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河道治理报告

河道治理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道治理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河道治理报告

河道治理报告范文第1篇

一、创新重大政治活动的报道模式,让报道产生震撼力和感染力

重大政治活动往往关系国计民生,报道好,肯定会引起读者的重大关注。在这些报道中,我们用改革的精神,一是提前做好策划,二是舍得用版面,三是采编部门联合作战,力求新闻上做深做透,版面上精彩漂亮,队伍得到锻炼。2006年三月三黄帝拜祖大典,我们事先做好策划,当天派出了由4个采访部门组成的20多位记者的采访队伍,全方位采访大典盛况。第二天用6个大版,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拜祖盛况。对重要的时政报道,用出特刊的方式,集中版面的力量,对所有新闻及背景进行全方位的扫描。2006年市人大政协两会,是总结“十五”、展开“十一五”前的重要会议。为了让读者了解我市的这一重要规划,我们出了两个专刊,每个专刊四个版面,共八个大版报道这一重大决策。一个是“灿烂十五,郑州跃上新起点”,一个是“宏伟十一五规划,郑州的新跨越”详尽报道了“十五”取得的辉煌成就,解读“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标、美好前景。为了让枯燥的项目和数字活起来,我们采用图表、卡通、漫画、图片的形式,让报道更直观,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在8月底、9月初的豫商大会和全国500强大会,我们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获得很好的报道效果。

二、做大做强重要新闻,让党报主流新闻对社会生活产生推动力和引导力

网络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快捷迅速,特别是手机作为信息终端参与媒体竞争的情况下,短、平、快根本就不是党报优势。而深度、厚度,恰恰是平面传媒的专长,所以,《郑州日报》这次改版,从原来短、新、快的报道模式中转换思路,对重要新闻力求做深、做透。从体制上,编辑中心协调所有新闻版面,国际国内、省市委重大新闻事件,根据新闻的实际分量规划和使用版面,力求做大做强,产生大的视觉冲击力。对平时的报道也要求每一个版面都要有一到两个亮点和重点,对一些特别重大的新闻事件,一个版面仍然做不透。我们通常是放在新闻深读版上做。用一到两个整版的篇幅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如报道郑州维和女警张宏事迹的《绽放在异国他乡的勇敢和美丽》,报道上街区培养干部新做法《断奶撒盐:上街区培训干部的另类标本》等等,在版面上给予突出处理,产生了很好的引导效果。

三、告别宏大叙事,用全新的叙述方式使党报产生亲和力和感染力

这次《郑州日报》改版,我们提倡的一句话就是,告别宏大叙事,让细节和情节说话。我们的老前辈穆青,考察过国外的几十家媒体,穆青说,他们比我们的长处,一是评论,二是细节。为了使评论摆脱生硬说教,一版的《今日快评》,就把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切入点,用群众化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写评论,读者爱读。如《孩子的事就是大事》、《“新农村”需要“新农民”》、《市民关心的就是党报关注的》等,这样的评论每周两到三期,改版以来,成为读者喜爱的栏目。关注细节,还在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报道不能仅仅理解为大的政治报道,我们的报道也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孩子上学、街道整修、城市绿化、环境改造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入手,让群众在细节的变化中感动,在细节发展中了解,在细节深处了解党的政策的正确性。

重视细节和情节,还注意在人物上下工夫。因为社会的主角是人。人物,是我们这次改版工作关注的重点,除一版的人物专访以外,我们在五版开辟了“为官一方”专栏,在经济版开辟经济人物“今日主角登场”,市县版的“致富路”人物专栏,“新农民画廊”专栏,民生版的“民生新人物”专栏,用讲故事的办法宣传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典型,用真实生动的人和事去打动读者、吸引读者。

四、用制度和机制的可靠性,保证新闻的策划力转化为新闻的生产力

河道治理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高龄;中西结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7-02

消化道穿孔主要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的急腹症,在外科中极为常见[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消化道穿孔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身体较弱,主要器官功能大多衰退,手术会具有较大风险。为了更好地治疗高龄消化道穿孔,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23例高龄患者进行中西结合保守治疗,并观察分析治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3例高龄消化道穿孔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0.5±1.3)岁,发病到诊治时间1.5-19小时,平均(9.6±2.1)小时;确诊为胃溃疡穿孔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0例,有溃疡病史8例,无溃疡病史15例;双膈下游离气体7例,一侧膈下游离气体11例,无膈下游离气体5例;空腹穿孔14例,餐后穿孔9例。腹部体征为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呈板状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1.2 治疗方法 消化道穿孔的基本治疗原则为闭合穿孔,修复溃疡,消除感染[2]。对23例高龄消化道穿孔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1.2.1 治疗第1期 在穿孔1-3天进行常规禁食,使患者保持半坐卧状态,持续减少胃肠压力,予以输液,改善消化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服用抗生素,抑制胃酸分泌。同时采取针灸治疗,取穴中脘、内关和足三里三穴位,每日两到三次,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强刺激一次,以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1.2.2 治疗第2期 在穿孔第4-9天,此期治疗以清热解毒、攻下通里为主,采取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为主,处方为芍药15g、生大黄(后下)15g、双花20g、枳实10g、黄芩15g、连翘15g、乌贼骨20g、鸡内金15g、甘草10g等加减。水煎后经胃管缓慢注入,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0ml,观察治疗效果。

1.2.3 治疗第3期 9天以后使患者口服中药以调整肠胃功能,剂量根据患者病情适量加减,并服用西药洛赛克以加快消化道溃疡愈合。

治疗结束后,取5例患者于10天后晨起空腹,胃镜检查穿孔闭合情况,其余16例患者于14天后晨起空腹,胃镜检查穿孔闭合情况。胃镜实行单人操作,动作尽量轻柔,少注气,以免破坏胃黏膜,其病变部位取2块活组织做病理检查。

2 结果

经中西结合保守治疗的23例高龄消化道穿孔患者,其中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而转手术治疗,其余21例患者经过治疗基本痊愈,自觉症状和腹部体征消失,胃镜观察发现穿孔闭合,溃疡面积大大减小,颜色变浅,白苔少,溃疡部位周围黏膜皱褶,水肿消失,溃疡处于愈合期。治疗结束后10天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可见穿孔闭合,溃疡减少并处于愈合期,胃镜检查后再次出现急性穿孔,而治疗结束后两周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未再次出现穿孔。对21例患者进行Hp检查,阳性4例,阴性17例,阳性率仅为19.05%。

3 讨论

消化道穿孔是一种外科常见病,主要为胃肠溃疡的并发症,一般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激增,高龄消化道穿孔患者数量也急剧增加,而老年人身体机能衰弱,心、肾等器官功能多减弱,体内存在多种疾病,采取手术治疗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3]。因此,针对高龄消化道穿孔患者应尽量采取保守治疗。

中西结合保守治疗在采用常规治疗包括针灸、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抗感染的同时配合清热解毒、攻下通里的中药治疗,最后用中药调整肠胃功能并服用西药促进溃疡的愈合。研究表明中药可以良好的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保证胃黏膜血流通畅、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增强胃黏膜恢复能力。在选取的23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余21例患者自觉症状和腹部体征均消失,经过胃镜检查发现穿孔基本闭合,溃疡处于愈合期,其治愈率高达91.3%。治愈的患者中HP阳性率仅为19.05%,而HP感染时诱发溃疡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4],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胃黏膜的HP检出率达到73%以上,由此可见,中药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中西结合保守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消化道溃疡和穿孔的复发。治疗结束进行胃镜检查时,最好在治疗结束后两周进行,在选取的5例患者于治疗结束10后进行胃镜检查,发现穿孔闭合,溃疡面积减小并处于愈合期,但检查结束后再次出现消化道穿孔临床症状,可能由于恢复时间短,闭合组织薄弱,不能承受因注气造成的肠腔压力,造成再次穿孔,而治疗结束14后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并未再次出现穿孔现象。

综上所述,针对高龄消化道穿孔患者应尽量进行中西结合保守治疗,治疗无效再转手术治疗,以避免因手术引发的并发症带来的风险。中西结合保守治疗对高龄消化道穿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有效防止溃疡和穿孔复发,可广泛推广,但要严格把握该治疗方法的适应病症,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若治疗无效立即转手术治疗。胃镜检查时应把握时间,尽量选择治疗结束两周或以后,避免因检查而造成再次穿孔,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宋长福.184例上消化道穿孔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64.

[2] 张勇.上消化道穿孔288例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0):84.

河道治理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局部注射;小针刀松解术;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报告

【中图分类号】R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68-01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弹响指,是骨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通常采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治疗,效果一般且复发率高。我院康复科从事疼痛治疗十多年来,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此病,临床见效快,复发率低,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门诊就诊病例,本组共收治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170例,男性65例、女性105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长为2年,最短为1个月。其中拇指屈肌腱鞘炎92例,占53.5%,中指屈肌腱鞘炎30例,占17.6%,示指屈肌腱鞘炎38例,占22.4%,环指屈肌腱鞘炎8例,占4.71%,小指屈肌腱鞘炎2例,占1.18 %。

1.2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医病诊断标准》【1】…和狭窄性腱鞘炎分期标准【2】:I期:掌指关节掌侧局限性疼痛,并有压痛,但不出现弹响,主动屈伸活动正常;Ⅱ期:患指屈伸时产生弹响,但活动后消失或减轻,可完成主动屈伸活动;Ⅲ期:患指屈伸时频繁弹响或出现绞锁现象,主动屈伸受限。

1.3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或坐位,患手平放于治疗台上,术者以拇指仔细触摸患指掌指关节掌侧,嘱患者屈伸患指,可触及一痛性硬结,且手下有弹跳感,即为增粗之肌腱通过的狭窄处。用龙胆紫标记。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2% 多卡因注射液1.5ml+生理盐水2 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l配成注射用液5 ml,用5号注射针头由龙胆紫标记处注入腱鞘内。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注入、注药约0.5 ml-1ml后将针后退拔出.用一次性无菌朱汉章I型4号针刀垂直刺人龙胆紫标记处,直达环状韧带。进针时术者针刀有突破感或落空感,并能听到切割坚韧组织的”咯咯”声。先纵行疏通剥离2~3下,横行剥离2~3下,当手下切割阻力消失时,嘱病人屈伸患指,无活动受限及弹响后,拔出针刀。局部按压3~5 分钟防止出血,用创可贴覆盖创口1~2 天避免沾水。一般一次即可治愈。如未愈,一周后再做一次治疗,最多不超过3次。术后一年内患指功能锻炼,防止复发。

2.1疗效评定:

(1)痊愈:患者掌侧无肿痛,无压痛、自主伸屈活动正常,无弹响声及绞锁现象。(2)好转:局部肿痛减轻,患指活动时有轻微疼痛,或有弹响声,但无绞锁现象.(3)无效:患处疼痛、压痛、关节弹响及交锁如故。

2.2结果:

本组170例病例均随访2个月以上。痊愈136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5% 。

3 讨论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可发生于不同年龄, 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拇指发病为多见,其次是中指和示指,其他手指较少发生。患指屈伸功能障碍,清晨醒来时特别明显,活动后能减轻或消失。疼痛有时向腕部放射。掌指关节屈曲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当弯曲患指时,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样,酸痛难忍,用另一手协助扳动后,手指又能活动,产生像扳枪机样的动作及弹响,故也有”扳机指”和”弹响指”之称。检查时,可在局部清楚地触到肌腱结节,并可触及弹跳运动。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病因病理基础为:指屈肌腱在跨越关节处有坚韧的腱鞘滑车将它约束在骨膜上,以防止肌腱在滑动时弹起或滑动,由于退行性病变和手持硬物或手指做长时间快速纤细动作时,骨纤维管受到挤压,造成肌腱创伤性水肿,并慢性纤维化,腱鞘滑车增厚等,继而增生、粘连、变性,导致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3】局部注射配合小针刀松解术是一种协同作用。所注射的药物中,利多卡因起局麻作用,以减轻病人针刀治疗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阻断炎症刺激末梢神经之反射弧,切断“恶性循环”环节;而曲安奈德则能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局部渗出,更好地促使炎症渗出吸收,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并组织的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可使被针刀松解的组织中的炎症尽快吸收,有效防止切口的再粘连问题;维生素B 则能营养肌腱、神经,促进切口愈合。三种药物共同为机体修复陈旧病灶的更新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起到关键的辅助功效。小针刀治疗既不同于中医针刺疗法,也不同于西医手术疗法,它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溶为一体,有机地结合,将增厚的腱鞘滑车纵行切开松解,消除狭窄和绞锁,从而改善肌腱血液循环,消除肌腱和腱鞘滑车间的磨擦,消除由此产生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一些医师主张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先用小针刀切割,再辅以封闭治疗。但我们认为从减轻病人痛苦的角度来考虑,还是先局部注射药物,再行小针刀治疗,这样在行小针刀时可以切割更充分,病人的痛苦也可降到最低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时一定要遵守无菌要求;曲安奈德要注入腱鞘内;熟练掌握手部解剖知识,规范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避免粗暴操作,按解剖层次逐层分离,由浅入深;术中要注意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局部注射配合小针刀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方法简单,疗效好,尤其对病程长,多次治疗疗效欠佳者,更为适宜,不必再作扩大化的手术,且部位浅,无重要血管神经,若操作正确,不易引起副损伤。值得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l996.

河道治理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河道管理;工程;防洪评价;编制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了对在河道范围内建设的工程项目做出更准确、更专业的评价,我国在2004年8月施行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防洪评价的编制才逐渐规范化、专业化。但由于防洪评价编制人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项目类别、所在的河道的水文条件与环境因素等条件的制约,所编制的评价报告存在诸多问题,结论也和实际情况往往有所偏差。

一、有关河道的基础资料收集不全

在评价报告中所描述的有关河道的基本情况是比较受关注的部分。这是因为只有对河道的基本情况清楚了解才能判断防洪影响,这样现状交待不明就会影响审阅者对实际情况的判断。水系情况介绍应从大到小,从流域到支流,河道断面应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相邻水利工程及其它工程要经过实地调查,资料要详实准确。流域、河道整治规划及实施情况的交待要多方位收集资料,对现状、规划、整治的实施情况加以对比说明,结论须准确明晰。

1、要善于运用资料,甲方提供资料丰富的要进行甄别,与本工程或防洪评价关系密切的要多用,关系不大的要少用或不用,没关系的绝对不用。

2、要善于挖掘资料,因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甲方提供材料的可用性有限,给报告编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编制人员就需要挖掘一些资料使报告丰富起来。一是充分利用资料库,如河道CAD测图,mapinfo地图等,从地图上搜集编制报告需要的资料:河道宽度、边坡、堤顶高程、附近水利工程和其它设施情况。二是善于从网络上收集资料,如Google Earth就可以看到许多水系和水利工程位置情况。此外,有些水文、气象资料、施工方案和工艺等均能在网上找到有关介绍。

3、应善于图文结合,只看文字比较抽象,如果附图则会简明扼要,相对位置用图形标注就比较直观。

二、对设计资料整理说明不清楚

1、针对各种建设类型项目,报告编制人员对设计资料首先要个人理解,原有资料丰富的要简化整理;原有资料缺少的要理解描述。有些报告仅对项目做一般性的介绍,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表述不够全面,同时,也对项目与河道的基本关系没有全面介绍,防洪评价的重要性及审查的必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论述。

2、平面图提供不详细,不能为审查提供准确依据。多数防洪评价报告重视了文字内容等方面论述,从图纸上对项目不能进行一个全面和总的概括,使审阅者拿到报告后对项目不能全面把握。

3、水文资料的分析不到位、河道演变分析不够细致。多数防洪评价报告只引用水文数据,对水文数据的来源很少给予说明或介绍,也不对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这给防洪评价报告的审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使得评价的结论缺乏说服力。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介绍(难点)

施工影响分析是编制报告的一个薄弱环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甲方提供报告中施工方案部分通常很简单,难以达到进行施工影响分析的深度要求,据以往经验,施工方案通常包括:工期安排、工艺、工序、布置、机械器具、交通、废弃物处置、度汛安排等内容;②编制单位缺乏施工经验,对一些施工方案的认识理解需要提高。因此要加强总结,对已做过的施工方案进行归纳,如管道穿越施工中常用明挖(大开挖)施工、顶管施工、定向钻施工;临河、跨河建筑物常用围堰施工,包括一次围堰施工、二次围堰施工、土围堰施工等。另外,可通过网络搜集施工案例、查阅资料,向设计、施工单位人员请教,加深认识,提高施工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往往处于可研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深度通常不够。

2、施工组织设计要理解具体做法,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3、施工组织设计介绍要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图文并茂。

四、河势分析

1、支流河道的河势内容容易被忽视,随着评价业务拓展,应注意理解河势内容分析的重点。

2、注意经验的积累,如:河道整治工程、规划资料的收集。

3、学习外部资料弥补河势分析内容。

五、评价分析内容

1、熟悉堤防工程等的规范法规,注意关键问题(堤防管理范围、桥墩位置)。

2、学习堤防渗流计算软件,防止不合理成果出现,主要有水文分析计算、抗滑稳定计算、渗流稳定计算、冲刷计算等。通常是借助水利水电软件、小水电计算软件、Excel软件等完成,但由于软件是固定模式,并不能完全模拟千变万化的实际工况,所以,不可以完全相信计算结果,需要根据实际进行复核计算。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并进行必要修正,比如冲刷计算中有时计算出的冲刷深度很深,明显不符合实际。抗滑稳定计算中经常出现滑弧过浅或过深的问题,也应根据实际限制滑弧范围。

3、分析评价语言组织应清晰,结论应准确。

4、补救措施应合理可行,并落实补救措施工程量。

5、购买模型,提高防洪评价报告技术含量,适应多规格建设项目评价要求。

六、针对专家意见较多的补救措施应注意的方面(以桥梁建设为例)

防洪评价的作用最终体现在防洪补救措施中,正是通过防洪补救措施将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防洪补救措施是体现防洪评价结论和效果的重要部分。①防洪补救措施要有针对性,除了一般的共性措施外要根据工程特点和主要防洪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②防洪补救措施要有可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谈,要尽可能落实到施工和管理的细节层面,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③防洪补救措施要有理论和一定计算数据支撑。如冲刷问题以桥墩为例,补救措施应明确防护范围、型式(抛石或其他)、厚度(有冲刷深度计算和理论数据支撑)、技术要求(顶高程控制在规划河底)、工程量。

1、对防汛道路的补救措施: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防汛道路属于三级道路,路宽不小于6m,净空不小于4.5m,桥梁跨河道,堤顶需预留空间以满足最小4.5m的净空要求,如无法满足净空要求,需在桥址处堤防背水坡(堤外)增做防汛通道,坡度不大于8%。

2、对河道边坡护砌的补救措施:小河道一般工程上游护砌30~100m,下游护砌50~200m,护砌高程从坡脚至常水位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以上采用草皮或生态护坡。

3、对桥墩局部冲刷的补救措施:一般采用抛石措施,抛石厚度根据冲刷最大深度确定,抛石顶高程与规划河底高程齐平,抛石范围在桥墩周边,半径一般取桥墩直径的2~3倍。

4、对工程侵占河道行洪断面的补救措施:补偿断面的扩大一般不建议清淤或挖深。应对岸坡切滩或削坡,对侵占较多的需做退堤工程,以弥补河道行洪断面。

七、报告的审查受报告编制人员经验和水平的限制,报告内容深浅不一,评价效果偏差较大,编制单位应严格按照校审制度,报告成果质量严格把关,使报告的水平达到要求和工程需要。

八、结语

防洪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析洪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保证工程安全。全面掌握河道相关规划,评价应详细调查了解规划的情况,确保沿河项目符合规划要求,从而保证对规划评价的全面、客观。

参考文献

河道治理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LEEP美宝湿润烧伤膏;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电圈环切术(LEEP)被广泛用于CIN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探讨LEEP刀宫颈锥切术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非常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1年4月我院参加宫颈癌筛查,行白带常规、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定位做活组织病理检查,排除假丝酵母菌、滴虫及宫颈癌,诊断为CINI-CINII患者100例,年龄35~60岁,全部为经产妇。随机选择50例为LEEP刀宫颈锥切术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另50例为对照组,单纯LEEP刀宫颈锥切术(以下简称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随访2年。两组年龄、产次、CIN级别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治疗组:月经干净后3~7d,行LEEP宫颈锥切术,窥器暴露宫颈,经阴道镜做醋酸白及碘试验。完整切除醋酸白色反应区和碘试验阳性区[1]。锥顶深度7~16 mm,不宜过深,避免宫颈狭窄,并将切下组织送病理检查。创面行球形电极电凝止血,电凝功率30~50 W。用棉签蘸取美宝湿润烧伤膏均匀地涂在创面上。涂药厚度1~2 mm。对照组:LEEP宫颈锥切术与治疗组相同。

1.3随访方法 在治疗结束后第3、6、12、24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妇科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TCT)、阴道镜有可疑处取活体病理检查。

1.4随访结局的判断标准 病变转归:根据细胞学(TCT)与再次阴道镜下病理学诊断判定CINI-CINII转归结局。①随访者中宫颈光滑,形态基本正常,功能正常,无接触性出血,TCT、阴道镜正常,为治愈。②显效:宫颈欠光滑,形态基本正常,创面愈合欠佳,TCT阳性,阴道镜有可疑处取活体病理检查阴性。③无效:宫颈创面未愈合,有出血,TCT阳性,阴道镜有可疑处取活体病理检查阳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43例,显效7例。对照组治愈23例,显效25例,无效2例。治疗3个月,6个月后,阴道镜检查无复发。治疗组无并发症,对照组2例术后并发宫颈狭窄。两组比较治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LEEP刀快速简洁、廉价、并发症少、便于门诊治疗等优点,但是有热损伤、出血、宫颈狭窄等并发症。美宝湿润烧伤膏是一种用于烧伤外科的常用药,主要成分有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等,其中黄芩中含有黄芩甙、黄柏黄连中含有较多的小檗碱[2-3]。其主要化学成分是β-谷甾醇、黄芩甙、小檗碱、蜂蜡、植物油等,能明显促进皮肤毛细血管的,增强其抵抗力,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抑菌抗病毒等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抗菌止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等功效。宫颈经LEEP刀治疗后,在创面上涂上美宝湿润烧伤膏,能使创面持续处于湿润状态,给创面创造生理湿润环境,加速创面修复,缩短愈合时间[4-5],防止宫颈粘连、狭窄。操作方便、简单。

参考文献:

[1]徐荣祥.烧伤创伤医学总论[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1):22.

[2]徐荣祥.MEBO的作用机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3:4.

[3]徐荣祥,萧摩.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3,(4):25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