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引言:中学数学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并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数学问题处理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的实际研究和探讨,通过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回归数学学科的特点。

一、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习惯是进行数学问题处理的一个基本逻辑形式,对进行问题的求解、讲解数学问题步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刺激学生进行初中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中学数学学习中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建设实践,在通过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建立数学思维习惯,加强实践结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中学数学教师在形成良好数学教学思维后,会对讲课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在数学思维的转化下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能够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3、促进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

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良好、新型的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教师本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在教师数学思维模式的带动下促进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思维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局面,对于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实现讲授内容从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增强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讨论,自主研究科目,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小组式的合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合作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同时,能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同时能够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交流思想,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

某初中深入进行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该初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坚持贯彻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适当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该初中某班级的数学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以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群体进行了分层,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式教学。然后改版机数学教师鼓励同学进行自由一对一帮扶,会在简单介绍数学教学内容后进行工作部署,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备课,让学生在进行相互合作探究后对数学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了解学习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充分锻炼较优秀基础的同学的学习能力,同时加深该部分学生对数学课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对知识的延伸拓展有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更加加强。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讨性课外数学交流活动,加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进行交流活动时进行自主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逐步建立起较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通过将班级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进行有计划的合作交流式教学,使得该班级的数学成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日益增长。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创新思维:是指依据设定的目标与任务,利用已有信息,从各方面开拓思维,以取得新颖的、独创的、高品位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

独创性.它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创新思维要求思维主体能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敢于质疑,能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勇于创新.

新颖性.它是指思维的目标、方法、过程等方面都比较新颖.

综合性.创新思维的综合性特征要求思维主体能恰当地把握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不能仅仅只是注重对个体问题的解决,更要解决整体中存在的问题,要对观察到的材料及事实进行深刻分析并总结,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多向性.它是指创新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思想观念,它的思路更为开阔,从各方面发现、提出问题,且能有较多的设想和答案.如果遇到思路受阻的情况,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及时转变思维方向,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法.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另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内容丰富,且具有变化性和创新性思维,所以,它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中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创设宽松环境,提供创新舞台

创新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当人处于宽松的环境中,更能产生好奇心和更强的求知欲,从而才会有创新的想法和行动.曾有研究发现,因求知欲强而被表扬的学生更愿意继续探究,进而产生创新思想.所以,中学数学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其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1.师生互动,创造创新思维环境

学生应与教师共同参与到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可以加强他们与同伴之间的讨论交流,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处于随时互换的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教授“直线和圆的位置”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观日出”视频,以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直线和圆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观看太阳的升起过程,积极思考、探究,使他们的求知欲增加,并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能更积极参与本节课的学习.

2.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创新思维

课堂上,每名学生都希望能获得知识,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成功.那么如何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呢?此项难题就需要教师来解决.教师要深人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并注重教学中的各个细节,因势利导,化难为易,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在“旋转”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画“将三角形绕点0顺时针旋转30。的图形”,由于这道题目比较简单,容易解答,这样就可以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将上述作图要求中的“顺时针”去掉,提问学生图形将会变成怎样.由于未指明旋转的方向,可以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旋转方向有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且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生动活泼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并能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一个良好的适合敎学的情境则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运用提问、实验等方法,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能使学生更乐于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教授“用列举法求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同一花色的13张扑克牌,并提问:在这13张扑克牌中任取一张为7的概率是多少?此时,学生表现都很积极,认真思考,并大胆发言.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观点后,并请他们亲自柚取扑克牌来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进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创新热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以此来满足各种学习需求,数学学习的方式绝不仅仅只是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才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1.以多种形式进行知识呈现

例如,进行知识点“弧、弦、圆心角”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同时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指向明确的问题,使学生能获得数学体验,能更直观地发现并掌握新知识.在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探索过程中,同时变换问题,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对弧、弦、圆心角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只有在发现、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才能思考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通过提问并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营造符合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能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例如,在“二次函数定义”知识点教授中,对于二次函数y=a2++c(a,b、c为常数,且有的学生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强调a尹0,于是向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当a=0和a#0时,式子会有什么不同?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当a=0时,;r=+k+c是一次函数,当a#0时,;r=a2+&+c为二次函数,这样学生就知道了其中强调a一0的原因.因此,当学生产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进行培养.

1.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其能通过自主探究和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解答题目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敢于面对新问题,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同时,组织学生激烈讨论、交流,并进行合作探究,进而找出不同的解决题目的方法.这样,可以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也培养了其创新思维.

四、小结

本文阐述了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同时分析了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提出了具体的一些策略方法.期望能为中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层出不穷。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运用新兴的教育技术来完成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已经成为了现代中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发展其他学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发展中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必然的结果。

一、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当中的教学需要考量教学的内容再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某些课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选择中学数学课程当中的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一般都是中学数学教师在黑板上绘图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的处理方式更加直观和多样化地将其中的位置关系一一罗列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针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统一和全面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结合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也要注意融合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要学会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中学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时,现代教育技术虽然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内容,但学生在其中领会的知识却因为个人素质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在这时不能单纯地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而是要学会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学内容,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其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

中学数学抽象化和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容,需要经过自己的思维模式消化和再创造。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用形象化的比喻来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身来参与到教学演示当中。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证实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自然也就达到了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提升了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归思想;化归意识;主体地位

最近几年,伴随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逐渐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现阶段,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化归方法。

一、化归思想的概述

化归是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解决的问题,转化并且归结为另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即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为甲,通过比较采用某种转化方式,总结为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此问题可以设置为乙。学生通过解答乙问题,即可以得出甲问题的答案,即化归思想。

二、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方面

现阶段,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能够认识到化归思想对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以往的教学方法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即教师只注重数学理论基础的讲解,忽视将理论基础转变为实践应用,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心理。

此外,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生方面

中学阶段,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殊性,逻辑性强、难度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并且教师不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躲避数学学习。此外,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求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将化归思想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对策

1.重视数学基础教学,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改进和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现阶段,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应用化归思想,要求教师应重视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基本法则,推导、证明的教学,以此为基础,达到化归思想的最终目标。

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模型是指:对于复杂、抽象的数学理论,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转变为数学结构,即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概念与基本理论,进而为化归思想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能够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包括很多参数,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数学问题,通过设置问题确定具体的参数。

2.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化归的作用,要求教师应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化归意识,提高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问题进行转化。例如,在学到“圆锥曲线”时,教师可以依据以下标准设置问题,即圆锥曲线与定义的要求是否保持一致,圆锥曲线能否转化为标准的形式以及其他的形式等等,积极引导学生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具体化。

3.拓展学生的思维

现阶段,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联想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化归过程中,联想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学到等比数列的过程中,因为等比数列表达的内容比较零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等差数列,并且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相对比,进而使学生熟悉和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同时还应将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对比,逐渐探索并且发现等比数列的性质,并且可以利用相应的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化归思想的目标。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逐渐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分组讨论、学生讲授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总结、归纳、化归的过程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化归思想的概述,以及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化归思想,我们可以看出,化归思想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教师并不能够认识到化归思想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利用化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逐渐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归意识,逐渐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达到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教学 创新教育 创造思维

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从小抓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作积极的探索,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大脑思维,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强调动手能力,启迪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进而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学上教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行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整数“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了基础。

三、形象表达,发挥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1)学生通过触觉,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实物的六个面,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2)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了解表面积的意义。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出示长方体模型,沿着棱剪开,再展开,并贴于黑板。(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4)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巩固表面积的意义。(5)教师引导学生看两个展开图得出结论。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各种求法,教师再用电脑演示验证。(2)借助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室,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六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创新教育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需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刚.现代教育的误区.少女时代报(教师教育科研专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