中可互通变换,弥补模式内自生性的不足。尤其是创意课程及多渠发展模式的孵化阶段,可以选择借用大学生创业模拟竞赛的平台,也可以实现入创业园区接受进一步的哺育培养,与社会企业衔接。这三大创新创业模式的良性互动,定能为国内高校的创业大营培育和输送更高素质的创业大军。

三、 两岸多校数字云端互动教学实践

创业资源的稀缺性和分配不均始终是制约创业模式和创业教育纵深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借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提供的便捷平台,高校以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桥梁在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无疑是突破这一难点的重要一步。国内各高校中也不乏先例,华中科技大学的科技创业课程通过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并配合科技创业论坛,为学生提供资料阅读、专家答疑等服务。中国科技大学也推出了与美国北卡大学的全英文联合课程,成功实现了中美高校网络远程互动教学。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高校实现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但由于这种基于网络的开设方式需要稳定的技术后台支持,且高校间沟通协调成本耗费颇大,真正得以持续开设的并不多见。

时至今日,中南大学商学院与台湾中央大学发起的两岸云端网络课堂《网络创意营销》已进入第10年,参与的高校包括台湾中央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南大学,参与的教授和学生分别为8名和116名。这一海峡两岸间建立起实时互动的创业培育桥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数字化教学成功范例之一,也是创意课程结合多渠道发展这一创业模式的有效实践。该课程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实时互动教学和两岸多校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验平台,并通过近10年的发展,对课程中学生产生的创意成果进行跟踪,总结这一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特点并加以推广。本课程在平台搭建上依托台湾太御科技公司所提供软件和行动教室,利用JoinNet软件的独特优势来实现的实时语音、视频和文字传输,提供了本课程可靠的技术支持。基于稳定的后台支持,该软件所提供的虚拟教室不仅是教学的场所,更可以无偿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通过通识性课程将创业教育和创业模式完美相融,这是两岸云端互动教学实践所具有的无法比拟的独特性优势和特点。

目前,《网络创意营销》课程作为参与学校的选修课纳入了正常的教学体系,并经过多年的实践已逐步规范。各校教授、学生借助这个网络平台,进行了热切的交流和沟通。两岸多校学生渗透式分组,参与每周准时开放的虚拟课堂。太御科技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单独的虚拟会议室,以供两岸多地的学生课后进行方案讨论。由6校8位名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共享自己的网络营销和创业理念等相关知识,在讲解的同时通过讨论版来上传他的资料,每一位同学都能共享并且保存。至课程中后期,要求由各校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创业方案,将具体思路和虚拟会议室的语音串流文件整理上传至每组专属博客。各位老师访问观看,并挑选出较优秀的组别在课上进行方案进程汇报。每期均有数位老师和特邀的自主创业实战家对学生的方案给予多方指导和改进。

多年来通过这个网络创意课程的培养平台,学生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打造了许多新奇有趣的创意方案,如名为“悠游UU”旅游行程规划服务网站,“唯它独宠”这一个针对于宠物市场的大型综合的网络平台,“乐活城邦”实时分享互动网络联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怀老年人幸福的社交网站等等。学生和老师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分享创意与灵感,两岸多地的同学通过一个学期的交流讨论培养起深厚的友情,地域文化的差异碰撞激发出学生们无限的创业热情,相信这些极富创意且借用网络平台得以实现的创业方案将成为这些青年学子实现创业梦想的启程碑。与此同时,随着课程逐步演化,走向成熟,本课程的合作高校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数字化虚拟教学管理经验。乘着数字化浪潮的东风,两岸云端网络课堂将坚定推进,勇为创新,不断地在实践中为现代化教学管理改革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万细梅,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2007(1):2122.

[2] 黄健柏,李 杜.大学生创业合作制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0(3):8994.

[3] 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132.

[4] 温金海,翁书林,张功云,等.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模式[J].中国人才,2010(10):3337.

[5] 俞金波,黄文光.大学生创业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3840.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科竞赛;财务管理;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10-02

一、各类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的现状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实务工作能力的活动。目前,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的种类比较多,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也有各种学会等非营利机构及企业等组织的竞赛。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这一类竞赛又分为国家、省、市级竞赛。国家级竞赛如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包括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挑战杯”。省级竞赛(以浙江省为例)如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面向浙江省全体财会专业大学生、旨在“顺应财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的各项能力,培养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市级竞赛(以浙江省为例)如绍兴市教育局主办、面向在绍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的“绍兴市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宁波市教育局主办、面向宁波市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宁波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等。

2.各类学会等非营利机构组织的学科竞赛。这种类型的竞赛一般是在相关学会的指导下由企业承办,或直接由非营利机构主办,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竞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财经教育分会主办、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网络大赛”,由AIA国际会计师公会发起主办的“AIA杯上海市大学生财务案例分析大赛”等。

3.企业组织的学科竞赛。这种竞赛活动一般由相应企业组织,通过竞赛活动推动学子就业,提供以创业促就业的社会服务。如,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共同主办,面向上海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工商银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由财通证券联合共青团省委、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主办的“财通证券杯大学生理财创业竞赛”;等等。

二、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夯实专业基础。近年来开展的财务管理相关竞赛通常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一般要求参赛团队基于市场调研和分析,设计、制作完成符合要求的综合方案,或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的竞赛还要求参赛过程中全英文表述。如,宁波市首届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要求各参赛团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及状况,从理财目标、财务状况与财务机会评估、策划方案制订、财务方案执行、监控和调整、理财方案的评估及可行性分析等方面,立足现实客户,自拟题目,制定一份结构完整、具有操作性又能满足对象需求、切实可行的理财规划综合方案。又如,浙江省财会信息化大赛,结合上市公司的综合性案例,要求参赛团队就公司经营战略与风险管理、资金筹集、销过程、利润分配中的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金融、法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而AIA杯上海市大学生财务案例分析大赛更是要求参赛团队在提供的一份英文案例考题的基础上完成一份详细的英文策划书,并全程英文表述。上述竞赛虽然形式各异,但这些竞赛涉及的内容往往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个课程群,基本涵盖财务管理相关核心专业课程,基于英文案例考题完成英文策划书更是要求参赛团队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会计实务操作。因此,竞赛中通过对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非常有利于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对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也大有裨益。总体而言,通过参赛,学生在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设计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企业日常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方面,定位于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财务管理学科竞赛体现参赛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灵活性和自主发挥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这种完全开放式的竞赛给了参赛者巨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参赛,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成为参赛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3.有利于推动学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良的学风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刻苦学习、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通过竞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理论知识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目前开展的财务管理相关学科竞赛来看,竞赛基本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竞赛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也就是说,参赛学生一方面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第二课堂(竞赛);另一方面,参赛学生总结参赛项目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回到第一课堂学习,又会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带动整个第一课堂的创新氛围和良好学风。

三、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具体举措

1.依托竞赛,将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引向纵深。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为启发学生思考,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相关专业课教学中,融合竞赛内容,在有条件的课程中推广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变学生被动听课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从中长期看,应将竞赛逐渐融入常规性教学中,在现有条件下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梳理,对设置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对相关课程的大纲进行合理修订,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2.采用多种形式建立学生创新平台,大力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应着眼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益的创新实践活动来促成和提升。在新形势下,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设立专项基金,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平台和实践平台,如创建更多的研究性社团,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案例模拟,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举办校内竞赛,给更多的学生参赛机会;在公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ERP实验室;学校邀请企业家、财务总监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等。总之,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管类专业 孵化基地 创新 对策

基金项目:2014年市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财管类专业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创业方案”(项目号为201410057052)阶段成果。

一、财管类专业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发展前景良好

2009年底,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财政拨款,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建设的“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启动以来,立足于长期为全国的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将通过走进高校、走进创新型企业、走进城市科技园区的“三步走”战略,将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推向全国,进一步筑牢企业发展基石。

目前,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已经在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浙江、广州等多个省市高校落户,帮助高校大学生获得优质企业实习、就业机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2011年7月天津商业大学建立“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实习生选拔示范基地。实习生选拔基地将为学校搭建同各行业100强企业在学生实习、就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合作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走向优秀企业的途径。基地建立当年,孵化基地管理办公室就在天津商业大学选拔首批08级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全国物流100强企业暑期实习项目。

(二)财管类专业校内外实训难度大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财管类专业由于实习财务岗位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校外的顶岗实习,不能实质性地接触企业的财务业务,主要为财务的基础性工作,甚至从事财务文员工作。针对应用型本科财管类专业校内外实训难的现状,提出建立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在孵化基地,指导在校生在企业实训,提高应用能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企业的需求。

(三)学生及企业的需求

通过对200位财管类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针对就业前景的认识,薪酬的认可度,专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证书等问题,了解目前学生中对财管类专业应用人才孵化基地的需求量较大。

通过对天津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记账公司和会计事事务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财政局、海事局等事业单位等30家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财管类专业毕业生的最低学历要求、毕业生的工作经验最低要求、专业与职业素质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多大的差距、财管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培养目标、设置适合财管类学生就业的岗位。得出企业对财管类人才的需求规格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应用型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建立财管类专业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需求

作为在大学深造的在校学生专业理论并不缺乏,缺乏的只是工作经验,现在大学生去企业应聘职位的时候,总会被“工作经验”、“工作经历”断送美好的机会。在孵化基地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轮岗练习,得到全面的锻炼。会计人才市场对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不单纯看重学历,更注重其是否具有实际能力,企业要求会计人才具有综合能力。

(二)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提高就业的适应能力

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迫切需要同时兼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现代的大学生都自识过高,都觉得大学毕业应该出来坐办公室,却忽略最基础的。大学生刚一毕业期望太高,总想着自己是高学历的知识人才,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往往要求高待遇,这些导致了我们大学生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的训练,使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不光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拥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建立财管类专业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相关对策

实际应用型人才孵化基地以“创新形式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向传统教育与传统培训模式提出了挑战。创新行动培养模式强调“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同时,按需定制培养方案是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的重要特色。

(一)成立专门孵化公司

专门孵化公司可以是一个记账公司,是一个存在于大学和社会之间的跳板,雇佣拥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和在校教师工作,培训在校大学生。这个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针对考证,帮助他们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第二部分是为成功通过考试的大学生配备注册会计师,辅导实际操作。企业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来源于完成客户任务的收入,一部分来源于实习学生交纳的费用。企业的主要支出为在职人员的工资和日常业务支出,如果实习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企业会根据贡献量的多少给与一定报酬。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让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大学生能够得到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与企业的需求达到零距离。

在财管类实际应用人才基地,经相关部门授权,承揽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业务,将报名、鉴定、发证规范化,方便学生取得相关证书。

(二)大型公司成立孵化部门

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公司,可以建立孵化部门,也可以称为企业学院,培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同时为这些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成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针对具体企业,会根据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管理现状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课程内容、授课教师、培训形式均依据企业的实际培训需求专门设置。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认定,比如国际国内知名的事务所,比如有良好教育培训基础的企业,建立孵化部门,为进入孵化部门的大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参与真实业务操作,或模拟业务实训,出具实践证明,甚至为其推荐就业机会。这样学生具备了学校之外的权威的第三方认证,会促进学生就业,解决企业求人才之难。

(三)院校建设孵化基地

高等院校中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建立孵化基地,相当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利于校内的师资,和区域内企业的真实业务,为本校和其他院校培养学生。为鼓励学生进入孵化基地,可将孵化基地作为实践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规范。

在孵化基地中,组织有关教师组成管理咨询团队,通过为企业量身设计财务方案、定期举办讲座,为企业提供后续教育等服务,使企业自愿自觉为学校提供实习环境,真正起到实习基地的作用。通过为企业提供理财咨询与服务、方案设计与研究,一方面可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为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提供大量优质的素材,还可以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教师、学生参与到管理咨询项目中来,真切的感受企业环境,在实战中提升专业能力。学校还通过创新研讨会、创新论坛、创新峰会等形式,定期举办高规格权威性质的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创新企业、企业创新人才在基地开展创新成果展示和创新经验座谈会,使其成为国内外创新人才向往的经验交流平台。

(四)出台税收扶持政策

目前,国家已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2014年1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通知,明确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两部门《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此外,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孵化器的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建议对企业建立孵化部门的相关孵化业务建立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孵化业务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激励创业者建立相关的孵化公司,企业开展孵化业务。

参考文献:

[1]赵芳菲.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发展[J].经济师,2010

[2]余家军.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哈尔滨商业大学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传播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切实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学校成为鼓励创新、培育创业的沃土。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 探索 实践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经教育部批准,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198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学校拥有涵盖经、管、工、法、文、理、医学、艺术等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58个,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院校。

作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商科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传播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代企业商务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切实在全校59个本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哈尔滨商业大学成为鼓励创新、培育创业的沃土。

一、指导思想

坚持开展创新创业,努力践行学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针,将学习文化知识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综合竞争力,改变传统就业思想,展现创新创业再就业的新途径,培养既懂专业又善创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多数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针对学生全体进行设计和实施,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通识性特征,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

二、总体思路

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中,以突出创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创业教育氛围的社会性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创建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融合且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渗透融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形成第一、第二课堂互动的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运行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学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把课堂拓展到实践中心和社会,把课内知识学习延伸至自主创新实践,形成将第一和第二课堂结合的研究训练体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把创业课堂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术创新活动结合起来,突出创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多种类、多渠道参与创业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三、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自发的创业行为、零散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相关活动已经受到高校的关注与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规划不合理、时间不确定性、涉及面窄,不能使多数学生受益,不能称之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因而必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分。所谓第一课堂是指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并按照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泛指计划学时以外的与教育相关的一切实践活动。第一课堂有严谨的内容体系和计划,是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精心设计的;第二课堂在多数高校还没有针对学生个体而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通常也是随意的。

尽管教育界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并不缺乏认识,然而第二课堂被忽视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原因在于:一是高校没有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整体规划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要求;二是高等学校对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管理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造成了事实上的割裂;三是第二课堂没有适当的(或明确的)载体,盲目追随形势,看似热闹,成效甚微;四是第二课堂往往只是面向个别学生群体,不具备普及性。创新创业教育不单是对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以第一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要求,而第二课堂所具备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特征恰好弥补了第一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欠缺,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给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等重要地位,把它们都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同时纳入培养计划范畴进行整体设计,并为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设立学分,使得第二课堂教育具备面向学生全体的通识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相协调

近年来全社会对于创业工作的重视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不同机构有关创业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也经常通过不同途径下发到高校对口职能部门,各部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其结果往往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多头管理的状况,不能形成合力。一般来说,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教务管理机构为主导的组织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第二种是以团委、学生处或招生就业处等为主导的组织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讲座、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和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第三种是通过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学校科技园或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协调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主要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学科竞赛等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为避免多个平行部门,造成互不负责的局面。哈尔滨商业大学从人才培养整体设计考虑,逐步建立以教学管理部门(实践教学管理中心)为主导、其它各部门相互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利于哈尔滨商业大学通过正常的教学管理渠道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起多部门协调式组织管理方式,将课程教学、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创业体验和创业过程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过程。

四、具体做法与成效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学分

哈尔滨商业大学一贯重视实践教学,在每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都将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单独教育模块。在2013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训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构建哈尔滨商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开设《创业基础》、《创业实践》、《公司创建与运营实习》、《现代工业技术实习》等课程,共计10学分。

(二)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代企业商务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契机,增开《物流系统仿真》、《仓储系统仿真实验》、《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模拟》、《创业模拟实训》等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改革课程内容、使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推动经管类综合实践教学改革。

同时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在全校经管类专业开设《企业运营模拟与竞争》、《erp沙盘模拟实训》、《现代商业银行实务模拟》等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管理和决策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心已成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课程实验中心、校内学年实习中心、学生创业中心、教学成果孵化中心及社会咨询服务中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业与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自2008年以来,中心面向20个本科专业开设实验课程52门,实验项目298项,累计完成实验人时总数1204780人时;围绕“两条技术路线”开展了54期《公司创建与运营》综合实训,近24300多名学生参加实训,指导学生完成创业设计作品2020多份;完成经管类专业27000名学生的学年实习;指导部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中的实践内容。

(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助力学生真实创业

2012年哈尔滨商业大学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一定程序遴选一批创业意识强、有一定创业能力和潜力项目的学生团队注册校内模拟公司,重点资助该类项目进行真实创业经营,积极开展创业实践。

目前哈尔滨商业大学共获批90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公开3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8项,取得一批丰硕成果。同时,通过在教学主楼和图书馆开设咖啡屋的项目、将体育场部分闲置的摊位无偿提供给创业学生,组成创业园等措施,开辟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创业辅导、就业实践等功能的场地,为学生搭建起实现创新成果和创业设想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四)开展“创新创业百家讲坛”活动,传播创新创业思维

“创新创业百家讲坛”活动旨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航,促成以政府、高校、金融(投资界)、媒体(大众传播)、中介(创业孵化器或园区)和企业(大学生创业企业)互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推进模式。论坛将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界精英、专家学者、优秀创业导师以及年度最具代表性大学生创业团队主要成员,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对话青年大学生群体。讲坛以“迎挑战?创未来”为主题,分三大部分进行:创业历程——就业规划——创新风采,各个部分相互独立,三者之间又连成一个统一的主题。目前已经举办5期高质量的创业讲座。

(五)开展创新创业科技竞赛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哈尔滨商业大学努力为广大学生搭建科技竞赛活动平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为学生成才成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自2005年以来,每年在全校开展大学生管理决策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GMC企业管理挑战赛、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物流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市场营销大赛、“挑战杯”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等10多项经管类赛事,协助校团委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通过精心组织,在全校掀起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的热潮,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创业之星》专项竞赛三等奖等经管类赛事省部级以上奖励80余项。

五、结束语

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哈尔滨商业大学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独立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实施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学中,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体系,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校政企合作培养。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张莉,章刘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2(19).62-63.

[2]张莉,章刘成.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实验室研究与 探索.2010(3).

[3]章刘成,张莉.省属普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初探.中国电子商务.2013(6).

[4]章刘成,张莉.大学生创新创业探究.中国电子商务.2013(11).

[5]张莉,章刘成.公司创建与运营实习方案设计初探.实验室科学2009(5).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指出了一些地方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任务与措施,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发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的浪潮。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有之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介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型院校之间的一种类型,其实施的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突出表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实、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1]。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和重视以能力培养的考核方法改革,关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个体主动的个性化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除了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过程高度关注与社会需求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概念。创新教育侧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教育是将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付诸实践,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创新的事业,更强调行动方面的创造[2]。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辩证统一的整体,强调的是“知行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的是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与素质的生成,而这正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有之义。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能够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的转型,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办学功能、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等要素都需要转型。实现平稳转型,将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自身的长远发展以及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力度。然而在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有实践经验和高技能等级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学科专业特色不鲜明,开放办学程度不高等,难以支撑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需求。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促进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好的转型。

二、山东英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

与实践

山东英才学院自升本以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明确定位、制定规划、不断改革,确立了“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文化素养良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组成的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岗位技术能力、职业迁移能力为重点,构建了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和素质拓展四大模块组成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各个环节,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产教融合、能力导向、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制度引领、条件保障、能力为重、应用为先、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重新梳理实现培养目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适合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模式;修订完善适合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体系、条件保障体系,搭建能力训练平台,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不断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专家讲座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学校自2004年开始便开设了创新创业指导课,作为学生必修课,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38学时,2个课程学分,分别在第二、第五学期开设。引进超星泛雅“创业创新领导力”、“创业精神与实践”等在线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选修。开设了“创造发明”等选修课,为有创新创业兴趣和意向的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每年邀请优秀企业家、行业协会代表、人力资源专家和创业典型走进校园、走上论坛,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讲座,讲授创新创业知识,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同时将创业课程、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并嵌入专业教育课程中,依据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群,形成大一至大四“层次分明,四年不断线”,以“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职业素养、职场能力、职业能力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六维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1)课内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由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开放实验室等组成。学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扩大实验(实训)室开放范围,规定开放实验项目,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以申请认定创新实践学分,激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重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2)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平台。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协同育人。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80余个本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知名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如山东万声通讯实业有限公司与市场营销专业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采取“校中企”模式管理和运营,由企业委派技术和管理人员驻校,一方面合作开发实训课程、编写实训教材、承担呼叫实训项目;另一方面对外承接企业服务外包业务,使学生不出校门即可直接感受企业文化、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此外,还与企业共建创业学院,如成立电商创业学院、秦工国际跨境电商学院等,搭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切实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3)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有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建立了“山东英才?特星连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费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创业指导教师,从项目引进、配套设施、创业培训到装修开业,学校全面实施“创业一条龙服务”,让学生零投入享受自主创业全过程,构建起了集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导师辅导、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

3.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为载体,强化大学生专项能力训练。学校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将科研创新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专利发明、社会实践等全部纳入该工程。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增加“创新学分”或“个性化教育学分”,安排在第2―7学期分散进行,要求和鼓励学生通过选择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至少获得8学分以上的创新学分,多出的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或其他选修学分。通过该工程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制定了《山东英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山东英才学院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山东英才学院学生技能大赛组织管理及奖励办法》等文件。

4.校企共建行业学院,推进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和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行业学院,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专业教师队伍、共同搭建实训平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使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学校与中兴通讯集团联合成立了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双方共投入1500万元,混编教师队伍,营造职业场景,共同培养通信工程和云计算两个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与富达装饰工程公司成立“英才?富达装饰学院”,组建了“富达装饰工程班”,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与漱玉平民医药集团合作成立了“漱玉平民药学院”,组建英才?漱玉平民“店长班”、“药学班”、“营销班”,共建实习实训室――模拟药房;与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安信园艺学院”,改善学生校外实习条件,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LG浪潮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共建“英才?LG浪潮创业学院”,通过线上线下创业、服务地方企业等形式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搭建起一个面向学生的网络创业平台,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

5.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联动式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与管理体系。为理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的管理体系,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就业指导与校企合作处、学工部、科研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各个部门既合作,工作上又有所侧重。其中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科技竞赛、专利发明由教务处牵头,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由科研处牵头,社会实践由学生处(团委)牵头,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由就业指导与校企合作处牵头,均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制度。

学校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建立了“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委员会――就业指导与校企合作处――二级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二级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学院就业创业办公室――毕业班辅导员”“双重三级”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体系。

(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成效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2011年,被省人社厅、教育厅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2012年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两项称号。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与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构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海信集团合作共建 “海信班”,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机械学院联合成立教学部,双方互派师资构成高水平教学团队,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校企协同培养共同体,旨在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土木工程专业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3+1”模式,与企业合作组建校企合作办学实验班,即学生在校理论课程学习时间累计3年,企业实践实习时间累计1年,合作开展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构建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以人为本、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核心课程+方向模块+职业平台”的课程体系,独创了 “幼儿英语教学法”,建立了校、园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提出“三能”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旨在培养“能应用、能创新、能创业”的“三能”物流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构建了“整合知识的认知能力+操作实践的应用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三位一体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创建了“一种模式,两个平台”集成创新的教学体系、以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平台为基础的“交叉递进多层次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2.学生获奖成果较为突出。(1)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方面,近三年山东英才学院学生共获得80余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2)在科技竞赛方面,在2012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省赛金奖。(3)在社会实践方面,近三年,有10支团队获得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10名教师被评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14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4)在专利发明方面,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53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毕业生顾业栋在校期间获得2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专利无偿捐献给其他国家,收到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元首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