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地理学科传统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地理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创新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一、优化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实践意识

加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因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地理活动的设计、开展能够否顺利、高效也进行有着直接影响,为此,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其中涉及地理观察、实践调查,以及熟练、准确使用地理教具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想让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要准确把握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积极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设计策略来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从而不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注重应用巩固

教材是教学及设计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地理实验、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对相关技能有更灵活的掌握,促进其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比如,在讲解完交通运输布局、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我爱画地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手绘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地图,如,世界地形图、中国铁路干线图、气候分布图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地理知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

3.结合环境问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思想、德育方面的教育,并将传授知识、德育、智能教育与锻炼进行科学整合,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中环保教育内容对渗透德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又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如。“水圈与水循环”知识的讲解,就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节约、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起环境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比如,旅游环境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外出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首要选择。但是在旅游中,乱刻乱画、随地扔垃圾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是层出不穷,给旅游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何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为什么会有益于环保”“若你是旅游者,会选择怎样保护环境”等问题,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开展更生动、有趣、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

4.强化活动方案设计,避免形式化

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必须要对活动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开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对海陆间的温度差异,以及季风形成的原因,教师就可以利用沙子与水的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模拟,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这个实验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学生逐渐地默契配合,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1.应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与时展趋势进行

时展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与提升。而高中地理教学则可以作为良好的切入点,教师应通过整合地理知识,通过采取科学、新颖的设计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充分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地理综合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协调发展。

2.应充分考虑乡土地理内容

每个区域都具有自身不同的地理特征,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必然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充分结合本区域的地理特征,设计切合乡土实际的综合活动,从而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以及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同时,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也能够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

3.应兼顾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为了确保相关综合实践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和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其认知特点与规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以此来确保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锻炼与实践。同时,针对活动的开展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

如,学校的各种活动、图书馆、校园网、地理园等,进而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也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认识到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乡土实际,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花.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探究[J].学周刊:A,2011(12):62-63.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技巧

地图被称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音,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于:更加直观、形象、综合地向学生呈现地理信息,使得地理理论知识变得立体生动;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地理信息。地图的形式多样,如地图册、地图仪、挂图、电子图、插图、黑板略图等,主要是通过文字、图形、符号、数字、颜色等来表示形象生动的地理信息,对整个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并简单分析了地图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期望能够为我国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

1.注重地图与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地图与理论知识有机整合的能力,将教学理论知识转化成一张张生动形象、巧妙合理的地图(包含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片、颜色、符号、数字等),通过分析立体地图,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与自然现象的联想;而且一张巧妙合理的地图,能够真实反映出地域风貌(海拔高度分布情况、地形特征、植被情况、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自然资源的流动变化情况等),还可以有效折射出地域经济、文化、政治、人口等状态;通过地图综合地理知识的系统分析,学生能够理清各个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加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之一为:教师在地图的运用上,要注重地图与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

2.注重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

对于地图承载的地理信息,地理教师要学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使地图上所包含的地理信息具象化,使学生充分理解每个符号、数字、图形等的实质含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固定记忆”。另一方面,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听觉需求。如在讲解地球内部构造时,教师可以将地球层次按照它们的特性,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并且采用绘声绘色、言简意赅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概括。如气温的变化,可以通过描述季节特定事物的变化进行阐述,使得地图上所包含的地理信息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总的来看,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方法及技巧的另一大点在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图讲解知识,教师需要注重语言表达,使得地图所蕴含的地理知识立起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分析地图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地图可以有效地调动地理课堂教学气氛。长期以来,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缺乏新意,且部分地理教师比较古板,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致使地理课堂氛围不好。然而,利用地图可以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生动形象、立体感强的地图,往往比呆板的理论说教更加富有感染力,因此,地图对于地理教学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提供更加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的地图已经有了电子版,更加具有真实性,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交流。如学生将自己生活、旅游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教师,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地理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总的来看,电子地图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总之,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应用方法及技巧,需要针对地理教学内容、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来实现,将地图巧妙地转化为立体、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各大优势的组合,全面提升地理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具体的应用方法及技巧,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刘西冲 单位: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成东.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技巧[J].东方教育,2015,(1):230-231.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型;构建

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中的教学主要采取的模式为广义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一般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高中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但随着目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教学模式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因此,不断探索新的地理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构成

一般来说,教学模式是由教学活动和教学理念及理论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的“教”和“学”两个方面组成,站在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说,一般科学而且完整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构成要素。

1.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主要指的是教学思想,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总指导,是构成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通过对于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色,构建出符合教师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学活动需要达到的效果,是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最终的目标就是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

3.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流程,教学程序既是教学模式的体现,也是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程序是以教学模式作为指导的,只有教学程序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学模式的建立才是成功的。

4.师生互动

地理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地理课程与一般的课程不同,地理课程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需要学生勤动手动脑,在脑海里构建地理模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构建。

二、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究

1.“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

随着目前教学体制的改革,高中教学中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先自学教材,对于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启发解决,最后进行知识的练习和巩固。

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相应较高的要求,老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授课,学生也不仅仅听课。例如,对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中“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这个环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书本和生活经验进行自学讨论,然后对于该文的疑难问题“冥王星是否属于太阳系?”“太阳系的行星运动有什么特点?”展开讲解,解决学生的难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2.“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重心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以一般的掌握知识为目的,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活动、独立思维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下,老师的教学策略要相当高,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循善诱,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学习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虽有一定的基础,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看课本,找出问题,如“洋流是怎样形成的?”提出问题后,学生做出假设,假设洋流是海洋运动造成的,然后收集资料。如果洋流是海洋运动造成的,势必会受到海洋运动的影响。为什么有的时候海洋运动又没有引起洋流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

3.地理综合程序教学模式

地理综合程序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现在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得到了更新的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实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由七种活动构成,其教学模式图如下所示:

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求老师将作业程序编制好,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业的完成情况是主要的教学评估手段,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质疑讨论的环节,训练贯穿于这个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能完善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的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容量和进度。例如,对于北极圈环流形成的方式这课的学习中,在黑板上写出题目“画出地图上两个点的热力环流简图,画完后,思考如果甲地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为赤道,那么北半球的环流形成有什么变化?”通过这种递进式的问题可以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把握,然后针对不同掌握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和内容。

4.传统的讲解――接受型的地理教学模式

老师的讲解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特定的时间里,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对于知识结构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在课后稍加复习,就能充分掌握地理知识。“讲解―接受”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比较简约高效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导地位强,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一般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流程一般如下图所示。这种教学模式几乎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所有课程,只是教学的效果各异,应该结合具体的课程合理采用。

高中的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高的教学工程,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实现和人们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当今的地理教学模式会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趣味、高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朱继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

[3]郭姝媛.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1.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效教学;学习主体;探究;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5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0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为教学的依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要关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提高,促进他们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时,要始终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始终坚持积极的探究,教师需要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的地理知识,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薄弱环节进行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能力。随着地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分析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使他们有效地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提高了自学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多进行鼓励和表扬,用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他们产生学好地理知识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设计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获得发展。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时,在让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让地球反向进行自转和公转,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和正向旋转一样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积极的分析和讨论,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使课堂教学氛围在讨论中活跃起来,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具有创意、与定式思维不同的问题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结合社会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把学生的目光引到生活中,使他们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相联系起来,结合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开展积极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教学模式上,教师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作为教和学的双方,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双方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完成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改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法、归纳法、图标法等方式进行学习,使他们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效率,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对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使课堂教学环节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上课一开始就投入新知识的探究中,促进他们地理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经过初中地理学习,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注,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启发,使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时,要对他们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使他们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让学生探究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时,要对他们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分析教材内容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到知识内部,加深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开展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学生 地理事物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施多年了,我们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因此我们地址老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把握教材,探索教学方法,要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尤其是高一新生,刚进入新一阶段的学习,欣喜之时却迎来当头一棒,第一堂课就进入浩瀚的宇宙,很多同学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认识,不过是了解世界各地的位置及风土民情上。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地理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特别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运动、洋流、等值线图等内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二、教会学生抓关键词

表达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了。

三、注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四、教会学生观察身边地理事物

有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例如在学习陆地自然带时,遵义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茶树、广玉兰树等,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对比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五、教会学生对地理概念进行类比

①近似概念:例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

②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

六、教会学生使用幽默语言

(1)、课堂中应用体态语言以增加学生兴趣。比如讲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时,用地球是低着头(冬至日)和抬着头(夏至日),及头侧面(春秋分)对太阳的体态语言来描述,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喧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2)、课堂中运用古人、名人和民间俗语等来说明地理事物,比如 “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指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巴山夜雨”――谷地、盆地的大气热力环流等。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让我们的地理教学迎来更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