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色街道设计

特色街道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色街道设计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1篇

Abstracts:City streets is the windows and corridors. It is not only to show the city residents outside the street landscape, at the same time to reflect the different space of city features and city culture. This article hopes to Shenzhen Shennan Road past and present the show, open a new door to shape the city streets.

关键词:深圳大道、特色塑造、环境艺术、小品设计

Key words:Shenzhen Avenue,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art, sculp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7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街道现状与环境小品设计存在问题

深南中路位于深南大道的中段(如图7-2),该地段集中了深圳市最大的商贸圈华强北商圈以及深圳金融中心区,以及特区的标志性建筑地王大厦、赛格广场以及深证证券交易所都坐落其中。该地段是最能代表深圳时代面貌的,但是作为深南中路上的环境小品,并没有体现街道特色,而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图7-3):

(1)环境小品的数量缺乏

深南中路是深圳经济发达繁荣的街道,是人们户外活动频繁的地方,但在在炎炎夏日,人们想休息时只能坐在数目少量的石凳上,没有座位的人们只能在护栏或路障上稍作停留,环境小品数量的缺乏的问题会造成人的排斥心理,从而影响人们对街道整体环境的印象。

(2)盲目引进照搬

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环境小品被盲目引进,没能与街道环境特征相匹配,这样的照搬设计忽略了深圳地域文化和街道空间特色,让作为身处其中的“主人翁”忘记了身处何地,是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创作时的败笔。

(3)人性化关怀不足

在代表深圳城市风貌的深南中路街道上,代表人性化的公共环境小品亟需跟上。大的方面来说,环境小品的设置不合理降低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小的方面来说,公共电话亭、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配置数量的缺失给人以不人性化的感觉,同时为残障妇孺人士提供便利的无障碍设施也很匮乏。这样的环境小品与街道风貌的改善不同步,缺乏人情味与人性化氛围。

二、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定位

(1)符合街道空间特点

如果说,深南大道是深圳市的坐标轴,那么深南中路则是这段坐标轴上最亮眼的光点,该地段是最能代表深圳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的,我们对其风格定位为未来风格,在设计环境小品时通过在造型、色彩、功能上的创新使设计具有前瞻性,符合深南大道整体空间品质。

(2)满足人的需求

任何环境小品设计的最终服务对象就是人,深南中路上的环境小品定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仅要与街道上的人的行为、习惯和谐,也应考虑小品管理人员清洗、维护的方便性(如图7-4)。

三、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置类型

为了能借助小品的设计更好的体现街道特色,重塑城市精神风貌,所以我们在对小品的改造和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其所处环境,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而这次改造中,我们选取了深南中路的地王大厦至华强路段,在这段道路上主要分布商业区、办公区、道路、公共休闲区及少量的住宅区,基本囊括了所有空间功能,而其上所应具备的环境小品也应当大致的包含九大类型,该地段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选取该地区作为进行改造设计的研究样本是非常适宜的(如图7-5)。

而根据该路段的特点,每种不同功能的街道应当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分别安置不同类型的环境小品,如主干道及交通通行道路上,小品主要是为能更好的组织交通、便利人车通行而服务并兼顾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所以其上应主要安置交通类小品并搭配配景类及卫生类小品;而办公空间前的街道则应设置休息类、卫生类、服务类、无障碍类及管理类小品;所以根据该路段所有的功能空间可以推出应道设置交通类、信息类、卫生类、休息类、服务类、配景类、管理类、无障碍类,而其中交通类、休息类、服务类、卫生类及无障碍类出现的频率其高(如表7-1)。

四、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置规划

根据深南中路街道特色塑造的定位及需要,以及深南中路街道环境小品设置的需要和相应的设计规范要求,在深南中路环境小品设置上主要选择了交通类、卫生类、服务类﹑信息类和休息类街道环境小品,按该路段的具体设置条件进行整体考虑,具体街道环境小品设置规划(如图7-6)。

其中在深南中路每个交通道路的主要路口处均按规范设置了交通类环境小品,在道路的衔接处及各个不同功能区域之间都穿插安置了配景类小品;在每种不同功能的街道上都平均置放了卫生类及无障碍类小品;在公共休闲区域则集中设置了服务类﹑信息类和休息类街道环境小品。

五、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造型设计

1)深南中路的信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

以信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包括信号灯、电话亭、邮筒、报刊亭等內容。

(1)信号灯设计造型

设计方案1:该信号灯的设计就是根据深南中路街道现代未来的风格特点结合实用功能进行设计的,多功能交通信号灯在设计过程中,以飘带为原型进行元素的提取,将钢铁的灯柱进行流线型的改造,让原本冰冷、生硬的钢铁富有曲线性的飘逸之美,通过材质与线条的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极具现代特色和科技感的造型美。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注重造型的设计之外,为了能使信息的提供更为准确、表意更为清晰,结合人本与环保相兼顾的原则,将现在街道上普遍所采用的红绿信号灯改为具有数字计时的信息标识系统,同时将路灯的功能融于其中,为了节约能耗在灯具的选择上更是选用了清晰度高、耗能量低的LED灯,真正的让该设计做到符合街道特色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设计方案2:造型采用“沙漏”形态,能明显的看到还要等待多长时间,表意清晰,让路人一目了然。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样式单调,没有新意,作为深南中路上的信息设施,设计应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与其街道空间品质相融合。“沙漏”信号灯的设计充满现代感,灵感来源于时间沙漠,人们可以通过LED灯形成的时间沙漏来判断停或走,人们不用再为看着老式交通信号灯高达几十位的数字而烦躁,因为这个沙漏信号灯只有在黄灯时才有仅有的3-2-1,简洁明了并富有趣味性,这样的设计形式丰富了街道空间的层次,使原本无感情的街道变得灵动活泼,让小品成为街道的点睛之笔。(如图7-7)

(3)电话亭设计造型

电话亭的设计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设计出来的,不仅具备打电话的基本功能,而且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通话已经不是问题,不光如此,它还具备信息终端机的功能,可以查询任何路人想知道的城市、生活的最新信息清晰的显示在液晶屏上。电话亭顶上的LED显示屏可以滚动显示“telephone”实时天气信息。电话亭并不是单独的个体,显示屏上的信息均来自同一个信息中心,通过无线电信号来进行传输。这个电话亭不仅方便了本地市民的出行生活,也方便了外地人的“初来驾到”,充分注重创新性和未来性,时设计满足时展需求和街道空间特征。

(4)邮筒设计造型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通讯设施应运而生,但邮箱最为古老的倾听者,从中散发的质朴与真诚,是非物质信息不可代替的。设计为邮筒外形设计了两个投递口,分别投递大件和小件,这种设计可以轻松的做好第一次筛选,收件的人取出邮件时,连方向都是统一的,节约出很多整理的时间。符合了人们快速生活的节奏特征。设计便利人们的生活,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将人的需求作为小品造型设计的出发点,这样的设施成为了人本理念的物质载体,才有可能具有推广价值。

(5)报刊亭设计造型

书报亭设计灵感来源于书架,由于传统的书报亭书架是层层叠叠向上的,因此不如把报刊亭的结构就做成层层递进的造型,由此一来不仅满足了基本功能的需要,而且外观也富有变化,使其更有可观赏性,橘黄色的点缀色使整个报刊亭看上去更加有色彩,符合深南大道街道空间活力的性格特征,给城市街道增添光彩。同时在传达信息、丰富百姓生活、点亮和彰显街道特色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图7-8)。

2)深南中路的休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

以休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为坐具的设计造型。在进行深南中路坐具的设计探索时,为了与街道空间特色相融合,应在坐具的造型、材料、功能上予以创新,使设计符合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做到实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让其成为增添街道魅力的休憩小品(如图7-9)。

设计方案1:坐具注重其舒适与否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街道环境质量的评判,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如利用简单转轴的设计,就可让使用者调整自己觉得舒适的高度,使人在户外休息时舒适惬意,更具有人性化。

设计方案2:“旋转休闲摘’的灵感来源于旋转的图形,图形通过旋转创造出新的图形这个设计同样也是运用这个原理,通过旋转把各个部分组成不同的样子来适应不同人对不同功能的需求。主要材料为木材和不锈钢管。由16个旋转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通过钢管轴可以自由旋转,几个单元倒下来就可以组成不同宽度的桌面供人们使用,具有灵活性。

设计方案3:表现了未来的座椅的设计趋势它不仅要能在功能是有所创新在造型也要能作为人与环境的互动点.恒温发热面板能让你行走在街市之间不再坐冷板其栖息在坐具上的人们也将不再无肠.免费的wiri接收器能够为你提供高速的上网

流母.终端接收器也将不再受到电母的制约,内登的便捷充电器为你摆脱电扭低的困惑.在材质方面,用了高科技娅光金属材质和合成木质质地清新,舒适,很自然的拉近人与环境的距离。

3)深南中路的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

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以花箱为主来进行设计造型,设计结合所提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方法中的异类组合法,将花箱与休息坐凳组合的方式,除完成花箱单体设计造型,在空间组合上还提出了多种组合方式,这也是理论研究与设计创作应用结合取得的一个探索成果。

完成的深南中路的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中的花箱与休息坐凳单体设计造型及组合方式应用于2011年11月提交深圳市汉沙扬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后受到肯定,并做深入化设计后将交城市相关部门推广应用。

六、深圳市街道环境艺术小品设计的未来展望

(一)功能多样化趋势

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街道环境小品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对其要求不但要满足实用功能,而且形式要能融于街道整体风格,并具有文化内涵。环境小品的通用性与组合性发展趋势也是设计师进行小品设计所要重点考虑的,多样化的真正意义是多种功能的综合,以适应街道空间变化与人活动的多样性。功能多样化是街道环境小品活力的源泉,因为只有功能多样化,才能使街道环境小品设计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科技化趋势

信息时代下,设计师在更新与创作深圳街道空间环境小品时,要把它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既要把街道环境小品作为城市必备的“硬件”来处理,更要注重“软件”的应用,增加人们使用时的便利性与趣味性。如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这样的街道环境小品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各国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对街道特色透射的趋势

现代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不仅注重物质形态与功能的设计,更重视其文化内涵的塑造 “文化”不仅指具有物质文化属性的空间环境,更重要的是包含了精神文化、艺术文化属性,如城市中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理想、民俗风情、审美情趣及艺术感染力等。。街道环境小品的文化特质,要从浸润于街道整体之中的特色来透射,体现出所属区域所具有的性格与特征。

(四)人性化趋势

一个成功的环境小品设计,不但要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充满“人性”的城市环境小品是未来小品设计的必然趋势,而“人性”的本质是具有双重含义的,:一是“宜人所用”,这是对环境小品的功能和性质提出的要求,如是否能满足不同人群行为活动的要求,属于物质层面;另一层含义是“宜人所感”,则是对环境小品的内涵提出的要求,如环境小品是否体现了城市街道特色,是否延续了历史文脉。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设计自始至终体现对人的关怀。

(五)艺术化趋势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上对美的呼唤也越来越强烈,街道环境小品作为城市街道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从美学观点来看,城市街道应富有活力与性格的。所以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应具有美化街道空间环境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品的设计应在材料、造型、尺度、色彩等方面有所考虑,使其具有艺术性,构造艺术氛围,提高街道的空间环境艺术品质。

七、结束语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街道;特色塑造;环境小品;设计方法

1引言

随着国内的各大主要城市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城市无论从建设速度还是建设规模上,都成几何化增长。城市街道建设已经成为不容忽略的热点问题之一,政府规划决策者对其重视的程度越发突出,老百姓对其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城市街道不仅是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并开展各种活动的空间,更是城市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街道建设的现状,以深圳市深南中路等具体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实际项目的建设作为依托来进行设计的探索,以期对街道环境小品的创新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今后国内街道环境小品的整治及规划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城市街道特色以及户外家具的研究领域,许多专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济大学吴伟教授的《城市特色》,从理性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环境特色[1]。《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研究了城市街道中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其空间构成等因素,指出了街道公共设施定元素的内在隐含关系[2]。丁天军和赵阳教授发表的文章《城市家具设计——一个跨国工业设计的研究课题》中指出城市公共设施的布置要针对不同城市合理规划[3]。在国外,比较有代表的著作是芦原义信的《街道美学》,它是以一个特殊的视角,对日本及意大利等国家的街道结合心理学及建筑设计理论阐明街道构成、高宽比例等美学原则,并强调了街道的美学及社会方面的价值[4]。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则从文化艺术等方面根依据对城市景观分析的个案,深入地研究了有关于可印象性这一话题,对城市街道空间的个性塑造产生了一些较大的反响[5]。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中也提出过,街道,尤其是人行道,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就是良好的户外交往空间的创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6]。

3城市街道特色塑造中的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

3.1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基本原则

街道环境小品不仅要与环境相融合,还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人对生活舒适的需求,考虑实用性以及观赏性,主要分为系统性原则、以功能为本的原则、人性化原则、与环境协调原则、美学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等。

3.2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

对于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设计师应该在确定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依据相适应的设计原则,最后选用较为合适的方法来设计。在设计时,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街道相关的环境小品设计进行调查,以及对家具与产品等相关设计方法的归纳与剖析,结合深圳市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的实际,提出了3种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包括:定向设计法、组合设计法和模仿设计法。

4设计实践研究——以深圳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为例

4.1深圳市城市概况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地处珠江口东面,东临大鹏湾西接珠江口,与素有港口明珠之称的香港仅有一河之隔。它是我国除海南省之外最大的经济特区,在过去短短20年时间里由东南边陲的小渔村发展成为我国南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发展速度令世界为之侧目(图1)。

4.2深南中路街道特色塑造与环境艺术小品设计

4.2.1深南中路环境小品设计存在问题

深南中路位于深南大到的中段,该地段集中了深圳市最大的商贸圈华强北商圈以及深圳金融中心区,以及特区的标志性建筑地王大厦、赛格广场以及深证证券交易所都坐落其中。该地段是最能代表深圳时代面貌的,但是作为深南中路上的环境小品,并没有体现街道特色,而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环境小品的数量缺乏、盲目引进照搬和人性化关怀不足等。

图1深圳市深南大道街道夜景

4.2.2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定位

(1)符合街道空间特点。该地段是最能代表深圳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的,我们对其风格定位为未来风格,在设计环境小品时通过在造型、色彩、功能上的创新使设计具有前瞻性,符合深南大道整体空间品质。

(2)满足人的需求。深南中路上的环境小品定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仅要与街道上的人的行为、习惯和谐,也应考虑小品管理人员清洗、维护的方便性(图2)。

图2人的需求分析图

4.2.3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设置类型

本文取了深南中路的地王大厦至华强路段,在这段道路上主要分布商业区、办公区、道路、公共休闲区及少量的住宅区,基本囊括了所有空间功能如图3所示。

4.3.4深南大道深南中路段街道环境小品造型设计

(1)信号灯设计造型。设计方案1:该信号灯的设计就是根据深南中路街道现代未来的风格特点结合实用功能进行设计的,多功能交通信号灯在设计过程中,以飘带为原型进行元素的提取,将钢铁的灯柱进行流线型的改造,让原本冰冷、生硬的钢铁富有曲线性的飘逸之美,通过材质与线条的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极具现代特色和科技感的造型美。

图3深南中路功能分区图

设计方案2:造型采用“沙漏”形态,能明显的看到还要等待多长时间,表意清晰,让路人一目了然。“沙漏”信号灯的设计充满现代感,灵感来源于时间沙漠,人们可以通过LED灯形成的时间沙漏来判断停或走,人们不用再为看着老式交通信号灯高达几十位的数字而烦躁,因为这个沙漏信号灯只有在黄灯时才有仅有的3-2-1,简洁明了并富有趣味性,这样的设计形式丰富了街道空间的层次,使原本无感情的街道变得灵动活泼,让小品成为街道的点睛之笔(图4)。

图4信号灯设计造型

(2)深南中路的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配景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以花箱为主来进行设计造型,设计结合所提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方法中的异类组合法,将花箱与休息坐凳组合的方式如图5所示。

图5花箱与休息坐凳组合图

(3)深南中路的服务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服务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以路灯和自行车档为主来进行设计造型,设计结合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方法中的人工模仿法,使环境小品风格与深南中路现代时尚的环境相一致。特别是在造型与材料上,对周围建筑及结构的模仿,提取设计元素,能够使街道在空间上风格更加统一、整齐。同时也能与市民的精神产生共鸣(图6、图7)。

(4)深南中路的卫生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造型。卫生类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主要以垃圾桶为主来进行设计造型,设计结合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方法中的定向设计法,将垃圾桶的形象具体化、定向化,从而体现出垃圾桶的形态意义与使用价值。设计中的垃圾桶设计除标注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投放,还设计了危险废弃物的投放口,使垃圾的分类更加具有便利性和安全性,也使环境保护在行动上更为人性化(图8)。

图6自行车档的设计应用

图7路灯的设计应用

图8垃圾桶的设计应用

在进行深圳市深南中路街道环境小品设计时,根据不同类型环境小品的设计要求侧重不同,单独或综合运用定向设计法、模仿设计法、组合设计法这三种设计方法进行创作实践,使设计作品既能彰显城市与街道特色,也能张扬出环境小品其自身的特点与个性,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2013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5街道环境艺术小品设计的未来展望

信息时代下,设计师在更新与创作深圳街道空间环境小品时,要把它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同时增加人们使用时的便利性与趣味性。街道环境小品的文化特质,要从浸润于街道整体之中的特色来透射,体现出所属区域所具有的性格与特征。充满“人性”的城市环境小品是未来小品设计的必然趋势,它要同时满足人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需要。

街道环境小品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要求。所以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应具有美化街道空间环境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品的设计应在材料、造型、尺度、色彩等方面有所考虑,使其具有艺术性,构造艺术氛围,提高街道的空间环境艺术品质。

参考文献:

[1] 吴伟.城市特色[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0.

[2] 谢秉漫.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 梁雪,肖连旺.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 许柏鸣.公共家具设计精品解析[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方益萍.城市环境创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 马里亚斯·奎恩塔拉·克鲁斯.空间、设施与城市元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杨小军,蔡晓霞.环境设施设计与运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日]大智浩,佐口七郎.设计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3篇

绪论

位于海口市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路段的百年文物建筑――骑楼老街是海口市极具特色的建筑群,独特的多元的建筑风格为世人瞩目。

本文主要从骑楼老街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挖掘海南海口的历史文化和骑楼本身的环境、人文元素,在理论层面研究街道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旨在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商业区,使其成为海口商业、旅游、居住的适宜之地,从街道景观规划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海口骑楼建筑及整体文化环境进行论述。

骑楼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在一个相对宏观的尺度上,基于自然和人文背景来认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然系统中或者利用自然资源,找到最适合的居住地。我们在进行骑楼景观设计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与整体设计原则

街道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也是市民的主要活动空间,其系统性和整体性是关系到城市整体形象的关键,人们对个城市外向性格的了解,是基于街道的外在形象的统性,在景观设计中,应把街道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明确街道的设计主题和整体基调,以保持街道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应突出区段性和局部节点个性,完成系统性和整体性中的变化因素。

骑楼老街源于百年前海南归国华侨修筑的主要用于商业的建筑,受南洋风格影响深远,骑楼建筑形态丰富,折中了欧洲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式、哥特式以及适应于东南亚和海南湿热气候而演变的空间布局及装饰设计,同时加之国人难以割舍的本土文化情节,构成了街道的个基本个性特征。虽然百年期问,沧海桑田,建筑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些新的建筑也参杂在其内,但仍保持了绝大部分建筑的基本形态,五条街道,近700栋建筑鳞次栉比,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骑楼老街的统一建筑天际线。在景观规划中对于整体风格的把握以及对街道民俗文化的发扬,是作为骑楼景观系统性和整体性基本要领。

同时,也应注重横向层面的每栋建筑、每个街道的个性,不同的沧桑变化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外形变化,以及因其本身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拥有了不同的使用功能、文化积淀和民俗民风,共同构成骑楼景观的多元、多彩画卷。

2.使用与复合功能设计原则

交通仍是街道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景观规划中应突出街道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特性,侧重于街道的空间功能作用和生活特色。同时,更多地将街道与周边空地和建筑物等相结合,突出空间的连续性与使用功能。

在骑楼街道上,本身是极具复合的,其一层架空的通廊部分是骑楼街最引人关注的空间区域,为室内和街道的过渡空间,是所在商铺展示商家形象和销售商品的空间,成为消费者购物、休憩和行走的通道,同时起到遮风避雨的功能,人们在闲暇之余,也可在此会客、喝茶,成为邻里感情交流的场所。步行长廊本身就体现了先民们为商业行为而选择的建筑形态,极具复合性的实用功能,在景观规划时可以加强和优化。

最初的通行功能虽仍非常重要,但虽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其交通功能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因人流量大的原因,人行道与车行道的混用,使得通向街区内部的交通不便,且场地条件局促,导致交通拥挤。因此在规划时应择地设计利于人流聚散的广场或绿地,拓展街道内部空间,强化街道的使用功能,也能丰富街道天际线和立面。

3.步行与人性化设计原则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通工具,脱离了步行,街道就失去了真实的意义,失去了观赏城市和体验城市生活的场所。因此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突出快捷、安全的步行网络,提供合宜的空间尺度,配合必要的商业、文化、景观设施等,促进人流的汇聚,形成生机勃勃、生活气息浓郁、充满人气的街道。

同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街道的识别性和认知度,通过街道指示系统、视觉形象识别和公共环境艺术等方法,提升街道环境品质,增强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深人们对街道特色的记忆和识别。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老街12米左右宽道路的规划设计最初不是为了现代汽车的通行之功能,其主要还是步行或其他的简单交通工具(如人力车)的使用场地,但在城市化进程和作为现代人主要交通工具――汽车的迅猛发展下,其街道的通行功能受到极大的制约,也由于汽车的通行,增加了步行人群的通行危险性。在历次骑楼老街的整治中,部分街道已经还原了初始的步行交通功能,如得胜沙路和中山路,特别是近两年修整规划完成的中山路步行街,建筑得到修缮,街道设置了文化和休憩设施,非常利于市民和游客的购物、赏景、休憩,街道整体形象得到了完善和强化。但骑楼最主要的也是最长的街道――博爱路,建筑立面在逐步修缮,其交通状况却难以得到改善,其作为连接着海府路和长堤路的交通纽带,维系着市区道路畅通的重要功能,使得城市管理者难以决策,但适度控制车流,维护步行通道的安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4.文化与艺术设计原则

街道景观特征要强调地域文化性。只有与当地自然条件、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相结合的艺术化设计,才能加强和突出其地域特征。

海口骑楼处于海南这个特定的地域环境中,

方面不可避免的深刻烙着海南本土的文化及习俗,另方面与自身建筑结合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特有的骑楼文化。这些物质与意识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理应成为骑楼人文景观的主角。

一些历史的文化印迹还需挖掘,而一些留存至今仍极具生命力的民俗文化则要发扬光大。如骑楼的军坡节,骑楼街区得胜沙路的行符日为正月十九,冼夫人纪念馆的神像经过一番打扮,由人抬出挨家挨户去祈福,同时也有舞狮、钻“公祖”等其他的一些祭拜活动,气氛热烈,场面壮观,给游人和市民带来独特的视觉和精神审美感受,成为骑楼人文景观的亮点。又如骑楼街区的琼剧,骑楼街区曾是表演琼剧最为集中的地方;还有骑楼的饮食文化,那些隐藏在深巷中的味道,是骑楼居民的日食,对于游人来说却是珍馐。将这些地方文化引入街道空间内,把街道作为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场所,突出其景观个性。

另外可在街道或广场空地上设置雕像、壁画、艺术化设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铺装等,形成街道的地标性空间特征。骑楼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特定的生活符号,都可以成为这些景观载体的设计的灵感来源和设计元素,形成个性十足的特色文化景观。

5.积累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街道特别是新建街道的景观特征与空间氛围的形成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发展与积累。海口骑楼老街形成历史较长,在1858年,海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到1875年海口海关设立,白沙门建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骑楼街区也开始兴起。1924年,基本形成了新华、博爱、新民、中山、得胜沙、解放路等主要骑楼街道,商业活动达到鼎盛时期。时至今日,百多年的沧海桑田,已然形成了足够独特的街道景观和空间氛围,但历史在发展,骑楼街区也不能固步自封,新兴的意识形态和潮流文化仍需在此驻足并留下印迹,区域特色仍在积累,因此在现时的骑楼景观规划时,不应只回头往顾,还应面向未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同时,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来自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对骑楼街道环境和景观的要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街道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首先提供一个诱导行为发生的场所,使用者通过使用,加深对设施和环境的认识,然后通过不断的积累,持续形成街道的区域特色。

6.可操作和管理便利设计原则

第一、效益综合原则,即在设计中要充分兼顾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环境效益指的是骑楼环境的优化,即形成宜居、宜游、宜商的整体环境;文化效益是在规划中凸显骑楼作为文化老街的形象,保留和发扬其文化特色;社会效益是指其良好的形象能够成为海口文化的一个象征,打造个城市名片;而经济效益则是实现街区商业以及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良性发展。在规划过程中要统筹安排、综合考虑,以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不可片面突出一方面的效益而去损害另一方面的效益。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即在老街规划中充分体现市场机制和经济规律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的影响,在充分做好街道经济形态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功能布局,提供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和可能性,统筹广域和局域的联系,塑造街道空间特色,达到可续发展的效果。

第三、可控性原则,即将老街规划设计的功能布局、开发建设、规划管理等因素转化为可以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提供较强的控制性、引导性规定,分期规划,循序渐进的对骑楼景观进行改造,避免一些不可逆转的硬伤。

7.保护与再利用设计原则

骑楼老街在一百多年历史沧桑变化中,积淀着海口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类的智慧,当然也综合了地域的自然因子,是典型的历史景观。历史景观真实客观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蕴含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延续地域的历史文脉,创造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1964年的《威尼斯》及作为其附件的《佛罗伦萨》(1982年)明确提出:将古迹遗产真实的、完整的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各国对历史景观保护的原则各有侧重,但原真性原则是较为通行的做法,即历史景观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质、利用与作用、传统与技术、位置、工艺和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原真性的保护要克服“整旧如新”的修缮思想,在近几年对骑楼老街的修缮整治过程中,对骑楼建筑基本上是采用集中修缮,一劳永逸,“焕然一新”的手法,未能做到“修旧如旧”的感觉,不能不说是种遗憾些斑驳的墙体、沧桑的色彩等本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残破和寒酸并不是丑陋,它们的存在使得骑楼的历史风韵得以凝固下来,因此在修缮时如何保留原真性是值得研究的。

而历史景观再利用是一种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骑楼老街无论是其建筑本体功能发生变化,还是在其基础上适度增加新的景观元素,都是时展的必然性。让建筑和街道得以持续发展,发挥它的功能,是骑楼老街生命力的延续,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也是种保护。

结语

在骑楼景观规划中,做好老街的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工作,有利于完整梳理该区域文化演进发展脉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发挥文化遗产在城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旧建筑;改造设计

1、建筑改造设计的定位

从街区的传统特点和现状来看,传统街区的功能复杂,而且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与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存在一定的冲突。对传统街区的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复杂的课题,包括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较新单体建筑的改造、对街道空间环境的整治和对群体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建筑风格的保护更新等。其中建筑的风貌是建筑传统特征最直观的体现,建筑的风貌最先给人产生深刻印象。沿街建筑风格的统一是建筑风貌统一、体现街道整体性的重要阶段。

1.1 屋顶改造设计的定位。建筑屋顶的形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轮廓线,建筑的轮廓线是街道空间中最富变化、最为自然的要素,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街道空间的比例感受。特别是在传统街区的沿街建筑改造中,建筑轮廓线是设计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塑造城市特色面貌的主要内容之一。坡屋顶设计是形成城市天际线的一种手段。建筑屋顶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改造后建筑特色的体现,所以将屋顶改造设计定位于有关坡屋顶的改造设计。主要是传统居住区的“平改坡”的改造,应从形式的选择、色彩材料的统一、坡度的控制等方面来分析。

1.2 立面改造设计的定位。沿街建筑中,建筑屋顶是街道空间的顶界面,而建筑立面可以说是街道空间的竖向界面,是街道风貌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对街道的改造设计中,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设计是沿街建筑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沿街建筑立面是街道的最直观的展示,也最直观体现建筑的风貌。建筑立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讨论的是传统街区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设计,所以主要从对街道空间的和对建筑风貌地域性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入手,对应的从建筑高度控制、色彩材料统一和细部特征处理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2、沿街建筑改造设计的内容

传统街区在长期渐进式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布局,尺度宜人,建筑围合出街道空间,沿街建筑与街道空间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其生存能力就像人依靠人性一样,依靠于周围的建筑。完整的街道是协调的空间。街道正是由于沿着它有建筑物才成其为街道。

2.1 屋顶改造设计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除了对建筑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建筑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老式的平板建筑都成为建筑改造的对象。在传统街道的沿街面改造中,坡屋顶的设计也是屋顶改造设计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从影响建筑风貌特征的几点因素,包括坡屋顶的形式,坡屋顶的坡度和坡屋顶的色彩材料等入手分析。坡屋顶有多种形式,改造过程中对屋顶形式的选择要针对性地以体现地域特色为出发点;坡屋顶的坡度控制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它决定着屋顶的平缓高低,影响整个视觉效果;屋顶的色彩主要由屋面材料所决定,改造设计屋面材料的选择要以体现色彩统一为主要准则。

2.2 立面改造设计的内容。建筑立面作为街道的竖向界面之一,是影响街道空间效果最主要的因素。这里对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主要讨论建筑的整体改造,在传统风格的改造定位下,沿街建筑的整体风貌控制是改造的重点,在改造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沿街建筑的高度与风格问题。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直接影响到街道空间的剖面效果,而适合的高宽比是创造宜人空间的关键。建筑的风格则影响到街道空间的性格和氛围,统一的风格有利于形成较强的区域感和整体感,反之,杂乱的建筑风格则使街道失于零散。在建筑的立面要素中,色彩和材质同样具有统一风格的功能,在统一的色彩和材质下,不同的造型要素能够取得良好的协调效果。立面的细部特征的推敲,是体现建筑风貌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构成要素都是在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内容。

3、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总结

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功能更新,其特点就是不对原建筑进行整体结构方面的增减,只须进行必要的加固,修缮破损部位。改造主要集中于开窗、交通组织、内外装修与设施的变更。改造中,可以利用旧建筑的特点,如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改造为剧场、礼堂、演讲厅或博物馆;或者将层高较低的建筑,如多层轻工业厂房、仓库改造为娱乐场所、购物中心、办公空间等。从现阶段旧建筑再利用现象可以看出,旧建筑原来的加工生产等功能在改造的过程中主要被置换成为艺术活动和展览、商业娱乐、办公等功能,对应的建筑实体从生产厂房置换成艺术工作室、展览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美观的建筑就必须是其内部空间吸引人、令人振奋,在精神方面使人们感到舒适和高尚的建筑。

特色街道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文化;街道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街道由于服务内容不同,都有不同的景观设计要求,但各类街道同属于城市街道,设计时必然有许多共同特点。景观设计时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性、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遵循美学法则,城市街道才能展现城市美。

一、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

1、尊重和体现地域文化原则

不同城市的发展脉络不同,历史是街道魅力与个性的体现,深入研究城市的历史演变、自然地理风貌、传统风俗习惯,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来营造街道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2、整体性原则

从城市的整体角度出发,既要考虑街道的个性问题,也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布局。在统一的基础出上求变化,在变化中找统一。

3、以人为本原则

街道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活动需要。人群的活动也是景观角度的一个方面,因此景观应该服务于不同人群,根据不同的爱好、行为习惯,合理布置公共设施和绿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

二、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点

1、街道设计手法多样化

传统街道界面空间,由于临街界面形态多样化,结构多样,空间层次丰富,加上临时建筑、构筑物的设置,使得街道空间层次丰富,再加上交通对汽车的依赖程度低,因此传统街道为市民生活的多样化和丰富度提供了可能性。现代城市发展,应该多鼓励个性化、多样化的建筑界面,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构筑临街的多层次、亲和性建筑,创造能令人产生兴趣、容纳多种活动的空间。同时注重对原有临街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各街道的功能划分和安排不能过于限定,应保障各功能区域存在开展其他功能活动的可能,确保街道活动的多样化。

2、街道设计细节化、人性化

街道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各要素的细节处理,只有通过细节化、人性化的处理,才能真正实现街道空间的丰富与活力。

2.1高密度植物覆盖率

减少草坪面积,尽可能利用有限绿地增加植物层次,增加上层乔木的数量,特别是树冠大的树种,宏观上有利于大的城市线形绿道的形成;在小环境中,则形成室外空间的顶界面,增加街道空间的内聚力。乔木下不留空,增加中下层灌木,灌木既增加植物的绿量,也能起到很好的空间分隔作用,保护行人的安全。

具体种植设计上要“见缝插绿”,充分利用小尺度的绿化空间,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实现很好的人车分流,实现高密度、高覆盖率的街道绿化,克服片面追求指标的问题,是保证城市生态质量的重要手段。

2.2有序高效的标识系统

城市街道有疏散人流、引导行人清晰快捷地辨认方向的责任。城市街道是标识系统主要的体现场所,为了满足行人的需求,标识设计应朝人性化、智能化、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等方向发展,为行人提供有序高效的城市标识系统。

城市道路标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交通标识、地名标识、引导标识、地图、规章制度的说明等。标识设置的形式、具置、高度、文字大小、颜色都需要经过仔细考虑,便于行人根据自己的意图高效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户外广告招牌的设计和统一管理。根据具体街道的功能和特色,结合标识,统一风格;根据道路级别设置不同级别的标识。街道标识设计是复杂的系统,需要交通、文化、道路、景观等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与合作。除了能方便辨认方向外,更是展示城市面貌、城市特色的有效载体,是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街道景观设计在城市文化中的应用

1、街道景观设计的城市文化性

城市的个性是不可替代、难以模仿和超越的,是具有个性的,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体现呢?正如凯文・林奇(KevinLynch)指出的城市形象五要素中提到的,道路印象首当其冲。以瓷都景德镇为例,景德镇做为世界瓷都有着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有极为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积淀。景德镇的城市景观,特别是道路景观都时时处处以“瓷”为表现。不论是公路两侧的山壁上还是道路两旁的路灯柱子都以陶瓷为材料展现陶瓷的魅力,并彰显瓷都的风格与瓷都的底蕴。

2、道路景观设计的具体应用

2.1 从狭义的城市色彩景观概念来划定,主要包括建筑色彩和场所色彩。其中场所色彩又包括街道色彩、广场色彩和绿化色彩等。由于人的感知器官中视觉器官距离大脑相应的反射区最近,路径最短,因而它所传递的信息最丰富、最重要也更直接。所以,城市色彩景观最直观的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空间和形象的印象。城市色彩运用得当对城市的整体风格与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道路自身的色彩及道路周边种植物的色彩连同周边建筑的竖向景观色彩等都成为道路景观色彩的视觉表现。合理运用景观色彩对打造城市道路景观及道路周边景观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帮助。

2.2道路景观设计中的铺装应用

(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开始研究并使用,这种路面不仅可以与道路周围的建筑艺术更好的协调也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和诱导交通的作用。如果把城市色彩景观理论导入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去,可以用黄铜色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做为城市的基础色彩使用。道路的硬质铺地与色彩做节奏韵律变化以提醒司机车行道的限速度情况。

(2)人行道的铺地景观

人行道在铺装上多种多样,从铺装材料上分,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各类混凝土砖、花岗岩、青石板等板材。在人行道的硬质铺地上的图案或等式上应尽可能结合城市或街区的历史,让图案与环境相结合,更富城市地域特点。具体可以在人流较大的城市步行街、人行道的铺地中也可以结合城市的文化或城市标志直接做到铺装上以体现城市的人文景观。

2.3 道路景观设计中小品应用

景观小品是一种体量小、对空间起点缀作用的室外艺术品。景观小品包括了各类雕塑艺术小品、照明施、休息设施、各类标识以及其他市政服务设施。如:建筑小品里的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牌坊等;设施小品中的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桶等;道路小品是的车站牌、街灯、防护栏、道路标志等,既只有实用功能又具一定的精神性。

(1)公交车候车站

车站是城市中运输网的节点,对市民出行的枢纽之一。车站是人流量较大且驻足停留的地方,打造有特色的车站可以形成道路周边景观重要的切入点。现有的城市公车候车大部分采用不锈钢材料建造,只在功能上满足了使用要求却未能凸显城市的地域特点。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候车亭成为了道路景观中要解决的问题。

(2)街灯

街灯是道路上必要的设施,且在夜晚还起到照明的作用。室外灯具中分为路灯、草坪灯、水下灯及各种街道用的装饰灯具等。在街灯的使用中可以学习景德镇用陶瓷为材料做街灯的例子,在材料煅造加工上,铜材料能更容易的加工形成不同造型的透雕和浮雕等表现形式。

结束语

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联系着城市的各个角落是城市空间中基本的要素,同时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更新与发展的今天,面对城市规划所带来复杂性和矛盾性,选择道路作为城市更新的突破口是一种最快捷的方式。打造有地域特色、城市文化的道路景观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必然趋势,也是形成城市魅力的主要表现手段。

参考文献

[1] 赵帅,王利薇.浅谈城市街道景观设计[J].民营科技,2012(11).