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粮食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过国内谷物和油脂油料市场表现却截然不同,谷物市场涨跌互现,整体表现平平,而油脂油料市场却出现单边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节后还贷压力下,贸易商销售态度积极,农民也开始销售手中余粮,国内主要谷物品种供给充足,而加工企业因终端需求减少、开工率随之下降,国内谷物现货价格受到压制。植物油终端需求虽然也清淡,但因对外依赖性强,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持续上涨传递到国内植物油市场,期盘拉动下,国内植物油现货价格持续向上,但因需求不旺,贸易商追涨热情不高。
2月份,由于南美大豆产区干旱,机构纷纷下调南美大豆产量,加之美元走弱,原油走强,国际市场植物油期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向上。受节日效应和节后植物油消费淡季影响,2月份多数时间国内植物油市场购销不旺,中间环节追涨热情不高,不过市场心理转强,贸易商逢低补货热情增加。
利多奠定中期走势
2月份,南美干旱引发多家机构下调南美大豆产量;中国企业大豆采购美豆,美国大豆出口加速;基本面好转,投机资金增加多头持仓;市场对欧债问题趋于乐观,不利于美元走势,而美元走弱有利于商品价格向上。众多利多因素推动下,CBOT大豆出现近14个月的最大单月涨幅,达9.9%。
展望3月份,虽然因宏观经济面引发系统风险的可能性继续存在,但国际油脂油料市场信息面仍然偏多,中期向上趋势不改,谨慎看多。
期盘带动现货向上
2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单边持续上涨,连盘累积涨幅达4.96%,现货累积上涨150~200元/吨,询价趋于活跃,但贸易商追涨情绪不高。未来1~2个月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经历200元/吨左右的回调后,并不会改变中期向上趋势,操作上建议逢低入市。
利空因素:一是市场处于终端需求淡季,油脂供应宽裕,均给国内豆油现货形成压力;二是虽然近期国际市场信息面偏多,但已集中释放完毕,未来几周缺乏新的消息支撑;三是中线投机资金离场及美元走强,均不利于包括大豆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
利多因素:一是当前国内豆油与豆粕比价关系处于历史低谷,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计划逢低补库的贸易商数量上升,这将抑制国内豆油现货下跌空间,在回调中现货表现将强于期货;二是北半球春播临近,而《油世界》将南美大豆种植期预测数据累计下调了1390万吨,比去年产量下降1170万吨。这为后期资金炒作北美大豆产区天气打好伏笔。
菜籽油价稳中趋强
2月份,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在期盘和相关油品走势带动下,在9800~10000元/吨之间运行。一是进口菜籽到港成本稳步上升,国产菜油成本只增不减,加之国内植物油市场心理转强,企业下调菜油价格意愿不强;二是2月份国内菜油与豆油、棕榈油之间价差仍处历史较高水平,对菜油形成替代消费,菜油销售不畅抑制价格。
未来1~2个月,替代消费仍将使国内菜油销售不畅,但在成本支撑下,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将继续稳中向上,在3月份出现的回调中,表现强于豆油。利空因素:一是今年上半年油菜籽进口将明显增加,每月进口量料高达30万吨,将不利于国内菜油价格;二是国内菜油和豆油、棕榈油的价差仍处历史较高水平,替代消费继续存在。利多因素:一是当前菜油期盘价格低于现货,而现货价格低于成本;二是目前国内菜油现货价格远低于2011年中储10800元/吨的合算成本,在国内菜油现货价涨到10800元/吨前,受政策负面调控可能性较小;三是预计2012年菜籽收购价将继续提高,保守估计2012年临储菜油成本将在11100元/吨以上,成本上涨预期将推动国内菜油企业挺价并对中期走势趋于乐观。
2月份,由于国内菜籽市场难有规模上货量,且菜油走货持续不畅,油厂也多未开工,国内菜籽收购市场表现清淡,仅四川、贵州有零星几个油厂大致以节前价格收购。预计新菜籽上市后国内菜籽市场仍将延续清淡格局。
棕桐油库存创新高
2月份,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累积上涨50~100元/吨,走势明显弱于期盘,也弱于豆油现货。未来1~2个月,在成本支持、库存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仍将在7650~8000元/吨之间震荡,整体向上趋势不改,中间环节存在逢低补库需求。利多因素主要是当前棕榈油进口成本与港口分销价倒挂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进口成本将对港口分销价形成支撑;利空因素主要是港口库存处于近历史高位水平,虽然下游厂商对后期国内棕榈油价格走势存在看涨预期,但追高采购意愿不足,各地购销仍欠活跃。
进口植物油销售不畅
海关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62万吨,较去年12月份下降11万吨,略高于去年同期的61万吨;若考虑棕榈油硬脂进口量,1月份植物油进口量在75万吨左右,高于去年同期的70万吨。
如将进口油菜籽折成菜油,进口菜油数量同比增加近100%。进口植物油到港数量处于五年来同期相对高位水平,而分销不畅致使港口植物油库存数量快速增加,未来1个月国内植物油供给充足,抑制港口分销价。
综合分析,短期利多信息释放殆尽,如无新的利多出现,3月上中旬国内植物油期现货有回调需求,届时菜油表现将强于棕榈油,存在跨品种套利机会;未来两个月基本面和资金面均有转多迹象,中期向上趋势并未改变,市场心理趋于乐观,预计向下空间有限,现货表现强于期货,操作上建议逢深跌补仓。
2月份,国内玉米市场逐渐从春节假期中走出,购销活动呈增多态势。东北玉米稳中走强;华北玉米上市量持续增加,价格逐渐稳定,中下旬触底反弹;南北港口企业采购积极,库存下降较快,价格较为坚挺;南方销区东北玉米价格较高,部分用粮企业转而采购华北玉米,给东北玉米价格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对华北玉米起到支撑作用。
东北价格持续走强
2月份,东北产区购销积极,深加工企业、国储、个人贸易商等收购主体热情高涨,一些企业不断调整收购价格,使得东北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但随着采购风险加大,部分贸易商纷纷从“购粮大军”中撤出,观望情绪较高,不再轻易采购,给东北玉米带来一定压力。中下旬大范围降雪,玉米购销活动、交通物流运输受到一定影响,对东北玉米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东北产区和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继续倒挂,给粮源流通带来不小阻碍。虽然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占有优势,但水分较高,采购量并不大,东北玉米价格一旦回落,即便稍贵于华北玉米,只要在承受范围之内,企业还会优先采购。
由于东北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下降,因此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小幅上扬,截至2月底,锦州港玉米收购价在2360元/吨左右,大连玉米平舱价在2410元/吨左右。
华北市场触底反弹
2月份,华北地区玉米上市量逐渐加大,随着收购主体增多,玉米价格触底反弹。虽然采购主体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华北玉米起到支撑作用,但各用粮企业对高水分玉米采购仍较谨慎,因此,2月华北高水分玉米弱势稳定。截至2
月底,山东潍坊15%水分玉米收购价在2290元/吨左右,河北石家庄收购价在2110元/吨左右,河南郑州收购价在2170元/吨左右。
深加工挺价心态强
随着市场收购主体增多,东北农民惜售心态相对较重,不少深加工企业不断调整收购价格,致使深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上升,导致原本利润就较低的效益再度缩水,因此,在产品库存萎缩和原料上涨的影响下,深加工企业对产品提价的心态较强。与此同时,在较大的生产压力下,部分企业选择减线生产,以缓解原料上涨的压力。
期货高位震荡整理
虽然目前玉米期货价位较高,背离基本面甚远,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市场未来供应量充足,价格回调预期并未改变。预计短期内大连玉米期货仍将高位震荡整理,较为合理的价位应在2360~2410元/吨之间。
综合分析,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上涨较快,目前处于较高价位,采购风险相应增大;2月下旬华北玉米价格止跌反弹,但与东北玉米仍有较大价差,后期仍有上涨空间。虽然玉米购销陆续恢复,上市量将不断增加,但收购主体的热情依然高涨。
进入3月份,气温将回升、雨水或增多、春耕将临近,这将激发农户的售粮积极性,使得玉米供应量增大,价格也将逐渐走稳。
2月,南美旱情继续恶化导致产量持续下调,中国礼仪性采购令市场产生需求复苏幻觉,美豆新作面积成为焦点,大豆引领农产品反弹。内外盘联动上涨,国内通胀预期强化,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港口分销价格上涨,油粕价格环比上涨,大豆压榨收益由负转正,国产大豆购销趋于活跃。
南美减产已成定局
2月宏观面利好层出不穷,全球央行联手注入流动性。美豆基本面明显利多,一是市场机构预估南美大豆产量同比下降1000万~1500万吨;二是USDA2月供需报告中性;三是USDA基线报告和展望论坛先后利多数据;四是市场炒作中国礼仪性采购;五是油强谷弱格局明显,美豆期价需要更具竞争力,以争夺种植面积。
资金面偏多基调依旧,2月CFTC交易商持仓报告显示,基金持有的大豆、豆油、豆粕净多头寸环比持续增加,显示大投机资金对豆类品种做多态度坚决。在多重利好刺激下,美豆期价出现逼空式的上涨,美豆指数连续突破1250美分/蒲式耳和1300美分/蒲式耳的阻力位,月涨幅达8.98%。后市宏观面利多可能暂告一段落,基本面利好也已出尽,市场或陷区间震荡。
国内通胀预期又起
2月,连豆期价追随外盘走势上涨,市场维持外强内弱的格局。中国签订进口大豆天量订单,刺激外盘价格持续上涨,拉动内盘跟涨;另外,大豆进口数量的提升将令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缩减,国产大豆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后期中国经济或将步入增长放缓、通胀高企的滞胀时期。春节过后,国产购销趋于活跃,主产区油厂谨慎提价收购,大豆临储收购量稳步提升。
猪肉豆粕价格背离
2月,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大幅上涨,连豆粕指数月涨幅7.03%,继续领涨豆类期价,油粕比值持续下滑。月底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为3130~3200元/吨,月环比上涨100~150元/吨。2月豆粕价格表现继续强于大豆和豆油,南美大豆减产对粕类供给的影响大于豆油,利多全球粕类价格,同时全球肉类价格仍在历史高位徘徊,养殖利润高企对豆粕需求产生支撑。国内肉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处于季节性回调趋势中,与豆粕价格走势背离。
进口豆压榨收益转正
2月底,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为3980~4080元/吨,月环比上涨120~160元/吨,到港成本为3860~3900元/吨,月环比下降,港口分销商盈利情况较好。由于美豆期价涨幅继续大于内盘油粕价格涨幅,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继续下滑。国内油粕现货价格继续上涨,同时进口大豆到港成本降低,导致进口大豆初榨由负转正,油厂效益明显好转。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1月大豆进口量达到46l万吨,同比下降10.28%,环比大幅下降14.98%。显示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外盘大豆价格大幅反弹令市场需求萎缩。
综合分析,经过2月逼空式的大幅上涨,宏观面和豆类基本面利多消息出尽,3月将追随大宗商品整体走势区间震荡,全球货币政策和通胀预期将决定价格走势,南美旱情尘埃落定后,北美种植面积及天气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基本面已经被修饰得如此完美,但是短线追涨风险已经很大,建议逢低少量买入,高位保持观望,维持区间波段操作思路。
2月份,随着春节、元宵节过去,市场采购进入一个小,由于供应充裕,价格变动微小,个别地区小幅涨跌;面粉出库明显较节前加快,但出于稳定市场目的,价格平稳;小麦的饲料消费保持较大数量,且对小麦行情影响逐步体现;麸皮行情基本稳定。预计3月份主产区价格变动不大,市场供应随储备轮换而明显增加,各类商品价格在“两会”氛围下难有上涨机会。
购销积极需求提升
元宵节过后,随着加工需求快速回升,小麦市场回暖迹象明显,购销积极性显著增强。但产销区活跃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市场持续平稳的行情,供应充裕是行情维持稳定的最大因素。截至月末,河北、山东部分地区面粉企业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1.07~1.10元/斤之间,江苏、河南北部收购价为1.05~1.08元/斤,其他地区维持在1.03~1.06元/斤。
相比往年春节后较为火爆的形势,2月主产区行情表现出价格涨幅小、地区间价差缩小、市场预期稳定三个特征。而导致这些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2011年产小麦产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市场供应充裕,消费需求相对平稳。
临储成交数量大增
2月临储小麦周均投放维持300万吨水平,平均成交量26.2万吨,环比增加20万吨;平均成交率为8.7%,增长6.7个百分点;平均成交价1908.66元/吨,下降19.03元/吨。
分析2月份临储小麦成交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春节后旺盛的加工、补库需求,使得企业纷纷进入临储小麦交易市场采购;二是在行情平稳、收售价差微小的背景下,临储小麦有明显价格优势;三是企业适当采购价位较低的小麦,平抑加工成本、防范市场波动。
饲料小麦替代不减
在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价格渐成常态的情况下,小麦用作饲料替代的数量持续不减,尽管没有官方统计小麦流入饲料领域的数量,但从目前饲料、养殖企业的饲料配比中可见端倪。据了解,当前常规的饲料、养殖企业用于饲料替代的小麦占比在40%~60%之间,而在过去则仅为20%~30%。这对未来的小麦市场影响巨大,因为小麦行情拉动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是面粉的消费,饲料消费因素也将参与其中。
据市场信息,目前东北玉米运到华北地区价格在1.25元/左右,且价格趋涨,而华北玉米由于质量偏差,霉变率较高,尽管价格多在1.10~1.15元/斤,但难以用作饲料。
这将直接导致饲养企业转向采购小麦,甚至在部分地区,饲养企业采购价高于当地面粉加工企业的采购价。
旱情对冬小麦无影响
2月,云南旱情持续加剧,导致当地农作物受损严重,特别是对返青拔节
期的小麦造成严重的打击。
不仅云南,2月份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也普遍降雨偏少,河北、河南部分地区旱象初现。但由于气温偏低,冬小麦尚处于越冬期,需水量较小,加上秋播时底墒良好,浅旱目前对冬小麦生长无明显影响。
由于现货市场平稳,冬小麦长势正常,郑商所强麦期货整体表现平稳,基本维持在2560元/吨上下小幅波动。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1月份我国小麦进口21.3万吨,环比略减0.5万吨,同比大增15.3万吨,主要进口自澳大利亚和美国。
综合分析,3月份市场在没有任何实质性利好的前提下缺乏变数,各地供应依旧充裕,储备轮换启动后,企业采购渠道增多,议价能力进一步提升;面粉走货稳定或限制加工企业的采购积极性,但饲料消费提升会使饲养企业进一步加大在小麦行情中的话语权;主产区行情将维持平稳,价格变动幅度在0.0l元/斤以内。4、5月份基本上进入行情淡季,但由于托市底价支撑,价格下降空间不大,但部分地区小幅波动情况难免。
2月份,国内稻米现货市场整体稳定运行,早籼稻期货指数创出新高,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提高长期利多稻米市场。中晚籼稻收购价格稳步上涨,单月涨幅超过往年同期;东北粳稻收购价格较为稳定,月末部分区域价格出现小幅下跌;稻强米弱格局继续,大米终端需求较为稳定,价格波动较小。
中晚籼稻涨幅较大
2月,国内中晚籼稻市场价格稳步走高,自春节长假结束以来,主产区收购价累计上涨近0.03元/斤。湖南普通中籼稻收购价1.28元/斤,普通晚籼稻1.34元/斤;湖北普通中籼稻收购价1.32元/斤,普通晚籼稻1.38元/斤;江西普通中籼稻收购价1.30元/斤,普通晚籼稻1.34元/斤,整体上涨幅度较大,超过往年同期。
由于南方中晚籼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利多因素的消化较为充分,预计后期市场将会较为平稳运行。目前市场所剩粮源已经不多,而国家临储籼稻拍卖价格远低于市场收购价,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适量参与国家政策粮的拍卖。
东北粳稻稳中趋弱
2月份,东北粳稻价格走势平稳,成交量未能继续放大。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长粒稻谷收购价为1.49元/斤,五常稻花香稻谷收购价格为1.85元/斤,建三江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为1.36元/斤。目前收购市场呈现出优质优价的现象,收购企业对原粮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由于优质粮源春节前已被大量收购,目前农民手头所余粮食质量相对较差。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预计政策对市场的短期影响已经结束,供需基本面将是影响短期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在东北粳稻供给较为充裕、外运条件改善、余粮质量出现下降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短期市场价格将以稳为主,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小幅下跌。
稻强米弱仍在延续
虽然国家大幅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但是对大米市场的提振作用较为有限。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圆粒大米出厂价2.05~2.08元/斤,五常稻花香大米3.4~3.5元/斤,长粒大米2.32~2.33元/斤;杭州市场苏皖粳米批发价2.12元/斤,标一东北圆粒大米2.34元/斤,标一东北长粒大米2.55元/斤;福州市场安徽产中籼米批发价1.93元/斤,江苏产标一粳米2.2元/斤。大米主销区价格在稳定的基础上小幅上涨,同期涨幅远低于稻谷,稻强米弱现象仍在延续。预计大米后市将以稳为主,价格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
国际市场面临下行
国际大米市场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面临价格下行的风险。
首先,全球大米库存有望达到近10年来最高水平,库存消费比再次回升到30%以上;其次,各稻米出口国投放充足,特别是印度低价大米对国际大米价格产生一定利空作用;再次,大米需求依然疲软。
2月份,炒作因素对国内籼稻期货价格的推涨作用逐渐减弱,后市存在一定的回调风险,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可以考虑在本轮上涨过程结束后建立空头头寸来锁定利润。
国际方面,受美国农业部季度库存报告和种植意向利空影响,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在28日全线大跌。其中,美玉米5月合约相比上一交易日跌幅为5.44%,美麦5月合约跌幅为6.65%,美豆5月合约跌幅为3.37%。
3月份,随着天气转暖,东北地区农民急于出售高水份玉米,国家临储玉米收购量明显增加。据统计,截至3月20日,秋粮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2年新产中晚稻、玉米、大豆共12654.9万吨,同比增加459.4万吨。分品种看:湖北、黑龙江等17个主产区收购中晚稻4850.8万吨,同比减少476万吨;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收购玉米7480.4万吨,同比增加1233.8万吨;黑龙江、吉林等6个主产区收购大豆323.7万吨,同比减少298.4万吨。
3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41.03(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上涨0.14%;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29.62(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下跌1.28%。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3月份,经历了2月份春节长假的停滞时期之后,国内小麦市场购销全面启动,政策粮持续投放、面粉加工需求进入正轨,供需矛盾在这一时期基本缓解,不仅小麦行情平稳运行,面粉行情也有所松动。至本月,6个小麦托市省中仅剩河南的2012年托市小麦尚未登陆市场,这让4月份河南市场投放2012年托市麦成为大概率事件。
一、供需矛盾缓解 行情平稳运行
进入3月份,国内小麦购销全面复苏,但受整个消费形势的影响,整体行情并未出现往年“节后小”的局面,市场价格始终居于平稳态势,个别地区略有波动。据市场信息,河北、山东及河南北部企业出库价格多在1.26-1.29元/斤;河南中部、东部,江苏中部出库价多在1.25-1.28元/斤;其他主产区的出库价多在1.22-1.25元/斤。同时,因品质原因,2012年小麦的出库价格相比其他年份的小麦要高出0.01-0.02元/斤。
分析认为,导致行情平稳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整个面粉消费市场处于弱势,尽管3月份国内各项经济运行指标呈良好态势,但整个社会宏观环境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善,面粉消费难比上年。二是作为当前市场的供应主渠道,中央政策性小麦投放常时常量进行,尽管对春节期间的价格平抑未起到显著影响,但政策的滞后性在春节后得到体现,较高的成交量、较平稳的成交均价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小麦的需求和对价格的预期。同时,各级储备轮换也适时适度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供给状况。三是玉米行情走低,特别是东北玉米价格显著下滑,进一步拉开了小麦和玉米之间的价差,和上年相比,饲料企业对小麦的采购降到较低的水平。
二、政策投放不减 成交维持高位
3月份,中央政策性小麦交易情况维持良好态势,尽管每周的累计成交量有逐步下滑现象,但月内每一周的成交总量依旧在“百万吨”以上,说明市场对政策性小麦投放的需求不减。统计数据上看,月内周均投放量为500.8万吨,较上月略增加0.4万吨,周均成交量为114.9万吨,较上月增加14.3万吨,成交率为22.9%,提升2.8个百分点,成交均价为2327.68元/吨,略涨3.55元/吨。继江苏、湖北、安徽在之前相继投放2012年托市小麦之后,本月第一周在山东、河北开始投放2012年托市小麦,并受到当地市场追捧,月内,山东成交率为100%,河北成交率为81.8%。至此,6个托市收购省中,仅有河南尚未投放2012年托市小麦。市场对河南何时投放2012年托市麦十分期待。在目前的投放情况下,4月份2012年托市麦登陆河南市场成为大概率事件。
三、期货弱势下行 强麦现货稳定
进入3月,郑商所强麦1305合约进一步下探至2462元,与现货基差扩大到100元以上;在持续的低位震荡后,随着强麦仓单快速减少,盘面压力减轻,中旬开始,1305合约震荡回升,并开始逐步接近现货价格,基差缩减至70元左右;进入下旬,受投机资金离场等因素影响,期价弱势下行。
分析认为,随着1305合约临近交割月,其价格走势在后期将主要受到现货行情的影响。目前,郑商所强麦交割库中的主要强麦品种是西农979,而这个品种在华北地区主流的出库价格为1.27-1.34元/斤(视品质和纯度差别),同时,2月份大量进口的美麦和加麦又增加了市场上优质小麦的供应。在专用粉厂对优质麦的需求稳定的背景下,后期,强麦期货反弹并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
四、进口环比增加 利空重挫美麦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3年2月份我国进口小麦22.2万吨,环比增4.3万吨。分进口国看,进口自加拿大的小麦占69%,进口自美国的小麦占26%;分进口港看,有21%进入天津口岸,有54%的进入南方港口。1-2月份累计进口小麦40.2万吨,美麦及加麦占总量的92%,说明今年开始,企业在进口时更多的是考虑面粉加工,而非饲料使用。国际方面,在美国大平原墒情改善提振美麦产量前景的背景下,CBOT美麦指数在3月初延续上月跌势,进一步下探至687.5点,创近9个月来的新低。期货盘面超跌触动一波技术性买盘,美麦指数走势止跌回稳,转机浮现。在美元走弱及玉米行情提振的共同影响下,美麦获得支撑并出现反弹,而前期较低价位的小麦导致饲料用量及酒精用量增加,也推动了美麦行情稳步走高。因受美农业部利空报告影响,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美麦重挫6.7%,创2011年9月份以来最大跌幅。报告显示,美小麦库存为12.35亿蒲,超出11.77亿蒲的市场预期,而美麦种植面积也高于之前预期。
综上所述,“供需关系”将是影响4月份行情的主要因素,一方面,随着气温回升,面粉存管难度加大,面粉贸易商备库积极性下降,采购策略多采用“随用随采”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开机率的计划,同时,销区对于面粉的终端消费也处于平稳状态;另一方面,市场中小麦的供应也处于稳中提升状态:各级储备企业轮换全面进行,民营仓储贸易企业在面对行情稳定的情况下,也将积极出库,政策性小麦投放维持稳定,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价格的预期。由此预计4月份国内小麦主产区的行情将将呈“稳中趋弱”态势,具体表现为,优质小麦稳中趋强,主要因素其市场存量不大,2012年小麦或质量较高的小麦价格保持平稳,个别地区或略有波动,2011年及以前的普通小麦或有0.01-0.02元/斤的小幅下滑。5月份,市场关注重点转向新小麦的长势和上市情况,市场供应基本平稳,企业备库情况良好,但融资成本或有提升,陈麦价格基本稳定,新上市的早熟小麦或与陈麦有0.06-0.12元/斤价差,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不同地区的小麦长势和产量形势判断。6月份,是否启动托市将成为关注焦点,但各级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将成为市场最大特点,新小麦或在这一时期有较明显涨幅。
玉米
3月份,受国内玉米消费整体平稳以及上市量维持高位的影响,整体行情稳中趋弱。分区域看,东北玉米因上市集中、数量庞大,且高水分玉米占比过高,行情持续下跌,后因国家的开放收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东北玉米进一步大幅下跌;华北玉米因上市以来不断的被收购入库或外流销区,价格整体稳定;港口因库存较高及集港量大,价格进一步下滑,而销区的价格则受到产区行情及供应量的影响,稳中趋弱。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截至3月2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收购玉米7480.4万吨,同比增加1233.8万吨。
一、东北玉米持续下跌 政策放宽收购标准
3月份,东北玉米延续上月跌势,继续弱势下行。分析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气温回升,因担心高水分玉米难以存管而集中上市;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低迷,东北当地加工企业对玉米消化有限,而外运销区也因价格优势不明显,数量难以提升。对此,国家在月底,对吉林省玉米临储政策进行调整,启动省级临储措施,开始收购等外玉米,主要体现在对玉米的收购水分放宽至最高37%(但需对14%水分以上的玉米按规定扣量)。
国家对于收购的开放态度,让东北玉米在月末止跌趋稳。据市场信息,黑龙江地区玉米折14%水分的净粮收购价多在1960元/吨,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在2070-2150元/吨,辽宁地区收购价在2120-2160元/吨。尽管相比上月末,各地区有20-60元/吨的跌幅,但分析认为,由于流通量不断减少,后期进一步下跌的空间较小。据机构测算,至月底东北3省及内蒙古地区累计收购临储玉米约1050万吨,其中,黑龙江收购量约为740万吨,吉林约130万吨,辽宁50万吨,内蒙收购约130万吨。预计至4月30日的收购期内,东北的临储玉米收购量将达1500万吨左右,约占东北玉米商品量的2成。
二、华北玉米走势稳健 低水玉米小幅走强
3月份,华北玉米整体走势稳健,尽管低水分玉米难以寻觅,市场多是水分16-18%的玉米,但随着收购量和外运量的不断增加,至月末,华北地区可售玉米数量相对较少。据机构检测,至3月20日,冀鲁豫三省农户玉米销售进度约为66%,而上年同期仅有57%左右,如按照三省5420万吨的玉米产量和90%的商品量计算,目前华北地区待售玉米仅剩1300万吨,同比少了一成左右。价格走势方面,市场对低水分玉米的收购价有所走强,但收购量不大,考虑到后期的不确定性,企业对调整收购价格持谨慎态度。对于15%水分的净粮收购价,河南地区多在2300元/吨,河北多在2280元/吨左右,山东多在2380元/吨。
三、南北港口弱势运行 销区采购保持稳定
受产区行情弱势运行,上市总量猛增,3月份,南北港口价格显著走低。月底,鲅鱼圈港对含水14%的玉米收购价在2300元/吨左右,平仓价在2360元/吨左右,分别较上月末降50元/吨。据机构测算,月底北方港口库存约在280万吨,不仅较上年同期高出93万吨,也比上月底高50万吨左右。月末南方港口的玉米成交价也有不同程度下滑,主要体现在质量稍差的玉米,降幅约30元/吨左右,而质量稍好的玉米价格仅有10元/吨左右降幅。月末,广东港口玉米库存下降至40万吨,环比减少17万吨,但据已知的船期, 进入4月份后广东港口库存将很快回到50万吨以上。
销区行情主要依据产区及港口行情走势。3月份,产区玉米在销区到站价稳中趋弱,尽管水产及饲料需求有所提升,但由于市场供应充裕,企业采购积极性并未受到提振。月底,东北玉米在武汉地区和长沙地区的到站价在2510元/吨,在南昌地区价格为2530元/吨,在成都地区约2610元/吨,分别有10-40元/吨的跌幅;华北玉米在上述地区的价格一般在2430-2580元/吨,相比上月不仅比较稳定,还和东北玉米缩小了价差,优势逐步消退。
四、猪粮比价持续下跌 酒精淀粉利润改观
3月份以来,国内养殖行情继续下滑,据机构数据,月末出栏肉猪及仔猪分别为12.31元/公斤和22.18元/公斤,较上月末分别下跌1.57元/公斤和1.55元/公斤,猪粮比价自上月跌破6之后,3月份最低一度跌至5.2以下,至5.19,养殖利润也从上月末亏损15元/头扩大到亏损184元。分析认为,生猪存栏量仍然较大,市场供应充足是导致行情持续弱势运行的主要原因,尽管在3月末,因猪肉价格跌幅较大使得养殖户压栏惜售,跌势得到一定遏制,但后期肉价上涨的动能依旧不足,或在短暂的稳定后继续走低。
本月,玉米深加工行业延续低迷态势。由于下游需求清淡,生产企业库存积压,玉米酒精企业不得不下调酒精出厂价格,特别是产区生产企业,下调幅度在50-100元/吨。但也应看到,随着东北玉米价格在本月持续走低,东北玉米酒精企业的加工盈利在理论上有所改观,在月末达260元/吨左右,较2月份提升了60元/吨。同样,玉米淀粉企业也因原料价格走低,生产每吨玉米淀粉的亏损从2月份的310元左右缩减到180元左右,但由于玉米淀粉市场整体疲软,行业扭亏依旧有待时日。
五、进口玉米维持高位 美国玉米大幅下跌
据海关总署数据,2月份我国进口玉米39.4万吨,环比减少0.3万吨。1至2月份累计进口玉米79.1万吨,几乎全部进口自美国。本月,我国出口玉米0.53万吨玉米,环比增加0.474万吨,主要出口至朝鲜。
3月初,因美国玉米出口放缓,市场获利了结等因素影响,美玉米指数最低下探至632.6点,随后因美农业部利多报告及玉米库存偏紧等因素,美玉米稳步上行。月末,受美农业部的季度库存报告及种植意向报告影响,美玉米大幅下跌,尽数回吐月内全部涨幅。美种植报告中,预估美玉米播种面积为9728.2万英亩,高出之前市场预估的9725.2万英亩,且为1936年以来最大的种植面积;而在季度库存报告中,截止3月1日的美玉米库存为53.99亿蒲,高于分析师之前的预估均值50.13亿蒲。据机构测算,4月船期的美2号黄玉米对中国港口CNF报价为345美元/吨,到港完税价约2550元/吨,虽比东北玉米到南方港口的2460元/吨成交价高90元,但国际玉米较低的价位依旧让中国大量进口玉米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尽管国家通过放宽收购标准来解决东北农民“售粮难”的问题,但从实际的市场状况来看,遏制住了下滑趋势并不能说明能够让市场行情在短期内回暖,特别是对于当前东北高水分玉米总量依旧庞大的情况下,后期东北玉米行情还将延续低迷一段时期。由此预计,进入4月份,东北市场供应量保持较高水平,折干收购价格难有显著回升,华北因上市量有减少趋势,收购价格将呈稳中趋强态势;5月份,东北玉米外运量逐步增加,因烘干、仓储等运作后的东北玉米成本提升,出库价格也将有所回暖,而华北市场关注重点转向新季小麦,玉米行情基本稳定;6月份,国内玉米的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量将有所提升,由于国家掌握较大数量的临储粮源,行情或有提升,但幅度有限。
稻米
3月份,国内水稻各主产区春耕工作自南向北陆续展开,受国家大幅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的鼓励,今年水稻播种面积有望保持稳定。国内稻米现货市场总体购销活动稳定,市场供应量有所加大,但采购方面积极性并不高。相比较而言,粳稻的优质粮源基本售罄,而中晚籼稻则仍然有较大余粮等待销售。价格方面,中晚籼稻收购价格稳中略有回落,粳稻收购价格保持稳定。大米的消费状况维持原状,南方主销区受“问题大米”影响减少了开工率。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略有下降,进口大米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2月份大米进口数量环比有所减少,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价格持续下跌,但跌幅较为有限。
一、籼稻市场弱势运行
中晚籼稻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运行平稳。学校开学、工厂开业等集团性采购对价格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但是对籼米市场活跃的提升并没有起到明显作用。南方地区温度逐渐升高,使得前期大量尚未售出的中晚籼稻面临非常严峻的后期保管问题。不仅如此,春耕工作陆续开展,传统习惯导致农户开始逐渐将手中余量售出,导致市场供应量再度加大。由此导致了部分地区收购价格出现了小幅下跌,总体仍然呈现弱势稳定。加工企业对后期市场并不乐观,采购原粮数量有限。湖南地区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大米”影响持续发酵,不仅仅是当地,很多沿海主销区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许多企业停产关门,还有许多企业停止购进南方籼稻进行加工。与此同时,国外进口大米仍在不断的进入国内。供需两方面的压力导致短期内籼稻市场仍将弱势运行,预计价格仍难以出现上涨。
二、东北粳稻余粮有限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3年3月25日,黑龙江省各收购主体累计收购2012年新季粳稻1598万吨,占全省粳稻产量的比例约为74%,略慢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粳稻累计收购量占全省粳稻商品量的比例为92%。按照黑龙江省粳稻产量2170万吨,粳稻商品率80%计算,扣除农户自留部分,估计全省农户剩余商品粳稻约138万吨。
最近一段时期售粮进度加快,主要原因在于高水分原粮面临气温升高后的保管困难问题。随着近期东北地区又出现降水,使得困难进一步加剧。同时农民急于卖出手中余量,并将精力转移至接下来的春耕备耕工作。当前的现状是余粮水分较高、质量较差,优质原粮基本已经被收购入库。接下来的市场行情将被政策粮所主导,预计在5月份以后市场粮源告罄的情况下,政策粮将陆续通过各级粮食批发市场向加工企业投放。如果投放进度与市场供应短缺出现时间差,那么前期掌握一定优质粮源的贸易企业则有可能通过价格上涨获得一定的收益。因此接下来的关注重点是政策粮的投放进度安排。
三、春耕工作顺利展开
春耕工作自南向北有序展开。早籼稻播种育秧正在陆续进行中,其中华南和江南南部早稻处于播种育秧阶段,江南中北部早稻处于整田备耕阶段,四川盆地和云南中北部一季稻处于播种阶段。总体看,主要产区天气状况较为适宜播种,部分地区土壤水分偏高,但影响较为有限。云南地区连续几年遭遇春旱,目前看对播种影响较大。东北地区水稻播种育秧存在土壤水分偏高的问题,黑龙江地区陆续开始扣棚为育秧做好准备。截止3月15日,早籼稻育秧27.5%,一季稻育秧5.1%,同比均有所提前。根据气象部分预报,未来一周大部分春播地区气温略高于往年同期,同时伴有小到中雨,适宜播种。不过贵州地区即将迎来的大雨,以及四川南部、云南北部地区土壤干旱情况仍将对当地的春播造成不利影响。总的看,各主产区在国家大幅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影响下,播种面积将保持稳定,对全年稻谷产量的平稳起到稳定的作用。
四、进口大米数量维持高位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2.0万吨,出口大米6.3万吨,当月净进口5.7万吨,较上月的26.5万吨大幅减少。不过1-2月我国累计净进口32.2万吨,仍远高于上年同期的2.4万吨。越南、巴基斯坦和泰国合计进口占比超过99%,基本构成了我国的全部大米进口。
2月份进口大米数量环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传统春节的假日影响,使得到港数量有所减少,预计后期进口数量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口大米数量依旧保持在高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进口价格远低于国产大米价格。
五、早稻期货价格下跌
本月郑商所早籼稻期货呈现单边下跌的行情,但是下跌幅度并不大,仍然没有摆脱区间震荡的格局,交易量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中晚籼稻市场的疲软成为市场缓慢下行的主要原因,“问题大米”再度被曝光,也对行情走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新季早稻刚刚开始播种,因此后期的价格走势在某种程度上要取决于市场对当前事件的消化程度,预计后期价格仍将缓慢走弱。
综上所述,中晚籼稻现货市场仍在底部运行,市场走强仍待时日。东北粳稻由于存在一定阶段性行情的可能性,是接下来几个月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国内外大米价格差依旧,进口贸易仍将继续。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价格继续弱势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大豆
3月,USDA月度供需、季末库存及种植面积报告均偏空,南美理想天气令丰产压力迫近,巴西港口拥堵令短期供给延后,但远期供给压力增加,美豆期价近强远弱,震荡走低。食用豆概念炒作,加之临储收购持续,连豆期价延续涨势,近月合约领涨,国内豆粕现货价格震荡走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压榨收益维持正收益。国家大豆收购量继续同比下降,同比降幅上升。
一、基本面利空压制 豆价屡次冲高回落
3月,CBOT市场美豆期价震荡走低,远月合约继续领跌,近远月价差扩大。月初,巴西港口拥堵,导致市场需求转向美豆,美豆出口销售持续火爆,令期价反弹;但随着巴西收割进度的加快,丰产压力迫近,令美豆出口需求开始走软,美豆期价震荡走低,月末在USDA季末库存报告及种植意向面积的超预期利空打击下,期价大幅下挫。
本月大豆基本面继续近多远空。受到现货供给吃紧的支撑,近月合约表现抗跌,远月合约价格则受到南美丰产和北美新作种植面积扩张的利空影响而大幅走低,近远月合约价差扩大。利空方面:一是月末USDA公布的季末库存数据利空超预期,由于实际公布的季末库存量为9.99亿蒲式耳,远超市场平均预测的9.47亿蒲式耳,这令市场对美豆季末库存紧张的担忧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二是USDA公布的美豆种植意向面积为7712万英亩,略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7850万英亩,但仍是有史以来的第四高种植面积。如果后期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按照美豆趋势单产来计算,美豆产量将创历史新高,达到34亿蒲式耳。三是月底的美豆陈作销量下滑严重,USDA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止3月21日当周,2012/13年度美国大豆净出口销售量仅为6.64万吨,其中未知目的地洗船数量达到17.7万吨,显示市场对价格高昂的美豆陈作丧失了兴趣。利多方面:一是本月公布的美豆周度出口销售阶段性高于市场预期,其中新作出口销售数据持续高企,说明经过本月的持续下跌后,市场对远月合约期价已经较为认可,后期远月合约下跌空间可能有限。二是美豆出口检验数据持续好于市场预期,并出现周环比回升。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止3月22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50.2万吨,高于市场预估。三是南美大豆产量进入下行通道。USDA3月月度供需报告将阿根廷大豆产量调降150万吨至5150万吨。月末《油世界》的最新数据预估显示,因为天气恶劣,2013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将低于早先预期水平。油世界预计2013年阿根廷大豆产量为4850万吨,低于二月份预测的5000万吨;2013年巴西大豆产量将在8130万吨,低于二月份预测的8200万吨。
本周宏观消息面继续偏空,塞浦路斯事件令欧元区人心惶惶,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扬,表明市场对欧元区担忧情绪重新升温,欧元兑美元创下4个月新低。中国经济放缓势头明显,美国经济数据强于预期,这些因素综合导致美元汇率近期显著走高。美元走强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阻力重重,加之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态势明显,市场普遍认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经结束,令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下行。
数据显示,本月CBOT豆类品种资金面总体维持偏多基调,截至3月26日的CFTC持仓报告均显示,投机资金的大豆的净多头头寸周环比增加;豆油品种的净空头寸周环比减少,豆粕的净多头寸周环比减少,说明投机资金看多短期大豆、豆油价格,但看空后期豆粕价格。
综合看来,豆类市场空头氛围浓厚,在美豆的低库存忧虑得到缓解之后,中国对美豆陈作的需求可能持观望态度,以等待更为便宜的南美大豆供应,短期支撑期价的利多因素消失。加之南美丰产和北美扩种的中远期压力对中期期价的打压,后期如果美国主产区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美豆期价将易跌难涨。技术面看,美豆主力5月期价月末连续跌破5、10日均线和60日均线,但在1400美分/蒲式耳一线获得支撑,短期看来,期价仍然运行在1400-1500美分/蒲式耳的震荡区间内,可在1400美分/蒲式耳轻仓买入,但若期价跌穿1400美分/蒲式耳的支撑,则可轻仓跟空。中长期看,美豆期价在消化完北美季末库存高于预期、南美丰产及美豆种植面积扩展的利空之后,市场将会聚焦美豆播种期天气及美豆出口需求,较低的价格将会刺激需求回暖,美豆的价格走势或将出现利空出尽后的季节性反弹。
二、食用豆概念炒作内盘独自收涨
3月,连豆指数走势相对外盘强势,在食用豆概念的炒作下,内盘期价独自收涨。连豆指数月涨幅为1.22%,持仓量月环比回升,显示做多资金进场拉抬期价。本月市场热炒国产豆的食用功能,认为后期国产豆将主要用作食用豆,而今年大豆种植面积缩减将导致国产大豆“物以稀为贵”。月末按照内外盘的现货报价,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差价缩窄至250元/吨,主要原因是国产大豆价格稳定,而进口大豆价格上涨。据国家粮食局最新数据统计,截至3月20日,黑龙江、吉林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323.7万吨,同比减少298.4万吨。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监测,截至3月21日,黑龙江省全社会累计收购大豆收购275万吨,占商品量的81.2%。
预计近期国内进口大豆到货量偏少,加之港口库存偏低,将导致国内大豆价格走势强于国外价格走势。而“物以稀为贵”的食用豆概念炒作,令连豆价格走势独立于外盘。连豆主力1309合约本周微幅上涨,近月1305合约涨势更大。尽管远月连豆期价紧随外盘远月合约的疲软走势,但今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仍将下滑,加之国产大豆临储底价继续提升的预期,笔者认为国产大豆新作的供给将会更加紧张,这将支撑远月大豆期价,建议投资者考虑逢低买入远月大豆。
三、粕强油弱 远月粕价领跌
3月,国内豆粕期货价格大幅收跌,豆粕较其他豆类品种抗跌,连豆粕指数月跌幅达2.91%,总持仓量继续上升。豆粕表现较豆油强势,油粕比值继续下降。相比期货的下跌,豆粕现货价格走势表现坚挺,价格月环比跌幅较小。月底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900-4000元/吨,月环比下跌80-100元/吨。
本月豆粕基本面继续短多长空,近月合约因供给紧张而表现抗跌,远月合约因供给宽松预期而领跌。供给方面,由于1-3月大豆进口同比下降,而巴西大豆迟迟不能顺利发出导致供给进一步延后,支撑近月合约坚挺,但5月之后南美大豆大量上市,将导致豆粕供需由紧转松,大豆生产成本下滑使得豆粕价格下行压力加大。需求方面,本月生猪数据偏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猪粮比连续位于盈亏平衡点之下,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农业部3月15日数据显示,2月份生猪存栏月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1.3%;能繁母猪存栏月环比下降0.2%,但同比仍上升3.9%。生猪存栏量的同比环比下降对豆粕短期需求利空,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同比上升,说明养殖户对后市行情仍存期待,并未大规模宰杀母猪,后期补栏可能性较高,仍将支撑豆粕中长期需求。由于短期内豆粕价格存在持续回调的可能,建议饲料养殖企业随购随用,控制豆粕库存水平,等待价格企稳后入市。
四、大豆成本下降 油厂压榨由正转负
3月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继续下跌,月底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4500-452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500-4550元/吨,月环比均持平。由于3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下跌,月底进口大豆榨收益和港口分销大豆压榨收益均由正转负,但在港口库存的偏紧状态下,看口分销大豆价格可能表现坚挺,并支撑国内油粕价格。3月内盘油粕价格跌幅小于外盘大豆价格跌幅,月底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维持正值高位,这有利于提升油厂外盘点价的动力,企业在外盘点价后可在内盘油粕远月合约做相应的套保,以锁定利润和风险。
五、2月大豆进口量锐减 豆粕出口继续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2月大豆进口量达到289.86万吨,同比锐减24.31%,月环比下降39.40%,2013年1-2月大豆进口同比减少7.98%。2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7.03万吨,同比大幅上升116.98%,但月环比下降60.01%,2013年1-2月豆粕出口同比增加290.60%。从大豆进口数据来看,1-2月国内大豆进口降幅明显,而豆粕出口继续猛增,加剧国内大豆及豆粕的供需紧张态势。
综合看来,豆类市场空头氛围浓厚,在美豆的低库存忧虑得到缓解之后,中国对美豆陈作的需求可能持观望态度,以等待更为便宜的南美大豆供应,短期支撑期价的利多因素消失。加之南美丰产和北美扩种的中远期压力对中期期价的打压,后期如果美国主产区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美豆期价将易跌难涨。受到食用需求的支撑,连豆期价相对外盘的独立走势仍可能持续。短期看来,4月美豆期价存在破位后进一步下跌的风险。但中长期看,美豆期价在消化完北美季末库存高于预期、南美丰产及美豆种植面积扩展的利空之后,市场将会聚焦美豆播种期天气及美豆出口需求,较低的价格将会刺激需求回暖,美豆的价格走势或将出现利空出尽后的季节性反弹。鉴于4月豆粕供给将随着大豆供给的增加而增加,而短期需求利空较多,4月豆粕价格仍存在下跌空间,4月饲料养殖企业可维持随购随用的豆粕采购策略。
食用油
3月份,在南美大豆丰收上市预期和国内植物油高库存压力下,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继续大幅下跌,并跌破重要关口。在未来一个月后廉价南美大豆集中到港的预期下,市场情绪较为悲观,贸易商多观望,市场交易疲软。
一、欧洲金融风险现显 美元升值不利商品
3月份,塞浦路斯金融危机加剧,虽然通过“存款减记”延缓引发新一轮欧债危机冲击,但塞浦路斯危机的引发两个重要风险:资本管制引发的国内风险以及“塞浦路斯救助方案模板”引发的风险。
4月份,在资本管制下塞浦路斯银行重新营业后的事态趋于明朗之前,欧债相关风险将居高不下。这将使得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同时也影响欧元区的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使本来就衰退的欧元区经济更为阴霾,对欧元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的拖累或会贯穿整个第二季度,美元仍将继续升值,不利于经美元结算的大宗商品价格。不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仍然倾向于货币宽松政策,市场信心受到一些支持。总体看,美元走势偏强,可能抑制资金流入大宗商品的热情,大宗商品指数走软格局还未见扭转。
二、南美大豆压力显现 豆油跌破重要关口
3月份,国内豆油价格将继续下移,港口地区一级豆油价格在下旬全线跌破8000元/吨这一重要关口。一是国内植物油库存居高不下,市场处于消费淡季,贸易商亏损,中间环节无蓄水意愿,对价格形成抑制。二是南美大豆丰收上市,需求转向南美,美豆出口低于预期,表现到CBOT豆类期价,并传递到国内。
4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仍以弱为主,中期来看,在CBOT大豆见到1050美分/蒲式耳之前,不可轻言国内豆油行情已见度并出现捌点,操作上仍建议不大量囤货,随用随购,不可急于抄底。利空因素:一是据分销商反映,目前国内餐饮对植物油中小包装消费同比下降,中小包装植物油走货均低于往年同期,终端市场疲弱。二是阿根廷大豆也开始收获上市,部分需求转向阿根廷,缓解巴西物流压力,市场预计四月中下旬后,国内大豆供给将以廉价的南美大豆为主,原料成本下跌必将带来油粕价格下跌。三是国际市场豆油走势疲软,供给前景较好,加上全球棕榈油库存一直处于历史高位,市场对未来价格走势看淡。利多因素:一是自2011年2月份开始,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已经历连续两年的单边下跌行行怀,累积下跌近3000元/吨,部分资金认为向下空间已有限,进场抄底意愿增强。二是3月份大豆进口数量低于同期和正常水平,有利于豆油的去库存化。
三、临储底价高于预期 菜油价格较为坚挺
3月份,国内菜油期货价格弱势横盘,现货价格在进口菜油的冲击下小幅回落,不过相较于豆油和棕榈油市场,国内菜油价格较为坚挺,与二者之间出现较大的套利空间。3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没有受到豆油拖累而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3月份开始抛售的国家临储菜油底价,远高于市场预期,基本与国内菜油主流价格持平,没有任何竞价优势,因此成交率极低,没有进入市场,对菜油价格也基本无冲击。
3月份,临储菜油开始每周以10万吨的数量在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竞价销售,累计拍卖约40万吨,累计成交5192吨,成交率约1.3%。
4月份,预计国内菜油现货价格仍将窄幅盘整,大幅向上向下均不易。利多因素:一是临储菜油销售底价较高,这部分菜油难以进入流通和消费市场,不会增加市场供应量。二是从进口菜籽所折菜油成本来看,目前国内菜油价格向下空间也有限,加之对今年临储菜籽(油)政策的预期,也支撑国内菜油价格。利空因素:一是国内菜油和豆油、棕榈油的价格仍处于历史高位,且国内外豆油期现货价格仍然看弱,将抑制菜油需求和价格。二是按当前进口菜籽所折四级菜油成本已落到9500元/吨附近,低于目前国内四级菜油主流价格,进口菜籽折油将压制国内菜油价格。三是我国放开澳大利亚菜籽进口,在当前进口菜籽压榨利润丰厚的情况下,预计后期菜籽进口量增加,所折菜油数量也将相应增加。
四、去库存将程长期化 棕油价陷库存泥潭
3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继续大幅下跌,连盘棕榈油期价见三年来新低,港口地区24度棕榈油现货价格全线跌破6000元/吨。3月份,港口棕榈油库存保持在120万吨以上,高库存继续压制棕榈油市场价格,贸易商多亏损,下游厂商采购信心低迷,市场观望心态弥漫。
4月份,预计港口棕榈油价格将止跌并在底部盘整,期货市场上建议择机多棕榈油空豆油套昨,现货市场上在去库存化之前,仍建议随用随购,快进快出锁定利润,不可大量抄底囤货。利空因素:一是南美大豆上市,国际市场豆油价格下降较快,对棕榈油价格形成压制。二是全球两大棕榈油进口国库存均远超历史同期,抑制后期对棕榈油的进口需求,不利于国际市场棕榈油库存下降。中国棕榈油库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1%,印度食用植物油库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三是港口库存居高不下,供货商存在较大的销售压力,对价格持续形成压制作用。利多因素:一是从2011年2月至今,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持续下跌,累计跌幅近4000元/吨,跌幅达40%,市场向下看空间已有限,部分趋势性资金有可能陆续进场。二是棕榈油与豆油和菜油的价差处于历史低位,随着气温快速回升,有利于港口棕榈油去库存化。三是从近五年数据来看,每年3-6月主产国马来西亚库存多数时间呈下降态势,有利于马盘反弹。
五、进口数量同比下降 利于植物油库存消化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指导
Analysis on 211 cases of ADR in our city
SONG Rong.
Yongzhou People’s Hospital,Hunan 4250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circumsta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ADR occurred in our city.Methods 211 ADR reports were analyzed by a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in terms of the patient’s general conditions,route of administration,categories of drug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etc.Results Male had a higher level of ADR than female.Patients aged between 21~40 had a higher level of ADR than those of other ages.Anti-microorgan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drugs had higher occurrences of ADR among the cases of ADR.In respect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the symptoms of digestive took first place,lesions of skin and their accessories took second.Conclusion ADR 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in the clinic.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analysis;monitoring
为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现将我市2004年11月~2005年10月监测到的21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进一步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我市ADR监测中心成立以来,收集到的211例ADR报表。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11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性别、上报ADR的单位分布情况、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类别、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211例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分布从2个月~72岁,各年龄段的ADR分布情况见表1;男性患者占60.66%,女性患者占39.34%,见表2;药店上报了108例,占51.18%,医疗机构占48.82%,见表3;从给药途径来看,口服给药占49.76%,静脉给药占45.50%,肌内注射占1.42%,外用占3.32%,见表4;抗微生物药品引起的ADR最多,占40.76,中药制剂次之,占20.38%,详细情况见表5;药品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等,见表6。表1 药品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情况 例(略)表2 药品不良反应性别分布情况 例(略)表3 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单位分布情况 例(略)表5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分布情况 例(略)表6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例(略)
3 讨论
3.1 患者一般情况与ADR
统计结果显示,21~30岁、31~40岁年龄段的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25.59%及21.8%,这与该年龄段人群的免疫应答能力较强及滥用抗菌药物有关[1]。>60岁患者ADR发生率也较高,占11.37%,因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日益减退,用药后血药浓度高,血中药物半衰期延长[2]。
转贴于
3.2 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211例ADR中药店上报了108例,占51.18%。而作为药品主要使用场所医院,ADR报告率反而不及药店,药品生产企业没有报告。这可能与我们对ADR的认识不够有关。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有的医务人员害怕是因为药品质量或技术水平引起,所以不敢上报;医院领导对ADR监测不够重视,害怕引起医疗纠纷也是导致医院发生的ADR不能上报的重要原因。如我院在2005年初就拟定了上报ADR数与科室绩效挂钩的经济考核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根本没有实行,只是纸上谈兵。加强ADR报告宣传,使人们意识到,ADR监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而不是只注重眼前,认为没有必要,也不能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在发达国家,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应占到总报告量的80%~90%,从我市的报告来看,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加强认识,提高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3.3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因我市特殊的报告渠道(药店报告率高),而药店以口服药为主,故我市ADR口服给药引起的ADR占49.76%,位居榜首。静脉给药次之,占45.50%。外用很少发生ADR。这同时也说明,我市ADR存在严重的漏报问题。
3.4 ADR与药品类别
与国内报告一致,抗微生物类引起的ADR最多。这类药品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临床滥用已非常普遍。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目前国内抗菌药物的选择多根据临床经验[3],细菌培养送检率很低,仅为16.24%[4]或22.28%[5]。这类不良反应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抗微生物药品的适应证、药品浓度、用药间隔时间、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尽量减少药品联用等加以防范。中药制剂引起的ADR也不可小看。中药制剂因成分复杂,说明书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记载较简单或根本没有记载,造成一些人认为,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有的甚至当成补药,以为吃了就可以强身健体,可能是引起该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3.5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从表6可以看出,药品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较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治疗后,都治愈了。
目前,我市ADR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漏报比较严重,新的和严重的ADR很少,绝大多数是已知的、重复的。在以后的ADR监测中,加强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重视对中药制剂的监测,加大ADR知识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建立ADR数据库,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及合理用药的数据服务,有效地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锐,管玫,黄顺英,等.四川省2002~2004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物警戒,2005,2(4).237.
2 徐叔云,魏伟.临床药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0.
3 张志清.国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的可行性与难点.中国药房,2004,15(12):709.
2009年度东营市棉花市场基本情况
1.受气候影响,棉花产量降低。据统计,东营市2009年棉花面积170万亩,今年皮棉总产约9万吨,比上年减产近两成。棉花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气候条件:一是降雨量大,总体降雨比上年多了100多毫米,特别是棉花苗期普降大到暴雨,造成棉花生育延迟。二是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温度低,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每旬温度比往年降低0.5℃~0.7℃。三是光照少,7月份每旬比去年少10个小时的光照,8月上旬少8个小时的光照。由于以上气候因素,导致棉铃脱落率高,中空,结铃少,产量降低。
2.棉花价格持续走高。受全国棉花产区大多不同程度减产影响,加之纺织工业开工率比去年冬有明显提高,皮棉销售价格也是一路上扬。东营地区9月中下旬籽棉上市收购价在6.10元/公斤左右,10月上旬在6.4~6.6元/公斤之间,收购后期达到7.80~8.00元/公斤。
3.资源抢购现象突出。由于东营棉花品质比周边地区棉花好,出现了外地加工企业、棉商抢购籽棉的现象,推动了价格的攀升,棉农由往年惜售转变为随摘随卖,棉花收购加工周期大大缩短。皮棉销售同样遇到类似情况,包括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内的外地棉花经营商、江浙地区纺织企业在东营地区大量收购皮棉,加工企业销售形势看好,皮棉价格持续走高,部分时段创历史新高。
2009年度东营市棉花质量情况分析
(一)2009年度棉花质量基本情况
为全面掌握棉花质量整体状况,我们对2009年底前全市27家棉花加工企业加工检验的122610包棉花质量进行了统计,并与2008年度的147966包棉花检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2009年度棉花在感官质量相近,纤维长度、纤维强力均有明显差距,整体质量低于上年。
1.棉花品级质量稳定。2009年棉花外观质量较好,绝大部分为3级棉花。具体品级分布见表1。
统计数据表明:品级分布大体相近,但高品级棉花由2%下降为0.3%。
2.棉纤维长度显著降低,2008和2009年度棉纤维长度分布见表2。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度棉花纤维长度28毫米级及以下为主,较上年短约1毫米。
3.棉花马克隆值偏高
2009年棉花马克隆值偏高,以B2、C2级为主。统计结果如表3。
统计表明:2009年度棉花马克隆值A级、B2级占棉花总量98%,而2008年度A级的占到50%,2009年度棉花成熟过度情况严重。
4.棉纤维断裂比强度显著下降
2008和2009年度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统计情况如表4。
对比可以看出:2009年度棉花中等强度的占80%,强和很强等级的棉花很少,而2008年度棉花中等强度占四成,强与很强等级占到60%,表明2009年度棉纤维断裂比强度下降。
(二)质量状况简要分析
影响棉花品级的主要原因是棉农采摘、存放、出售过程中,不同时期采摘、不同品质的棉花掺混出售;棉花商贩将不同农户、不同品种的棉花一起收购,甚至有意掺入低等级棉花;加工企业不能分等分级收购加工,造成皮棉质量降低,尤其是高等级棉花缺乏。据估算,如在采摘、收购、加工环节分等分级管理,2009年籽棉可加工出20%以上二级皮棉,按年产量10万吨、差价200元计算,混等混级造成400多万元损失。
棉花纤维长度小、纤维强度低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生长期阴湿天气多、降水量大,影响细纤维生长,其次是棉花加工季节天气干旱少雨,籽棉过于干燥。据统计,2009年皮棉回潮率6.5%以下占70%以上,显著低于2008年的8.5%,明显低于理论回潮率8.0%,籽棉过于干燥导致加工过程中棉纤维断裂较多,造成长度损失。
2009年,东营地区棉花与周边地区、邻近省市相比棉花质量高出一个等级,加剧了棉花商贩、加工企业到东营抢购籽棉的趋势,资源抢购造成市场混乱,导致籽棉价格过高,本地加工企业收购量少,加工周期短。
提高棉花质量的几点建议
2010年受春季持续低温影响,东营市棉花种植期推迟10天左右。生长中期雨量适宜,光照充足,棉花长势良好。8月份以来整个东营地区阴雨连绵,长期寡照降水,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预计总产量减产40%以上,衣分率下降2~3个百分点,品级下降1个级,棉花纤维长度也有所下降,为了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加强管理势在必行,建议:
1.积极推行棉花行业名牌战略。积极引导、鼓励棉花企业参加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扶持部分生产条件好、技术力量强、质量管理好的龙头企业牵头,成立集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于一体的合作组织,统一提供棉种、生产资料,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棉花的品质、一致性,发展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指导企业增加设备投入,完善加工工艺,配备籽棉烘干、给湿设备,生产高等级棉,争创品牌产品。
2.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棉花市场监管。严格棉花收购、加工的资格审查,工商、税务、质监、经贸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大管理力度,加强部门联合形成合力,加强流通管理,提高流通效率,扶持正规新体制企业做大做强,取缔非法棉花加工,严厉打击棉花质量违法行为,规范棉花市场行为,稳定我市棉花生产,避免大起大落,保护国家、企业、棉农的长期利益。
3.加大对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的政策支持。棉花加工企业收购资金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与其他商业相比有资金供应优势,但农发行棉花信贷政策十分严格,手续复杂,许多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无法得到他们的支持。确保新体制企业优先贷款、及时发放的政策落到实处,对于企业争取时间,收足货源,减少小型设备对棉花资源的浪费破坏和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劣核桃;高枝嫁接;蓄热保湿法;昭阳区
中图分类号:S79213;S7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88-03
收稿日期:2012-07-19;修回日期:2012-09-27
作者简介:程光庆(1974-), 云南昭通人,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核桃(Juglans regia L)为胡桃科核桃属乔木树种。昭阳区的核桃栽培有着优久的历史,多为群众自发栽植的本地品种,主要种植于房前屋后和田边地角,均为实生繁殖。昭阳区核桃产业历经德援、天保、退耕巩固后续产业等多个项目及专项核桃产业十多年的实施,在全区栽植面积虽已达16 667hm2的规模,但只有极少投产,目前市面核桃主要还是靠以前零星散生的大树。长期以来,昭阳区的核桃栽培由于受传统栽培方式的影响和栽培技术的缺失,重栽轻管,有规模没效益,没有体现出核桃产业在林业产业化建设中应有的地位和效益 。整体状况为品种杂、良莠不齐,经营管理极差,种源、品质低下,低产劣质核桃、铁核桃多,约占全区总量的35%以上,产量上不去、林农收益低,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为促进昭阳区核桃产业发展、提高核桃产业质量和效益,很有必要对现在的低劣核桃、铁核桃进行改造,而嫁接高枝换冠就是最好的途径。但如何才能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多年来一直未有很好的办法。
2012年3月中下旬,为探索出一套更适宜昭阳区劣质核桃改良的途径,昭阳区林业局组织在苏甲、旧圃2乡选择3处不同环境条件的劣质核桃,采用蓄热保湿法进行高枝嫁接与常规条件的嫁接做对照试验。
1昭阳区基本情况
昭阳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脉两侧,地理位置为北纬27°7′3″~27°29′14″,东经103°8′6″~103°56′17″。全区总面积为2 167km2。昭阳区的气候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以温带为主的气候类型,年均温为117℃,3月均温81℃,最冷月1月均温21℃,绝对最低温-133℃,最热月均温为199℃,日均温≥10℃的天数为1913 d,≥10℃活动积温为3 2374℃,年降水量750~1 000mm。境内的土壤主要由石灰岩、砂岩、玄武岩、页岩等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黄壤、黄棕、棕壤,在河谷地带有燥红土,此外还有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分布。从其分布上看,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从下至上依次是燥红土—红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草甸土等。由于特殊的自然地貌,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立体气候明显。全区除大山包乡外,各乡镇海拨1 600~2 400m区域均有核桃分布。
2试验方法
21选用材料,时间,地点
211穗条
在昭阳区种苗站指定良种采穗圃中,采集云新高原、云新云林2个新品种当年生枝条作为穗条。
采集良种核桃接穗的时候应在核桃树尚未萌动之前进行,昭阳区一般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采集。应采集无病虫害健壮的发育枝和中长果支作接穗,放在阴凉通风的室内凉放2~3 d后,稍脱水,再将长枝条剪为带饱满芽2~3个、长约10 cm的短接穗,方便进行蜡封。蜡封接穗的蜡液配方是石蜡1 kg、蜂蜡01 kg,比例为10∶1,蜡液温度为100~110℃,蜡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穗条的贮藏。蜡封后的接穗用纸箱整齐装放,应在纸箱两侧戳几个通气孔,然后将接穗装入纸箱,放在10℃以下的阴凉通风的室内贮藏待用。相同环境条件室内堆藏则需要用薄膜盖严、压紧。
212试验地点
选择核桃栽培较多的苏甲乡许家大山后、井底村的袁家梁子、旧圃镇后海办事处的雷家碑做为核桃高枝换冠嫁接的对比试验地。试验地块基本情况详见表1。
林 业 调 查 规 划第37卷第6期程光庆:蓄热保湿法在核桃高枝嫁接改良
中的优势分析
22与常规嫁接对照
核桃高枝换冠嫁接对砧木树枝采用现接现锯,破头锯口的距离以相对主干尽量回缩为宜。枝接常用方法有辟接(过髓心开口)、切接(通过断面1/3或1/4开口)或插皮接等多种。对于砧木直径大于10 cm以上的树枝,头年锯断培育2~3枝萌发条以待次年嫁接;对于砧木直径小于5 cm的树枝采用辟接;对于砧木直径5~10 cm的多采用切接或插皮接。为了尽可能拓宽砧木与接穗的接触面,插皮接是首选的方法。具体为在砧木的断面选择较宽面,沿树枝下方剥开带韧皮部的树皮4~6 cm长,用刀沿削开树皮中线左右分开,把穗条贴砧木外面的皮层削落至淡绿色层(留下中间呈“倒三角”未削状态),插入的深度以穗条靠砧木的木质部处露“白点”为止,用绳将砧木、接穗充分绑牢(当穗条插入砧木离穗条白点1 cm时使用包装带绑紧,再用外力向下敲,使穗条顶部下移05 cm左右,使其二者更紧密结合)。最后在接穗的顶端再包扎一道薄膜封口。要保证接触面的平滑,用刀时力量需均衡,刀口保持锋利以利于具体操作。
23蓄热保湿嫁接
历来认为阻碍核桃嫁接成活的原因是单宁、伤流、温度、湿度,简单用薄膜绑扎嫁接口的成活仅有50%左右。人为创造有利于核桃嫁接伤口愈伤组织形成的条件是提高成活的关键。由此考虑到在砧木、接穗接合部包扎新鲜湿锯末,来改善二者愈合的小环境,此方法称为蓄热保湿法。具体操作方法为:
1)先用直径为30~40 cm两段开口塑料袋套入,砧木下方15~20 cm处用绳子将塑料袋下口贴着砧木树枝扎紧。
2)削好穗后,沿砧木开口处插入接穗,随后用绳子将二者绑牢,别忘了薄膜包扎接穗顶部封口。(削芽—插接穗—绑扎—封口)。常规嫁接与蓄热保湿嫁接相同。
3)如俗语称“提裤子式”把砧木接口下面的塑料袋反提上来,装入新鲜湿锯木屑,用手或枝条塞紧。锯木的多少以露出穗条芽为限,再一次用绳子把塑料袋上口围着穗条扎紧。
4)嫁接、包扎各道工序仔细完成,还需要在包扎嫁接口的塑料袋下部戳一个通气孔,以便砧木树液形成过多时排水。2种嫁接方式在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2种嫁接在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
Tab2Specific status of two grafting methods in different places
地点方法天数/d时间/月·日嫁接枝数/枝每天参与人数/人每天人均接数/枝
许家大山后常规嫁接2318~31910115101
蓄热保湿嫁接2318~320535645
袁家梁子常规嫁接2322~3238944112
蓄热保湿嫁接3322~324947745
雷家碑常规嫁接2327~32811294141
蓄热保湿嫁接3326~328894650
3结果分析
从2012年5月27日至6月2日,经过5 d实地清查,采用2种不同措施嫁接,苗木成活率在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详见表3。
表32种不同措施嫁接后成活率比较
Tab3Survival rate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grafting measures
地点
常规嫁接蓄热保湿嫁接
人次/人所接枝数/枝成活枝数/枝成活率/%人次/人所接枝数/枝成活枝数/枝成活率/%
许家大山10101149048512535432807
袁家梁子889447252821947856904
雷家碑8112963656318894832936
合计26303415985275123762120893
312种方法对比成效明显
2种嫁接方法结果表明,操作人员相同,所采用穗条、嫁接时间相同,砧木、接穗结合处理相同,仅在最后包扎的方式上有所区别,接后管理如“抹芽”等积极到位,采用常规嫁接成活率为527%,而采用蓄热保湿法嫁接则成活率高达893%。
32增加操作环节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嫁接人员工作熟练程度随时间推进有所提高,但蓄热保湿嫁接投入的嫁接人员将是常规嫁接的2倍以上。蓄热保湿嫁接每人一天所接枝数仅为常规嫁接的一半不到,虽然这种嫁接方法费时费工,成本将会加大,但成活率却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33枝接最佳节令
在昭阳区,3月底至4月初所嫁接的苗木成活率最高,这既有操作熟练程度提升的因素,也有因该时期更接近核桃萌发展叶时期,就更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而使成活率提高的因素。
4:结语
处理、贮藏良好蜡封穗条待用是成活的前提,“砧木、接穗”接触面要尽可能增大,且平滑、紧密结合是成活的保证,嫁接口包扎新鲜湿锯木屑是促进二者愈合的核心,做好管护以保证接穗萌发时所需水分、养分不可缺少。蓄热保湿高枝换冠嫁接虽然改良成本升高,但只要做到穗条选择好,掌握好节令适时嫁接,操作人员能掌握正确方法,认真仔细,将核桃高枝嫁接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林科院云南核桃栽培[Z]2008
[2]昭阳年鉴(2009) [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1
[3]昭阳区林业局2011年昭阳区核桃产业总结[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