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互设计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产生要先于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内容包括:报刊、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也就是说,视觉传达设计就是通过视觉的方式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的设计。这种视觉的方式,从传统意义上讲,主要是借助于文字、图形、色彩这三个基本要素来传达信息。而交互设计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传达的领域,虽然它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但更具体和更广义地说,交互设计主要是从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更多些。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著名的英国工业设计师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首次提出交互设计这个概念,从此其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而存在并发展到今天。“交互”源于英文“Interaction”、“Interactive”,泛指人与自然界一切事务的信息交流过程,表示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交互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参与对象,从使用产品的角度可以认为交互是作为服务使用者的用户与服务提供者的产品以及环境的互动及信息交换过程。[1]
交互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作用下的产物,用简单的定义并不能让人深刻地理解它的内涵。从学科交叉角度来说,它包括人类工程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信息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美学等;单从设计角度来说,它涉及到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商业美术、电影产业、服务业等等。本文主要是从艺术设计层面对交互设计进行探讨,在此可以明确的是,视觉传达设计只是交互设计中的一个交互手段。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交互设计服务的。
二、 交互设计中的感官交互
“交互”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还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其实在生活中,交互是无处不在的。目前在我们身边已经存在很多具有交互性的产品。人们通过各种交互的行为来接受信息、使用产品、享受服务。比如具有触摸功能的苹果公司系列产品:iphone、ipad等就是运用交互设计的代表性产品之一。交互设计运用人类所特有的五感:即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设计出各种不同的交互方式和行为。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网络和电子产品来说,最常用的就是触觉交互、听觉交互和视觉交互三种方式。
视觉交互就是人的眼睛看到的产品界面所展示给使用者的信息并使之产生相应的感觉和相关反应的过程。视觉交互经常和其他交互方式混合使用,但它本身也可以独立使用。例如网络中的具有各种色彩的图文网页、视频以及电子产品界面中的具有指示性或特定含义的图标等等。人们通过视觉接收到这些信息,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从而完成交互过程。视觉交互往往利用人们的思维常识,所选择的视觉图形和符号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通用性,通过图形化的简单符号,提示人们产品所具备的相应的功能、操作方法、服务等等(如图1)。视觉交互设计的就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设计时代的新发展。为了应对人机交互的需要,视觉传达设计面对了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人与外界的信息传输都是由五感来获取,但83%的信息是由视觉感知和接收的。因此,可以说,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用户来说,视觉交互是听觉交互和触觉交互的先导。人首先通过视觉识别和筛选信息,其后通常是触觉交互伴随听觉交互。
听觉交互就是产品发出的声音给用户的感觉并产生的相关反应和行为的过程。比如电脑操作系统的提示音,网络游戏中的一些音效,产品触摸交互行为伴随的模拟声音等等。听觉交互的主要交互目的有:提示、警告、反馈、补充、确认操作等等。
触觉交互从技术层面来说要晚于视觉和听觉交互的研发。狭义的触觉是指微弱的机械刺激兴奋了皮肤表层的触觉感受器引起的肤觉。广义的触觉还包括由较强的机械刺激导致深部组织变形时引起的压觉。[2]由于视觉和听觉的交互方式是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方式,触觉交互在交互设计时代早期容易被忽视。近年来,由于触觉交互独特的用户体验,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触觉交互技术的研发。笔者认为,从艺术和美感来看,触觉交互设计的美感主要来自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心灵的愉悦和,是一种体验式的审美过程。在触觉交互行为发生的同时往往伴有听觉交互和视觉交互。这三种方式相互配合与补充,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使用的同时,增强了体验的乐趣,丰富的产品的内涵,与消费者有了更深层次的心灵情感交流,产生了愉悦而满足的用户体验(如图2)。
三、 数字内容的交互式展示设计
谈到交互设计在视觉传达领域的应用,不得不关注“数字内容”这一关键词。数字内容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它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近年萌生的新兴领域。“数字内容产业”是指将影像、文字、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欧盟“Info2000计划”中把数字内容产业的主体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响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以消费的各种软件等。所以主导的内容产业将是视听传媒业。[3]也就是说数字化内容产业是指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这种内容产业以创意为动力,将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融汇重铸,建立了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产生了新的产业群落,培育出新的消费人群,并以高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更新换代,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
数字内容的生产可以说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设计领域的集中体现。数字内容产业中所使用的交互设计比重非常大。在交互式展示中,信息流不再是单向的、单线条的传输,而是由展示空间、展品、展示的方式和观众来共同完成信息传达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用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种交互展示方式相结合,使用整个信息传达过程更加人性化,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更关注与人的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更快捷、高效及更具创意与审美性。新的展览展示中大量采用诸如触摸屏、增强现实等交互式展示手段;磁悬浮、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演示式展示方式及图像显示终端等多种方式等等。这种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进行了变革式的突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新的技术、新的表现手段对展览展示业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以往制作展板和模型时代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现今展览展示业应用更多的是多媒体交互式展示、虚拟展示技术,即把需要展示的物品,用动画、视频化的方式通过多媒体介质展示出来。展览、展示手段的革命,使得对展示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实物、模型再加展板的展示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快节奏和高水准的信息传达和接收方式,取而代之的应是数字化内容和全新的多媒体展示手段的结合。
四、 交互式展示中的视觉传达设计
在探讨艺术设计的领域和分类时我们会将视觉传达设计定义为“为了传达的设计”,所传达的主体内容是“信息”。产品设计是“为了使用的设计”,人类因不同使用目的而生产了不同的产品。环境设计被定义为“为了居住的设计”,人类所居、留、停、驻的空间均属于环境设计的范畴。由此看来,交互设计毫无疑问是跨越并融合了这三个领域的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也将是更紧密的融合,更综合的交叉。在这样一个交互设计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能为交互设计做些什么呢?
从平面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从二维到三维,从纸质印刷品到电子媒介质,信息传达领域变革的背后是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综合前文论述,无论从概念上、信息传达的内容、方式、媒体、技术手段等多方面来看,交互设计的发展都将视觉传达设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视觉传达设计因为交互时代的到来进行了领域延伸与扩展,在交互设计的新媒体承载下,视觉形式,形式美感,视觉流程及图形图像的功能、信息传达方式与载体都以新的面目示人。用户或观众通过交互行为介入了视觉信息传达的过程,这就使设计师不能只设计一个固定的、单线式的视觉流程。视觉画面由传统的二维平面为主的传播空间变为三维的电子空间并加入时间和声音等元素,使整个信息接受过程在一个多维化的空间中进行。这些都为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师和学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社会科学类校级项目“数字内容交互式展示创意与设计研究”研究成果。
注释:
[1] 李世国:《体验与挑战――产品交互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2] 吴兆卿、饶培伦:《触觉交互――一种新型的交互技术》,《人类工效学》,2006年3月第12卷第1期,第57页。
[3]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研究》,CSSCI学术/。
周玉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博士生
关键词:远程教学;交互平台;监督平台
1 平台概要
远程教学交互平台及监督平台是将视频互动同步课堂教室、录播教室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将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规模。由于远程教学交互平台及监督平台的使用人和收益人是教师和学习者,因此,在建设该平台中,应遵循先进性、实用性、易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等原则。
2 技术方案
2.1 综合网络系统
综合网络系统建设为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传输,同时充分考虑到近期实际使用和中远期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系统设计符合TIA/EIA六种布线标准和相关国内标准,符合国家现有工程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传输主干采用光纤支持多媒体数据传输,构建千兆以太网。语音传输中继与大量电缆,以确保语音传输的质量。水平配线架采用快速连接配线架,电缆传输性能优异。系统设计有利于管理,维护和安全,并充分考虑未来网络结构的变化,扩展和满足新技术开发的需要,实现平滑过渡的可行性。
2.2 显示系统
显示系统用于显示各种类型的视频信息和VGA图像,使用液晶大屏幕,采用55英寸超窄LCD单元,按照3(线)×6(列)拼接方式 以完成高清晰图像显示要求。采用VewellSN系列专业显示器。在大屏幕的顶部安装LED双色文字时钟屏幕,用来显示滚动字幕和一些实时信息。所有视频源都从视频矩阵切换到大屏幕。在源选择中,系统可以是远程视频信号,由相机捕获的图像,计算机信号,DVD视频信号,显示视频信号如显示器。
2.3 中央控制系统
集中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集中控制众多的不同的电气设备,允许在一个工作台上遥控操作受控设备的主要功能。操作上提供一个直观易用的计算机操作调度界面,直接遥控设备的运转,工作人员只需触发控制器上的键或按钮,甚至触摸屏上的菜单,就可以控制如电器的开、关动作,灯光的开关、明亮调节,DVD的播放,投影机的各种工作模式和参数的设置,视、音频切换器的操作控制、音响设备的音量控制,摄相机的云台和镜头控制,数字会议系统的模式、发言人选择等。
2.4 扩声系统
扩声系统设计考虑了施工环境和电声系统设计,大厅扩声自然,声音分散良好,声场分布均匀,响度适当,自然良好。在扩声系统方案中,我们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根据电声技术和相关语言标准对声音进行声学设计。
2.5 数字会议发言系统
数字会议系统,包括会议代表机器讲话功能,机器主席,解释器单元,双音频接口,多连接器等。参与者能够通过发言设备参加会议,满足会议请求,注册他们的演讲,接收屏幕显示,参加电子投票,接受同声传译,并通过内部通信系统与其他代表沟通。不同的代表获得不同的设备。代表可以通过申请加入会议之后享有听取意见的权利,但他无权发言。麦克风是参与者参与讨论的通信工具。代表通过代表机参加会议。主席麦克风控制整个投票过程。最终投票结果显示在主席单元上。主席机主要用于管理和控制,大多数机器的主席有三个控制键:打开键,清除键和优先键。清除键可以终止所有代表机器的通话状态。优先级键允许主席随时插入讨论。它还可以暂时关闭或完全清除所有代表讲话功能。主席单元的开/关按钮具有优先权,可以关闭所有代表麦克风。
3 子系统设计方案
3.1 综合网络系统
从中心机房引入一条光缆至视频互动教室实现下发400个子教室的图像、声音等信号的传输,所有信息点的弱电线缆布线始点均从视频互动教室控制室起,交换机、配线架等设备置于控制室机柜里。电话、网络线和大屏幕、摄像头、音响等专用线缆,通过吊顶上方或地砖下面布设,所用线管(槽)采用镀锌钢管或金属线槽。后排的控制台采用地面暗盒预留的方式,前方的观摩区域都连线到桌面信息插座。
3.2 大屏幕显示系统
本设计方案投影单元选用18台高清小拼缝拼接单元进行3行6列的排列。主要包括LCD投影单元、多屏拼接控制系统、控制软件系统及相关设备(框架、底座、线缆等)组成。根据实际工程实施经验,并结合现场的装修设计,现场定制组合屏底座。整个大屏显示系统以拼接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该拼接控制器支持多种视频输入、输出业务板,并且所有业务板可以混插,同时提供了高速网络接口,接入本地局域网,可以接入前端网络摄像机的网络视频数据、模拟视频信号、其他业务系统计算机显示信号或网络远程桌面,通过内部拼接控制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图像的拼接和漫游操作。
3.3 中央控制系统
远程教学交互及监督平台教室主要有包括视像投影系统、视频展示系统,音响系统,各种灯光、电动窗帘等环境设备和其他办公电气设备等。中央控制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中央控制器、控制面板、总线控制器和控制执行器。
3.4 数字会议系统
系统具有全数字音频技术设计,音频信号由专用高性能DSP处理,输出音频可达到CD音质。代表们可以听到清晰顺畅的声音,这将使会议更轻松和快乐;具有很好的抗地线和电源线干扰能力;长距离传输音质不会衰减;系统包括引领就座、会议讨论/发言、有线同声传译、无线同声传译、摄像自动跟踪、同步数字硬盘录音录像等功能。
3.5 办公家具
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要求;具有可安装液晶显示器的托臂;整体操作台满足24/7工作环境的要求,结构牢固;控制台内部安装电脑后,为了确保主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及监控环境的要求,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通风方式确保主机安装室内的温度不影响主机的正常工作;整体操作台为现代开放式结构。
笔者通过对《病理学》的课程特点、五年制高职生状况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对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开展《病理学》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及看法,为同类学院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 病理学 课程设置 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特点,搞好专业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16.
关键词:外观设计专利;立体商标;显著性
1、事件回顾
“国内立体商标争议第一案”——“方型瓶”立体商标争议案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外观专利权与商标权的广泛大讨论。事件一方的味事达公司,从1983年就开始沿用该包装,2004年就为使用的方型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之后又多次为使用的瓶贴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并在视图中提交了带有瓶贴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另一方的雀巢公司,2007年获准注册该“方型瓶”为立体商标。
2008年10月,雀巢公司向国内几十家调味品企业发出警告或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主张上诉企业的酱油包装瓶侵犯其“方型瓶”立体商标权,要求有关企业停止侵权行为。
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接到警告后,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雀巢公司的侵权指控,就“方型瓶”的立体商标权向商评委提出争议,希望撤销注册商标。
2010年7月,商评委维持了争议商标注册,驳回味事达公司撤销立体图商标的请求。
味事达公司不服裁定,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2010年12月,一审法院判决认定,商评委在争议商标裁定过程中存在程序违反,判令重新进行争议商标裁定。
2011年8月,商评委在纠正程序错误的基础上重新做出裁定,仍然维持该立体图商标注册。随后味事达公司再次将商评委到北京市一中院。
2012年7月20日,北京市一中院判决撤销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商标争议裁定。
从这场备受关注的立体商标争议案件不难看出,事件双方之一的雀巢公司拥有“方型瓶”的商标权,另一方的味事达公司拥有外观设计专利权。当这两种权利在不同权利人手中时,就造成了商标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之间的冲突。争议的焦点“方型瓶”作为酱油产品包装即能够得到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同时也可以受到商标法的保护。但究竟这两种权利有何不同?权利人在寻求保护时,面对这两种制度又应当如何选择?
2、外观设计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区别
2.1功能和作用的不同
外观设计专利是直接保护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主要起美观和装饰的作用,用于激发顾客购买。立体商标通常用作产品外包装,通过商标的特有属性——显著性和识别性以达到与同类产品相区别,以及识别产品服务来源的目的。因此,商标的识别性特别重要,外观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标识性,但更注重的是商品的美感和装饰性。
2.2受法律保护的条件不同
外观专利的获得,除需满足专利法第二条第四款针对保护客体的规定外,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还对新颖性做出要求,明确申请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也是外观专利审查中的实质性条款。
商标法第十二条规定,以三维标志申请注册商标的,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或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不得注册。三维标志要想注册为立体商标,除了需要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必须具有显著性,这也是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立体商标仅有指定使用商品通用或者常用的形状、包装物或者整体不能起到区分商品来源作用,以及申请人提交的商标图样难以确定其三维形状的,判定为缺乏显著特征。除此之外,商标在初步审定后,还必须经过异议期才可得到。
2.3受法律的保护不同
根据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以视图中表示的产品为准,简要说明起辅助说明作用。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的年限为从申请日起算的10年。保护期满,该外观设计进入共有领域。
商标的保护范围比较宽,其保护范围不仅包括在核准的商品或服务上,还包括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的,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商标的有效期自核准注册之日起算虽也为十年,但与外观专利不同的是,商标是可以续展的。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权利人可长久拥有该立体商标的独占权。
3、外观设计专利权和商标权的优劣势
尽管立体商标在保护范围和保护年限较外观专利存在优势,注册立体商标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外观设计专利权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3.1注册立体商标存在的问题
3.1.1立体商标的显著性难以判断
对于显著性的判断一直是商标审查中比较难以界定的难题。案件存在争议的一个焦点还在于“方型瓶”是否具有商标所要求的显著性。无论是雀巢还是味事达公司都不是唯一使用“方型瓶”作为酱油包装瓶外观的公司。
本案中雀巢公司的方型瓶立体图商标权的获得也是一波三折,1995年国际注册后,2002年3月14日在中国提出后期指定领土延伸,但一开始商标局就驳回了该申请。雀巢公司随即向商评委提出了复审请求。2007年商评委所做出的复审决定中一开始认为:方型瓶通常作为调料品的外包装,会使购买者认为仅是一种容器,缺乏作为商标的显著性和识别性。但由于雀巢公司在复审中提供了大量的使用证据,证明了该立体图商标具备显著性特征,并且通过长期的使用已经可以起到区分不同服务来源的作用。因此方型瓶的立体图商标经过了初步审定,由国际局进行注册公告。但由于国内企业很少关注国际公告,导致异议期内并未有企业提出异议,雀巢公司的方型瓶立体图商标最终获准注册。因此对于雀巢公司申请注册的方型瓶立体商标是否存在显著性也一直是本案争议的焦点。
3.1.2我国对于立体商标的申请和注册仍持相当审慎的态度
立体商标如果能够注册成功,那么对同行的竞争力要比平面商标更有效的多,因为立体商标一旦注册成功,其他人就无法使用这种形状。也因此我国对给予立体图商标权相当慎重,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被获准注册的立体图商标凤毛麟角,其中比较知名的立体商标例如:卡夫食品公司2004注册的三角形巧克力、2005年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包装瓶、zippo打火机,纵观这些获得商标权的立体图商标,在市场中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显著性特征。当然由于缺乏显著性而被驳回的知名企业申请的立体商标也不在少数,例如:2002年劳力士申请的腕表外形的立体商标,可口可乐公司与2002年10月向中国商标局提出的芬达汽水包装瓶的立体商标申请,通用汽车公司于2004年申请的汽车外形立体商标等。
3.2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优势
3.2.1时效性
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在寻求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时间紧迫,而由于两种权利审查制度的不同,外观专利可以为急于得到保护的专利权人争取更多时间。在我国外观专利实行的是初审制度,申请人向国家专利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即可授予外观专利权。而注册商标的获得还需要经过商标异议的过程。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商标经初步审定后,要经过三个月的异议期,任何人均可以在此期间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因此对于急需尽快得到权利保护的权利人而言,外观设计专利在时间上无疑领先一步。
3.2.2对三维形状的表达更清晰明确
申请注册立体商标的,申请人应当提交能够确定三维形状的商标图样。需要提交多视图的,应当放在同一张商标图样中,且最多不得超过6幅。而外观专利对于视图的要求,则是以清楚表达所要求保护的外观设计产品为要求,没有最大视图数量的要求,除了可以提交六面正投影视图和立体图作为基本视图外,还允许提交显示产品形状的剖视图、剖面图,以及表示使用状态、使用场所的状态图、参考图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包装类产品而言,即可受到商标法保护也可受到专利法保护,虽然立体商标在保护期限和保护范围上较外观设计专利权有明显优势,但要获准注册为立体商标并非易事,对于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而言,越早获得保护意味着在抢占市场先机上获得优势。
试想如果任何一家企业在做出具有新颖性的产品外观设计之初,能够首先获得外观专利保护,那么就有可能成为唯一使用该外观设计生产产品的企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使得该外观设计获得显著性,从而在外观设计保护期限届满前满足商标对于“显著性”的要求,注册成为立体商标,获得更长时间的保护。
在这场“方型瓶”立体商标争议案中,味事达公司虽然在先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权,却没有很好利用已获得的外观专利权对雀巢公司的侵权指控进行抗辩,也说明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仍存在很大不足,但在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能够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使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以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01修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8修正)
[3] 商标审查标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二00五年十二月)
关键词:工业设计;信息化;交互性;交互设计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018
1 “交互设计”概述
所谓“交互设计”指的是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的,借助于人与产品互动而进行设计的一种设计方式。人机“交互设计”通过考虑用户的需求、使用目的以及操作过程中的个体感受,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简而言之,“交互设计”就是要通过“人机交换”设计、创造易用、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并且让使用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较为“愉悦”的体验。一般情况下,微观层面来看,完整的“交互设计”主要包括产品、人、输出输入行为、产品融合技术以及产品的使用场景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宏观层面来看,“交互设计”主要包括使用者、介质以及过程三个要素,而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交互设计”也多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的,其核心就是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情感需求。
2 “交互设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促进“交互设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2.1 明确工业设计中“交互设计”的目标
一般而言,工业设计的出发点、归宿点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就决定了“交互设计”的目标主要是从用户体验、可用性两个层面来分析、关注客户的需求。首先,“交互设计”应该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为目标。任何工业产品的设计、服务设计都应该具有“可用性”,否则,就失去了其设计、存在的价值。“交互设计”应该要重点增强产品的有效性、易用性、易学性、容错性以及易记性等,比如,苹果笔记本上设置了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数据接口(优盘接口、数据线接口、电源线接口、耳机接口等等),这就为了避免用户插错而进行设计的,体现了“交互设计”的容错性。其次,“交互设计”应该以增强“用户体验”为目标。相对于“可用性”目标而言,“用户体验”更加强调增强用户的主观情感享受,比如,苹果手机的多点触控、人性化的健康记录软件等等,这使得苹果手机不再仅仅是发短信、打电话的工具,更是一种时尚消费的“载体”。实践中,设计者在将“交互设计”应用于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时,必须要重点考虑用户的情感体验、感官体验、思考体验、关联体验以及行为体验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产品设计符合用户需求,促进产品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2.2 “人机交互设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实践中,“人机交互设计”可谓是现代工业设计中最为常见、最基础的“交互设计”技术,其中,又以语音交互、动作交互最为适用,比如,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就属于语音交互,而电脑键盘、电视遥控器则属于动作交互。无论是哪一种“人机交互设计”,首要的就是必须要满足产品的使用功能需求,目的是让消费者快速、便捷地使用产品或者服务,以体现产品或者服务的先进性、科学性。另外,“人机交互设计”还需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多功能”的优势,旨在使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或者接受相应服务的同时,体验到视听、情感的“归属”。比如,汽车自动挡、手动挡的设计方式,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差别“体验”,奔驰汽车采用“拨片”目的是体现其在加速换挡方面的“卓越”性能,而捷豹汽车设计了“旋钮式”加速换挡则体现了高科技性能。总之,“人机交互设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重点是考虑了用户的“功能”需求。
2.3 “触觉交互设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与“人机交互设计”不同的是,“触觉交互设计”更加注重用户的触觉体验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触觉交互设计”是基于用户对不同材质的产品的差异感受基础上而进行设计的,后期,随着“交互设计”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应用的普及,“触觉交互设计”逐渐地具有了“触觉操作”的功能,满足了人们对网上交易、购物等屏幕触觉操作的功能需求。比如,以苹果智能手机为例,设计的滑动关机、触摸操作软件等等都是充分考虑了用户的触觉感受而进行设计的。与传统的操作方式相比,“触觉交互设计”使得产品、服务的操作流程更为简单、更为人性化,产品服务的质量、效率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另外,“触觉交互设计”的应用,使得产品、服务的设计由以往的被动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地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更为人性化、智能化、科技化。可以预见,“触觉交互设计”将会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普及。
2.4 “驱动交互设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驱动交互设计”主要是以“用户为中心”而进行的设计,以用户需求作为“驱动”,实施精准设计,确保现代工业产品、服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驱动交互设计”主要分为用户目标驱动交互设计、用户行为驱动交互设计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以符合用户的“期望”为设计的出发点,在确定需求目标的前提下,完成设计任务,主要可以分为用户需求的研究阶段、设计建模、定义需求、定义框架、细化阶段以及测试修改阶段等流程,以用户目标需求为导向,有助于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后者主要将满足“用户行为”需求为导向,设计的核心并不是关注产品或者服务的性能,而是重点关注用户使用该产品或者享受服务时的“行为”,比如,设计游戏,就需要特别关注用户的行为,一般而言,行为驱动交互设计主要包括用户模型设定、用户行为方式分析、用户产品原型、原型可用性测试、设计及完善等阶段。“驱动交互社及”必须要准确把控好用户的心理需求、行为需求,这是准确进行交互设计的关键所在。
总之,“交互设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实践中,设计者需要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不同,灵活选择设计方式,将“交互设计”应用于相应的现代工业产品、服务过程中,以增强用户的情感体验、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