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西安市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

【摘 要】成人still 病对患者全身很多器官以及关节都有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并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达到控制病情的目标。因此,本文以1 例成人still 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为例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成人still 病;临床观察;护理

成人still 病发病原因目前还未明确,但究其表现来看,属于一种全身综合征,病情不单独表现在身体某一部位,而是涉及到皮肤、关节、咽喉等多处,并且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多年来相关专家学者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只可推断出其大致与激素平衡失调、精神异常、免疫系统异常、感染情况等有关。

1 临床资料

邢胜利,男,46 岁,第一次入院时发热伴皮疹,烧退后皮疹消失,此次以“腹胀、腹痛3 天”入院。患者3 天之前在当地诊所服用中药两幅后出现腹胀,同时伴随着腹痛、全身乏力,其中双下肢乏力尤为严重。患者双上肢和胸腹部出现皮疹,伴有痒痛,无恶心、呕吐、发热、心悸、气短、咳嗽、咳痰等情况。患者食欲一般,小便量较少。为求进一步诊疗,现来我院,门诊以“亚急性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损害、成人型still 病”收入我院。患者自从发病以来其精神状态一般,食欲可,但睡眠质量较差,大便正常,小便较少,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查体“体温:36.5 摄氏度、脉搏110 次/ 分钟、呼吸23 次/ 分钟,血压91/53mmHg。

2 观察与护理

2.1 发热的观察及护理

患者入院后常常出现无原因的发热反应,且情况突然,起伏不定,没有规律可循。经护理人员观察,患者体温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到午后变为最高,可达到39.6 摄氏度,持续发热时间小于4 小时,发热期间患者体温最小值和最大值不超过2摄氏度。发热时患者会有皮疹、咽痛、畏寒、四肢酸痛等情况出现。此情况持续13 天,但患者其他情况正常。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热期间对其体温、脉搏、呼吸、意识等情况进行观察,并注意患者已发生症状的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血象、血培养、胸片等试验,并分析结果。

主要的护理措施是:嘱咐患者多休息,尽量卧床,患者体温较高时,采用冰敷手法降温,主要冰敷患者头部以及其他大动脉集结处。另外,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医生要求,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药物退热,一旦使用则对其后续症状进行密切注视,防止患者出现虚脱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有时会大量出汗,此时应该及时更换其衣服被褥,以免着凉[1]。

2.2 皮疹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出现的皮疹属于荨麻疹,主要分布在颈部以及四肢,无痛痒感。患者皮疹情况与发热联系紧密,当患者体温较高时,皮疹亦激增,当患者降温后,皮疹也有所减少并在一段时间后消失。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不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疹,而且注意患者发热与皮疹是否有联系,这能够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2]。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勿用手抓,并帮助患者定时擦洗皮肤、清洗贴身衣服以及床单被褥等。经过上述护理措施,患者皮疹得以控制并逐渐恢复,未出现复发及恶化情况。

2.3 用药观察及护理

患者咽喉痛、关节痛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无效,因此之后的药物治疗中主要使用激素。护理人员发现,使用激素当天患者体温下降,病情有所好转。首选的治疗药物应该是抗身素,使用期间对其效果进行详细观察,主要是观察白细胞数量,如果其数量未下降,则应该怀疑患者患有此病。如果抗生素治疗无效,则应该改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期间要注意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量,并其对激素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测记录,严重的要报告医生处理。另外,激素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发热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2.4 心理护理

成人still 病发病突然且伴随症状多,病情复杂,过程中不但会出现关节疼痛以及咽喉痛,而且高热反应也让患者经受了巨大的痛苦,此时患者心理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因此,我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交流,向患者讲明发病原理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安心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比较难堪的症状,护理人员应该摆正心态,不能嘲笑或者表现出嘲笑的神情以免引起患者多心[3]。

2.5 全身症状观察及护理

still 病是一种全身综合征,因此其症状不仅仅体现在某一个身体部位,而是全身反应,且各个身体部位之间的症状发生机制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说患者发热体温较高时其皮疹也随之出现,而患者淋巴结、肝脾等器官出现肿大时,患者也往往会伴有关节疼痛以及咽喉疼痛症状。因此,我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全身护理,当一种症状出现时,则对全身其他部位的反应进行详细观察,根据其具体情况诊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护理措施的制定中也综合考虑患者全身症状。

3 小结

本文主要对1 例still 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以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医生根据相关症状指导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患者病情的恶化,并且没有出现其他护理合并症以及不良反应,患者皮肤未出现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丽, 李响, 栾九松, 谷秀. 成人Still 病63 例临床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J]. 中国全科医学,2011,01:99-101.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规范化;健康教育;发热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c)-0117-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in fever clinic

LIN Shao-ju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in fever clinic. Methods 1000 patients treated in fever clinic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500).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to mission. Homemade questionnaire of related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drug use for patients with fever of our hospital was issu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The questionnaire was recycled on the spot. Resul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he rate of heating knowledge awareness,attitude change,health behavior formation,reasonable medication knowledge awareness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P>0.05)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indicators above-mentioned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P<0.05);the situation of related knowledge,behavior,attitude,drug u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Health education;Patients with fever

发热是门诊最常见的急诊之一,多数患者或家属面对发热表现束手无策[1-2],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发热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用药护理,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病症造成的伤害[3-4]。由于我国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教育起步较晚,健康教育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大部分医院多采用传统的宣教方式对发热患者进行健康和用药教育,内容不具体、缺乏规范性,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5-6],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制订规范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健康教育和用药教育程序,使临床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这个程序对发热患者实施有效、合理、正确的护理健康和用药护理,从而帮助患者真正掌握和理解发热的相关知识,提高健康和监护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察组: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年龄10~45岁,平均21.3岁;高中及其以上水平350例,高中以下150例。对照组:男性275例,女性225例;年龄为11~44岁,平均22.1岁;高中及其以上360例,高中以下1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如通过在候诊区观看健康教育宣传栏、电视宣传片,取阅健康教育宣传册等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具体内容如下:

1.2.1 人性化学习需求评估健康教育要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的,因此,本院于2012年6月前,选择本院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1000例,每位患者就诊时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发热患者护理健康和用药教育内容调查表》(16岁以下儿童由家属代填),填完后当场回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患者的学习需求及接受能力。

1.2.2 规范化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发现多数患者在发热相关知识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学习需求和热情,因此,本院从发热的特点、预防措施,酒精擦拭等降温措施的注意事项,用药方法,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出发,制订了相关文字材料。同时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制订相关移动学习材料,如发热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网站和微博等方式进行知识宣传,患者通过访问网站或关注微博即可获取相关知识,避免不良行为造成的二次伤害。

1.2.3 多样化化健康教育方式采用集体教育和一对一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首先,在候诊区设置专门的宣教地点,分配专职护士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进行集体宣教,内容表达要简单、形象、通俗易懂,详细说明药品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护理措施操作步骤等。其次,借助门诊时间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宣教,如在导诊阶段,以宣传态度方面的知识为主,即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患者也容易接受;在候诊阶段,以宣传发热的预防措施和降温措施为主,同时要多与患者沟通以了解患者的需求,结合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如为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好的患者,可提供一些先进护理知识,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讲解使用的护理技能;在就诊阶段,护理人员可以从用药护理、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在宣教前后,采用本院自制的《发热患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考核(16岁以下由家属代填),填完当场回收,根据调查表结果,对宣教前后两组的发热知识知晓率、态度转变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合理用药知识知晓率进行评估,以评价规范化宣教程序宣教用于门诊发热患者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宣教前,对照组患者的发热知识知晓率为50%,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4%,态度转变率为58%,合理用药知晓率为47%,宣教后,发热知识知晓率为5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6%,态度转变率为62%,合理用药知晓率为50%,宣教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前,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知识知晓率为5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0%,态度转变率为56%,合理用药知晓率为46%,宣教后,患者的发热知识知晓率为8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6%,态度转变率为90%,合理用药知晓率为89%,宣教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重要窗口之一的医院门诊,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场所,而且是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地点[7-8]。目前,我国多数医院也已开始实施健康教育,但是由于我国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缺乏量化的资料和多样的教育方式,并没能真正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9-10],而规范化健康教育通过规范化的内容、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宣教后,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态度转变率、合理用药知晓率与宣教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宣教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宣教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用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发热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态度转变率、合理用药知晓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且教育效果优于传统宣教方式。

规范化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的特点、文化程度、教育需求的评估结果,对发热健康教育内容加以筛选,并制作成文字材料或多媒体材料,使患者获得规范量化的教材[11-12]。另外,利用患者的导诊、候诊、就诊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一对一健康教育弥补了集体教育的缺点,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文化水平,不仅增加了患者对发热相关知识的了解,规范了患者护理操作程序,而且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

规范化健康教育弥补了传统宣教方式的不足,可以为发热患者提供有效、合理、正确的健康护理用药教育,使其真正掌握和理解发热的相关知识,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健康用药和个人护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庆容,吴新明.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儿家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18):3692-3693.

[2]史先美.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41-142.

[3]陈红敏,王花敏.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50-51.

[4]高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09-110.

[5]潘素美.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来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271-272.

[6]焦荣芳.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0, 10(6):139-140.

[7]郑咏梅.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2,(9):133-134.

[8]欧惠娴,李楚云,李文斌.健康教育对小儿外感发热病程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229-230.

[9]邓燕清,黎丽娥,冯晓薇.人文关怀在急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06-107.

[10]贺倜,杨珠江,冯登殿,等.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的研究与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64-65.

[11]范平.浅谈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内容[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367-368.

[12]徐丽健.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9):288-289.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小叶性肺炎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小儿疾病,也是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住院儿童患者中,小叶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为24.5%~56.2%[1],发病率较高。小叶性肺炎多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小儿患者患病后免疫力较低,可引起再次感染,从而威胁小儿患者的生命健康。因小儿患者多动、疼痛耐受力差等,临床治疗小叶性肺炎患者除实施药物治疗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研究整体护理在小叶性肺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11月在我院接受小叶性肺炎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1±1.7)岁;其中31例患者表现为发热,27例患者表现为咳痰,32例患者表现为咳嗽,23例患者表现为呼吸加快,17例患者经肺部听诊有喘鸣音;经X线片扫描患者肺部纹理增粗或出现斑片状阴影。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9±0.8)岁;其中34例患者表现为发热,31例患者表现为咳痰,30例患者表现为咳嗽,20例患者表现为呼吸加快,17例患者经肺部听诊有喘鸣音;经X线片扫描患者肺部纹理增粗或出现斑片状阴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患者药物护理、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等。试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小叶性肺炎患者多出现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加上小儿患者自身好动且怕痛,增加了临床治疗困难。护理人员应跟充分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采用患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若沟通困难,则采用玩具等物品吸引患者的注意力,通过与患者互动消除其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家属关于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请家长协同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②呼吸护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若发现呼吸道有分泌物,应及时予以处理。同时应将不同病原体引发的炎症患者分病房护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适当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措施,严密观察患者吸氧期间所用的导管是否发生弯折、接口松动等情况。③排痰护理:临床护理期间,身体震动情况,有效降低伤口疼痛。④饮食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应定时给患者更换,指导患者咳嗽排痰,也可以通过叩背方式帮助患者排除痰液。若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则排痰时应用双手轻轻按压手术侧的胸腔[2],减轻咳嗽时患者产生的者家属注意营养搭配,日常饮食中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品,最好少食多餐。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等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治疗5 d内发热症状消失、呼吸平稳;有效:患者症状有理。肺部感染疾病对患者呼吸产生较大影响,临床护理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改善,发热症状有减退,气促现象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3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0-02

髋部骨折(Hip fracture)为骨科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主要包括髋臼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1]。髋部骨折是导致老年人行走障碍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为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为此病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做好对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研究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3年10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9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66-88岁不等,平均年龄73.24岁,10例为髋臼骨折,6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为股骨颈骨折;对照组中,男女各12例,年龄65-86岁不等,平均年龄73.96岁,8例为髋臼骨折,7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为股骨颈骨折。全部患者均因跌倒、碰撞受伤。

1.2 一般方法 为45例患者行全髋置换术,为3例患者行内固定术,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前指导,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适度进行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根据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为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以上两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实际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2]处理与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相关的数据资料,涉及到的观察指标,用t检验进行对比,借助χ±s进行书面表达。检验校准:P

2 结 果

应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为(1.55±0.76)d,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2.10±0.79)d;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为(2.42±1.15)d,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5.38±1.57)d;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5.67±1.24)d,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49±1.84)d,经临床统计、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活动不便,接受手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必要为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术前应对其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身体状态,观察其现存或潜在的生理及心理问题,针对患者个体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疏导工作[3],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向其讲述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效果,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术前为患者提供易消化饮食,进行物、抗菌药物过敏试验,训练患者大小便,术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若患者疼痛感可耐受,应通过交流的形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若患者对疼痛敏感,适度应用疼痛药物,此外,还应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较差的简单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趾间关节的伸屈运动,恢复较好的帮助其扶双拐行走。此外,应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4]。

本文研究了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满足患者生理需要,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翠凤.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痴呆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1,02(12):151-152.

[2] 陈瑜婷,张萍,朱权.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6(15):31-33.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病毒性肝炎;护理干预

干扰素作为对慢性乙肝和丙肝有效的病因治疗手段已广泛使用[1]。病毒性肝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聚乙二醇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它可以抑制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防止病情的发展。临床上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较长,一般需要48w,但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多,价格昂贵。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共有3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部分患者出现了发热、乏力、脱发、食欲下降、肝功能轻度异常、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针对这些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总结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共有3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包括慢丙肝6例,慢乙肝27例,均使用派罗欣180ug或135ug IH qw,其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3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0.72岁,住院12~89d,平均住院42.93d。

1.2结果 大部分患者在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期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见表1。通过优质的护理干预,使患者了解了干扰素的作用与副作用,增加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减轻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除了1例患者因发现肺癌而停止干扰素的治疗,其他患者均能坚持干扰素的治疗。

2 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患者由于病程长、担心干扰素的副作用而产生焦虑心理。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新入院的患者介绍病区环境,消除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各种心理问题。对出院的患者经常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状况,并提出合理建议。同时鼓励家属的情感支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探视,多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到温暖,增加治疗的勇气。

2.2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讲究个人卫生,避免公用剃须刀、牙刷等用品。注射前向患者详细说明干扰素的副作用及预期疗效,副作用很多也很明显,但多数人是可以耐受的,副作用也是暂时的、可逆的,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会及时给予处理,用药是安全的,指导患者用药时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2]。干扰素价格高,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是否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尽量不要半途而废。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B超等。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休息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睡眠在8~10h为宜,规律作息时间,维持正常的免疫力。

2.3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共同制订饮食计划,讲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日常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的合理摄入,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

2.4不良反应的护理 发热:本组有30例患者发热,体温37.9℃~39.0℃。绝大多数患者在首次注射干扰素后2~6h出现发热,伴随有乏力、肌肉酸痛。临床上对能够耐受的患者一般不作特殊处理。对高热不退的患者,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可先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服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4]。我们选择在上午9:00~10:00时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可使患者在白天时间度过不良反应相对剧烈的6~8h,从而保证晚间睡眠提高,有利于恢复体力[5]。指导并协助患者温水擦浴,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床单、被套等,防止受凉感冒,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发热时及时测量体温,密切观察病情,护理措施及时、到位,并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发热期间多卧床休息,适量多饮水,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

脱发:部分患者在注射干扰素数周后开始出现脱发,部分患者发生在中、后期。特别是一些女患者因自我外在形象的改变而感到自卑,也有些患者感觉自己使用了化疗药而感到恐惧。告诉患者干扰素并不像化疗那样恐惧,虽然有些脱发,但不会全秃。随着药物的减量或停止,脱发会减少或停止。

白细胞减少:注射干扰素后白细胞计数减少较常见。若白细胞在3.0×109/L以上应坚持治疗,可遵医嘱给予升白细胞的药物。当白细胞显著减少,低于3.0×109/L或中性粒细胞

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本组1例患者出现呕吐,部分患者食欲减退。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饮食搭配合理,色、香、味俱全,调动患者的味口,增强食欲。本组患者在干扰素治疗期间谷丙转氨酶最高达172.5IU/L,谷草转氨酶162.1IU/L。按时服用保肝、降酶药,定期复查肝功能,根据肝功能的情况,随时调整药物。

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患者在注射干扰素期间无明显原因地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安慰患者,避免紧张情绪,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多食、消瘦、心律失常、发热、大汗、情绪波动等及时通知医生[8],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局部反应:部分患者注射部位出现局部红肿,长期注射出现硬块。针对患者注射次数多、密度大,注射部位应经常进行更换,交替使用臀部、上臂、股外侧等部位肌肉进行注射[9]。采用垂直皮下进针,以预防和减少局部反应的发生[10]。给患者注射时,动作轻柔敏捷,减少疼痛感,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并注意干扰素须贮存于2℃~8℃环境中,不宜过冷或过热,并注意药物有效期[11]。注射前30min从冰箱取出,减少局部刺激。

3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病例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患者,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给予关心与护理,及时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对干扰素的副作用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模式解决各种护理问题,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减轻了干扰素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任珍,李惠聪,包志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35):3440-3441.

[2]冯继荣.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238例副作用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110-111.

[3]沙马雪梅.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01,4(7B):9-10.

[4]高丹凤,王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10,17(11B):17-19.

[5]高晓辉.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21(11):172-173.

[6]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4.

[7]韩绍芹,刘晓莉,张珍.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4,44(17):69-70.

[8]闫新华.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4):321-322.

[9]王小波.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85.

相关期刊更多

中医儿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甘肃省教育厅

中国废钢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废钢铁分会

南国红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