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卫市场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肛瘘
摘要:目的:探讨高位肛瘘保留直肠环的最佳术式。方法:将高位肛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二组,第一组采用经典的术式治疗(对照组),第二组采用改进后的高挂低旷术式治疗(治疗组),并将二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改进后的高挂低旷术式疗效优于经典术式,且并发症少。结论:改进后的高挂低旷术式能很好地保留直肠环,并对括约功能的影响小于经典术式。
关键词:高位肛瘘;保留;直肠环
Clinical Study of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to Reserving Rectal Ring in High Anal Fistul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surgical procedures of reserving rectal ring in highfistula. Method: 12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We adopt the classical surgical procedures in the first group but make use of improved high thread drawing method. Then we compare them with clinical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 Compare with classical surgical procedures, improved high thread-drawing has a better clinical effect and le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Improved high thread-drawing methods can reserve rectal ring much better and has less influence in the function of sphincter than the classical surgical procedures.
Key words:Highfistula;Reserve;Rectal ring
高位肛瘘是指瘘(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及其以上。我们经过对64例患者采用改进后的高挂低旷术手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120例,男90例,女3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8岁。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56例,高位单纯性肛瘘64例。患者的分组手术方法及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病人年龄、病程采用计算机TTS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略)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执行。
2治疗方法
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高挂低旷术式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切开直肠环以下的所有管道,清除坏死组织,修整切口的两侧皮缘,使成“V”形创面。对死腔采用刮匙搔刮,清除腐烂物,双氧水清洗。若管道超越直肠环,内口通直肠环以上不穿通肠壁的切开旷置管道。对内口穿通直肠环以上肠壁的作挂线处理。对后部深的管道选择病变重的一侧作弧形切口与肛尾韧带方向一致,以免移位和变形。对所有切开的管道腔使创口底小口大,呈喇叭状,以保证引流通畅。对照组采用经典术式进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后当控制大便48h,以免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出血。术后换药前先行坐浴,换药时必须认真细致,依据创口情况,酌情清创,保证引流,注意观察,严防假性愈合及窦道等。
3结果
对照组:治愈58例(87.88%),复发8例(12.12%),自控正常46例(80%),排气控制困难或污染内裤12例(20%)。治疗组:治愈62例(96.87%),复发2例(3.13%)自控正常57例(92.00%),排气控制困难或污染内裤5例(8.00%)。两组病人疗效经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
4讨论
高位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其治疗方法颇多,然而疗效均不够理想。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经典的手术方法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一复发率高。二是直肠移位、变形、排便失禁、直肠狭窄等诸多并发症。三是病人痛苦多、疗程长、费用高。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在中西医结合思想的指导下,对经典术式作改进,探索出高挂低旷术治疗,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高位肛瘘由于其瘘管位置高,切口选择就尤为重要,要做到既保证引流通畅,便于换药,又要使损伤尽可能小。我们这“旷”不是无休止的切除,而是有目的性、针对性,是在统观全貌的情况下进行,是对支管、死腔的毫无保留地旷。内口定位要准。找准内口是关系到肛瘘能否治愈的关键。一般肛瘘找准内口切开瘘道后,可暴露出明显的纤维化索状组织附于切口中,从外口直达内口末端,或内口处见有凹陷或硬结组织或糜烂点、脓腔、充血、分泌物特改变。对于切开的管壁我们主张“留”,管壁是纤维结缔组织,而管壁下方之疏松的脂肪组织等抗感染能力差,一旦感染较前容易扩散。当然,为了保证新肌生长,可将管壁间断切断,使肌肉在其断离处向外生长而促进愈合。高位肛瘘的挂线应根据内口是否穿通肠壁来确定,对穿通肠壁的毫无疑问进行挂线,挂线与紧线的原则是宜慢不宜快,快则紧线割断组织,与一次切断无甚差别,易引起移位、变形、失禁等并发症。有时还会留有窦道,两断端粘膜“搭桥”。术后护理也很重要,应每次便后坐浴换药,保证伤口清洁,加速愈合。对大的深的伤口应进行冲洗,换药时敷料填压松紧要适度,一是防止伤口表面粘连(皮肤架桥)。二是保证创面从底部往上生长,如伤口发现脓液,应仔细查找感染的原因,做到即时扩创引流,否则伤口不易愈合或根本不能愈合。总之,治疗高位肛瘘保留直肠环与高疗效是统一的。只要正确设计切口,找准内口,充分切开管道,清除坏死组织,挂线与紧线的合理运用,术后护理得当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肿瘤;胃肠道;疾病不确定感;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0.9,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3)005—0335—05
国际癌症研究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大肠癌;我国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中,胃肠道肿瘤患者占24%。由此可见,胃肠道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手术、化疗与放疗是癌症治疗的三种最基本方式。有研究证实,化疗各个阶段的患者都存在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是一种中性认知状态,因患者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事物的能力而产生。如果患者的应对不佳、且未予以合理的管理,疾病不确定感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等造成负面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访谈探索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体验及其应对状况,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疾病不确定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立意抽样,于2012年6月-8月,选取安徽省某三甲医院胃肠道肿瘤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肿瘤;②入院接受化疗;③语言表达清晰;④对病情知情且愿意参与本研究。样本量由受访者资料饱和的原则确定,最终访谈15例,受访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研究方法
采用的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深入访谈。访谈提纲基于2例受访者预访谈后的结果以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包括:①能谈谈患病和治疗对您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吗?②您有想知道或者明确的疾病相关知识吗?③您目前最不确定的是什么?④患病后您经历了哪些改变?⑤您如何看待您的症状?⑥您如何看待您目前的治疗和护理?⑦未来您是如何打算的?⑧您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确或者感到很模糊的事情或者问题?
访谈地点在病区小会议室中。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目的、过程及保密原则,解释录音的必要性,获得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员共2人,均接受过定性研究培训,具有心理学专业基础和学术研究经验。访谈时充分运用提问、沉默、澄清等沟通技术鼓励受访者描述其真实想法,用录音笔全程录音谈话内容,同时笔录受访者的非语言资料。访谈时间一般为20~50 min,每例访谈1~3次。
1.3资料收集与分析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同步进行。访谈结束后24b内将录音资料转成文字,将其与现场记录分别输入计算机并打印。采用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仔细阅读所有访谈记录,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并汇集,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返回被访者处核实求证。然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整合主题,并穿插自己的理解和反思,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同一份资料由2名研究者独立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归纳主题。
2 结果
深入分析资料后,提炼出5个疾病不确定感体验的主题和5种应对方式。
2.1疾病不确定感体验
2.1.1主题1:不确定症状的严重度及其意义
①难以预测症状的严重度
疾病与化疗给患者带来很多症状,13例受访者提及“担忧症状”、“无法预测症状的严重程度/痛苦程度”。个案5:“我出车祸缝了好几针都觉得没有化疗可怕。一想到要化疗就睡不好,不知道还要多难受才算结束。”个案1:“如果这几次化疗还化不好,我就不化疗了,我怕疼,太难受了。”
②无法判断症状的意义
5例受访者谈及在面对症状时,“不知道意味着癌症复发了,还是正常的治疗副作用”。个案9:“我觉得腹胀,有时候就想是不是因为胃里面还有癌细胞。”这种不确定感会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治疗信念。个案14:“我瘦了两三斤,心口暗痛又开始便血,我怕又复发了,不想再治疗。”
2.1.2主题2:不明确治疗相关的各方面信息
①难以选择治疗方案
由于信息缺乏和认知模糊,加上医患沟通不畅,6例受访者表示“选择治疗方案时很为难”。个案7:“医生的话都是模糊的,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管选哪一种(治疗方案),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难的。”
②不确定治疗时长
化疗疗程痛苦且漫长,4例受访者提及“什么时候治好”、“要化疗几次”。个案2:“不知道还要治疗几次,医生也没和我讲个明数。”个案7:“我最不确定的是什么时候能治好,怎么样才能治好。”
③不确定治疗效果
9例受访者认为自己“不清楚治疗效果”。个案15:“我也不知道这效果到底怎样。”并且,患者易受负面信息的影响而诱发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感。个案10:“我一直有个疑问,复发后能够治愈吗?看到很多人复发后都是在治疗的痛苦中去世的。”
④不确定治疗费用
我国居民的医疗负担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7例受访者表示“担心治疗花费”,这几例受访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包括自费、商业保险与新农合。个案11:“检查费用就花了六七万,根本不能想。”个案6:“我很想知道还要花多少钱能治好。”
2.1.3主题3:对疾病相关知识与信息感到模糊
①不明确患病原因
由于目前癌症发病原因尚未明确,5例受访者提及“想不通为什么会生病”。个案3:“一我没有遗传;二不抽烟喝酒,饮食不大油大荤;三体质一直很好,我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得癌症?”有时患者面对这个问题会有唯心思想,如个案10:“经常问为什么这惩罚要落到我身上,我死后要问问上帝。”
②对饮食知识模糊
由于中西医治疗理念上的分歧,加上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患者接触到的癌症饮食相关信息鱼龙混杂。8例受访者表示自己对饮食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模糊,“不知道怎么吃”、“能不能吃”,并渴望得到权威可靠的回答。个案1:“中医说鸡不能吃,西医说可以吃,到底能不能吃?”个案14:“牛奶能不能喝,水果是不是热水烫过才能吃?”
2.1.4主题4:难以预测疾病预后
10例受访者表示“不知道预后怎样”、“未来难以想象”。这方面的不确定感可能与患者的个性和认知有关,如个案12:“我很不愿意复查,怕查出转移复发什么的。”个案11:“有时候会想自己死了怎么办……其实心里是有担心的。”也可能与医患沟通不畅、信息多样化有关,如个案4:“医生说我这种情况治愈率很高,可我查的资料不是这样。我很想知道到底是怎样。”还有可能与患者对未来的生活规划有关,个案1:“本来我应该在家带孙女的,现在要治疗,也不晓得以后会怎样。”
2.1.5主题5:对各类社会支持的不确定
①不确定专业性社会支持的真诚度
患者的社会支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患者家属、亲友或其他社会团体所提供的非专业性社会支持;一类是由医护人员在患者就医过程中所提供的专业性社会支持。6例受访者表示,由于不确定来自医护人员的专业性社会支持的真诚度,因此住院期间他们对医患间的不理解与小矛盾,往往采取“不说”、“忍让”的态度。个案7:“来医院一个月就花了六千多,太多了。但这不能对医生说,不然还以为我们舍不得。”个案13:“不能为点小事和医生闹翻了,不然还怎么看病。”
②不确定家庭支持的程度
15例受访者均表示“家人非常重要”,但对于家人给予的物质与精神支持,6例受访者表现出渴望却“不提要求”的敏感心态。个案15:“我儿女觉得我化疗浪费钱,不知道以后还给不给我治了。我也不要求。”个案14:“我丈夫看我次数慢慢变少……我知道他烦,不想看见我这个样子。”
③对来自他人的社会支持的不确定
这里的他人包括朋友、邻居、陌生人等,不确定感表现为隐瞒内心的情绪和想法,与他人“少联系”或“不联系”,“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病人”,6例受访者承认自己有这种心态。个案14:“我不问朋友借钱。治这病别人看来就像是无底洞,躲都来不及。”个案10:“生病后以前的好姐妹喊我出去玩我都不去。她们看我肯定和以前不一样了。”个案13:“在外面我不会说自己是病人,说了别人还不知道怎么想你。”由此可见,患者往往有敏感的自尊心,对外界给予的社会支持抱怀疑态度,害怕在社会交往中被有意或无意地伤害。
2.2疾病不确定感的应对
2.2.1主题1:寻求信仰
4例受访者在患病之后“开始寻求/更加坚定了”,宗教对人精神的安抚让患者寻找到一种平和的心态。个案1:“生病之后我开始信佛教,保佑家人和自己健康。”个案6:“我心里有主,治疗或死亡我都不怕。”
2.2.2主题2:压抑、回避与发泄
9例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或正在运用压抑、回避或发泄方式应对疾病不确定感,表现为“只能自己忍着”、“不想提/不去想”、“发脾气/哭”。个案9:“我不会在别人面前哭,忍着。其实我浑身都在疼,每一秒都疼。”个案3:“以前我什么都要搞清楚,现在我什么都不想知道。”个案4:“那种不能掌控、不知道结局的感觉真的不好,我控制不住对家人发脾气。”
2.2.3主题3:渴望并寻求社会支持
11例受访者渴望并主动寻求家人的或专业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表现为“和家人见面”、“相信/信任医生”。个案14:“我希望他(丈夫)能来看我。”个案1:“每周和孙女见面,她就是我治疗下去的动力。”个案7:“百分之百地相信医生。”个案11:“希望医生帮我全盘考虑。”
2.2.4主题4:主动寻求知识与信息,改变生活方式
7例受访者表示会“各方面(知识/认知/态度/行为)做改变”。个案4:“以前不关注(癌症知识),现在会看养生节目、看书,咨询医生。”个案11:“我以前吃饭不规律,现在每天锻炼,三餐定时。”
2.2.5主题5:调整与顺应,把握现在
5例患者表示自己“调整心态”,对无法预料的事以“顺其自然”的心态面对。个案10:“我脾气变得很怪,后来意识到这样不好,就开始调整自己。”个案5:“顺其自然。该来的总会来,不知道的事情等来了就知道了。”个案2:“我能接受现实,现在就想好好陪孩子和家人,把每一天过好。”
3 讨论
本研究中15例受访者均表示他们在患病过程中有疾病不确定感体验。Mishel理论认为,疾病不确定感来源于四个方面:不明确疾病的症状;复杂的治疗和护理;缺乏与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不可预测疾病的过程和预后。本研究归纳出的我国胃肠道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体验与Mishel理论的观点基本吻合,但也有其特点。Ger—mino认为,癌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体验受自身文化观念的影响。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由美国护理专家提出,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的差异必然会造成患者有着不同的疾病不确定感体验。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情,不难理解国内患者对物质支持、专业性社会支持存有更为深刻的不确定感体验。访谈中发现,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较低的患者,相对较多地谈及对治疗费用的不确定,这提示要结合患者社会文化背景因人而异地评估和管理疾病不确定感;此外,我国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对各类社会支持的不确定感体验较突出。一项针对中国香港乳腺癌患者的定性研究也发现,在香港那样一个可能会将癌症看成传染病的社会环境中,患者因自尊心,不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而选择隐瞒疾病。由此可见,如何将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更好地运用于我国的护理实践中,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定性研究是架起科研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可以获得深入、丰富且真实的信息。然而目前关于疾病不确定感,定性研究的中文文献尚为空白,存在很大拓展空间。
Mishel指出,疾病不确定感的应对方式包括两类,即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本研究归纳出的五种应对方式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包括:主动寻求知识与信息,改变生活方式;渴望并寻求社会支持;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包括:寻求信仰;压抑、回避与发泄;调整与顺应,把握现在。疾病不确定感是一种中性认知状态,当患者将其评估为一种威胁时,其应对方式是以情绪为中心的;将其评估为一种机会时,则采取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疾病不确定感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结果取决于患者对其如何评估和应对。因此,评估并引导患者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十分重要,这种评估不应局限于标准化量表的评估,要注重通过沟通实现的个性化评估与理解,分析患者采取其应对方式的深层原因,探索优化其应对方式的资源,从而给予个体化的干预措施。
社会支持被认为是患者采取所有积极应对方式的基础,对临床医护人员而言,最方便有效的管理疾病不确定感方法就是提供专业性社会支持。具有专业性知识的医护人员提供的支持可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减轻患者心理困扰的最佳策略。本研究发现,患者对专业性社会支持存在不确定感,且主动寻求专业性社会支持是他们常用的应对方式,这与wonghongkul的研究结果相似。Mishel指出,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协助认知重构以促进患者对事物的理解,提供应对策略帮助患者管理疾病不确定感。
【关键词】术后进食;全身麻醉;婴幼儿;不良反应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0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30-01
当前,临床上全麻下非胃肠道手术患儿一般必须清醒4-6h后方允许进食,这样可避免误咽或呕吐的发生[1]。但术后禁食患儿常因饥饿或口渴而烦躁哭闹,使患儿非常痛苦,增加家长焦虑度甚至发生并发症[2]。我科室为此开展术后评估最佳进食时间专项研究,成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遴选498例2010年9月――2011年8月经我科室收治并需择期非胃肠道手术患儿,将病房以单、双号区分出对照组249例和试验组249例的手术患儿。对照组男186例,女63例,年龄:3岁66例;疾病类型:腹股沟斜疝82例,隐睾58例,鞘膜积液34例,血管瘤10例,淋巴管瘤10例,骨折5例,甲状舌管囊肿13例,气管异物30例、脓肿切开引流7例;麻醉时间:12-80min,平均(19.60±3.70min;手术时间:5-180min,平均(16.81±3.20min。试验组男176例,女73例,年龄:3岁23例;疾病类型:斜疝84例,隐睾60例,鞘膜积液34例;血管瘤13例,淋巴管瘤8例,骨折7例,甲状舌管囊肿11例,气管异物23例、脓肿切开引流9例;麻醉时间:13-82min,平均(18.91±3.12min;手术时间:11-78min,平均(16.26±3.47min;两组患儿均联合应用氯胺酮+咪达唑仑丙泊酚双药剂静脉复合麻醉。两组基本情况及手术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按医嘱处置,待其全麻清醒6h后进少量流食,而后根据其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喂食量。
1.2.2试验组患儿先为其备齐吸痰器,而后为符合评估指证的患儿喂流食。①进食前评估内容参照Steward苏醒评分表[3]来实施,总得分不小于4分、可顺畅交谈、无恶心呕吐,主诉欲进食即判定评估合格。术后将患儿送回病房即行初次评估,而后评估频率为0.5h次。②进食方法:进食时患儿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床头抬高15-30°,面向护士,首先用羹匙或奶瓶喂少量清饮料,约10-30ml,观察第1口无呛咳后可以继续喂清饮料至患儿自需量,如无不适,15-30min后根据患儿平时进食习惯进食,食量及进食频率由患儿意愿界定,同时控制进食速度及进食量以预防呕吐,并严密监测患儿反应。
1.3评价指标
1.3.1术后口渴、饥饿或哭闹口渴通过观察患儿口腔黏膜及主诉有无口渴来判断;饥饿:哭闹的患儿采用安慰奶嘴能够安抚,年长儿通过询问是否饥饿[4]。
1.3.2家长焦虑程度按照焦虑自评量表(SAS判定[5],总分≥50分定为焦虑,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重。由专职的责任护士在手术后第2d完成对患儿家长焦虑程度的评定。
1.3.3其他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患儿术后生命体征、呕吐情况、开始进食的时间及患儿每次进食后误吸或呕吐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进食时间及家长焦虑程度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进食时间比较由表1所示,试验组患儿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大多数在术后1.5-2.5h进食。
2.3两组患儿家长焦虑程度比较如表3所示,试验组家长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3讨论
临床上,对麻醉术后进食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成人术前禁食在8-12h间,禁水4-6h间;婴儿禁食水则在4-6h间[6]。1999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重新修订了术前禁食指南,强调必须压缩术前禁食水时长[7]。本次研究试验组大都在术后1.5-2.5h即进食,均未发生误吸或呕吐。
如表2所示,术后早期进食不良反应几率要低。而术后早期进食将以上弊端完全清除,且可短期内为患儿补充营养,使其水电解质水平稳定,降低输液量,显著提高患儿的舒适度,最终有效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8-9]。此外表3所示,患儿若能早期进食,患儿家属焦虑程度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麻醉后早期进食在临床上可行性极强,使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小,家长焦虑度也明显降低,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Jame CF,modell JH,Gibbs cp,et al.Pulmonary aspirationeffects of Volume and.Ph.in the rat[J].Anesth Analg,1984,63(7:665-338.
[2]孟庆云,柳顺锁.小儿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8-152.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测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
[4]郑显兰,符州.新编儿科护理常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9-311.
[5]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
[6]金豪杰.氯胺酮联合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用于门诊小儿麻醉30例[J].临床医药,2010,19(19:83.
[7]吴志兰.40例小儿麻醉苏醒期的特点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531.
为全面了解市场价格和经营企业收费情况,及时收集和汇总翔实的数据资料。根据省发改委《关于下发疫苗、民用爆破器材、物业管理、公路客运价格(收费)调研提纲的通知》,近日××市吉州区物价局课题调研组组织专门力量,就××市中心城区物业服务问题进行专门调研。
据调查。目前,××市中心城区共有物业管理小区38家,物业管理企业30个,其中二级资质企业2 家,三级资质企业28 家。管理房屋230万平方米。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新建商品房的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其中有壹街区住宅小区获得省级物业管理示范(优秀)小区称号,六合盛世小区获得省级园林小区称号。物业服务收费率仅达40-60 %,呈现亏损的占98 %。目前,全区90%小区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处于前期物业管理状态。个别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矛盾因缺乏沟通渠道而无法解决。从总体看,城区物业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物业管理市场处于发育初步阶段,市场培育后劲不足。二是物业服务档次不高,服务水平总体偏低。三是业主委员会作用发挥乏力,如何引导广大业主参与物业管理,如何缓解业主与物管的执收矛盾,举措不多,效果不显。四是物业管理行业本身自律意识不强,缺失的监管体制导致物企提供的服务呈现“短斤少两 ”,甚至“缩水”。
一、市中心城区物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物业服务公司小、弱、散突出。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物业公司数量急剧增加。但从总体看,发展参差不齐。由于企业管理规模过小,综合实力差,专业化水平低,造成物业服务社会资源浪费,服务效率低、经营效益差。
2、物业服务企业生存环境存在缺陷,经营困难。由于我区物业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业主对物业收费都表示不理解,业主缴费意识薄弱,造成物业服务收费率低,有的企业因难以全额收取物业管理费,只好被迫撤离所服务的楼盘,自行“夭折”。
3、拒绝缴纳物业服务费现象普遍。有的业主仅比查字典较其物业收费标准,而未比较物业服务质量,业主对收取物业服务费表示抗拒。特别是对停车收费及车库及储藏间、杂物间交物业费表示不理解,导致拒绝缴纳物业服务费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物业服务收费现状
新入住业主要交下列费用:物业服务费、装修垃圾清运费、装修保证金(装修无损坏公共设施后全部退还)、电梯运行费4项。大多数业主对装修垃圾清运费、装修保证金收费意见较大,导致出现:
1、物业服务费收取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物管企业一些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差,服务不到位,导致住户有意见而拒绝缴费。二是住户无力缴费。如安置房、经济适用房,业主很多是低保户,以生活水平低为由拒交物管费。三是工程遗留问题随着物业交接,将问题转嫁给物业服务企业,成为住户不缴费的借口。四是由于业主自身的原因,如业主内部纠纷、业主出租房屋等原因致使缴费不及时等。五是业主物业缴费意识淡薄。
2、水、电收费难。一是二次供水、电梯使用费分摊收取矛盾大。二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业主觉得分摊不合理而拒缴水、电费。
三、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经营成本现状
经营成本购成:人工工资福利占70%,公共水电占6%,设施维护占3%,清洁费占4%,绿化费占3%,办公费占3%,交通、培训、服装、社区文化等费用占3%,税费占8%。
1、吉州区作为××市中心城区,由于邻近县居民到我区投资购房置业者较多,有的购买多套住房不急于入住等因素导致空房率高,小区入住率不高,由于规定未装修入住按50%交纳物业服务费,不交纳电梯运行费,而这部分人员未入住,并未减少物管企业的服务成本,造成物业管理企业难以为继。
2、由于已入住业主交费意识薄弱,应交的物业费也收不上来,导致许多小区由于收费率低处于微利状态,甚至产生亏损。据统计,大部分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率仅达40-60 %,极个别达到90%以上。
3、当物价部门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上涨水平和业主服务水平提高等情况,对物业收费标准作出调整后,部分业主不愿按提高后的标准交费。
由于物业费收入收不到位,小区设备维护、清洁、绿化投入只能打折扣,造成恶性循环。
四、明确服务类型,对物业服务收费实行类别管理。
多层、高层住宅和经济适用、福利房、商铺、写楼等住宅物业服务费实行政府定价。小区车位租用管理服务费、电梯综合运行费、二次供水费、装修垃圾处理费等应实行政府指导价。特约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五、加强完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的意见建议
1、完善收费标准,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建议尽快研究制定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费指导价格体系。如《省物业管理条例》中虽明确了各等级物业服务的收费范围,可细化明确规定在各收费档次对应物业企业应达到的具体标准。
2、未使用或不入住的房屋,“业主不交纳设备运行专项服务费”不合理,也不符合实际,比如:电梯运行服务费。
3、应明确高层住宅另行收取的电梯运行费是否包含电梯维修、年检费,电梯费用各楼层间的分摊比例问题。
4、房屋公共维修基金的使用问题。按条例规定:当确需使用房屋公共维修基金的时候,由业主委员会提出,经2/3以上的业主同意后,方可申请使用。但实际上,如果修缮部位只涉及到少数业主的利益,那么就很难获得小区2/3的业主通过,给实际使用造成了困难。另外物业公司预算的维修费用没有专业机构对其作鉴定和监督其使用,容易让房屋公共维修基金造成不法利用。随着大量房屋开始进入维修期,当房屋需维修,当年收取的大修基金如何提取使用的问题。目前,我区的房屋公共维修基金从未提取过。
5、应明确私家车库、储藏间是否要交物业服务费。
6、应明确当业主恶意拒交物业费时,现行办法是由物业企业起诉业主,耗费了物业企业大量的人力、财力,通过法律途径追讨的物业费都不足以支付诉讼等相关费用。建议明确物业企业催缴物业费更为简单措施或程序。
7、建议二次供水费由供水公司统一管理,由供水公司上门直接向业主收取。
在人们的一般性理解中,“拐点”多用来说明某种情形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或回落,也叫“极值点”或者“驻点”。
自从脱缰野马一样的中国房地产价格受到政府的调控抑制以来,人们就不断提出以下疑问:中国楼市的拐点到底什么时候到来?
拐了,拐了!根据近来的有关数据,中国房价下跌似已成定局,以下数据从两个方面佐证了这个判断。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
国家统计局3月18日公布的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城市达到27个,比1月份增加了12个;环比下降城市有45个,上涨城市为4个。虽然从环比来看,价格下降城市数目有所减少,跌幅也收窄至0.1%,不过价格跌幅的收窄,难以改写房价下跌的局面。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强调,本年度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全年全国平均房价下降5%到10%,部分一线城市可能会下降15%至20%。但是“如果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一直持续下滑”,他补充道,“那么到2014或2015年,房价可能会出现一个反弹。”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董事长刘德扬预测,2012年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有5%左右的降幅,二三线城市房价降幅则可能会加大到10%左右。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张大伟认为,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300。按照目前北京的情况,1∶400应该是房价回归合理的上限,也就是说,目前的房价应该最少有10%~20%的下调空间。
房地产投资热潮已经终结
“限价、限购”是房地产调控的有力措施之一,虽然在推出之初被指行政色彩浓重,但却加速了房地产调控效果的尽早显现。去年初,国务院要求各地方在3月底公布限价目标。随后,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公布了控制目标。而今,各地方出台限价令即满1周年,继房价过快上涨的野马被拉住后,第二个拐点来到的显著特点是,房地产也不再是全民投资的首选对象。
央行公布的统计说明:2011年三季度时,我国居民房地产投资意愿排名第一,但是从2011年第四季度跌落至第二之后,在今年第一季度继续降低至第三,主要预示着当前调控效果已经触动了投资者对于后市预期的乐观神经。与此同时,未来3个月内有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4.1%,与上季基本持平,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同期最低值。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中,高收入居民(家庭月收入5万元以上)投资房地产意愿最低,仅为13.7%。特大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居民的房地产投资意愿甚至低于2009年初的最低水平,仅为9.4%。
100个人就有100个拐点
其实,与拐点到底什么时候到来相比,人们更多关心的是房市到底拐多深、拐多远、拐到哪里算一站?这是无论刚需一族还是投资一族都渴望知道的。
当然,不同利益群体会对此有截然不同的期望值,他们对拐点的追求大相径庭。譬如房地产发展商或已购房者期望不要拐或不要大拐。而始终在买不起房的深坑里挣扎的刚需一族则希望房市一拐到底不回头,最好回到数年前的千元级水平。可以这样说,100个人的心里就会有100个拐点,你拐点非他拐点,硬要你说出一个大众都认可的拐点,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我们还不如分析一下中国房地产拐下去的现实背景和发展前景。
商品房,还有多大的下降空间?
盖房子是有成本的,大头儿就是土地费用,一般来说,土地成本占房地产开发成本比例在40%左右,但要看土地是通过什么途径拿到的。如是通过招、拍、挂,一番激烈的竞争的话,土地成本有可能占到开发成本的60%左右甚至更高。这也是此前十几年房价越来越高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开发商只有通过先期支付了高昂的土地费用后才拥有土地的开发权。如前所述,除土地费用外的其他建设成本和土地费用相当,也就是说,如果土地费用达到1万元/平方米,那么全部建设成本就应该在2万元/平方米左右。当然,这是发展商的盈亏平衡点,他们孜孜以求的是在此基础上利润的最大化。房价的下降空间取决于土地费用和其他建设费用的同时下降,前者需要政府适当松口,后者需要开发商开源节流。
附表开列了一份房地产开发成本的详单,从中不难看出,面对材料、费用和税费,开发商可以自我调整和挤压的空间并不大。(见附表)
值得庆幸的是:据有关统计:北京一季度成交的土地中,居住类用地共5宗,规划建筑面积99.5万平方米,成交楼面均价4796元/平方米(据有关统计:2011年全年本市共有59宗住宅类地块成交,楼面均价为每平方米5088元,比2010年下跌了30%);商服金融类用地3宗,规划建筑面积38.34万平方米,成交楼面均价5322元/平方米;工业用地32宗,规划建筑面积158.3万平方米,成交楼面均价633元/平方米。
对比历史数据可以发现,2012年一季度是北京自土地“招拍挂”出让以来首次出现地块全部零溢价成交,也是2010年以来第一次单季度土地出让金低于百亿元。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住宅用地仍将低迷,商业类土地供应会占较大份额,而郊区化依然是明显的趋势。总体上看,2012年北京土地出让金收入很可能继续大幅下调,难以突破千亿。
从以上分析看出:在眼下楼市低迷的前提下,居住类房屋的成交楼面均价经管已经低至4796元/平方米,按照前面的比例粗算下来,该商品房建成后的成本价应该在万元左右,加上发展商的利润,可想而知,那些房价拐回到千元级水平的奢想可以休矣。
降房价不是个噱头,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这里面,最希望房价下降的是最底层百姓,他们一方面有刚性需求,迫切想买房;另一方面,却又对遥不可及的房价无奈。而不希望房价跌的是哪些人呢?是炒房者,是开发商,或许还有各地的地方政府。也许,那种砸锅卖铁的拐点(崩盘)永远也来不了,最多只算个节点。
中国特色“3+1”
说起中国的高房价,有一种观点:中国人口多,耕地少,必然导致长期高房价。这是一种经不起推敲的说法。荷兰人口密度是我们的三四倍,人均耕地比中国少许多,但荷兰没有高房价。欧美国家发展历程长而慢,中小城市发展充分,人口没有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没有高房价的困扰。倒是东亚等国家发展快速且不均衡,人口向少数城市过度集中,导致高房价和相对拥挤。
中国著名的北、上、广等超大城市,占据着全国的众多资源,导致各种人才和劳动力竞相离开中小城市和农村到大城市自然汇集。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进步和完善,在某种程度上被停滞,中国高房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城乡及大中小城市严重不平衡发展所造成的。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现象,目前购房的主体已经呈现了家族化购买现象,看似孤立的个体购房行为里隐藏着巨大的家族背景支撑,很多首次购房的行为都是双方父母加上新婚夫妇三个家庭汇集了他们的毕生积蓄才办到的。以上“3+1”的购房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民间的购买力,助推了房地产价格的涨势,但最终是以透支人们的家庭生活支出、养老储备,降低了家庭生活质量,使得众多家庭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为代价的。与其说是多个家庭因为买房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还不如说是全民性的房贷压力已经无处不在。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说:“虽说房价已远远超过了一般工薪阶层的购买能力,但他们都还是把父母的养老钱‘搜刮’成为自己的首付,然后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用于还款,为成了有房一族洋洋自得。这就是现状,买涨不买跌,你有我也有的心理,促成了很多有房族,也促成了很多房奴。”
有专家分析:“中国的家庭竭尽全力为后代购房,除了通过投资规避风险外,‘80后’能在高房价时买房,还得归功于我国的一胎政策。一胎政策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男方为了找到老婆,房子就很必要。由于是独生子女,两个父母供养一个孩子,甚至是双方父母出资帮新婚夫妇买一套房子,这就提高了对高房价的支付能力。当然,由于‘80后’对房地产商的拯救,中国房价在近10年内或许不会跌到底部。但由于人口变化,中国房价也许呈二次阶梯下跌——先由于房地产泡沫和房地产商的‘扛不住’导致房价第一次大暴跌,然后再由购房年轻人口的迅速下滑导致房地产二次下跌,有些房产为此跌得一文不值,就像已经报废的俄罗斯远东小城镇一样。”
“自1990年后,中国总和生育率快速下滑,新生人口快速减少。中国近年来1.3左右的总和生育率,会使新生儿童每过一代(二三十年)减少40%,或者说年轻人口每过二三十年减少40%,这必然导致未来购房的年轻人口面临崩溃式的长期减少,导致资产价值如房地产价值大幅缩水,甚至为此成为废物。”
上述言论尽管有点危言耸听,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我国独生子女政策下,年轻人购房能力一直持续放大的客观基础。据链家地产交易中心统计,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日本及德国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42岁、我国台湾地区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36岁、美国首次购房年龄亦达30岁以上。北京首套房贷者如此年轻,这说明中国很多购房者是依靠父母财力购房。如果没有独生子女政策,一家养两个孩子,再加上两个孩子的受教育等花费也不是一个小数,那么许多家长就没有那么多财力帮孩子买房子了。如果只简单地认定“炒房团”的投机倒把行为,就失之片面了。
“以房养老”让房价难以大幅回落
由于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和房产的相对坚挺,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一种所谓“以房养老”的理念。这也是购房需求越来越旺盛的一个重要成因。据统计,目前我国有60岁以上老年人1.省略
附表:房地产开发成本
1.1 土地征用费
1.2 土地出让金
1.3 土地购置(拍卖、招标)费
1.4 拆迁补偿费
1.5 拍卖佣金
1.6 土地交易费
1.7 土地契税
1.8 其他土地费用
2 前期费用
2.1 七通一平费
2.1.1 临时施工道路费
2.1.2 临时施工用水接入费
2.1.3 临时施工污水管接入费
2.1.4 临时施工用电接入费
2.1.5 临时施工用气接入费
2.1.6 临时施工办公电话接入费
2.1.7 临时施工办公网络接入费
2.1.8 场地平整
2.2 临时设施
2.2.1 临时办公室费
2.2.2 临时厕所费
2.2.3 施工场地围墙及门卫室费
2.2.4 临时场地占用费
2.2.5 临时借用空地租费
2.2.6 其他费
2.3 可行性研究
2.4 设计费
2.4.1 规划(方案)设计费
2.4.2 管线设计费
2.4.3 施工图设计费
2.4.4 幕墙专项设计费
2.4.5 装饰专项设计费
2.4.6 智能化专项设计费
2.4.7 景观专项设计费
2.4.8 其他专项设计费
2.4.9 规划设计模型制作费
2.4.10 制图、晒图费
2.4.11 方案评审费
2.5 行政规划费及规划报建
2.5.1 项目报建费
2.5.2 施工许可证费
2.5.3 规划管理费
2.5.4 拆迁管理费
2.5.5 审图费
2.5.6 价格评估费
2.5.7 渣土费
2.5.8 施工噪音管理费
2.5.9 散装水泥费
2.5.10 工程质量监督费
2.5.11 工程造价管理费
2.5.12 安全监督费
2.5.13 劳动定额测定费
2.5.14 招投标管理费
2.5.15 房屋所有权登记费
2.5.16 综合开发管理费
2.5.17 房屋所有权登记工本费
2.6 大配套费
2.6.1 基础设施配套费
2.6.2 白蚁预防费
2.6.3 地方教育附加费
2.6.4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费
2.6.5 人防易地建设费
2.7 水文地质勘察
2.7.1 地质勘察费
2.7.2 地下障碍物探测
2.7.3 环境评测费
2.7.4 水准测量工程测量
2.7.5 日照分析合同
2.7.6 工程波速测试
2.7.7 建设项目日照分析工程测量
2.7.8 交通分析费
2.8 测绘
2.8.1 面积测绘
2.8.2 地形地貌测绘
2.9 其他前期费用
2.9.1 专家评审费
2.9.2 工程担保费
2.9.3 咨询费
3 建安工程费
3.1 建安工程费
3.1.1 土建工程
3.1.1.1 基础工程
3.1.1.1.1 土方工程
3.1.1.1.2 地基加固处理费
3.1.1.1.3 桩基础
3.1.1.1.4 围护及支撑费
3.1.1.2 主体工程
3.1.1.2.1 土建(结构)工程
3.1.1.2.2 土建(建筑)工程
3.1.2 安装工程
3.1.2.1 照明电气(强电)工程
3.1.2.2 弱电智能化工程
3.1.2.3 给排水工程
3.1.2.4 消防安装工程
3.1.2.5 火灾报警工程
3.1.2.6 煤气安装工程费
3.1.2.7 综合布线系统
3.1.2.8 避雷接地工程
3.1.2.9 空调及通风工程
3.1.2.10 供暖供热工程
3.1.2.11 电梯及自动扶梯
3.1.2.12 航空灯
3.1.2.13 停车设备
3.1.2.14 室内停车交通设施
3.1.2.15 其他安装工程费
3.1.3 装饰工程
3.1.3.1 室内精装饰施工
3.1.3.2 室外精装饰施工
3.2 样板房/售楼处装修
3.2.1 样板房装修
3.2.1.1 样板房建筑及装修
3.2.1.2 样板房内家具
3.2.1.3 样板房内家电
3.2.2 售楼处装修
3.2.2.1 售楼处建筑及装修
3.2.2.2 售楼处内家具
3.2.2.3 售楼处内家电
3.2.2.4 售楼处景观
3.3 建安监理费
3.3.1 建设监理费
3.3.2 安全监理费
3.4 检验检测
3.4.1 基坑监测
3.4.2 桩基检测费(静载)
3.4.3 桩基检测费(小应变)
3.4.4 桩基检测费(高应变)
3.4.5 工程主体沉降观测费
3.4.6 其他
3.5 景观工程费
3.6 工程造价咨询费
3.6.1 工程施工招标费
3.6.2 工程设备招标费
3.6.3 工程预算编审咨询费
3.6.4 工程结算编审咨询费
4 市政基础设施费
4.1 电力基础设施费
4.1.1 供电贴费
4.1.2 交纳的电增容费
4.1.3 设备安装及电缆铺设费
4.1.4 电源建设费
4.2 给排水基础设施费
4.2.1 水增容费
4.2.2 供水管网建设费
4.2.3 雨(污)水管网建设费
4.2.4 防洪管网建设费
4.2.5 消防给水基础设施费
4.2.6 中水基础设施费
4.3 燃气基础设施费
4.3.1 燃气增容等规费
4.3.2 煤气管道的铺设费
4.3.3 煤气配套费
4.4 电视
4.4.1 入网费
4.4.2 有线电视(闭路电视)的线路铺设
4.5 通讯工程费
4.5.1 电话配套费
4.5.2 电话增容费
4.5.3 电话电缆集资费
4.6 通讯线路及设备安装
4.6.1 宽带网接入费
4.6.2 智能化系统
4.7 供热基础设施费
4.8 小区道路工程
4.8.1 小区道路
4.8.2 小区路灯
4.9 环境景观工程
4.9.1 环卫
4.9.2 垃圾站(箱)
4.9.3 灭蚊灯
4.10 邮政
4.11 配套监理费
4.12 配套预算标底编制费
4.13 其他市政基础工程费
5 公用配套设施费
5.1 区内公建费
5.1.1 会所
5.1.2 幼托
5.1.3 学校
5.1.4 居委会
5.1.5 派出所
5.1.6 消防
5.1.7 公厕
5.1.8 自行车棚
5.1.9 露天停车场或停车设备
5.1.10 锅炉房
5.1.11 水塔
5.1.12 室外游乐设施
5.2 小配套费
5.3 物业开办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