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尿护理诊断

导尿护理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导尿护理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导尿护理诊断

导尿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尿路感染是留置导尿患者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国外很多医院在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占据医院感染的首位,根据国内报道显示,尿路感染在留置导尿导致的尿路感染问题已经引起临床学者的研究和分析[1]。对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期间行留置导尿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住院患者行留置导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方面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留置导尿者每天一次给予生理盐水会阴冲洗,每周更换一次尿袋,定时排袋尿液,日间每两个小时一次,夜间每三四个小时一次。采用常规方法拔管。

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1)尽量选择硅胶导管;(2)每周更换两次尿袋,鼓励患者多饮水。(3)常规生理盐水冲洗的基础上,用1%聚维酮碘溶液擦洗尿道口,每天三次。(4)尿管尿袋位置必须低于膀胱位置。(5)嘱咐患者有规律收缩肛提肌,收缩时间30秒,呼气时放松,深吸气同时收缩肛提肌,每个小时4~6次。(6)给予患者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使盆底肌肉正确收缩与放松。(7)每周定期检查膀胱残余尿量,并做相应处护理与治疗。(8)在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的情况下吸干净尿管气囊内液体,护理人员要嘱患者进行自然排尿,在排尿时使尿管自然排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尿术后第2、4、6、12小时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尿路感染的诊断按照《内科学》中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上的分析和研究,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

2.结果

留置导尿术后第2、4、6、12小时后,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

3.讨论

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发病率在国内以及国外出现的比较高,根据国内相关报道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发病率在40.0~90.0%,大约占据感染患者的40.0%[2]。医院中的临床资料报道,留置导尿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操作不当:导尿术是一种机械刺激,在人体尿道口有很多细菌进行聚集,有报道感染致病菌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如果在导尿操作中消毒不严格,细菌就会顺着导尿管进入人体的膀胱,从而导致了感染[3]。(2)导尿材料的选择:临床报道中,很多不同的导尿管对尿道具有刺激,从而导致并发尿路感染的程度就会不同,硅胶导尿管是现阶段中很多医院所使用,刺激性相对于比PVC管要小,硅胶导尿管生物相容性比较好,但是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比较高,超导尿管富含有亲水材料,可以在人体管腔进行很好的,从而将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明显的降低。(3)患者健康状态:在肿瘤以及严重贫血自身抵御疾病比较低的患者,进行留置导尿后就会容易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4)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在2小时中尿路感染发生率约为0.0%,大于4小时发生率增高至约40.6%,长期导尿患者发生率64.4%,在研究留置导尿术后2、4、6、12小时对照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0%、53.2%、72.4%、92.3%,,从而将尿路感染与导尿管留置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导尿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使用抗生素68例(68.00%),其中使用二联以上22例,占使用抗生素的32.35%。使用二联抗生素的医院感染率为18.18%,在构成比中占57.14%。抗生素使用8d以上的,感染率为23.08%。随着抗生素应用种类的增加及使用时间延长,医院感染发病率逐渐增高。见表3。

2.体温及白细胞监测

(1)体温监测:中度发热占26%,高热占12%。要根据护理工作制度的要求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白细胞总数监测:术后3~5d或出院前监测白细胞总数(10~15)×109mmol/L,占15%,白细胞总数(15~20)×109mmol/L,占6%。少数患者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而无临床感染症状及体征,由于我院现未开展病原学监测,医院感染诊断依据不足。

3.讨论及对策

3.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及漏诊率、漏报率

做好医院感染监控,提高院感数据填报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漏报率。二级乙等医院管理标准中要求医院感染率≤8%,漏报率≤10%,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率为7%,符合标准。但漏报率为57.14%,不符合标准要求。分析漏报率高的原因如下。(1)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对医院感染的管理不熟悉[3]。(2)诊断标准把握不准确,对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未能全面掌握诊断标准[4]。医院感染漏诊漏报率高,易被虚象所掩盖,不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最新动态,也不利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措施如下。(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作用。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从组织落实、开展必要的监测、严格管理三个环节入手,加强培训和监督指导,降低漏诊率和漏报率[5]。(2)更新医院感染知识,掌握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标准,提高临床医师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6]。(3)明确目标,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漏诊率、漏报率。

3.2加强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占前3位的是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产褥感染)。相关因素中导尿、剖宫产、会阴侧切是重要的相关因素[7]。因此应加强重点环节管理。(1)加强病房管理,保持室内洁净和空气新鲜,定期检测空气质量。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氧气湿化瓶、超声雾化装置等吸入性治疗有关的器具应严格做好消毒灭菌管理,有的部门把氧气湿化水视为平安水,处于持续使用状态,处于湿化保存的物品24h即有细菌生长,为保证患者的安全,湿化液应即开即用,专人使用的24h更换[8]。(2)严格导尿术的无菌管理及尿管护理,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的适应证,选择粗细适中的导尿管,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作好尿道口的护理。产妇阴道流血及恶露是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同时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产妇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及时遵医嘱拨除尿管,防止菌尿症发生及尿路感染[9]。(3)积极做好产妇及妇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营养、皮肤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降低切口感染率[10]。

3.3合理使用抗生素

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要辩证地对待宿主、细菌、抗菌药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1]。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抗菌药物的毒性和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耐药菌产生,浪费药物,形成假安全感。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明确指征,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给药方法和程序,以达到杀灭致病菌,治疗感染的目的,加强抗生素使用的宏观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12,13]。

3.4感染病原体分析

导尿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留置导尿; 漏尿; 原因; 护理

留置导尿管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1]。留置导尿是临床用于解除尿潴留、术前准备、观察记录尿量、保持昏迷和尿失禁患者会清洁、预防褥疮以及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在留置气囊导尿管导尿过程中经常发生尿液外溢现象,不仅给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痛苦。现将出现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2007~2009年留置导尿患者发生漏尿者30例,其中因导尿管堵塞漏尿者6例,因尿道松弛漏尿者14例,导尿管绝对或相对过细漏尿者9例,因膀胱冲洗漏尿者5例,因尿路感染漏尿者8例,其他原因4例,以上因素单独或合并存在。

2 漏尿的原因

2.1 导尿管完全或部分堵塞 膀胱内有尿,但尿管内无尿液流出或仅少量尿液流出。主要原因为:

2.1.1 假性导尿管阻塞 一是因引流袋放置不当或患者不当造成尿管受压、反折或扭曲。二是膀胱黏膜堵塞尿管,导尿管内孔贴近膀胱黏膜,引流袋及尿管构成了一个封闭系统,低于膀胱水平的引流袋对尿液有一个持续性的负压吸引力,尿液从尿管旁边溢出。

2.1.2 真性导尿管阻塞 因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尿道或膀胱损伤,或膀胱本身疾病出血,形成血尿,凝成血块堵塞尿管;因尿路感染、尿沉淀物产生、钙盐沉积堵塞尿管。尿沉淀物的形成与留置尿管时间及是否合并尿路感染有密切关系。长期导尿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膀胱残余尿的长期刺激亦可导致尿路感染。细菌及代谢产物、尿液中某些蛋白质及尿盐共同构成了包裹尿管的膜性结构,从而导致尿管堵塞。

2.2 尿道括约肌松弛或导尿管过细 老年、慢性病、长期留置导尿、昏迷的患者,尿道括约肌松弛,伴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只能选择型号较小的导尿管,此时发生漏尿的可能性更大。

2.3 膀胱废用性萎缩 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特别是持续开放引流,使膀胱贮存功能废用,膀胱成空虚及惰性状态,一旦尿管阻塞或认为夹闭尿管即可导致漏尿。

2.4 膀胱痉挛导致漏尿 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嵌顿在膀胱颈部刺激膀胱肌肉引起痉挛样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尿道内括约肌功能不全,膀胱颈开放而引起后漏尿[2]。

2.5 气囊内液体过少或过多所致漏尿 气囊的大小与尿管的粗细成正比,若尿管较粗而气囊内液体过少,使膀胱颈处于一个开放状态,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夹闭能力时即出现漏尿[3]。相反,过大的气囊压迫双输尿管开口,使输尿管蠕动加剧,输尿管传下来的蠕动波会引起三角区收缩以致膀胱痉挛而导致漏尿[4]。

2.6 导尿管插入过深导致漏尿 由于尿管头端落在膀胱底或膀胱体处而非膀胱三角区,三角区内尿液沿尿管流出,将尿管变为引流管[5]。

2.7 适应不良 初次置入尿管时,由于尿管的刺激,多数患者存在排尿意识,在排尿时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致使球囊处封闭不严,尿液自尿管旁流出,形成漏尿现象。

2.8 尿路感染 导尿操作是致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留置导尿是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留置导尿时间越长,感染概率也越高。尿路感染往往与以上各因素合并存在并互相促进。临床上多采用膀胱冲洗作为预防和控制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措施,但是有研究证实,膀胱冲洗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不低于未行膀胱冲洗者,甚至更高[6,7]。此外,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8]。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人格,做好遮挡。向患者详细讲解留置导尿的目的和方法,减轻心理压力,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措施,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导尿。

3.2 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 插尿管前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9],插管时动作要轻柔,不可强行插入,气囊导尿管必须见尿后再插入4~5 cm,向气囊内注入10~20 ml生理盐水后向外回拉至有阻力时为止,禁止注入空气,否则可致尿管前端浮于液面以上,引起引流不畅。注入生理盐水时用力要适度、均匀,同时注意压力变化和患者主诉,避免球囊破裂或尿管置入过程中损伤尿道。老年患者由于膀胱结构、容量的变化,球囊内注液量应适当减少,一般小于10 ml为宜,注液量过大造成球囊在膀胱内浮动,封闭尿道内口效果不好,易发生漏尿,注液量6~8 ml较适宜[10]。

3.3 处理尿管堵塞 避免尿管受压或扭曲。怀疑膀胱黏膜堵塞可用注射器注入20 ml无菌生理盐水,并变换。若有血尿存,可在膀胱排空后注入生理盐水100 ml加去甲肾上腺素8 mg保留止血。鼓励患者多饮水,可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11],预防尿管表面结晶形成,同时定期更换导尿管,阻止尿盐积垢堵塞尿管。

3.4 括约肌松弛的护理 老年患者导尿时宜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导尿管。部分只能选择较小型号尿管的患者,要保持会清洁干燥,减少感染机会。对已流出的尿液应及时清洁处理并加强臀部护理。

3.5 防止膀胱废用性萎缩 神志清醒者,可遵照正常生理排尿反射进行排尿,即有尿意时,开管排尿,至尿液排尽再夹闭尿管;神志不清者可夹闭尿管,定时开放,须保证膀胱有一定容量后再行排尿,防止膀胱萎缩。

3.6 预防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是导致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而尿路感染又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引起漏尿,因此预防尿路感染至关重要。要做到严格、规范的无菌操作;防止尿液倒流;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做好会护理;鼓励多饮水;减少甚至避免膀胱冲洗;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4 小结

通过对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原因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把这些护理方法预防性应用在留置导尿患者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漏尿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4.

[2] 谢晋良.漏尿点压力测定诊断压力性尿失禁.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11):683.

[3] 李为兵.漏尿点测定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医学杂志,2003,28(2):142.

[4] 杨红娟.气囊导尿管应用中漏尿的原因分析与处置.中国实用医药,2008,3(9):47.

[5] 余爱珍.基础护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0.

[6] 张继安,薛珍珍,马金香.留置导尿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3,30(1):57.

[7] 黄先娥,徐莉莉,汤云.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的影响.临床护理杂志,2008,7(1):3-5.

[8] 谭创,黄秀良.留置导尿管与尿路感染的监测分析及护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1671-1672.

[9] 刘燕.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研究,2007,6(21):217.

[10] 于虹.老年患者留置导尿6例出现溢尿的原因与对策.中国民康医学,2008(2):45.

[11] 徐波,王惠,高绪芳.留置尿管病人尿道口消毒与清洁护理的效果比较.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

导尿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5例,年龄28—45岁,平均38岁。手术方式: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术前完成各项检查,进行心理护理,做好阴道、肠道及皮肤准备。术中、术后加强护理和留置尿管护理,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留意患者的疼痛主诉。针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规划、有目的的护理。

1.2.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

(1)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保证整个导尿过程的无菌、通畅和密闭。在更换引流袋或是液时都要细心操作,防止病菌侵入机体。

(2)缩短置管时间:通过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来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泌尿系统受感染几率,可加强腹肌和膀胱肌的锻炼来实现膀胱功能的恢复。首先要跟患者讲明原因,取得配合,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锻炼,做收腹及提肛运动,每次为10-15min,每天至少做3次。

(3)减少反复置管的几率:选择管质较软,易于国定而不易脱落的导尿管;掌握好拔管的时机。拔管前先彻底消毒会和尿道口周围,并将气囊内液抽净,可在术后24h膀胱充盈的情况下进行。

(4)加强相关的健康指导:保持会阴清洁,可在术后适当使用洁阴洗剂清洁外阴并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与尿道口接触的导尿管部分,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外阴与。嘱患者多喝水,保持每日的尿量大于2000ml,可使尿路自动清洁,为减少刺激,尽量穿棉质清洁内衣。

(5)尽早发现感染征兆:护理人员要积极询问病情并仔细观察,早期发现感染征兆。

1.2.3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则诊断为敏系统感染:(1)尿离心后,镜检白细胞为5—8个/HP;(2)尿液细胞计数,白细胞大于10ul;(3)尿培养菌落数>105/ml。

1.3数据处理

应用SPSS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护理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例数为3例,占8.6%,对照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例数为11例,占36.7%,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导尿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下腹部手术 医院感染 护理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的优劣。医院感染率高不仅影响医院声誉,还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2004年8月~2009年8月住院手术患者发生的22例医院感染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4年8月~2009年8月共施行下腹部手术670例,发生医院感染22例,均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诊断标准》确诊。其中呼吸道感染12例(54.6%),切口感染5例(22.7%),泌尿道感染5例(22.7%)。发生在子宫及卵巢手术9例,阑尾切除术4例,直肠癌根治术3例,膀胱及前列腺手术6例。年龄20~82岁,平均46岁。住院时间4~28天,平均17.5天。全部病例入院时无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症状,体温、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护 理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管理:术前嘱患者戒烟,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术中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送回病房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入呼吸道。术后尽早翻身、下床活动,有效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做基础生活护理,患者术后易出汗,应及时擦洗更衣。保持室内通风,定时开放门窗,减少人员流动,适当限制探视,预防呼吸道感染。

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术前1天晚患者沐浴更衣,术前皮肤准备动作轻柔,术前即时剔除粗毛(最好剪毛,以预防皮肤损伤)。仔细清除脐部污垢,并以碘伏进行消毒,妇科手术术前要进行常规阴道准备。对病室环境定期做好预防性消毒,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换药器械实行小包装,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操作前认真洗手。感染伤口隔离换药、最后换药。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减少易感因素,防止切口感染。

泌尿道感染预防与护理:导尿操作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应严格掌握无菌技术,选择粗细合适的导尿管,动作轻稳,避免重复插管对尿道黏膜的损伤。现临床常用的带气囊导尿管,插管后仍要妥善固定,避免导尿管反复移位引起污染,及时更换尿袋保持尿管系统的密闭,防止尿袋内尿液逆流。适时停止导尿,必须保留导尿时应做好会阴擦洗,保持尿道口清洁无污染。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执行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关知识,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抗生素种类,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的间隔时间,观察疗效,适时向医生提供停药和换药的依据,以保证疗效,防止院感的发生。

讨 论

呼吸道感染:本组资料显示,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居第一位,与近期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究其原因与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基础疾病及不合理抗生素应用有关。本组12例除1例为全麻气管插管侵入性操作,术后未能有效排痰致肺部感染外,大部分患者因机体抵抗力弱,营养状况差,慢性贫血,患者术后怕风经常关闭门窗,室内通风不良等,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

切口感染:营养状况差,贫血,手术时间过长,术中无菌操作不当,是引起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生殖道菌群的逆行性污染和皮肤携带菌侵入,是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1]。室内空气、物品污染及换药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均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本组5例切口感染患者中有1例术前诊断合并慢性生殖道感染,2例贫血,1例直肠癌根治术及1例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

泌尿道感染:本组5例泌尿道感染患者中有4例与导尿有关。与近期相关文献报道80%的医院泌尿道感染与导尿有关相一致[2]。导尿与导尿管的留置为细菌提供了进入泌尿道的途径,长时间留置导尿管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导尿的无菌技术操作和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直接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直接相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实用护理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现代泌尿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创伤与急诊电子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