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79?03

工商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人际关系技能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期望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足够的尊重,社交的需求便处于突出的地位。对于未来需要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素养的养成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能够给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增添砝码,助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不管是从个人需求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而言,都需要对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技能素养进行培育。

据中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 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人际交往和人际技能提升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结果。因此,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素养得不到提高,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最后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当然,作为对人际技能素养要求更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四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仅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非常强或是强,而6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属于一般水平;而对于人际交往状况,35%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好或是好,60%的调查对象处于一般水平。可见,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急切需要提高其人际技能素养。

一、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 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的必要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应用人才来说,高水平的人际技能素养是走向社会的基础,是能否在社会上、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使自身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而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不断强化人际技能素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斌.当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36-37.

[2] 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0.

[3] 张红宁.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12(12):88-90.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师生关系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定型期,心理发展的困扰期,情感情绪复杂多变,他们消极情绪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均高于积极的情绪,他们表达情感方式由外露逐渐转变为内隐。

加之,中职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学习上曾经受挫而生活上又远离父母,内心容易苦闷、孤独和烦恼。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受生活阅历、交往经验和自身品德修养的限制,许多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偏差,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迫切的交往愿望,乐于与人沟通,渴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调节不良情绪,培养与别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意识,为今后的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老师,除了给学生讲授教材中的交往礼仪知识以外,还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交际技巧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校园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中职生学习较差,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一般都不被老师喜欢,甚至被斥责批评。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老师“敬而远之”。因此,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帮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对学生应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合理的期望值会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密切与教师的关系。反之,可能使学生因期望值过高而丧失信心,或者因期望值过低而自暴自弃,在学习上放弃努力。二者都会导致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

2.教师要积极表扬,恰当批评

教师应该用发展、公正的眼光评价学生,尤其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当学生犯了错误,如: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触犯纪律等等,批评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方法,尽量不要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批评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辞不要过于偏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拓宽交际渠道,促进同学间交流

班级中的交际渠道很多,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增加讨论课、合作探究课、社会实践课等课型,尽量创造同学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课后,教师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拓宽交际的渠道,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彼此尊重、和睦相处,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增进彼此了解。如:开展“班级是个大家庭”“我和你”等班会,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中的礼仪。组建各种兴趣活动小组,让他们在玩中学会团结合作;举办演讲赛、篮球赛等,让他们在比赛中建立友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提供了舞台,促进了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和温暖。

三、树立正确的交往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在思想观念上消除模糊和错误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另外,教师要利用课堂活动、交际实践活动等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有:

1.微笑

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和谐温馨的氛围。微笑是人际交往的剂。真正的微笑应发自内心,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装饰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是打开社交大门的“通行证”。

2.要欣赏赞美别人

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美,这是人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有的同学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清高自傲,孤芳自赏,觉得没有人配做自己的朋友。不会真诚赞美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也不会喜欢和接纳他。

3.要学会感恩

感恩之心是火,能融化千里冰封;感恩之心是水,能滋润万顷荒漠。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会赢得广泛的好人缘,从而成就自己。

4.互利双赢原则

在人际关系中,无论对方在意与否、计较与否,首先都要主动、周到地考虑对方的利益和需要。只有“双赢”才能共同发展。

5.诚信

诚信是人与人正常相处、平等交流、共同生活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准则。待人以诚,才能人待以诚,才能得到理解、信任、尊重和帮助。

总之,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切实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长制 大学生 人际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Effect Research of Senior System Enhance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GUAN Yuanyuan, SUN Houchu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 senior system in practice, by way of self-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ode, a flat roof of communion and mutually for freshman and old boy ,prefect system brings into full play enhancing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Key wordssenior system;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学长制”是一种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其要点在于通过高年级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所必然面临的各种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困难,以早日适应正规的大学生活。作为一种新老生交流互助的平台,学长制的实施对提高新老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1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人际沟通也称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有的人对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85%的成功人士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成长成才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大学时代是人生重要驿站,是准社会化时期,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单靠书本学习的方式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人际交往。①人际沟通能力在大学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人际沟通能力欠缺,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一份2004年在北京、上海、南京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测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在南京医科大学每年对新生的心理普查中,对在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有信心的学生基本都低于参加测评人数的一半。影响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儿童时期开始,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爱使得与同辈人交往的时间偏少,而与父母的交往中子女占绝对优势,由于父母无原则的退让,让很多儿童养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优势”,导致交往技能的缺失;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对成绩的过分重视,使学生把时间都用于课本学习,不重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进入大学以后,由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疏离与孤独,使大学新生产生环境适应障碍;②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不足,导致其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的出现。③

2 学长制的实施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们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便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学长制的实施是现行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和导师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现,有利于新老生的互相交流,有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2.1 学长制实施对学长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际沟通是一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新生在学长的帮助和指导下,能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尽快适应大学环境,而学长自己本身也是学生,也会遇到和低年级同学相同的问题,通过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同学,老生能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等,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长制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学长的选聘、培训、工作指导与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学长竞聘的学生通过书面申请、面试等程序,比其他同学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工作开始前的培训使学长拥有了更多的人际沟通方面的理论学习机会,而学长在开展工作时能否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等。认知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前提;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直接关系着交往双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满足程度,它往往被当作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决定性指标;态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每时每刻都在表现某种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与发展。担任学长的学生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认同感强,在交往过程中主动性强。学长一般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给新生做好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为了在帮助低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展现更好的自己,他们会更加积极、认真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会更多的接触老师、同学,请教更多的人,也就拥有了更多的人际沟通的机会,而如何将自己的所学、所感很好的传达给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也会更花心思去研究人际沟通的技巧,从而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

学长制的实施,丰富了老生的工作经历,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视野,担任学长的学生在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全部认为担任学长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而在我们的日常观察中,也发现学长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在逐步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在与人交往中更加得体、积极,人际沟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学长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也体现在就业过程中,我校于2006年开始实施学长制,首批担任学长的70名2005级的学生已经毕业,一次性就业率为100%。他们进入社会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帮助自己更快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交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12-01

近年来,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出现很多所谓的“学霸”,其中不乏高分数低智能,意志力薄弱,性格孤傲之人,只会书面上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处理人际关系和语言沟通的实际经验。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这种传统的只强调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掌握专业管理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应首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

多年来,我国一直对高校学生高考分数成绩过分注重,大部分高材生出现“情商低,智商高”的现象,从而严重忽视了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其他素质的培养。2015年,据我国教育局调查大学生心理素质报告显示:善于交际的大学生占23%,不善与人交流的大学生占70%以上,无法与人沟通的、心理有明显异常的大学生占10%左右。[1]许多大学生因为交际能力差,走进社会复杂的环境一时无法适应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最终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发生。因此,怎样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值得每个教育者深思和探讨。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一)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体现自身素质

在社会或者一个集体中,都避免不了人与人的相处,这就形成了人际关系。[2]人际交往的好坏决定着自身人际关系的好坏,如果你与人交往是友好的,关系密切且和谐健康的,在人际关系中就是素质高的体现。反之,如果与人相处不和谐,与人关系疏远、恶化,甚至不往来,这就直接体现了在人际关系中的低素质。

(二)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大学生走进社会

《2013年调查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社会上各个企业与用人单位所看中的是“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更为看重与人沟通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适应工作岗位人际关系的能力。走向社会化首先就要具备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取得社会就业和基本生活的资格。人际交往使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如果没有合作,个体是无法掌握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想要取得社会的认可,就要不断地与人交流,与人平等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为社会增添新的构想。

三、全面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一)坚持正确原则

首先,大学时期的导师在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和每个学生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正确的影响,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打下心理基础,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大学生自身与人交往同时要本着平等互助原则,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有高低贫富之分,应该人人平等相待。做到真正的尊重他人,谦虚而不做作,不仰视,不藐视,以真诚平等的原则取得他人的信任,在这种互相鼓励支持、互相尊重接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展和稳固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坚持诚实守信和宽容原则,不食言,不计较,才能使更多的人愿意跟你交往。同时,与人交往中要注意交谈技巧和言语的感染力,真心真意聆听他人心声,能够增加对方对你的好感度。除了用语言沟通交流以外,每个人脸上的表情、眼神,以及手势等都是一个人内心的表达,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与人交流中要坚持耐心聆听,认真注视对方的原则。

(二)克服心理障碍

大学新生刚入校时因生活水平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怕因为家庭条件差而被看低,所以不敢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同学的自傲心理特别严重,家庭条件优越,生活水平较高,或者一直是老师眼中的高材生,也从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鉴于这两种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应该做到对社会现状的偏差有正确的认知。大学生应该主动参加各种集体公益活动,或者社团实践活动,无论条件优越还是贫困,都应该在大学期间体验勤工俭学,了解社会现状,锻炼自己的毅力,通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真正了解自己,随时调整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人和人之间的印象往往建立在最初见面的基础上,通过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的相处,相互之间也会有全新的认识,这样很好地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结语

新世纪的发展需要全方面健康发展的人才,培养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基础,是实现其在社会生活中基本能力的首要条件,也是学校和社会全方面齐抓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建敏.当代大学生英Z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与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86+107.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笔者对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进行了人际关系现状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要求被测试者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当场填写完成并交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96份,其中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5.08%,男生728人,占76.9%,女生219人,占23.1%;城市生源308人,占32.5%,农村生源614人,占67.5%;独生子女618人,占65.3%,非独生子女329人,占34.7%。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947名学生中,得分在0~8分的有589名,占学生总数的62.2%,这部分学生人际交往困扰较少,人际关系融洽,能与周围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得分在9~14分的有238名,占学生总数的25.1%,这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定的困扰,人际关系一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得分在15~28分的有120名,占学生总数的12.7%,这部分学生人际交往困扰非常严重,人际关系不良,存在严重的交往障碍。可以看出,理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困难和严重困难的学生有37.8%,现状不容乐观。

在待人接物方面,得分在0~2分的学生有790人,占83.4%,这部分学生待人接物能力较强,能够与他人和睦融洽相处,待人真诚,不伤害他人,也没有被他人伤害的感觉;得分在3~5分的学生有148人,占15.6%,这部分学生待人接物能力一般,应该说是比较圆滑的,知道应该与他人融洽相处,并全力去做,但缺乏交往技巧;得分在6分以上的学生有9人,占1.0%,这部分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也容易有被别人伤害的感觉。由此可见,在待人接物方面,理工科大学生还是比较良好的。城市学生的圆滑程度要比农村学生突出,非师范类学生的圆滑程度要较师范类的高,这与个体心理特征如性格、能力等相关。

在交谈能力方面,得分在0~2分的学生有581人,占61.3%,这部分学生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并掌握了较熟练的交谈技巧,善于用语言来交流感情和思想;得分在3~5分的学生有339人,占35.8%,这部分学生交谈能力一般,能够向别人倾诉,也能够倾听别人的诉说,但是不能掌握交谈的技巧,表述时条理不清晰;得分在6分以上的学生有27人,占2.97%,这部分学生交谈能力存在严重的问题,既不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不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诉说,只有在急需的情况下才会与人交谈。通过研究发现,在交谈能力方面,理工科大学生相对较好,从而易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同时男生的交谈能力要高于女生,城市学生要高于农村学生。研究还发现,在交谈能力方面表现较弱的学生,在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大。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原因较多,如男女生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地区差异所导致的受教育的条件不同;等等。

在与异往方面,得分在0~2分的学生有656人,占69.3%,这部分学生善于与异往,懂得如何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得分在3~5分的学生有239人,占25.2%,这部分学生在异往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喜欢与异往,但是不知如何交往,在交往技巧上有欠缺;得分在6分以上的学生有52人,占5.5%,这部分学生在与异往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与异性不善交往,甚至有对异性存在偏见或过分思慕异性的偏激想法。研究发现,在异往方面,理工科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同时在与异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中,男生的程度要重于女生,城市多于农村;在受困扰程度一般的学生中,农村学生表现的比城市学生明显。鉴于此,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性别等具体因素将会成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考。

在交际与交友方面,得分在0~2分的学生有413 人,占43.6%,这部分学生社交能力较强,真诚待人,富有热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建立起真正的友情;得分在3~5分的学生有434人,占45.8%,这部分学生在交际和交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渴望真正的友谊,但是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知心朋友,在社交中有患得患失的心理;得分在6分以上的学生有100人,占10.6%,这部分学生在交际和交友方面问题较严重,缺乏自信,在陌生人面前会感到很紧张,因而害怕交往。研究发现,有超过50%的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鉴于此,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并积极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些锻炼提升的机会。

建议与对策

理工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奏效;高校在人际关系的教育中要做到高目标、低起点,从学生的基本行为抓起,注重引导学生在交往中做到诚实守信、热情有礼、言行一致。鉴于以上的结果与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积累内在条件。

注重衣着与举止得体,塑造个人形象。礼貌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衣着举止是最能体现礼貌修养的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初次见面时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才能有继续交往的可能。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服饰衣着与环境场合相适应。对人讲话时,理应做到态度诚恳,避免油腔滑调,更不能手舞足蹈。在交谈过程中,学会倾听,懂得适时适量发言。

消除自卑与自傲情绪,主动融入集体。自卑和自傲是两种相反的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自我评价。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在交往沟通过程中产生了内在压抑,而自傲是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了对个体交往对象的外在排斥。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要想消除这样的负面情绪,首先要正确地评价自己,不能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外貌形象、成绩优良情况等给自己定位。其次需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既不能因为优点而洋洋自得,也不能因为缺点而自暴自弃。

学习赞美与批评艺术,真诚对待他人。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他人的优点要不吝赞美,对他人的不足,要委婉指出。如何把握好“度”,需要我们广泛阅读,加强人文社科知识、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从阅读之中积累语言素材,不断地储备语言信息。

把握师生与同学关系,提升交往能力。青年学生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老师,主动创造机会,使老师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从而达到相互之间的坦诚相待。这也需要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在大学校园里要充分把握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宿舍内的室友之情、班级上的同窗好友、异性间的健康相处,一步步地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善用课堂与讲座咨询,关注心理健康。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善于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地想办法解决。在校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对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讲座,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从中获益,对于学校开设的相关类课程,应该认真学习,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经常进行心理咨询,端正自己的态度。

高校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加强校风建设,营造和谐氛围。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与管理的成果之一,也在教育与管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精神力量和文化传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学生受其熏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育才能起到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

利用课堂教学普及人际沟通技巧。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当今大学生的重要性,将人际交往以及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内容学科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之列为学生的必修科目,没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教师在授课过程,要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以己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和课后探讨。

利用社团组织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大学校园中的社团组织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载体,学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加入社团组织,融入集体活动之中。学校可以以社团组织为平台,举办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对于活动的宣传和参与度要求做到广而宽,以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打开心扉,悦纳自己,悦纳他人。

利用专门机构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直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挂钩,当受到高度重视。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入学到毕业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情况,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和治疗。

利用交际达人联络个体交际圈。交际达人是指善于与人沟通,群众基础好,并且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能够吸引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学生。学校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能力,使活动的涉及面尽量宽广,达到活动组织的效果。这样既可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又可以带动一大群学生走进人际交往的大圈子。

在社会实践中深化人际关系教育。高校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让学生通过切身的实践和体验,真切地感受到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青年学生不管选择哪个方面进行实践,都离不开人际交往。高校应利用好这个结合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真正地学习到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积极影响大学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