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组讨论心得体会

小组讨论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组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组讨论心得体会

小组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级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8月15日至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组织人事处安排的为期7个半天的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感到受益匪浅,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参加培训的体会。

在培训中,我能够做到认真学习、深入思考,踊跃参加班级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在园区的发展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思路,交流各单位成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同时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关系,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做到学习、工作双不误。

培训班开设的《有效沟通能力》《打造高效团队》《领导干部的执行力》《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中层角色定位与自我管理》《领导者创新思维》等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从沟通到建立团队,从如何成为职业经理人到怎样提高执行力,从中层角色定位到领导者创新思维,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番番激烈的讨论,一位位老师精彩的讲述循序渐进的启发了我的思维,使我不断地思考、提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路。尤其是通过如何提高执行力的培训,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执行力。并结合我的本职工作,对于如何提高执行力的问题,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小组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思考而不讨论,从盲目到理性

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老师完全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难易度,盲目地开展小组讨论。出现这种形式主义的原因是历史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片面理解,仅把学生之间的讨论当成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唯一手段,从而使得课堂表面热闹非凡,但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体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要能够掌握学生的历史基础和水平,根据所教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精选一些有真正讨论价值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做的目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更能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疑问,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和效果,使盲目的小组讨论转向理性的小组讨论。

二、先思考后讨论,从形式到本质

历史老师选择了适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学内容后,不应立即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任何形式的有效讨论都是建立在每个学生认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自己没有对讨论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归纳整理和独立思考,就不会真正掌握论的内容,就不会深入地理解讨论内容。

真正的、有效的小组讨论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都能贡献自己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都能从其他人的发言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小组讨论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与提高的目的。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学生进行讨论前,要给学生留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先思考、理解和消化讨论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思维和新的认识,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据可依,促使学生通过深入讨论,激发起深层次思维,从而使小组讨论从形式转向本质。

三、讨论中有思考,从低效到高效

在小组讨论中,不发言的小组成员不能只是单纯地听其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而是要积极地开动思维,思考别人的观点正确与否,是否有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从中获取正确的观点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观点,以使自己能够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除了上面的考虑外,还要思考怎样使自己的观点融入小组的集体意见中,以及怎样使小组的意见在全班的讨论中被大家认可。

小组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生物教学 组建小组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新课改对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及小组合作学习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给沉闷枯燥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一线老师,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而令我体会最深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但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比如:教学效果不佳等。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

1.合理分组。我班36人,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共分9组,每组4人,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优等生、一个中等生和两个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且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精心地编排学生座位,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保持相对均衡。各小组均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组名和小组奋斗格言。比如:“智多星”组、“红蜻蜓”组、“无敌战士”组、“青苹果”组、“花仙子”组、“外星探险”组等,激发学生兴趣,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合作小组的管理分工及职责。每个小组内安排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各一名,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组长要精挑细选,因为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组长要带头遵守执行小组内的各项制度,组内的各项任务要最先高质量完成,时时处处带头维护小组荣誉,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组长遵照小组合作制度对组员进行客观评价并将结果按时反馈给班主任和组员。每个组员都有公平的锻炼机会,轮流完成各项任务。在讨论中,成绩最好的主持讨论,成绩中等的做记录,成绩下等的发言,再由成绩好的补充。如果题目多,则组长要分配好,让所有组员均有发言机会。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如,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问老师,最后由小组发言人教会其他三个成员。

4.小组评价。我先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指标,主要从预习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预习完成情况以组员实际完成的预习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将组员划分三个等级(A\B\C)依次计3、2、1分;课堂表现情况根据学生参与课堂的实际情况按三个等级(A\B\C)依次计3、2、1分;作业完成质量情况按三个等级(A\B\C)依次计3、2、1分。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消除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二、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强的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不断总结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问题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解决办法: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问题2: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和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权利。

解决办法: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没有找到规律的同学在交流中吸取他人有效的成果修正自我观点,取人之长为己用,因此也就能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收获。

问题3: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学生逐渐感到厌倦;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解决办法:教师要认真钻钻研教材,研究大纲,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合理设计问题。

问题4: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小组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标对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如何恰当利用有效条件,提高学生全面素养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1.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使学生“动”起来,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一律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我们还发现学生在分小组讨论中普遍存在如下一些现象。

① 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可实质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

② 气氛十分沉闷,讨论时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

③ 有时学生的讨论刚进入,就被老师打断了,然后由老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方法、心得体会等。有的老师“无期”地等待,放任学生。

④小组分享交流时,常常只有几个学优生参与,或学生回答的答案远远偏离主题,而且总有学生不善于倾听或不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盲目的、不适宜的小组讨论,不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助长了一些不良习气。

2.课堂教学驾驭难。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要使活动顺利地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所安排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一位老师在上课时把实验材料发给学生,面对特殊的实验材料“鼠妇”,学生的尖叫声此起彼伏,无论老师怎么喊也无济于事,探究的效果可想而知。可见老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解决方法及引导策略

1.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找准讨论的“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尽量采用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教师还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

2.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组织工作。

教师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与课改理念等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教师还要制订相应的规则,可与学生共同制订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总之,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还能使学生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小组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改;理念;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15-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呼唤创新型、开拓型、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提高国民的素质,必须改变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之前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而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教育要能够奠定学生的基础学力,培养人生规划能力,培养公民素养,健全人格,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施教者只有走改革之路才能一改过去的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才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呆板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出现生动鲜活的教育,才能培育出具有潜在能力创造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新课程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即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2005—2010年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十多年来的实验、改革和完善,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新课改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及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课程实施中却暴露了不少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回顾自己工作的这几年,我虽然积极地进行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但是课后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总感觉自己有时是“穿新鞋走老路”,或许只是给语文课穿上了一件“课改”的外衣。今年对桥中心小学的课改以“快乐课堂”为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同行们积极地讨论和对课堂探索的过程对我有所启发,结合自己课改中经历,在此略谈一二。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精辟地阐明了教师在学生求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必然要受到教师的极大影响。而传统理念上的教师则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就如古代殿堂上的皇帝,一声令下,学生们听号施令,认真服从,不容你有丝毫的怠慢和质疑。课堂上教师也常常会说“记住没有”“要背下来”“按照格式写”等,教师往往是要么站在台上“越俎代庖”,一讲到底,要么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圈套”里钻,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消失殆尽,没有彰显孩子们思维上的灵动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则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把课堂“放心”地交予学生,不作知识的代言人,教师则是思考教学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成为他们成长的领路人。让学生成为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追求有效且高效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腾出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寻找和文本基调一致的兴趣点,营造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气氛,寻找能调动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有趣味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脚印》这一课,探究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时,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告诉学生要从动物的情感和文章结构两方面去思考,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自选角度,通过小组讨论——代表陈述——质疑答辩几个环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可以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学生讨论之时,教师可到各小组去适时点拨和及时了解学生探讨情况,以备在下一环节中做恰当的引导。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乐趣。同时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也大大的超乎了我的想象,整堂课由学生唱主角,尤其是在代表陈述和质疑答辩这两个环节中,孩子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回答中结合以往对于狐狸这种动物的感性认识,和现在课文让他们所得到的理解,畅所欲言,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个性色彩。在这课堂中,学生们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了表述自己观点的舞台,对于课文所要传达的旨意,我相信通过他们自身的合作探究会领悟得更通透些,延伸的范围也更广,最主要的是孩子们能通过语文课堂获得学习的愉悦,不再感到枯燥无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要做好一个合格的新世纪“引路人”就该“放手”去爱孩子们,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跟上课改的脚步,不仅仅是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审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石小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区域推进的“广州模式”[J].基础教育课程,2011,(Z1).

[2]李峰,何惠珍.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3]阿依努尔.“兵团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会议暨通识培训班”在我院举办[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