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沟通五步法

高效沟通五步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沟通五步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沟通五步法

高效沟通五步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安全五步作业法

“安全五步作业法”就是把工作中的各项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合理地划分为五个循序渐进的步骤,这五个步骤既各自独立又互相推进,相互交叉。既可以把整个项目作为一个工作单元按照“安全五步作业法”进行推进,也可以把一个项目中各重要环节按照“安全五步作业法”推进,也就是说在一项作业中五步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形而上学地把各个步骤严格孤立,那样对工作不但起不到安全督促,反而会成为工作的拖累。

第一步:安全确认

安全确认包括作业前安全现场确认、方案研讨、安全预想、安全教育等,主要目的是在作业前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确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进行系统预想,制定对策,做到有备无患。

安全现场的确认主要是指组织者或管理者在进行一项作业之前,一定要清楚作业现场的安全状态,并把这些现场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作业者,使他们对要进入的工作场地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在思想上对环境给安全生产造成的不利因素有充分的认识,为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第一手现场信息。开工前这一环节主要由项目组织者或基层管理者完成,在工序中间这一环节主要由操作者完成。

方案研讨主要是指针对方案在作业现场施工中会出现哪些不利的因素,怎样把作业目标和现场环境做到有机的结合,实现安全高效。在设计方案中对于环境因素考虑不周的要结合实际修订。这一环节主要工作由管理者或者组织生产者完成。

安全预想主要是指在一项作业或一道工序开始作业前,结合现场安全环境和方案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人员配合、环境限制、工器具使用、材料使用等可能出现的正常变化和不利变化都要做出充分的考虑,并对这些变化提出对策,在出现这些情况后,我们现场的操作工就可以借助日常掌握的安全技能、安全演练等采取最合适的应对措施,使我们在应对不利因素占主导的情况下仍能够保证安全、降低损失。这一环节主要由生产直接组织者完成,最好的办法是由参与者共同沟通完成,安全预想会更到位、无疏漏。

安全教育就是指任何工作都需要落实,落实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充分的应对技能,那么就是要借助安全教育把管理者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给操作者交底,有针对性地部署,从而使操作者先掌握安全要领后作业。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好这一环节,安全检查、方案确认、安全预想才有得到了落实的基础。

安全暂停5秒,也就是操作者说在任何作业之间先暂停作业5秒,进一步对作业环境的安全、工器具安全、周围人员安全、安全措施的采取等进行确认,也就是风险辩识。是指系统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分析,辨识出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形式(正常、异常、紧急)以及有可能发生事故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从而确定是开始作业还是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安全确认这一步非常关键,是干每一项工作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基础不牢的工作在安全方面是无法想象的。这些事项根据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业务的熟练程度、作业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等会有不同,具体到应用中包括作业中环境变化的确认。

第二步:工器具、材料准备、手续办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从泛意上理解就是强调做任何工作之前,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军队打仗需要良好的后勤保障。同样,要做好一个项目、干好每一道工序,也需要对我们这个项目或工序中所使用的材料、工器具、材料甚至后勤服务进行周密详细的核算和准备,只有不漏项地做好各种准备,才能保证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这项工作要按照标准进行核算,预留安全空间,要充分考虑到应急救援物资、材料、工器具和安全措施器具的准备。

手续办理,这是开工前的必备。一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作业的合法性问题;二是不可能是孤立的,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他部门、人员、环境等。这就要做好各种沟通,按照规定该书面的要书面手续,保证作业合法;简单的也要进行口头沟通,也就是告知义务。

第三步:安全措施到位

安全措施到位包括安全防护、安全监护、应急工器具等。

安全防护是指针对这项作业中,通过安全预想对有可能造成工作中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环境变化等采取的防范措施,是由操作人员根据安全措施要求进行的。如电工作业悬挂禁动牌、钳工作业的安全帽、高空作业的安全带等。

安全监护是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最后防线,做好这一工作,可进一步减少现场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持施工现场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是由制定的项目安全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等实施。

应急工器具是指在某项作业过程中可预知的一些基本应急备品,如动火作业中的灭火器,酷暑天气下作业的人丹、十滴水,钳工作业中的创可贴等,这些备品可以是现场发生意外后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事态的扩大。

第四步:按规章制度作业

规章制度指由企业有权部门制定的以书面形式表达的并以一定方式公示的非针对个别事务的处理的规范总称。首先规章制度必须出自企业有权部门,或经其审查批准,其次、规章制度必须按照企业内部规定的程序制作,如果法律对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又规定了特定的程序,必须遵循该程序,再次、规章制度必须向劳动者公示,第四、规章制度是规范,是有关权利义务的设定,非针对个别人个别事件。劳动规章制度是规章制度中的一类,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既是用人单位的权利又是用人单位的义务。无论从用人单位的运作、发展和强大来看,还是从履行企业法定义务的角度看,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都有必要性。

正确认识按章作业,按章作业是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最最重要的环节,再系统的培训教育、再周密的安全预想、再具体的安全措施,没有按章作业的落实,一切都是空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作业环境,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有不同的规章制度。但相同的是,这些规章制度的得来,都是一件件血的教训换来的,所以都是我们工作安全的保护神。我们日常工作中习惯性违章可能一次次侥幸逃脱了事故的惩罚,但海因法则告诉我们,幸运往往与死神是在并肩前行的,当两个违章、三个违章同时发生的时候,事故离我们还会远吗?

管理者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要遵循警示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即时性原则。警示性原则:碰到火炉就会被灼伤。就是说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只要是公司员工,不管职位高低,都要把制度作为不可逾越的标准,并充满敬畏之心,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制度,否则将受到惩罚。公平性原则:不论谁碰到火炉,都会被灼伤。就是说制定和执行制度时,无论是对公司高层,还是对普通员工,大家遵守的标准是一致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一个公司文化的体现。即时性原则:只要一碰到火炉,就会立即被灼伤。说的是当有人违反公司制度时,处理起来要迅速果断,以达到及时纠正错误的目的。如果对经常违反制度的现象听之任之,不给予及时处理,时间久了,制度就会丧失应有的权威,在大家心目中就如同没有一样,甚至会牵连到所有制度的执行。

操作者对制度的执行要做到自觉、自愿执行。特别是安全规章制度,那是对操作者最大的保护,而不是制约。制度的束缚往往是让人感到不自在的,可是这种不自在同时又给我们最大的保护。就像法律不能给人人以自由,但能够给人们最大的保护一样。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限,只有通过规章制度、事故案例等更全面地了解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更好的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只有认真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我们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我们才有权利去追求幸福,给家人、朋友以幸福。

第五步:现场清理。

作业过程中和结束后,应按照检修作业工艺标准,随时进行现场清理,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安全秩序,做到工完、料净、现场清。作业结束后,及时恢复检修设备或区域安全防护设施,不留事故隐患。各类检修清理作业结束后,能对整个检修清理全过程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建立记录。

高效沟通五步法范文第2篇

一、创造快乐学习的环境

美国杰出教师雷夫曾说过:“理想的学校没有恐惧,只有信任。”在他的教室里,孩子们喜欢跳就跳,喜欢笑就笑,基本上没有任何规矩,在中国教师看来不可思议的教育方式,却就在雷夫的56号教室里出现了奇迹。在《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由于他和学生建立了特殊的信任关系,他的学生就连节假日也要嚷着回校,孩子们的学习渴求就像吸水的棉花,无法满足。可见,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何等重要。

1. 构建适合人的发展的氛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喜爱的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只要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一定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学习,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学校要创造一个充满爱意、友善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充满温馨、亲切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信任、共融的人际环境。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发展,想法让学校、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自然地生长,变成快乐学习的天使。

2.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期望。人都需要一种正能量的鼓舞。老师作为学生心中的圣人,你说他有希望,学生就会充满能量;假如你说他没前途,必然会受到沉重打击。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有殷切的成功期望,要经常把“你是行的”挂在嘴上,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让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力量的源泉,从而充满信心地快乐地去学习。

二、构建“五大”快乐学习体系

1. 快乐大课堂。

以“自主学习,轻负高效”为主题。课堂本质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的主角就是充满好奇心和怀有学习热情的学生。倡导学生快乐学习,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的“快乐学习五步法”教学模式。 课堂中注重“三动”,即师生互动,思维灵动,精神感动,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体验生活,受到启迪。

“五步”是指课堂教学的五步流程,即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互动评价――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是独立或交互式进行,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相互交融,促使课堂结构最优化,课堂效益最大化;每个流程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相对的时间划分,这是一种概念上的划分,而不是对课堂时间的机械界定,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适当调整,灵活运用,使模式的实施是顺应教学内容需要,适应学科教学需要,适合学生发展需要。

“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新型课堂文化,旨在促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激活兴趣、主动参与、注重体验、关注身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快乐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建立快乐轻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成。

“快乐学习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旨在构建轻负高质的快乐课堂教学模式,落实课程标准,推动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让质量 “高”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个性还给学生,从中培养学生的乐学品格。

快乐课堂的组织实行“三化”环境:即环境布置儿童化,学习形式小组化,座位编排动态化。快乐课堂的亮点是实施课后零作业,减轻学生过程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2. 快乐大课间。

以“强健体魄,健康未来”为主题。开展坚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有热身运动、军姿训练、集体跑步、舞动绳操、自由飞扬、放松运动等六个部分。

特别是注重抓好花式跳绳活动,实现“快乐课间,绳采飞扬”, 每次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操场上顿时“绳”采飞扬,学生们舞动着手中的彩绳,个人花样展示、双人“车轮跳”、集体“8字绳”、“交叉”、“双飞”等等,花样百出,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跳绳能发展学生的跳跃和身体协调能力,促进自主运动、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发扬团队精神,培养阳光运动意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培养学生意志毅力和集体精神,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加强同学间的沟通,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健身的习惯,保持旺盛的精力,充分享受课间带来的快乐。

3. 快乐兴趣超市。

以“参与活动、培养兴趣”为主题。每个星期二下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培训项目,就像逛超市一样,我们称之为“兴趣超市”。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发展,学会交流,学会管理。

兴趣超市是开展学生个性化培养活动的重要载体。超市内容涵概:口语交际、数学思维、English Wonderland、管乐、陶艺、武术、科技、劳作等80个组别项目。让学生自由设定项目,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组织队伍,而且学生每学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调整项目一次,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兴趣超市活动成为学生最主动参与,最富创造激情的活动。

4. 快乐大舞台。

以“我生我才、个性飞扬”为主题。学生的才艺需要展示的机会,学校众多的的学生社团,他们都需要有展示的平台。学校积极为学生成长搭建表演展示的活动舞台,这是属于学生们自己的舞台。

每周星期五下午设立“气质展示大舞台”,由各年级、班级或特长生向家长展示气质教育的成果,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组织,自弹自唱,乐此不倦,才艺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在这里得到充分张扬,一大批在舞蹈、书画、文艺、演讲、及其他特长方面的优秀学生在这里大显身手,快乐大舞台把每周快乐活动推向,每一次,家长都会把舞台围得水涉不通,手机、相机拍个不停。每个学期末,学校都会组织全部的学生个性化社团向家长、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这一天,学校又成了欢乐的海洋。

学校搭建各种“气质展示”舞台,目的是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升,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学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学生成为这些舞台的主角,成为这些舞台美的使者,成为这些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

5. 快乐大本营。

以“实践体验,提升能力”为主题。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生活,融入生活,创造生活。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是一种最能够真正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育途径。

组织开展各种校外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开展“手拉手”、赴澳洲、新加坡、香港等区域交流活动;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远足活动、军事夏令营、参观考察、红领巾进社区等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高效沟通五步法范文第3篇

1转变了陈旧的教学理念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只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成绩就好。没有关注到学生更深层次的需求,通过网络培训及听了专家的讲解、看视频等,使我对新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教育学生时,要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师关爱学生要全面、公平。

2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

要营造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基本技能、语文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通过网络学习为自己充电,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每一堂课,真正让学生自觉地、带着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愿望,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一个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环节。这个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但是,如果说真正要让学生去进行深入探究的话,我们可以由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问题。这就比由我们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来更有意义。

我意识到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注重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过去 “ 满堂灌 ”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上创设问题的情境,使我们的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贴近身边的生活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老师的我要关注学生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所代表的含义,要身临其境的和孩子们交流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去构建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构建高效课堂。还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

因此,我今后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促进者。 我们还应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等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知识,抓住知识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地乐学。

3改变了评价学生的方式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从一个方面:学生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就认为这个学生是不好的,新课程理念的评价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好的评价还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学会要多鼓励学生,多肯定学生的虚席态度,也应多鼓励学生对语文的思考,多肯定学生对语文的领悟。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使学生时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4深化了学科的教育素养

通过听专家的讲座,进一步强化了我的语文教育观。对我的语文教育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是叶圣陶先生的“教师为了不教”的语文教育观,于永正先生的以读为主的语文阅读教学观,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六步法,杜郎口中学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非常赞同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作为一个现代人,需要的是终生学习,老师不可能把一个人一辈子所需求的知识在几年时间内传输给学生。我始终认为学会学习是学生在校专业学习的头等任务。就语文课而言,就是要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达到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目标,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地抑制语文教育费时低效等实际问题,达到斯霞等老师倡导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教学简约化境界。实现把语文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学生写好作文。将更多有效地学习时空还给学生。

5意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

高效沟通五步法范文第4篇

一、裁判文书改革与强化检察监督之关系

(一)裁判文书是法官审判思维活动及其成果的重要载体

一般认为,裁判文书是对案件审判过程的客观反映和理性总结;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和终极宣示;是法官水平的集中展现和案件评查的重要内容;也是树立法院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但是,无论在理论界或实务界,裁判文书尚有一项重要功能被长期忽视,即裁判文书对法官审判思维活动的现实反映和监督检验功能。自1999年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提出“文书改革”要求以来,裁判文书的改革已经成为整个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法院均在不同程度上对裁判文书改革进行着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成果,但总的说来,裁判文书的质量始终未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赞许,也并未完全发挥其树立司法公信力之功能作用。究其道理,是因为我们的改革始终浮于文书的形式层面,而未深入到诉讼之精神实质,换言之,我们并没有将裁判文书作为法官审判思维活动及其成果的重要载体来认识,也未意识到要改革裁判文书必须先改变法官的思维方法。从更深层次考究,我们甚至对审判思维方法都少有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又何以用科学的审判思维方法引领裁判文书的制作。因此,笔者说,法律文书改革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文书形式要求的具体化与否,而在法官审判思维方法的改变与否。

(二)检察监督实质是对法官审判思维活动及其成果的监督

正如德国学者拉伦茨所说,“我们不能轻率地接收法官的裁判,特别是当他们包含有价值判断时,我们必须审查他们与其他裁判以及一般承认的原则是否相符,他们在事理上是否恰当。然而,这些要求全都无法达成,假使我们不尊重一定的方法的话。”[1]由此可知,对裁判结论的认可来自于一种为法律人所共同体认的方法,即法律思维的方法,它是排除个人主观的感情,依循法律逻辑,合理地从法律之立场,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2]具体到诉讼,法律思维方法即为审判思维方法。法律思维是法律人之间进行论辩活动的对象,是法律人职业共同体形成的基石。民事检察监督,在我国,虽然理论界对监督时点(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方式(、参诉、抗诉)和监督范围(判决、调解、执行)等展开了积极探讨,但实务中的主要方式仍为检察机关对法院生效民事裁判提出抗诉,其实质是在检察官和法官两方法律人之间展开的法律论辩活动,是由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知识结构的检察官对法官裁判的监督,其成败在于考察法官裁判结论的作出是否遵循了一种达成共识的审判思维方法。由于审判思维活动伴随着诉讼程序的进行而流变,对思维活动的监督实质也是包含对审判程序的监督,当法官遵循了这种程序和方法,所推导出的裁判结论即被认为是理性的和正当的。

(三)裁判文书在审判活动和检察监督之间搭建沟通的纽带和对话的平台

检察官与法官之间就法律思维展开的论辩活动不能凭空进行,内心思维的隐蔽性,必然要求将其外化为法律人所能感知和认同的形态,裁判文书即是法律思维最为完整和权威的物化载体。裁判文书的写作是法官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和自洽性的文字论证,由此将法官的思维活动公开化和透明化,便于外界感知和检验,在审判活动和检察监督二者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平台。正是由于缺乏在裁判文书平台上进行的法律思维的交集和对话,使得我国现阶段的民事检察监督始终不得其法,难破瓶颈。因此说,审判思维方法是裁判文书的灵魂,检察监督是对审判思维方法的检验,没有灵魂的裁判文书只是一堆散乱而无序的文字,自然缺乏说服当事人的魅力,更难以使监督者从内心体认法官的裁判。

二、规范出发型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方法

那么,在当代中国,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审判思维方法来引领民事裁判文书的写作呢?近年来,渐有学者认识到审判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并对其展开体系探讨,如有学者提出“要件事实论”、“要件审判九步法”和“规范出发型民事判决构造论”等等[3],这些研究均启迪了笔者对文书制作的思考。本文中,笔者主张以规范出发型民事审判思维方法引领裁判文书制作的改革。即是说,裁判文书的写作应当在司法三段论的整体框架下,沿着从法律向事实这一思维路径层层展开:固定诉讼请求+明确事实理由特定诉讼标的检索基础规范分解法律要件构建攻击防御体系(要件事实之主张证明责任分配)认定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结论。具体而言,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应遵循一个逻辑框架,五项事实构成,六步判决理由。

(一)裁判文书应遵循司法三段论的演绎推理框架

司法三段论被视为法学方法论的精髓和法律裁判得出的正当性基础。“经典的三段论推理模式在今天仍然占据主导地位。”[4]三段论的推论形式为:大前提是T(指能够引起法律效果的法律规范);小前提是S(指特定案件的事实);如果T有法律效果R,则当S与T相对应时,也能够产生R的效果。规范出发型裁判文书的制作亦反映上述推理模式:

TR(如果具备T的构成要件,则适用R的法律效果)

S=T(特定的案件事实S符合T的要件)

D1、D2、D3……=S1、S2、S3(证据证明的事实D构成特定案件的要件事实S)

S1、S2、S3……=T1、T2、T3(特定案件要件事实符合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

SR(得出结论S即适用R的法律效果)[5]

依循“司法三段论”的基本框架制作民事裁判文书,既能清晰反映和理性控制法官的审判思维活动,又有利于增强裁判文书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同时,遵循一定的分析框架,为法官裁判结论的检验和法律文书的评查提供了客观标准。

(二)裁判文书事实构成部分的五项具体内容

1.原告的诉讼请求和原因事实。裁判的首要功能是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回答,因此,在裁判文书中必须首先摆明原告的诉讼请求及其变化。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原因事实”并非是原告主张的所有生活事实,而应是特定诉讼标的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必要事实且属于要件事实。

2.被告对应性的答辩。关于被告答辩的叙述应是针对原告主张的实体权利的回应,或是对原因事实的承认或否认,或是对原告主张之法律效果的抗辩,但均须“对应”于原告之主张。

3.围绕要件事实的争点整理。在排除双方无争议之要件事实后,围绕原告请求原因事实或被告抗辩要件事实发生的争议即形成争点,争点的整理必须精炼和准确。

4.围绕争点进行的举证、质证和认证。即是围绕争议的要件事实对证据分组进行主张、证明和认证,如此有利于争点证据的组织梳理和诉讼攻击防御框架的构建。

5.围绕要件事实进行的事实认定。法官认定的案件事实虽不限于要件事实,但应以要件事实为重心进行,过于宽泛的缺乏重点的事实的认定会模糊法官的视线,削弱裁判针对性且影响审判效率。

(三)裁判文书理由部分的六步推导任务

第一步,从原告的诉讼请求和原因事实推导出案件诉讼标的。诉讼标的既是当事人讼争的对象,也是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对象,它是始于、终于判决的现实存在的连续体。裁判文书应以诉讼标的为核心生成、展开和终结。按照传统诉讼标的理论,诉讼标的是原告在诉讼中提出的特定的、具体的实体权利或法律关系的主张。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学界多将诉讼标的界定为“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6]并与传统诉讼标的理论等同,仔细考察,此种提法并不准确,因为权利是法律关系的内容而非关系本身,由于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内部一般都包含多组权利和义务,具体权利不同,诉讼标的即案件审判范围因此不同。这种大而化之的“法律关系说”会误导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将整个民事法律关系所涉及之事实而非权利涉及的事实作为审理对象,进而造成认定事实范围的扩大,甚至导致法官的裁判结果超出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第二步,从诉讼标的推导出权利请求基础并分解法律要件(要件事实)。所谓权利请求基础,指可供支持一方当事人得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寻找和分解权利请求基础是紧密围绕诉讼标的所承载之实体权利或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法律依据并受法律保护的审理目标而展开,也是将抽象诉讼标的转换为具体要件事实审判的必由之路。由此抽象的法律规范分解而来的法律要件在诉讼中转化事实形态,即要件事实,它是与发生某一法律效果(权利的发生、妨碍、消灭、阻止)所必须的法律要件之构成要素相对应的具体事实。

第三步,从被告的对应性答辩推导出权利抗辩基础并分解法律要件(要件事实)。法官在审理中所须考察的基础规范,不能仅限于原告主张所依据的请求基础规范,被告亦有依据相应法律规范提出抗辩的权利,这两种权利及其规范均是围绕案件诉讼标的的审理而展开的处于同一层级的对应规范,据此应强调法官在审理过程中“找法”的完整性,二者兼得才能体现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性、攻击防御体系的对应性和法官裁判结果的公正性。

第四步,从原因事实和抗辩事实的对应性和对抗性推导出争点要件事实,即整理争点。“争点整理”是法官庭审活动的“焦点”,是法官进行有效的诉讼指挥的关键,把握争点整理的方法既是法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裁判文书写作的基本构成方法。如果被告就原告所主张之要件事实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将在诉讼进程中利用主张、证明和证据等方法展开攻击和防御,此攻防活动的焦点就是争议的要件事实,每一个争议的要件事实构成一个争点,对所有争点进行提炼和归纳的工作即是争点的整理。

第五步,围绕事实争点的举证、质证、认证推导出认定的案件事实。此步骤的核心是要件事实主张责任和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关于大陆法系证明责任分配的诸多学说中,最具影响力的应为法律要件分类说,其基础学说是罗森贝克的规范说,即主张权利(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需对产生该权利(法律关系)的要件事实负担证明责任,否认权利存在的对方当事人对存在妨碍该权利(法律关系)发生或消灭权利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日本学者在此基础上建立“法律要件分类说”,主张分配证明责任时,在以实体法条文之文义和结构形式为解释基础的同时还应顾及证明责任负担层面的公平性与妥当性。法律要件分类说具有分配标准明确、便于司法实务操作以及与民法体系相衔接等优点,可作为我国法官在实务中分配主张和证明责任的依据。

第六步,将完整的案件事实归入权利基础规范推导出裁判结论。作出裁判结论是法官对其法律思维历程的总结,亦是裁判文书制作的终点,于此阶段,也可反向验证裁判结论的逻辑性和合法性。如果案件事实(要件事实)该当全部法律要件,法律要件完备归入基础规范,则产生权利后果,原告的诉讼请求将得到支持,反之则被驳回。

综上所述,规范出发型裁判文书制作是从规范出发,将处分主义和辩论主义、诉讼标的和要件事实等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融入到文书内容之中的一种文书制作方法,它以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为重点,提高了司法的透明度和客观性,符合文书改革的发展要求和历史趋势;同时它也为法官的审判思维活动提供了实质检验标准,有利于检察监督的具体落实,促进司法公开、公正。

注释:

[1][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页。

[2]参见王泽鉴:《民法实例研习丛书第一册:基础理论》,三民书局1982年版,第1页。

[3]详见许可著:《民事审判方法——要件事实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邹碧华著:《要件审判九步法》,中国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段文波著:《规范出发型民事判决构造论》,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德]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论》,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高效沟通五步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混改;预算管理;应收账款;财会信息化

引言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能够促使我国国有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以及不断地创新,在具体推进国企混改过程中,财务管理往往面临着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复合型财会人才缺乏、财会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或制约混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基于此,企业在开展混改具体工作时,特别需要对混改进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最佳的解决措施,扫除混改过中财务障碍,为企业成功混改奠定基础。

一、ZC城规院混改的背景

ZC城规院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集测绘、城乡规划编制、建筑行业设计、市政行业设计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现拥有测绘资质甲级证书、建筑工程乙级证书、城乡规划编制乙级证书、市政工程丙级证书,现拥有员工45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32人,注册测绘师16人,注册规划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给排水师、注册电气师、项目管理师20余人,硕士以上人员38人。在企业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先后荣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金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等主要行业奖项。2019年9月,ZC城规院实现了从事业单位到国有企业身份转换,在国家坚持“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总体要求的背景下,下一步公司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股权流动,为公司上市作铺垫。

二、ZC城规院混改的意义

(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先解决制度僵化、人员散漫、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混合制改革,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发展资金,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嫁接,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发展,为企业将来外部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最后,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员工与所有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达到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相统一。

(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混改前的ZC城规院,拥有大多数国有企业共有的缺陷,即企业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通过混改,引入非国有投资者,可以达到股权结构优化的目的,国有企业的相互重组或投资无法改变国有法人股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引入公众股东虽然可以增强市场监督力度和透明度,但国有资本仍会维持控股地位,且中小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不及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作为国企新的股东主体,通常以派遣管理人员并加入董事会的方式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科学决策、股权制衡以及相互监督的现代公司治理体制。

三、ZC城规院混改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如今ZC城规所采取的会计制度沿用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混改以后则应根据企会计制度来执行,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上存在着许多不同,不管是核算内容还是会计科目以及核算方法都有着差异存在。因此在开展具体实践问题过程中,企业的具体核算仍然不能与企业会计科目做到准确对应,以上种种都会阻碍混改后会计核算工作的日常开展,也不利于年终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应收账款管控不足

截至2021年一季度,ZC城规院应收账款余额达两千万,应收账款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11%,且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呈增长态势,另外,应收账款余额中有30%应收账款已经逾期一年以上,数据背后反映的应收账款管控不足。造成应收账款管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之前业务垄断导致相关部门未对应收账款重视,在实际应收账款管理中因存在管理内容交错,责任重叠度高,权责划分不明的情况。另外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内部沟通成本增加,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上来讲,如今,ZC城规院并没有针对应收账款做出严格管控,没有针对应收账款建立起完善的应收管理机制,也缺少专门的应收账款催收部门,应收账款催收不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资金流安全和财务健康

(三)缺乏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

自2020年起ZC城规院正式在全院启动全面预算,在历经一年探索实践,企业先后完成了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预算组织架构的搭建,总体来讲预算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3]。然而,在实际预算执行工作过程中,仍然暴露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一是过长的预算编制周期和不科学的编制方法,如今ZC城规院按照业务实际特点,对项目做了划分,将其具体分为战略型、改善型和常规型项目,这些项目的预算收入与支出都独立核算,年底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为预算编制时间,预算编制周期以年为单位,编制方法以增量预算和定期预算为主,由于期初决策层没有拟定全年预算目标,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部门的预算数据反复修改。这种自下由上的预算编制方法,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业务经营的实际特点,各预算部门为了能够顺利满足预算目标,就会采取高报支出少报收入的方式,最终导致预算编制结果失真。二是缺乏合理的预算考核机制。企业如今针对预算考核做出了不同等级的指标划分,设立了不合格、合格、良、优四个考评等级,但是针对考评等级并未设立明确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以及考核权重。所以并没有公开透明的考核标准来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并且预算考核并没有与具体责任相挂钩,所以造成预算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预算控制意识,常常会大手大脚花钱,极易出现预算超标的情况,另外预算考核成绩的好坏并没有同基层人员薪酬绩效联系起来,最终预算考核效果大打折扣。

(四)部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根据ZC城规院当前的财会员工情况能够发现,部分员工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尽管通过后续教育获得了相关学历,但是这些文凭的含金量较低,甚至部分学历学位,专业与经济管理不符,员工所获得的后续教育并不具有系统性。整体上来讲,企业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理念基础。最近几年,企业加强了管控力度,在企业内部采取了多种先进的管理观念,对财务工作提出了各方面的严格要求。但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许多财务员工对于企业政策无法产生正确理解,同时因为企业指标考核体系存在漏洞,导致部分财务工作员工无法达到企业提出的工作要求。

(五)财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ZC城规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主要集中于合同管理、收付款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也是各部门根据各自需要报送科技与质量中心统一集中办理,由于没有顶层长期信息化系统规划和专业信息化架构人才,导致目前各系统模块相互独立,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共享,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数据闭环,导致信息孤岛,致使许多财务数据、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无法为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四、改进建议

(一)建立适合公司制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需遵守的制度准则,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中,还需引进会计核算制度与会计科目;在企业内部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工作指引,要求企业员工了解自己的职责范围和业务流程,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注重企业经营成本的核算工作,将各业务环节的支出进一步细化,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根据新出台的企业收入准则,可引入“五步法模型”作为企业确认营收的工具,帮助计算企业收入的比例与确认时点。在企业内部除财务部门外,其他职能部门也要重视合同管理与履行合同义务,定期了解合同相关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情况,以减轻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为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并在财务核算中引入科学的分析方法,使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得以高效完成,为企业管理者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控

在ZC城规院内部建立一个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使ZC城规院可以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力度。在事前阶段,ZC城规院应该全面调查应收账款客户的资信状况,禁止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赊账,从源头上减少出现坏账的概率;在事中阶段,加强应收账款的分析和预警,并且将每笔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落实到个人;在事后阶段,ZC城规院可根据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建筑测绘企业的应收账款特点,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为应收账款账龄设置指标分析体系,并按照应收账款的账龄与违约时间来制定差异化的催收策略,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率。

(三)强化预算全面管控,科学设定考核目标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特点,为全面把握企业的财务资金情况,ZC城规院应该注重财务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以提前发现存在于ZC城规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这是国有企业得以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ZC城规院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应该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上下结合、分层分解”的原则,引进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方法,如滚动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等。另外,在明确ZC城规院的财务预算考核目标后,还需结合员工福利、薪资与职位等方面的实际状况进行预算绩效审核,同时加强对绩效审计和结算审查的考核,使ZC城规院的预算工作更加全面高效。ZC城规院的管理者在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时,必须使其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与特点,同时还要关注绩效考核制度与企业员工的适应性,使企业员工可以在该绩效管理制度中得到发展与成长,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共同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根据ZC城规院存在的绩效考核问题,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确定绩效管理目标,找出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与目标、法律不适应的环节,然后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考核分析指标的侧重点在于让企业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以及合理评估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员工工作行为与企业经营目标相适应,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可以提高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努力工作,推动员工个人与企业的同步发展。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好的激励手段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他们才会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实现人才优势与实际效益的转化。

(四)以人为本,切实做好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是保证ZC城规院财务混改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更是混改后单位能够适应企业化财务管理要求、保障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混改过程中ZC城规院必须重视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首要的是,ZC城规院领导必须认识到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要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安排、周密组织开展队伍建设工作。在混改期间应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以及混改后,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及细化实施方案等工作。还要对全单位财务人员实际业务能力做个系统、全面地摸底,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混改期间培训计划及混改后队伍建设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方能保障有效开展工作。为此,ZC城规院应聘请专业人士,结合单位自身特点,从会计基础规范到管理决策等,编制一套考核标准,也为混改后单位实施企业化财务管理提供一套有效的管理工具。ZC城规院要根据摸底情况,结合企业化财务管理要求,从财务基础工作到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计划。混改后单位不仅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相关能力,更要优化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改善财务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注重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提升财务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

(五)顶层设计,搭建业财一体的信息化

财务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借助技术手段把组织的财务分析与核算流程加入信息系统,使财务数据可以在ZC城规院的内部系统上实现共享与高效配置。在ZC城规院实现业财一体化之前,首先应该把财务数据进行归口管理,由信息管理部门来牵头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了解各业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使搭建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尽可能满足各部门的需求,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推行。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ZC城规院还可以按照自身的业务特点建立一个动态化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使ZC城规院的人力系统、合同系统与会计系统与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同步,在统一的平台上可以获取有关企业的发票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数据,提高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效率,且有助于实现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为进一步在系统上统一企业的业务信息,可分别为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和财务报表编制分别设置系统入口,使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从中快速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部门管理者也可以从中了解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各部门主管再将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上报给高层管理者,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进行调整。其次,为确保ZC城规院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必须为财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只为获得相关权限的企业员工开发。同时,为避免财务信息系统遭到病毒的入侵与人为操作失误的破坏,应该完善信息安全防范机制,增加系统信息的安全级别。结语混合所有制在国企改革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这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前景有着重要价值。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J].财会学习,2017(03):24–25.

[2]红波李.会计信息化对企事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分析[J].经济学,2019(0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