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范文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1-02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成为中医药综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护理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辨证施护、个性化强,技术方法灵活多样、易于接受,与现代护理互相补充,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出台,标志着中国护理学科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中医护理发展中,如何面临挑战,抓住机遇,取得成效,是中医护理管理者思考的重要命题。

1 发展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中医护理专业学生面临岗位选择的压力,而综合性医院就业机会高于中医医院的现实,使更多中医院校护理毕业生与专业不能对口,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甚至严重流失。目前各中医院的护理人员中,大部分是西医护士出生,其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上都明显低于中医护士。同时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分层次使用,工资奖金待遇等方面不能体现其知识价值,不能体现其在护理队伍中的地位,使其对职业的忠诚度降低,学术带头人数甚少[1]。

1.2 在职护士的中医知识缺乏 在中医医院的护士中,西医院校毕业生比例大,医院面临着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再培训任务,影响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服务能力的提升及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3 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受制约 2006年,《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全面修订完成,这标志着中医护理工作向行业标准化管理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也就是说医生不开医嘱,护士就无法开展中医护理操作。

1.4 西医护理对中医护理的冲击 西医护理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的中医护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服务对象不仅针对有疾病的人和人群,还关注大众的健康,在治未病、老年病、慢性病、养生保健领域应用广泛。而西医护理理论体系严谨,相对独立,技术操作规范、流程合理,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有疾病的人群。与西医护理人员相比,中医护理人员除了要学习西医护理知识外,还要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所以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更多。

1.5 中医护理人才梯队不完善 中医护理人员就业后的学历教育以西医教育为主,护士没有机会投入中医护理学历培养体系,导致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与其它医学专业相比,水平有一定差距,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2 发展中医护理的优势

2.1 发展中医护理的政策优势

2.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建立了中医护理行业的国家标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010年对中医护理工作了管理性文件《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13年首次把“中医护理专科”设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2.1.2 在中医护理教育方面,目前也呈现多层次特点。在学历教育中,中医护理专业有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相继成立了护理学院,使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梯队更加合理。

2.1.3 中医护理的学术氛围逐渐浓厚 中华护理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均成立了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定期举办全国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建设,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2.2 发展中医护理的学科优势

2.2.1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2.2.2 中医护理的方法优势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拔罐、刮痧、熏洗、敷药、推拿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中医护理在治未病、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工作中也具有显著的特色优势。

2.2.3 中医护理的操作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医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的特点,以无创或微创为优势,已逐渐成为吸引病人入住中医院的良好举措[4]。《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明确了1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为护士提供了技术和法律保障。

2.2.4 中医护理的价格优势 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它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医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也得到明显关注。如治疗小儿厌食症常用的捏脊疗法;神经衰弱、长期头痛头晕患者应用的药枕治疗;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使用的温泉浴、泥沙浴;佝偻病、缺钙用日光浴进行治疗等等,均疗效显著。此外还有火罐、热敷、熏洗、浴足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疗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中医护理是一门有历史、有传承、有发展、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独立学科。中医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坚持“辨证施护”的中医临床护理原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工作[1]。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2号.

[2] 马秋平.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2):69.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医特色;中医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77

我国中医药学历史悠久,5000年的岁月流传和文化积累,铸就了中医的完备体系、积累了中医的博大内涵。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健康观念出现转变,在此环境下,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医护不分家”,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中医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中医护理应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基础护理,脏腑学说指导观察病情,经络学说指导护理技术。在认识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确立了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治的中医护理原则。这些重视调动机体平衡和康复能力的中医护理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它融汇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中医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其在养生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证护理上具有自已独特的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和特点,同时强调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观点;提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原则,通过掌握疾病传变途经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观中的“整体性”相吻合。

2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意义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考量,同时将人置身于宇宙中,将人看作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等治则以及用药性偏颇来纠正人体偏颇的基本治疗原则,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七情配伍,相使、相须、相恶、相杀,中医用极为简单的表现形式,通过望、闻、问、切查明病因,判断病情并进行治疗。中医医法取自于自然,至简的治疗方法却可以将药物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

中医护理是我国现代医学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通过利用中医护理的独特优点,结合现代护理方法,有利于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中医护理的优势,创新护理方法,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内在的科学护理方式,将中医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促使护理工作能真正发挥作用,确保患者病情的治疗效果。

3中医护理的特色及应用

3.1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中医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体自身在生理上会相互协调,在病理上会相互影响。通过人体的五官、色脉和形体人体外在变化都可以反映内在脏腑的病变。中医将人体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看成一个整体,经局部的疾病放到整体的环境中来进行分析、判断、治疗。通过利用人体局部变化来推断整体反应状态,来观测患者的内脏病变。根据患者的经络变化,了解患者的体质。中医护理时对患者进行多方面观察和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外部环境及疾病变化来妥善护理。将整体观念和现代护理结合起来,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来考虑现存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

3.2辩证施治是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

中医认为:“证”和“症”是不同的概念,证是疾病的原因性质,而症是疾病的现象,是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判断的。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等治疗方法,通过固本扶正、调节免疫来治疗患者的疾病,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护理工作中,中医护理着眼于病机,按照相同病机或证采用相同护理方法,而不同的病机或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由于并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让护理工作更加有利于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

3.3中医护理的应用

(1)护理观察。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望闻问切等基本治疗手段来收集护理对象的病因、病情及身体状况,为辨证施治做好准备。根据护理对象发病原因,在了解病因和病位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2)饮食护理。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只有饮食得当,才能对身体起到补气养血和强身健骨的作用,有利于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能够促使患者今早痊愈。不同疾病的患者,需要不同方式的饮食护理来配合治疗。由于疾病存在航热表里不同,食物也存在辛甘酸苦咸等五味,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只有确保疾病性质和食物的性味吻合时,通过饮食护理才能真正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3)情志护理。情志护理主要是对护理的语言、表情、行为、姿势、气质及态度等能够影响情绪的方面,让患者除去烦恼和忧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护理对象的心理状况,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消除消极情绪和负面思想,同患者保持沟通,让患者间相互鼓励,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状况的积极改善。

(4)生活起居护理。生活起居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衣着、卫生及生活习惯和病房布置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安静、整洁、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及布局合理的治疗环境,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中医护理和中医药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治疗和护理相辅相成。中医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将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能够提供护理效果,有力于护理对象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范文第3篇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汲取中医护理、西医护理、新兴边缘学科的护理之长,运用知识,结合中医基本与,实施保持和增进人类健康的护理过程。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我国护理的方向,是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飞速发展的需要,其发展的可行性及策略,主要从以下几面进行探讨。

1中、西医护的特点

1.1西医护理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二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三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护理操作技术更为科学、规范、实用,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和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科学。系统化整体护理成为现代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是把服务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去考虑人类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并通过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直接服务于整体的人。但西医护理,大多采用对症护理,即见效快,疗程短,但难免有副作用或不可避免的损伤;西医护理在康复、强身、健体等方面也应充实和发展。

1.2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理论和方法。

1.2.1中医护理的原则(1)扶正邪:护理的目标是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去除致病因素。(2)标本缓急:急则护标,缓则护本。(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视临症表现施护症候相同,护理方法一样,症候不同,护理方法不同。(4)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预防为主,强调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并发症。这些理论与方法正是整体护理要纳入的重要。

1.2.2中医护理的特点(1)整体观:中医理论以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对待人体和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经络将人体各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体现脏腑之间,脏腑与各组织之间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尤其是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论,表明人与所处的外部环境,又是一个整体。外界的各种变化,必然会人体生理与病理反应。因此,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自身的情绪变化都与健康有关。所以,中医护理以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病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护理学“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不谋而合。(2)辨证施护: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与方法,确定实施护理原则与方法。总之,中医护理在饮食、运动、睡眠、心理护理等健康养生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

但长期以来,大量的中医护理经验和方法,一直散在于各种中医古籍之中,虽然也出版了许多中医护理书籍,但是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护理操作程序,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如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进一步规范化,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1.3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护理学,其特点是:它从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观、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医学模式相结合,开展以人为中心的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1];在护理理论上,中西医汇通,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护理理论,丰富护理学的内涵;在护理实践上,西医的先进护理技术与中医的辨证施护相结合,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为服务对象解决恢复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的实际需要。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进而相互,吸取两者之长,确定两者结合点,从而融会贯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它不同于中医护理现代化,更不同于传统中医护理。它是医学新理论的真正结合,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

2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教育的可行性

2.1中医护理观符合现代护理模式,奠定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结合的基础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发展模式,体现了生理-生物-社会-心理的整体护理观念,并进一步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中医护理以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病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护理学“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相吻合[2]。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教育是将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西医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进行辨证施护及护理效果评价。

2.2疾病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提高,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在养生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随着社会的进步,疾病谱也相应地改变,癌症、艾滋病以及免疫遗传和代谢疾病,尽管西医诊断明确但防治无力,另一面由于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而带来的现代医学灾难等因素,使得人们对中医、中药、气功、针灸等中医养生学更为关注,对人的起居、饮食、服药、精神活动、康复锻炼等诸多方面有针对性的护理,如饮食调护。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无论在理论和技术手段上尽管都有其优势,但护理对象是人,单纯中医护理和单纯西医护理不能满足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教育将中医护理的内涵和西医护理的理念、方法相融会贯通,以助于恢复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

2.3培养新型、实用型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是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教育发展的动力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更为广泛,而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尤为重要。中西结合护理教育以研究中西结合点为主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以培养出更多的中西医结合型护理人才为重点,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不断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3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的策略

3.1提高认识,充分重视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摆脱旧护理模式及思维、发展护的必然趋势,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世界上唯我国有两种护理体系。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医学―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又有比较发达的医学―西医学、西医护理学。尤其是新的护理医学模式为古老的中医学又一次新发展带来机遇。所以在挖掘、整理、发扬中医护理资源优势的同时,汲取现代护理医学的先进理念与技术,采两家之长,结合创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整体护理新,而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则是最佳途径。

3.2转变教育观念,培养中西医复合型护理人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培养什么样护理人才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者,首先应该转变和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观念,这是搞好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充分认识和肯定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性、先进性、实用性,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于临床的方法和重要意义作为教学重点讲解,给学员树立起牢固观念,为进一步学好本项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护理人才的不同位需求,拓展服务空间,增加知识点。

3.3编写中西医结合护理教材,形成新的护理理论将中医护理理论、技术建立在现代科学,现代的认识基础上,使中西医护理理论融会贯通。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教材,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在校学生及在职护理人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提高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的素质。

3.4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中医护理理论、技术与现代护理相结合,做到“去粗取精,去异求同,循序渐进”。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同西医观察病情的方法对比学习,吸取其共同之处,很容易记忆。

3.5结合临床护理,加速中西结合护理教育发展

3.5.1基本技术的中西医护理结合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不断吸收西医护理的长处,并加以不断改进,相互融会。如:无菌技术方面,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耐药菌株增多,中医科50%以上的患者需静脉给药,及其他各种换药或灌注均需严格执行无菌持技术操作原则,从而弥补了中医方面较简单的消毒方法,有效地防止了感染、交叉感染等不良后果,确保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3.5.2基本护理的中西护理结合应用世人历来认为凡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是调理、侍疾、护理。在中医古籍中载有饮食、起居、情志、劳逸、夜寐、药物等方面的调护理论与方法,例如:在饮食调护中有“食药同源”、“四气五味”等重要学说;讲明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而且能调治疾病。弥补了西医饮食护理方面的不足之处。

3.6护理是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的动力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有相应的科学研究,也应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护理人员应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管理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逐步完善自身的科研体系,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向纵深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学交汇程度的加深,两种护理的“神似”将会更清晰,将为护理事业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范文第4篇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结构,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 对患者给予照顾和帮助, ,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性质与效果 ,手段,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以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康复,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并汲取了代护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随着社区医疗的开展和中医走向世界,中医护理学愈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中医护理的性质及医学中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中医更注重预防、保健、调养、康复,历来强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主要包含调理和护理两个方面。调是指指导人们调摄、养慎、避忌,如适寒温、适劳逸、调七情、节、饮食宜忌、病后调养等,护理是指对病人的照料、服侍,观察病情,协助医生治疗等。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但是醉着临床实践,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我们传统统中医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实用的内容来满足需求,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 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 特需内科的护理:随着社会发展和大环境的变化,对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这些患者很多在各事业单位担任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在总体上,、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服务护理。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有利于管理和恢复;(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 (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2 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例如跌倒、猝死、出血等,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辩证施护:

根据护理基本法则,再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基本特点有:1.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同病异护 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3.异病同护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

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的特色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法,以及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等给药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且都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在中医护理教育过程中应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发扬辨证施护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 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66-2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本文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习方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介绍《中医护理》绪论的教学设想,希望能对中职卫校中医学教师有所帮助。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绪论讲的好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对《中医护理》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鉴于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大部分学生将假期的懒散和家庭的娇惯带入校园,甚至于课堂。在开学之初,尤其是新教材的第一堂课,要重整学风,需要教师的热情,以及热情后面的知识精装――认真备课和对课堂的精心策划。使学生在严肃活泼中掌握知识,在愉悦中度过课堂时光,在掌握知识领悟该课程精神和重点的同时,学会用整体观念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知识与趣味并存的课堂中激发学生对中医护理专业的热爱。因此,上好绪论部分对于整个《中医护理》课程和牢固学生专业思想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2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工作经验,笔者以教师“教”和学生“学”双向互动,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因此,本章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2说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护理的发展简史、地位、应用及其学习方法。

2.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和临床动手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能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3情感目标

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把仁义、道德等崇高的医德医风作为准则和追求,在实践中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3说教学重难点

3.1正确理解并掌握中医整体观念,是本课的重点

整体观念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然也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其在整本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在学习中医护理的同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医护知识,也应为班级团结、学校思想文化的建设,乃至于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中医整体观念,便成为本次课的重点。

3.2如何正确理解并实施辨证施护,是本课的难点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使用中医思维来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并且做出正确诊断,需要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因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中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为本章乃至于整本教材的难点。

4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4.1情境教学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俄罗斯人的照片,请学生思考:为何他们的鼻子粗大?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学习生活情况,让大家谈谈那个人群的人容易患高血脂、糖尿病?体力劳动者又多见什么样的病?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拉近学生和课本间的距离,系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情景中,去感悟中医。

4.2启发式教学法

中职卫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医学常识,都听说过胃下垂、子宫下垂和脱肛,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三种病症进行思考,找出其共同点,如何治疗?经学生思考后,得出胃下垂、子宫下垂和脱肛都有一共同的特点:三个器官的位置均低于正常水平,找出其病机――中气下陷,选择正确的治则治法――补中升提。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与主动思维。

4.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投射与本节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画像、历史著作,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活跃课堂气氛。

5说学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及其知识结构,笔者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5.1探究学习法

通过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能随之进行思考,经过讨论切磋,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掌握中医的推理方法,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其团队意识。

5.2归纳总结法

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及时归纳,对其正确结论给与积极鼓励,同时强化道德认知,提高其道德素养。

5.3自主学习法

有效解决教材内容较多和课时数有限的难题,要求教师讲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效激起学生对中医护理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

6说教学手段

本次课采用的教学手段是课堂讲授,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互为补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和流程,结合一定的音响效果,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强教学效果;结合板书,突出课堂重点内容。

7说教学过程

总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4’)推进新课(80’)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6’)。

7.1导入新课(4’)

我们都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同为炎黄子孙,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对中医有一些认识。请学生简单谈谈对中医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组织引导,分别得出以下结论:

7.1.1中医学涵盖了中医诊断、方剂、中药、护理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的重点是中医理论和实践中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部分。

7.1.2教材内容广泛,而课时数有限,鼓励学生抓住课堂的有限时间,学习中医护理,为己所用。想要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离不开大家刻苦努力和师生的共同合作。

总而言之,把生活中与护理相关的常识纳入课堂,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吸引学生步入中医的殿堂,激发学生对中医护理的学习兴趣。

(下转第78页)

(下转第66页)

7.2推进新课(80’)

7.2.1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20’)

中医发展几千年来,留给我们数不尽的财富,根据教材历史时期篇幅、名医和名著的多少分配教学时间:①春秋战国时期(5’);②汉唐时期(5’);③宋金元时期(3’);④ 明清时期(4’);⑤近代及现代(3’)。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让课堂在严肃中透有活泼,且有益于学生记忆,有效突出课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轻松中掌握知识。

7.2.2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25’)

中医护理学的独特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①板书并讲解“整体观念”(25’);②从案例入手,阐释中医的另一特点――辨证论治,并配合总结归纳的方式讲解术语:“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25’)。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会分析,学会总结,且在其结论正确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医的兴趣。

7.2.3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学习方法(10’)

“三分药,七分养”是对护理工作的高度概括,讲述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及作用(4’);《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而必须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即授之以“渔”(6’)。

7.3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6’)

7.3.1结合板书回顾本次课的内容

7.3.2作业①简述各时期重要医家及著作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论述。②简述各时期重要医家及著作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论述。③简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内涵。④名词解释: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