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习惯 培养途径

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语言美指用礼貌用语、有礼貌、讲文明、不说脏话等;行为美指举止文明、落落大方、不动手打人等;仪表美指穿着整洁、朴素大方、不化妆、不戴首饰、不留长发、怪发等。此外, 对中学生来说,良好生活习惯还包括: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有时间观念、服从管理、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从小培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究中我通过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另外,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们生活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特别是在学生宿舍区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例如:从卫生打扫入手。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宿舍、清洁区等地方的卫生打扫做到从上到下、由里到外、仔细的清扫和擦洗到位,然后再把东西摆放整齐;通过这样多次这样垂范训练使班级里的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和训练

特别是初一新学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契机,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使学生明白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前预习、课上记录、课后复习、认真规范的完成作业。经过多次检查督促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大有好处的。最后经过半学期的实践表明效果明显,多数学生的听课都主动了、学生的作业也更规范化了。具体措施是:①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习新知识前,先把要学的知识看一遍或几遍,在不明确的地方做上记号。通过预习找出知识的重、难点,把遇到的问题写出来,带着问题听课,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就能提高听课的质量,掌握更多的知识。②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课时精力要集中,课堂上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刻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路走。同时听课时要目标明确,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样带着重点、疑点去听课,既能听出“门道”,又能学得轻松,从而提高听课效果。③独立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你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做作业时,不要跟别人对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做作业。④养成敢讲敢问的习惯。要敢于讲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讲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路,即使错了,也可以作为一次教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要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这样会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你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沉积过程。同样,对不良习惯的矫正也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能是时好时坏。有的老师经常抱怨5

四、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生活;习惯培养;言传身教;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59-01

记者采访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在哪所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是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幼儿园生活对幼儿的重要性以及幼儿时期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多半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由此可见,我们幼儿教师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责任重大。

爱孩子,都希望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就那么一个孩子,十有八九的父母,对孩子是宠爱有加,甚至百依百顺,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理由很多:什么孩子太小了,有些道理等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的。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怕苦、依靠父母,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点一滴的培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小的事情做起。那么,幼儿园作为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步,该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1.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主张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

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幼儿园必须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入园,什么时候做早操,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午睡等,这些环节它不会因季节、人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2.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

3.从兴趣出发,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

4.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我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小花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

5.从小事抓起,注重点滴积累

好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一日生活中,入厕、盥洗、餐点等环节都能体现出幼儿生活自理水平,教师要从小事入手,抓住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如:入厕后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洗手、餐点后漱口等。我们把生活自理的技巧和区域活动结合起来,给幼儿提供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结合教育目标,有计划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投放豆豆、木珠、玻璃珠等,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除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外,还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教师通过做示范、手把手地指导等方法,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进行训练,提高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培养。教育者应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随机教育,使孩子觉得习惯养成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让孩子在快乐中养成习惯。

6.家园共育,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第3篇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性格的关键时期,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的实践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要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正确引导

现在独生子较多,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少约束他们,所以孩子入园后,教师就应向他们提出合理必要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对他们不再听之任之,而是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二、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增强家长培养意识

应请家长们多多配合,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师一起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在园里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也得到巩固和发展。只有教师家长双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从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培养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贯穿于生活与各个领域活动中。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明言:“习惯成自然。”因此,我在组织幼儿玩滑梯时,先和孩子们交代清楚玩法和注意事项:玩前队应该怎么站,玩完后队又应该怎么站。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很不习惯,玩完的小朋友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通过我不厌其烦地多次强调和玩滑梯的次数的增加,一个月后我不用再说了,孩子们就知道怎么按照规则去玩了。做其他游戏也是如此。现在他们已经养成好的习惯,我也不再觉得累了。我班有四、五十个孩子,和他们生活一天,我也感到是一种乐趣,觉得自己又拥有了一颗童心,变成了一个儿童,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我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家庭,对于讲卫生、不吃零食等这些习惯没受到过多少教育。纸到处乱扔,痰随地乱吐,口袋里装满吃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孩子们纸一定要仍到纸篓里,痰要吐到痰盂里,口袋里不装吃的东西。吃零食是不讲卫生,还容易得病;孩子们去入厕时,我就教他们先把裤腿卷起来,入厕完毕后再放下裤腿;孩子们进入教室前,我告诉他们要在教室外把小脚蹭一蹭,时间一长这也成了孩子们的习惯。王依的奶奶告诉我,王依要她进屋前先蹭蹭脚再进去。有的家长说孩子玩完玩具后知道收起来放回原处了,有的说孩子在家会把全家的衣服都叠起来,有的说孩子不再闹着要零食了说是会生病的……

这学期小班的孩子开始拿彩笔画画了,我就要求他们:画画的时候才能拿彩笔,不画画就放在彩笔盒里,上其他课时不要摸彩笔盒。现在我班的孩子对这些要求已经做得比较好了。

在给孩子们提出这些要求的同时,我还加了一些动作手势。手势的作用很大,教师可以少说很多话。例如:让孩子们休息时,我边说边做动作――双手上下重叠;面向老师坐好―双手放在膝盖上;不说话――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嘘”;停止――左手横放右手食指指向左手手掌心……时间长了,我不用说话,用手势一笔划,孩子们就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四、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除了对表现好的孩子用小红花、小奖贴进行奖励外,有时也用一些肢体动作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摸摸他们的头,亲一亲他们的小脸。除此之外,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求幼儿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自己首先做到了,因为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模仿力最强的时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平时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确引导幼儿。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生活习惯 培养方法

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有很多进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时机,如早上入园洗手、进餐、如厕、盥洗、午睡、离园等环节,处处充满了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机会与条件,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自我服务的技能,并不断地引发幼儿自主进行巩固练习,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使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促使幼儿逐步形成自觉行为。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幼儿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我班小杰小朋友做事总是我行我素,喜欢怎样就怎样,玩具不会收,我们就开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在活动中,他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位置。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时时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还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可见,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2.通过玩水、玩肥皂泡泡培养洗手能力。

宝宝们虽然喜欢洗手,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常把衣服弄湿,于是我告诉宝宝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水龙头开得小一点,先搓手心,再搓手背,我还自编了洗手歌:“小小手儿伸出来,水宝宝和我做朋友,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我的小手洗干净。”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幼儿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不会用肥皂。我设计了一个新的游戏,水和肥皂就成了他们的新玩具,我让他们看到手上脏乎乎的,就来来回回地擦肥皂,肥皂和水用手搓产生了许多泡泡,他们可兴奋了。在玩中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搓越多,泡泡渐渐由白变黑,被水冲走了,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使用肥皂。

3.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在生活区组织“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

用硬纸板剪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如小猫、小狗等)贴在鞋盒上,并把嘴巴部位挖空,便于幼儿喂食。同时准备黄豆、绿豆、蚕豆等大大小小的“食物”及长柄勺等喂食工具供幼儿练习。每到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玩,连平时不爱吃饭的小婷也抢着玩。有一天,小婷又在喂小猫吃饭,只听她口中念念有词:“小宝宝,来!‘妈妈’喂你吃饭饭。”边说边舀起一勺绿豆小心翼翼地送到“猫宝宝”的嘴里,看着“猫宝宝”顺利地吃下,心满意足地又喂上第二口,还不住地夸奖:“恩,宝宝真乖,要多吃饭饭,宝宝才会长大!”瞧,多尽职的“妈妈”。我一直冷眼旁观,没有打断她当“妈妈”的热情。在讲评活动情况时,我表扬了她,并让其他孩子向她学习。然后,提出对她的要求,希望她也像“猫宝宝”一样乖,多吃饭饭,长得高高大大。她听了高兴地点点头,小朋友们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接连几天,小婷吃饭都很认真,吃完了还不忘给我看看,虽然吃得很慢,但那是她自己吃的,我及时地表扬了她的进步。以后每当小婷吃饭问题出现反复时,我就提醒她要向“猫宝宝”学习,做个乖孩子。在我的鼓励下,小婷坚持了下来。现在已能较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为提高兴趣,动物的“嘴巴”可以挖成不同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提供的“食物”(如“饼干”)也可以有相应的形状上的变化。

4.为了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子,设计“穿鞋比赛”的游戏。

一个暖和的下午,午睡起床,我说:“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穿鞋比赛吧。”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有成人参与游戏,尤其喜欢和老师做游戏。在游戏中不再是老师与幼儿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这样的关系有利于他放松心情,自由自在地练习穿鞋子。赢了很有成就感,还会叫你跟他比,他会为此感到自豪;输了他会不服气,总想赢一次,而要求再来。不管是输还是赢,他都不断地重复一个动作:穿鞋子,同时也让这种能力得以巩固。这样的游戏对于老师和幼儿来说获得了双赢,既让幼儿学会了自理,又增进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途径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必要性

《指南》是以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南》为教师的日常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教师有章可依。尤其是第一块健康内容中的第三部分,关于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部分。指南中既有大目标,又有分年龄段的具体指导,真是细之又细,这样的讲述对教师、家长的指导是非常有帮助的,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家庭中的作用很重要,应该让家长和教师一起来学习《指南》,从而家园合作、共同努力,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然而,一些家长的溺爱致使很多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自我生活能力也很弱,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能力也没有。因此,在3~6岁幼儿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若加以训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也就不会学习,不会工作,穿衣、吃饭、喝水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内容,却构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而且关系着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所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时期就进行培养,需要幼儿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倾注温情,付出心血。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内涵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

《指南》中“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饭等。(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的习惯。引导幼儿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提醒幼儿保护五官,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4)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指南》中“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2)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包括: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等。(3)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的途径

1.以身作则,形成表率

幼儿园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教师在要求幼儿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之前,自己首先要养成这种习惯,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规范就是标准和规范,是一种极有效的言传身教。正如古人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到表率的作用。

2.设置区角,提供机会

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培养,除了集体教学模式外,还有区域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的模式,把游戏渗透到幼儿的学习之中,生活的全貌在幼儿的游戏中再现出来,让幼儿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及外部预设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区角的设置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建议我们在活动室内创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让幼儿学会分辨哪些行为对,哪些习惯不好;在区角内多放置一些生活物品,如,袜子、手套、头梳、围巾等,让孩子闲暇之余学习生活物品的使用,例如,可以提供袜子、鞋带等,让幼儿翻袜子,提供其生活能力,再让他们卷袜子,提供手眼协调性,还可以让他们配对,提供分类能力,提供雪花片、勺子、筷子等,让幼儿掌握拿勺子、筷子的正确方法,区角内挂几个钩子、衣架,将动物的头饰戴在晾衣架上并为其披一件小衣服,鼓励幼儿餐后或分区活动时间去给小猫、小狗扣纽扣,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服务能力等等。

3.严格训练,反复强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书中提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即有一个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为的过程,“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基本上没有自觉的意识,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训练”和“强化”,因此,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之前必须要教给幼儿行为的规范和标准(即训练),使其形成一种信念,当然这还不够,还必须要求持之以恒的实践(即强化),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教师首先要让幼儿知道洗手的好处以及不洗手的坏处,让其从情感上倾向于洗手,再用鼓励等方法帮助他坚持每天做,同时教师要及时监督,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形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教师,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4.正面教育,习惯保持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良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演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当幼儿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的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捡玩具的幼儿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几个贴贴图。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捡得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这一特点,我们在班上设置了“谁最棒”专栏,用各种贴贴图表示幼儿不同方面的进步,如五角星表示能自己吃饭,红苹果表示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笑脸表示饭前洗后饭后漱口等等,每周评一次。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幼儿为争做好宝宝,得到各种贴贴图,会很努力地遵守各项常规,从而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幼儿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让我们真正把《指南》精神落到实处,家园共同努力,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给幼儿一份受用终身的礼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